“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万事胜意出自哪里里

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
高二必读: |
各科辅导: |
高三必读: |
各科辅导: |
单元作文: | | | | |
体裁作文: |
教学资源: |
各科复习: |
知识考点: |
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二下册语文《项链》说课稿范文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高二下册语文项链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今天示范说课的说课课题是《项链》
本说课稿以翻唱杨柳枝为目的,课时由人物论、主题辩、原型溯源三板块构成。一.人物论&&将单一作品置放于作家著作的整体背景,引入莫泊桑本人的创作谈、十八世纪的妇女观,作为越时代的新鲜刺激,激发学生对于玛蒂尔德&变&之意义的探讨,思考文学作为人学的恒久意义。二.主题辩&&将学生主张的小说主题(第一时间阅读所得),与名家经典的论断一起呈现,在多元、平等的语境里,众声喧哗,形成交叉共识。三.原型溯源&&将《项链》故事与《珠宝》对比阅读,以情节中相似与不同的比照,通过更深的层面,再次回归到人物与主题。三个不同层面的解读,贯穿文学史中历时性的主人公&&以玛蒂尔德始,以郎丹夫妇终。以期打开学生的视野,于山穷水尽处,别开生面。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本节课在北师版九上第一单元讲读课文,它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品写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给人以深刻启示,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本文都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堪称千古佳作。
3、学生情况的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加上自己平时的努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有时在把握文学作品时还是缺乏深度,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重点训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说教法
教学重点1、理解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2、通过心理描写、情节布局等分析玛蒂尔德夫人的形象,从而透视当时的社会3、分析小说的艺术魅力之一&&精巧的构思;教学难点:全方位的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从而领悟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探究隐藏于&项链悲剧&之后的社会根源。教学方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在文学欣赏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定位教学目的: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让学生开展积极深入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运用点拨法教学,抓住重难点适时点拨,点要害,拨疑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探幽发微鉴赏小说。&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回答,训练其文学鉴赏能力,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质疑,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1、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思、析、辩结合。学生上课前须预习,完成预习题、为讨论交流作准备。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多面性则需要教师为主导,激疑、设疑,诱导。(目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1收集相关材料: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作者做过海军部,公共教育部的下级官吏,&对小资产阶级的尴尬处境感受很深&,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有短篇小说约三百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它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2、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低下。&.熟悉文本内容;2.随时记录自己在读文本过程中的感想,做好标注;预习时,可以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可以要求学生画出各段的重点、关键词句等,体会人物性格。
一导语&&:&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从中寻找答案。
2.速读:英语课本中也有这篇课文,译做〈首饰〉。结合课文内容,试比较一下,哪种译法好?
&首饰&包括耳环、戒指、项链等,是一个大概念。用之范围太大,指代不确。&&&项链&是属概念,是具体的物,在文中是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物件。&它是本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的始终。人物的命运遭遇是靠&项链&连缀在一起的。
3.抓线索理情节以玛蒂尔德身份复述这个故事: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与结局)&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四个&陶醉&&&十年青春&&一个&回想&&&&&爱慕虚荣
3.边读边思: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联系生活,说说女主人公十年的艰苦值不值得?对于她的遭遇,你持什么态度?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用三个词语概括)讽刺(主要是讽刺)&&同情&&赞赏作者在讽刺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与赞赏。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通过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思考。即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者的用意。作者可能&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要能将另七分用意也领悟到,不受作者创作意图束缚,不受既定结论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见仁见智,自由评说。(一)心理描写:1、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请同学们想一想玛蒂尔德的悲剧结局是由她的哪些性格决定的?&&&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2、课文哪些地方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①课文开头整个部分都是证据。②要求做新衣,伤心没有饰品也是,③舞会上的陶醉也是&&等等3、开头部分的文字是从哪个角度着重介绍玛蒂尔德性格的?&&心理描写。4、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哪一个?(梦想)5、&梦想&一词有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作者为什么用&梦想&二字,而不是用&联想&、&想象&、或者&向往&等词。&&玛蒂尔德&梦想&的词义既是&空想&又是&渴望&,首先她在妄想、空想,从她的出生、地位、和家庭环境来看,想象的事情不可能实现;其次,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她&渴望&实现。6、用&梦想&一词为什么反复使用?&&梦想&使用达7次之多,反复使用,表明她不切实际,爱白日做梦,充分地展示了她卑俗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思想。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过渡:除了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之外,课文还从&哪&些&角&度&反映了她的这一性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二)语言、动作描写:1、要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最好让人物走到前台,直接面对观众。所以小说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最能直接地反映人物性格。同学们,让我们以&欣喜借项链&这一情节为例,来分析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性格。2、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演读这一部分,(课代表指定&旁白、玛、佛)(形式多样化,好)3、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的时候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借项链&一节,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请同学们找出来,仔细品味,看看他们是如何准确传神地表现玛蒂尔德的心态和性格的,然后向大家介绍你的体会。&&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思考品味,&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发言谈体会。
(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表现她的又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展示了她空虚爱做梦的内心世界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6)、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可太意外了,得到首饰的极度兴奋的心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
总结: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微信 公众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 热点资讯全知道微信账号:gk51edu
QQ群: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生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高中生频道
频道相关推荐
【考点梳理:||||||】
【答题技巧:|||】
院校所在地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其它中央部委
院校类型工科农业师范民族
层次本科高职(专科)
地区批次线查询
考生所在地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科目理科文科综合其他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高校查询分数线
考生所在地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高中生学习资料库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Ⅰ卷
综合能力测试文
综合能力测试理
高二语文说课稿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
频道关键词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大家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实在是差强人意,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B.此次,冯小刚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古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C.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现在已经蔚然成风。D.高三期间,适当记忆一些典型例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解题时就可以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大家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实在是差强人意,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B.此次,冯小刚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古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C.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现在已经蔚然成风。D.高三期间,适当记忆一些典型例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解题时就可以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大家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实在是差强人意,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B.此次,冯小刚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古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C.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现在已经蔚然成风。D.高三期间,适当记忆一些典型例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解题时就可以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科目:最佳答案D解析&#13;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92 小时
金币:2403
<em id="authorposton12-9-26 11:06
查看: 3001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本文旨在引导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敲门砖”;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领奖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 &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与吸收能力。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我国也有这样一句老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自去年接手初一语文教学以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一、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是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快速默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年诗人”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为纪念北大90周年校庆而写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大量的修辞格倾吐衷情,抒写抱负,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和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指导学法的第一步,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十三岁的际遇》本来是一篇散文,但其思路既像小说的“意识流”,又像电影的“蒙太奇”,故事情节在时间、空间上的跳跃、多变令人应接不暇,真是不读不知道,文章真奇妙。”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就这样被我激发起来了。
接下来指导学生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与成语圈画出来。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好字词,当堂消化并吸收。“白驹过隙”、“不折不扣”等成语就这样被学生积累下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继续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我点拨道:只有从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篇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感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朗读本文,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是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安排结构,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的。同学们,你就是田晓菲,说出你的故事吧!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齐声朗读,终于体味到文章诸多的修辞美:拈连──简洁美,通感──形象美,回环──哲理美,比喻──诗意美,排比──气势美……真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正如学生在自己的读后感里所写的那样: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部动人的交响乐,那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释放诗意的优美旋律!当我让学生总结本文主题和学习本文的收获时,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田晓菲的入学誓言,并像她一样立下誓言:现在我为塔山中学而骄傲,将来塔山中学因我而自豪!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已经发现一句誓言贯穿始终,那不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敲门砖”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阅读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进行《伤仲永》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质疑: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后回答:“伤”是“哀伤、叹息”。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生答:一个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真可谓五花八门,经过筛选,我发现以下问题颇有分量: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4、“受之人”与“受之天”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该是解疑了,在解疑中我尽量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
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探究性质疑,还是课尾延伸性质疑,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其中,第1问“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被学生回答为“三个阶段”时,我顺势问道:“这三个阶段是平均用笔吗?”有学生答道:“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详有略。”这时,我提醒大家“有没有疑问要解决”,马上有学生质疑道:“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一个阶段──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我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几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后,我总结道: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古人早已懂得作文之法──详略得当。作为今人的我们,更应注意写作文时要巧妙地取舍材料。
当学生质疑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我来了个总结性的发言: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我又结合课堂质疑的效果布置了作业: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请写一篇随笔。(500字)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而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学的“敲门砖”,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领奖台”
江泽民主席不止一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阅读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态度。通过讨论,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好机会。
清代彭端淑的《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为学》也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学习本文时,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大胆创新,从中悟出道理。学生果然有创意,不仅悟出 :事在人为,只要主观努力,难事也能变成易事;勤能补拙,只要志向坚定,刻苦勤奋,一定会学有所成。还悟出:沉迷于幻想,崇尚空谈,最终一事无成,切不可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人不可貌相,不要低估别人的力量……诸如此类,无不是学生勇于创新的结果。
当一篇作品被选入教科书时,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时,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对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尊重。如阅读纪伯伦的《紫罗兰之死》时,许多学生把紫罗兰当成了反面形象,我只好对学生声明:对紫罗兰这一形象、对文章的主旨,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学生经过创新思索,得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1、实现理想要以现实为基础,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妄想、不计后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能丧失理智、迷失自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酿成人生的苦果。
2、出身卑微、普通平凡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在人生的航程中要脚踏实地、正视现实、正视自我,不可好高骛远、妄自菲薄、一味幻想,要正视人生的坐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当然,在学生创新理解的基础上,我仍不忘指出作者的本意所在。布置作业时,我激励学生发挥想像与联想,续写《紫罗兰之死》,与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一争高下,题目可另拟。我想,这就算是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任其自由驰骋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力定会让铁树开花!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不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篇一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总之,阅读教学是开发创造力培养的广阔天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领奖台”,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综上所述,朗读、质疑、创新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又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教会初一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正所谓:授人以渔,重于泰山。(转)
推荐阅读:
支持: 4 写得真好,可在现实面前真的很尴尬啊。考试时跟答案比错一字都行啊,哪来的理解与创新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82 小时
金币:2597
<em id="authorposton12-9-26 17:07
好长啊,不过真的是好东西
用户等级:大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274 小时
金币:13663
<em id="authorposton12-9-27 15: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9-28 13:26
用户等级: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0-9 14: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0-12 14:59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08 小时
金币:1641
<em id="authorposton12-10-31 09:38
学习没什么不可能,只要用心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1-5 15:02
好贴,顶一下
用户等级:幼儿园中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14:40
好贴,顶下。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1-19 14:47
好好研究一下,谢谢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1-19 14:47
学习学习再学习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2-4 10:02
我要回去指点孩子大声朗读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5 小时
金币:1127
<em id="authorposton12-12-12 16:54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5 17:58
受用,收藏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