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二氢铵与氨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应生成氨气和水,那为什么氢氧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氨盐的物质是不是一定是氨气?
153*****898
不一定,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硫酸铵都可!
如果是气体,那么是不是一定是氨气?
如果是气体则只有氨气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为您推荐:
作业君找到的参考例题:
【问题】:磷酸二氢氨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为什么生成氨气和水【答案】:你好,磷酸二氢铵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时,既然是足量,那么磷酸二氢铵里面的氢离子就会被完全中和,且其中的铵根离子同时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而一水合氨在浓度大或者加热的时候,便会迅速分解为氨气和水,要注意的是,一水合氨分解是一个可逆反应,氢氧化钠是足量的也就是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较大的,这样会促进一...
扫描下载二维码盐和化肥复习导学案
我的图书馆
盐和化肥复习导学案
盐和化肥复习导学案
湖北省南漳县高级中学 宋 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几种盐的组成和用途;&学会蒸发操作;明确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2)学会常见离子,例如CO32-的检验方法;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鉴别各种化肥。(4)能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的盐和化肥相关知识的回顾,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充分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建立盐的一些性质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由整体到个别的复习方法。
(2)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或了解到的化肥掌握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对进一步学习化学产生向往。
(2)通过了解侯德榜为制碱工业作出的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认识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激发热爱化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认识化肥污染环境的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考现状,围绕常见盐及化肥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夯实基础知识。延伸知识。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整个教学体现 “问题—知识—应用”的思路。
二、考点预测
1、从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可以看出,酸碱盐的有关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常见盐的化学性质,用途,物质的推断,物质的除杂、复分解反应等。各种题型几乎都有涉及,呈现方式主要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将诸多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很少有单一知识点的考查,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分值高,在试卷中属于拉分题。预计2012年中考试题依然会将本部分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将酸与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作为重点考查内容。
2、化学肥料在各地试题中均有涉及,但试题难度较小,分值也较少。主要考查化肥的区分、简易鉴别、使用化肥注意事项及对环境的影响。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方式以单一知识点为主,题目较易。预计2012年中考试题要求和方式依然会保持不变。
三、考点梳理
考点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1、常见的盐
______、______
调味品,配生理盐水,农业选种等
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等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建筑材料,
组成共同点
都含有______离子(或NH4+)和______离子
误食工业用盐会引起中毒,是因为工业用盐中含有的______有毒。
考点二、粗盐的提纯
实验步骤及每步玻璃棒的用途:溶解(____________)、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产率(______)。
考点三: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盐、硝酸盐均易溶于水。
盐酸盐要除AgCl,硫酸盐要除BaSO4,硫酸钙、银是微溶,
碳酸盐易溶钾、钠、铵,碳酸镁微溶其他都不溶。
溶碱钾、钠、钡、钙、铵(氨水)。
除Cu(OH)2、Fe(OH)3。其他都是白色沉淀
(2)有颜色的溶液:Cu2+______、Fe2+______、Fe3+______
2、盐的化学性质:
(1)指示剂
呈碱性的盐溶液有Na2CO3、K2CO3使试蕊溶液变&& ,使酚酞溶液变&&&&&&&
金属(前)+盐(溶液)──金属(后)+盐
铁与硫酸铜&&&&&&&&&&&&&&&
铜和硝酸银&&&&&&&&&&&&&&&
盐+酸──新盐+新酸
(碳酸盐和酸、盐酸和硝酸银、硫酸和钡盐)
碳酸钙和盐酸&&&&&&&&&&&&&&&&&&&&&&&
盐酸和硝酸银&&&&&&&&&&&&&&&&&&&&&&&
硫酸和氯化钡&&&&&&&&&& &&&&&&&&&&&&&
碱+盐──新碱+新盐
(反应物溶,生成物有沉淀或者碱和铵盐生成氨气和水)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制烧碱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氢氧化钙和氯化铵&&&&&&&&&&&&&&&
盐1+盐2──两种盐
(反应物溶,生成物有沉淀)
氯化钙和碳酸钠&&&&&&&&&&&&&&& 氯化钡和硫酸钠&&&&&&&&&&&&&&& 硝酸银和氯化钠&&&&&&&&&&&&&&&
考点四、CO32-和HCO3-的检验:药品(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五、复分解反应:有两种______相互交换成分,生成____________的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或______,反应才能发生。
考点六:化学肥料:
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枝繁叶茂
尿素(有机物)、氨水(碱)、铵盐、硝酸盐
促进植物的生长,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磷矿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促进植物的生长,茎秆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硫酸钾、氯化钾、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
2、化肥的简易鉴别
______色晶体
______色粉末
______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与熟石灰研磨
______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______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3、化肥的利与弊及合理使用化肥。
三、复习反思:
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
2、在自主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典题精炼:
例1:(2011?盐城)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SO42-、Cl-、Na+、NH4+&&&&&&&&&&&B:H+、CO32-、Na+、NO3-
C:OH-、K+、SO42-、Ba2+&&&&&&&&&&&&D:K+、Cl-、NO3-、Ag+
解析:能共存就是不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每组没有可以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的。B中H+和CO32-可反应生成CO2和H2O,C中SO42-、Ba2+可反应生成BaSO4,D中Cl-、Ag+可反应生成AgCl
例2:(2011?潍坊)某同学在自己家厨房找到一种白色粉末,拿到实验室进行试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碳酸钠B、一定是碳酸氢钠 C、一定是氯化钠D、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解析: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该物质中存CO32-或HCO3-,由于是厨房的物质,所以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例3:(2011?江西)下列购买的物质作为氮肥使用的是(&& )
A、硫酸铵(NH4)2SO4&&&&&&&&&& B、氨水NH3.H2O
C、硝酸H2NO3&&&&&&&&&&&& D、尿素CO(NH2)2
解析:氮肥是提供氮元素的物质,但是硝酸有腐蚀性,使用后使作物受腐蚀。
例3:某固体混合物M中,可能含有NaNO3、NaOH、Na2SO4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M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原混合物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不能肯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确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实验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察酸碱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难度较大。滴加酚酞不变红说明一定不含NaOH,滴加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混合物含有Na2SO4,但滴加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混合物含有NaCl,因为BaCl2中含有Cl-,如果把BaCl2改为Ba(NO3)2溶液时就可以检验是否含NaCl。答案:(1)NaOH、Na2SO4(2)滴加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重新取样加水溶解& 或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夜,再滴加硝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混合物含有NaCl;反之则不含。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氨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什么?在催化剂和高温下
常温应该不反应 氨气会溶于水,但是氨气的溶解是可逆过程,若在强碱中溶解导致氨气的溶解过程向逆向移动,则使氨气大量挥发,所以在强碱中不能被大量溶解. 你确定反应物没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硝酸钠+40%氢氧化钠+铝屑,生成氨气的反应式怎么写?
8Al+3NaNO3+5NaOH+2H2O==8NaAlO2+3NH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4发现相似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