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血液检查指标ESR检查结果26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以皮肤、肾为主的多个器;(2)尿常规检查:尿蛋白(PRO)可阳性,镜下可;(4)抗体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10)肾功能检查:可有尿素氮(BUN)及肌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查项:1.白细胞(WB;8.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10.尿蛋白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以皮肤、肾为主的多个器官。大多起病隐匿,多数患者以低热为主,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关节痛、肌肉痛、皮肤黏膜有红斑狼疮表现,可累及心、肺、肾、神经及血液系统等,出现相应的表现。
(1)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均可低于正常。
(2)尿常规检查:尿蛋白(PRO)可阳性,镜下可见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管型。
(3)血沉(ESR)测定:可增快。
(4)抗体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确定诊断意义。
(5)蛋白电泳测定:可有γ-球蛋白(γ-G)及α2-球蛋白(α2-G)值升高。
(6)免疫球蛋白(Ig)测定:常有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值升高。
(7)活化第三补体成分(C3)、活化第四补体成分(C4)测定:均常低于正常值。
(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可为阳性。
(9)类风湿因子(RF)测定:可呈阳性。
(10)肾功能检查:可有尿素氮(BUN)及肌酐(Cr)值升高。
(11)血红斑狼疮细胞(LE)检查:若找到狼疮细胞,可以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查项:
1. 白细胞(WBC或LEU)
2. 白细胞分类(DC)
3. 红细胞(RBC或BLC)
4. 网织红细胞(RC或RET)
5. 血沉(ESR)
6. 红斑狼疮(LE)细胞
7.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
8. 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
9.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10. 尿蛋白(PR0)
11. 血清蛋白电泳(SPE)
12. α2-巨球蛋白(α2-MG或AMG)
13. 尿素氮(BUN)
14. 血肌酐(Cr)
15. 免疫球蛋白G(IgG)
16. 免疫球蛋白A(IgA)
17. 免疫球蛋白M(IgM)
18.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19. 补体成分C3(C3)
20. 补体成分C4(C4)
21. 抗核抗体(ANA)
22. 抗双链DNA抗体(分抗dsDNA和抗ssDNA抗体两大类)
23. 类风湿因子(RF)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升;6个月~2岁为
(11.0~12.0)×10/升;4~14岁为8.0×10/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②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4.0~5.5)×10/升,成年女性为(3.5~5.0)×10/升,新生儿为(6.0~7.0)×10/升,婴儿
为(3.0~4.5)×10/升,儿童为(4.0~5.3)×10/升。 【临床意义】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网织红细胞(RC或RE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个/升(个/L)或百分数(%) 【正常值】
成人绝对数为(24~84)X10/升,百分数为0.005~0.015(0.5%~1.5%);新生儿绝对数为(144~336)×10/升,百分数为0.02~0.06(2%~6%)。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 (2)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沉(ES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米/小时(mm/h) 【正常值】
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 【临床意义】
(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
红斑狼疮(LE)细胞(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为阴性,即未找到LE细胞 【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见表1―2。
表1-2 XX医院门诊检验报告单(血)
门诊号____检验号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
性别____年龄____
血红蛋白:60g/L
血型:A 诊断――
血小板:40×l0/L
凝血:2分 目的――
白细胞:18×10/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1% 送检日期 年 月 日
碱性:0% 送检医师 其他____
收到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报告日期__年__月__日检验者:
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正常值及其临
床意义) 【临床意义】
表1-3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报告单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中学教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61等内容。 
 【关键词】抗核抗体谱线性免疫分析法;狼疮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较为 明显,为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变化 (1)血常规检查 多数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贫血,一般是正色素性或正常细胞贫血,少数病人可发生自身免疫 性溶血性贫血。半数病人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若干问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静脉冲击 3~5 天,或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故对 SLE 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应详尽检查、找出原因、...  张鸣鹤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验案两则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选取名医张鸣鹤...有肾脏病变者当注意观察尿常规 检查结果,该检查简便、快捷且易取得患者配合,在...  SLE 分类标准提出修订。本文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 标准、诊断、治疗原则的进展...③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必须个体化, 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④定期检查,维持治疗;⑤...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抗核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分析 隐藏&& 抗核抗体检测对...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都有什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了解你是否适合 做 CT 检查,点击咨询专家。 6、...治疗,我们在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的症状时,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具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 疫性...所以在确诊为盘状红斑狼疮之前,有必 要作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  作用是眼毒性;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三个月,应检查一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常用药物: 1、非甾体类抗炎药...该药在国内外用于 SLE 试验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CDFGHJKLMNQRSTWXYZ>>>>热点专题:||血沉(ESR)检查来源:&& | 介绍: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血沉检查属于并非针对某种的试验,但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有参考价值。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1)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活动性、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疟疾、肺炎。(2)组织损伤及坏死:时常于发病后一周左右血沉增快,并持续2-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因此可用血沉结果加以区别。(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常使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4)其它严惩贫血、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以及铜、砷、酒精中毒时亦常增高。正常参考值: 潘氏法:M(男)0-8mm/hF(女)0-12mm/h魏氏法:M(男)0-15mm/hF(女)0-20mm/h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责任编辑:杜潇潇)掌上淘医安卓版
全球医院网公众号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分享到:相关阅读:······上一篇:下一篇:疾病热文阅读推荐········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我来说两句骨科编辑推荐····疾病热点排行榜········精品推荐····热点药品全站热点推荐省份地区科室不孕不育呼吸内科脑外科血管外科其他科:精神病科急诊科骨科合作商家
(C)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 :德恒(福州)律师事务所 任林鹏、李剑敏律师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公司移动应用掌上淘医安卓版掌上淘医TV版分享到:我要向医生咨询问题
我要为患者解决问题
您的位置: >
专科分类:心血管检查分类:血液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是否空腹:非空腹
参考价格:15元
分析结果:
<img src='/ask/images/jiancha/10_01.png' class='ys-img1' data-data = '低于正常值时:
降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红细胞增多,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纤维蛋白减低等。' />
<img src='/ask/images/jiancha/10_02.png' class='ys-img2' data-data = '正常值:
魏氏法成年男性:0-15mm/h
魏氏法成年女性:0-20mm/h
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潘氏法成年模?-12mm/h' />
<img src='/ask/images/jiancha/10_03.png' class='ys-img3' data-data = '高于正常值时:
高于正常值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 />
温馨提示: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值:【魏氏法】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成年女性0~12mm/h。
红细胞沉降率(ESR)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增快:(1)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期、妊娠期、12岁以下的儿童、老年人。(2)病理性增快:显著增快: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等)、恶性淋巴瘤、白血病、重度贫血、肉瘤、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胶原病、门脉性及胆汁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严重肾病、早期病毒性肺炎等。中度增快:见于急性或慢性感染、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梗死、肺梗死、伴有坏死的恶性肿瘤、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铅中毒、锌中毒、结核病、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过敏性紫癜等。2.减慢:意义较小。常见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红细胞增多,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纤维蛋白减低等。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容易出血或贫血症状的人群。
红细胞沉降率(ESR)注意事项: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二、抽血后应注意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过程:检查过程:抽血,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由医生或护士抽血。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然后在血液加抗凝剂后,置于特制的玻璃管中,测定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下降的距离。
红细胞沉降率(ESR)不适宜人群:
患有凝血不良性疾病如血友病患者。
红细胞沉降率(ESR)不良反应与风险:
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精彩健康专题
家庭必备健康宝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斑狼疮血液检查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