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7139&&&&更新时间: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2000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1.23%。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上海市、广州市天河区分别对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也进行了调查,所得数据与这个数据基本吻合。那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有哪些影响呢?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教师,易导致孤僻、压抑、焦虑等心理疾患,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形成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相外时,信任、欣赏、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与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来源: 本站原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周排行热点关注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原因(转)
网站公告:&&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原因(转)
作者:changshu…&&&&文章来源:天中一杰&&&&点击数:&&&&更新时间: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原因(转)
永功按语:今从博友处转来此文.它较好地阐述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原因.目前,要真正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想我们的政府和教育部门首先应急需抓好两点:一是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人文环境;二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或实施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现代教学方式及体制,减少低效和无效劳动,提高教和学效果,减轻教师压力.否则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但难以解除反而还会加重.这确实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努力解决的大问题啊.
学校是一个促进健康的重要场所。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又是教师敬业爱岗的必要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为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引起各界的重视与关注。
一、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进行抽查检测,发现有5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2%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理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其中较典型的是69%被测试教师比同期毕业的从事其他职业的同学有较强烈的自卑感。《中国教育报》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95.5%的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太大。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而受调查的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2%,此数据可能不完全准确,但教师心理问题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教师遭受着心理困扰。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又有自身职业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七大因素。即:
&&& 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都关注着教师,教师的工作处于全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有人提出:“课改成是老师,败也是老师。”这给我们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同时社会与家长对老师要求逐渐提高,也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 第二个因素是环境因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出国热潮,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导致部分教师拜金主义的滋长。教师工作的清苦、生活的清贫与其他行业高收入群体形成鲜明反差时,就不可避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极度的不平衡心理。
&&& 第三个因素是教育政策因素。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如全面采取教师聘任制、教师未位淘汰制、职称方面的竞聘上岗等。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地方。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也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 第四个因素是学校管理因素。由于学校管理的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上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疲惫不堪?大部分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
&&& 第五个因素是学生因素。当前,学生素质普遍偏高,学习渠道多样化,知识面较广,教师难教,甚至有的学生敢跟老师说“不”。另外,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不合群、家长过多的呵护和娇惯,给教师教育与管理造成困难,教师经常受到冤枉与委屈。
&&& 第六个因素是媒体因素。近年来,有些媒体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于炒作,惟恐学校不乱。不去理解教师所做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偏向学生的一方,造成“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严重心灵伤害。
&&& 第七个因素是教师自身的因素。这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师职业的特性也使得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其工作的重复性、单一性、枯燥性是客观存在的,加之教师考核,竞聘上岗的巨大压力令教师身心疲惫。另外,面对新形势,面对全新的理念和实践,教师普遍感到困惑茫然,感到不适应,跟不上,要教好书,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因此,教师身上责任重大,压力重大。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沧州一中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沧州名人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沧州名人网
版权所有 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7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冀ICP备号 本网由: 提供及技术支持该网站暂时无法进行访问温馨提示:该网站暂时无法进行访问原因一:根据,您尚未进行备案;原因二:根据,您当前的接入商不正确;原因三:您的网站可能存在不适宜传播的信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本页面为默认提示页面,如网站存在以上问题请及时进行处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原因
【心理健康】健康网 编辑:泽洁
本文已影响 人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都有哪些呢?导致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整理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原因,一起来了解吧!
  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原因:
  1、过高期望:
  古人云:&德高者可以为师&。这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很高的。人们通常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学识渊博、灵魂高洁、品行堪称为典范的人。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过分限制自己并关心各种细节,这都是躯体化、强迫症的直接诱因。
  2、超负荷工作:
  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隐含性,有时他们必须在下班之后还要继续工作,同时由于持续的入学高峰造成师资紧缺,以及升学压力的存在,大部分教师都是超负荷工作的。这样容易造成教师身心疲惫,脾气比较坏。另外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态失衡。
  3、职业适应不良与倦怠:
  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职业观念上的问题和职业行为上的问题。有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有自卑感,而其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出于无奈,他们将教师这个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非自己理想的追求,持有这样职业观念的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心理上患得患失。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具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 &一枝粉笔、一本教参、一本教科书&统领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有些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偏差,导致教师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精神,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教师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沈阳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给《中国妇女报》记者写的信中反映,班主任经常训斥甚至用极刺耳的语言咒骂学生,只要他出现时,教室里再也没有了笑声,学生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出;据调查,青年教师易在课堂中发脾气、责骂学生。体罚学生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曾有媒体报道,某学生随手将一塑料袋扔进厕所,年轻的女教师一怒之下,竟强迫学生将塑料袋捡出含在嘴里!如果教师缺乏健全的人格,心理不健康,对学生冷漠无情,或随意惩罚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焦虑、恐惧、逃学、出走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二、对教师本身健康的危害。
  病理学研究指出,人的身体一旦发生某种病变,就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的智力活动及行为出现异常反应;同样,心理状态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根据2008年有人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方式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得到有效问卷926份。其中小学教师占23.4%,初中教师占25.6%,高中教师占50.9%。)通过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从性别来看,男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8.8%,女教师的检出率为31.3%,男教师略好于女教师。
  从年龄来看,30-39岁年龄组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占37.6%。其次是40岁以上年龄组,比例为30.7%。比例最低的是18-29岁年龄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5.6%。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
  从教师承担的职责来看:
  ①班主任教师与非班主任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班主任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8.98%,而非班主任教师只有23.8%;
  ②担任高三、初三毕业班教学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高三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最高,为35.18%,初三教师为33.87%,其他教师只有28.6%。
  ③担任语数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些主课的教师或重要课程的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中语数外教师最高,为33.3%,自然学教师次之,为28.6%,社会科学教师为26.7%,其他教师仅为18.26%。不健康的心理是导致备种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就必须维护并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原因]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心理健康】图文推荐
在管理后台进行一步配置,就可以开始使用多说了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健康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