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c电路设计到底怎么应用

在ADS里面能够仿真设计的AGC电路吗? - ADS使用问答
易迪拓培训,专注于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工程师的培养
在ADS里面能够仿真设计的AGC电路吗?
在ADS里面能够仿真设计的AGC电路吗?
请问:在里面能够仿真设计的AGC电路吗?AGC电路主要由一些集成芯片外加辅助元器件构成。非常感谢您的回答。
主要是看里面有没有你用的那个集成芯片的确KIT吧?
同求达人解释哦
这个电路还需要仿真吗?只有偶合段可以仿真一下然后找个合适的检波器就可以了!
可以仿真,不需要用器件的模型,可以建等效模型进行仿真。在例子中有个示范,写的非常清楚的,你可以看看。
检波器,运放,电容电阻,就可以搞定
感谢各位的指点,但仍有疑惑:
(1)可否用使用模型的方式实现仿真?在Analog找了一下,只找到了AD8331的LNA和VGA的spice模型,而且是分开的,但是这里也遇到了一个问题,就算是把各芯片的模型都找到了,可放大器里面没有像BJT里面那样的BJT_MODEL啊,怎么解决,把模型导入哪呢?
(2)AD公司好像没找到design_kit,而且一般好像只有元器件才有,芯片?
(3)Example_projet的问题:
a:它设计的检测器的子电路怎么搭啊?如何去模拟检测芯片的输入输出?
b:电路中比较器的输出和两个输入的关系是什么啊?运放的设定?
申明:网友回复良莠不齐,仅供参考。如需专业帮助,请学习由易迪拓培训专家讲授的。
ADS培训课程推荐
国内最全面、最专业的Agilent ADS培训课程,可以帮助您从零开始,全面系统学习ADS设计应用【】
Agilent ADS 栏目
频道总排行您当前的位置:&>&&>&
一款电路简单性能优良的AGC电路
当脚5和脚7短接时,AD603的增益为40Vg+10,这时的增益范围在&&& -10~30dB,本文的设计就是这样应用的。当脚5和脚7断开时,其增益为40Vg+30,这时的增益范围为10~50dB。如果在5脚和7脚接上电阻,其增益范围将处于上述两者之间。
AGC电路工作原理及增益的分配和计算
● AGC电路工作原理
选用AD603作为主放大器,两片AD603采用顺序级联形式,充分发挥每一片AD603的增益控制功能。AGC检波由9018完成,9018同时送出AGC控制电压。完整的放大器及AGC电路如图2所示。
经两级AD603放大的信号,一路由J2送入下一级信号通道,另一路则由C10输入到9018用于AGC检波。9018的发射极PN结完成AGC检波,并由集电极经电容CAGC滤波后送出AGC控制电压VAGC。
输入信号增大时,9018的基极瞬时电流也增大,相应的集电极电流也跟着增大,从而R7两端的瞬时压降也增大,则集电极瞬时电压减小,经滤波后得到的VAGC也相应减小;同样,输入信号减小时,VAGC则会增大,即VAGC与输入信号的强度成反比,符合AGC电压反向控制要求。
AD603的2脚对地压降固定,1脚对地压降即为VAGC,从而1、2脚的电压差V12受VAGC的控制。AD603的增益可表示为:G=40&V12+10。由此可见,随着VAGC的增加,V12也增加,则AD603的增益变大;相反,若VAGC减小,V12也减小,则AD603的增益变小,从而使两级AD603的输出恒定在某个信号强度上。AGC时间常数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CAGC的容值来实现。
● AGC增益的分配和计算
两片AD603采用顺序级联模式有利于控制精度和信噪比的提高。而顺序级联模式要求在放大信号时先启用第一片AD603的增益,用尽后再用第二片的增益。由AD603的增益计算公式可知,当V12在-500~500mV之间时,其增益在-10~30dB范围内变化,则两片AD603的V12之间应有1V的电压差,反应在图2中,即两片AD603的2脚之间有1V的压降。
图2:放大器及AGC电路
&&&&&2&&&&
经过反复的比较和遴选,《今日电子》和21ic中国电子网举办的2013年度产品奖正式揭晓…
() () () () () () () () ()21ic官方微信-->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013|回复: 7
求助这个AGC电路的原理
&&已结帖(30)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7%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这个电路是国外仪器原板上的,测试后得知是一个AGC,但是图中很多地方我不是很明白。(1)C12是做什么的?& &(2)电路的下半部分应该是一个检波电路,为什么要在电源和输出之间加C16? (3)D2,D3为为了设定VT8的偏置吗? (4)测试的时候,发现两级JFET构成的放大电路有时可以衰减,这个令我很费解。
满意回复+30
(1)C12相位滞后补偿。防止多级放大器自激振荡。
(2)C16与R34构成低通滤波器。滤出过尖、过高的杂波。C16接电源端也可接地。
(3)D2,D3为为了设定VT8的偏置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工程师, 积分 11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27 积分
资深工程师, 积分 11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27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95%打赏:0.00受赏:8.50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工程师, 积分 11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27 积分
资深工程师, 积分 11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27 积分
(1)C12相位滞后补偿。防止多级放大器自激振荡。
(2)C16与R34构成低通滤波器。滤出过尖、过高的杂波。C16接电源端也可接地。
(3)D2,D3为为了设定VT8的偏置没错。提高温度稳定性。
(4)如果输出信号很大,AGC电路引起VT2、VT3的源极电位增加,结果J-FET的Vg减少。如果Vg足够小完全可关断J-FET沟道,关断信号没问题。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7%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谢谢指导!还需要向你请教,附图是电路的测试情况,J-FET第一级没有画,VT2和VT3构成的是第二级和第三极。能解释一下这个电路的稳幅和反馈原理吗?另外你说的是VT2和VT3的关断,测试结果中这两级可以实现衰减,这点我还是不明白。麻烦你了!(注:测试结果中参数全部是峰峰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38%
主题帖子积分
说明是什么类型仪器较好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38%
主题帖子积分
C16和C24接电源和接地,主要有什么不同?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7%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额,磁力仪(测弱磁场的仪器)中的放大电路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77%
主题帖子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资深技术员,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我看了一下书,做了一个实验,J-Fet确实可以通过调整源极电压来控制放大倍数!我的理解是当Vg提高时,跨导gm也会变小,这样就可以控制放大倍数了。
实验的时候,我通过电位器来调整源极电压,输入峰峰值50mV的信号,可以调整范围很宽,从20mV~550mV都可以实现。
现在我就是不理解这个电路是如何保持幅度稳定的,麻烦你再指导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技术员, 积分 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0 积分
高级技术员, 积分 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0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专家等级:结帖率:85%打赏:0.00受赏:57.00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技术员, 积分 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0 积分
高级技术员, 积分 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0 积分
要么忍,要么残忍
技术高手奖章
人才类勋章
时间类勋章
晶莹之水滴
发帖类勋章
无冕之王奖章
等级类勋章
奔腾之江水
发帖类勋章
时间类勋章
技术领袖奖章
人才类勋章
时间类勋章
技术奇才奖章
人才类勋章
热门推荐 /2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505|回复: 11
请教这个 AGC 电路的设计方法
在线时间79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JFET 2SK246手册手册第二页 VGS-ID 特性曲线大家好:
我想完成这个 AGC ,目标是当 Z 在 0~1KΩ 之间变化时,让 A 点维持在 6.8Vp-p 的。
U2D 是半波整流电路,经过 R20 和 C4 低通电路转成直流送到 U1B 构成的反相加法器做自动补偿以维持 A 点的电压,
D 点我测试过施加电压在 0~-2.5VDC 范围内能够让 U1C 同相放大器有 1.6~1.24Vp-p 的。
想的问题是 B 点的参考电压要调在少以及 R22 应为多少能够完成 A 点的电压维持?
请问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否发表一下您的意见,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40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高级), 积分 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一粒金砂(高级), 积分 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1.&&断开R22右边,其他不变,然后记录下当Z 从0 - 1k变化时 A点的电压变化范围VA1-VA2。这个范围必须是在运放的线性输出范围内.
2. 在R22右边接入一个电位器VRD,就像VR1那样连接,是可以调压的。
3. 检测A点电压,将Z调到0,然后调节VRD,使A点电压=6.8Vpp。这时候测量R22右边的电压值记为VC1; 再次将Z跳到1K,再调节VRD,使A点==6.8Vpp,再测量R22右边的电压值记为VC2。
3. 调整U2D的放大倍数GU2D,使其关系式满足GU2D = VA2-VA1 / VC2-VC1,即可。
以上只是说明方法,实际调试中要考虑信号的相位,电压幅度合理性,以及运放的线性输出范围等等。
在线时间79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谢谢兄台的分析,我会试看看,幸苦您了!
在线时间3390 小时
威望31274分
芯币54509枚
E金币519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楼主的这个电路的一部分,曾帖出来过一次。
关于AGC,竞用了5个运放,又加一个MOS管。这样设计有必要吗?
楼主可以看一下过去七管以下的收音机。看看它们的设计思想,你也可以在那里学到AGC的设计方法。
电路,不是复杂了性能就好。很多时候恰恰是相反的。
在线时间79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这是我目前想的到的方法了,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欢迎给我意见,
对不起,收音机的 AGC 我不熟,有资料可以提供我叁考吗?
在线时间79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经过多日实验,发现这个方法很难做线性补偿,当 VGS 也就是 D 点设为 -2V 时,Z 从 0~1K 变化,A 点电压的变动跟我加上反向加法器变动的范围差不多,这样 AGC 的效能都没有出来 ,故我打算用 AD8367 这种 VGA OP 来试看看,我会在另开一个新帖来讨论如何用 VGA OP 来做 AGC,欢迎大家有缘再来讨论。
感谢大家关心这一个主题,小弟在此对回覆帖子的大德致上12万分的谢意。
在线时间3390 小时
威望31274分
芯币54509枚
E金币519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 本帖最后由 dontium 于
16:0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3390 小时
威望31274分
芯币54509枚
E金币519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79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谢谢大侠花时间改图,能否稍微说明一下您的设计理念?
在线时间1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0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0 积分
路过!帮顶……
纯属支持来的。。
在线时间2921 小时
威望13633分
芯币11507枚
E金币270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裸片初长成(初级), 积分 136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367 积分
裸片初长成(初级), 积分 136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367 积分
回复 9楼 PSIR 的帖子
AGC,具体化就是把在一段时间内的输出p-p均值反馈,去控制放大器的增益。取交流p-p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检波,低通滤波后作为反馈信号。
在线时间3390 小时
威望31274分
芯币54509枚
E金币519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回复 9楼 PSIR 的帖子
能简单的一定要简单,简单的东西,才能做得可靠。这点很容易理解,假如每个元件都有相同的失效概率,那么,只用一个元件时,可靠性是最高的。
Powered by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d8367的agc设计电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