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复发率再次复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引发致命性的,而且其后遗症对病人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有危险因素的病人采用一系列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目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2类:药物预防和机械物理方法。
(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术前或术后用肝素,可能造成创面渗血,术中失血加大,鉴于此,目前主张小剂量法,减少出血危险,具体方法是术前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1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由于人种的不同,我国肝素的用量应适当减小,一般为3000U皮下注射,统计显示,小剂量肝素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以及肺栓塞的发病率,不增加术中,术后大出血,但伤口局部血肿较常见,用药期间,一般无需检测出凝血功能,但应监测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引起的。
(2)低分子量肝素:肝素是一种混合物,其分子量组成从,平均为15000,而低分子量肝素是从肝素中提取出来的,分子量组成为,抗凝作用表现在对抗Ⅹa和Ⅱa因子,相对于肝素,其抗Ⅹa因子的作用强于抗Ⅱa因子(两者作用比为2:1~4:1,而肝素为1:1),因此它出血倾向较肝素小,而半衰期较肝素长,皮下注射后生物利用度较肝素高,目前低分子量肝素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并代替肝素成为预防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由于各个厂家出品的低分子量肝素其组成各不相同,具体剂量应参照各产品的说明书,低分子量肝素由于半衰期较长,1天仅需皮下注射1~2次,低分子量肝素也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但较肝素发病率低,由于两者之间有交叉作用,因此对于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不能用低分子量肝素来替代,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一般无需监测出凝血功能,低分子量肝素如过量,同肝素一样,可用鱼精蛋白与之对抗。
(3)口服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类药,最常用的为华法林,为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在术前及术后用药,需注意的是华法林起效时间一般在服药后3~4天,由于华法林个体差异很大,治疗窗较窄,因此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控制在2.0~3.0,有学者建议针对不同的手术华法林的用量应不同,对于髋关节,膝关节成形术,华法林剂量稍大些,而对于一般的腹部手术,下肢复位手术,用药量可减小,华法林如过量,其出血的危险性加大,此时可用维生素K1对抗。
(4)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反应,口服抗血小板药能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但临床使用后发现,由于阿司匹林主要针对血小板作用,对于凝血因子几乎无作用,因此手术中创面渗血较多,但其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不如低分子量肝素及华法林。
(5)其他: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4万)的抗凝作用主要包括:①血液稀释作用;②降低血小板的黏附作用;③提高血栓的易溶性,手术中及术后每天静脉滴注500ml右旋糖酐40,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作用,其副作用主要有出血倾向,过度扩容及过敏反应等。
经典网上问答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咨询在线医生
更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信息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的关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左髂总静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间收治的78例急性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行取栓术后复发的原因、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存在Cockett综合征者,若不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为47.6%(10/21);若同时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为14.8%(4/27);不存在Cockett综合征者,取栓后复发率为13.3%(4/30)。结论Cockett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积极处理左髂总静脉狭窄,取栓后复发率明显下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654.4【正文快照】: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很常见。我院1 9 9 5—2 0 0 6年收治7 8例急性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行取栓术的患者,对其中术后血栓再形成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经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证实,诊断为急性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男2 9例,女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强,余朝文,聂中林,周为民;[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吴学君;金星;郭培明;种振岳;张十一;张精勇;辛绍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徐敦元;李艳梅;谢志磊;杨志英;杨林海;;[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董国祥,栾景源,赵军;[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赵军,董国祥;[J];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05期
赵军,董国祥;[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张福先,张昌明,胡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强,吴允明,余朝文;[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余朝文,李晓强;[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周为民,余朝文,聂中林,李晓强;[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高涌;余朝文;周为民;聂中林;卢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李子祥;王豪夫;孙成建;王松;;[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胡红波,吴强,贝抗胜,李高文;[J];临床医学;2002年04期
沙克芳,贾蕊;[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7期
郭芸;[J];华夏医学;2002年05期
覃晓;[J];广西医学;2002年01期
刘凤春;刘芳;;[J];现代护理;2006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德卫;[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琪;[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王辉;[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梁玉龙;[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董毅;[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贺海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路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卢永明;[D];浙江大学;2007年
李晓东;[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于春林;[D];苏州大学;2007年
张世袍;[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涛,杨本迅,沈荣基;[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09期
赵晖;王超;王朝歆;;[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10期
黄雪玲,郑艳玲,林颖,谢晓燕;[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翟国钧,董国祥,栾景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张涛,杨本迅,沈荣基;[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吴学君;金星;郭培明;种振岳;张十一;张精勇;辛绍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王子凡,宋燕,郭学利;[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王晓白,张艳,乔宏宇,申刚,王林;[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3期
郭劲松,李晓强,段鹏飞,唐军建,余朝文;[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3期
李明;吴小鹏;王志青;;[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忠镐;[J];北京医学;1987年02期
董国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05期
张福先!100038,金英姬!100038,马佐田!100038,张昌明!100038,谢亦山!100038;[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9期
赵军,董国祥;[J];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05期
赵军,董国祥;[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张为龙,王景德;[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4年02期
张毅,孙国华,王胜甲,薛晨星,田明夏,周伟东;[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年07期
肖占祥,张震生,郑进方,吴昌雄,陈劲松,梁安林,吴奕强;[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周兴立,陈翠菊,郭曙光,尹存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世远;高涌;聂中林;卢冉;;[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03期
刘素芬;何运良;;[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3期
胡琼;胡德英;;[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06期
李大林;颜京强;陈允惠;张鲲;;[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年06期
孙岩;金星;张十一;种振岳;吴学君;;[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年12期
徐含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9期
董国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杨士彬;周为民;梁君;姚万钧;孙惠;;[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年02期
宋燕;王子凡;郭学利;;[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年04期
杨冬山;李学锋;刘汝海;李凤山;;[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国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彭志刚;李石玲;陈勇;魏培建;张敏;;[A];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王嘉桔;;[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血管外科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167例.按照出院后1年半内血栓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回顾性进行家庭回访或电话随访.结果 年龄、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首次治疗出院后身体健康状况、遵医嘱按时口服抗凝药物、下床时保护性穿弹力袜或绷带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复发,护士应加强随访,增强出院患者的依从性,尤其是年龄较大、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
CHEN Hua-li
XIE Yu-quan
XIANG Lan-lan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48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全国范围内初步统计复发率在20%左右。其实,相当多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是可以避免的。
  (一) 患者的大隐静脉未做结扎
  许多病人称曾经做过大隐静脉抽剥,腹股沟区也有手术瘢痕,但是B超显示大隐静脉仍然存在。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把分支作为主干结扎。或是找不到大隐静脉,放弃结扎所致。遗留完整的大隐静脉是最多见的复发静脉曲张的原因。
  (二) 硬化剂注射
  国内大部分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曲张是在小型民营医疗机构进行。只对小腿曲张静脉进行硬化剂注射闭合,而不处理大隐静脉主干,导致复发几乎成为不可避免,并有轻微肺栓塞的隐患,且对手术的实施产生非常大的障碍(仅可作为辅助治疗方式)。
  (三) 激光或射频对大隐静脉闭合不良或再通(手术设备陈旧或医生经验不足导致)
  (四) 小隐静脉功能不全
  绝大部分医生在第一次手术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小隐静脉的病变存在。一是因为小隐静脉处于小腿后方;二是因为小隐静脉位置较深,扩张不易被发现。小隐静脉的返流,可以导致曲张静脉重新出现。
  (五) 深静脉血栓性疾病
  深静脉不畅通的情况下静脉压力增加,导致手术无效。
  (六)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对于严重深静脉返流导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伴有足靴区溃疡。部分病人手术后复发。
  (七) 分段结扎
  静脉分支非常丰富,而且静脉壁具有很强的抗凝血功能。分段结扎而不闭合或剥除静脉,往往由于血液充盈而导致曲张静脉仍然存在(传统的手术方式的弊端所在)。
  (八) 髂静脉狭窄,即左侧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
  医生称之为cokett综合征或may--thurner 综合征,这是近年来的重要发现。髂静脉位置深,前方有肠道气体干扰,因此超声不易发现病变。髂静脉狭窄会造成下肢静脉压力升高,表现为瓣膜功能不全。
  因此,临床上遇到复发的静脉曲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 B超检查是否大隐静脉残留、小隐静脉功能不全或有交通静脉返流
  2.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
  3.了解髂静脉有无狭窄
  手术方法根据复发的原因而对症下药。遗留大隐静脉主干的,采用大隐静脉抽剥或闭合就可以达到目的。对于小隐静脉功能不全的病例,做小隐静脉剥离或闭合术。交通静脉返流的,可以采用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对于髂静脉狭窄,采用介入球囊扩张加支架的方法。
  当然,能够最大程度预防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的方法,还是建议病人找专业的、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进行治疗。这样即使术后复发,也往往只有局部的静脉曲张,处理起来也很方便。相比不手术而导致的静脉血栓、皮炎、溃疡等危害,早期手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张强医生集团 血管外科青年首席专家 耐心、细致、靠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