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喜欢吃水蜗牛的卵卵

中文学名:
中文别名:
直腹足亚纲
拉丁学名:
Fruticicolidae
简介/蜗牛[软体动物]
陆地上生活的螺类,约22,000种。大多都属于腹足纲。肺螺亚纲(Pulmonata),少数属于前鳃亚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在热带岛屿(如古巴)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冬天蛰伏)。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非洲的玛瑙螺属(Achatina)体型最大,多超过25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指大蜗牛科的所有种类动物,广义的也包括腹足纲其他科的一些动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这种人工养殖可食用的蜗牛已经随同法国烹饪向世界各地传播。蜗牛是雌雄同体的,有的种类可以独立生殖,但大部分种类需要两个个体交配,互相交换精子。普通蜗牛将卵产在潮湿的泥土中,一般两到四周后小蜗牛就会破土而出。一次可产100个卵。蜗牛世界
蜗牛的天敌很多,鸡、鸭、鸟、蟾蜍、龟、蛇、刺猬都会以蜗牛作为食物,萤火虫主要以蜗牛为食。一般蜗牛寿命可以活2-3年,最长可达7年,但大部分可能当年就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蜗牛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不相同,在中国,蜗牛象征缓慢、落后;在西欧则象征顽强和坚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蜗牛的行动预测天气,苏格兰人认为如果蜗牛的触角伸的很长,就意味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由于蜗牛行动缓慢,人们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动作迟缓像蜗牛爬一样。价值&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20多种氨基酸的高档营养滋补品。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饲养和食用价值的种类却很少。蜗牛作为人类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外形结构/蜗牛[软体动物]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外壳膜、、、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
蜗牛结构图
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
前鳃类(Prosobranchia)
前鳃类(Prosobranchia)蜗牛的身体结构跟有肺类(Pulmonata)的最大分别是在于性别的区分以及其呼吸系统。前鳃类蜗牛为雌雄异体,而有肺类蜗牛则为雌雄同体;另外,前鳃类蜗牛以鳃进行呼吸,而有肺类蜗牛则以肺呼吸。目前已知的大部分蜗牛都是属于有肺类的,所以相对来说,前鳃类蜗牛的种类比较少。
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
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的蜗牛种类较少,体形大部分很小,不容易被发现。它们都有半月形的石灰质口盖,一对触角,眼睛生于触角基部。本超目之下只有蜑螺超科(Neritoidea)一个超科,以及其超科所属的芝麻虫昌蜗牛科(Hydrocenidae)以及虫昌蜗牛科(Helicinidae),种类不多。
新进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
新进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的蜗牛种类不多,体形比珍珠蜑螺超目略大。它们的蜗牛都有石灰质或者角质的口盖,呈现多旋型或者圆形。头部有一对触角,眼睛生在触角的基部,有部分种类的外壳有比较特殊的缝合管。另外,本超目的蜗牛的外套腔上是没有嗅感器的。本超目底下有两个超科,分别是主扭舌目(architaenioglossa)的山蜗牛超科(Cyclophoroidea)以及吸螺目(Sorbeoconcha)的麂眼螺超科(Rissoidea),而麂眼螺超科内的贝类大多生活在潮间带以及淡水水域,因此本超科内的部分贝类并不是蜗牛。
有肺类(Pulmonata)
有肺类蜗牛(Pulmonata)占了蜗牛的大多数,体内有肺部进行呼吸作用,并且为雌雄同体。在有肺类当中,又以真肺目(Eupulmonata)占了大多数,而真肺目当中又以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的蜗牛为最常见的蜗牛。 真肺目(Eupulmonata)
真肺目占了蜗牛的大多数,有螺旋形外壳,没有口盖。外套膜内没有嗅感器,出口处有一个肺孔,可以收缩。1998年,Smith和Stanisic建议把真肺目分成三个亚目,包括海岸螺亚目(Actophila)、拟松螺亚目(Trimusculiformes)以及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 海岸螺亚目(Actophila)&
海岸螺亚目的大部分贝类,例如耳螺是生活于潮间带的,只有少数是属于蜗牛,例如台湾的罂粟蜗牛。本亚目的蜗牛眼睛生于头部上的一对触角的基部,壳口大多有齿状突起。 拟松螺亚目(Trimusculiformes)
拟松螺亚目的贝类大部分生于潮间带,只有少数是属于蜗牛,例如蛳蜗牛。本亚目的贝类有一斗笠似的外壳,壳的右侧有一肺管,头部上的一对触角已经退化,眼睛长在触角基部。 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
柄眼亚目蜗牛是最常见的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生于上触角的顶端。特别地,柄眼亚目蜗牛的眼睛在收缩的时候,会由顶端开始向内收缩。
解剖图解解剖图解解剖图解:
1、壳&,&2、肝脏,3、肺,4、肛门,5、呼吸孔,6、眼,7、触手,8、脑神经节,9、唾液导管,10、口腔,11、嗉囊,
12、唾腺,13、生殖孔,14、阴茎,15、阴道,16、黏液腺,17、输卵管,18、矢囊,19、足&20、胃&21、肾&22、外套膜&23、心脏
24、输精管&
生活习性/蜗牛[软体动物]
1)孵化期:是指从蜗牛产出的卵到孵化出壳时这一段时间。
2)幼螺期:幼螺是指蜗牛出壳后到30d以内的小螺阶段。
3)成螺期:幼螺满1月至6月龄之间,这5个月龄的螺叫成螺阶段。它是介于幼螺和种螺中间的时期,蜗牛在这个阶段是生长发育(个体膨大),又是生殖生长(性器官的生长和发育)的时期。
4)种螺期:生长满6个月以上的蜗牛。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觅食范围/蜗牛[软体动物]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粨类饲料均食。
天敌/蜗牛[软体动物]
蜗牛的天敌很多,鸥、鸭、鸟、蟾蜍、龟、蛇、刺猬、老鼠、萤火虫幼虫,甚至是人类,都会以蜗牛作为食物。
危害与防治/蜗牛[软体动物]
蜗牛会以柑桔类果树为寄主,柑桔叶片常被其吃成缺刻,枝条皮层也常被取食,柑桔果实取食后形成凹坑状。其寄主植物,还有林木幼苗、蔬菜和花卉等。蜗牛在大豆苗期危害,轻则造成叶片、茎秆破损,僵苗迟发,成苗率下降;重则将豆苗全部吃光,造成成片无菌。防治大豆田蜗牛,宜采取综合措施。 1)清洁田园:夏熟作物或蔬菜收获后,及时铲除田间、圩埂、沟边杂草,开沟降湿,中耕翻土,以恶化蜗牛生长、繁殖的环境。 2)消灭成蜗: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蜗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时消灭成蜗。一是放养鸡鸭取食成蜗,注意需要在未用农药时进行。二是人工拾蜗。田间作业时见蜗拾蜗,或以草、菜诱集后拾除,或人工专门拾蜗。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灭蜗效果。 3)化学防治以保护大豆出苗为目标,在蜗牛群体较大,且即将进入危害始盛期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蜗牛。用多聚甲醛300g,蔗糖50g,5%砷酸钙300g和米糠400g(先在锅内炒香),拌和成黄豆大小的颗粒;每亩用6%密达杀螺粒剂0.5~0.6kg或3%灭蜗灵颗粒剂1.5~3kg,拌干细土10~15kg均匀撒施于田间。蜗牛喜欢栖息的沟边、湿地适当重施,以最大限度减轻蜗牛危害。
种类/蜗牛[软体动物]
蜗牛是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大多数蜗牛均有毒不可食用,我国有食用价值的约11种,如褐云、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三种:
又叫葡萄蜗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苹果,故而又称苹果蜗牛,学名叫盖罩大蜗牛。亮大蜗牛品种产于、、等国。温度与散大蜗牛适应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种体重可达400克。
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螺旋部增长缓慢,呈低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壳口不向下倾斜,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之脐孔被轴唇遮盖。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口唇外折,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
属“哈立克斯”蜗牛,原产中西部的法国、英国等地区,通常栖身于园林或灌木丛中,故称为之“庭园蜗牛”,又叫散大蜗牛。其成蜗牛体形略小,直径约3厘米左右,螺壳质薄,呈黄褐色,并具有4条紫褐色带,壳表面布满许多黄褐色的小斑点。目前,我国养殖的散大蜗牛,因品种退化,个体小,经济效益较差。
台湾人称露螺,在广东一带叫东风螺、菜螺或花螺,属于玛瑙蜗牛类。玛瑙蜗牛原产于东部非洲的马拉加西岛,后来传遍了整个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故又称为。螺形呈锥状,螺壳表面包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并带有深褐色花纹。通常成蜗牛的螺壳长约6~8厘米,宽约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区,特别是黄金海岸的居民,视蜗牛为唯一的动物性蛋白质。由于此种蜗牛肉味鲜美,倍受欧美老板的欢迎,致使非洲大蜗牛成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蜗牛。这种蜗牛是较适应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品种。
中国普遍养殖的品种叫白玉蜗牛,别称白肉蜗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陆生贝壳类。雌雄同体,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蜗牛品种的大家族中,属首屈一指的佼佼者。是中国的特种动物之一,具有特殊价值,特殊营养,特异风味,特别用途,肉质肥厚,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种氨基酸,也是宇航员和运动员最佳的滋补品。它属于玛瑙蜗牛的变异品种。其特异之处在于头、颈、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态和生活习惯上则与褐云玛瑙蜗牛没有区别,养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养殖时对卫生条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销经济价值也高一些 。
药用价值/蜗牛[软体动物]
中早有以蜗牛治病的记载。近代中医学也公认蜗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治消渴等作用,对、、、、、和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功效:消肿疗疮,缩肛收脱,通利小便;应用与主治:治疗肿疗毒;治疮疗初起;治瘰病;治牙齿疼痛。
蜗牛含有各种生物——酶,能帮助人体消化各种不易消化的食物。经常消吃化不良、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以及有食积的人食用蜗牛,不但容易消化,还能化积除滞。蜗牛肉在法国和非洲很受欢迎,因为它含有的谷氨具有增强人体脑细胞活力的功能。科学家相信,多吃蜗牛还可以对人体皮肤、毛发产生营养美容作用。
食用价值/蜗牛[软体动物]
蜗牛与鱼翅、于贝、并列为世界四大名菜,内含20多种和10多种及丰富的蜗牛酶、SOD等,其中蛋白质含量分别比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高1个、10个、3个和6个百分点,而脂肪的含量仅为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的1/18、1/272、1/92和1/70;每克蜗牛肉含硒量有0.45μg,为茶叶的4.5倍。从市场容量看,由于蜗牛食品符合天然化、野味化、营养化、保健化新潮流,国内外市场广阔,国际市场目前蜗牛制品年需求量约40万t,仅美国一年就需进口30亿美元蜗牛。市场价格也很高,蜗牛冻肉纽约出厂价相当于人民币362.39元/kg,以6只蜗牛为原料的一盘菜肴售价高达18美元,、等地鲜活蜗牛每公斤价格相当于人民币116.11元。我们已签订的出口白玉蜗牛价格也达到每吨万美元。白玉蜗牛是我国批量选育的新品种,肉质细嫩、雪白、个体大,在国际市场上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近几年,国内已开发了以蜗牛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系列、生化药品系列、复合营养饮料系列、化妆品系列、山珍野味罐头、冻肉系列等新产品,有几种治疗气管炎、前列腺炎等疾病的蜗牛药品将批量生产。由蜗牛分泌液(物)还能提炼加工天然营养霜。
蜗牛是一种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都很高的陆生类软体动物,其食用和药用历史已经有二千多年。在国外,蜗牛是世界七种走俏野味之一,列国际上四大名菜(蜗牛、鲍鱼、干贝、鱼翅)之首。在法国有“法式大菜”之誉,在欧美等国的圣诞节中,几乎到了没有蜗牛不过节的地步。近年,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悄悄兴起食蜗牛热,每逢节假日,市场上的蜗牛都会脱销。同志生前曾品尝过,他称赞说:“蜗牛菜弥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要很好地发展。”
蜗牛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它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500克蜗牛肉中含蛋白质90克及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铜、磷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蜗牛性寒、味咸。有清热、消肿、解毒、利尿、平喘、软坚等功能。对、咳嗽、、、淋巴结核、、、蜈蚣咬伤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因此被食家誉为美味珍馐,保健佳品。
适合人群/蜗牛[软体动物]
老少皆宜的食物。胃肠消化力弱、体虚的人最适宜食用。& 适用量:每次30-70克。死蜗牛不能吃,烹制时也要熟透。冬眠期的蜗牛体内黏液差不多已排尽,食之无妨;但对于夏秋季节,以及温室中的蜗牛,不能立即食用,要让它们空腹数日排净黏液后才能食用。蜗牛与磅蟹同食,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荨麻疹。
食用方法/蜗牛[软体动物]
烹调前的处理方法
先将活蜗牛静养了3~4天,适量喂些新鲜蔬菜,然后将蜗牛放在盛有清水的盆中,加上两把盐、一杯醋,泡约半小时,再轻轻搅动20分钟,使蜗牛吐出杂质,清洗干净后,放入清水锅中煮40分钟,捞出晾冷,去掉外壳,挑出蜗牛肉,除去内脏,再用水煮20分钟,即可用于烹调。采用这种方法处理,优点是肉质结实,较为适口,但火候掌握不当,易使肉质老韧,颜色不佳,口味稍差。另一方法是,先击碎蜗牛外壳,去掉内脏,取肉用少许明矾搅拌,至无黏液时洗净,用清水浸漂2小时,沥去水,最后用纱布搌干水分,即可进行烹调。 烹制方法1、奶香蜗牛法式奶香蜗牛
【原料】蜗牛肉24枚,土豆300克,大蒜末30克,洋葱、白脱油各100克,浓牛肉汤200克,红油、色拉油各20克,盐、胡椒粉、法国白兰地、桂皮少许,胡萝卜50克。
1、将土豆上笼蒸熟后去皮,放在案板上压成细泥,铲入碗中,加盐和少许白脱油拌匀,制成土豆泥待用。
2、将蜗牛肉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洋葱30克,胡萝卜、芹菜梗(留叶待用)、桂皮和适量清水煮10分钟捞出,去掉杂物。
3、在热锅中倒入色拉油和白脱油30克,放入大蒜末,洋葱70克,蜗牛肉同炒,烹上法国白兰地,加盐、红油、胡椒粉和牛肉浓汤,文火焖1小时。
4、选上等蜗牛壳24只,洗净后在沸水中烫1-2分钟捞出。在每只蜗牛壳内镶入2枚蜗牛肉,将芹菜叶剁成泥,加大蒜末和白脱油拌匀,调好奶油泥,分别封住蜗牛壳口。
5、取小盘12个,利用标花嘴,分别将土豆泥标入盘中,将蜗牛口朝上放在土豆泥上,每盘放2个,然后上烤炉(温度为250-300摄氏度),烤12分钟左右取出,每盘配上1支小叉子即可上席。排
【特色】此菜系法国名菜之一,也是现代最杰出的蜗牛菜代表作之一,味香质嫩,奶油味浓郁,食后回味无穷。
2、夏威夷蜗牛排
【主料]新鲜猪排150克,蜗牛100克,菠萝圈1块,奶油50克,火腿1片。
【调料】盐、糖、胡椒粉、辣酱油适量。
【制作】先将猪排切成两块,拍平、松,蜗牛肉切片,肉排中间加盐、糖、胡椒粉、辣酱油适量,将蜗牛片、奶油、火腿片夹在肉排中间,再在外面撒上面粉、拖上蛋糊、裹上面包粉,入油锅炸成金黄色装盘,在猪排上面放上菠萝薄片,配上土豆条、蔬菜即可。
【特色】皮脆,肉嫩,口味独特。
3、烤蜗牛法国蜗牛的烹调别具特色,一般以烤为主:
在蜗牛肉上涂一层奶油,再将蜗牛肉与葱、蒜等一起捣碎,拌上黄油和调料,塞进洗干净的完整的蜗牛壳中,然后将“改装”过的“蜗牛”放入底下有6个圆孔的圆形铁盘内,搁在炉火上烘烤。等奶油烤化了,就可以取出蜗牛食用了。
法国人吃蜗牛的工具很特别,是一种特制的叉子和钳子。吃蜗牛的人一手用钳子夹住蜗牛,一手用叉子将蜗牛肉从壳里挑出,蘸上调味汁或辣椒酱,味道鲜美无比。 4、滇味烤蜗牛 制作方法:滇味烤蜗牛
将蜗牛挑出肉,治净后加盐、胡椒、辣味汁、香料拌匀略腌,放太入洗净的原壳中,用土豆泥封口后烤制。
养殖/蜗牛[软体动物]
蜗牛在我国用以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尔雅》“释鱼篇”中详细地记载了蜗牛。公元前6世纪,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就记录了蜗牛治病的实例。公元1774年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较详细地记述了蜗牛的形态及药用价值。20世纪以来,不少科学家对蜗牛的研究曾作出了很多贡献,尤其对蜗牛的养殖与应用均作过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直到80年代前,我国大陆蜗牛的产量及出口的数量还很小,出口量不及台湾省的1/10。但自从80年代末期,当人们对蜗牛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化验后,发现其体内含有20种氨基酸,30多种酶以及血液凝集素等,真正了解了蜗牛对人类的价值与作用后,蜗牛的养殖业就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我国城乡日益兴旺的一项家庭副业。
在白玉蜗牛还没有诞生之前,许多国家都以饲养褐云玛瑙蜗牛为主,因为它繁殖快、抗病能力强、易饲养,而且营养成分又最丰富。自从白玉蜗牛被选育出来后,由于它不仅具有褐云玛瑙蜗牛的一切优点,而且色泽鲜美如玉,因此,许多国家都予以进口。于是,白玉蜗牛便风靡于全世界。&中国白玉蜗牛的发展,加速了白玉蜗牛的养殖与开发。在很短的时间内由于众多的专家与学者的共同努力,不仅摸清了白玉蜗牛生活习性与繁殖规律,而且全面化验了白玉蜗牛的营养成分,并根据它的营养价值开发了一系列的蜗牛产品并出口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因此,蜗牛的养殖与开发利用,既可说是传统的古老项目,也可以说是新型的高科技项目。
国外对蜗牛的研究比我国晚一些,大约在18世纪至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的学者才开始研究,但是发展和利用却领先于我国。近几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的资源,加速发展蜗牛养殖业、加工业,并使之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项目。&
1.温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温必须采取地龙火道,且常年备好,尤其是春末秋初,要防止突然降漫,有条件暖气最好,不要采取火炉加温。&
2.湿度。饲养土的土表湿度要保持到25%~35%,空气相对湿度85%~90%,能湿不干,控湿、保湿采取塑料布盖顶。&3.防止干风、冷气直接吹进,进口应采取双门、挂布、挡风板。&
4.坚决控制有异味的气体进入饲养场地。&
5.饲养土必须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过农药、化学物质的污染砂土。&
6.养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7.不工作时不要强光照射,阴暗最好,夜间采用15W红色灯泡照明,这样能刺激产卵。&
8.的孵化。蜗牛的养殖成败,关键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内温度在20~25℃,空气湿度在90%~95%,土表湿度在25%~30%,改进采卵孵化方法,采用种蜗牛60天轮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蜗牛的养殖效益,一般出壳率达95%以上。&9.幼蜗牛的饲养关系到迅速发展蜗牛数量与产量的成败关键,要特别注意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30℃之间,饲养土含水量以30%~3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为宜,多食鲜嫩多汁的饲料,辅以钙质食物。&
10.1~3月龄蜗牛饲养池内加湿,坚决不能用水泼,采用喷雾器喷,最好用温水。&
11.发现病、死蜗牛及时清除。&
12.勤清粪便,最好采取蚯蚓与蜗牛混养,一举两得。&
13.防止天敌侵害、灭鼠、灭蚁,定时用1/1000的敌百虫溶液喷洒,能有效地杀灭蜗牛的最大天敌--螨,定期用过氧乙酸稀释液,对蜗牛的养殖场所进行消毒,杀灭病源微生物。&
14.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饲料配方:米糠50%,贝壳40%,酵母粉8%,其他2%。[1]&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16:28
贡献光荣榜盘点十大著名食蚁动物:
蚁类包括白蚁和蚂蚁,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物种。不过蚁类是大自然非常常见的生物,也是很多生物的猎物。大自然界中有不少食蚁族,一些种类甚至专门以食蚁为生,如大、土豚、蚁鴷等。本篇就介绍笔者个人认为的十大著名食蚁动物,也属于代表性食蚁动物,同时介绍一下自然界喜欢吃蚂蚁的动物,但不再单独成篇。
食蚁动物种类非常多,如食肉目獴科的獴类虽以捕蛇著称,著名种有灰獴、红颊獴等,但不少捕食蚁类。白尾獴属的白尾獴(见上图)别名,体长53-71厘米,尾长40-47厘米,体重2.9-4.2千克,是体型最大的,头长而窄,腿较长,耳大而圆,身体整体灰色,腿黑色,尾棕黄色,尾后半部白色,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广大地区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亚种7个,喜群居,主要以蝗虫、白蚁、蟋蟀、甲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老鼠、鼩、蜥蜴、蛇和小鸟,还会用石头敲开鸟卵,有时会袭击家禽。缟獴属的缟獴(见上图),别名非洲獴、斑纹灰沼狸、横斑獴,体长30-40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3千克,周身长满棕灰色的短毛,背部有深色的条纹,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东部,日间集体活动,喜欢吃甲虫、蚱蜢、白蚁、蜗牛、蝎子、鸟卵、爬行动物的蛋,也捕食啮齿类、蛇,偶尔吃落到地上的水果。
哺乳类的鼩鼱堪称为“捕蚁能手”,24小时能吞食1000多只工蚁、兵蚁。食虫目鼩鼱科鼩鼱属的小鼩鼱(见上图),体长4-6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3-5克,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外形似小鼠,但吻长嘴尖,眼小耳圆,体毛主要褐色,腹部白色,尾长而裸露,颚下有唾液腺,能分泌毒液,分布于欧亚大陆,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之一。披毛目的食蚁兽是最著名的食蚁动物,共2科4种。其中倭食蚁兽科倭食蚁兽的侏食蚁兽(见上图),别名倭食蚁兽,体长总长36-45厘米,尾长17-24厘米,重1.75-4.0千克,是体型最小的食蚁兽。体毛软密,呈金褐色,口鼻部较短,尾能卷曲,前爪上有两个大爪,不少亚种呈深褐色,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墨西哥最南端到巴西、巴拉圭的广大地区,已确认亚种7个,栖息于茂密的低地雨林中,夜行性,主要以蚂蚁为食,也吃白蚁、其他昆虫及腐烂的水果,天敌主要是哈佩雕等大型猛禽。
食蚁兽:食蚁专家
类别:哺乳动物&&&&&&&&科目:披毛目食蚁兽科&
产地:美洲&&&&&&&&&&&&
濒危:濒危、渐危
食蚁兽分布于美洲,是贫齿目或披毛目(披毛目独立称目成为贫齿总目下的一目)食蚁动物的统称,除侏食蚁兽单独成科外仅1种,食蚁兽科2属3种。食蚁兽吻部尖长,嘴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粘液,适于舐食昆虫;耳小而圆;前肢力强,第三指具特别发达并呈镰刀状的钩爪,后肢4-5趾亦具爪。头骨细长而脆弱,无齿。食蚁兽吃蚂蚁、白蚁及其他昆虫。侏食蚁兽(见上图)树栖,也常下地。小食蚁兽尾可卷缠,喉部和肩部黑斑在颈部成项圈状,日间多隐蔽在密林或躲在树洞里,夜间出来觅食,常用前肢爪捣毁蚁巢。
食蚁兽头骨长而大致呈圆筒状,颧骨完全,长的鼻吻部有复杂的鼻甲。齿骨细长,无齿。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舌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于粘取众多的蚁类。这些发达的腺体位于颈部。前肢有力,第三趾粗大,长着强而弯曲的爪,其余各趾缩小。食蚁兽身体结构特征是与其捕食昆虫的一系列活动相联系的。小食蚁兽(见上图)完全树栖,在高树觅食,中美小食蚁兽(见上图)以树栖为主,也常在地面活动,步行时,前肢靠带弯爪的内向趾背着地,都是夜行性动物。
食蚁兽科包括2属3种,小食蚁兽属2种,如中美小食蚁兽(见上图),体长1.2-1.3米,包括尾长40-68厘米,体重3.2-4.5千克,外形似小食蚁兽,眼小,耳小而圆,吻长,卷尾,体色大部分淡黄色或棕褐色,该物种背部和肩部呈黑色,如同穿了黑色马甲,前脚4趾,后脚五趾。该物种分布从墨西哥南部到中美洲一直到安第斯山脉背部的热带亚热带的森林中,目前已确认亚种4个。
中美小食蚁兽主要是树栖,栖息地为亚热带及热带干旱森林、潮湿低地、红树林、山区及大草原等地,主要是昼伏夜出,但经常白天活动,食物基本上是白蚁和蚂蚁,也被观察到吃少量的水果。已知天敌主要为美洲虎和哈佩雕。该物种无固定的繁殖季节,雌兽妊娠期130-190天,每胎产仔1个,已报道该物种寿命可达9年6个月,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小食蚁兽属的小食蚁兽(见上图),别名领食蚁兽,二趾食蚁兽,体长34-88厘米,卷尾长37-67厘米,体重1.5-8.7千克,口鼻部很长,肩部背部臀部有黑色斑纹或斑块,身体其他部门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和近亲背部小食蚁兽前肢是个爪后肢五个爪,与背部小食蚁兽最大不同是该物种的耳朵平均长5厘米,而北部小食蚁兽平均仅长4厘米。小食蚁兽分布于南美的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南部、巴西南部、阿根廷背部和乌拉圭的潮湿或干燥森林中,已公认亚种4个。
小食蚁兽主要是昼伏夜出,偶尔白天活动,单行,常利用中空树洞或犰狳等其他物种的洞穴,基本上是树栖,在地面上行动笨拙,遇敌害可从肛门放出臭气,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可能吃水果,有的认为可吃蜂类,人工饲养寿命最长达9年6个月。因过度狩猎、栖息地被破坏,该物种濒临灭绝。
大食蚁兽属的大食蚁兽(见上图),体长总长1.81-2.17米,一般雄性体重33-41千克,雌性体重27-39千克,是体型最大的食蚁兽。相对其他食蚁兽,大食蚁兽的头长达30厘米,体毛长而坚硬,可长40厘米,尾部密生长毛,头细长,眼耳极小并吻成管状,无齿,舌细长并能伸缩,借以舐食蚁类、白蚁及其他昆虫。前肢除第五指外,均具钩爪,后肢短,五爪大小相仿。体灰白色,背面两侧有宽阔的黑色纵纹,纹的边缘白色。
大食蚁兽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已扩散到洪都拉斯、阿根廷北部,亚种2个,也有的认为可分三个亚种。
大食蚁兽适应性较强,栖息地类型较多,生活于森林、草原和沼泽地岱等多种生活环境中,在地面活动,不过通常是在开放地带栖息。地栖的大食蚁兽用指关节及弯曲的趾行走。
大食蚁兽是美洲特有的物种,外形独特无二,没有牙齿,眼睛和耳朵较小,视觉较差,但舌头较长,嗅觉灵敏,主要是白天活动,但2006年一项研究表明潘塔纳尔的大食蚁兽主要是昼伏夜出,在清晨和夜间最为活跃。
大食蚁兽通常在浓密的灌丛中休息,天凉休息时利用高草筑一个浅巢,蜷缩身体用长尾盖住自己,尾巴既可维持身体热量又可伪装,而背部的鬃毛被认为是警戒色。一般单独活动,雌兽携带幼崽时才形成小的群体。
大食蚁兽善于游泳,能游过宽阔的河流,常下水洗澡。觅食时,也能爬上白蚁丘和树木。爬树或白蚁丘时,站立着用前爪抓着树枝,后脚落地。无水可饮时,能挖地面找水解渴。
大食蚁兽是典型的食虫动物,食性特化,基本上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吃甲虫和西方蜜蜂的幼虫。人工饲养环境下吃牛奶、鸡蛋、碎牛肉的混合物。大食蚁兽一天最多可食30000只昆虫。
&大食蚁兽全年可繁殖,妊娠期大约190天,一胎只产一个幼崽,新生幼崽一般重1.4千克,3个月后吃固体食物,10个月后完全断奶。小食蚁兽通常在9-10个月后独立生活,2.5-4岁性成熟。大食蚁兽的寿命长达16年。
大食蚁兽的体温较低,通常约33摄氏度,低于哺乳动物的常见温度36-38摄氏度,新陈代谢也较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缓慢。
大食蚁兽外形看起来很有威胁性,常被误认为或幻想为是有威胁或可怕的物种,事实上该物种性情温和,对人畜无害,基本上以蚁类为食。大食蚁兽用尿液标志领土,雌性食蚁兽对同性的包容性远远甚过雄性对同性的宽容,雌性食蚁兽的领地可重叠,但雄性可能因领地之争而发生打斗,双方用爪子搏斗。
大食蚁兽的天敌除人类外,主要是美洲虎、美洲狮等大型食肉猛兽。虽大食蚁兽的性情温和,势力较差,行动缓慢而迟钝,但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大食蚁兽的皮肤又硬又厚,能暂时抵抗捕食者的利牙利爪,前肢勾型抓坚硬有力可反击,同时口中还发出口哨声威胁对手,与大型捕食者搏斗,有杀死美洲狮、美洲虎的记录。同时,遇到敌害时,大食蚁兽也可选择会疾走而逃。
大食蚁兽最大的威胁是人类,过度猎杀,如在委内瑞拉常被猎杀,被路上车辆撞死,被家犬攻击,人类进行贸易,加上栖息地破坏及火灾威胁,如1994年巴西的emas公园野火烧死大食蚁兽340只,虽该物种种群数量整体上有一定规模,但在不少地区已灭绝,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
食蚁兽是食蚁专家,一头食蚁兽的舌头能惊人地伸到60厘米长,并能以一分钟150次的频率伸缩。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的粘液,蚂蚁被粘住后将无法逃脱。食蚁兽还可用利爪撕开白蚁丘或蚁穴,但不吃光蚁类,而是吃一部分便选择离开。大食蚁兽的舌头能伸出口外0.5米多进行舐食。
欣赏食肉目獴科獴属的灰獴
欣赏食肉目獴科獴属的红颊獴
欣赏食肉目獴科白尾獴属的白尾獴
欣赏食肉目獴科缟獴属的缟獴
欣赏食虫目鼩鼱科鼩鼱属的小鼩鼱
欣赏披毛目侏食蚁兽科侏食蚁兽属的倭食蚁兽
欣赏披毛目食蚁兽科小食蚁兽属的中美小食蚁兽
欣赏披毛目食蚁兽科小食蚁兽属的小食蚁兽
欣赏披毛目食蚁兽科大食蚁兽属的大食蚁兽
文章作者:
鸟类网猜你喜欢:
鸟类网推荐阅读: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17:50:37 | Processed in 0.60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蜗牛产卵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