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专业的辨别好惠威杜希d3.1音质怎样

周一至周日 9:00-20:00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 耳机使用注意事项
 &来源:pchouse &作者:ouzhiwei &
  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耳机,但你知道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吗?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不能准确分辨出来,只能简单地从价格去判断好坏,那今天小编就要给你讲解一下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还有耳机使用注意事项,快来学习!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   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1.&频率响应:这个参数是评价耳机好坏的非常重要指标之一。  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2.&最大声压级,或者灵敏度:这两个参数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灵敏度越高,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3.&是否耐听:好的耳机,由于声音很真实自然,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自然界的声音一样,人就不容易产生疲劳。  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4.&解析力是否好:好的耳机,你能听到许多细节的东西,比如很小的人声合唱,手与琴弦的摩擦声,唱歌时换气的声音等。   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5.&现场感是否好:好的耳机,会让你忘记耳塞的存在,你会感受到亲临现场的感觉。乐器,人声从不同方位传过来,现场感很强。如果你觉得声音是从耳机里发出来的,那这个耳机就一般般了。  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6.&耳机材质:材质好不一样耳机好,但材质不好,耳机肯定不好,这些包括做工,耳机用料等。&耳机使用注意事项   耳机使用注意事项1、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要尽量在安静环境下听音乐,尽量避免在一些喧嚣的场所。专家认为,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在安静环境下,几种耳机的输出音效相差无几。  耳机使用注意事项2、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购买耳机时也有讲究。不妨挑一些能阻绝外在噪音的耳机,以减少因环境噪音而加大随身听音量的机会。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因为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声音全部被鼓膜接收,对听力的损伤更大。   耳机使用注意事项3、戴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一个&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耳是比较健康的。  如何鉴别耳机音质的好坏?你都学会了没有?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如果耳机音质不好,那就不能极大地还原音乐的美妙,反而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所以一定要选一副音质好的耳机哦!还有耳机使用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享受美妙的音乐。
责任编辑:ouzhiwei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标签:> 作者:朴冉 更新把撕逼放在下面。又看了他的新更新,开始破罐破摔了,懒得理。本答案所提供的所有音频请下载后使用foobar、千千静听、VOX等播放器聆听,勿在线听。声音的确是一个很容易被人的心理和视觉因素干涉的东西,如你在音乐厅注视着某个乐手时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位乐手的演奏声音比较大(鸡尾酒会效应)。如果题主的需求是“专业地辨别好音质”,那么你需要这样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结课要求是:能听出1/3倍频程内±3dB,能听出0.3%以上的谐波失真等......很惭愧我至今没有达到如此严格的要求。以下是我结合近年来的课程和自己的一点经验总结的几点与音质有关的东西。首先必须说一点人们容易产生的误区——“高保真”概念。音乐上的“高保真”,应该指重放时清晰度的保证、频响保证、失真度与信噪比的保证而非“真实还原乐器本身”。在此反对@的答案,因为在现在的音乐中你几乎听不见“真实”的乐器声音。这里有一套鼓,这个插件的设计比较接近真实用鼓麦录出来的鼓的声音。它好听吗?kick发散,snare有一个很难听的长尾巴,敲tom鼓像敲铁桶,HH动态太大影响其它乐器。混音完成之后,它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对于单独一套鼓来说它也并不是好听,不过它放在音乐里一定是好听的。但现在,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真鼓声音了。你平时听到的音乐里的声音,都是这么处理来的。实际上,越真实的声音是越难听,我们现在听到几乎全部“好听”的音乐,几乎都是“不真实”的。无论是什么音乐,混音师们都会用各种处理手段让大家觉得“好听”。混音师们并不追求真实,也并不追求虚假,他们只追求“好听”。而“好听”在大多数时候都不真实。这首每一样乐器都不真实、脏得要命,所有乐器都不在一个空间里。但因为是无损所以音质很好。好音质≠乐器声音真实1、谐波失真既然谈到音质,就要先谈一谈谐波失真。我们在听耳机、音箱时如果音量开得过大,会发现有声音“劈”了的情况出现,这时候我们听到的“劈”的声音便是谐波失真。谐波失真是由削波引起的,在设备输出为非线性时,如输出电平高于设备限定的最大电平时,峰值信号会被“削平”,变为这个样子。图中可以看出被硬削波以后声音会变成接近方波的形状(实际情况没有这么夸张),方波可以被认为是由一个基波加上它的无数次谐波构成。那么此时,声音便产生了大量原来并不存在的高次谐波成分。削波分两种,一种硬削薄,如上图。还有一种叫做软削波,如下图:这种削波在拐点处有一个过渡,吉他的OverDrive效果器就是使用软削波失真原理制造而成。今天正好有哥们帮我录的过载吉他,放上来。举栗:Metallicade专辑《Death Magnetic》 曲目All Nightmare Long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分配给音色坚硬度和响度。相对来说软的东西比较容易做响,因为可以有更多的声音能量分配在响度上。而在这张专辑中,所有的乐器都坚硬无比,混音和母带制作时又靠着变态的设备猛提响度。最终导致这张专辑产生了大量的谐波失真。尤其在1分钟起Crash之后,谐波失真极其明显。如果大家还是觉得抽象无法听出的话,提供一个软件失真训练模块Win/OSX读取wav格式的音频文件 可以在里面调出你想要的各种失真效果,还可以做题。并附一个无损音频2、耳机频响我是做音乐的,不烧耳机。SE535和GMP450 Pro听了好几年。干活的时候也用。在这里只说一些简单现象表明耳机频响对重放质量的影响。这是老小白的频响曲线(扒于耳机吧)低频比较“片”。但是因为大量的人开始使用itunes和苹果的小耳塞听歌。混音师在混音的时候也开始照顾小白的频响(欧美流行居多)。这样虽然音乐出来低频还是“片”,但弹性和力度能得到一定保留。手头有老小白的可以用老小白听一听欧美流行。这是SE535的频响曲线(扒于chiphell)。在中低频有较为夸张的提升,低频稍有衰减 。导致在音乐中人声会相对靠前。因为本身该款耳机的定位就是“舞台监听”。至于beats solo......恶心的低频增益会完全将音乐的比例失调掉。低频什么也听不清。用我自己的歌做栗子吧,这首是我刚编曲完成的歌录了个demo,还没有混音。我用beats solo听了一下,bass除了高频的拨弦声,下面的东西完全糊一片。大概是这个效果:如果我真的用beats去做这个音乐的混音监听,就要使劲下拉bass的低频增益,但这就会导致在正常设备上回放的时候低频弹性不足。仅仅三个耳机对比就有如此大的差别,我真不知道“10块钱10000块钱耳机听着差不多不影响欣赏”的论调是哪里来的。而对于Beats这种1000块钱做900块外形100块音质的行为,我个人觉得倒是无所谓,反正卖的就是个范。年轻人喜欢就行,没那么多人真正在乎音质。上文也说过,如此容易被其它因素干扰的这么一个货,我!们!这!种!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才!去!研!究!3、有损编码与无损编码听评PCM线性编码格式(wav、aiff等无损)在转换成感知编码格式(mp3、aac等有损)时,编码器会舍弃一部分声频信息,但有损音频与原声频听起来较类似。它舍弃的部分是基于心理声学模型被认为不可闻的部分,这会导致感知编码失真,造成原音频信息的丢失以及可闻衍生物的产生。原音频信息的丢失包括频率成分丢失以及较安静声音的丢失。首先对比wav与192k mp3。人对高频的变化很敏感,注意歌手的声音细节。差别很微小,但是在合适的回放增益和监听环境下可以分辨出,mp3中歌手的声音似乎“掉”下去了,没有wav中的那么靠上和有活力。你说这是玄学吗?我将192k mp3和wav放在两个轨道上完全对齐,并反向其中一个音轨。这样两个声音中相同的成分会因为相位抵消而消失,剩下的便是两个声音中不同的成分。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成分便是编码器舍弃的声频信息。包括一些极高频、极低频、瞬态信号等,这些丢失的信号大部分是可闻的。编码器还会检测音频中被持续大信号掩蔽的较安静小信号并加以舍弃,比如部分混响声和噪声。这是原音频的混响声,使用Mid-side方法调整,去除音频中间的大部分信号留住两边的信号。这是192k mp3音频的混响声,可以很容易辨别出无损音频的混响声是十分完整的,而192k mp3的混响声有些地方已经被去除了。因为编码所产生的可闻衍生物也是音频中M分量靠掩蔽效应让人无法清晰辨认的,此法也可以使可闻衍生物变得更容易被听到。4、量化误差失真待更...==================撕 逼 分 割 线 附 少 量 干 货================== 18:21 更新@ 在暴露了贫瘠的音频知识后又开始暴露自己半瓶醋的音乐品味Jazz是玄学音乐?您别逗了,Jazz体系您了解过吗?Jazz有多少种风格流派搞清了吗?您真的听过爵士乐吗?谁告诉你Jazz就要用老旧不准的钢琴演奏?是的,的确有一些New Orleans Jazz、Tin-pan alley、 Rag风格在复古的音乐制作手法里需要把琴调不准,弦乐也要稍微调弦。如果要做那个年代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做出蒙上一层纱的质感,为了达到极致的复古效果可能会使用铝带话筒录音。但是这同样跟您“听Jazz不能用好耳机,要用老旧的钢琴外加噪音才有感觉”半毛钱关系没有。就算是需要噪音也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合适的噪音而不是让您从10块钱的破耳机里听噪音。对您我真的是只能苦笑了。 11:30 更新其实最开始写这个答案就是因为实在实在忍不了 @ 的答案。简直一派胡言。呵呵,脑放的“科学”依据么?首先我个人认为“脑放”是存在的,分两点——1、人耳的掩蔽效益,在一个持续大信号可以掩蔽掉附近连续无变化的小信号。2、人脑可以重建丢失的谐波成分,在较强的滤波作用下仍能构建出几乎完整的频率成分。但是无论哪一条,都与您口中所谓的“保留有利信息去除噪音”“达到最佳效果”。沾不上边。还有这一段。我真的非常想知道“一般音乐频率范围内(&1000Hz)”是什么意思?来,这是一个原声kick的频谱。Hz中高频部分是决定其力度的打击点。在极高频处还有军鼓鼓簧的共振串音。一个底鼓都是全频段乐器你告诉我一般音乐频率范围&1000Hz?求求您,不懂不要胡逼逼。==================打 脸 分 割 线==================您这前后态度变化得很欢脱啊?刚开始有人反对就后来反对的人实在太多就按理来说您好好查个资料学个习实在不行拉下脸问问,可您偏不,打肿了脸还要充胖子。这酸爽。不断强调“正常人欣赏音乐的角度”。来那你正面回答我这个问题。噯我真懒得反驳你,然后你能告诉告诉我第9条几个意思么?一本正经据理力争的劲儿哪去了?怎么到后来就核弹炸鱼了?还炸出一波残疾人真心愉悦嗯?闹呢?顾左右而言他玩得很哈皮啊?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虽然任何扬声器都有其强项和弱点,尤其在有限的预算下,低价的扬声器并不容易得到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无论任何价位和层次的扬声器而言,都有一定的参考标准或指涉方向。  1、测试低频的质量  劣质扬声器所产生之低频可以是轰耳若聋,但完全是那种臃肿松厚,缺乏层次感和结实感。好的低频应是洁净明快,层次分明,不会拖泥带水,冤魂不散似的,即使各种低频乐器如大小鼓声、低音吉它和钢琴的低音,都能轻易分辨出来。所以不要轻易被低频的量感所蒙骗,劣质低频不如干净的声音来的自然舒服。  2、测试中频的人声  人声是最常听到的声音,优劣并不难察觉,留意人声是否有不寻常的鼻音或被抿着嘴发声的感觉。  一些扬声器的“箱声”同样会大大干扰中频,令此频段的声音模糊不清。中频音染相对于其他频率音染而言更为严重,因为大部分可听到的声音频率,或是音乐的频率都集中在中频范围,这点几乎对所有种类的乐曲而言,都会成为重播的障碍。  3、测试高频的柔韧感  劣质的高频是尖声插耳,听得人头痛欲裂的,极端情况下把小提琴或女高音的美声变为刹车的尖锐噪音。同样,高音中的不同器乐多产生的不同质感,好的高音是能分辨出来的。  再优劣一级的高频甚至能令人从中分辨出两把不同年份不同木质的所奏出的不同音韵。最易掌握的要决是,好的高音是不回令人听而生畏,毛孔竖立,也不会令人越听越累的,而且该是绵韧而富弹性,幼滑而具层次,高至最高处仍可容易听见却不会产生变音的(当然不是以走音歌手的录音做参考)  4、测试高音量及音场结像  一些扬声器在低音量时表现稳定,但在音量提升到某个指数便会失真,或“拍边”,出现各种非录音中的音乐信号。  具体而言,若管弦乐是喜爱乐种之一,则必须通过此关。合乎标准的扬声器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声音离箱,营造出清晰的音场和结像,显示出不同乐器的分点位置和质感,有充足的扩散以至生长、阔、高但度音频空间。  弱音和尾音应该清楚听见,而在大音量和“大爆棚”的情况下没有变形失真,人声和乐器声不会纠缠不分。优质的重播能显现丰润的音乐感和空气感,和音符的弹跳力,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样,展现出整幅细致有序的音像。而更直接的是在长久聆听下不会令人耳朵疲累。教你如何鉴别扬声器的音质/thread--1.html(出处: 音频应用论坛)专业音频设备(cjkj00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cjkj001公共广播,会议室,多功能厅方案供应商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jkj001公共广播,会议室,多功能厅方案供应商&&&&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有理科才能学的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