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蓝瘦香菇是什么意思及所蓝瘦香菇是什么意思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心和心所的区别
心和心所的区别&
作者:生根活佛
今天有一位网友向我要求一件事,他的意思如下:“师父您好,您写一篇关于心法和心所法的文章吧?网上的文章解释得含糊不清(他的意思是没有分辨清楚)!”关于这位网友的请求,我这里按西藏最古老的佛法雍仲本教来解释“心和心所”的区别,希望大家能满意!
所谓“心和心所”
之间的区别,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各个宗派之间也有着不同的解释,的确比较复杂。“心和心所”之间的区别就像国王与奴才之间的区别一样,“心”如国王,“心所”如奴才。
首先讲“心”。自古以来解释“心”的文章甚多,因此“心”也有很多种名词解释,譬如,意识、心王、心思、心识乃至心王法等。那么,“心”
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名称呢?很多人认为“心”是影子、“心”是光明、“心”是能力、“心”是力量、“心”是意识、“心”是心脏、“心”是脑筋等等,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真正的心是无形无相的,不能说有----因为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它、谁也无法解释、谁也说不出来它是什么样子、无法描写、不可言述、更不可思议;也不能说没有--因为它的力量,谁也比不上,它的速度比什么都快!心不是一个物资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所以“心”也叫“意识”。简单来说它能控制我们的一切,因为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
。心王是佛家用语。心是没有形象的,也没有颜色的,因为它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思想,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心思”;谁也找不到它的来源、住处和未来的去向,因为它不是有相的,而是无形无相的,可是如果说真没有,我们的意识却又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所以又叫“心识”;
除了“心”自己以外,世上再也无法找到能控制“心”的力量了,三千大世界也压不住它,原子弹也炸不了它,一切众生找也找不到它,它超越了世上所有的力量,万法都是由“心”造成的,“心”就是所持万法之王,所以又叫“心王法”。这里的“心法”
指的就是心自体,心自体就是自力能够见到自境体性的知觉,譬如,眼识之心。心的分类在小乘和大乘佛教里也有不同的分法,其一,以小乘佛法来讲,心法分六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叫做六识。其二,以大乘佛法来讲,心法分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叫做八识,也叫八识心王。唯识宗将心解析为八识,立下八识心王的名称。唯识宗不说心而说识。事实上,识即是心,也即是意,心、意、识三者,同体而异名。小乘佛教建立六识,没有第八识,但在文字中已有八识的含义。唯识宗说到‘心’时,把心视为整个事物的实际存在一样。
什么叫眼识呢?依靠我们的眼睛而自力能够见到自境体性色相的知觉就是眼识,我们的眼识是因为增上缘眼根(视觉器官)而生,眼识自力能见色,我们看到东西并不是眼睛和眼根能见,很多人都认为见色的是眼睛,如果是眼睛见色的话,那如果我们把眼睛和眼根割出来放在一边的话,眼睛和眼根还能不能再看呢?因此见色不是眼根而是眼识。那这个眼识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是从心识那里来的,我们见色是我们的心及识而见的,我们的心在见色的时候,应用了眼根的窗口而见色。因为,我们凡夫还没有破眼识的业力,而且我们的心见色的力量还没有超越眼识的功夫,原因就是我们的心还没有达到清静,所以见色才要依靠眼根。而且我们能见的色也是有限的,必须要有光才能见到,没有光则见不到,不像佛陀的眼睛那样是无限制的,佛陀的眼睛已经彻底地破了眼识的业力,而且佛陀清净心的功能超越了眼识的功效,所以佛陀的眼睛能见到万法。
如果我们的心清静了,见色就不用依靠眼根和光照了。根据象雄耳传法来讲,我们看东西的时候,并不是眼睛在看,也不是眼根在看,而是眼识在看。对一个高僧来说,眼识以外没有色,但对于凡夫来说,还有对境色和眼识的分别,那时侯你已经堕入了“二相虚幻”之中。我们的眼识如一位站岗的,眼根如岗位。前面来了人,眼识应用岗位能看到有人来,但不会分辨自己人和敌人,眼识立即通知第六意识。意识出来看人的时候,第一刹那的眼识灭,第二刹那的眼识起生。意识看人的时候能分清楚自己人和敌人,那时候,第七染污未那识出现,由此对敌人产生嗔恨和讨厌,对自己人产生贪爱和欢喜,这些罪障都积集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上。我们的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缘识根而生、自立能对镜等如此而已。
所谓“心所法”,从古至今解释“心所”的文章也不少,因此“心所”也有很多种名词,譬如,心所、心树、心数、心迹乃至心路等。那么,“心所”
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叫“心所”呢?八个心识就是八识心王,相当于主人。“心所”是识的所属,相当于仆人,为心王服务、这与做事情一样,心王是能了别、觉知的心识;心所是依心王而生起的念头。心所与心王相配合,称为相应。心所是追随心王而作用的,所以又叫做“心所”。心所是从心识中生出来的,是“心王”的分支,所以又叫做“心树”,心在运动时,随时留下的痕迹,被称为“心迹”;“心所”是心的行处,心行的一条道路,因此也叫做“心路”。心所有五十一个分支,所以还叫做“心数”,还有的经里将“心所”说成是客尘、染心、烦恼等等。八识心王是识的自性,是不会造业的,会造业的都是心所。烦恼就是心所扰乱自性而起的作用。心所是分别生起来的知觉,所以叫心所法,也叫心子法。心所法包括受、想、触、作、意等五十一种。五十一种心所法分为遍行心所(五种)、别境心所(五种)、善心所(十一种)、根本烦恼(六种)、随烦恼(二十种)、不定心所(四种)六类,共有五十一种之多。心所法五十一种,还可分为六类,通常称为“六位五十一心所”
心王与心所的差异,在于观照外境的方式不同,心王只观照对境的总体相;心所则观照外境与对境的总体相与个别相。例如当我们面对一束花的时候,“心王”只观照花的概观;“心所”则不但能观照花的概观,而且能分辨是红、是白、是多、是寡等细相。心王与心所之间,有四种相应的关系:
(1)所依平等:心王与心所依于相同的根。
(2)所缘平等:心王与心所缘取相同的境。
(3)时平等:心王与心所同时作用。
(4)事平等:心王与心所作用时,是一个心王与同一种类的心所起作用,并非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心王或心所。
  与第六识心王相应的有五十一个心所;与第七识心王相应的有十八个心所:大随烦恼(八种)、遍行心所(五种)、别境心所中的慧、根本烦恼的贪、痴、恶见、慢四法。与第八识心王相应的有五个心所,遍行心所(五种)。
总的来说,心所,与心王相对,即人的具体的心理现象。心王,与心所相对,即人的总体的心理现象,心王则是心的总体,有能知能觉的功用,与心所俱起,而又无单独的表现形式。如无“心王”,则无“心所”的作用;心所则是心的具体能知能觉的功用,与心王俱起,而无单独的表现形式。无心所,则无以体现心王的功能。另外,心与心所,从依照根缘境而发识来说,每一分类可分为六识聚合,而分别说明他的复杂内容与发展程序。今天谈到这里,下次再详谈五十一心所。
我的更多文章:
( 16:00:39)( 15:44:11)( 23:51:58)( 23:28:02)( 23:20:25)( 00:01:58)( 17:17:27)( 22:00:39)( 21:47:18)( 23:28:1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是什么意思?“及其所之既倦”,是什么意思?及?其?所?之?既?倦?
拜辞先森°329
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高中语文必修2中的 注解是“往,到达”,这里把动词当做名词来使用,“所之”应该连在一起解释,可以理解为“所喜欢的、所得到的”等到他们对喜欢的(事物)都已经厌倦了如果考试时候要你填意思,你就写“往,到达”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活组排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