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m与50mm焦距区别范围 50mm 应该怎么理解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74人关注)
&(27人关注)
&(32人关注)
&(3人关注)
&(2人关注)用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  )
A.超过100mm
B.正好等于50mm
C.在50mm与100mm之间
D.小于50mm
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满足u>2f=100cm,所以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100cm.故选A.
试题“用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电冰箱B.微波炉C.照相机D.空调
如图是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时会自动闭合,压敏电阻若同时受到车的压力,其阻值变小,导致控制电路中电流变______(强/弱),电磁铁的磁性变______(强/弱),当电流变化到一定值时,衔铁与触点______(选填“1”或“2”)接触,电控照相机开始工作,拍摄违规车辆.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焦距以及焦距的一切——决定你视野广度与深度的事情
我的图书馆
焦距以及焦距的一切——决定你视野广度与深度的事情
焦距你的视野广度与深度镜头上有两个重要的参数,一个叫最大光圈,一个就是焦距。焦距,其定义非常复杂难懂——宁老师的摄影笔记从来不弄复杂的事儿。其实我们只要记住,这个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决定我们的视角,就是决定了取景的范围。具体怎么回事,今天咱们摄影笔记给你详细说说。焦距是什么焦距是镜头上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比如一支镜头:Canon 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其中70-200mm就是表示了这支镜头的焦距,是从70mm开始的,到200mm结束。焦距有两个数字表示这是一支变焦镜头,焦距覆盖了从70mm到200mm的整个焦距段。200?70≈2.86所以这是一支2.86倍的变焦镜头。再比如:Canon 50mm F1.4 USM。其中50mm就是这支镜头的焦距。只有一个数字表示这是一支定焦镜头。焦距一般是一个以mm为单位的数字,这个数字又是干嘛的呢?宁老师给你两段话,你记住,就明白了。这个数字越小,我们叫焦距越短,我们的视野就越宽,取景范围就越广,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多,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就越小。这个数字越大,我们叫焦距越长,我们的视野就越窄,取景范围就越窄,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少,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上面的两段话记住了,你就懂了什么是焦距了。焦距与题材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焦距以及不同焦距适用主要的题材,宁老师再给大家举点例子。??超广角:超广角一般指的是24mm以下的焦距,因为视角大,所以适合拍摄大场景,建筑啊,风景啊,都是可以的。因为往往可以离很近拍摄,所以有很强视觉冲击力,也很适合新闻摄影拍摄。?24mm和28mm: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广角焦距,主要就是用来拍摄风景。当然拍摄到此一游照也是很好的。如果你非抬杠说也能拍人像,确实也能,但是这个焦距的风光片要远远多于其它题材。24mm相比28mm来说,就是更广一点。所以更好。?35mm:有人说这是大师的焦距,也被称为人文眼。简单地说就是拍摄人文最好的焦距。之前有人问我:你在上一篇文章中说85mm不是拍摄人像最好的嘛?为什么又说35mm是拍人文的?恰恰一字之差,有了这个区别。拍摄人像是要突出人,自然要弱化背景——要么裁切出画面,要么背景虚化掉。85mm擅长的就是这个。而拍摄人文照片的时候需要主体和背景环境的关系,所以小广角的35mm既能够将背景囊括进来,又可以保留足够的景深。?50mm:这被称为标准镜头,人文、人像都是很好的。也是大师的焦距。对于50mm标头的表述实在太多太多。我只说一点吧,我遇到过的人大多数要么喜欢35mm(比如我),要么喜欢50mm(比如布列松,哎呦我勒个去),这种差异基本上都是表现在人文拍摄时你习惯的视角。所以我觉得这俩焦距用好一个就不易,挑一个,一直坚持下去吧。?85mm:说得很多了,就是拍摄人像的镜头。能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好地画面裁切能力,还能保持和模特之间适当的交流距离。??标准变焦镜头:一般就是24mm或者28mm起跳,70mm、85mm、120mm左右截止。基本上就是你日常挂机的镜头。适合的题材很广。?100mm:这个焦距左右集中了最热门的一些微距镜头。因为拍摄距离适中。?135mm:也是拍摄人像的焦距,就是需要离人远一点。?200mm和300mm:这就是妥妥的长焦了,拍摄鸟类啊,荷花啊,运动啊,那种离得不是很远的就可以打得到了。同时也有不少用这个拍摄人像的,因为大光圈的背景虚化效果超级强烈。??超长焦300mm以上,野生动物、运动题材等等。也用于狗仔偷拍什么的。拍日出日落,满月弦月什么的也挺好的。初学者别觉得超长焦多牛,基本上不是做这类型题材的,很少用得到。最后说一句,没什么是一定的,所以别和我抬杠非说我就要用广角拍人像,长焦拍风景。其实都可以,只是从出片量来说,某个焦距确实适合某些题材。等效焦距是怎么回事说完了这些,有的同学可能拿着手里的18-55套头说:宁老师,您看我这就是超广角变焦镜头吧?其实不然,因为还有一件事你要知道,这件事很讨厌,这件事就是:等 效 焦 距说到等效焦距,就要说想当初。那年,大家都在玩一个叫中文网络寻呼机的东西。那年,大家只知道武藤兰,还不知有苍井空。那年,北京房价才1700一平米。中国在一片发展声中不断前进。但是在海那边,日本相机行业正在努力在数码单反领域中摆脱柯达的束缚。后来,数码单反这个东西真的被日本人攥在了自己手里。但是,成本两个字仍然是数码相机头上一把刀。在胶片还未衰落的时候,在我们还需要讨论胶片好还是数码好的时代,日系厂商需要迅速将数码单反相机的成本降下来,才有可能抓住未来。于是,一个向成本妥协的东西出来了——APS-C尺寸传感器。说白了就是那年传感器太贵,尤其是全画幅传感器(就是面积和原来的普通胶卷一张底片一样大的传感器)太贵,于是各个厂商开始将传感器做小,以达到成本平衡的目的。所以后来很多厂商说我们这个传感器小有什么什么好处,可以满足大家摄影需要等等,其实都是扯淡。一开始就是为了向成本妥协。因为原来的单反相机一般都是用135胶卷的,所以数码单反本身就该用135胶卷相同面积的传感器,这是正常人的思路。也正是因为如此你看现在传感器成本降下来了,所以全画幅相机越来越多。好了,言归正传。在数码相机诞生到现在,数码相机从来都是有各种尺寸大小的传感器。我们单说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目前就有:全画幅、APS-C、M4/3、1英寸,等等。不同的大小传感器就会给我带来一个重要的概念——等效焦距。我们知道镜头上有一个数字表示焦距,比如50mm啊,或者18-55mm啊,就是这一类的。焦距只有一个数字的是定焦镜头,有俩数字的是变焦镜头。镜头上面写的焦距就是镜头的实际焦距,记住,看我的口型,实·际·焦·距!但是因为传感器有大有小,会对这些实际焦距取景范围有截取,造成拍摄的视角与实际焦距原本应该有的视角不相同。大家看下面这张图,一个200mm的镜头取景范围就是最大的那个,全画幅取的也是这个景儿。但是如果遇到不同的传感器,往往会把取景范围截取很小。所以我拿一支200mm的镜头拍摄,如果放在全画幅机身上,是上面这张图中标注全画幅的效果,就是整个画面都拍下来了。200mm焦距镜头+135全画幅机身拍摄的效果如果我将这支200mm的镜头装在APS-C尺寸传感器的机身上,因为传感器小了,所以只能截取画面中间的一部分,图中就是标注APS-C的部分。相当于我将远处的景物拉近了。200mm焦距镜头+APS-C机身拍摄的效果如果我们将200mm的镜头放在M4/3机身上,那么传感器更小了,截取的面积也更小。相当于我们拍得更远了。200mm焦距镜头+M4/3机身拍摄的效果那么不用说了,如果装在1英寸传感器的机身上,肯定是拍得更远。200mm焦距镜头+1英寸传感器机身拍摄的效果所以我们发现,因为传感器小了,所以拍得远了,这个就是我们取景范围的一个变化,或者说就是视角的变化。我们知道焦距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就是决定视角,所以实际焦距的实际意义放在非全画幅传感器上反而不实际了……于是,我们按照视角大小又重新定义了一下镜头的焦距,这个就是等效焦距。比如上面这张200mm焦距镜头+1英寸传感器机身拍摄的照片,因为拍的非常远了,视角非常小了,所以我们经过计算,等效焦距实际在540mm。这个540mm就是200mm实际焦距的镜头,放在1英寸传感器机身上时形成的等效焦距。有的同学问了,宁老师,你怎么算那么快,你是不是天才啊?你虽然说对了后半句,但是其实你也可以算这么快。因为实际上每个不同尺寸的传感器都有一个系数与之相对应,这个系数乘以实际焦距之后,就是等效焦距了。这个系数就叫镜头转换系数。所以只要我们记住使用不同传感器机身的镜头转换系数,然后乘以实际焦距,就能知道这个镜头放在你的机身上到底等效焦距是多少了。全画幅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就是1.0,说白了就是实际焦距多少,等效焦距就是多少。APS-C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是1.5(尼康、索尼、宾得、富士),或者1.6(佳能),实际焦距乘以1.5或者1.6就是他们镜头的等效焦距。M4/3的镜头转换系数是2,所有实际焦距乘以2就是等效焦距。1英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是2.7,所有实际焦距乘以2.7就是等效焦距。等等……所以你再看自己手里那支尼康18-55mm镜头,虽然它的广角端实际焦距是18mm,但是放在你的尼康APS-C机身上,立刻就等效27mm了(乘以1.5)。27mm的等效焦距视角只能算是广角,不能说是超广角。对于等效焦距要记住:只要你的机身不是135全画幅的,就有镜头转换系数,就要考虑等效焦距。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镜头篇 首页 & 镜头篇 - 镜头差异可改变脸部印象 & 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实践篇
场景1:使背景美丽虚化的人像摄影常用技巧
场景2:将背景和被拍摄者巧妙融合的广角人像
场景3:使用超远摄镜头拍摄全身街景人像
场景4:能反映被拍摄者内心世界的暗调女性人像
场景5:黑白世界中的女性美
场景6:使用无线闪光拍摄人像 对焦篇
人像摄影的原则是针对眼部合焦
如何设置相机以获得理想合焦
如何运用对焦技巧以获得理想合焦效果
使用实时显示功能精确手动对焦
使用面部优先实时模式拍摄灵活运用背景的人像 曝光篇
什么是曝光补偿?
人像摄影中决定曝光的技巧
使用点测光+自动曝光锁进行精确控制 镜头篇
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
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
结合不同被摄体思考镜头的高度 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光圈越明亮,虚化效果越强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  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回顶部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实际测量具有代表性的5种构图时的拍摄距离
胸部以上特写
胸部以上特写
16mm(10mm)
24mm(15mm)
35mm(22mm)
50mm(31mm)
85mm(53mm)
100mm(63mm)
135mm(84mm)
200mm(125mm)
※1:小于拍摄时使用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不能拍摄。※2: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括号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使用APS-C规格相机拍摄时需要的镜头焦距。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  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167厘米,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16mm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而使用200mm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3米以上。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回顶部观察实拍图像把握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镜头焦距16mm、拍摄距离50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镜头焦距35mm、拍摄距离85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F2.8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F5.6之间的虚化效果。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镜头焦距50mm、拍摄距离1.2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镜头焦距85mm、拍摄距离1.9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镜头焦距135mm、拍摄距离2.8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确实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独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镜头焦距200mm、拍摄距离4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F2.8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F2.8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  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专栏使用35mm全画幅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1.5米)使用APS-C规格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2.15米)APS-C规格机型的成像就像是截取了35mm全画幅机型所拍图像的中央部分  两张图例中,左边的照片是35mm全画幅相机搭配100mm镜头以最大光圈F2.8拍摄的。如果使用APS-C规格相机以相同的条件从相同位置拍摄,则只能拍出红框范围内的部分。不管是全画幅机型还是APS-C规格机型,因为虚化是由镜头制造,所以使用相同镜头虚化程度不会有变化。另外,如果想使用100mm镜头拍摄和35mm全画幅相机一样的图像范围,在拍摄设置相同的条件下,必须更远离被摄体拍摄。这时拍摄距离变长,就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如右图)。而如果是拍摄距离不变,则需要使用焦距更短的镜头,结果还是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回顶部上一页: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下一页:结合不同被摄体思考镜头的高度
EOS 550D深度解析
EOS 60D深度解析
EOS 600D深度解析
EOS 1100D深度解析
佳能影像世界
50余年历程
日本摄影师眼中的中国川剧
顶级摄影师创作大解密
CMOS图像感应器
EOS综合除尘系统
IS微距镜头微观的乐趣
IS防抖镜头的秘密
Enjoy!数码单反相机
佳能无限文件传输器
EOS-1D Mark III人工智能伺服AF指南
闪光的艺术
实时显示拍摄专题讲座
DPP助你轻松实现RAW显像!
EOS缔造的影像世界
EOS短片的视觉盛宴
数码单反相机完全攻略
人像摄影专业技巧
分场景介绍夜景摄影技巧
移轴镜头完全指南
微距镜头的魅力
远摄变焦镜头拍摄技巧
定焦镜头入门金钥匙
广角镜头摄影进阶技巧
EF镜头L系列
EF镜头宝典
掌握进阶拍摄技巧
EOS 5D Mark II深度解析
EOS 7D深度解析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距50mm 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