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评大多不看好 iphone7plus亮黑色 7 和 7 Plus,可还是供不应求

为什么网评大多不看好 iPhone 7 和 7 Plus, 可还是供不应求?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网评大多不看好 iPhone 7 和 7 Plus, 可还是供不应求?
谢邀。问题有点让人困惑,不知道题干中“网评”指的是哪些评价。就专业媒体而言,我观察的现象是:传播范围广阔的大型媒体中,《华尔街日报》对iPhone 7的评价相对较差,认为它的屏幕逊色于三星,除此之外,《连线》、《纽约时报》在内的多数媒体的评价基本是正面的。专业屏幕测试机构DisplayMate的评语更高,认为iPhone 7的屏幕“接近完美”。如果“网评”指的是用户评论,那么从用户层面理解,造成iPhone 7、iPhone 7 Plus网评和销量落差的原因大致是以下两项:1.
评价和购买iPhone 7的用户不是同一群体。即便有人对iPhone 7持负面评价并拒绝消费,但其它用户仍会购买iPhone 7。两个群体相互独立(或交集不大),一方的评价对另一方的行为没有构成太大影响。2.
即便是同一个群体,评价iPhone 7和购买iPhone 7是两个行为,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性。商品为什么会被负面评价?核心原因在于它没有满足用户的心理期待,质量、外观、价格……等因素都可以归咎于此。因此,即便iPhone 7升级幅度巨大,但只要不符合用户的心理期待,一样会招来负面评价。这种情况下,iPhone 7的对手是用户“期待的iPhone”。但购买则完全不同。实际购买时,只要iPhone 7好过市场现有智能手机,即便和用户“期待的iPhone”存在差距,但只要好过市场已有的智能手机(品牌、质量、性价比),多数用户仍会购买。概括起来,评价是将商品和用户预期对比,购买则是将商品和实际产品对比。iPhone 7评价和销量之间落差的核心因素即在于此。“为什么网评大多不看好 iPhone 7 和 7 Plus, 可还是供不应求?”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信息传播不对等造成的理解误差。就信息传播而言,不同媒介的传播力是不同的。拥有更强传播力的媒体和个人的观点更容易被获知,被认为是大众想法,进而形成“网评大多不看好 iPhone 7 和 7 Plus”的印象。但它们终究不能代表大众观点,相比之下,实际购买行为更能代表大众想法。类似的故事其实5年前就发生过。当时的情形和现在很相似。2011年10月,大众期待的iPhone 5没有出现,苹果只推出了iPhone 4s。与前代iPhone相比,4S的升级并不明显——除了惯常的硬件升级和语音助手Siri,没有其它更亮眼的新功能。iPhone 4s发布后,《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多家专业财经媒体都对它表示出失望情绪,认为4s不会让用户感到满意。但一家名为“Topsy”的社交数据分析公司给出了不同看法。Topsy在分析海量Twitter用户对iPhone 4s的讨论后,表示大众市场对4s的态度不像媒体描述的那样不满。恰恰相反,4s推出后,Twitter用户对它的正面情绪正随着时间稳步上升。iPhone 4s发售当日,对它持有正面态度的用户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负面态度用户。随着4s全面铺货,给予正面评价的用户越来越多。Topsy还给出了iPhone 4s用户情绪评分走势图:不过Topsy的分析没有打消媒体对iPhone 4s负面评论。在苹果发布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前夕,多数媒体预测苹果该季度财务表现不佳,同时认为4s的首周销量将出现大幅跳水。但事实并非如此。10月17日,苹果发布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9%。另外,iPhone 4s上市首周售出400万台,是iPhone 4同期销量的两倍多。2013年12月,Topsy被苹果以超过2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更新:回答末尾“苹果收购Topsy”的描述在评论中引起了一些误解。苹果收购Topsy并非因为Topsy对自己的过多评论,而是看中了它的强大技术。现在iOS的Proactive搜索功能就有部分来自Topsy。你们这样阅卷,考试是很危险的。
发表评论:
馆藏&7315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7plus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