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川崎病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孩子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这么大的量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诱发婴幼儿哮喘1例
@@患儿,女,6月,因“发热5天”入院。既往有气喘发作病史2次。本次病程最高体温39.3℃,不规则热,颜面、颈部、躯干及两侧大腿散在红色皮疹,口唇红,无皲裂,球结膜充血,时有烦吵。入院查体:神清,精神欠佳,烦吵,呼吸平稳,躯干部可见少许红色皮疹,卡疤(-),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眼球结膜稍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口唇红,无皲裂,咽充血,杨梅舌(-),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122次/min,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手、足无明显肿胀、脱皮,尿道口无红肿、分泌物,肛周皮肤潮红。入院后予以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患儿仍反复高热,共持续发热达9天;同时患儿左侧颌下扪及一绿豆大小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可,表面不红,无化脓;双眼球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口唇红,无皲裂,咽略充血,杨梅舌(-);肛周皮肤潮红。血常规检查:WBC 13.57×109/L,N 60.6%,L 29%,HGB 76g/L,HCT 25.2%,MCV79.5fL,MCH 24.0pg,PLT 678×109/L,超敏CRP 8.77mg/L,心脏彩超检查示:房水平少量分流(考虑卵圆孔未闭,建议随访),三尖瓣轻度返流。依据川崎病诊断标准:不明原因发热5天以上,伴有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1)周围肢体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2)多形性红斑;(3)眼结膜充血,非化脓性;(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5)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1];同时具有川崎病其他表现:患儿易激惹、烦躁不安;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血小板明显升高达678×109/L;故患儿诊断为川崎病。予以大剂量阿司匹林口服(30-50mg/kg?d),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1G/KG,连续2天),同时口服潘生丁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儿应用静丙及阿司匹林后,川崎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退,双眼球结膜充血消失,口唇皲裂消失。但患儿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尤以口服阿司匹林后明显,呼吸急促,双肺闻及哮鸣音,患儿既往有咳喘发作史2次,本次诊断为婴幼儿哮喘,予以爱喘乐、普米克雾化吸入,甲强龙平喘治疗,咳喘症状稍有好转,但口服阿司匹林后,咳喘症状再次加重,考虑阿司匹林哮喘。患儿体温平稳72小时后,改为小剂量阿司匹林(5mg/kg?d)口服,患儿咳喘症状明显好转,同时继续予以爱喘乐、普米克雾化吸入。患儿咳嗽气喘症状消失,肺部哮鸣音吸收,予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mg/kg?d)及双嘧达莫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辅舒酮吸入预防哮喘发作。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宁国市医院 安徽宁国 2423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崎病小剂量阿司匹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