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月乡教育辅导站的今党政领导兼任辅导员

20首关于月亮的诗句古诗
  下面为大家介绍20首关于月亮的诗句古诗一起来看看以下相关介绍吧!  20首关于月亮的诗句古诗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月》[唐]薛涛&&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6、《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8、《漫兴》一首[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9、《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明月夜留别》[唐]李冶&&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2、《江楼有感》[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5、《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6、《春夜》[宋]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7、《满江红&写怀》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8、《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陈亮&&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19、《宿建德江》 孟浩然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0、《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上文为大家介绍的就是20首关于月亮的诗句古诗,你了解了吗!Steve发布于
17:34:58 | 10278 次阅读  [][][]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在印度达朗地区有一座神庙,供奉着一位&限制级&太阳神,全身赤裸,男性特征处被一轮太阳取代,月亮和行星围绕在太阳周围。这显然是&日神崇拜&的一种形式。作为地上光与热的来源,太阳代表着永恒和正义,在各民族神话中地位崇高,享受着先民的奉祀。 可如果赐予我们光明的太阳突然消失了呢?日的早晨,包括达朗这座至今依然享受民众香火的太阳神庙在内的多个地区,就将目睹这样的奇观:白昼时刻,太阳突然隐去了踪影,黑暗横亘大地,一时阵风四起,鸟兽归巢。这就是印度当地已经400年没有发生过的日全食&&平常被太阳光辉淹没的月亮将一反常态地挺身于前,因为阳光的突然暗淡而变得清晰可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达朗当地政府已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对民众开展科学教育&&要知道,根据当地宗教传统,发生这种&玄秘&之事时,人们必须匍匐在地,祈求太阳神平安归来,而绝对不能仰视。 相比印度,中国古代对太阳的态度可能相对&开明&。孔子学生子贡曾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用日月食来比喻君子的过失并鼓励&有过则改&,可见至少在春秋时期,知识阶层已经对日月食习以为常了,至少不会惊慌失措,匍匐在地。尽管如此,日与月还有其他的解读方式。在中国古代,太阳象征皇上,日食则被认作皇权中的不祥征兆,是&皇帝或国家出乱,导致上天震怒&的表现。《尚书》中曾记载道:天子和大臣们正在朝堂议事,突然太阳逝去,天地昏暗,于是天子和大臣们惊恐万状,下殿望空而拜,鼓乐齐鸣;不知发生何等灾异的百姓们四处狂奔;而那位负责预报日食的天文官却宿醉未醒,最终被推出斩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经日食&。这很可能是世界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发生日食没有预报是死罪,但若谎报,反倒可能是幸事。公元726年,唐明皇李隆基封禅泰山的归途中,天文官预言将会出现日食但却没有发生,于是群臣纷纷上表,称颂李隆基的美德感动了上苍,免去了本该发生的日食。李隆基大喜,特邀当时伴随封禅的各国国王和使臣同贺,着实震慑了这些&八荒君长&。但今日的天文学家研究发现,历史上这次日食可能的确发生了,只不过中国地区看不到;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或许那根本就是有意&误报&,让皇帝显示自己&受命于天&。 中国传统预测天象往往通过数值计算,并没有考虑天体之间的几何轨道,这也是中西方天文学研究的最大差别。那些复杂之法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掌握,历代王朝都禁止民间私自学习。但皇家供养的天文官员也会偷懒,或因学业不精,制定出来的历法并不适用,以致无法准确预测日月食的发生&&古语曾说,&历法之效,验在交食&。明朝末年,钦天监就曾犯下这样的错误,因预报日食失误,必须对历法重新修订。恰在此时,西方的传教士们陆续进入中国,于是徐光启得以结识了利玛窦、汤若望,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知识使之大开眼界,终于编纂成&崇祯历书&。但由于明王朝迅速覆灭,汤若望修订之后的文本,顺势成为清朝的官方历书,也自此开始了传教士执掌清朝钦天监180多年的历史。 可惜清朝的钦天监虽掌握了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却并不从事科学工作,而是继续为皇家制定皇历,预测吉凶。到了清末,钦天监甚至已懒于进行实际观测,干脆把预报结果重抄一遍交差。到了1907年1月,在清朝的&龙兴之地&发生了日全食,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清朝的钦天监有没有据此解读出4年之后清王朝的倾覆。 如今,虽然全球每年都会发生2-5次日食,但由于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还有沙漠高山等人迹罕至之处,能够看到日食,特别是全食的机会并不多。其中最值一提的是90年前发生在非洲的一次日全食,它首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此之前,爱因斯坦虽然已受到德国学术泰斗普朗克的赏识,但他的理论在当时太过惊世骇俗,竟然要挑战已经稳固200多年的牛顿&绝对时空&,无法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爱因斯坦还预言,经过太阳附近的星光路径会被弯曲,从而看上去(与夜晚相比)位置有所移动,并精确认为偏离1.75角秒。 当时正与德国激战的英伦三岛却有一位科学家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价值,这就是剑桥大学天文学家爱丁顿。他敏锐地认识到,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光完全被遮挡,只要观测太阳附近星光偏折就可以检验爱因斯坦的预言。而日的日全食恰恰符合这个理想条件。爱丁顿是贵格会派教徒,这个教派奉行和平主义,拒绝服兵役。于是爱丁顿只得等到1919年战争结束,带领一支探险队前往非洲观测日全食,检验星光的弯曲。 爱丁顿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3个观测结果给出偏离1.64角秒的结果,与爱因斯坦的预言很接近,这个结果于11月6日皇家天文学会的特别会议上宣布。英国《泰晤士报》立刻报道了这个消息,原本只在科学圈里有些名气、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教授旋即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科学明星。 自此以后,测量星光偏折,验证广义相对论也成为日全食观测中一项重要内容。上个世纪末,欧洲空间局发射了专门用于测量恒星位置的喜帕恰斯卫星,勿须日全食就可以测定太阳附近的恒星星光偏折,而卫星给出的数据与爱因斯坦的预言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 今天的日全食,更多成为太阳物理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狂欢的盛宴,许多人不远万里追寻日全食的脚步,只为看到那持续几分钟的&黑太阳&。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日食公众教育委员会主席帕萨科夫经历过26次日全食,封他当主席的确是实至名归。当然,这并不单单是为了猎奇,他痴迷的原因是为了寻找造成太阳大气层&&日冕高温之谜的答案。太阳表面温度只有6000摄氏度,而日冕则高达百万摄氏度,为什么&空气&比烘烤它的&火炉&还要热?天文学家迄今未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帕萨科夫的工作就是通过观测,从理论上寻找答案。 这一次,帕萨科夫当然也不会错过。7月22日,帕萨科夫将选择到浙江省安吉县的天荒坪进行他的第49次日食观测。 或许有必要回忆一下国内最近一次日全食&&日,新疆。近两万人涌到这片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西部戈壁,只为观赏这一片刻奇观。但发生在傍晚导致观测的遗憾,且当时持续时间不过2分多钟。即将发生的&7&22&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最长将持续5分55秒。下次领略相同景观,要等到漫长的123年之后了,这一事件可能仍将是那些陌生的人们&&我们孩子的子孙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观测时间和地点&& 7月22日上午,从印度开始,日全食经尼泊尔进入我国西藏,并沿长江沿线直到上海,然后进入太平洋,在大洋中部结束,形成长达4000公里、宽约250公里的全食带。境内3亿人可看到日全食,其他地区可看到程度不同的日偏食。以上海为例,日全食将从9点36分48秒开始,持续大约5分钟。更多可查询:http:/xjubier.free.fr/en/site_pages/solar_eclipses/TSE_2009_GoogleMapFull.html 如何观测&& 用眼睛或望远镜直接观看非常危险。首选标准太阳观测眼镜 (或滤光膜)和物镜前加滤光镜的望远镜。只有全食阶段才可直接观看&&请特别留意全食开始或结束时阳光从月球边缘山谷中迸射而出的璀璨贝利珠和钻石环;气温变化也值得关注。 没有望远镜,用纸板做一个直径5毫米的小孔,偏食阶段可以投射出来&蛾眉日&(或者树影下直接投射出来),这时可以拍摄妙趣横生的&日食纪念照&。还可用一张白色床单观察月影在掠过时形成的波纹,都非常简易有趣。 当然最重要的,建议亲自去体验,而非通过电视屏幕。 孙飞廉
&&上一篇  下一篇&&
乐学声明:乐学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你可能还感兴趣:
对此篇报道打分
当前平均分: 0.07(共 1764 人打分)
-5-4-3-2-1012345
评论标题:
您的姓名:
您的评论:*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联系乐学:
客服热线:021-、 、您好, []|
中秋节说月亮 今天:蟾宫谜底正揭开
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于日成功登月,图为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中国嫦娥工程“三步走”战略示意图  现在好了,月亮的谜底正徐徐揭开!
  2007年,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千古梦想,携带着十几亿人的问候,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出访月球,实现了与月宫的“第一次亲密接触”。2009年,在功成身退之时,“嫦娥一号”将自己的身躯,连同最后的绚烂,永远地留在了遥远的月宫之上。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翩然升空,长袖轻舒,再度起舞,寻求着与蟾宫关系的新一轮进展。眼下,“嫦娥三号”探测器正在为2013年踏上月宫做着最后的“闭关修炼”……
  回首中华文明史,国人对探索月球有着矢志不渝的追求。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诗人们飞天探月的瑰丽幻想,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辛弃疾的“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唐寅的“携花带月月中游,嫦娥见月花含羞”,无不透露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对月球的无限向往。从神话到现实,终于,我们迎来了探月的第一次勇敢且壮烈的实践。明朝时一个叫万户的人,为上月亮走一遭,在座椅下绑上了47支巨型火箭,手持两个大风筝,然后将火箭一齐点燃,准备飞天。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万户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说我们的祖先万户是以生命祭奠了自己的奔月梦想,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则是拼尽全力在延续着千年的探月之梦。
  2004年1月,以“嫦娥”命名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揭开神秘面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嫦娥工程”“探”、“登”、“驻”这“三步曲”中,我们也满怀期待,脚踏实地开始了新一轮的追梦。如果说“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已经开启的序曲“探”,是一路披荆斩棘的开路者,为我国踏足月宫铲出一条平坦大道的话,那么第二部曲“登”则是我们派往月球的先遣部队,为接下来的“驻”月基地建设做着最后的铺垫与奠基。
  事实上,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历史早就开始,抛开中国明朝万户的首次壮举,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原苏联就开始了势均力敌的探月竞赛,最终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于日成功登月,“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然而,失去对手的英雄是孤寂的。随着原苏联的解体,美国也在第一轮探月热潮中渐渐沉寂下来。如今,登上月球时的心醉激动已经烟消云散,首位踏上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也已驾鹤西去。这个远离地球38万公里,曾经迷失在人们视线中20多年的月球,将只为再度追梦出发的梦想者绽放光芒。中国的探月工程师们也在默默耕耘,想必再等上十几年的时间,广寒宫中的嫦娥就能真正见到来自家乡的亲人了。(【字号:大)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暫別朱銘美術館 11月起休館三個月 | NOWnews 今日新聞
暫別朱銘美術館 11月起休館三個月
By 記者許端驛/金山報導
位在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從開館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六個年頭,因此為了要將園區空間,以及藝術作品進行改裝與整修,將從11月2日起將要休館三個月,因此館方也將要在10月31日晚上舉辦暫別音樂會,邀請大家免費入
▲暫別朱銘美術館 11月起休館三個月
位在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從開館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六個年頭,因此為了要將園區空間,以及藝術作品進行改裝與整修,將從11月2日起將要休館三個月,因此館方也將要在10月31日晚上舉辦暫別音樂會,邀請大家免費入場。
朱銘美術館專員詹書麟表示,由於朱銘美術館,從開館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六個年頭,從大門口服務台外觀到作品展區,一直都是維持一樣外貌,由於以往美術館只能在每個星期一休館期間進行局部整修,再加上朱銘老師有許多作品都是以戶外展場為主,因此館方也決定,要來進行大整修。
專員詹書麟指出,這一次的整修期間長達三個月,從今年的11月2日開始,園區就會關閉,一直到明年的2月7日,也就是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一,屆時抱括展區,大門入口,服務台商店街將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大家,此外館方也說,在整修期間,會將原有的兒童藝術教育專區,進行大改造,並且加入新的藝術書店的元素。
在朱銘美術館裡頭,原本就有一處兒童藝術教育專區,而這個部份則是朱銘老師相當重視的一塊,而未來還會加入更多的新元素。
朱銘美術館於這個月31日晚上6點至9點舉辦「再見.再看見」暫別之夜活動,民眾可免費入館參與音樂饗宴與太極賞星夜活動,在之後於11月2日開始就會休館三個月,進行空間改裝與作品修復,也希望在2016年的2月7日以嶄新的面貌與大家見面。
更多NOWnews新聞都在行動APP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辅导员 无领导 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