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可以预防中风中成药

&&-->&&-->&&-->&预防中风的四种食物
预防中风的四种食物
香蕉中富含的钾元素对于脑卒中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因为钾是神经传递的媒介物质,对于神经信号传递和细胞营养的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每天吃约100克的香蕉,将大大减少患脑卒中的危险。
香蕉 香蕉中富含的钾元素对于脑卒中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因为钾是神经传递的媒介物质,对于神经信号传递和细胞营养的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每天吃约100克的香蕉,将大大减少患脑卒中的危险。 土豆 土豆富含钾元素和维生素C,所以,其作用和香蕉类似。认为,土豆具有和中养胃、健脾利湿、降糖降脂、宽肠通便的作用,每天吃一次土豆约50克,可使脑卒中风险下降32%。 牛奶 牛奶除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一种营养物质,这种物质对脑神经能起保护作用。每天喝牛奶对防治脑卒中大有益处。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科学家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含量较高的人,较维生素含量较低的人患脑卒中的几率要低很多。所以,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
上一篇:&&&&&&&&下一篇: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客服电话:010-
邮件地址:
投诉电话:010-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 举报邮箱:中医药预防治疗中风
中医药预防治疗中风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柳林医院中医科&
一、定义:
中风西医称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诊断标准:
脑血栓形成:
1、有下述项目中一个以上,且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者(一般1小时以上):
①意识障碍;②视力及视野缺损;③不完全或完全性偏瘫或双侧瘫痪;④半身感觉障碍;⑤言语障碍;⑥吞咽困难;⑦共济失调。
2、CSF透明。
3、辅助检查:①CT或MRI显示梗死灶;②DSA见到一个以上的主干动脉狭窄或闭塞。
1、有下述两项以上,且急性发病(几秒或几分钟),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者;
①—⑦项同脑血栓形成;⑧为抽搐(指24小时内抽搐1次或以上者)。
2、有下述栓子源存在:①心脏瓣膜病;③心房纤颤;③有附壁血栓的MI;④心脏手术;⑤空气栓子;⑥脂肪栓子;⑦心脏粘液瘤;⑧颈动脉溃疡性动脉硬化斑块;⑨细菌性心内膜炎;
3、CSF呈血性或清亮透明。
4、辅助检查:①CT或MRI示梗死灶或出血性梗死灶。②DSA示一个以上的动脉狭窄或闭塞或显示过度灌注。
三、分型与分期:
(一)分期:
1、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
2、急性期:1月内。
3、恢复期:1—6个月。
4后遗症期:6个月后。
(二)分型:
按病情轻重分:
1、轻型:如腔隙性脑梗死,可在数小时、1-2天内不治而愈。
2、重型: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引起的大片梗死,一发病即昏迷,用尽各种治法也难以抢救。
按病程分型:
1、完全型:发病6小时内即发展到瘫痪高峰。
2、进展型:发病后病情逐渐加重,呈阶梯式进展,可持续数天。
3、缓慢进展型:发病后缓慢进展,可持续2周,甚至2周后还逐渐进展。
4、可逆型:发病后24小时至2-3天可完全恢复,最多3周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又称为可逆神经功能缺损。
按大小分(CT):
1、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或最大径在5cm以上。
2、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或最大径在3.1-5cm。
3、小梗死:最大径为1.6-3cm。
4、腔隙性梗死:最大径在1.5cm。
5、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有多个腔隙性病灶。
以上分型不能适应发病急性期内,CT、MRI尚不能充分显示梗死灶大小的情况下,迅速分型以确定需紧急治疗病例的要求,建议采用英国Bamford等提出的分型(OCSP):
1、全前循环梗死(TACI):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表现:(1)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2)同向偏盲;(3)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综合症:(1)同侧颅神经瘫痪及时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性体征);(2)双侧感觉运动障碍;(3)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性综合症。
此分型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于辅助的结果,CT、MRI未能发现病灶的就可根据临床表现(全脑症状和局灶脑损害症状)迅速分出四个亚型,并同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灶的大小及部分。
(1)TACI:多为MCA近期主干,少数为颈内A虹吸段闭塞的大片脑梗死。
(2)PACI: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及分支闭塞的大小不等梗死灶。
(3)POCI:脑干、小脑梗死。
(4)LACI:基底节、桥脑或放射冠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四、治疗:
(一)一般及支持治疗:
1、调控血压:血压高于180/110mmHg时适当降压,一般不轻易用降压药。血压低时适当应用升压药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2、严格控制血糖(包括输液)。
3、保护各主要脏器(心、肾、肺)功能。
4、保证足够热量和水电平衡,必要时给以鼻饲。
5、在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6、应用降脂药,血脂不高,也可给以他汀类药物。
7、有癫痫者控制癫痫。
(二)脑梗死分型治疗原则:
以OCSP分型为主
(1)TACI和少数较重的PACI、POCI、溶栓治疗并常规治疗,必要时手术减压。
(2)较局限的PACI、较轻的POCI常规治疗。
(3)LACI或多发腔隙性梗死以改善脑循环,对症处理为主,避免降压脱水过度。
(三)、分期治疗:
1、超早期(6小时内)调气溶栓疗法。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调气溶栓治疗方案。
(1)确定溶栓的病人,首先给以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化,每日三次以行气。
(2)尿液酶100万u,以每分钟5万u静滴,必要时可追加50万u。
(3)理气活血化痰,苓桂术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人参10g,云苓30g、桂枝15g,白术15g,菖蒲10g,郁金10g,当归30g,川芎30g,地龙30g,炙甘草5g。
(4)参麦注射液20__40ml,静滴,以益气养阴。&&&&&&&&&&&&&&&&&
(5)血塞通粉针0.4静滴以活血。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如出现烦躁、血压波动大、意识状态恶化、肢体功能下降等改变应及时复查脑CT、MRI等以确定是否有出血性转化或梗塞加重;溶栓24h后复查凝血四项,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ih,q12h,转入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调气溶栓疗法基本痊愈率60%,总有效率96%,再闭塞率3.3%,无症状性出血转化3.3%,症状性出血转化为0。值得临床推广。
(6)适应症:
①年龄&75—80岁。
②无意识障碍,但对于基底动脉脑血栓形成者,由于预后极差,即使昏迷较深,也不禁忌。
③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相对应低密度阴影。
④发病6小时以内,但若为进展性脑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
⑤患者或亲属签字同意。
(7)绝对禁忌症:
①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
②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怀疑SAH(头痛、呕吐、项强,即使CT或MRI正常);
③积极的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
④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VM;
⑤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包括拨牙、活检、腰穿);
⑥活动性内出血(30天内);
⑦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
⑧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ec,INR>1.4,PTT>40sec,血小板<100&109/L);
⑨正在应用抗凝剂(华法令,INR>1.5)或卒中发作前48h内应用肝素者(APTT延长)。
(8)、相对禁忌症
①意识障碍;(后循环梗死除外)
②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
③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
④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过去1个月内有心梗;
⑤前21天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
⑥血糖<2.7mmol/L(50mg%)或>22.2mmol/L(400mg%);
⑦卒中发作时有癫痫;
⑧以往有脑出血史;
⑨妊娠、哺乳;
⑩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
⑾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溃疡、肠憩室、肠炎等。&&&&&&&&&&&&&&&&&&&&&&&&&&&&&&&
2、急性期(发病1月内)&&&
(1)、应急措施
脑梗死急性期出现神识昏蒙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①痰热内闭清窍者可灌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②痰湿蒙塞清窍者可灌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6—8小时1次,鼻饲。
③出现脱症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④、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急用星蒌气汤或大承气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
⑤呕血、便血者,予云南白药0.5~1g,或加用大黄粉3g,每日3次,冲服或鼻饲。
⑥高热不退者,予紫雪散口服或鼻饲每次1.5g~3g,每日2次。
⑦呃逆频繁,腑气不通者,予大承气汤煎服,也可配合针剂或耳针治疗。
(2)常规治疗:
①尼莫地平30-60mg每日三次或8-12mg,静脉每日一次(6-10h)。
②阿斯匹林100--200mg,顿服,之后100
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225--300mg顿服,之后75 mg日一次,两者联合5-7天。
③低分子肝素钙5000u ih每日二次。
④醒脑静或清开灵40ml,静滴日一次。
⑤银杏叶片80mg每日三次或脑血康片0.45每日三次。
⑥20%甘露醇125ml静滴每日一至四次(无头痛一次,有头痛二次,呕吐三次,昏迷四次)或复方甘油注射液或甘油果糖并配合速尿20-40mg静注每日一致四次及白蛋白隔日一次。
⑦七叶皂甙钠20mg静滴日一次。
⑧纳洛酮2mg静滴日一次。
⑨脑活化剂:脑复康或脑蛋白水解物或GM-1或枢捷因或FDP。
⑩活血化瘀:灯盏细辛注射液或脉络宁或丹参液或血栓通等。
11其它:VitC、硫酸镁、胰岛素等。&&
附:低分子肝素适应症及禁忌症
1)、急性非出血性脑卒中,出现症状≤48小时。
2)、无昏迷。
3)、年龄在18-80岁。
4)、急性脑卒中病人并发静脉血栓。
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岁。
2)、妊娠。
3)、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20mmHg。
4)、CT扫描示脑出血,出血性梗死或大的梗死伴水肿。
5)、血小板减少症(<100&109/L)。
6)、活动性出血。
7)、对低分子肝素过敏。
(3)中医辨证施治
&1)中经络:
①血瘀痰阻肾虚。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耳鸣,烦躁失眠,舌质暗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化痰。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24g&&&
制首乌20g&&&
山芋肉15g&&&
麦冬15g&&&
五味子5g&&&&
菖蒲10g&&&
寸芸15g&&&
水蛭10g&&&
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2g,羚羊粉1g,冲服,生石决明30g。
b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15g。
气虚或进入恢复期者加生黄芪30-120g、丹参30g、全蝎10g。
肢体拘挛、肌张力较高者,加木瓜30g、白芍30g、全蝎10g、蜈蚣2条。
肢体肿胀疼痛较甚者,加细辛5g,炮附子10g
f头痛者,合四物汤养血活血。
g肢体浮肿沉重瘫痪者,加麻黄5-10g、桂枝10g。
h心烦失眠,卧起不安者,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珍珠30g。
i患肢功能恢复迟缓,加制马钱子1g、麻黄5-10g。
j血脂较高者加决明子30g。
k糖尿病加片姜黄15g,鬼箭羽10g。
l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者加僵蚕30 g,白芥子15 g,蝉蜕30
血塞通粉针0.4
g或刺五加注射液60ml或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NS或5%GS250ml中静点,日一次。脑血康片、银杏叶片亦可服用。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该类证候多见于老年患者,多伴基础病变,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此证型是脑梗塞急性期的主要证型,我们在中医现代化学术思想指导下,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认为脑组织坏死是肾虚之征,缺血是瘀血之候,水肿是痰阻之象。我们多年来治疗800余例患者的临床实践表明,应用补肾活血化痰中药汤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显愈率66%,总有效率96%。对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者、合用刺五加注射液,滋补肝肾效果良好;一般心烦失眠,入睡困难者合用血塞通注射液活血通脉,养心安神,疗效较佳;对合并头昏头眩,多寐困倦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醒神养脑,多取良效。辨证应用中成药物可明显提高疗效,宜同时结合一般治疗如降压、降糖、降脂等。
②肝阳暴亢,痰瘀阻络。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或口角歪斜,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溲赤便秘,舌红或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化痰。
方药:天麻钩藤饮或建瓴汤加减。
天麻15g&&&
钩藤30g&&&
生石决明30g&&&
栀子12g&&&
杜仲10g&&&
川芎15g&&&
菖蒲10g&&&
&&&大黄5-15g&
炒 麦 芽30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肝阳上亢突出者,加羚羊粉1g冲服。
苦碟子注射液20ml,或血塞通粉针剂,或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入NS250ml
中静点,日一次,酌加银杏叶片,或脑血康片以活血化痰,通络祛风。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该类证候为脑梗塞急性期的常见证候。临床实践表明:运用平肝潜阳、活血化痰中药汤剂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病情。苦碟子注射液活血化瘀,对阳亢头眩明显者,兼能清肝降火,颇有疗效;血塞通注射液活血通络,对失眠心烦明显者,兼有安神除烦作用,效果明显。此证患者多伴有血压水平较高,情绪波动大,病情易进展等特点,宜合理加用降低血压,改善睡眠,镇静等药物。
③痰热腑实,痰瘀阻络。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通腑,活血通络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大黄10g&&&
瓜蒌30g&&&
胆南星10g&&&
&陈皮10g&&&
菖蒲10g&&&
郁金10g&&&
&&&丹参30g
水蛭10g&&&
a 大便燥实、秘结不通,加芒硝10g(烊化)。
b 痰多者加白芥子15g。
肝阳上亢者加羚羊粉1g(冲服),天麻15g,生石决明30g。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NS或5%GS250ml静点、每日一次;血塞通粉针0.4g加入NS或5%GS250ml静点,每日一次。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痰热腑实证是中风急性期的常规证候,在脑梗塞中,多见于急性期病情较重的患者,严格掌握化痰通腑法的适应症和用药时机,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提示,星萎承气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熄风作用,疗效明显。
④气虚血瘀痰阻。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缓或弦细。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30-120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鸡血藤30g&&&
丹参30g&&&&&&&&
郁金10g&&&&&&&&
胆南星10g&&&
炙甘草5g&&&
水煎服日一剂
a 有肾虚者加制首乌20g,肉苁蓉15g。
肢体活动不利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加麻黄5g、熟地20g。
生脉注射液20ml加入NS或5%GS250ml中静点,日一次;活脑舒4粒,每日两次;脑血康片3片,每日三次口服。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该类症候多见于血压水平较低,脑灌注不足及分水岭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多见波动,易于进展。经验表明,应用益气活血化痰汤剂及生脉注射液益气生脉,多能稳定病情,使症状改善;活脑舒胶囊益气养阴,填精益髓;脑血康活血祛瘀通络,同时合用706代血浆等改善脑灌注,效果更佳,但应谨防加重脑水肿的副作用。
①风火上扰清窍症。
临床表现:神识恍惚或迷蒙,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神。
天麻10g&&&
生石决明30g&&&
山栀10g&&&
天竺黄10g&&& 川 牛
水煎服日一剂
清开灵注射液40ml或醒脑净注射液加入NS或5%GS250ml中静点,日一次;活脑舒胶囊4粒,每日两次;脑血康片3片,每日三次口服。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该证候多见于青年患者,临床实践表明,清开灵注射液能清火祛风,醒脑静能醒脑开窍,结合清热熄风汤剂能明显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此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一般较重,往往伴有脑水肿,必要时加用脱水剂及镇静剂等。
②痰湿蒙塞心神症。
临床表现:神志昏迷,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色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制半夏10g&&&
陈皮10g&&&
枳实10g&&&
竹茹10g&&&
云苓20g&&&
水煎服日一剂
a 苏合香丸:鼻饲,每次1丸。每日2~3次。
b 脑血康片 3 片& 日三次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该证见于脑梗塞急性期重症患者,苏合香丸具有燥湿化痰,醒神开窍作用,对于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具有较积极的治疗作用。此类证候如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则往往伴有脑水肿,必要时加用脱水剂。
③痰热内闭心窍症。
临床表现:神昏、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躁拢不宁,甚则手足逆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苔褐黄而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羚羊粉1g&&&&
珍珠粉0.6g&&&
钩藤10g&&&
天竺黄10g&&&
远志10g&&&
水煎服日一剂。
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口服或鼻饲,每6—8小时一次。
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净注射液20—40ml加入0.9%生理盐水或5%GS250ml静点每日1次。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痰热内闭证见于脑梗塞急性期重症患者。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作用。临床实践表明。脑梗塞急性期及时恰当地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清开灵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比较,其清热作用较强,临床中如热证明显者宜选择清开灵,而窍闭神昏明显者宜用醒脑静。此类症候如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则往往伴有脑水肿,必要时加用脱水剂。
④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症。
临床表现:突然神昏、昏愦、肢体瘫软,手撒肢冷多汗,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痿,舌质紫暗,苔白或脉沉缓或脉沉缓或沉微。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
方药:人参10g,制附子10g,生甘草10g,五味子10g。
水煎服日一剂
汗出不止加山萸肉15,黄芪15,煅龙骨15,煅牡蛎15以敛汗固脱;若见冷汗肢厥者,合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参附注射液每次20-60ml,加入0.9%生理盐水或5%GS250ml静点每日1次。
疗效评估:该类症候见于脑梗塞重症患者,此阶段属中医脱证,难以救治。需要采用积极的救治措施。
(4)针灸及康复治疗&
四联神经促通疗法&&&
一般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可给予四联神经促通疗法。
①针灸治疗:我们以中医传统经络理论及现代神经康复理论为指导,以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为核心,结合靳瑞教授的“靳三针疗法”、薄智云教授的“腹针疗法”以及王乐亭老中医总结的“中风十三法”、宋正廉治瘫三方等经验,运用我们经验的各种量化针刺手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针刺疗法。
②手法治疗:我们的康复治疗师在应用传统的推拿、按摩技术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针对性的应用西方的Bobath、Rood、PNF等神经促通技术,以及关节松动技术等,在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的同时,能更好的诱导肢体、躯干肌肉张力的平衡、并诱导神经生理反射的出现,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③物理因子治疗:我们根据脑病患者的病理特点,给予适当的中低频电刺激治疗和高能脑部磁疗。
&④合理的功能训练:应用先进的PT、OT、ST等训练技术及设备,合理的对患者进行肢体、躯干、以及语言、吞咽等功能的训练。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本疗法能有效的促进脑血管病患者全身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语言吞咽功能以及高级思维功能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可明显的降低患者残疾障碍的程度;并对消除头痛、头晕、健忘、失眠等神经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患者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压疮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状;可明显的提高脑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功能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极大的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曾在马来西亚2005年世界针灸大会上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5).护理
①体位的选择
中风急性期患者的头部抬高15°—30°最为合适,切忌无枕仰卧。凡有意识障碍病人宜采用侧卧位,头稍前屈。病初期可注意患者良肢位的保持,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②饮食
神志清楚无吞咽障碍者,应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意识障碍早期,禁食1~2天,避免吸入性肺炎,或引起窒息;可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营养。3日后,如病人神志仍不清楚,无呕吐及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在拔除鼻饲管后应注意喂食方法,体位应取45°半卧位;以茶匙喂食糊状为妥;喂食中呛咳时应拍背。
③口腔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人宜采取侧卧位,可用镊子夹棉球蘸湿淡盐水为病人擦洗口腔及唇部,还可用小纱布蘸湿温开水敷盖于口腔。对有假牙的病人,睡前及饭后将假牙取下,用牙刷将假牙刷洗干净,放在清水杯中浸泡。
④呼吸道护理
勤翻身多拍背。能咳嗽者,鼓励病人咳嗽。咳嗽困难而多痰者,应用超声雾化,属于痰热证可鼻饲竹沥水清化痰热。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呕吐物及咽部分泌物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出,舌后坠者,可将下颌托起。
⑤皮肤护理
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可应用气垫床。定时检查骨突部位是否有发红、发紫、水泡等现象,尤其是尾骶部,髂骨,大粗隆及足跟、内外踝、肩胛骨等处。卧床病人早晚要洗脸,定期擦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床单以免发生褥疮。发现皮肤有发红现象,应增加按摩次数,并使受压部位皮肤悬空,也可使用复元通络擦剂(草红花、川乌、当归、川芎)按摩受压骨突部,以活血通络,促进气血流通。
(6).外治法
脑梗塞后偏瘫肌张力低者,应用冰马膏穴位贴敷治疗。
运用适量冰片、马钱子与蛋清混匀后敷于伤湿止痛膏内面,贴于肌张力低侧患肢。一般上肢选取肩觎、曲池、合谷,下肢选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每两天换一次药,两周一疗程。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冰马膏外用有通络散结、消肿定痛、起痿振废、开窍醒神之功。选择性地提高脊髓的兴奋性,能使脊髓反射的应激性提高,反射时间缩短,神经冲动传导容易,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加,从而使肌无力状态得到改善;对大脑皮层及延髓亦有一定兴奋作用;另外,马钱子中所含成分还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因此,本品可用于脑卒中、脊髓外伤等病人的治疗。临床实践表明,该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51%,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发病2周以后病情平稳者辩证施治参照中风中经络方案,仍以补肾活血化痰法为主,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此阶段应加强康复训练,并配合针灸治疗,以四联神经促通疗法为主。(见前)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此期患者病情稳定,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此期以肾虚血瘀痰阻为主要病机,亦有因久卧伤气以气虚血瘀痰阻为主者,治疗以补肾活血化痰法为主,佐以益气。临床疗效观察表明,以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6%,配合四联神经促通疗法可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脑梗塞后遗症期应加强康复训练,采取中药以及以四联神经促通疗法为主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可促进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肾虚血瘀痰阻、气虚血瘀痰阻的证候,治疗以地黄饮子和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此期应注意患者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等,若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反应迟钝者,应注意防治中风后痴呆,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痰、升清降浊为法,以脑复聪(选用黄芪、人参、制首乌、女贞子、仙灵脾、桔梗、大黄、川芎、生水蛭等)加减治疗。
脑梗塞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若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晕厥发作、瞬时性视歧昏瞀等,应积极治疗,防止再发脑梗塞。
疗效评估: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进行疗效评估。临床实践证实此期以辩证施治为主,结合四联神经促通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病残程度,缓解肢体痉挛。中风后痴呆患者,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治疗难点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检的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也只有5%左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形响。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因此大部分脑梗塞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脑梗塞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待方面。但临床中在脑梗塞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脑梗塞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脑水肿、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2、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西医的脑卒中防治指南,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梗塞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居多,而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评价。
3、脑梗塞无论在急性期及恢复期还是在后遗症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蹇涩、肢体痉挛疼痛等仍然是当前临床治疗难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思路与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脑梗塞中的作用,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开展脑梗塞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以往的临床研究均侧重于选择轻中度病情的脑梗塞患者,但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因此,提高中医脑病专科对脑梗塞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从整体上提高脑梗塞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建议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脑梗塞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2.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的研究。
针对目前存在的脑卒中患者用药较多、中西药物混用的现状,进一步规范防治方案,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合理使用中药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
3.开展中医药防治脑卒中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蹇涩、肢体痉挛疼痛的研究
挖掘整理与脑卒中后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蹇涩、偏侧肢体痉挛疼痛的中医药传统治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病残程度。
作者简介:
刘洪峰,男,河南禹州人,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执业中医师,现任河南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被《医药前沿》杂志社聘任为特约编委。主要从事于中医及神经内科专业临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曾在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联系方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中风中成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