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战略把握思维的奥妙ppt全局和整体41

金一南:如何把握战略思维的全局和整体_军事频道_新华网
金一南:如何把握战略思维的全局和整体
日 09:12:35
【字号 】【】【】【】
战略思维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宏观、总体、长远、全局,都是它的关键词。那么是不是说,战略思维必须是不折不扣地顾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是十个指头按跳蚤的思维呢?所有事都一人管、所有条子都一人批、所有仓库钥匙都挂在一人身上,这个人就抓住总体和全局了?
意大利经济学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完全不同看法。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者并不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他从大量经济统计中发现一组颇有意思的现象:80%的产出,来自 20%的投入;80%的存款,来自 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员承担;80%的医疗资源,消耗于20%的疾病;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帕累托由此得出结论:80%的结果,归于 20%的起因。这一结论被人概括为“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定律”,又称为“80%对20%定律”,或干脆简称“帕累托定律”。
该定律的意义,不在于每一组统计的百分比是否都精确到了无懈可击和完美到了天衣无缝,而在于当大多数人一直习惯强调多数的意义、多数的重要和多数的决定性之时,帕累托却揭示出多数往往只能造成少许影响,少数则往往造成主要、重大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现象。这位终身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通过该定律告诉我们: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整体往往是被局部颠覆的,反过来,整体也往往被局部拯救。抓住了关键的局部,就抓住了整体。失去了关键的局部,也就失去了整体。“帕累托定律”揭示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后人进行高质量战略思维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是不知道帕累托为何人的,但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上,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在《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一文中,他特别强调“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这就更加精到地概括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位大战略家在这里指出,抓整体、抓全局非但不是眉毛胡子一起抓,而是抓重心、抓枢纽。掌控了重心和枢纽,就掌控了全局和整体。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最大的本事并非今天人们分外推崇的“沟通”和“协调”,而是从纷繁复杂的万物万象中,发现重心是哪里,枢纽在何处。
顺便再分析一下人们常说的两句话。一句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二句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前一句意即大家谁也不是神仙,难免不时犯错。后一句是说谁也不可能像弓一样整天绷那么紧,有放松才有紧张,没有放松也就没有紧张。这两句话都无可非议,但把帕累托“80%对20%定律”拿过来对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首先可以说,你在那“80%”的范围中松弛一下未尝不可,犯点错误可能也无碍大局。但是要特别注意,一旦进入关键性的“20%”范围,你的任何松弛都可能因过于懈怠而错失良机,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因小失大撼动全局。在“重心”和“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其意义与非“重心”和非“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从性质到意义都会完全不同。不是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松弛,而是说平时你可以松弛一下,这个阶段你必须全神贯注地紧绷。平时你可以出一两个错误,这个阶段你必须全力以赴避免出错。因为此刻它不但可能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可能让你陷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困境。
对这一现象,毛泽东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他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战略思维的整体性与全局性,在这里被揭示得淋漓尽致。我们说从空间上讲,战略思维是总揽全局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那么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人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知道重心在哪里,枢纽在何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输、可以败,什么时候不能输、不能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适当放松,打个小盹,什么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其核心正如毛泽东所说:“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
思维在这里就变成了一把庖丁解牛的利刃,通过重心、枢纽和关节,游刃有余地把握了全局和整体。
) 【字号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可编辑),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军事战略思维,孙子兵法战略思维,泰康战略思维读后感,如何培养战略思维,战略性思维,关于思索的文章,不假思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人民日报:提高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人民日报:提高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日06: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应对突发事件应考虑国内国际影响】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在观察形势时通盘考虑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在进行重大决策时综合考虑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处理问题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时综合考虑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决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把握战略思维的主要特点
  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它要求思维主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防止和克服片面性。战略思维主要有以下特点。
  整体性。事物作为整体,包含着许多部分;事物作为过程,包含着许多阶段。事物的全局就是由各个部分与阶段构成的有机整体和动态过程。战略思维作为一种全局性思维,反映事物的整体性和过程性特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必须注重考虑全局性与长远性问题,善于把具体问题提升到战略性、原则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整体性思维要求着眼全局、兼顾各方、把握重点、优化结构。
  动态性。战略思维不仅要求从事物的整体结构考虑问题,还要求从事物的动态过程考虑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态势,预见事物的发展阶段,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为把握工作重点、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开放性。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以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胸怀观察和处理问题。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在观察形势时通盘考虑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在进行重大决策时综合考虑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在开展工作时充分利用国内有利条件和国际有利条件,在处理问题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时综合考虑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
  创造性。创造性是战略思维的鲜明特点。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经验的重要作用,又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思维的创造性。特别是战略谋划和指导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需要思维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对以往经验和传统的大胆超越。创造性思维要求思维主体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立足历史与现实预见未来,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提出方略。
  提高思维主体的能力素质
  掌握和运用战略思维,对思维主体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努力学习和实践,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卓越的胆识意志,不断提高通观全局、驾驭全局的本领。
  学习基本理论,掌握科学方法。讲学习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应是全面系统的,包括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而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等。
  端正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远大的理想志向和宽广的胸襟气度。一是国家至上,人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二是志向远大,作风务实。既要以崇高的理想唤起广大人民的奋斗热情和创造精神,又要以求真务实的理性态度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全局在胸,深谋远虑。既要对整体中的每个部分有精到的分析,又要对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有综合的把握;既要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又要对未来发展有深远的谋划。四是集思广益,多谋善断。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就解决某个问题拿出多个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锻炼卓越胆识,磨砺坚强意志。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和决策,也是对人的胆识和意志的考验。战略思维的运用不是一种纯粹方法论意义上的固定程序,而是带有个性色彩的思维与决策艺术。战略对抗既是智力的竞赛,也是胆略和意志力的较量。战略家既要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见微知著、精于计算,又要意志坚强、有胆有识,有为理想而奋斗献身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既要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常怀忧患之心,增强机遇意识。在战略谋划与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形。战略思维是面向未来的,但未来之事有许多是难以预知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因此,思维主体要有忧患意识,常存戒惧之心,绝不能盲目乐观。在进行战略谋划时,要做好两手准备,以积极的态度作深谋远虑的思考,努力实现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执笔:杨信礼)
保定市委书记: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思考日10:55&&&
来源:光明日报
  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现实意义
  当前影响执行力的突出表现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落到实处。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面临着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执行力要求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行政法学领域,被称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执行力的概念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拓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所谓领导干部执行力,是指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力如何,能综合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一句话,执行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
  执行力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一个政党或执政集团获得了执政权,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定制度、作出决策上,而没有执行力,这个政党或政治集团迟早会失败。简单说,执行力就是执政能力。执行力丧失,执政能力也会随之丧失。党员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执政能力,最主要、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其执行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执行力就是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力与执行力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领导者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其执行能力的高低,执行力又是促进领导决策最终落实的关键。随着当前领导决策工作和战略计划制定工作的日益复杂化,执行环节也呈现更加复杂化的趋势。同样的工作任务和政策,不同的领导者,不同的领导方法,不同的执行能力,会得到不同的领导效果。很多领导者工作上的失败,并不在于他们所作决策的失误,而在于他们未能有效落实这些决策,亦即执行力方面出现了问题。美国学者艾利森也曾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实际过程当中,90%的功能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只有10%的功能取决于方案。”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是对领导者的首要要求。而当正确的战略决策确定以后,另一方面的任务便是关注执行,领导者执行力的高低,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执行力就是党的公信力。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党的信任程度,它反映了公众在多大程度上对党和政府行为持有信任感,它体现的是党的一种信用能力,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领导干部执行力的价值取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目的在于为民服务,以务实的行动、有效的执行成效取信于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生的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关注和期待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人们在期盼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生、保增长的措施。领导干部作为这些措施的执行者、监督者,其执行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执政承诺不能实现,也就不能满足民众对政策目标的期盼,那么,党就会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从而影响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当前影响执行力的突出表现
  当前干部队伍在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械教条地执行。有些领导干部忽视甚至漠视本地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上级政策或者外地经验,既对政策的精神实质和他人的经验缺乏深入理解和认识,又不考虑当地的客观环境条件,囫囵吞枣,因而不能因时、因事、因地作出具体分析,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追求执行成效,从而降低党的政策的有效性。
  二是虚假敷衍地执行。有的领导干部在执行过程中,甘当“传声筒”、“留声机”,对于上级下达的指示或命令,只是习惯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认为只要是会开了,话讲了,文件发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结果是形式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满足于求平安,不讲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字当头,畏首畏尾,碰到问题绕道走,歪风邪气不敢管,难事硬事不敢抓,甘当“好好先生”。
  三是简单粗暴地执行。有些领导干部在执行政策时不强调方法,只注重结果,用行政手段,甚至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办法对待,虽然暂时实现了目的,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损害了政府形象。
  四是错误歪曲地执行。有些领导干部不注意学习,政治素质低,不能理解上级的意图和政策精神,造成政策的歪曲;有的则有选择的执行,或以地方利益、本部门利益为标准,或以个人利益为取舍,或者只对上级负责,不讲群众观念,致使原有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一要强化自觉执行意识。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脚踏实地的行为,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用心去做事。再好的机遇、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措施、再好的政策、再鼓舞人心的目标,都要依靠执行来保证。只有在深刻领会、透彻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将执行政策的意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能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使执行更加全面、准确和富有成效。
  二要培养创新执行精神。创新是执行力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执行力的法宝。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敢于打破那些陈旧的、妨碍发展的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束缚,勇于革除那些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新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新的举措、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要严格强化执行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增强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党的纪律要求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必须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自行其是,或采取同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相违背的行动。必须坚决克服和抵制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
  四要健全约束执行制度。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保障。首先要选好领导干部。要建立科学的用人导向,把执行力的强弱作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以实绩为基础,以群众信任为准绳,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为真正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打下基础;二是要健全岗位目标责任机制。建立主体明确、职责清楚、细则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提升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的动力;三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是保证领导力和执行力正常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强化事中督查,及时掌握执行情况,使工作按照事先设计的轨迹运行。强化事后跟踪,及时评估执行结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全面了解执行的实际效果。实行责任的公开承诺制,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确定相应岗位的职责,把领导干部的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要建立好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有能体现出党政不同领导岗位和担任不同地区不同岗位领导的差异性指标,以达到奖勤罚懒、鼓励先进的目的。特别要把绩效评估与被评估领导干部的奖惩、升降、免职紧密联系起来。要“为贤才留空间,为中才立规矩,为庸才找出路”,从而形成人人有压力感、紧迫感,人人有危机意识,人人想干事创业的充满活力的干部群体。(许宁作者系中共保定市委书记)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日
来源:人民日报&
执行力是综合素质的反映,体现为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能力,锐意创新、善于突破的思维方式,锁定目标、咬住不放的工作态度,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团结协作、理解包容的人格力量等。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关系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领导干部努力提高执行力,是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坚定的为人民服务意识是领导干部提高的先决条件。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先进的政治觉悟、深厚的理论素养、端正的思想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能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才能抛弃私心杂念,脚踏实地、奋发进取,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要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就是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过去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今天可能会变得不甚管用。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科学决策、抓好落实,切实提高执行力。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必备的精神状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非当“”,简单地照抄照转,而要将中央精神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落实方案和实施办法。因此,领导干部执行力强不强,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能不能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应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应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打破思维定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应吃透上级精神,掌握本级情况,摸清下级底数,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勇于改革探索统一起来,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因事、因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健全和完善问责和监督机制,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制度保障。一方面,领导干部应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问责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应带头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监督。
(唐珂作者为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人民日报思想纵横: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顾伯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什么是政绩?如何创造政绩?这是从政为官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个问题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引人注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所创造的政绩必须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其中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既十分重要又非常不易。
  人是历史的人,历史的人干历史的事。我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自身所处的历史条件与历史阶段。领导干部在看待政绩和创造政绩的问题上也应有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政绩、从历史发展的需要出发创造政绩,让政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怎样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关键在于做到以下几点。
  牢固树立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对人民和历史不负责任的表现;不顾历史条件盲目追求政绩,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也是对人民和历史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看待政绩也好,创造政绩也好,必须牢固树立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不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确立还是重大工程的实施,不论政策措施的制定还是具体事情的办理,都应当充分考虑和深入分析是不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是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需要。
  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把握了事物内部的矛盾也就把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领导干部在看待政绩和创造政绩时应注重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不仅应当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应当善于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把握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
  切实提高驾驭全局和谋划长远的能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需要培养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驾驭全局、维护全局利益,谋划长远、实现长远目标。如果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看眼前、不看长远,所创造的政绩必定经不起历史的检验。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创造政绩,必须积极、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各项举措具有科学性,同时善于根据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使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各项举措具有前瞻性。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届又一届班子、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这就像一场前后相继、协力同心的“接力赛”,只有每一届班子、每一代人都跑好自己这一棒,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而要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创造出来的政绩才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的更多文章:
( 17:11:1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把握全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