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总是头昏出汗,能头昏脑胀吃什么药药

【中医说气血两虚,脾虚,肾虚,该如何调理?吃什么药?】
我的图书馆
【中医说气血两虚,脾虚,肾虚,该如何调理?吃什么药?】
这涉及到中医的一个术语,也涉及到临床的证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经亏虚,一个是肾气虚。  
传统医学所讲的“肾虚”概念中的“肾”,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肾虚”也就是一宽泛的概念,他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  
肾虚的症状很多,概括如下:   
肾虚的症状在脑力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肾虚的症状在情志方面表现为:情绪不佳 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肾虚的症状在意志方面表现为:缺乏自信 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肾虚的症状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功能降低 男子性兴趣降低,性欲降低,阳萎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女子子宫发育不良,如幼稚子宫、卵巢早衰闭经、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等。   
肾虚的症状在泌尿方面表现为: 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症状.   
肾虚的症状还可能有:早衰 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不耐疲劳,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 脱发白发 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易落等。   容颜早衰 眼袋、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色斑,中年暗疮,肌肤缺乏弹性;嗓音逐渐粗哑,女性乳房开始 下垂,腰、腹脂肪堆积;男性早秃等
1、肾阳虚症状  最常见的肾阳虚症状是腰痛而且发凉以及手脚冰凉、伴有尿频情况。  详细说来的话整个肾阳虚症状大致有以下过程:  男性朋友首先感觉到腰痛,因为腰是肾之府,痛的同时能明显感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最典型的肾阳虚症状。然后会扩展到患者全身,全身都会感觉冷。  肾阳虚的男性选择补肾食品时可以考虑海产品以及韭菜籽。补肾药物推荐金匮肾气丸以及五子衍宗丸等。  
2、肾阴虚症状  临床上,肾阴虚症状就更多一些了:腰酸腿软、口干、烦躁、手心发热以及爱出汗,都属于肾阴虚症状。  由肾阴虚导致阳痿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六味地黄丸类的补肾阴的药物,另外用桑葚子、枸杞煮粥就是不错的补肾食品。  
此外,补肾要注意一个原则,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也是中医的症,平常讲的肾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肾脏的阴阳两虚。肾阴虚、肾阳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肾阴是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如肾精,或性生活过于频繁,或劳力(包括脑力、体力)过度,或生下来身体弱,物质基础比较低,出现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遗精、早泄等等,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容易出现虚热,中医理论阴虚生内热,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中青年活动量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物质耗损较多,性欲不特别低,但射精快,或有遗精现象,要补肾阴。肾阳虚有和肾阴虚相同的症状,如,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因为是阳虚,中医理论阳虚生外寒,会出现怕冷的症状,面色虚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性欲比较低下,和现代医学上说的雄性激素低下有相同之处。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肾阴虚表现的是内在的,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肾阴虚易早泄遗精,肾阳虚阳萎较多。共同之处是,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是共同的症状。  古往今来的医家认为:肾虚证是老年人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在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人在正常情况下,五脏、六腑的功能,营卫气血,四肢百骸,十四经络都能阴阳协调,达到相对平衡。平衡是健康的象征。   
人到老年之所以衰老,原因是因为人的机体出现了:气血虚衰,精神耗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阴不足,肝火上亢,毒素积蓄经络不通的生理状态。有人曾对20岁以上的235人进行调查,其中30岁的肾虚率为58%,40岁为71%,50岁为80%,60岁为90%,70岁为95%,由此可见,肾虚百分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所以早期有效地调补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失调,及时排出毒素纠正肾虚证是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病的关健所在。《内经》中认为,“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可以造成人体的衰老。著名老中医岳美中认为:“人之衰老,肾脏先枯,累及诸脏。”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已有热证,何者?头昏目眩,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寝少,足弱耳聩,健忘眩运,肠燥面垢,发脱眼花……但是老境,无不有此……所述前证,皆是血少。”说明精血衰耗毒素积蓄经络不通是人体衰老的原因。   
肾虚正表现出了老年人肾精亏乏的自然规律。要促使老人走向健康长寿之路,必须益肾排毒早期调补肾虚之症。专家认为:防老宜从30岁开始,抗老宜从40岁开始,延龄宜从60岁开始。针对肾虚症,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肾虚的食疗方法很多,一方面不否认肾虚食疗的作用,但是对于长期的严重肾虚患者来讲,肾虚食疗见效较慢.另一方面肾虚的食疗也是使用药物是一样的需要辩证进行使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咨询中医师进行适当选择.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肾虚患者,尤其是老年朋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肾虚食疗方法,能长期坚持,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站介绍肾虚食疗秘方数则如下,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1、海参粥:水发海参(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许葱姜食盐调味。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阴亏所致的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失眠盗汗等。   
2、枸杞猪腰粥: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有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本方是肾虚食疗房中比较经典的一方。   
3、肉苁蓉粥:肉苁蓉10克,羊腰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补肾助阳、益精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便秘等,本方是肾虚食疗房中比较经典的一方。   
4、鹿角胶粥:鹿角胶6克,粳米100克,将粳米煮成粥后,将鹿角胶打碎放入热粥中溶解,加白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虚损所致的形体羸瘦、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阳痿等。   
5、杜仲腰花:杜仲12克,煎煮过滤备用,猪腰一对,去内膜,切为腰花,用杜仲药液做调料汁,加葱姜食盐爆炒后食用。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腰膝无力、头晕耳鸣、高血压。   
6、炒核桃仁: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弱,或虚寒咳喘及便秘者。   
7、鸡蛋三味汤:鸡蛋1个,去芯莲子、芡实、怀山药各9克,白糖适量。煎成药汤,吃蛋喝汤。主治肾虚。   
8、芡实核桃粥:芡实30克,核桃20克,红枣10枚,大米50克。煮粥常服。补肾纳气定喘。   9、五味点心:扁豆150克,黑芝麻10克,核桃仁5克,白糖120克,猪油125克。制成点心食用。主治肾虚。   
10、山药肉圆:山药200克,猪肉300克,香菇30克,鸡子清1个,花生油500克,香油、葱花、味精、姜末少,白胡椒5克,水淀粉20克,食盐适量。上述诸料攒成肉圆子,佐餐食用。主治肾虚。   
11、羊肉粳米粥:新鲜精羊肉3—5两,粳米适量。将羊肉洗净,切成肉块,同粳米煮粥。本方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适用于阳气不足、气血亏损、体弱羸瘦、中虚反胃、恶寒怕冷,腰膝酸软等。   
12、羊肉汤:羊肉500克,精盐、料酒、葱、姜、胡椒粉各适量,炖肉煮汤食用。具补肾阳、益精气、暖腰膝之功效。适于肾虚腰痛、双膝冷痛、无力、阳痿遗精、手足不温等病人。   
13、麻雀粟米粥:麻雀5只(去内脏,洗净),粟米100克,葱白、生姜、素油、食盐、黄酒各适量,煮成粥服用。本方有壮阳益精功效。适用于阳虚羸弱。   
14、狗肉汤:金樱子、枸杞子各15克,狗肉500克,精盐、料酒、花椒各适量。炖肉煮汤食用。具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固精涩肠、缩尿止带之功用。适于肾虚、尿频、遗精、阳痿、早泄、脚软及老人多尿等症。   
15、鸽子鸡汤:鸽子1只,鸡肉200克,汤熟青菜10克,鸡汤、精盐、胡椒粉、葱末。炖肉煮汤食用。能补肝肾,益精血,壮阳疗痿,祛风解毒。此汤羹适用于虚羸、肾虚阳痿、消渴、妇女血虚经闭之人 脾虚者宜吃以下食品。
16、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17、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锅巴 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体虚出汗,吃什么中药
夏季天气炎热稍微运动一下就是浑身大汗,这些都属于正常的范围,但是过犹不及,如果出汗过多或是出汗异常,那么就需要引起警惕,可能是某些疾病在作祟。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然而,出汗&过了头&或者在不该出汗的时候流汗不止,就要引起重视了。出汗异常中医称&汗证&,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或伴随症状,比如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等。此外,罹患重病、手术后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体虚会出汗异常第一,气虚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平时可以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第二,阴虚型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第三,阳虚型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中医临床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021-
疾病咨询QQ: 投诉邮箱: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昏头晕吃什么药有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