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无线充电技术都有哪几种技术,分别有哪些优劣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无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无线”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必要的烦琐线头、多样化的充"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无线充电技术标准
2015年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2篇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无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无线”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必要的烦琐线头、多样化的充电模式及防水、防尘、便携等高标准的需求、摆脱传统电力传输方式的束缚等因素,正在促使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近几年CES展会上无线充电类产品一直层出不穷,由于其天然的特点和优势,该技术已经迅速扩展到手机、MP3、便携音响、温度传感器、助听器、电动牙刷、汽车零部件,甚至体内植入式医疗装置中。 中国论文网 /8/view-6950117.htm  无线充电现状   根据市调机构IHS统计,2012年已经有超过500万台电子装置搭载无线充电功能,更预测2015年将突破l亿台。2013年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仅约2亿美元,但未来4年将呈40倍成长,2018年达到8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及发送器市场,可望从2013年的2500万个成长到2023年的17亿个。当然,虽然移动平板以及可穿戴设备都有一定幅度上涨,但移动手机市场仍是该技术使用的主体。   在消费电子产品应用上,无线充电技术已成为新一代智能手机的特色。与有线充电技术一样,标准化也是阻碍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障碍之一。电磁感应和磁场共振两种方式孰优孰劣还未产生定论,单就其中一种方式而言,不同的企业和研究组织也使用了不同的标准。目前的无线充电标准有三种:QI标准、A4WP标准和PMA标准(已在合并当中)、处于成长期的WPMc。   目前Nokia、HTC、LG等手机大厂都是采用WPC的Qi标准,据WPC宣称,目前全球累计已有超过2000万个具Qi认证的无线充电产品出货。在2014年的COMPUTEX上也是以Qi方案为基础的设计方案产品(线圈、充电基座)为多。PMA虽然也有手机厂商在采用,但更多的是在星巴克,麦当劳等连锁店充当充电热点;A4WP则是由三星、高通和Intel发起的,已有超过40家联盟成员。目前,PMA与A4WP已于2014年宣布彼此技术兼容并初步合并,最终完成合并要到2015年中旬。WPMc(无线电力管理联盟)则是Murata发起并成立的无线充电联盟,目前还在成长阶段。东芝电子作为无线充电技术的领先者和支持者,已经加入了上述全部主流标准。   移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多途径无线供电需求,从AC适配器到送电端系统到受电端系统再到电池管理芯片最终作用电池,但是无论何种充电模式,尤其是针对当下应用广泛的智能手机应用,降低系统能源损耗尤为重要。   东芝电子针对移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产品分为接收端和发送端产品,其中接收端一共有5款无线电源接收器集成电路产品,分别是T6860WBG、TC776IWBG、TC7763WBG以及最新推出的TC7764WBG、TC7765WBG接收端。   1 移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接收端   最新推出的TC7764WBG及TC7765WBG为之前备受关注的TC7763WBG的升级版,除了无MCU系统设计、符合包括异物检测(FOD)功能的Qi低功率规格1.1版本、95%高效等功能之外,TC7764WBG增加了简化异物检测调整功能,减少了外部组件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而TC7765WBG更支持7V-12V的可编程输出电压,同时增加了超过5W解决方案,有助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以更为灵活的在比以往更多的地方充电。   针对FOD调节功能而言,如果FOD变化较多,客户将很难管理这类芯片的变化。根据客户的意见,将TC7763这款芯片的FOD进行了调整升级,具体可调整方式如下。   为便于客户管理产品,东芝电子提供了调整以下两个参数的方法。   1)设置RFOD   (l)为TC7764/65WBG安装移动PCB;   (2)测量负载电流在O-1A的功率差动;   (3)Power diff(IA)――Powerdiff(OA)=△PWR Diff(l~OA);   (4)从图7中选择的R_FOD数据;   (5)客户将找到适合的斜率。   2)设置ROFFSET   (l)为TC7764/65WBG安装移动PCB;   (2)测量负载电流在O-1A的功率差动;   (3)如果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的偏移量,调整Roffset数据;   (4)客户将能够设置偏移值的功率差。   TC7764WBG和TC7765WBG除了升级外围组件能够便于客户定制化产品之外,其在性能和功能方面也有所提升,下面将从系统输出效率以及系统热感温度两方面描述。   ①接收端TC7764WBG芯片性能对比   在输出电压Vout5V,负载电流IloadO-lOOOmA的电路中,就无线解决方案在实测情况下的效果如图9所示,发送端使用东芝电子的TB6865AFG,输入电压Vin5V,TC7764WBG的有效效率稳定地持续在72%左右,而之前较受市场欢迎的TC776IWBG为68%左右。   接收端效率是评估一款无线充电产品优劣与否的功能性指标,而温度则是性能指标。较之TC7763WBG,TC7764WBG产品在输出电压Vout5V.负载电流Iload700-lOOOmA,接收端为TB6865AFG、输入电压Vin5V条件下,仍可以保持温度小于40℃,并且系统温度相对稳定,如图10所示,较于目前市场其他产品降低了最少20℃。   ②接收端TC7765WBG芯片性能对比   TC7765WBG芯片为中功率方案提出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7W、8W、9W及12W,其中OCP设置为1.3A不可调,FOD设置可以根据外置电阻变化,而低电压锁定(UVLO)将调整到3.5V。   对于TC7765芯片而言,东芝电子提供过5W解决方案兼容Qi标准,其可观效率如图12所示。在输出电压Vout7V,负载电流Iload l,300mA(max),接收端为TB6865AFG(LPenhanced mode),输入电压Vin19V条件下,TC7765的输出效率可以达到78.4%。   同样,以TC7763WBG为参考,TC7765WBG虽然在输出电压为7V的情况,但是其仍较TC7763WBG热感温度普遍低于TC7763WBG,保持了40℃以下的水平。   2 移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一发送端   目前的TB6865AFG增强版是基于TB6865AFG低功率版本升级,能够兼容Qi标准及MPv0.9,支持All和A12,能够胜任15W解决方案,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接收端进行外围电路的修改从而达到更优秀的效率、充电时间和温差、稳定性。图14为TB6865芯片同时供给两个智能手机的电路图。   未来发展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人们会逐步看到无线技术的完善和快速发展,除消费电子领域之外,无线充电技术还将在医疗电子、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水下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远的将来,国防、工业、医疗、交通运输、电力、航空、能源勘探、航天、汽车、消费类电子、便携式通信设备等几乎所有与电有关的行业都将看到无线充电的身影。   量子点LCD电视技术成长迅速   LCD(液晶显示)电视厂商利用量子点(quantum dot,QD)技术、曲面屏幕和其它创新技术应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带来的挑战。IHS DisplaySearch最新研究表明,为了提高LCD电视市场的消费者价值,采用QD技术的4K超高清(UHD)增强型彩色液晶电视将于2015年推出,全球出货量预计将达130万台。到2018年,QD电视出货量将增至1,870万台。   根据IHS DisplaySearch电视设计和特性季度研究报告Quarterly TV Design and Features Report显示,ITU Rec.2020国际标准使电视色彩超出了现有高清电视标准,色彩保真度达到了一个新水平。Gray表示:“虽然广播公司和摄影师已经开始以新标准制作图像,但电视制造行业才刚刚开始应对这一挑战,因此电视设备与内容的匹配还需一段时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现在的位置: >
如何选择一款质量好的无线充电模块和无线充方案
发布时间: 13:33:44
来源:国芯网
谈到无线充电,近几年来开始炒的沸沸扬扬,特别是前年开始,wpc国际无线充电联盟的成立及qi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的制定,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将无线充电概念推向高潮,qi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的制定其目的主要是统一全球无线充电技术规范,使其未来任何商家生产的无线充电器产品相对消费者在全球都能通用而不置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实早在WPC成立之前,无线充电就已经陆续被很多商家所应到各种电子产品中,只是当时技术上可能还欠成熟和民众对无线充电概念意识的薄落使整个行业没有太多关注和宣传,WPC的成立和QI标准的制定无疑使无线充电概念打了强心剂。迅速席卷全球,但由于QI技术标准所针对的产品目前主要是功率在5W左右民用数码产品(主要是手机)且相对技术门槛较高,到目前为止,全球也只不过屈指可数的3-5家公司能推出符合标准认证的技术产品,市场上也只有廖廖几款QI手机无线充电产品在销售,但无线充电概念在WPC风向标的带动下却是风云涌动,各大电子产品商家都在摩拳擦掌介入无线充电产品的研发或找寻现成的无线充电方案加入自已现有产品中已增加卖点跟上时代潮流。
  无线充电技术在中国其实早在04年就已被申请发明专利,所以其技术资料都是公开的,当然,现阶段指的无线充电还是通过电磁感应技术原理实现,也就是类似我们的变压器,通过初次级线圈的感应原理来传输电能,所以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只是无线充电功能的实现相对还是简单,因此门槛也不高,但如需用大规模商用就要考虑产品转换效率,工作温度,电磁辐射,待机功耗,使用寿命,工作稳定性及成本控制等综合因素,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产品的专利侵权问题,如在国内销售,在国内知识产权保护较落的国情来看这个很多商家似乎没有放在心上,如果是大规模出口,就会侵害到专利商家的利益,建议考虑申请专利保护,因为这种案子在我们身边有发生过。    前面有提到QI标准主要是为统一全球无线充电标准,且主要针对通用数码产品,但针对其它行业产品或定制电子产品则可以不考虑这个标准,像玩具,电子工艺品,水下电子产品及其它产品上,其目的只要注重整体性能的实现和成本可行性就可以了,这也是目前无线充电用量最大的一块的应用市场,据此影响,国内各技术方案商家也都闻讯介入无线充电方案研发,短时间内爆出多家无线充电技术方案提供商,当然其中不乏为利益驱使者炒用第三家方案为已用的方案商家,总而言之,现在多数的无线充电方案商技术水平和稳定性都参差不齐,对外报价也更是创新低,严重扰乱了客户商的选择性和产品质量可靠性,那么怎样选择一款适合自已,质量又有保证的无线充电方案或模块呢!以下从5个方面阐述无线充电方案或模块的几个参数要点,供您参考:
  一,转换效率;  按目前感应式充电原理技术转换效率一般在50%-80%之间,能达到70%以上效率方案已算是很不错的,这个不仅涉及到硬件电路设计技术及低功耗元器件的选择,还有软件的设计,软件设计技巧可以更好调配电路谐振比较参数从而使效率达到最佳转换,这里说的转换效率是以无线接收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得到的百分比:  例无线充电方案工作电压标称输入是DC12V1A,无线输出是5V1A。实测在无线接收输出是5V500MA时,输入端为12V2
80MA,    则此方案效率 (5*0.5)/(12*0.28)=0.74,得转换效率为74%。 针对这点补充说明就是测试时线圈是相对最佳对应状态,如有偏差输出功率都会有所变动。
  二,充电距离:   现无线感应式原理实现的功率在5W内无线充电方案距离都在3-7mm间,最佳距离在3-5mm,更大功率方案相对线圈直径和线盘直径都会增大,因此发射和接收的距离也相对可以会远一点。
  三,工作温度:   以现在手机无线充电产品为例,一般功率在2-5W间,70%效率温度一般能控制在40度左右,用手摸上去只是温温的感觉。一般转换效率低的方案温度都普遍会高些,因为散失功率都变成热能了,   四, 配置隔磁片-----提效降温避磁辐射   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供电其谐振频率都在50-500KHZ间,属于医用频率,磁辐射本身对人体谈不上什么危害,但如果磁辐射屏蔽不好会对产品带来潜在安全隐患,因线圈一般是贴在产品上,产品中的电池及其它导电体都会吸收发射线圈辐射过来电磁能量,时间长了温度会慢慢增高,进而会烧坏产品而对人体造成安全危害,因此我们的无线充电方案线圈上原则上是一定要附上隔磁片,隔磁片的应用可以说在无线充电方案中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是为了隔磁避免辐射产品,更是为整个产品的综合效率性能发挥重要作用,隔磁片通常分别是被放置在两线圈的底面和顶面,这样使电磁能量被包裹在中间,进而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温度,隔磁片质量也有优劣之分,质量好的隔磁效果明显,一般铁氧体效果相对较好,价格也相对较贵,普通隔磁片漏磁相对大,其整体性能也打些折扣,有些廉价无线充电模块是没有配备这个隔磁片的,这样有相当部分磁能向四周散射掉或被其它器件吸收了,相应发射端要提供更多的能量才能保证接收端有足够的功率,所以如果只是从仪表上测试其输出功率是难于评估整体性能的。   五,待机功耗及使用寿命
   待机功耗和整个电路软硬件设计技术水平及元器件质量(包括隔磁片)的选取有关,相同输出功率条件下待机功耗越小说明产品综合性能相对越优越,尤其是针对一些发射装置要长期通电待机的产品一定要留意这个参数,待机电流小不仅能节省能源而且直接影响到产品寿命,当然有一点要明白待机电流和方案的总输出功率有一定正比关系,就是方案输出总功率越大,一般待机电流也相应会大,那你们一定会问,多大的功率待机功耗多大才算是比较好的呢,这个不好定论,如果是在确定了最佳充电距离和转换效率的前提下,以我目前的了解,无线充电接收额定输出功率有3W的待机功耗应在0.5W内是比较正常的。大家数据上可能不太好抓,最好的办法就是长时间上电烧下机看温度越低越好。
  通过以上5点对无线充电方案参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至总结一下选取一款可靠的无线充电方案的方法: 1.如果你的产品是要出口,最好先向你的供应商确认一下是否能提供专利侵权保护,因为无线充电在国外很多国家已有专利,所以如果不小心被告侵权,结果会相当麻烦。(我们国内的专利我就不提了)
 2.其次就是是否配置隔磁片,这点很重要,对产品性能和成本都是重要指标,
 3.拿回样品先测试待机电流和标称距离内测试输入和输出功率的对比,计算出转换效率。
 4.对产品进行实际烧机测试,烧机可分为发射部分待机测试和加上负载工作测试,加上负载测试时应在不同阶段测试产品线圈接合面的温度及检查其它个别位置的温度是否过高。
 5.全程监测产品充电的稳定性,是否存在充电途中掉电和电压飘浮现象出现。
 6,计算出实际充电时你的产品充满要多少时间,这样可以得到方案板的实际无线充电功率。
&&& 以上几点是对无线充电方案大致评估方法, 如果是针对不同产品的无线充电方案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像如是给一些小玩具或小电子产品做无线充电,一般用量比较大,相对要求功能简单成本低,这些可以用一些集成好无线充电模块即拿即用,有一点注意就是一般集成好的模块内置参数都是按一个默认的距离和功率调置好的,包括线圈也是根据感量配好的,所以这个配好的距离和参数严格意义上讲不一定就适应于你的产品要求,简单的打个比方就是你开辆大巴车可以到北京,开辆QQ也能到北京,目的都能实现,但油耗却是不同,你一个人就比较适用QQ车了,所以针对不同产品充电距离和功率要求都有差异,这时如模块能方便的对这些参数进行调节就更适合你的产品了,说白了,把油耗调下来,也就是待机电流在你要的功率条件下调到最小,不多浪费一滴油。&&& &&& 如果是用在贵重些的数码电子产品上,像手机 相机 MP3 MP4等等,这些产品的充电底板往往是可以共用的,且是生活中随身携带的产品,故安全性要求更高,选择这类产品无线充电方案时除了要综合考量以上提到的几点硬件参数外,还要考虑到方案是否带有充电智能管理和安全识别功能。&&& 充电智能管理就是产品对充电设备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如被充设备充满后或被充设备从充电底板拿走后会自动断电或休眠等功能,此功能能更好的做到环保省电,安全方便。&&& 安全识别功能,因为现无线充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传输,所以电磁波对金属或导电液体很敏感,因此,如果在开电情况下,在发射装置上放置金属导电物体,像铁块,电池,裸手机,钥匙等物体时,他们便会吸收电磁能量,然后转为热能,时间一长温度会逐渐增高续而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安全识别功能就是发射底板对这些物体具有自动辩识功能,只有原配接收放上去后才会工作,其它物体都不会有任何的应。&&&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相同功率条件下,电路设计的完善性和元器件选取及高质量隔磁片的应用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经我们实测,相同电路下一些主要部件用品牌或进口的其效率会有10几个点的提升,用高质量隔磁片和普通隔磁片对比效率也是明显提升,待机功耗也随之下降,所以如果你的产品本身定位就是高质量的且要出口,建议还是不要盲目被低廉价格左右,性价比要折中评估为好。
征稿启示:您的芯产品推广想出现在这里吗?赶快投稿:
资讯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图文捷配欢迎您!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说说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随着苹果Apple watch开始支持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技术终于拉开了产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设备加入无线充电功能,由于移动设备具备always-on GPS、高性能无线视频/音频技术、日益突出的应用及连续使用等功能,因此尽管改进了技术,其电池寿命仍然较短,从而有了要求更方便的移动充电配件的需求。
  现在市面上的无线充电系统即可满足这些需求,只需将移动设备放置在充电板上即可完成充电,无需最终会出现磨损的微型连接器,无需在暗处摸索着插入充电器,无需帮助孩子插入玩具。是的,这是一类全封闭、完全防水的装置,将手机放在餐厅的充电台上、离开时即可充满电,是如此之方便。
  事实上,据 IHS 研究报告显示,在 2012 年至少交付了 500 万的无线充电设备,预计到 2015 年将会有一亿的交付量。当然这不仅仅是指,还包括 MP3 播放器、数码相机和其他移动设备。
  发展史
  无线的概念由来已久。致力于电力研究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于 1891 年演示了洲际无线电力传输,进而确定了我们大部分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一试验令人震惊但又有些时运不济。特斯拉曾尝试证实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 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借由流经一根电线的电流使得附近的另外一根电线中产生电流。
  特斯拉的观念非常超前,时至今日人们还在研究长距离无线电力传输,但仍无法实现。然而短距离无线电力传输(或称为无线充电设备、系统或技术)却能得以实现。自 1990 年至今,最常见的家用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可再充电电动牙刷和剃须刀。还有不太常见的生物医学植入片,该装置利用磁感应技术将电力安全地传输到恶劣而敏感的临近环境如人体内。
  Qi 无线充电技术
  Qi(发音为“Chee”)无线充电技术为当今领先的充电技术,致力于为无线充电板与任何配备相应产品的移动设备间的互操作建立国际标准,半导体供应商、手机制造商和无线服务提供商于 2008 年组建了一个由近 200 家公司组成的无线充电联盟(WPC),并于 2009 年发布了 Qi 开放式标准。自此之后,已提供了超过 350 种兼容 Qi的设备。Qi 无线充电板都有现货供应,也可从亚马逊或易趣等网上商城在线购买。同时提供了后市场接收器套来支持移动设备进行 Qi 无线充电,包括 Galaxy S3 和 S4.此外,制造商也开始将 Qi 技术直接集成在一些设备中,如 Nokia Lumia 920、Google Nexus 4、LG Optimus
Eluga 手机。事实上,WPC 早在2012 年 9 月就宣布,已交付了 850万集成Qi 技术的手机。
  现在我们从 Qi无线充电系统的价格方面进行考量。Qi 单座定位充电板(对位于特定位置的一款移动设备充电)可能需要花费 30 到 50 美元。Qi 单座自由定位充电板(移动设备无需锁定在某个特定位置)价格稍高些。而 Qi 三座自由定位充电板价格大约为 75 美元。而 Qi 充电套价格低至 5 美元。这些价格相对于 Qi 支持的电子设备而言还是可承受的。
  无线充电标准之推动因素
  对于客户而言,无线充电标准的主要优势是互操作性。用户只需购买一台无线充电板,即可为各种家用移动设备充电。用户在当地的咖啡馆享受着免费 Wi-Fi 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无线充电(一项新兴服务),而不用担心设备是否存在兼容性问题。标准化技术的商业拥护者认为,这将消除用户对无线充电技术的疑虑并促进其被广泛采纳。
  标准与专用协议之争
  Qi 技术基于充电器(发射器)和移动设备(接收器)线圈间的电磁感应原理,这就必然存在一些要求和约束,即,1) 每个接收器必须有一个对应的发射器,2) 为了能正常工作并最大化电力传输,两个线圈间允许的最大距离仅为 4 cm(1.6 英寸),3) 接收器必须位于相对于发射器的特定位置,虽然 Qi 通过利用 3 到 8 个发射器线圈能够支持自由定位充电板上的设备。Qi 标准的这些限制促进了新标准形式的出现,每个标准都推出了新的方法,看似解决了某些关键问题。
  目前有三个标准组织,在角逐采用电磁耦合的无线充电领域的主宰地位。除了现有的 WPC,还有2012 年 3 月成立的电力事业联盟(PMA)和 2012 年 5 月成立的无线电力联盟(A4WP)。PMA的
2.0 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方式与 Qi 非常类似,主要优势在于其软件允许星巴克和麦当劳等热点供应商监视并控制充电站的使用情况。A4WP 的 A4WP v1.0 标准采用
开发的 WiPower 技术。WiPower 利用了不同于电磁感应的磁共振原理,其工作频率高于 Qi 和 Power 2.0。
  磁共振说明了两个以同一频率工作而产生共振的线圈间的电量传输情况。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端以同一频率振动时,接收器会从发射器产生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流来为移动设备供电或充电。磁共振充电的优势为:1) 即使在穿越障碍物或物体表面时,充电范围也可达数英寸或更远,2) 可同时对充电板上的多台设备充电,3) 充电板上接收设备的定向和定位功能非常灵活。A4WP 的拥护者将这些优势称为“自由空间”( spatial freedom)。
  有些公司是专用协议(有时是标准协议之补充)的拥护者,或可能拥有许可权。Intel、Apple 以及WiTricity(由 Toyota、Mitsubishi 以及 Delphi 自动化行业巨头提供支持)即为其拥护者,每家公司都拥有雄厚的实力,并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表 1 进一步阐述了这三个采用电磁耦合的主要无线充电标准间的差异。
  说说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表 1: 无线充电技术竞争标准之比较
  最新发展:标准整合与混合模式解决方案
  近期无线充电标准的整合性尝试,成为了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2012 年成立的 A4WP 的创始成员Qualcomm,出人意料的加入了 WPC(2013 年 9 月 2日)和 PMA(2013 年 10 月 1 日)阵营,正式开启了这一整合尝试。Qualcomm 此举是为了鼓励 WPC 和 PMA 利用 A4WP 在磁共振技术领域的成果。在 PMA,Qualcomm 欲与 WiTricity(其专有技术基于磁共振)共同创立一个工作小组,来定义“双模式”规范以密切支持磁感应和磁共振技术。WPC 已在着手研究其独有的磁共振形式,以便支持远距离发射器和接收器,也会乐于采纳这个专家级的意见。
  芯片供应商热衷于混合模式解决方案的理念。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DT) 提供了IDTP9030无线电源发射器 IC和 IDTP9020无线电源接收器,这两款器件均能够进行“多模式”操作,支持 Qi 标准和专用格式,以增加功能、改进安全性并提高功率输出能力(高达 7.5W)。动态转换可实现 Qi和专用模式之间进行的无缝转换。
  Qi 规范扩展
  目前仅发布了 Qi 低功率规范,该规范能够最高提供 5W 的能量支持移动手机和其他小型设备。WPC 正致力于公布 Qi 中等功率规范,以提供最高 120W 的能量来支持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钻机等大型设备。
  提升效率
  通常来说,基于电磁耦合原理的无线充电技术急需解决较为广泛的基础性问题,即,由于传输电力时发射器与接收器间的气隙造成的损耗,固有功率会低于通过插入墙上或 USB 获得的能量。此类系统的效率通常约为70%。通过精心设计、更好的屏蔽和高质量驱动元件以及利用超薄线圈来降低传输损耗的新技术,有可能将效率提升至 80% 到 85%。
  相对于有线电力而言,低功率移动配件充电应用更易接受此功率较小的无线电力。但损失的功耗以热的形式释放,为高功率应用带来了安全性问题。功耗同时也意味着能量的损失,对于环保人士或我们的成本而言是一种浪费。因此,目前来说为大型电子设备(如电视机、冰箱等)进行无线供电是不太现实的。
  对于电动车辆(EV)充电市场,能量损耗即意味着延长充电时间。无线充电要赢得电动车辆市场,其电池充电时间就必须低于充满油箱所用的时间。HEVO(Hybrid & Electric Vehicle Optimization)已构思通过提供内置在停车位的磁共振充电站避免此类问题,其愿景是对 EV 充电就如停车一样简单。驾驶员只需选择配备了 unobtrusive HEVO 技术的停车位(类似于井盖)并停车。HEVO 的免费应用将指导如何正确充电并处理移动付费问题。而汽车需配备一个接收器,因 HEVO 并未提供此装置。HEVO 计划于2014 年在纽约率先进行部署。RnRMarketResearch预测今天拥有 170 万美元的EV/无线汽车充电市场,在 2019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46 亿美元。
  近场通信(NFC)
  NFC 已在无线电力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例如,在 2013 年消费电子展 (CES) 上,恩智浦半导体演示了在一个充电板上支持两种充电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同时还展示了 NFC 可用于触发充电板并告知支持标准的功能。
  当前市场还在着力于将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与 NFC 相结合来为小型设备供电,其愿景是当 NFC 设备放置在支持的笔记本电脑上时将能够接收电量。因此,仍需要技术开发工作,包括优化当前 NFC 设计,以提高无线电力传输。还需修改 NFC 标准以支持无线电力。
  发展前景
  无线充电技术并不单单是业绩导向型行业,因此我们很难预测到其发展前景。市场营销和经济(知识产权和许可)动因也同时驾驭着其发展方向。此外,很多涉足这一领域的公司都是行业巨头,也能随时转变其发展方向。
  还有其他从电磁技术中分离出来的无线电力技术有待开发,如超声波或光伏等。众所周知,无线电力的便利性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关键所在,我们正致力于努力寻找更新、更好、更小、更快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无线电力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此文由 Landa 写于德州达拉斯,她拥有电机工程学士学位(BSEE)和从科技创业到世界财富 500强公司 18 年的电子行业从业经验。
技术资料出处:奇笛
该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作者所有。
因本网站内容较多,未能及时联系上的作者,请按本网站显示的方式与我们联系。
【】【】【】【】
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已有(0)篇评论
发表技术资料评论,请使用文明用语
字符数不能超过255
暂且没有评论!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负载开关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汽车到手机,从服务器到医疗设备,因此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负载开关也就不足为奇了。数据表可以显示性能与规格说明,但它不能涵盖所有应用。也许数据表显示的性能中输入电压为1.2V或1.8V,但您的设备实际在1.35V下运行,这时您该怎么办?想知道...[][][][][][][][][][]
IC热门型号
IC现货型号
推荐电子百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线充电技术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