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植物中的污泥重金属含量标准

如何测定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 关键是在测量含量前一般需对植物做哪些物理和化学处理?谢谢
日后再说镕
燃烧.火焰光度计.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一位正在IT行业中学习的小人物,想分享一些学习资料给所有人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4种植物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研究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4种植物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7|
上传日期: 10:53:5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4种植物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植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效应--《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植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效应
【摘要】:
本文针对南京市栖霞山铅锌银矿区周围几大类普遍存在的蔬菜(韭菜,水萝卜,菠菜,茼蒿,芹菜,莴苣等)中Pb、Cd、Cr、As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分布特征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新技术方法就重金属的吸收迁移能力,重金属在蔬菜微区范围的分布趋势,在蔬菜亚细胞结构中分布以及核蛋白中重金属分布的初步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样品中重金属与蔬菜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以及与对应背景样品进行对比,发现除Cu元素外,Pb、As、Cd、Cr和Zn元素都已超出背景值和国家限量指标,其中Pb和As超标率达到了91.7%,其次是Cd元素;叶菜类蔬菜受各元素污染程度大于根茎类蔬菜。
2不同蔬菜品种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有较大区别,整体上有葱蒜类>绿叶类>食用菌类>白菜类>薯芋类>直根类>茄果类>豆类的趋势,Pb在叶菜类(葱蒜类和绿叶类)中具有相对强的富集程度。同一蔬菜不同部位中金属的分布特征也不同,萝卜(Raphanussativus)叶中Pb(含量范围为42.120~1.461μg·g~(-1))和As平均含量为根(Pb含量范围为3.571~0.279μg·g~(-1))的10倍;黄豆(Giycine max(L)Merrill)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依次是豆叶+豆角皮)豆茎)黄豆皮)黄豆;芹菜中Pb,Cu和Cd含量以根中含量最高,叶中含量次之,而茎中含量最低。
3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因品种而不同,在蔬菜可食部分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呈:对Pb有:韭菜>空心菜>菠菜>萝卜根;对As的吸收有:空心菜>菠菜>韭菜>萝卜根;对Cd的吸收:菠菜>空心菜>韭菜>萝卜根;对Cr为:萝卜根>韭菜>空心菜>菠菜,对Cu为:空心菜>菠菜>韭菜>萝卜根。此外重金属的吸收迁移能力随元素种类而变化,总体有:Cd>Zn>Cu>Pb,Cd从土壤进入植物的能力最强,更容易对生物系统造成污染。
4蔬菜中重金属微区分布主要有,萝卜根横切面主茎和表皮处Pb,As和Cr含量分布较其他部位高.
5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各细胞组分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其中Pb和Cr的分布为F1>F2>F3>F4,Cd的分布规律为F1>F4>F2>F3,As的分布为F1>F2>F4>F3。Pb和Cr在细胞壁处的分布率分别达到了74.6%和75.06%,As和Cd也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处。
6韭菜蛋白质层析过程中出现吸收峰的对应洗脱液中Pb含量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初步推出韭菜中不同分子量的核蛋白中金属含量不同,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凝胶层析实验得到:韭菜,水萝卜和菠菜中核蛋白吸收峰主要出现在40min之后,初步得到这三种蔬菜中核蛋白主要为分子量小于一万的小分子蛋白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X53【目录】:
Abstract6-10
第一章 绪论10-21
第一节 前言10-11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20
2.1 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现状11-12
2.2 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12-14
2.2.1 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影响因素12
2.2.2 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12-13
2.2.3 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13-14
2.2.4 其他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14
2.3 植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研究14-16
2.3.1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概念14-15
2.3.2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15-16
2.3.3 土壤-植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16
2.4 植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16-17
2.5 植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17
2.6 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17-18
2.7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18-20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其内容20-21
3.1 研究意义20
3.2 研究内容20-21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括与研究方法21-27
第一节 研究地区概括21
第二节 研究方法21-27
2.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23
2.2 样品前处理23-24
2.2.1 实验试剂及设备23
2.2.2 前处理方法23-24
2.2.2.1 样品中元素含量测试23
2.2.2.2 重金属微区分布的分析23-24
2.2.2.3 重金属在亚细胞结构中分布24
2.2.2.4 植物核蛋白质分离24
2.3 样品分析方法24-26
2.3.1 样品中元素含量测试24-25
2.3.2 蔬菜中重金属微区分布25
2.3.3 重金属在亚细胞结构中分布25
2.3.4 蛋白质的凝胶层析分离25-26
2.4 技术路线26-27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7-45
第一节 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27-32
1.1 蔬菜中水分含量的测试27-29
1.2 典型蔬菜中重金属污染评价29-31
1.3 蔬菜质量状况评价31-32
第二节 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分布规律32-41
2.1 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积累分布32-34
2.1.1 同一菜园中不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变化32-33
2.1.2 同一位置不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比较33-34
2.2 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34-36
2.3 蔬菜不同部位/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分布36-38
2.3.1 水萝卜不同部分金属含量分布36
2.3.2 芹菜中不同部位重金属分布36-37
2.3.3 黄豆中不同部位重金属分布37-38
2.4 蔬菜中重金属的微区分布38-39
2.5 蔬菜亚细胞结构中重金属的分布39-41
第三节 植物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初步探讨41-45
主要结论45-46
主要发现和创新46
建议和认识46-48
参考文献49-54
个人简历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世勇,王方,谢建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柴世伟,温琰茂,张云霓,龙祥葆,向运荣,董汉英,陈玉娟,张爱军,刘英对,罗妙榕,周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陈亚华;黄少华;刘胜环;王桂萍;丁锋;邵志成;沈振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单孝全,王仲文;[J];分析试验室;2001年06期
迟爱民,徐忠林;[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芮玉奎;郝彦玲;张福锁;金银花;郭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0期
孔文杰,鲁洪娟,倪吾钟;[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02期
洪仁远,杨广笑,刘东华,蒲长光;[J];华北农学报;1991年03期
刘金林;周秀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张书海,林树生;[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廷省,王俊峰,罗仙平;[J];四川有色金属;2003年02期
孙哲;吴宏霞;唐丽娜;戚桂军;邹仁峰;赵丰玲;;[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陈建美;蔡葵;赵明;王文娇;;[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张乐;陈为序;董慧;陈桂玲;余利;李兴锋;;[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崔婧;;[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李平远;娄运生;王琦;贾可;梁永超;;[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胡云虎;鲁先文;;[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李黔军;黄雪飞;;[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王建华;张芬琴;;[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黄新,唐建初,肖顺勇,刘钦云;[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跃;张孝飞;甘文君;徐建;张胜田;华小梅;单艳红;林玉锁;;[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师荣光;赵玉杰;沈跃;郑向群;王维;;[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王英辉;祁士华;陈学军;;[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王福山;周斌;汪开英;廖新俤;;[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贺尧;刘轶群;;[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安全学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夏会龙;程文伟;池小雅;;[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解静芳;张秋华;范仁俊;;[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永志;郑纪慈;姜丽娜;徐明飞;王钢军;俞林火;;[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朱建雯;王灵;钱翌;王亚宇;郑春霞;;[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永杰;李吉跃;蔡囊;;[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登军;[D];河北大学;2009年
王爱芳;[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李鸣;[D];南昌大学;2010年
高运川;[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傅晓萍;[D];浙江大学;2011年
赵科理;[D];浙江大学;2010年
郑顺安;[D];浙江大学;2010年
韩春丽;[D];石河子大学;2010年
荣立苹;[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于祎飞;[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素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舒丽娜;[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翟静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瑞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宋俊英;[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燕红;[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胡红;[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罗娇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任立研;[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启星,宋玉芳;[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3期
丁疆华,温琰茂,舒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2期
马跃良,贾桂梅,王云鹏,刘惠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6期
陈学泽,谢耀坚,彭重华;[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1期
蔡述明,杜耘,曾艳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张孝飞,林玉锁,俞飞,李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武淑华,韩爱民,蔡继红,陆梅;[J];长江蔬菜;2002年S1期
曹仁林;霍文瑞;何宗兰;周毅;王继军;李艳丽;;[J];重庆环境科学;1993年06期
李其林,赵中金,黄昀;[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王保军,杨惠芳;[J];重庆环境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胜;;[J];中国煤炭;2008年03期
侯冬岩;刘俊会;回瑞华;李红;华蕾;;[J];质谱学报;2009年04期
马立杰;李新正;毕海波;杜廷芹;;[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迟海燕;黎荣;赵子良;董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6期
张丽娟;张冬有;张思冲;张敏;叶华香;;[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杨程程;依艳丽;吕久俊;王延松;;[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查燕,杨居荣,刘虹,何孟常,张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邓秋静;吴丰昌;谢锋;;[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张玉玺;孙继朝;向小平;荆继红;刘景涛;黄冠星;王金翠;陈玺;崔海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2期
郭玉文;王伟;高兴保;乔玮;;[J];燃料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伟;张小辉;祁士华;宋国强;邢新丽;谭凌智;马先锋;李爱民;;[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孙清斌;尹春芹;邓金锋;肖文胜;熊巧;;[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谷蕾;;[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段雪梅;蔡焕兴;;[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硕;卢璐;孙满昌;张虎;;[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时永志;;[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朱洪辉;刘雪华;赵金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童方平;李贵;杨勿享;石文峰;;[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陈宗良;李润东;李彦龙;张海军;王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张山坡;陈建;徐涵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树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楠定其其格;[D];内蒙古大学;2013年
张春荣;[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储彬彬;[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仝致琦;[D];河南大学;2013年
王旭;[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M D M D W Mangala M Kumari Y[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董霁红;[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宋垠先;[D];南京大学;2011年
孙崇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乔靖华;[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沈燕春;[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刘亚男;[D];暨南大学;2011年
王志广;[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闫旭;[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胡姝;[D];复旦大学;2012年
陈贝;[D];长安大学;2012年
蹇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朱崇岭;[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姜广羽;[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谈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专家:我国重金属含量接近临界值 植物可改善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 [植物大战重金属污染]
  愈演愈烈的镉大米危机,牵出了土地遭重金属污染的现实。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如看不见的幽灵一般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这些幽灵隐藏在土壤里,它们不仅使作物减产,还沿着植物根系攀缘,侵袭进入大米、蔬菜等各种常见的农作物,最终到达人体内,并累积到了足以致病的剂量,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它们分散、范围广、隐蔽强,消灭它们是一项费时费力成本高的工程。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摸索后,科学家们如今正在组建一个植物军团,用来抵挡重金属污染的攻击,它们是400多种超富集植物,善于从土壤中吸收各种重金属,对付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污染时各有所长。配备了化学强化或者微生物强化的武器之后,它们的战斗力更加超群。  但是,矿山废水、工业废水等污染源头如果没有得到遏制,重金属污染的幽灵就不会从大地上撤退,这将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战争,而人类和植物这一方,将永难获胜。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实习生 曹菲  策划统筹:殷剑锋  用植物吃掉重金属  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的吸收、分解、挥发或固定土壤重金属作用,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有效态含量,从而减小重金属的危害性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陈同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多地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而它藏在土壤中更隐蔽,污染暴露的时滞较长,容易被人们忽视,比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更危险。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党志介绍,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修复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而实践证明单纯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并不实用。  物理的方法是指某个地方的土地污染了,就把这个地方的土地拿走,换上干净的土。这种方法工程量大、费用高昂,只对局部的企业用地污染有效,无法解决大面积的耕地污染问题。  化学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重金属不能被植物吸收。“只有能溶于水的离子态和络合态的重金属才会被植物吸收,我们可以通过加一些化学物质比如石灰来改变土壤的PH值,让它呈碱性。重金属和氢氧根离子就能形成沉淀,变得不溶于水了,植物就不会吸收了。”党志说。但是,植物根部会不断分泌一些物质,这些分泌物大部分是酸性的,时间久了,加进土壤里面的碱就被中和掉,不能起作用。而且,也不能一直往土壤里面添加化学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作物也难以生长。  “化学的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无论加什么东西,重金属仍然存在于土壤中,只是限制了它的活性,没有把它去除。”党志说。  于是,植物修复技术在诸多修复被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技术中脱颖而出,其中植物提取是目前研究最多并且最有前景的方法。  植物提取是利用超富集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植物的地上部分,然后收割地上部分,连续种植超积累植物即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降到可接受水平。  植物提取的核心是战斗力超强的超富集植物。超富集植物是指能够超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运送到叶片、果实等地上部位的植物。一般来说,它们在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含量能够达到普通作物在同等条件下的100倍以上。  早在1848年,科学家们就发现,在一种被命名为“贝托庭芥”的植物叶片里,镍的含量达到了7900mg/kg。不过直到1977年,生物学家布鲁克斯(Robert Richard Brooks)才首次提出了“超富集植物”的概念。  党志介绍,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尤其是八十年代,在美国,超级基金(super fund,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基金)开始通过这种生物的方法,对矿山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组建超富集植物军团  目前很多人都在从事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寻找更经济更适宜的超富集植物,并探索植物―化学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重金属被植物吸收以后,绝大部分都聚集在植物的根部,地上部分收割完后,重金属仍然随着根部的腐烂又回到了土壤中。因此,研究者们提出,超富集植物需要满足3个条件:植物地上部分富集的重金属达到一定的量;植物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含量应高于其根部;高重金属含量下植物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  1989年生物学家Baker等人制定了筛选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其中锌和锰为10000mg/kg,镉100mg/kg,金1mg/kg,铜、铅、镍、钴均为1000mg/kg。  目前发现的对重金属具有超积累能力的植物有45科约400多种,其中73%为镍的超积累植物。十字花科遏蓝菜属是一种锌和镉的超积累植物,是超富集植物军团中的“作战高手”。  根据研究者的实验,遏蓝菜地上部分锌和镉含量可分别达36000mg/kg和1140mg/kg,且地上部分锌含量高达26000mg/kg时植物尚未表现中毒症状。在镉浓度为19mg/kg的工业污染土壤种植收割天然遏蓝菜6次,即可将土壤中的镉下降至3mg/kg。  不过,并不是善于吸收重金属就能够被实际应用在重金属土壤的修复工程中。什么样的植物能够获得认可加入“超富集植物军团”呢?科学家们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  能用于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超积累植物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即使在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也有较高的积累效率;能在体内积累高浓度的污染物;能同时积累多种重金属;生长快、生物量大;抗虫抗病能力强等等。  党志介绍,目前有很多人都在从事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寻找筛选更经济更适宜的超富集植物,并探索植物―化学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党志介绍,植物种下去以后,只有离子态的和络合态的重金属被植物吸收了,但其他态体不被植物吸收,检测浓度仍然很高,研究者们采取了植物―化学强化联合修复技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使得土壤里其他态体的重金属转化为活性状态。有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活化重金属。通过筛选出这样的微生物,或者从微生物中将产生的活性剂提取出来,投放到土壤里,就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2011年,由党志主持的一个名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与修复机理研究”的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其中一项研究就是通过种植玉米加上化学强化来修复镉污染的土壤。  “西方国家人少地多,所以他们主要采用超累积的草本植物对污染土地进行集中治理,但是这条道路在我国行不通。”党志说,我国人多地少,希望既能够治理污染,也能给农民带来收益。因此,他们把目光转向玉米、向日葵、烟叶等经济作物。  课题组经过2年多的反复试验,从20多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来“超甜38”,该品种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到茎和叶中。  党志说,当时他们考虑了好几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向日葵,它吸收重金属能力也很强。还有一种是玉米,“我们找了几十种玉米,种玉米做实验,最后确定一种玉米,对重金属吸收能力很强,加上化学强化机制,在白云区的蔬菜基地做了实验,修复效果不错。”  遭遇战还是持久战?  土壤修复的课题大部分是在做现在被污染土壤的修复,但是实际上如果没有在源头上断绝污染,只是在末端做修复,这项工作没有多大的意义  虽然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一种植物通常只能忍耐或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中其他浓度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某些中毒症状,从而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而且植物是活的有机体,需要有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度、排水与灌溉系统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植物受病虫害袭击时会影响其修复能力。另外,植物根系一般较浅,对浅层土壤污染的修复最为有效,对深层土壤污染修复能力较差。  还有一个问题也在困扰着党志这样的研究者,“土壤修复以后,这么多的植物怎么办呢?”党志说,这些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植物必须把它处理掉。目前的处理方法只是烧掉,并将灰烬作为危险废弃物去填埋。但这显然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处理方法。  党志认为,向重金属污染土壤开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社会管理的问题。“土壤修复和大气、污水等修复有区别,比如工厂污水将河流污染了,工厂有处理这些污水的义务,大气污染物电厂也可以自己处理。但是土壤不一样,因为被污染的土壤都是公共的地方。”  “如果耕地需要让农民出钱来修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找不到谁对污染的土壤负责,最后只好政府买单。有时政府愿意,农民也不愿意,他们害怕影响生产。”党志表示,“在现实的国情下,不要说大面积的修复,连大面积的种植都不可能实现。”  由于土壤污染的隐蔽性,一直以来国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投入远远赶不上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投入的力度。但党志说,近些年来,国家也已经加大了对土壤污染修复的投入力度,成立了很多土壤修复的课题,他也参与了好几个。  “这些课题大部分是在做现在被污染土壤的修复,但是实际上如果没有在源头上断绝污染,只是在末端做修复,没有多大的意义。”党志研究发现,土壤中的重金属最主要的来源还是矿山,进行源头的治理才是治本之道。  他透露,包括广州在内,全国有很大比例的耕地都是采用污水灌溉。没有经过处理的矿山废水、工业废水等污水将重金属源源不断地灌入到土壤中。以他在白云区的蔬菜基地做的调查为例,如果再不使用污水灌溉,所种植的一些蔬菜都有可能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到低水平,土壤能得到自然的净化。  “假如我们上面把矿山治理好了,我们在下面就不用做修复的工作了,就不用投那么多钱了。”党志说,土壤、大气、水体三种环境介质中,修复土壤的费用是最高的,而且效果最慢、最差,一旦被污染,修复将是一个长期工程。  植物修复的优势  1  技术相对简单、费用较低,可以大面积实施  2  经植物修复过的土壤可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不造成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4  不破坏场地结构,对环境扰动少,为公众所欢迎  5  如不再次污染,利用植物的提取或降解作用可以永久性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植物修复的局限性  1  对于污染程度过重、污染物分布为植物根系所达不到、不适于植物生长的污染土壤的修复并不适用  2  对于复合污染土壤,采用一种修复植物或几种修复植物相结合的修复方式往往也难以达到修复要求  3  修复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快速修复污染环境的需求
(责任编辑:董海扬)
&&&&&&</div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金属含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