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座山上自己挖多肉植物挖东西发现,一块青色砖的建筑,还

建筑之二十九
建筑之二十九
建筑之二十九
中国古典建筑(十三)
& & & & & & &
& & & & &&& & 塔的来源:塔的建筑、名称都是由印度传来的,梵文音译,叫做窣(sū ) &堵坡,也译作浮屠。南朝宋“塔”这一名称才出现并流行。(塔的别称有高显、方坟、圆冢、灵庙)
& & & & &&在印度时,窣堵坡的形状如同半球坐于台基之上。
& & & & & && & & & & & & & 印度桑奇大塔: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为 36.6 米,高约 16.5 米,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砖石,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灰泥,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 3 层伞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南、北、东、西四方建有 4 座陀兰那(砂石塔门牌坊),每座砂石塔门高约 10米,由 3 道横梁和 2 根方柱以插标法构成,在横梁和方柱上布满了浮雕嵌板和半圆雕或圆雕构件。
& & & && & & & & & & 鹿野苑达密克佛塔: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建于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一说4世纪到6世纪建于笈多王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汉陶塔:窣堵坡与中国东汉时期建筑相结合,出现了“下为重栏,上累金槃”的形制,并于南北朝时期大量建造。
& & 图为出土的东汉陶塔。
& & & & &塔的结构:
& & & & & & & & & & & & &
& & &5.傣族佛塔:
& & & & 6.藏族佛塔:
& & & 西藏江孜白居寺佛塔:塔有九层,高34米,108个门,77间佛殿、神龛、金堂,内藏大量佛像,据说多达十万,故白居寺又称“十万佛塔”。从永乐十二年(1414)开始修建,历十年建成。
& & & & && & & & &&西藏山南桑耶寺塔墙:桑耶寺的围墙长1008米,高4米,墙上每隔1米就有一座红陶塔,共1008座佛塔。墙四面各开一座大门,东门为正门。
& & & &甘肃朗木寺佛塔: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灵塔,据说该灵体的头发、指甲如新生长的 一般;有以数万两黄金、白银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历世其他活佛的灵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异的佛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达拉宫五世达赖灵塔:五世达赖喇嘛名罗桑嘉措,灵塔安放着达赖喇嘛遗体。塔身用金皮包裹,镶珠嵌玉,其造型完全按照菩提塔而造。塔身金皮耗费黄金11.9万余两(约3721公斤),高12.60米,宽7.65米,塔身耗黄金两,花费白银104万两,塔上镶有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18677颗;塔瓶内安放五世达赖喇嘛法体,并藏释迦牟尼的舍利和宗喀巴的牙等稀世珍宝,显得辉煌眩目,华丽壮美,被誉为“世界第一饰”一点也不过分。
& & & & 【各式的塔】
& & & & & & & & & & & & &&
& & & & &1.白云观真人塔:在北京西便门外。
& & 通高约10米,形似亭阁,底为一仰莲须弥座基台,上建八角形塔身.塔身上覆三重檐屋顶,星檐的椽子,飞头,瓦陇,脊兽,隔扇窗等,雕刻得与木结构形制相同,还雕有道教象征八卦的图案,用藏传佛教寺庙常用的密叠斗拱作装饰,塔顶用小八角亭式,上冠以大圆珠,与一般佛塔的塔刹又不相同,千年富观,仅此一塔,可见它的珍贵。
& & 全称恬淡守一真人塔(罗公塔)是道教塔中的精品,也是清代前期大型石刻艺术品,建于雍正三年(1725)。
& & & & &&
& & 2.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在北京海淀区,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塔的建筑形式渊源于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小塔为方形,中间一塔较高,有檐十三层,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形的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隅的小塔较中央的稍低,檐十一层,塔刹为石制。在塔台的出入口处,建筑了一座可遮风避雨的罩亭。
& & & & & &&& & 3.四大部洲塔:在颐和园万寿山后,有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喇嘛式塔)属藏传佛教建筑。
& & 四大部洲:佛教中认为的在须弥山周围咸海中的四大洲,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分别住着四大天王。
& &图为四大部洲塔中的红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绿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黑塔。
& & & & &白塔。
& & & 4.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在北京香山旁,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古塔采用汉白玉建成,宽大的塔座之上建有五座方形密檐塔和两座覆钵塔,塔顶方亭四隅个建有一座小型覆钵塔,五座方形密檐塔均为十三层,中间主塔高大,四角小塔略矮。
& & 塔上遍布佛像、龙凤、云纹、狮象等浮雕,并有乾隆御书“灯在菩提”。
& & 此塔在中国仅此一例,塔通高34.7米,是现存最高的金刚宝座塔。
& & & & & & & & & & & & &&
& & & & 5.三峰寺塔:在福建长乐市塔坪山,原称圣寿宝塔,又称雁塔。塔高27.4米,共七层,是八角仿木结构石砌建筑。塔内有石梯,可以登至塔顶;各层的塔壁浮雕及壁龛内的圆雕,多取材于佛教故事。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 & 它始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 1096 年)是楼阁式塔。
& & & & & & & & & &
& & & &6. 金发塔: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由下盘、塔斗、塔肚、塔脖、塔伞、日月6部分组成,高153厘米、重107.5千克,是乾隆皇帝为纪念母亲崇庆皇太后,于1777年命宫中造办处制造了这座金发塔,供奉其母生前落下的头发。
& & 塔底为莲花瓣正方形须弥座,四周束腰,正中刻佛花一朵,左右两侧各有一只小狮子。两层莲花瓣纹之间是三层金刚圈。塔身圆形,上宽下窄,正中安欢门,内供奉通镀金无量寿佛一尊。其上是十三层的塔刹。后置盛发金匣,金匣正面饰佛教六字真言,匣墙有轮、螺、花、罐等八吉祥纹饰,下配檀香木座。塔座前正板上贴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塔各层均在适当部位镶嵌绿松石、珊瑚等珠宝,华丽高贵,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最重最高的金塔。堪称中华古塔艺术品中的珍宝。
& & 属于金塔。
& & & & & & & & & & & & & &
& & 7.光塔:在广州城西怀圣寺内。627年建怀圣寺与光塔。圆形塔身,高36米。寺称“怀圣”,即怀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之意。
& & 塔高36.6米,用砖石砌成,建筑平面为圆形,中为实柱体,塔顶有“邦克楼”,塔内有石阶梯道可供登临,沿螺旋形梯及而上可登塔顶露天平台。在平台正中又有一段圆形小塔,塔顶原有金鸡一具,可随风旋转以测风向,明洪武和清康熙八年(1669)两次为飓风所坠,后遂改为今状的葫芦形宝顶。
& & 光塔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大的邦克楼之一,与新疆吐鲁番的苏公塔大小相仿佛。属于柱形塔。
& & 邦克楼: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尖塔、高塔、望塔,即宣礼塔。又称为唤礼塔。中国穆斯林称邦克楼、望月楼。专门用作宣礼或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妙明塔:在广西全州县城西北湘山脚下。宋高宗赵构赐名为“妙明塔”。塔坐北朝南,全塔下粗上细,塔高七层26米,底层直径6.8米, 外八方,内六方,中空,内设螺旋砖阶,直达塔 顶。层层设有回廊,木栏栅围,飞檐外翻,塔顶尖尖,形同珍宝葫芦。
& & & & &&& & &9.广惠寺花塔:在河北正定,造型奇特,塔身的上半部就是此塔之所以得名花塔的花棒部分,雕刻华丽。而下半部是维修后的产物,崭新异常。花塔出现于辽金时期。为楼阁式八角3层,再上是圆锥状的巨大塔顶,通高40.5米,称得上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 & 花塔:又称华塔,是造型独特的佛塔,总体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单层亭阁式塔身,上部为圆锥形塔冠,塔冠密布着各种精细浮雕,多为莲花瓣、佛龛、佛像、菩萨和神兽等佛教题材,表现的是佛教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
& & & &花塔上的花棒部分,上雕狮子、大象、神。
& & & 10.繁塔:在开封古繁台,建于北宋(974年),因其建于天清寺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俗称繁塔。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
& & 通高36.08米,六角三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的砖塔,一砖一佛,这在现存的佛塔中十分少见,共有佛像砖大约7000块、108种形象造型,这些造型有佛、菩萨、罗汉、伎乐等。可以想象,当初繁塔被削之前佛像该有多少,至少该有万佛吧。”塔内镶嵌有各种碑刻200余方,碑刻以宋代为主。
& & & && & & & & & & & 一砖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美的浮雕,大多取材于佛教故事。
& & & & & & & & & & & & & & && & &&11.开封铁塔:在河南开封铁塔公园东部,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始建于公元1049年。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民间称其为"铁塔"。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麟、菩萨、乐伎、狮子等花纹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态生动,堪称宋代砖雕艺术杰作。
& & & 属于楼阁式塔。
& & & & & & & & 塔身上的琉璃砖塑。
& & & & & & & & & & & & & & &
& & &&&12.嵩山七祖塔:在河南少室山风穴寺中,建于唐738年,唐玄宗赐名七祖塔,为全国七大唐塔之一。唐开元年间,贞禅师募化重修。他继达摩之后传授禅宗,被称为风穴寺的开山七祖,死后,门徒收其舍利,建造此塔,将舍利放在塔内。塔的形制为四方形,九层,密檐式砖结构,高27米,九层方形塔。塔的各部比例均匀,造型优美,为唐代早期密檐的典型风格。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及火焰组成,塔身和塔刹都保存完好,是唐塔中较为罕见的。
& & & & & & & &&
& &&13.安阳文峰塔:塔形制特殊,上大下小,呈伞状,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在国外也是罕见的。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2米。登平台进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正中矗立着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
& & & & & & & & & & & & & & &&
& & 14.三圣塔:在河南焦作沁阳市境内,建造于金大定11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砖塔怀抱木楼阁、结构独特、塔内石刻资料丰富“三绝”著称。
& & 塔总高32.76米,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刹顶三部分。基座庞大,承托着13层密檐塔身,各层高度递减,宽度也逐渐收敛,呈抛物线形体。刹顶为一宝塔,相轮式塔座,上置宝珠。三圣塔巧妙地安排了气窗、风洞,使塔内各个部位的空气都新鲜宜人,而且独个匠心地将气窗、风洞和塔心室组合,从而使三圣产生了“聚音”效果,据说在塔内可听到3里之外人们的说话声。
& & & & &&
& & &15. 胜像宝塔:在武汉市蛇山西部。属于佛教密宗喇嘛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是黄鹤楼故址建筑群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单体建筑。
& & & &&16.广德寺金刚宝座塔:在湖北襄阳西,高十七米,八角形,每角上方嵌有石雕龙头,东、西、南、北四壁各有一扇门,故称“八方四门”。南门为正门,门外上壁雕一尊盘膝坐佛,其上雕有“多宝佛塔”四字。塔座内有湾形石台阶,拾级可登塔座顶部。塔座顶部平台上建有五座塔峰。正中塔峰为六层圆径不同的密檐式砖塔,高十米,上有生铁铸成的一锅形铁顶,铁顶下沿挂有8枚形体相同小铃铛。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层密橹式砖塔,并设有佛龛。塔的上下内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称多宝佛塔。
& & & & & & & & & & & & & & & & & &
& & & 17.钟祥文峰塔:又名白乳高僧塔。青砖砌成圆形实心文峰塔,由地宫、塔座、覆钵、相轮、宝盖和利刹六部分组成。塔式独特,通体雪白,高二十一点五二米。塔基呈递缩八边形;上为覆钵,相轮二十一递缩,每层檐下设类似斗拱砖饰;顶部为三个铜质圆形宝盖,四周悬挂铜铃;利刹一柱嵌三元,象征“三元及第”;地宫中珍藏“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颗、柏达师舍利二十颗。碧峰师灵骨一枚。”
& & 18.慈灯寺金刚宝座塔:在内蒙呼和浩特市。俗称为五塔。通高16.5米,五座平面方形的密檐式塔及罩亭分列于高大的方台上,台座有七层绿色的琉璃挑檐,第一层上有蒙文、藏文和梵文三种文字的石刻。从第二层到第七层的檐下共塑造1119尊各种姿态的鎏金小佛像,须弥座和基台座上的塔亭都布满雕像,也因此得名“千佛塔”。小塔以绿琉璃挑檐,黄琉璃为刹,色彩鲜明。台座南面开拱门,门上有蒙汉藏文字的“金刚宝座舍利塔”汉白玉石匾额。
& & 塔后山墙上镶嵌的三幅石刻图,分别是天文图、须弥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是研究中国清代天文学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
& & & & & &
& &&19.如来八塔:在青海塔尔寺。是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的宝塔。呈一线形,分别为:聚莲塔、菩提塔、多门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涅盘塔,每座塔的底边长9.4米,高6.4米。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 & & & & 20.济南灵岩寺塔林:保存着自北魏至清代的各种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座。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
& & 墓塔:安置佛骨或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的灵塔。
& & 墓志铭石碑: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 & & & &&
& & & & & & & 灵岩寺塔林
& & & & & & & & & & & &&& & & & 22.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 &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古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县木塔塔刹。
& & & & & & &&
& & & & & & & & & & 应县木塔剖视图。
& & & & 23.甘孜邓登曲登佛塔:在四川甘孜色达县的色柯镇。该塔始建于藏历铁猪年(1913年)。据传,此塔是色达年龙寺的空行母托梦于色达瓦须世袭头人嘎夺和喇嘛索郎罗吾,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是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又称降魔塔。
& & 塔基包括外围经房100米,高52米,共9层,石木结构。主体建筑内圆外方、外圆内方、交错层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佛塔一层外围转经房,大小经轮(有一亿遍文字明咒的经轮)155个,排列四周,供信徒转经。塔表面第二、七、八层共有小型佛龛15个。
& & & & & & & & & & & & & & & &
& & & 24.龙兴寺舍利宝塔:成都彭州市。古塔七座,其层次都是奇数,这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关。主塔高81米,内设5个塔室。并有双向楼梯直上64米塔顶平台,观赏天彭风光,四隅护塔各高26.7米,塔身为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
& & 塔座由黄、红色花岗石,塔身、塔顶外装饰采用斩假石面,安置铜质漆金塔顶,并配避雷针,以四角主盘为引下线,每合供铜铸、玉雕佛像,计1080尊,并供奉如来舍利,装藏龙藏巴利语藏,藏语系藏经及台湾省佛陀基金会赠送的《中华大正藏经》等经典、法器76箱。
& & & & & & & & & & & & & & & & & & &&
& &25.蓟县华塔(古浮屠):在天津。华塔建于辽代晚期(公元1125年),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砖结构,高26.06 米,周身全为雕饰,图案美观,玲珑华丽,故称华塔。此塔为一座独具特色的辽代砖塔,是辽塔中雕饰艺术的珍品。
& & & & & & & && & & 26.一百零八塔:在银川市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其坐西面东,依山临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题记的帛书和佛祯,可能建于西夏时期,是喇嘛式实心塔群。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
& & 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高 5米,塔基呈方型,为过洞式喇嘛塔。
& & 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种,为清除烦恼,规定贯珠108颗,念佛诵经108遍,晓钟108响。建筑108塔意为消除烦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俯视群塔似壮观的军阵。
& & & & & & 横看是塔林。
& &&27.大雁塔:在西安大慈恩寺内,唐永徽三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塔身七层,通高64.5米。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 &&大雁塔剖视图。
& & & & & & & & & & & & & & & &&
& & & 28.大荐福寺小雁塔:正式叫法应为“荐福寺佛塔”,属于保护比较好的唐代古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列入“关中八景”。 &
& &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的标志,因为规模小于大雁塔,并且修建时间偏晚一些,故而称作小雁塔。 & & & & & & &
& & & & & & &29.扬州莲性寺白塔:塔基座较低,四周围的石栏,栏板雕有龙、凤、牛、马等图案。望柱上刻如意花纹,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为清高宗乾隆年间()重修时所制。 
&  塔身为石制仿砖木结构楼阁式,6面5级,每级均作飞檐瓦顶。除一、三、五级的南北两面辟为拱门外,余面嵌刻小龛,供浮雕佛像24尊。佛像体态丰腴,虽久经风剥雨蚀,轮廓模糊,但仍可见唐雕风格。塔顶六角攒尖,冠以葫芦形塔刹和宝瓶、宝珠,古朴典雅。 & & & & &&
& & & & & & & & & & & & & && & &30.普陀山多宝塔: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的普济寺东南,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
& & 塔高32米,四面五层,有台无檐,全用太湖美石砌成。塔上身三层四面各镂古佛一尊,瑞容妙丽,尤以观世音圣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以亲切端庄之感。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每层挑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底层基座平台较宽,挑台面栏柱刻有护法神狮及莲花,四周栏下雕有龙首20个,张口作吐水状,造形生动。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极具元代建筑风格。
& & & & & & & & & & &&
& & & & 31.天台山佛陇真觉寺肉身塔:院内供奉一座石制宝塔——智者大师肉身塔,塔身高7米,雕刻典雅精致,第一层正面龛中端坐着智者大师塑像,神态逼真。每层都刻出栏、枋、柱、斗拱,全塔的构件上都有精致的浮雕。据《天台山全志》载,智者大师圆寂后葬于此。由于塔内是智者真身所在,故凡来天台山国清寺朝拜“祖庭”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其他诸国宗教界人士都要到此拜谒。 &
& & & & & & & &&
& & &&32.崇圣寺三塔:在云南大理古城西北,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 & & & & & & & & & & & & & & & &
& & & & &33.安庆振风塔:在安徽安庆长江边上,号称是“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塔高60.86米。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隆庆二年,隆庆四年完工。
& & &&34.泛舟禅师塔:在山西运城市西北报国寺的遗址上,创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亭阁式塔,塔高约10米,是圆形唐塔的典型实例、孤例。塔的铭文有自己特色,是从左道右排列竖写,在全国属于罕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35.天宁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为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 57.8米,塔基为方形平台。塔檐为飞檐叠栱十三层,逐层收迭,轮廓线形成丰满柔和的收分,使得该塔格外雄伟壮丽,庄重挺拔。是辽塔中的精品。
& & & & & & &&
& & & & & & & & & & & 塔身上的浮雕。
& & & & & & & & &
& & 36.料敌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位于河北定州市南门内东侧。料敌塔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为了奉安寺僧会能从天竺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时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
& & 塔为砖制,平面为八角形,共11檐楼阁,塔高84.2米。 & & &
& & & & & & & & & & & &
& & &&37.仁寿塔: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八角五层楼阁式塔,仿木结构的花岗石塔。塔高48.24米。
& & & &属于·佛龛塔。
& & & & & & & & & & & & &
& & & 38.四门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亭阁式石塔。其位于山东济南历城区柳埠镇东北。
& & 四门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边面宽7.4米,高度略同面宽,四面各开一圆券门。塔内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塔总高10.4米。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
& & 亭阁式塔:也是最早出现的佛塔类型之一。可以看作单层的楼阁式塔,又可称为单层塔,外表上模仿亭子的构造,只不过顶部加了一个塔刹作为佛教的标致。由于构造简单造价低廉,作为僧尼墓塔,亭阁式塔在南北朝至唐代非常流行,金代之后逐渐衰落。
& & & & & & & & & & & & & & &
& & & &39.过门塔:在青海西宁市湟中县塔尔寺内,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相传这里是宗喀巴之母下过帐房的地方。
& & 塔为砖结构,方形,宝座覆钵式,高约12米。整塔砖雕斗栱,斗栱用藏文雕刻佛教咒语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塔座下有一穿洞供行人出入塔尔寺,故而得名。
& & & & &&
& & & 40.五台山大白塔: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内。塔高达50余米,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
& & 据说舍利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又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生身舍利之别。&
& & 现存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
& & 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再由粗而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全塔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
& & &41.清净化城塔:在北京西黄寺。建于高3米多的金刚须弥宝座台基之上,整个主塔连同金刚须弥座座高达24.82米,金刚须弥座承托着塔身,主塔塔基四周有近一米宽的海洋浮雕画面,环绕主塔四周,形似主塔出海的磅礴气势。
& & 塔仿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式样,塔整体由精美白石砌成。一块方形的高台上建立起五座方、圆形密檐塔。中央为一座大塔为藏式主塔建筑,主塔由须弥座、塔阶、宝瓶、塔刹、塔顶组成,高约15米,塔基为八角束腰式,饰以金顶,塔顶为铜制鎏金双层莲花、相轮、宝瓶盖顶。由八角形的须弥座承托塔身,须弥座饰以莲花、卷草、云彩等纹饰,主塔正南面雕刻着一个佛龛,龛内浮雕着三世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须弥座上的浮雕。
& & & && & & & & 42.经幢:( jīng chuáng)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 & 中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 &&
& & & & & & & & & & & & & & &&
& & & 43.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塔)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郊。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塔七级八角,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
& & 从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经专家测量,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虎丘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 & & 44.苏公塔:是额敏塔的俗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葡萄乡木纳尔村。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报答天恩”而建。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塔形伊斯兰教建筑。迄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因为该塔由额敏郡主的儿子苏莱曼建造完成,故得名于此。
& & 塔全部用青灰色砖建成。高44米,塔基直径为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圆锥形。塔内有螺旋形台阶72级通往顶部。塔身周围不同方向和高度,设有14个窗口。塔的表面分层砌出三角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等15种几何图案,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
& && & & & &45.大佛寺土塔:在甘肃张掖。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明代重建,高33.37米,喇嘛塔。
& & & & & & & & & & &&& & & 46.飞虹塔:在山西临汾市洪洞县。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全高47.6米。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塑制精细,彩绘鲜明。塔内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从底层围廊顶上的琉璃瓦,到二层以上8个主面的琉璃浮雕悬塑的千百个构件,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技艺超凡,国内罕见,叹为观止。整座佛塔轮廓清晰,形象生动,制工精致,气势雄伟。塔身五彩纷呈,神奇异妙如雨后彩虹,“飞虹塔”因而得名。它与河南开封的祐国寺塔齐名,被誉为“中国第二塔”。
& & & & &塔身上的琉璃浮雕悬塑。
& & & & & & & & & & & & & & & & & & & && & &47.我国最高的铜塔——四川峨眉伏虎寺华严铜塔:该塔于明代一律用紫铜铸造而成。塔周身有4700余尊浮雕小佛像和唐代高僧什刹难陀翻译的80卷《华严经》全部经文,由此得名。塔型为8角14层,塔身高8m,须弥座高2m,通高10m,为国内铜塔最高者。华严铜塔兼具我国古代亭台与佛教建筑的特色。其上之雕饰多属高浮雕,且造型特殊,状如两重七层宝塔相叠。在大型金属建筑物中,堪称首屈一指。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佛教、雕刻艺术之珍贵文物。
& & & & &&& & & 48.福州市鼓山涌泉寺千佛陶塔:千佛陶塔位于鼓山涌泉寺门前两侧。是1972年从福州南郊的龙瑞寺移过来的,成了镇寺之宝。体量如此巨大、烧制如此精美的大型陶宝塔,在国内罕见。
& & 陶塔平面呈八角形,九层,高度一样,都是 6.83米,底座直径1.2米,仿木结构杰出阁式。一对孪生兄弟,名字不同,右称“贤劫千佛陶塔” ,左称“庄严劫千佛陶塔”。
& & 塔身逐层收缩,造型轻巧玲珑。专家分析了陶塔的烧制过程:塔身、门窗、柱子、塔檐、斗拱、椽飞、瓦陇等构件,事先按照木构形式雕模制出泥坯,而后上釉,分层逐段烧制,再按榫口安装。能不惊叹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 & 各层塔身上贴塑佛像共1080尊,塔基座上塑出的金刚力士,有力负千斤的姿态。还有奔跑追逐的狮子、各种花卉图案,塔檐檐角上有镇檐佛,转角处的檐下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叮铛作响。
塔刹为三重葫芦式,上冠以宝珠。更为珍贵的是塔座上除刻有烧制的年代和塔名之外,还刻有施舍者和烧制的工匠姓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法门寺真身塔:在陕西扶风法门镇法门寺。始建于2004年,建成2009年,塔高148米,呈双手合十状,气势恢宏,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 &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 & 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下有地宫,除藏有佛骨之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公元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塔被震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
& & 1654年关中又发生大地震,法门寺塔开始倾斜,虽然多次整修无效。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门寺塔,1981年塔身倒塌,重修前发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其地宫,地宫由漫道、平台、隧道及石筑前、中、后室组成,形状略呈“甲”字形,总长21米,地宫中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 &
& & 新建的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
& & & &50.少林寺塔林:河南登封少林寺以西300米,保存有从唐至今高僧墓塔230余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
& & 中国佛教五大塔林:少林寺塔林、五台山塔林、灵岩寺塔林、青铜峡塔林、飞龙山白塔林。
& & & & & & & & & & & & & & & & & &&
& & 51.九顶塔:在济南九塔寺。因其塔身一起,而九顶出而得名。始建于唐朝。属亭阁式塔,平面呈方形,高12.2米。塔基和塔身为石建,塔顶为砖砌,上置九个塔,中间的塔稍大,另外八个环绕四周。实际起塔刹的作用。“匠意纵横,构筑奇异,其它无能及”。&&
& & & &&& & & &
& & 52.雷峰塔:一名黄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净慈寺前。塔建于975年,历时6年完成,传说是吴越王钱弘俶为庆祝宠妃黄氏得子而建。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但旧塔已于日倒塌,现已重建。因在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故名。
& & 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
& & 新塔台基以下两层(包括地下的一层),平面呈八角形。台基周边,装饰有汉白玉雕制的石栏杆,台基以上,塔身耸立,外观五层,其中第一层内部实际分上下两层,只是外观上檐屋面较高,呈现为一层。新塔通高71米,其中台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
& & & & &&
& & & & & & & & & & &雷峰塔老照片。
& & &&& & & & &53.六和塔:在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造此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塔高59.89米,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为8角13层。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六和塔中的须弥座上有二百多处砖雕,塔内保存众多的文物古迹,较著名的有南宋堂尚书的省碟碑与四十二家书写的四十二章经残石。&
& & “六合”,即天,地,东南西北四方。
& & 据说武松在六和塔边圆寂坐化。
& & 1936年4月,在六和塔下举行过一场电影明星的集体结婚,由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证婚,蓝苹(即江青)与唐纳、赵丹与叶露茜、顾而已与杜小鹃三对新人结为夫妇。
& & & & & & & & & & && & & &54.颐和园花承阁多宝琉璃塔:塔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通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
& & 底座为一层汉白玉雕成的须弥座。塔身的一、三、五层比较高大,为楼阁式,而二、四、六、七层的塔身却比较矮小,好似双重檐的楼阁。在楼阁式塔身的北、东、南、西面,正中各设有一个拱券形佛龛,在佛龛中放置有结跏趺坐式琉璃佛像。在大佛龛的周围和塔身的其他四面,布满了一排排的小型佛龛,龛中塑有坐式佛像,共有佛像580尊。这三层塔身上的佛像,均为金黄色琉璃砖镶砌。在塔檐的角下,各悬挂一枚铜铃。在楼阁式塔身的四周,围有镂空琉璃组成的护栏。在塔顶上置有宝座,四周悬有一圈铜铃,上面是铃铎式刹身,再上面为刹顶。整座塔刹均是用铜制成,并在上面镀金。多宝琉璃塔整体造型优美,各层之间的比例匀称,是清代琉璃塔中的精品。
& &&& & & & & & & & 琉璃佛像。
& & & &&& & & & & 55. 松江唐经幢·安国寺经幢:在上海松江安国寺。经幢为刻经念咒之用。经幢高约9.3米,以当地的大青石为原料,质地坚韧。分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但共21层(赵州经幢也不过7层),内容紧凑而丰富。基座最下一层为海水纹,其上各层及束腰则浮雕有仰莲、龙纹、狮子座、天王、菩萨等形象,分门别类,层次清晰。 &
& & 幢顶也分数层,除大瓣仰莲外,还有卷曲云纹,密集而流畅,上托诸位佛祖,下承各方兽头——这些应该正是佛祖们的坐骑。
& & & & & & & & & & & & & & &&
& & & &56.玉泉寺铁塔:在湖北当阳县,全称“如来舍利宝塔”。它是我国目前最高、最重(十万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铁塔。工艺精湛,造型挺秀典雅。塔八角十三层,高十七点九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
& & & & & & &&& & & & 57.玄奘塔:陕西长安县少陵原畔兴教寺西慈恩塔院内。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669),迁葬现址,并建塔修寺,以资纪念。它是现存最早的楼阁型方形砖塔。
& & 平面方形,五层,高23米,楼阁式。塔各层迭涩檐都采用一种自内弯曲的轮廓线,砖的层数也较其他唐塔为多,塔檐挑出较远、较厚。第一层塔身南面辟砖砌拱门,内有方室,供奉玄奘坐像。
& & 是唐玄奘的灵塔。(墓塔)
& & &&58.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向山脚畔,是山西省会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双塔并非同时建成,东南塔稍早,西北塔较晚。两塔相距60米。两塔均为13层,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在中国所有的双塔中位居首位。&
& & & & & & & & & & & & & & & && & & & & 59.辽中京大塔:也叫大明塔,当地人称“大塔”。在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 ,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
& &&& & & & &&全塔砖雕最为精美的佛像:正南面主尊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
& & & & 仰莲和万字栏板。
& & & & & & & & & & & & & & && & & &60.承露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峦城镇。明万历年间由知县童时明创建。塔身呈八角锥形,塔基的夹墙内有螺旋式石阶梯可步行直上。承露塔名字起得极其巧妙,在全国现存上万座古塔中绝无仅有的,体现古塔博大精深的建筑风水伦理和建筑艺术。
& & 宝塔压金龟以保平安,承天外之灵气以造福于百民之意。
& & & & & & && & & & & &&&61.宝箧印塔:(qiè 小箱子)源于印度。全称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宝箧印塔,又因塔身形如宝箧,故名。坚固不坏,故云"印"。宝箧印塔的形象为平面方形,一般以一层的为数最多。宝箧印塔是一种实心塔,由基座、塔身、塔檐与塔刹四部分组成,最大的特征是塔檐四角向上高高翘起。其造型小的可陈列于佛前供桌与香案之上,或供于佛龛之内;大者可在地面上建造,作为佛寺的一个组成部分。
& & & & & & & & & & & &&& & & & 62.岳麓山五轮塔:在湖南长沙。又称为法界五轮塔,是由五个轮堆叠而成塔,五个部分分别代表了宇宙的五大要素:空,风,水,火,地。
& & 该塔是为纪念北伐战争牺牲的烈士,由当年主湘的唐生智修建,原塔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在在原址、照原样,按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
& & & & &63.复性寺三角山和尚墓塔: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文物部门认为是民国时期建筑。
& & 三座和尚墓塔为八角形重檐砖塔,塔基为须弥座式,上承仰莲覆莲,塔身包括柱基和角柱(倚柱),塔身前有券门。其前施两个节柱,顶饰金翅鸟并施踏步。大檐下施45度砖雕斗拱,每面补间、转角各施一朵。大檐施飞椽,大檐上施仰莲与须弥座,顶檐出八角飞椽,塔刹的墓座包括两层仰莲,上施繁草纹,再上施宝顶(亦称塔刹)。
& & & & &&& & & & &64. 甘孜灵珑寺群塔:是藏传佛教的塔林。&
& & &&& & & & & &65.高台式列塔:藏传佛教寺院中流行的高台式列塔,即在一座长方形的高台之上建有五座或八座大小相等的覆钵式塔。
& & & & & & & & & & & & &
& & & & &65.唐中宗舍利银塔:此塔共分塔座、塔身、塔檐、塔刹等六部分,分别用白铜板分段捶击、錾刻及焊接,然后插接附加装饰组成,外部鎏银,部分涂金。座上有六边形勾栏。塔分三层,自上而下,塔底层为六只独角兽及莲瓣图案,独角兽涂金。其余两层每层均为四大天王(涂金)和两个释迦牟尼佛像(涂金)。塔顶以莲台作刹座,上至覆钵、宝珠、刹杆、塔尖,塔尖涂金。塔座底刻篆书46个字,大意是:大唐中宗孝丝皇后韦氏,昭韦宫贞集九寺释迦牟尼佛骨舍利建塔,供养于浴门寺,佛赐发九五之尊,昌铺国泰民安。
& &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之一。
& & & & & & & & & & & & & &&
& & & &66.黄梅四祖寺毗(pí)卢塔:在湖北,建于唐永徽二年,距今已有1361年历史了。据载,四祖道信禅师传衣钵给弘忍禅师后,第二年便亲授五祖弘忍禅师营造墓塔,并圆寂在此塔之中,这也是中国禅宗祖师第一墓塔。
& & 单层方形亭阁式仿木砖塔,底部面阔10米,进深9.5米,通高11.34米。塔建于方石铺就的台基之上,底部为高大的砖石砌筑双层须弥座,塔身青砖砌筑,南面白灰饰面,南、东、西三面设券门,均可进入塔室。券门外多砖雕装饰,正南券门上部雕抽象坐佛形象。上部重檐,仿木砖雕檐椽、斗拱,上檐下亦三面设龛门,下檐口下有砖雕花纹装饰。顶部四脊封檐,上置覆莲宝珠刹。
& & 毗卢:(pí lú)梵语,佛光普照的意思。毗卢舍那之省称。即大日如来。一说,法身佛的通称。 &
& & &&67.文殊发塔:在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佛发之塔。初供爪发。后又藏其他舍利。
& & & &&& & &68.太祖山覆钵塔:在河北武安,四方形基座,上置覆钵式塔身,塔身之上是九层相轮塔刹,塔的正面开有门,内部分为两层。从外形上看这座塔是仿建北京北海白塔。是一座覆钵式喇嘛塔。
& & & & &&& & & & &钵盂:盛饭菜的食器,多用于佛教徒化缘之用,多为铜、铁等材质,可在诵经时敲击。
& & & & &覆钵式塔:
& & 塔身:也称塔肚子、覆钵、覆钵丘,形如倒扣的钵,因此得名。
& & 塔脖子:又称为相轮,因叠成圆锥形的相轮最多有十三层,所以也叫“十三天”。塔脖子有的短粗,有的细长,一般都砌出奇数(七、九、十一、十三)条线条,也有的做成象征性的光面。
& & 塔刹:由伞盖和宝刹组成。伞盖位于十三天的上部,通常包括华盖和流苏,也有采用天地盖的造型。宝刹的形制有三个系统:日月刹、金属高刹、宝珠刹。
& & 塔脖子和塔刹象征着佛的头部,巨大的塔身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内涵。
& & & & & & & & &&
& & & &69.普贤塔:明代建造,也叫宝瓶塔。在桂林的象鼻山。菩贤塔沿袭了藏族文化的喇嘛式实心砖塔,塔高13.6米,为双层八角形虚弥座。之所以采用八角形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四面有八方,菩贤菩萨曾有一宿愿:希望他能普度众生,使得佛光普照四面八方。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
& & &瓶塔:瓶指用以分配佛舍利之瓶,瓶塔即纳此瓶之塔。又作罂塔、金瓶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含光塔:依敖江而建,距福州连江县城约3公里。此塔始建于明朝1588年,属楼阁式红砖架构,据考证,这在全国仅存2座。
& & 塔身高达26.87米第一层高4米,往上逐层缩减,塔内花岗石三角形石阶,绕塔轴中心盘旋而上,各层设门槛,含光塔除基座、翘角用花岗.石外,佛龛、塔檐出拱均以红砖砌造。
& & 此塔属于龛塔。(佛龛塔) & & &&
& & & & & & & & & & && & & 71.海会塔:福建清流县,塔高15米,六角五层。每层开六拱顶门。塔顶铺古砖,六角飞檐,雕石斗拱,造型古朴。正门上方横一石匾,阳刻“海会塔”正楷三个大字。塔的基层两旁有石阶十四级,直达塔后,进入塔中恰为第二层,塔内各层铺以木板,楼梯盘旋,可登顶层,现在顶层略有损毁。登塔眺望,梧地村落尽收眼底。
& & & & & & & & & & & & & & && & & & &72.昭关石塔:位于江苏镇江市西云台山北麓,北临长江。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只瓶子,故又称“瓶塔”。相传为三国时孙权与刘备联姻时所建,当年称之为“石瓶”。其实它建于元末明初。
& & 昭关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它横卧在小街中间,给这个临江小镇增添不少古朴的雅趣。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塔高4.69米。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皆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须弥座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塔身。再上有13圈带形浮雕,象征13层天,上置法轮和圆形仰莲小座,轮上刻有“八宝”,其上便是塔顶。石塔台座的东西两面横额上有相同的刻字,左右分别镌刻着丹徒、镇江的知县、知府等题名。 & &&
& & & & & && & &73.青花瓷塔: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昌南湖边的山头上,塔高59米,共11层,是国内外唯一的青花瓷塔。2010年建。主体建筑系钢筋水泥结构,外立面镶嵌青花瓷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螺纹式五轮宝箧印水晶塔。
& & & & & & & & & & & & & & & &
& & & &75.惜字塔:在四川宜宾城郊红石村,系古代文化人用于焚烧废弃的文字稿件,以示对文字的尊重又不亵渎文化人声誉的石塔形建筑,一般设在衙门、书院、寺庙、街口等地,也有些文化人设在自家花园中。从此次发现的“字库”情况分析,该“字库”应为古代当地某文化人家所建。
& & 呈四方塔形,高3.8米,石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边长1.3米并逐层上收。
发表评论:
馆藏&28957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上挖盆景植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