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精准扶贫为什么这么火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2016年精准医疗风会来么
离2016倒计时还有十天,即将结束的2015被称为精准医学的元年,传统意义的元年意味着“改朝换代”,医疗健康将步入新的时代;与此同时,2016,将迎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精准医疗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也将在明年揭晓;这里,针对2015年基因测序行业内专家观点及发展现状,小编对2016年精准医疗做了如下几点的展望:
: 精准医疗相关“指南规范与科普教育”:身处基因这个行业里的每个人都清楚,伦理问题、行业准则如果不规范,行业很难健康快速地发展;另外,基因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大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国家层面的扶持;总之,在2016年,国家管理层面对基因行业的指导与规范不可或缺,但投入的力度会有多大?一起拭目以待!
中国精准医疗“队列建设”:美国百万人群队列、澳大利亚十万人群队列、韩国万人队列...都在火热开展!
中国官方是否将开展国人队列?多大规模的队列?有人说中国人口基数大,千万人群的队列没问题吧;然而,队列的规模虽然一定程度上受整体人口规模的影响,但更与目前所能承载和完成的能力相关,这其中包括技术能力、硬件能力等;因此,综合看来,在中国先期开展百万健康人群的队列似乎看起来更加靠谱!
国家层面的精准医疗“大数据平台”:有了大规模队列,将产生大规模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真正所谓的“大数据”,不光是因为数据量大,更是因其数据类型复杂、维度高。因此,精准医疗大数据的存储、挖掘需要一个平台;此外,数据间的协作、共享也需要一个平台;那么,国家层面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该如何建设、如何分工,这些答案也许在明年都会揭晓!
精准医疗相关“产品研发”:一旦有了大规模人群队列及数据、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挖掘系统,之后临床的转化、产品研发也必将大力投入,使临床受益、让全民健康才是最终目的;因此,针对疾病诊断、个性化用药,尤其是在肿瘤、罕见病等领域,相关研发及标准化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国家层面将要重点推行的事情。同样,在国家层面资源如何分配、如何协作,2016同样期待!
2015,你一定很忙;2016,你一定会更忙!来源:测序中国
免责条款:以上分析、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瑕疵,非伍家的同意其观点,仅供参考,抉择自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国内外的医药巨头为何纷纷抢滩精准医疗?
国内外的医药巨头为何纷纷抢滩精准医疗?
摘要:政策的放开,对于精准医疗领域形成了重大利好。目前,我国已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该领域,市场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这三大方面为主。
  未来5年基因测序市场年增速将超20%
  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有望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政策的放开,对于精准医疗领域形成了重大利好。目前,我国已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该领域,市场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这三大方面为主。
  《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很多患者在发现癌症之时已经到了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专家介绍说,美国恶性肿瘤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5%,我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提高我国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迫在眉睫,特别是对于癌症的提前检测,将显著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此背景下,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肿瘤基因测序的广阔前景,让国内多家基因公司纷纷积极抢夺这个市场大蛋糕。而国外,罗氏、辉瑞等药企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有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
  大数据傍上精准医疗
  海量的基因数据,让精准医疗和大数据产业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集合。人体基因组和蛋白组海量的信息,让精准医疗的大数据超越了许多行业。未来基于医疗大数据集合衍生市场的巨大诱惑力,让英特尔、苹果等传统计算机企业巨头纷纷大力开发自己的医疗产业部门。基于基因大数据的分析,将成为未来精准医疗的核心板块。
  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强大动力,并为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医学分析技术带来革新与进步。高性能计算在商业领域的普及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到2020年,计算技术的发展有望帮助医生在一天之内完成精准医疗的主要过程,包括病患或病灶组织的基因测序的检测、基于基因序列的数据分析以及根据结果分析作出的疾病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英特尔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克坦&帕兰杰佩在今年5月介绍了英特尔在精准医疗方面的愿景。
  专家表示,基于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和信息,在咨询的纽带作用下与对应的临床疾病特征有机结合后,使人类战胜病魔成为可能。
  成本降低有助精准医疗大推广
  基因决定着人体性状,基因突变会造成疾病,目前已知的所有癌症都与基因突变有关。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应用科学部孙筱清博士介绍,目前,癌症治疗的大多数手段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在不确定患者到底是在哪种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就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这对医疗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而根据不同人的基因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即精准医疗则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
  精准医疗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年的时间。但之前一直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由于其高昂的成本,使得其普及推广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进行。直到近期,基因测序成本的显著降低,让精准医疗的普及成为可能。现在低至1000美元的个人全基因组测序,让很多从未接触过基因测序的人能够有机会了解自己和家族的基因构成。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江路卡在讲到现在的基因测序技术时显得特别兴奋:&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耗时十余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今天,我们全基因组测序只要花费千余美元,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改变难以想象。如果只是完成部分基因测序,成本甚至只需10美元或者10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让美国生命技术公司最引以为豪的精准医疗成功例子是,利用基因测序分析技术治愈一对龙凤胎儿童。5年前,一对龙凤胎的降生给罗斯伯格家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对可爱的龙凤胎竟然是脑瘫儿。数年间,罗斯伯格带着孩子遍访,可孩子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无奈之下,罗斯伯格带着孩子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希望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就在几年前,全基因组测序的高昂费用是一个普通家庭无法想象的,而现在却只要1000美元。检测结果显示,这对龙凤胎存在多巴胺分泌缺陷,这可能是导致脑瘫的主因。在发现基因缺陷导致的多巴胺分泌异常后,医生采取给龙凤胎注射多巴胺的方式治疗,其病情得到极大好转。治疗一年后,他们已经能像正常的儿童一样生活。
  勿让精准医疗被商业绑架
  在美国市场争论最多的就是精准医疗是否精准。到目前这个阶段,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基因组、疾病及治疗信息来证明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对新生儿缺陷的检测,通过母体血液中的一些指标评估重大缺陷的风险,但其实这种筛查的准确度是有限的。美国癌症杂志2012年也报道过因为基因筛查解读错误导致用户经历了不必要的切除子宫手术。基因测试或解读错误还并不是罕见现象。
  因此,虽然精准医疗可以为未来的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提示,但目前仍处在需要大量收集基因组、配合临床研究的阶段,要用于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大量资本聚集,点燃了精准医疗市场之火,可我们仍须冷静看待当前的市场。精准医疗关系全民健康乃至国家基因安全,应认清现实,莫要被商业绑架了。
  今后,发展精准医疗要注意做好两件事,一是个人信息保护,二是临床实验的严格规范。基因信息采集涉及到大量的个人隐私,与疾病、个性化健康需求息息相关。在构建这个庞大的数据帝国的同时,如果无法建立很好的隐私保护机制,很可能带来一场信息灾难。至于如何规范临床实验,一方面需要法律规范,一方面需要严格监管,保证受试者的权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发展呈现七大趋势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下载合伙投客户端
精准医疗投资机会你看错了哪些?
(文/吧啦)
猎云网注:精准医疗概念来源于2015年1月奥巴马提出美国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两个月后中国迅速跟进,科技部召开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启动精准医疗计划。适逢中国股市亢奋期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启动期,两相叠加,精准医疗概念被无限放大,行业非理性繁荣应约而至。目前处于相对投资寒冬期,正好可以回过头来冷静看看,大家眼中的精准医疗机会到底存在哪些认知误区。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联欢芸,以下为吴博士的观点,。
误区一:基因技术代表精准医疗
基因技术是精准医疗的前提,但精准医疗远不止基因测序。本质上来看,现代医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精准医疗发展史,其过程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疾病的致病机理被发现、被治愈乃至被预防。2015年把精准医疗概念单独强化出来的逻辑基础在于分子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而分子医学的基础在于基因学研究。目前的研究支持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关系。所以把基因技术比作精准医疗的基石(更确切的说法是现阶段精准医疗),或许更为恰当些。
对于精准医疗简单但是更具洞察力的分类会是:分子精准医疗和物理精准医疗。前者包括靶向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如替尼类药物,大分子靶向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免疫药物(免疫checkpoint单抗药物如抗CTLA-4的Yervoy/抗PD-1的Opdivo/抗PD-L1的Keytruda,细胞免疫疗法如CAR-T)以及还在研发过程中的基因疫苗等。后者包括精准放疗(最新的实时动态超声引导的三维适型放疗)和精准化疗(最新的“智能纳米载药”,在荧光图像的引导下通过近红外激光定点,定时,定量的控制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和局部温度,精确控制化疗药物的释放)。
去年联基金避开了行业非理性期的基因技术投资,在精准医疗的投资布局上投资了相对更不被注意的精准放疗企业“全域医疗”,却是在目前资本寒冬期最受后期投资者欢迎的项目。
当然,作为分子医学专业背景,对于基因技术老本行还是有着我们专业清晰的判断的。其技术极其商业化演进路径会是按照三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个性化用药;第二阶段,个体基因修复;第三阶段,个体基因设计。根据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布局不同风险偏好的基金,配合以不同的投资及价值培育策略,是作为一个专业基金的应有之意。
误区二:精准医疗适用百病
目前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因为肿瘤是最典型的“基因病”。概念的抽象化的好处是激发人类想象力,但现阶段的精准医疗在大部分疾病领域还只是处于信息收集/数据生产阶段,对于疾病的诊疗还差的比较远。如大部分复杂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影响的基因涉及到几十上百个,其累加作用也仅能解释疾病原因的10%-30%。肿瘤领域是精准医疗的突破点,其原因不仅是表面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密集轰炸,更是因为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就是一系列的基因功能紊乱。
或者简单来说,肿瘤就是一种“基因病”。
传统按发病部位和疾病进展的肿瘤分类,如肺癌晚期,从“基因病”角度来说,完全会被“某某基因突变”肿瘤分类所替代,其对应的药物或治疗方案由此得到更精准的设计和应用。
去年投资风口的细胞免疫治疗也正是精准医疗在肿瘤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技术,在非实体肿瘤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数据。
从疾病领域去细分是联基金在医疗领域投资的基本策略之一,精准医疗按照不同疾病去细分的投资机会已经很明显地开始分层:肿瘤领域已经开始有不少进展到临床III期,风险-收益考量已经到Pre-IPO阶段;而在糖尿病、冠心病等复杂系统疾病,精准医疗的技术路径却还不清晰。前者围猎优质项目,后者抢占优质研发资源是投资机构最好策略。
误区三:精准医疗代表降低医疗负担
精准医疗目前来看,贴的标签更像是“天价医疗”。举几个简单例子:医药市场高价药最著名的是吉利德的丙肝药物索非布韦,单片售价1000美元,一个疗程需要8万多美元(因为全球有约1.8亿丙肝患者,所以吉利德早已天怒人怨)。
但冠军却归属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艾库组单抗 (eculizumab),其年治疗费用超过50万美金。(2013年市场数据,来源于新康界)
艾库组单抗高定价的逻辑在哪呢?全美3亿多人口,只有8000多人患有此病。
几亿美金的研发费用怎么挣回来?只能高定价了。(当然高定价的坏处是造成了患者的可及性更差,本来病人数就少,有支付天价药能力的病人更少了,那岂不支持更高的定价?)
精准医疗的实质是把疾病更为细分,更为个体化,其药物或疗法更局限于少数分子机制一致的人群中,但目前的新药研发制度实际上更支持针对广泛人群的“常见病”重磅药物。
由此精准医疗带来的即期医疗负担(大部分医药经济学实际上是支持精准医疗的高定价策略的,因为从长远及社会整体角度而言是降低医疗负担的)是整个精准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商业模式挑战。
高定价的核心原因在于现有研发框架的高成本,研发领域的模式创新及新药评审制度创新是破除这一困境的基本方法之一。我们也预测对于精准医疗,未来医保付费模式也将不再是现有的一次性购买模式,按效果分期付费可能会是一个自然的转变方式。在中国由于国家社保的垄断性地位,高价药物基本无法得到支付,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讲,国际市场投资是必然选项。
当然,对于更广泛的筛查和预防性精准医疗技术,则可以避开“精准人群罕见-高定价”的困局,这也是联基金重点关注方向。
2016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圆满结束,创投大咖分享及精彩回顾——猎云网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rchives/192771
扫码关注猎云网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热门关键词
用心服务创业者
扫码关注微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