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海外华文媒体论坛做好对外传播

变更情况:原:
主管单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单位: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  编:林良旗刊  期:月刊开  本:16开邮发代号:80-390
联系方式:
单  价:15.00定  价:180.00国内统一刊号:11-5636/G2国际标准刊号:
期刊简介:是一体以探讨外宣理论和促进外宣业务交流的专业刊物。宗旨为:坚持宣传党和国家对外宣传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和介绍中国外宣领域的动态、信息探讨、研究外宣工作的理论;推进报刊、图书、网络的对外传播,促进各地外宣工作的经验交流。
2015年 第10期目录
重点话题(4) 程曼丽[1](7) 刘琛[1](10) 吕振亚[1,2](12) 邱凌[1](15) 刘欢[1];刘斐[1](17) 方晓恬[1];刘扬[2]访谈(19) 陈大亮[1]观点(21) 范以锦[1](23) 张志安[1];曹艳辉[2]实践探索(25) 陈力丹[1](27) 尚珑(28) 张辉[1](30) 王聪[1](32) 王爽[1](34) (37) 张美景[1](39) 刘忠波[1,2](42) 周晓刚[1](45) 王文[1]理论平台(47) 诸葛蔚东[1];许玉婷[1];刘伊纯[1](50) 张颖[1](53) 张朝意[1,2](56) 高育花[1,2]新媒体(59) 肖航[1](61) 陈思武[1]案例剖析(63) 程露[1](67) 王喆[1]一线传真(69) (71) 肖灿[1]国际视野(73) 万小广[1];许小琴[2](76) 田洁[1](79) (80) (F0002) (F0003)海外华文媒体与我军国际形象传播
海外华文媒体,是指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创办发行的华文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站等媒体。自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以来,海外华文媒体经历了整整200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华文媒体几经起落,顽强地在异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下来。近年来,伴随海外华人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的不断提高,海外华文媒体展现出了惊人的影响力,为我军开展对外传播提供了最基本的情感基础,也丰富和开拓了我军对外传播的渠道。
发挥海外华文媒体在我军外宣工作中的作用是时代需要
近年来,我军愈发重视对外传播力量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外传播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但从实际传播效果看,我军对外传播水平同欧美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传播效果也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数千家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军事外宣的效用。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军事对外传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
1.军事对外传播力量较弱。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由中央到地方、由军内到军外,涵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一体化、多形式对内传播体系,但一套健全、完善、合理的对外传播体系还没有在我军“大宣传”格局中建立,对外传播整体力量依然较弱,尤其是对外传播的媒体力量和人才队伍建设离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在我军事外宣工作中发挥作用。
2.军事对外传播思维滞后。“内外有别”,是我们国家在对外传播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一条具有实际指导性的经典原则,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仍将会在以后的对外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军事透明度的明显增强、国际军事交流越加频繁,以及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看到关于我军对内传播的宣传报道,过去“泾渭分明”的传播地域疆界因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消融。面对这种情况,传统模式下的军事对外传播思维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必须更新原有传播理念、转变固有传播思维。这方面也可借鉴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思路,创新军事对外传播的理念。
3.军事对外传播媒介单一。当前我军的对外传播,主要是通过中央级官方媒体进行的有限传播。这种依靠官方力量的传播,容易给海外受众留下传统刻板的“官方媒体”的印象,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如果我军的对外传播能够充分借助海外华文媒体,与其加强联络、互动和合作,通过提供重要、真实和新鲜的新闻素材,就可实现境外媒体“为我所用”。
海外华文媒体在我军对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
海外华文媒体作为华语媒体体系的一个分支,与国内媒体的主要区别是报道重点的不同,但植根于双方“骨髓”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观念并没有过多差异。这种“与生俱来”的特点,使得海外华文媒体在我军对外传播中有着特殊优势。
1.“同根同源”的民族向心力有助于我军国际形象传播。尽管海外华人生活在异国他乡,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核、文化精神却被绵延不断地传承了下来。这种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支撑着他们在所在国生存、发展。同时,异国他乡的文化差异也会促使他们内心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转换成为一种延绵不绝的文化情怀。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文化情怀,使其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热爱和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追求。中国军队,作为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的武装力量,其创建与发展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渊源。中国军队是在逐步走向强大,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弃和崇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海外华人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能够从文化共鸣的角度解读中国军队的和平崛起,为我军国际形象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2.海外华人媒体在境外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2005年,美国一家联合机构进行了一项针对美国少数族裔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在使用少数族裔媒体。调查发现,来自中国、韩国和越南的移民对本族裔媒体提供的信息表现出了较高的依赖度,40%的华裔通过华文媒体获得日常信息,超过半数的华裔新生代通过华文媒体了解中国,学习中华文化;大约有80%的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25%的华裔收看华语电视的次数多于英语电视的次数。这次调查结果使得美国社会各界大为震动,他们由此才认识到原来在美国除了主流媒体外,处于边缘位置的少数族裔媒体竟然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并形容那些少数族裔传媒是“躲在平常人视野之后的巨人”。2009年,该机构进行“第二届美国少数族裔媒体调查”发现,相比2005年,美国少数族裔媒体的消费人口增长了16%,达到5700万。通过这两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华人媒体在所在国家还处于非主流传媒地位,但其所具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3.身处国外舆论场拥有独特传播优势。海外华文媒体同我国大陆媒体相比较,在我军事对外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一是更了解所在地的国情与民众接受传播的习惯,能够更迅速地重组信息,争取让更多的海外华人以及国际友人了解事实真相。二是海外华文媒体在大多数不了解中国大陆的海外人士心目中,比起官方媒体而言,具有不带特定政治色彩的新闻公信力,更容易为广大的国际友人所接受。三是海外华文媒体是联系海内外信息的关键桥梁,我们可以借助海内外华文媒体的积极互动,更快、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传播。面对当前国际媒体话语权中华文媒体话语权比重弱小的严峻现实,国内主流媒体和宣传部门应该加强同海外华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推进华文媒体的世界影响力。海外华文媒体深处国外舆论场,有能力、有条件依据西方传媒游戏规则,巧妙地塑造中国军队正面形象。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如何利用海外华文媒体做好对外传播
优质期刊推荐您的位置: &
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优质期刊推荐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和未来--《对外传播》2015年10期
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摘要】: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好这项工作,关键之一是开辟多元、适当、有效的传播途径。历史地看,华人华侨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会通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显示了自身优势。新形势下,华人华侨能够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为维护世界的和平、繁荣贡献更多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华人华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广度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219.1【正文快照】:
刘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好这项工作,关键之一是开辟多元、适当、有效的传播途径。历史地看,华人华侨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会通的重要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红,高红樱;[J];新闻记者;2005年08期
黄耀东;;[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9期
;[J];城市党报研究;2009年05期
陈俊林;;[J];东南亚纵横;2012年05期
刘伟;;[J];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郑伟强;;[J];对外传播;2013年01期
魏群;;[J];对外传播;2013年04期
钟欣;;[J];侨园;2007年06期
吴痕;;[J];华人世界;2009年11期
陈振云;徐杰;;[J];华人时刊;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闾丘露薇;;[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骥;[N];西藏日报;2010年
肖竹;[N];重庆日报;2011年
王夏斐;[N];杭州日报;2011年
记者 李玉娇;[N];海东时报;2013年
徐理想;[N];连云港日报;2014年
华谦;[N];平顶山日报;2014年
韦颖希;[N];广西日报;2004年
李小霞;[N];人民政协报;2001年
赖晓莉;[N];成都日报;2007年
虞宝竹;[N];中华新闻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肖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顾东黎;[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孙若男;[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王琳琳;[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侯金亮;[D];西南大学;2013年
糜晓昕;[D];复旦大学;2013年
钟弢;[D];浙江大学;2010年
徐心欣;[D];云南大学;2012年
李明哲;[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文媒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