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指数与肺毛病有什么关系

多家媒体报道《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一文主要结论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
多家媒体报道《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一文主要结论
发布日期:
【编者按】:我院副教授林立国、上财经济学院2010级博士生汪恒、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周脉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研究员刘世炜的工作论文《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以下为部分媒体的报道情况。
央广网:上海财大:空气污染导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在短期内急剧上升
解放网:财大报告显示:空气污染导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在短期内急剧上升
东方网:研究显示:重污染天持续一周 每十万幼儿死亡数增11人
21世纪经济报道:研究称一周空气重污染会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上升90%
网易财经:计量经济学分析显示空气污染加剧心肺死亡风险
羊城晚报: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90%
金陵晚报:“霾”一周,老人和幼童死亡风险加大
上海财大:空气污染导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在短期内急剧上升
来源:央广网日& 记者:吴善阳
&&& 央广网上海12月21日消息(记者吴善阳)进入十月份以来,北方各地雾霾空气污染一轮又一轮卷土重来,最近南方也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雾霾空气污染过程。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完成的一份题为《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成果表明:霾等级(无霾、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和空气污染等级(忧、良好、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在短期内就会对心肺疾病(即: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四种疾病)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会带来心肺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该研究显示,持续一周的空气重度污染,将会导致未来一个月每周每十万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约3.5人,因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人数则增加接近33人,为所有人群平均值的8倍以上,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对于幼龄儿童而言,这样的影响更是即时的,持续一周的重度污染天气会导致当周每十万幼龄儿童死亡人数增加约11人,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500%。随着重度污染持续时间的延长,因心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呈几何倍数增加,例如:持续一个月的重度污染天气将导致每十万人累计死亡人数增加约56人,为持续一周重度污染天气情形下的16倍,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350%。
&&&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林立国、经济学院2010级博士生汪恒、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周脉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研究员刘世炜关于《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采用了死因监测周报数据、气象日报和空气污染指数日报面板数据。他们的研究建立在从2004年到2012年周时间序列上对监测点重复取样收集获得的近6万个观测值的基础上的。该研究通过风速变化来解释空气污染状况的变化,进而解释了心肺疾病死亡率的变化,从而明确了空气污染和心肺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只要在3级微风的情况下,空气污染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基于周面板数据的研究也能够有效地剔除并克服因为缺乏抽烟习惯、饮食习惯等影响健康的长期因素的数据而引起的分析结果的偏差。
&&& 我国的空气污染多发在秋冬季节,且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根据环保部的统计,2013年1月份江苏、北京、浙江、安徽、山东月平均雾霾空气污染日数分别为23.9天、14.5天、13.8天、10.4天、7.8天,当月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雾霾预警,华北地区持续笼罩在严重空气污染之下,如:河北保定当月更是有超过20天空气重度污染;据统计,2013年持续大规模的空气污染范围涉及了17个省市自治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而2014年新年伊始,中国中东部各地就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污染天气。今年入冬以来,华北、东北地区的空气污染形势依然异常严峻。结合最新的研究结论,毫无疑问空气污染在短期内就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健康成本。
财大报告显示:空气污染导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在短期内急剧上升
来源: 解放网 & 作者:黄杨子
&&& 解放日报 解放网讯(见习记者 黄杨子)今年进入10月以来,北方各地雾霾空气污染一轮轮卷土重来,最近南方也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雾霾空气污染过程,12月15日,上海实时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16的严重污染程度,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启动III级响应措施。近日,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研究成果表明:霾等级(无霾、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和空气污染等级(优、良好、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在短期内就会对心肺疾病(即: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四种疾病)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会带来心肺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该研究显示,持续一周的空气重度污染,将会导致未来一个月每周每10万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约3.5人,因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人数则增加接近33人,为所有人群平均值的8倍以上,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对于幼龄儿童而言,这样的影响更是即时的,持续一周的重度污染天气会导致当周每10万幼龄儿童死亡人数增加约11人,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500%。随着重度污染持续时间的延长,因心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呈几何倍数增加,例如:持续一个月的重度污染天气将导致每十万人累计死亡人数增加约56人,为持续一周重度污染天气情形下的16倍,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350%。
&&& 毫无争议,空气污染与健康非常相关,并会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表明,PM2.5已成为影响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空气污染带来的不仅仅是长期的健康影响,严重的空气污染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就造成巨大的健康损失。发表于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相关研究就曾指出,发生在日到9日间伦敦的严重空气污染,导致该地区当周的死亡人数达到此前几周平均死亡人数的2.5倍以上。
&&& 本次研究采用了死因监测周报数据、气象日报和空气污染指数日报面板数据,研究基础建立于从2004年到2012年周时间序列上对监测点重复取样收集获得的近6万个观测值。该研究通过风速变化来解释空气污染状况的变化,进而解释了心肺疾病死亡率的变化,从而明确了空气污染和心肺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只要在3级微风的情况下,空气污染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基于周面板数据的研究也能够有效地剔除并克服因为缺乏抽烟习惯、饮食习惯等影响健康的长期因素的数据而引起的分析结果的偏差。
研究显示:重污染天持续一周 每十万幼儿死亡数增11人
来源:东方网 作者:于量 刘伟 选稿:展翔
&&& 东方网记者于量、通讯员刘伟12月22日报道:冬季以来,上海频频陷入“霾伏”。昨天,上海再度经历一轮重污染过程。空气污染对市民健康影响究竟几何?近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在短期内就会导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的显著增加。
&&& 这份题为《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成果表明:霾等级(无霾、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和空气污染等级(忧、良好、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在短期内就会对心肺疾病(即: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四种疾病)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会带来心肺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该研究显示,持续一周的空气重度污染,将会导致未来一个月每周每十万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约3.5人,因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人数则增加接近33人,为所有人群平均值的8倍以上,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对于幼龄儿童而言,这样的影响更是即时的。持续一周的重度污染天气会导致当周每十万幼龄儿童死亡人数增加约11人,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500%。随着重度污染持续时间的延长,因心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呈几何倍数增加,例如:持续一个月的重度污染天气将导致每十万人累计死亡人数增加约56人,为持续一周重度污染天气情形下的16倍,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350%。
&&& 据介绍,《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采用了死因监测周报数据、气象日报和空气污染指数日报面板数据,建立在从2004年到2012年周时间序列上对监测点重复取样收集获得的近6万个观测值的基础上。该研究通过风速变化来解释空气污染状况的变化,进而解释了心肺疾病死亡率的变化,从而明确了空气污染和心肺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只要在3级微风的情况下,空气污染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基于周面板数据的研究也能够有效地剔除并克服因为缺乏抽烟习惯、饮食习惯等影响健康的长期因素的数据而引起的分析结果的偏差。
&&& 空气污染与健康非常相关,并会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表明,PM2.5已成为影响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空气污染带来的不仅仅是长期的健康影响,严重的空气污染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就造成巨大的健康损失。发表于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相关研究就曾指出,发生在日到9日间伦敦的严重空气污染,导致该地区当周的死亡人数达到此前几周平均死亡人数的2.5倍以上。
研究称一周空气重污染会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上升9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何苗
&&& 12月23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上海市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工作组办公室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而就在上周,上海亦发布了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
&&& 此轮雾霾来势汹汹,12月22日以来,长三角出现持续性重污染天气。山东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普遍出现重度污染,局部地区达到严重污染。
&&&不仅是长三角地区,全国多地在入冬以来陷入雾霾困扰,在过去的5天里,京津冀、辽宁、湖北纷纷笼罩在雾霾之下,北京更是启动了为期4天的重污染红色预警。
&&&中华大地一时四面霾伏,人们纷纷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应对。
&&&毫无争议,空气污染会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发表于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相关研究就曾指出,发生在日到9日间伦敦的严重空气污染,导致该地区当周的死亡人数达到此前几周平均死亡人数的2.5倍以上。
&&& 雾霾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无量化数据参照?近期,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霾等级(无霾、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和空气污染等级(忧、良好、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在短期内就会对心肺疾病(即: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四种疾病)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会带来心肺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该研究显示,持续一周的空气重度污染,将会导致未来一个月每周每十万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约3.5人,因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人数则增加接近33人,为所有人群平均值的8倍以上,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
&&& 对于幼龄儿童而言,这样的影响更是即时的,持续一周的重度污染天气会导致当周每十万幼龄儿童死亡人数增加约11人,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500%。随着重度污染持续时间的延长,因心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呈几何倍数增加,例如:持续一个月的重度污染天气将导致每十万人累计死亡人数增加约56人,为持续一周重度污染天气情形下的16倍,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350%。
&&&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林立国、经济学院2010级博士生汪恒、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周脉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研究员刘世炜的上述研究,采用了死因监测周报数据、气象日报和空气污染指数日报面板数据。他们的研究建立在从2004年到2012年周时间序列上对监测点重复取样收集获得的近6万个观测值的基础上的。该研究通过风速变化来解释空气污染状况的变化,进而解释了心肺疾病死亡率的变化,从而明确了空气污染和心肺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因果关系。
计量经济学分析显示空气污染加剧心肺死亡风险
来源:网易财经 && 作者:李巧蓉
&&& 网易财经12月21日讯 近日,上海财大和中国疾控中心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霾等级和空气污染等级在短期内就会对心肺疾病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会带来心肺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近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空气质量信息的实时发布及雾霾预警系统的建立,严重的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已经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关注。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空气污染和健康非常相关,但相关的医学研究通常只考察了空气污染和这些疾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缺少它们之间因果关系的论证。
&&& 上海财大和中国疾控中心关于《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采用了死因监测周报数据、气象日报和空气污染指数日报面板数据。该研究建立在从2004年到2012年周时间序列上对监测点重复取样收集获得的近6万个观测值的基础上,通过风速变化来解释空气污染状况的变化,进而解释了心肺疾病死亡率的变化,从而明确了空气污染和心肺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因果关系。
&&& 研究表明:霾等级(无霾、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和空气污染等级(优、良好、轻污染、中度和重污染)对心肺疾病死亡风险有显著影响:30日平均的霾和空气污染等级每恶化一级将导致随后一周每十万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624人和3.736人,而每十万60岁以上老人死亡人数则相应分别上升29.363人和32.68人。换句话说,霾和空气污染对心肺疾病死亡率有持续影响,例如:持续一周的重污染天气,相对于空气质量优的情形而言,将会导致未来30日内每周每十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上升32.68人。对于1岁以下的儿童更有即时的影响,例如:周平均霾等级每恶化一级就导致当周每十万人因呼吸系统感染死亡增加2.81人。也就是说一周中有两天中度霾以上的天气,相对于这两天无霾的天气而言,会导致当周每十万1岁以下的新生儿因呼吸系统感染死亡增加超过2.81人。
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90%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李斯睿
&&&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斯睿报道:入冬以来,华北、东北、黄淮等地频陷“霾伏”。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空气污染在短期内就会导致心肺疾病死亡风险的显著增加。
&&& 这份题为《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成果表明:持续一周的空气重度污染,将会导致未来一个月每周每十万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约3.5人,因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人数则增加接近33人,为所有人群平均值的8倍以上,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对于幼龄儿童而言,这样的影响更是即时的。持续一周的重度污染天气会导致当周每十万幼龄儿童死亡人数增加约11人,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500%。随着重度污染持续时间的延长,因心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呈几何倍数增加。
“霾”一周,老人和幼童死亡风险加大
来源:《金陵晚报》日 记者:于飞
&&&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研究人员完成一份题为《空气污染与心肺疾病死亡率》的研究。该研究成果显示,霾持续的时间长短,对心肺疾病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 心肺疾病主要指: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四种。该研究显示,持续一周的空气重度污染,将会导致未来一个月每周每十万人因心肺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约3.5人,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90%。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人数则增加接近33人,为所有人群平均值的8倍以上;对于幼龄儿童而言,持续一周的重度污染天气会导致当周每十万幼龄儿童死亡人数增加约11人,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500%。
&&& 据悉,随着重度污染持续时间的延长,因心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呈几何倍数增加,例如:持续一个月的重度污染天气将导致每十万人累计死亡人数增加约56人,为持续一周重度污染天气情形下的16倍,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350%。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上海财经大学 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邮编:200433研究称空气污染侵袭深入肺部 可引发心血管疾病
中新网12月5日电 美国媒体4日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关于空气污染如何威胁人类健康的新认识。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肺部疾病,包括癌症上面。但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对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中也有一定影响,还可能是这些疾病的病因。就在上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宣布空气污染物是地球上“最危险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然而,心血管疾病远比癌症要常见得多。目前已经有大堆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在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新的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不仅可加重心血管疾病,它们还可能是这些疾病的病因。“早在约 20 年前,我们就已经注意到,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的升高与空气污染水平的增加相关,”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流行病学教授萨拉阿达尔(Sara Adar)说。而最近的数据显示,“空气污染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加重病情。”阿达尔博士等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笼罩在诸多社区之上的雾霾中漂浮的细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的大小不超过2.5微米,小到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30。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它们的侵袭可深入肺部,并可嵌入组织之中,引起级联的炎症效应。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炎症也会蔓延到循环系统,改变血管的功能。1989年,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经济学教授C阿登波普三世(C. Arden Pope III)发表了一篇关于钢厂临时关闭的文章,指出在钢厂排放量与住院之间呈线性相关。起初,波普博士着重研究了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影响,但这些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增加不断引起他的注意,“到了2002年,我终于不再继续认为这只是在研究设计中出现的异常,”。最后,他终于识别出罪魁祸首原来是细颗粒物——比他之前在钢厂研究中追踪到的颗粒物要小得多。“你越深入地挖掘数据,就越能清楚地看到它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波普博士说。阿达尔博士和她的同事们也一直在跟踪微观层面的损害,目前已对六个州的超过5000名参与者进行了十年以上的随访。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就与空气污染中漂浮的细颗粒物相关的风险提供了日益精准的见解。例如,阿达尔博士和她的同事们证明,在排除了其他因素之后,污染物暴露的增加与血管狭窄和动脉壁的稳步增厚直接相关。研究也强调,汽车尾气可能非常有害。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已发现,在范围广泛的各种人群中,交通污染与心率变异性之间均存在关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某种特殊的交通相关污染物,”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流行病学家乔尔D考夫曼(Joel D. Kaufman)博士说。但是专家也补充说,不良饮食、吸烟和缺乏运动以及高血压等疾病带来的风险依然更大,“即使我们摆脱了空气污染,心脏病也不会因此消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pennyhu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德州城区特征肺部疾病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德州城区特征肺部疾病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肺部疾病的范围很广,包括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肺本身的疾病肺炎;传染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的肺结核和急性的SARS。被漠视的肺部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在中国城市中,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后的第四大致死原因,占13%;在农村,慢阻肺则是首位致死因素,占60%。
大气污染是引起肺部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肺部疾病发病率的增长,大气污染与肺部疾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对肺部疾病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作了大量的研究,为肺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探索了德州城区大气污染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从年、季、日,全面总结分析了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并剖析阐述了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各种影响因素。其次,探索了德州城区肺部疾病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并按年、季、日对城区特征肺部疾病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城区大气污染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德州城区肺部疾病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
在验证前人研究结果的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明确了德州城区特征肺部疾病的特征大气污染因子,通过分析特征大气污染因子的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明确德州城区特征肺部疾病的大气污染源头因素。从而为德州城区特征肺部疾病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德州城区特征肺部疾病为慢阻肺、哮喘、肺结核。慢阻肺特征大气污染因子依次是PM_(10)、NO_2;哮喘的特征大气污染因子依次是NO_2、PM_(10);肺结核特征大气污染因子是PM_(10)。从而可确定:从大气污染的角度来讲,慢阻肺主要是由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煤烟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尘等尘污染源引起的,其次是机动车外排尾气;哮喘主要是由机动车外排尾气引起的,其次是尘污染源;肺结核主要是由尘污染源引起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X503.1【目录】:
Abstract7-9
第一章 绪论9-20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1.1.1 国外研究现状9-12
1.1.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1.2 大气污染及肺部相关疾病的文献资料14-18
1.2.1 大气污染14-16
1.2.2 肺部疾病16-18
1.3 本研究相关资料来源18
1.3.1 大气污染18
1.3.2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18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实际意义18-19
1.5 研究内容19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9-20
第二章 德州市城区空气污染特点20-38
2.1 德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20-28
2.1.1 德州市城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20-21
2.1.2 局地扬尘的影响21-22
2.1.3 机动车尾气的影响22-24
2.1.4 工业废气污染源的影响24-27
2.1.5 生活源27-28
2.2 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分析28-37
2.2.1 大气污染年度变化趋势及其分析()28-30
2.2.2 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季节变化趋势及其分析(以2008年为代表)30-31
2.2.3 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各季节日变化趋势及其分析(以2008年为代表年份)31-37
2.3 小结37-38
第三章 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38-44
3.1 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调查及分析38-39
3.2 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变化趋势分析39-43
3.2.1 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年度变化趋势及其分析()39
3.2.2 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季度变化趋势及其分析(2008年)39-41
3.2.3 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各季节日变化趋势及其分析41-43
3.3 小结43-44
第四章 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与城区特征肺部疾病相关性验证44-58
4.1 多元回归方程的简介44-45
4.2 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与地区特征肺部疾病相关性统计45-57
4.2.1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与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年度相关性统计45-47
4.2.2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与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季节相关性统计(2008年)47-49
4.2.3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与德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季节日变化相关性统计49-57
4.3 小结57-58
第五章 德州市城区特征肺部疾病的大气污染源解析58-66
5.1 特征肺部疾病年度大气污染源解析58-59
5.1.1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年度特征污染因子的确定58
5.1.2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年度特征大气污染源的确定58-59
5.2 特征肺部疾病季节大气污染源解析59-60
5.2.1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季节特征污染因子的确定(2008年)59
5.2.2 地区特征肺部疾病季节特征大气污染源的确定59-60
5.3 特征肺部疾病季节日变化大气污染源解析60-6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6-68
参考文献68-74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目录75-7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Alan Kaplan,李井泉;[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2期
;[J];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02期
黄团新;[J];武警医学;1995年03期
金银龙,程义斌,王汉章,赵赤鸿,顾珩,纪建光,张恺佳;[J];卫生研究;2001年04期
金银龙,何公理,刘凡,洪燕峰,程义斌,王汉章,赵宝新,邓晓为,刘力,张燕萍;[J];卫生研究;2002年05期
周燕荣,曾庆,徐放;[J];现代预防医学;1997年01期
李建民;;[J];西南国防医药;2007年02期
黄琼中,黄景义;[J];西藏科技;2005年06期
辛桂英,张昆华,周玲业;[J];云南医药;1995年02期
卞慧敏;刘林林;刘昌起;;[J];医师进修杂志;199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志刚;王玉光;孟婷;孙英琨;;[J];排灌机械;2009年04期
陈志刚;王玉光;杜彦生;李强;;[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高嵩;胡蓉;;[J];青春岁月;2011年22期
郭茹;程声通;贾海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高晶;[J];轻金属;2004年10期
曹慧君;李继睿;徐祥斌;;[J];轻金属;2012年04期
李娜;赵芝焕;万崇华;;[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肖敬杰,赵湘露;[J];企业技术开发;2003年10期
杨新兴;冯丽华;尉鹏;;[J];前沿科学;2012年01期
郭毅,李荫堂,李军;[J];热力发电;2004年0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晓凤,蒋维楣,张予燕;[J];气象科学;2004年03期
彭宝成,叶舜华;[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02期
王嘉松,陈达良,黄震,张镇顺,宁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尤学一;李莉;刘伟;;[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张建民;李国彦;王同建;;[J];天津科技;2007年04期
张丽云,金玲,刘然祥,刘凤贞,董云凤;[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郭丽丽;张志红;董洁;牟敬锋;张志荣;郭林艳;宋志娇;王轩;高建伟;任艳军;;[J];卫生研究;2009年05期
张浩,梁英,曾祥贵,刘勇,李昌全,蔡春华,吴德生;[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7期
邓顺熙,陈洁陕,李百川;[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王艳;张宜升;李欣鹏;;[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盛光;[J];新中医;1975年06期
陈小琳,洪传洁,陶旭光;[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11期
陈明华,陈静森,李德;[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10期
程显声,何冰,陶仲为,陈文彬,邹霞英,钮善福,雷振之,纪树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3年10期
罗永艾;[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2期
徐建然,陆群央,岑镇波,胡海雷,陈亚洲,陈笑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5期
韩妍,王冰;[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2年04期
马晶,古继红,王洪琦;[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3期
张家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年12期
金银龙,程义斌,王汉章,赵赤鸿,顾珩,纪建光,张恺佳;[J];卫生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宗燠;;[J];环境保护;1978年05期
韩应健;戴文楠;葛大陆;任守义;黄文教;;[J];环境科学研究;1996年03期
王忠良;华德尊;李春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1期
秦亚丽;肖才锦;张海青;聂鹏;陈喆;倪邦发;;[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王晓涛;张红果;张海斌;;[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童吉祥;廖荣茂;;[J];云南环境科学;1988年04期
王文涛;彭美春;周桂添;胡强;黄华;;[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年06期
陈刚;;[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2期
王鲜先;韦玉良;;[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边归国;;[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梅;郑进;鲁法庭;王雪梅;;[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赵国磊;陆学超;;[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赵国磊;陆学超;;[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霍开贵;岳彦兰;韩国珍;丁显平;;[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王刚;李廷谦;常静;熊泽宇;毛兵;王蕾;安珍;杨定焯;罗静聪;迟焕海;伍援朝;;[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章纯;林命周;蒋淳;;[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高长玉;韩树芬;王志红;郭力;;[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孙慧;赵莉敏;孙玲;;[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马永红;;[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李义强;李成富;许立峰;孙惠青;郑晓;徐金丽;;[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钟伟;[N];德州日报;2006年
崔福春;[N];人民武警;2004年
马俊凯;[N];农民日报;2010年
郭鹏 记者
张雁飞;[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马春荣;[N];德州日报;2006年
本报通讯员
常德海;[N];德州日报;2006年
孙东辉 王成义
蒋兴坤;[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段长勇;[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赵庆川 通讯员
赵庆伟;[N];德州日报;2011年
吴长远;[N];中国人口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令兴;[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王仁忠;[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褚瑞海;[D];山东大学;2005年
俞亮;[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孙凯;[D];西北大学;2006年
陈镇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张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董惠娟;[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刘向哲;[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童朝阳;[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清爽;[D];山东大学;2009年
贺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王攀娜;[D];石河子大学;2006年
王传法;[D];暨南大学;2007年
丰靓;[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杨丽莎;[D];暨南大学;2008年
邹飞;[D];复旦大学;2008年
陈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王丰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赵旭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空气质量污染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