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动物的诗句钰清的诗

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_辛弃疾_古诗文网
青玉案·元夕
(11755人评分) 8.5
朝代: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案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
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专家:做爱插得浅生科学家;插一半生干部;插到底只能生农民工。新婚夫妇在洞房里宣布:一定要生个科学家!等正式做爱时妻感觉不过瘾:亲爱的,生个干部算了!丈夫早有此意甚喜。高潮时妻大叫:顾不得了,民工也行!丈夫就等这话,尽情地干到底。事毕妻感慨:难怪大街上到处都是农民工。
猜您喜欢的诗文:
(朗诵者:)莲韵清秋的个人空间
(建议尺寸像素)
个性签名...
润雨千丝随风落,
娇荷万朵映日红。落风随丝千雨润,红日映朵万荷娇。 &&
评论最多的作品
(50评)(49评)(44评)(41评)(38评)(38评)(37评)(33评)(30评)(30评)
收藏最多的作品
(16)(13)(11)(11)(10)(10)(10)(9)(9)(9)
【百花缘*春秋禅韵】丽影清辉碧玉台
[七绝]&&&文/莲韵清秋
感谢风影师兄:
11:22跟评【莲韵清秋】拙作《莲之醉》,请分享他的佳作及清心感悟【七绝】一首。
附《莲之醉》作品及风影师兄独特详解以咨共勉:
【七绝】《莲之醉》*****《莲之醉》解析
~~~诗/莲韵清秋******解析*萍踪风影
蕴月莲歌子夜来,----月洒清辉,子夜莲歌,动人心怀。
清风曼妙透香腮。----摇曳清风,羞吻香腮,夺人魂魄。
娉婷雅韵书花语,----夜阑人静,素笺泼墨,莲语抒情。
丽影馨波碧玉台。----荷花仙子,飘然而至,玉台生辉。
【七绝】丽影清辉碧玉台(原玉)
诗/萍踪风影
丽影清辉碧玉台,
群芳争艳露香腮。
秋波似水心如镜,
&惊艳仙姿天外来。&
【七绝】丽影清辉碧玉台
诗/莲韵清秋
惊艳仙姿天籁聚,
佛光普照耀莲台。
禅心洒落寒香雪,
浊世飞鸿慧智开。
/fla/yh/104.swf
接龙【七绝】丽影清辉碧玉台!
诗/萍踪风影
浊世飞鸿慧智开,清风扫宇浄尘埃。
问禅古寺凡心远,三省吾身玉镜台。
接龙【七绝】三醒吾身玉镜台
诗/碧玉清心
三醒吾身玉镜台,香熏曼妙绕蓬莱。
净莲启梦苍穹舞,难解禅心傲雪开。
接龙【七绝】难解禅心傲雪开
诗/莲韵清秋
难解禅心傲雪开,书香岁月玉华台。
&春雷炸响惊天宇,足踏祥云妙景开。&
接龙【七绝】足踏祥云晓色开
诗/萍踪风影
足踏祥云晓色开,忽闻仙子下瑶台。
&灵山贝叶书经卷,古刹钟声入梦来。&
接龙【七绝】古刹钟声入梦来
诗/莲韵清秋
古刹钟声入梦来,晨更暮鼓洗尘埃。
扫平污垢凡心净,百蕊馨香蕴月台。
收到的礼物:
人人都是伯乐,欢迎推荐作品
填写推荐理由:
提示:1、每周只能推荐一篇作品,提交后由编辑讨论决定是否显示到首页。
2、为了减少工作量、鼓励会员创作,日以前发表的作品不再接受推荐。
3、您也可以通过自荐、圈子等途径推荐作品。
未登录网友
呼朋唤友 (@好友) &&&
以上是互相关注的好友,点网名选择,也可在下方填写其他人的网名(请用空格隔开,区分简繁体,限30字)
点赞珍藏仙都北阙!赏丽影清辉!!
问候仙子!恭祝秋祺!感恩支持!!
丽藻春葩玉笔开,影鸿惊艳绚姿来。
清歌曼舞精神爽,辉映仙都北阙台。
拜读欣赏学习【七绝】丽影清辉碧玉台!
接龙 平水韵
浊世飞鸿慧智开,清风扫宇浄尘埃。
问禅古寺凡心远,三省吾身玉镜台。
跟评:& 18:00
清心承蒙邀请接龙《咏莲》,感谢清秋与风影兄支持《百花缘》活动。
【七绝】三醒吾身玉镜台
诗/碧玉清心
三醒吾身玉镜台,香熏曼妙绕蓬莱。
净莲启梦苍穹舞,难解禅心傲雪开。
莲韵清秋回复: 签收师兄及师姐精彩唱和,我也来接一首!
跟评:& 18:07
难解禅心傲雪开,
书香岁月玉华台。
春雷炸响惊天宇,
足踏祥云梦醒哉。
----恭请风影兄及师姐斧正
跟评:& 22:40
回应莲韵清秋:春雷炸响惊天宇,好句。
莲韵清秋回复: 我们相实的那一年,记得六月的一天晚上9:00多种,天空一个炸雷响起,我感觉到地动山摇似的。转天问他人,怎么都不记得呢?故此得句。莫非真是我一人听到。
跟评:& 16:58
回应莲韵清秋:足踏祥云晓色开,忽闻仙子下瑶台。
灵山贝叶书经卷,古刹钟声入梦来。
莲韵清秋回复: 古刹钟声入梦来,晨更暮鼓洗尘埃。
扫平污垢凡心净,百蕊馨香碧玉台。
跟评:& 22:09
百蕊馨香碧玉台,一枝独秀绽蓬莱。
清秋月影归舟晚,莲韵诗花并蒂开。
莲韵清秋回复: 呵呵,又是几天未至,问好风影师兄。此处作业尚未完成!待我有时间继续创作。
品读精彩诗章,分享迷人雅韵,问候君台!愿您佳作连绵!
朗朗上口,委婉、优雅、洒脱自如,点赞。欢迎看看、点评我的《竞猜有奖》,辛苦。
【梅花仙子之护花使者】水调歌头·晚韵
韵开词里近,吟晚画中无。
谁言霜重?西子河畔看东书。
莫道伯牙独乐,今若子期如去,热泪叠莲珠。
万家仍灯火,一盏或更夫。
卿同在,不解佩,忘时衢。
笛声正雅,高洁之处慢听竽。
遍洒金光暮晓,体悟神州日月,雾起上云铺。
春早冯唐顾,静水坐诗虞。
赞赏仙子好绝,节日快乐
品赏佳作,感受情怀。问候诗友,祝友节日愉快!远握
【七绝】钟灵毓秀嵌字
诗/莲韵清秋
【钟】鼓楼台铭誓愿,
【灵】山碧水绕尊前,
洪荒【毓】境凝群力,
穹阁花【秀】舞霓天。
感谢风影师兄支持!珍藏一组唱和
【七绝】丽影清辉碧玉台(接龙)
诗/莲韵清秋*萍踪风影*碧玉清心*
蕴月莲歌子夜来,清风曼妙透香腮。娉婷雅韵书花语,丽影馨波碧玉台。【莲韵清秋】
丽影清辉碧玉台,群芳争艳露香腮。秋波似水心如镜,惊艳仙姿天外来。【萍踪风影】
惊艳仙姿天籁聚,佛光普照耀莲台。禅心洒落寒香雪,浊世飞鸿慧智开。【梅韵馨香】
浊世飞鸿慧智开,清风扫宇浄尘埃。问禅古寺凡心远,三省吾身玉镜台。【萍踪风影】
三醒吾身玉镜台,香熏曼妙绕蓬莱。净莲启梦苍穹舞,难解禅心傲雪开。【碧玉清心】
难解禅心傲雪开,书香岁月玉华台。春雷炸响惊天宇,足踏祥云妙景开。【莲韵清秋】
足踏祥云晓色开,忽闻仙子下瑶台。灵山贝叶书经卷,古刹钟声入梦来。【萍踪风影】
古刹钟声入梦来,晨更暮鼓洗尘埃。扫平污垢凡心净,百蕊馨香蕴月台。【莲韵清秋】
【七绝】丽影清辉碧玉台(接龙)
诗/莲韵清秋*萍踪风影*碧玉清心*
惊艳仙姿天籁聚,佛光普照耀莲台。禅心洒落寒香雪,浊世飞鸿慧智开。【梅韵馨香】
浊世飞鸿慧智开,清风扫宇浄尘埃。问禅古寺凡心远,三省吾身玉镜台。【萍踪风影】
三醒吾身玉镜台,香熏曼妙绕蓬莱。净莲启梦苍穹舞,难解禅心傲雪开。【碧玉清心】
难解禅心傲雪开,书香岁月玉华台。春雷炸响惊天宇,足踏祥云妙景开。【莲韵清秋】
足踏祥云晓色开,忽闻仙子下瑶台。灵山贝叶书经卷,古刹钟声入梦来。【萍踪风影】
古刹钟声入梦来,晨更暮鼓洗尘埃。扫平污垢凡心净,百蕊馨香蕴月台。【莲韵清秋】
品赏精彩,点赞情怀,祝福好友秋安!
拜读新作、点赞学习!问候诗友,恭祝秋祺!
赏读清秋小妹与风影师兄唱和作品,无不感佩其珠连璧合之雅韵。大赞!
期待才子、才女更多的精彩。
佳作力赞!感受情怀,问候诗友!
翩翩八骏采春光清秋禅韵耀四方。
拜读欣赏,问好诗友,遥祝秋祺!祝创作愉快!
丽词佳句,赏心悦目,欣赏点赞,学习问好。
用户登录...
电子邮箱:
您注册本站时填的E-mail
登录密码:
您在本站的密码
记住我(以后自动登录)
推荐您使用 或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诗友QQ群:上海
\ 川渝 \ 西北
&&|&&&&|&&刘宋原,自。青烟细,空轮悬。匣有随,堇土淬。
亦作“乾川2”。
(1).的乾卦和坤卦。:“ 黄帝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之元、之《关雎》、之《冠》《昏》、之《乾》《川》,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卷一:“首《乾》《坤》。”(2).称天地。:“乾为天……坤为地。” 汉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裸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川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3).称日月。 唐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6).指帝、后。:“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聪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7).玄虚;花招。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说:‘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1).满目;充满视野。 汉
《四子讲德论》:“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树或露梢而已,不复有人。”:“诸军大掠。士民衣纸及布襦者,满街极目。”(2).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汉 王粲 《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 荆山 之高岑。” 唐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亭在土山之上,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
词:“万里 长江 横渡,极目 楚 天舒。”(1).抵不上;不当。卷一八八引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王毛仲》:“出其儿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儿岂不消三品官?”(2).不需要;不用。 宋
诗之三:“便须起来和热吃,不消洗面裹头巾。”第二一回:“若情愿时,一个钱也不消费得。”《花城》1981.6:“她接过篮子,抽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钞票,塞进孩子手里:‘给你--不消找了。’”(3).不消失。 宋
《御试制科策》:“天下之阙政则莫大乎此,而和气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访埃杂吟·宿开罗市旅馆》:“炜炜堡桥,霓虹夜不消。”(1).古代始丧之礼。谓人死后葬前以生人之礼供奉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炳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于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于哀戚。”《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非之。”:“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陉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复京阙,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6).犹生计。 晋 常璩 :“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7).指产业。 明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8).犹世事。 唐
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沉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9).指世情。 清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1).高峻貌。:“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峥嵘,高峻也。”:“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 李善 注引《字林》:“峥嵘,山高貌。” 宋
:“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巴金 《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2).指高峻的山峰。(3).卓越,不平凡。 唐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荦文艺,峥嵘武节。” 宋
:“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嵘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嵘壮志,肯教虚掷。” 清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嵘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4).兴盛;兴旺。 宋
:“方峥嵘焕奕于一时之盛兮,讵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嵘。”(6).谓仕宦得意。 宋
:“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嵘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嵘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说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嵘,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侄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7).高旷。 唐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嵘。” 唐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嵘,高旷也。”(8).形容岁月逝去。:“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宋
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明
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嵘。”(9).深远貌,深邃貌。:“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嵘,深远貌。”:“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陕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诗:“峥嵘下无地,列缺上陵天。”:“又溪谷峥嵘,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10).幽深阴暗;阴沉。:“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峥嵘,深冥也。” 唐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嵘而日曛。”(11).犹凛冽。 唐
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嵘。” 宋
:“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嵘。” 金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嵘。”(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诗:“楩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三年皮骨走峥嵘,梦到春明身已轻。”(13).引申为潦倒。 清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嵘祗敝裘。”(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诗:“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宋
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嵘。” 明
诗:“峥嵘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嵘。”(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破旧的皮衣。 唐
诗:“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明
诗:“西风一夜吹庭树,惊起呼灯问敝裘。”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起行视天宇,太息揽敝裘。”小型轻快的渔船。 唐
诗之二:“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唐
:“莫问江边渔艇子, 玉皇 看赐羽衣裳。”《水浒传》第一○六回:“那渔艇上人,抵敌不住,发声喊,都跳下水里去了。”《老残游记》第一回:“为今之计,依 章兄 法子,驾只渔艇,追将上去。”谓待人宽厚。第四六回:“你跟我们去,你知道我的性子又好,又不是那不容人的人,老爷待你们又好。”晋剧《打金枝》第二场:“况驸马 汾阳 救驾杀贼他的功劳第一,为君必须有容人之义,为岳父斩女婿古今甚稀。”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唐
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我生于一九○○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 福建
福州 。”(1).上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宋
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疏。”《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们何不登楼一望。’”(2).指 汉 末 王粲 避乱客 荆州 ,思归,作之事。 唐
诗之五:“群盗哀 王粲 ,中年召 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宋
诗:“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金 元好问 诗:“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元
诗:“ 祖逖 念时空击楫, 仲宣 多难但登楼。”参见“ 登楼赋 ”。(3).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宋
李心传 :“陛下还京,登楼肆赦,则天下之人,尽皆迁善远罪。”:“﹝御楼肆赦﹞其日,刑部录诸囚以俟。驾还至 宣德门 内幄次,改常服,群臣就位,帝登楼御坐,枢密使、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奏《采茨》。”赋篇名。 汉 末 王粲 作。:“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刘良 注引:“ 王粲 , 山阳
高平 人也。少而聪惠有大才,仕为侍中。时 董卓 作乱, 仲宣 避难 荆州 ,依 刘表 ,遂登 江陵 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情也。”旧时常作为文人思乡、怀才不遇的典故。 唐
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元
《送王仲通》诗:“怀乡不作《登楼赋》,佐府真为入幕宾。” 清
《寄答老友庄似撰》诗:“游踪 王粲 《登楼赋》,近局 陶公 漉酒巾。”寻访梅花。 宋
诗:“泛菊已成前日梦,探梅又续去年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笑貂裘玉楼粟起,探梅时节。”光亮、鲜明貌。 汉
《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晋
《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皪,绿芰泛涛而浸潭。” 宋
诗:“熟透晚梅红的皪,展开新箨翠扶疏。” 清
《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步辇从容出复道,华灯的皪明春宵。”参见“ 的礰 ”。光亮、鲜明貌。:“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礰以遗光。” 李贤 注:“的礰,明也。”参见“ 的皪 ”。亦作“ 丹沙 ”。
(1).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晋
:“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远奢华,近清佳。火炼丹砂,水煮黄芽。”(2).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南朝
《莲花赋》:“味灵丹沙,气验青雘。”:“﹝ 居正 ﹞因服丹砂遇毒……吐气如烟燄,舆归私第卒。” 明
诗:“乘閒来紫府,垂老问丹砂。” 清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邛 弹绿绮。”情意恳切(1).白玉制的帘钩。 宋
诗:“小殿垂帘白玉钩, 大宛 立仗朱丝鞚。”(2).白玉制的带钩。 明
《绣襦记·襦护郎寒》:“俺也曾……结鬃帽儿带着,白玉钩儿束着,琥珀珠儿垂着,纻丝袄儿穿着,斜皮靴儿登着。”(3).喻指弯月。 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惟此白玉钩,能探 昆崙 源。”(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李周翰 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唐
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宋
:“每咏其句,便如行 孤山 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2).风景;景色。 唐 张渭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宋
:“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道静 ﹞随便一走,就开了这么多的眼界,欣赏了 北戴河 的美丽风光。”(3).指繁华景象。 唐 李咸用 诗:“ 六代 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 清
《扬州踏灯辞》:“城门十二无关锁,如此风光是太平。” 茅盾 《一个女性》四:“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者是大大后年,将有另是一番风光的三月十七的佳节。”(4).光景,时光景物。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閒是閒非也,待閒了和他讲。”《再生缘》卷十五:“女儿得受夫人诰,自己又饥有食来寒有衣。处此风光心本足,小千岁,偏偏一旦病沾躯。”(5).指文采。 唐 元稹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亦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 欧阳山 《苦斗》六十:“她那灵慧、矫捷、安详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6).光采;体面。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图什么风光,待气昂昂端坐在中军帐!只不如守着农庄,倒也稳拍拍常为田舍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我只可怜我们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官,如今死了,还不能够叫他风光风光,多念几天经,多拜几堂忏,好超度他老人家早生天界,免在地狱里受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真正是热火朝天,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不仅名扬全县,同时简报也送到了省里,中央。” (1).互相凭借。《韩诗外传》卷五:“夫鸟兽鱼犹知相假,而况万乘之主乎?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2).互相借用。:“若有擅相假印绶者,与杀人同弃市论。”(1).没有祸害;没有妨害。:“归反故室,敬而无妨些。” 王逸 注:“妨,害也。” 朱熹 集注:“言君魂归反所居故室,子孙承事恭敬,长无祸害也。” 宋 王谠 :“﹝ 高宗 ﹞即时眼明,云:‘诸苦悉去,殊无妨也。’”(2).不妨;没有关系。 唐
诗:“只此共栖尘外境,无妨亦恋好文时。” 宋 孙光宪 :“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近笙歌。”:“公子道:‘兄妹之间,有何嫌疑,尽说无妨!’” 草明 《乘风破浪》四:“不过,有些事也不要大惊小怪,百花齐放嘛,有些具体问题谈谈也无妨。”亦作“ 孤棹 ”。
独桨。借指孤舟。 唐
诗:“独随孤棹去,何处更同衾。” 宋 徐铉 诗:“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 明 姚潜 《叶南屏田梅岑携樽过访同家舒恭侄赋》诗:“孤棹愁中去,清歌醉后听。” 柳亚子 《为香凝先生题画》诗:“缘溪孤棹夷犹去,人与归鸦共渺绵。”(1).犹中道,正道。:“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王先谦 集解:“中流,犹中道。” 章炳麟 :“ 钱大昕 者,可谓得其中流矣; 戴震 者,可谓会其玄极矣; 何秋涛 等,盖无讥焉。”(2).江河中央;水中。:“ 武王 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唐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清
《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 南北朝 及 南宋 时,常用以指 长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带地方。:“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 江州 ,镇 寻阳 ,中流衿带。”:“ 似道 以 吕师夔 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4).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万里行记·大江东去》:“假使 潘阳港 建筑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赣江 中流凿通了大运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阳湖 。”(5).一般;普通。:“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中国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6).指普通的人。 宋
《谢除尚书右丞表》:“﹝臣﹞才不逮于中流,幸则过于前辈。”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宋
《沧浪诗话·诗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第三七回:“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诗,明日贴在墙上,他们看了,谁能那一个,就做那一个。”亦省作“ 七言律 ”。 元
《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五言律难于七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第四八回:“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亦作“ 人閒 ”。
(1).人类社会。:“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缥缃我辈需。”
词:“横空出世,莽 昆崙 ,阅尽人间春色。”(2).尘世;世俗社会。:“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3).民间。:“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1).不能衡量轻重。比喻不知因事制宜、随机应变。:“ 子莫 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朱熹 集注:“权,称锤也;所以称物之轻重,而取中也。执中而无权,则胶于一定之中而不知变,是亦执一而已矣。”:“ 亮 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2).没有权力。 张耒 《明道杂志》引 宋
王复 诗:“早蝉秋有信,多雨暑无权。”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指导员找她谈话了,说个人之间通信是宪法保护的,别人无权过问。”(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
《〈楚辞·天问〉序》:“《天问》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
诗之一:“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1).科举考试制度所设的类别名目。 宋 王谠 :“ 宣宗 爱羡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 宋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2).科举功名。 唐
《答陈生书》:“子之汲汲于科名,以不得进为亲之羞者,惑也。”卷十一:“书生得了科名,难道不该归来会一会宗族邻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科名这东西,局外人看见,似是十分名贵,其实也贱得很。”(1).(时间)渐渐过去。常形容时光易逝。 汉
丁廙 妻《寡妇赋》:“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 晋
之五:“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唐
诗:“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荏苒之间快要过新年了。”(2).蹉跎,拖延时间。 唐
:“ 隋文帝 尝索 梁
陈 事迹, 察 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荏苒,竟不绝笔。” 唐
《责躬荐弟表》:“贪冒官荣,荏苒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今春拟归省,但荏苒遂又作罢了。”(3).辗转迁徙。 唐
诗:“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明
诗:“荏苒风尘千里别,江海六年思旌旗。” 清
《送郭去问入燕》诗:“反惊君是北行人,荏苒烽烟六载身。”(4).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宋
词:“谁念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蓬蝉鬓,蹙蛾眉,愁荏苒,泪淋漓。”(5).柔弱。 晋
《羽扇赋》:“体荏苒以轻弱,侔缟素于 齐
鲁 。” 元
《玩江亭》第二折:“良辰晓雾浓,美景韶光丽,草茵轻荏苒,则他这桃李任芳菲。”参见“ 荏染 ”。柔貌。:“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朱熹 集传:“荏染,柔貌。”(1). 战国 时纵横家 苏秦 、 张仪 的并称。 汉
《奕旨》:“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 前蜀
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
张 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 《瓜分危言》第二章第二节:“于此而犹谓 山东 为吾所有,虽有 苏
张 之舌,不能辩也。”(2).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唐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自 景龙 后,与 张说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按, 苏颋 袭封 许国公 , 张说 封 燕国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协 :“夫车马小义,而历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2).谓驰骋游乐。:“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阙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
喧哗,热闹。 唐
诗:“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 宋
:“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 屈原 。”:“即今清明时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阗,游人如蚁。” 清 张岱 :“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入市》诗:“喧填驺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 李大钊 《上海的童工问题》:“有些小孩子,在喧阗的机器声中,被放在摇篮中,或睡或醒。”喧哗拥挤。 唐
陆乔 引 沉青箱 :“繁华今寂寞,朝市昔諠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凡新婚者,却扇之夕,亲朋杂沓,呼笑諠阗,谓之闹房。”见“ 水沉 ”。亦作“ 水沉 ”。
(1).木名。即沉香。 明
李时珍 :“﹝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 明
陈宏绪 卷下:“ 南昌 千嶂深秀处,忽生水沉奇材。”(2).用沉香制成的香。 唐
《为人题赠》之一:“桂席尘瑶佩,琼炉烬水沉。” 宋
之二:“西阁珠帘卷落晖,水沉烟断佩声微。” 元 危复之 词:“玉窗闲掩,瑶琴慵理,寂寞水沉烟断。”(3).指这种香点燃时所生的烟或香气。 后蜀
词:“博山炉冷水沉微,惆怅金闺终日闭。” 宋
词:“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清
词:“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向黄茅野店听西风。”(1).香名,形似篆文。 宋
《香谱·香篆》:“﹝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宋
《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宋
词:“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 清
《清平乐》词:“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 宋
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金
诗之三:“风幌半萦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 清
《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鬓丝。”海上的雾气。 唐
诗:“海雾笼边徼,江风绕戍楼。” 唐
诗:“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
潇湘 无限路。” 唐
诗:“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1).红日;烈日。 唐
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宋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2).比喻天子。 唐
:“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 仇兆鳌 注:“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珍贵的战刀。亦泛指战刀。《谷梁传·僖公元年》:“ 孟劳 者, 鲁 之宝刀也。” 三国
《〈宝刀赋〉序》:“ 建安 中,家父 魏王 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 唐
《吊古战场文》:“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第六回:“他两个,一个使雁翎宝刀,一个使龙尾禅杖。”(1).年老多病。:“时 贤 七十馀,为相五岁,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唐
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1).不要劳累;不用劳烦。:“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仪礼·聘礼》“辩复命如聘” 汉
郑玄 注:“自陈币至于上介,以公赐告无劳。” 贾公彦 疏:“无劳者,劳主君出命,今君薨,不可代君出命,故知无劳也。”(2).犹无须,不烦。 南朝
梁 刘协 :“故 河 不出图, 夫子 有叹,如或可造,无劳喟然。”:“ 叔宝 惶惧流汗,股慄再拜。 弼 谓曰:‘……无劳恐惧。’” 唐
诗:“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 赵
张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报对于中国革命之舆论》:“此其中利害, 中国 人宜自审度,无劳外人代计。”(3).没有劳绩。:“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1).深渊。古人以为深渊中藏有蛟龙,故称。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汉 扬雄 《甘泉赋》:“漂龙渊而迟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唐
:“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 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诗:“清吟彻龙渊,狂笑脱狗砦。”(2).古剑名。:“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晋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字带有诗意的网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