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型的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什么意思

三种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比较--《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三种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比较
【摘要】:目的 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骨髓巨核细胞(MK)形态与造血功能,分析不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原因,以期对其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方法 对 16例ITP、17例AA、16例MDS患儿,进行骨髓涂片CD41α免疫酶标染色检测;并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及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ITP患儿小巨核细胞及I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分别为 87%和 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巨核细胞总数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 MK)分别为 602 /mm2、93个 /2×105 MNC和 6 5个 /2×105 MNC,高于对照组,前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患儿小巨核细胞检出率、计数及CFU MK与BFU MK的形成率分别为 43%、0 5 /mm2、0个 /2×105 MNC和 0个 /2×105 MNC,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S患儿小巨核细胞检出率 8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数及I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分别为 37 /mm2、7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FU MK形成率 3个 /2×105 MN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 90%可信区间比较,有 63%的患儿CFU MK降低, 25%增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725.5【正文快照】:
  血小板减少症 (thrombocytopenia)是儿科出血性疾病(haemorrhagicdisease)中最常见的原因。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anemia, AA) 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明福;王安桥;朱国龙;刘敏;;[J];世界中医药;2012年02期
刘勤;林雯;肖燕;金润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5期
肖燕;林雯;刘勤;蒙冰;金润铭;费洪宝;;[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冯燕玲;胡涛;王芳;师晓东;;[J];中国医刊;2008年06期
陈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3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师晓东,胡涛,冯燕玲,刘嵘,李君慧,陈静,王天有;[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卞建军;张伊莉;殷献录;杨艳丽;;[J];安徽医药;2007年10期
丁浩;吴国林;杨会志;;[J];安徽医药;2011年09期
张红宾,张翼军,史曦凯,蔡又贤,杨柳芹;[J];癌症;2000年03期
马勇;朱明英;;[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张宇;钱丽丽;叶宝东;周郁鸿;;[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杜同信;王自正;傅雷;立彦;张学忠;;[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年01期
郑辉;周春艳;姜菊;罗丽颖;黄艳红;;[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年03期
赵德寿,张玉芳,郭晓洲,吴重阳;[J];中国输血杂志;2004年03期
周振海,原耀光,李娟,李小银,罗绍凯,洪文德;[J];中国输血杂志;2004年04期
尹建平,张庆武,王曦,张红;[J];中国输血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国贤;鄢毅;;[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王洪;袁咏梅;赖寒;李霞;;[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朱理平;朱士红;;[A];玉溪市第九届医学检验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朱士红;;[A];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学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陈苏宁;[D];苏州大学;2003年
李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潘旭东;[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李海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黄钢;[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黄程辉;[D];中南大学;2004年
岳保红;[D];郑州大学;2006年
霍晓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王琳;[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景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贾秀青;[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丽洁;[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李占琦;[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林淑仪;[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胡欣;[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康振峻;[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张旭;[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陈桂萍;[D];广州医学院;2011年
林萍;[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新;[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年02期
邵宗鸿;;[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3期
张华梅;竺晓凡;李洪强;刘恩彬;茹永新;;[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年01期
周永明,程军;[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12期
刘敏;宋明福;赵为军;王安桥;;[J];四川中医;2008年11期
熊树民,张敏,范立权,王俊敏;[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7年03期
时峰;;[J];疑难病杂志;2006年05期
王书春;竺晓凡;;[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年02期
钱新宏,张国成,焦西英,张萍,孙新,曹玉红,许东亮,费琳琳,黄文晋;[J];中华儿科杂志;2003年02期
师晓东,胡涛,冯燕玲,刘嵘,李君慧,陈静,王天有;[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鸣;金润铭;;[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年06期
曾庆;陆嘉惠;;[J];新中医;2011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薛梅,邓承祺,孟文彤,吴世敏;[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1年01期
廖小梅,王迎,邓承祺,牛挺,孟文彤,张杰;[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涛,师晓东,冯燕玲,刘嵘,李君惠,陈静,王天有;[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丁汀;金洁;;[J];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08期
陆紫敏;纪黎明;孙向华;刘班;张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9期
周敏;;[J];四川医学;2009年01期
薛志科;[J];临床医学;1997年12期
雷红;王毅;蔡亮亮;魏伟;;[J];中成药;2011年07期
卢明伟,黄涛;[J];临床儿科杂志;1985年03期
卢明伟;黄涛;;[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87年05期
张传清;;[J];实用中医药杂志;1987年03期
陈婷,张水生;[J];实用癌症杂志;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一;;[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赵一;余月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缪频;崔李宁;;[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郑雯洁;杨青;唐雪栋;林瑞霞;;[A];浙江医学会2007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阮长耿;;[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俞丽丽;李力;易萍;曾婷婷;喻其林;;[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俞丽丽;李力;易萍;曾婷婷;喻其林;;[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张学平;王庆山;;[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林茂芳;;[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蔡海琴;林晓庆;;[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达遗;[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N];大众卫生报;2005年
衣晓峰;[N];健康报;2011年
周小英;[N];广州日报;2004年
任祥友;[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吴国健;[N];民族医药报;2003年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丁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郝如一;崔俊;宁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王雪飞;[N];健康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璘;[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徐开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祁小飞;[D];苏州大学;2006年
王化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操州虹;[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张凤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齐军元;[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曾英坚;[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黄健;[D];浙江大学;2008年
刘丹丹;[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普翠芬;[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王颖;[D];吉林大学;2012年
侯理;[D];四川大学;2005年
王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郭小青;[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赵凤华;[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赵梅青;[D];青岛大学;2006年
顿晓熠;[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屈蓓蓓;[D];吉林大学;2008年
许书倩;[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内巨核细胞质与量的变化
优质期刊推荐下列哪一种疾病的血象血小板减少,骨髓象中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均减少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合并_答案_百度高考
下列哪一种疾病的血象血小板减少,骨髓象中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均减少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B.巨幼细胞性贫血C.脾功能亢进D.再生障碍性贫血E.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问:疾病: 糖尿病,血小板低 内容: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9年发现有糖尿病,随后又发现血小板低,头晕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也没多大效果 想...
陈志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可以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
好大夫在线 - /w...
Patient Online Services Quality Care Find out why Mayo Clinic is the right place for your health care. Make an appointment. Contact Us Meet the Staff Find a dir...
问:疾病: 巨核细胞增生血小板减少 内容: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两年前的夏天查出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吃过激素治疗 ,刚开始有效,后来由...
李达-广东省中医院
你好! 既然红斑狼疮不能确诊的话,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不低于30,不伴出血,完全可以中药调理,促进恢复,在这方面,我积累了丰富经验,建议坚持中药调理.
好大夫在线 - /w...
9 /L,血小板&100*10 9 /L。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减少,为3.8±3.3%,部分患者为0;粒系正常;巨核细胞正常。检测14例患者的骨髓CFU-E,其中2例减少,12例正常...
急性白血病时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同时减少十分常见,尤其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红白血病(M6型),其骨髓中红细胞增生明显,有核红细胞也发生巨型变,同时白血病细...
先天性巨核细胞增生不良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欧亚娟甘肃省敦煌市医院儿科?忍5了6患儿, 女, 4 天. 因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瘀点及瘀斑3天由产科转入. 患儿系第3胎... 文档...
全部来源:|||
Thrombocytopenia refer to a disorder in which there is a relative decrease of thrombocytes, commonly known as platelets, present in the blood. A normal human platelet count ranges from 150,000 to 450,000 platelets per microliter of blood.
摘要:患儿,女,4天.因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瘀点及瘀斑3天由产科转入.患儿系第3胎第1产,孕42+1周因过期产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 600g,无窒息.生后即见全身皮肤散在红色针尖大出...
找到约259条结果陈莉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 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目的 探讨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骨髓巨核细胞数量与激素敏感性的关系,为在ITP 治疗中估计激素敏感性提供依据。方法 将6 6例新发患者分成巨核细胞增多组(A 组,41 例)和巨核细胞减少组(B 组,25 例),观察两组激素治疗有效率和起效时间。结果 A 组有效34 例,无效7 例,有效率82.9%,无效率17.1%,血小板升高平均时间,7.5 天,中位时间8.5 天。B 组有效14 例,无效11 例,有效率56%,无效率44%,血小板升高平均时间11.7 天,中位时间13.5 天。结论 骨髓巨核细胞数减少者较增多者对激素敏感性低,易出现耐药,早期需要联合治疗。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 T P)是临床血小板减少最常见原因,它是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疾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可以正常、增多或减少。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患者对激素敏感性不一致,少数患者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才有效,为观察骨髓巨核细胞数量与激素敏感性的关系,为I T P 治疗估计激素敏感性提供依据。对我院66 例ITP 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情况 66 例患者均为 年在我院住院治疗新发患者,其中男27 例,女39 例,年龄14-79 岁,病程1-2 个月。
&&&&&&& 1.2 分组 将骨髓片制成标准涂片(3mmx1.5mm),瑞氏染色后计数分类全片巨核细胞数,将巨核细胞数大于等于40 个归为增多组(A组),巨核细胞数少于40 个为正常或减少组(B 组)。其中A 组41 例,占62.1%,血小板2-50x109/L,巨核细胞数41-965 个/ 片,平均216 个,B 组25 例,占38.4%,血小板1-70x109/L,巨核细胞数3-39 个/ 片,平均14 个,A 组和B 组在年龄、性别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
&&&&&&& 1.3 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标准剂量激素治疗,对血小板低于20x109/L,同时给予输注同型血小板治疗,一个月评估疗效。
&&&&&&& 1.4 观察指标 观察停止输注血小板后各组血小板开始升高平均时间,同时根据参考文献分别计算各组有效率(显效+ 良效+ 进步)和无效率[1]。
&&&&&&&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 检验。
&&&&&&& 2 结果
&&&&&&& A 组有效34 例,无效7 例,有效率82.9%,无效率17.1%,血小板升高平均时间,7.5 天,中位时间8.5 天。B 组有效14 例,无效11 例,有效率56%,无效率44%,血小板升高平均时间11.7 天,中位时间13.5 天。A 组有效率高于B 组,差异有显著性(x2=5.67,P &0.05),A 组血小板开始升高时间也较B 组短。
&&&&&&& 3 讨论
&&&&&&& 血小板生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经过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未成熟巨核细胞,未成熟巨核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最后释放血小板过程。此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①微环境调控;②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的调控;③神经体液因素的调控。[2]I T 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或多种抗血小板抗体,引起外周血小板减少。典型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一般增多,主要以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主,临床见到部分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不明显或减少,考虑除存在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外,可能还存在有骨髓干细胞或巨核祖细胞的内在缺陷[3]。目前激素仍为I T P 治疗的首选药物,有效率60-80%[4]。对于激素耐药的患者治疗较困难,多采用联合治疗方法:联合环孢素A、重组人白介素-11、脾脏切除术等。本组资料表明骨髓巨核细胞数无明显增多或减少者,更易对激素耐药,对于此类病人可以考虑尽早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肖红等[5]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 治疗24 例慢性难治性,总有效100%。但对于激素耐药患者采用何种联合方法为最有效的,目前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几种出血性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修订[J]. 中华血液学杂志,):331
[2]王鸿利。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M ]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陆德炎,陈义平,丁润生,等。获得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11-13
[4]邓家栋。临床血液学.1 版,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5]肖红,彭秀兰,刘华东。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J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993-994,998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