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带任何华为穿戴同步微信数据设备,为什么6X有记步功能

为什么说2016年将成为可穿戴技术之年
[摘要]手持科学分析仪可用于疾病分析和提供健康数据,整个过程无需医生的参与。能捕捉到人体的关键健康数据,并能诊断15种疾病。
腾讯数码讯(Eskimo)可穿戴领域虽然已经成为业界巨头的关注焦点,但我们如今依然很难找到一款令人满意的可穿戴设备。但是,这一点可能会在2016年发生重大改变。科技网站PhoneArena日前就撰文讲述了2016年为何会成为可穿戴技术之年。高通XPrize让理想变为现实的最佳方式可能就是发动一场竞赛。在几年前,芯片巨头高通宣布将为研发出真实手持科学分析仪的公司奖励1000万美元,这就是XPrize大赛。手持科学分析仪是出自科幻电影《星际迷航》系列的一种便携设备,可用于疾病分析和提供健康数据,整个过程无需医生的参与。XPrize大赛的得奖要求非常高:参赛者所研发的设备需要有能力捕捉到人体的关键健康数据,包括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并能诊断15种疾病,包括肺炎、糖尿病、感言、中风、肺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等。而在2016年,高通就将揭晓XPrize的胜出者,颁奖仪式定于1月27日举行。目前共有7支研究团队参与到了最终大奖的争夺当中,而从他们的研究成果来看,Scanadu的团队是得奖热门之一。这家创业公司在众筹平台起家,随后又获得了额外的投资,并以此最终制作出了一款完全无线、冰球大小的扫描仪,名叫Scanadu Scout。这款设备仅需1分钟时间便可获取到人体的健康读数,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手机当中。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它还能告诉你是否需要看医生。Scanadu的这款设备已经向众筹平台上的支持者发货,但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获得FDA认证。如此一来,这款设备就不再只是一部测量生命体征的休闲设备,而是一部真正的医疗级设备。除了Scanadu之外,其余六支团队的研发成果同样值得关注。假设这样一款设备真的研发成功,那它将成为可穿戴设备在实用性方面迈出的一大步。第二代Apple Watch虽然并未得到任何官方信息,但苹果应该会在明年推出第二代Apple Watch。业界对于初代Apple Watch的评价一直都不温不火,其中最大的担忧就是这款设备并不是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解决方案,而只是一个问题的答案。缓慢的加载速度和有限的功能都是用户所抱怨的问题。第二代Apple Watch可能不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苹果应该还是会修补这款设备现有的缺点,并让它的体验变得更加让人愉悦。苹果的watchOS也已经推出到了第二代,如果延续如此快的升级速度,这款设备就有了另一个值得推荐的理由。
来源:QQ播客
把手机留在家里虽然手表可能还无法代替手机,但随着独立可穿戴设备的逐渐增多,你并不一定需要一直都把手机带在身边也能享受到完整的功能。配备e-SIM卡的三星Gear S2是今年问世的第一部独立可穿戴设备,但在2016年,相信会有更多类似的设备问世。有了e-SIM卡之后,你就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表接打电话。除此之外,一款完全独立的智能手表还可为用户带来更加愉悦的使用体验。售价超低的健身追踪器售价超低的健身追踪器并不罕见:小米手环就是一个例子。这款设备在亚洲和欧洲十分流行,它可提供基本的运动追踪功能,包括记步、卡路里消耗和睡眠追踪。但作为一部低价设备,小米手环的功能性非常局限。但对着小米手环1S的推出,这一点将发生改变。根据目前的泄露信息,在加入了心率传感器之后,这款设备将可提供更加使用的数据。此外,这款设备的售价仅为20美元(约合人民币127元),这也将成功吸引到那些无力购买Fitbit或Jawbone这些更昂贵健身追踪器的消费者。来源:
[责任编辑:jienvwang]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6860|回复: 4
大家的很多不解可以参看《十款智能手环横评性能篇》
阅读权限20
初级微粉, 积分 1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初级微粉, 积分 1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当下国内最热的可穿戴设备是什么?智能手表?No,智能手环。拥有更便宜的价格、更持久的续航以及更加容易张扬的外观,让智能手环在国内可穿戴市场找到激情。此前,我们对目前市面上比较热门的10款智能手环在外观设计方面进行了横向对比,并根据外观设计、佩戴舒适度、材质等给出了最终排名。那么,它们的功能表现如何呢?23 R* T3 I/ J5 v) G. a. q# m% C
/ D1 ~% M&&Y; M$ w! u2 W' ~5 {
& & 本文将对它们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横向测评,测评内容项包括计步准确性、数据丰富性、睡眠监测智能与否、手机Apps界面友好性、是否支持社交分享、对第三方应用的支持、电池续航能力、防水性能测试等等。& & 我们对市面上价格在500—1500元的10款智能手环进行功能上的测评对于大家是否值得买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毕竟买来主要还是希望它们能够在健身、运动、睡眠等方面给予我们帮助。& & 虽然近期发布了一些智能手环新品,但是绝大多数都还没有上市,要么就是国外的品牌在国内上市时间推迟。并且发布的几款新品依然缺乏足够的卖点和亮点,所以,短期内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依然是这些并不太老的“老款”产品。参评产品:Jawbone UP24、Fitbit Force、Misfit Shine、三星Gear Fit、Garmin Vivofit、索尼SWR1O、咕咚2、bong1、体记忆T9和幻响,共计10款。其中前六款为国际品牌,后四款为国内品牌。测试用手机机型:iPhone 4s、三星Note 2、Vivo XShot、三星Note 42
0 ?: e- C4 O5 ]
▲编辑在跑步机上同时对参评智能手环进行测试) e* Z0 |: F. P' G) q
测试环境:公司楼下&健身房&办公场所& & 原本计划到就近的中国人民大学操场上进行实际测试,空间大放得开,更有运动的气氛和欲望,不过由于白天不对外开放,而人大附中不让进,楼后的北大附中连操场都没了(正在操场上盖楼),所以只能无奈的放弃了,最终折中选择了楼下的人行道。& & 考虑到一些实际使用环境,除了户外运动外,很多人可能也都会去健身房或购置一台跑步机放在家里,而恰好公司给配备的健身房此时就责无旁贷的成了我们重要的测试场地。测试方法:以100步为基准,走100步,反复3次测试步数,求其平均值,然后根据实际使用中发生的频率/概率加权得出最终测试结果和最终排名。智能手环计步原理:三轴加速器& & 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哪怕是前阵子发布的Apple Watch和Moto 360,运动计步功能都被作为标配功能存在。目前的智能手环,包括我们评测的这10款智能手环,它们都是通过内置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计步等功能的。& & 根据查找的一些资料,加速度计是惯性导航和惯性制导系统的基本测量元件之一,它本质上是一个振荡系统,安装于运动载体的内部,可以用来测量载体的运动加速度。下面用x,y,z来表示三轴加速计的三个坐标,并分析它如何在智能手环中工作。11 u/ d/ M+ N/ H; x4 [
0 _: c5 N' t0 s8 c& K2 m& k
& & 用户在水平步行运动中,垂直和前进两个加速度会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步行收脚的动作中,由于重心向上单只脚触地,垂直方向加速度是呈正向增加的趋势,之后继续向前,重心下移两脚触底,加速度相反。水平加速度在收脚时减小,在迈步时增加。如下图所示。1) T' K5 e&&Z2 }+ D&&B: z/ l
) k# Y2 J* m: A4 b) U
& & 我们可以看到在步行运动中,垂直和前进产生的加速度与时间大致为一个正弦曲线,而且在某点有一个峰值,其中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变化最大,通过对轨迹的峰值进行监测计算和加速度阈值决策,即可实时计算用户运动的步数,还可依此进一步估算用户步行距离。如下图所示:1, }&&S" \( z- {4 [&&q
' z. f5 v/ O7 \9 l% [* ]
计步算法& & 因为用户在运动中可能手平持设备或者将设备置于口袋中,所以设备的放置方向不定,为此我们通过计算三个加速度的矢量长度,获得一条步行运动的正弦曲线轨迹。& & 其次,峰值检测。记录了上次矢量长度和运动方向,通过矢量长度的变化,可以判断目前加速度的方向,并和上一次保存的加速度方向进行比较,如果是相反的,即是刚过峰值状态,则进入计步逻辑进行计步,否则舍弃。通过对峰值的次数累加可得到用户步行步伐。& & 最后是去干扰。手持设备会有一些低幅度和快速的抽动状态,或是我们俗称的手抖,或者某个恶作剧用户想通过短时快速反复摇动设备来模拟人走路,这些干扰数据如果不剔除,会影响记步的准确值,对于这种干扰,我们可以通过给检测加上阈值和步频判断来过滤。1
! ?7 J. `/ y. C&&N$ M: t) w
& & 人体最快的跑步频率为5HZ,也就是说相邻两步的时间间隔至少大于0.2秒,如图所示,我们设置了Timespan在记步过程中我们过滤了高频噪声,即步频过快的情况。同时通过和上次加速度大小进行比较,设置一定的阈值Threshold来判断运动是否属于有效,有效运动才可进行记步。备注:以上资料参考自腾讯CDC和百度百科。日常计步测试:三星Gear Fit胜出1% Y/ ]$ D! j6 z" I- [
# A3 i0 g/ b: b2 N, i* S" U
0 z) C1 O" \+ V( h3 o( C
▲测试中所用到的机型,左起:iPhone 4s,三星Note 2、Vivo Xshot&&z( E2 G; M7 g& l( H&&M: {
& & 按照我们实际使用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前文中提及的去干扰情况,我们对智能手环的计步功能测试分为挥臂走、不挥臂走。& & 挥臂走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走或跑步姿势;而不挥臂走其实也非常普遍,比如大家天冷的时候或者由于习惯性动作,会将一只手插进衣服兜里走路,这也是相对理想状态下的计步测试。06 K* \! q! }) R9 Z
2 X% Y& e0 ^. k% Z' \) N3 w9 q
▲10款智能手环日常计步测试拍摄&&I; M! p7 u4 n( [
& & 下面的测试数据皆以100步为测试单元,测试10款智能手环在挥臂走和不挥臂走测试项各自计量数据的误差大小。误差越小,计步准确度越高。& & 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有效,我在参与测试的手机中下载的各智能手环APP都设置了同样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测试时,将所有手环都佩戴在左右手臂上,将手机同时随身携带,每到100步时即迅速同步,并尽量避免手臂晃动带来的干扰。& & 备注:首先,在我们测试的这10款智能手环中,索尼SWR10是最让人纠结的,6月份我们购买的时候,它只能通过Google Play下载App(需要下载),受制于条件有限,我们没有对其进行评测。而就在10月底,它正式在国内上市了,我们用三星Note 4(Android 4.4.1版本)成功安装了所需要的3个APP,结果依然令我们纠结的是始终无法同步运动数据。后来打给索尼客服,得到客服的答案是,生活轨迹APP最近在全球范围内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包括无法进入APP界面和不能同步运动数据等信息;06 v, u. o5 X+ x$ X6 p
9 V* f1 b) g2 A# G) ?- B6 O2 W
▲左:索尼SWR1O的生活轨迹APP;右:体记忆T9的APP
& & 其次,体记忆T9虽然能够下载APP,但是经过无数次尝试,始终无法跟手机端相应App进行蓝牙配对和同步,所以其测试数据为0。& & 再次,计步功能得分标准。满分为10分,平均误差在5%(含)以内得8.5—10分;平均误差在5%—7%(含)之间得7—8.5分;平均误差在7%—10%(含)之间得5—7分;平均误差大于10%得0—5分。下文中“跑步机上的智能手环”测试单元采用同样的打分机制。0! q3 A1 U; b9 Q* G
9 ]% Q2 y* b/ F- [/ g7 d
* |8 ?& c% T
▲10款智能手环常规走路计步测试
& & 以100步为计量单位的测试,是模拟相对理想状态下的测试。我们通过上面的表格看到,在正常的挥臂测试中,三星Gear Fit、Misfit Shine、Jawbone UP24和Fitbit Force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其它几款产品,它们的平均误差都控制在5%以内,并且最大误差也同样控制在5步左右;在不挥臂走路测试(将手插在裤兜里)中,该4款产品的表现同样是比较突出的,它们的最大计量误差为10%,同样处于较为出色的水平。& & 从测试数字来看,Misfit Shine是以上提及的4款中表现最为保守的。各项测试,Shine的数值都低于100步,而其它都在100步上下浮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根绝第二页的计步原理,我们认为可能是手环内置的三轴加速计过于追求去干扰因素的衡量,比如对于小幅度或者拐弯的步伐都被它排除在外;而其它三款精度上同样有待提高,整体表现相对让人满意,当然,只是相对。& & 国产手环中表现出色的是咕咚2,尽管在三次测试中其最大偏差都超过了10%,但是从实际的数字来看,三次中至少有两次是相对较准的。而bong1和幻响两款产品在平均误差值上都达到或超过5%,并且二者的单项测试中的最大偏差值达到了16%。其中,号称能够自动识别各种运动模式的bong1在追踪监测上的迟钝令人不满意。& & 测试中最不理想的是Garmin Vivofit,它在测试中显然过于“激动”,在百步测试中几乎每次都要比实际上多走10步以上。造成这个成绩的原因,可能是Garmin这家美国知名GPS设备厂商在去干扰和峰值监测上没有用心,以及对优化算法表现得过于消极。它的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此前的单品测试上也得到了体现。& &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索尼SWR10和体记忆T9由于各自的问题,没能进行该项测试,得分为0分。尤其体记忆T9,始终无法跟手机连接,并且无法同步任何数据,导致其缺席了本次的测试。跑步机测试:Misfit Shine逆袭
▲跑步机测试
& & 现在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身体健康,下了班或者周末锻炼就成了很多上班族的爱好。而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户外锻炼的人相对减少,人们更加热衷于办一张健身卡去健身房锻炼,或者置办一台跑步机放在家里锻炼。那么,我们本次测试的这10款智能手环是否能将跑步机上的步数进行精准的监测并量化呢?& & 跑步机测试同样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摆臂跑,这可能也是最常见的;另一种则是在累了的时候可能会用手扶住跑步机上的把手继续跑一会儿,该情况出现的频率较小。0
% K3 d9 Q& e) e& U
9 u8 p) }$ Q6 `2 |# `1 v9 B' j
▲十款智能手环在跑步机上的计步测试" j( C( ]# x2 ]% o% [' a8 `
& & 在跑步机上整体表现最出色的是Misfit Shine,这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无论是挥臂狂跑,还是手扶着把手跑,它的表现一改在陆地上的谨慎闷骚,变得“放荡”,并且在奔跑的同时还能够恰到好处的收住,让其误差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内,所以我们按照上图中备注的权重,Shine最终得到了9.8分的最高分;& & 表现次之的是三星Gear Fit,在挥臂跑的过程中,误差很小,最多只有3步,在不挥臂跑中,测试结果相对较差一些,但是依然能够保证10步以内的平均误差。按照权重,它最终得到了9.2分的高分;& & Jawbone U24排第三,它在挥臂跑的时候计步较为准确,在扶住把手跑的时候,计步都不足100步,并且最大差值达16步,但总得分相当出色,最后加权后得分为9分;& & Fitbit Force的情况和Jawbone UP24的比较相似,不过它在不挥臂跑步测试环节的表现扯了后腿,三次测试误差均在20步以上,并且均在100步以内,证明它“偷懒”了,综合后其最终得分为7.2分;& & 反倒是Garmin Vivofit在跑步机上变得正经起来了,一改激进,在我们进行的共计6次测试中,它有4次非常接近100步的实际测量值,只有一次误差超过20%,这也让其在跑步机上的整体表现令人满意,最终得分为8.6分;& & 国内的几款手环中,最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惊喜的是咕咚2,在挥臂跑不挥臂跑共计6次测试中,它只有1次的误差超过了20%,而有5次的误差最大只有5%,证明其在算法上拥有比较强大的实力,最终让其得到了8.8的高分;& & 幻响的表现时好时坏,我们更加关心的是bong1,它的表现实在令人太失望了,通过上面的实测数据,它对步数的丢失完全不能用误差来形容了,而是彻底的失败,这让在测试前对它抱有极大信心的我感到不可理解,这款号称能够自动识别各种运动状态的家伙,平均差值在30步以上,最终其得分我们只给出了1分,其实完全可以给0分的。睡眠监测:自动识别者胜出# i# c6 O1 k. {' `7 `- R0 |! [# e
. t) Q0 |0 b* D( k) T) O; a: ?
▲睡眠质量测试
& & 智能手环除了在运动方面能够给用户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之外,它还有另一项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功能——睡眠监测,并且目前已经成为所有智能手环的天然属性之一。&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大家都知道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对人们改善睡眠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智能手环(包括智能手表)在自动切换、识别睡眠状态方面的表现很糟糕。考虑到现实中,我们几乎不会每天都去想着在睡觉的时候切换到睡眠模式(当困意上来了的时候,你还能记得去先照顾一下你的手环吗);或者当你把手环切换到睡眠模式后,你却一时半会儿无法入睡,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智能手环监测的睡眠质量的数据真实性。还有早上醒来的时候,你还要重复操作一次。& & 这样的使用体验,非但不能帮助我们准确了解自身的睡眠状况,还绑架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带来一定的困扰。在实际体验这些智能手环的过程中,无论是天天佩戴的Jawbone UP24、Misfit Shine还是Fitbit Force,我基本上不会记得去手动切换睡眠模式和运动模式。& & 庆幸的是,总有例外。在我们测试的这10款智能手环中确实有个别能够自动识别睡眠状态的产品,这让睡眠数据变得更加科学、真实一些。& & 综上,我们在睡眠测试方面(如果一定要打分的话),我们衡量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自动识别睡眠状态。满分依然是10分,能够自动识别睡眠模式的,我们给满分,理由是,在当前可穿戴市场,能做到哪怕简单的自动识别运动状态已经非常非常难能可贵了;而需要手动操作的智能手环,我们给5分,因为只要是手动操作的,我们就无法保证监测到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0- r: A6 U- A: z0 l3 c0 ?7 c
" _+ U, S% Z& ~, g
▲10款智能手环睡眠监测评比6 x&&]. y1 i) o( O/ O4 i
& & 如上图所示,在该项测试中,Misfit Shine、Fitbit Force和bong1得了满分,因为它们能自动识别睡眠和运动状态,并且通过我的实际体验,它们在你睡觉和醒来的时间节点的卡位上非常准确,足以让人信服,它们的确很努力的在做好这一件事儿,在别人没有做到的情况下。& & 而让我们惊喜的是,Fitbit Force在我最近升级了APP版本后,也能自动监测睡眠了,并且时间数据基本吻合,这显然是Fitbit发布了Charge/Charge HR后的最新举措,此前它是无法自动监测的,所以它显示我一个礼拜之前的睡眠记录都为0。最终,我们修正了上面的测试数据。& & 其它智能手环包括三星Gear Fit、Jawbone UP24、索尼SWR10等其它7款都不支持自动睡眠识别,Misfit、Force能做到,你们为什么不能做到?& & 当然,这里我们依然需要对当前所有的智能手环在睡眠监测功能上提出一个大大的疑问:你们的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数据真的准吗?你们的判断依据是用户在睡眠时佩戴智能手环,当手动或者翻身,你们就认为用户是浅度睡眠,只有始终保持同一个动作躺着,才被认为是深度睡眠,这样的监测真的科学、理性吗?真的贴近实际睡眠中的情况吗?& & 或许不然,有些人可能就是在睡觉的时候爱翻身,又比如夏天睡觉时被蚊子咬了,用手拍了一下蚊子但是却睡得跟死猪一样还被手环判定为浅度睡眠,这样真的科学吗?或许,这样的监测依据有些太草率,无法更加合理的贴近实际睡眠状况。& & 其实无论是前文我们测试的有些那么离谱的计步数据监测还是本页的睡眠监测数据让人不知道该怎么来相信,并因此对可穿戴设备怀有疑虑,都是因为偷懒却又想尽快变现捞钱的厂商太多。最近有很多分析文章认为,未来包括智能手环在内的可穿戴设备应该在算法上下功夫,比如如何能够自动识别你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比如能够甄别你到底是深度还是浅度睡眠,等等。所以,在下一个阶段,谁在算法上能获得突破,谁可能就将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引领风骚。独特功能:Gear Fit心率监测占优
05 ?' \* H; h&&f, _4 z0 q
3 e& V4 g4 |. y/ D; |2 [
▲10款智能手环除计步、睡眠监测外的其它功能评比
& & 除了计步和睡眠追踪监测外,一些智能手环也给出了自己独特的功能来形成对竞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 比如心率监测就是三星Gear Fit最早采纳的技术解决方案,它对智能手环的推动作用可谓巨大,因为从近期发布的微软Microsoft Band、Fitbit Charge HR、Jawbone UP3手环来看,心率监测已经成为它们的核心功能之一。& & 又比如来电、短信、邮件、社交媒体以及其它安装在你的手机中端的APP的通知中心功能,同样发起于三星Gear Fit。它提供的曲面AMOLED彩色曲面屏可以支持除了图片之外的文本信息显示,对智能手表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 所以,综合得分,三星Gear Fit的表现最为出色,得到9分的高分。后来的智能手环很多都是追随了它的脚步,不过如果能够加入对第三方健身APP的支持,逼格指数就更高了。0+ f* U' d' D& k6 k* u: t: D2 k
▲来电等信息通知以及心率监测,而这只是可穿戴初级阶段的初级功能9 Y0 }6 Q5 a4 d& L# n
& & 同样具备心率监测功能的是Garmin Vivofit和咕咚2,不过遗憾的是,两款产品都需要单独购买心率带来获取用户的心率数据,所以在我们的测试环节,它的这项功能形同虚设,大多数普通用户可能不愿意再单独购买。& & 在我们测评中,同样给予非常高的权重的是通知提醒(电话/短信/邮件/社交APP等)和对第三方应用的支持,前者能够避免你错过任何重要的来电等,后者则增强了手环和软件的附加值。正如我们上图表格中的红色标注。& & 而Jawbone UP24、Fitbit Force、Misfit Shine们则更加注重做好运动健康方面的监测,这也导致它们的功能相对单一,在该项测试中有些吃亏。不过,正因如此才让他们的APP的界面友好性和易操作性胜出一筹,我们会在下一页给予测评。& & 将视线放在国内的四个品牌上,除了体记忆T9被无奈放弃外,其它三款也是各有特点,其中咕咚2的表现远超预期,没想到这个给人很山寨Fitbit的家伙在前面的计步方面惊艳到我们,它在功能的丰富性方面同样大出风头,成为功能最丰富、实用性更好的产品。App友好性:美国三剑客最佳& & 在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以及海量的应用足以将我们淹死,时间成了更加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希望每一款智能手环APP都拥有出色的界面友好性,并且简单易操作,学习成本越低越好,如果能够给出体态玲珑的曲线图,那是再好不过了。这就是懒人法则吧,不要让用户思考。数据丰富性对比$ U9 U& [1 Y& b! [0 w+ G2 G8 |
. B3 G! Z&&@$ r&&N4 ^3 m% P
▲不同手环APP的数据展示各有不同,限于篇幅仅选取6款产品的部分截图
& & 我们还是先从数据的丰富性来对10款智能手环进行测评。其实在作者的观念里,功能的丰富性和APP的友好性往往存在着悖论,即数据和功能并不见得越丰富越好,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操作更加繁琐复杂,学习和操作成本增加。不过,在目前智能手环的发展趋势下,的确是功能越来越丰富,数据也随之量增。我们还是来看看他们的数据到底丰富与否吧。& &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对功能方面进行了详评,如果此处再对数据的丰富性进行测试未免有重复的嫌疑,客观性也会打折,所以我们此处强调的数据丰富性更多是指APP对周期性数据的呈现能力,比如以日、周、月、季度、年为单位对该段时间内的活动曲线的描述能力。易用性/界面友好性对比& & 拿到一款产品下载了APP我们就能迅速上手,不需要百度、谷歌,也不需要咨询客服,界面的设计简约,功能布局合理,与此同时,能一个APP的就坚决不提供2个或更多APP,这就是我们认为一款APP易上手的一些根据。从作者对这些款智能手环的配套APP的实际操作和个人使用感受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0+ H! }/ `/ a( t+ E* `* H&&b
- k1 f2 h$ G; J2 W5 @& c1 y
▲APP界面设计友好性选取典型进行正反面对比# A5 T' a+ Z! v" {" X
& & 三星Gear Fit需要下载2个APP,分别为Gear Fit Manager和Gear健身搭档2个APP,不过有趣的是,你可以直接在Gear Fit Manager上查看健身搭档,不需要来回切换APP,这在我看来是能忍受的,同样,它能够支持在Gear Fit上设置各种消息提醒,以及来电提示等,在我女朋友佩戴的这几个月里,未接电话明显减少了。& & 同样需要下载多个APP的是索尼SWR10,它需要下载3个,我在第一页中已经介绍过了,我们很费解为什么在功能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它需要这么多APP,这不仅给手机内存施加了压力,同样让操作变得复杂,需要在不同的APP上实现不同的功能,这样的用户体验糟糕透了。& & 让我们认为APP界面设计简洁、布局合理、操作简单表现最为出色的,依然是Fitbit、Jawbone和Misfit Shine,这也是为什么这半年来,我一直佩戴着它们并愿意继续佩戴下去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它们虽然各有自己擅长的展现形式,但是总体上它们都做到了让人或一目了然、或一步到位,并且激励制度也相当不错。0
$ @" R% N" z8 n+ A
$ |" C% Z' D- G$ e$ X+ o& ?
▲10款智能手环APP界面友好性综合对比后得分
& & 国内的几款智能手环的APP的模仿痕迹非常明显,操作上要么复杂步骤多,要么让人看不懂找半天才能找到,比如bong的APP,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原本很新颖,但是对很多小伙伴儿而言,如果他不知道点击那些时间节点的话,是无从知道该段时间内的活动量的。并且这种专注某一时间点而忽视了一段时间整体浮动的布局让用户无法知道自己到底运动得如何。综合各方面,我们给出了以上的评分。续航测试:Misfit和Garmin突围& & 续航一直是当前这些消费电子产品的痛点,比如当前的智能手表普遍一天一充电的节奏让很多消费者吐槽,而智能手环的表现要出色许多,普遍能达到甚至超过1个礼拜,并且具备快速充电的特质,基本上不到1个小时就能充满电。& & 我们接下来的续航测试全是长征般的测试结果,经过这几个月来的多次测试得到的数据。我们对续航超过1个月的打满分,即10分;对于超过1个礼拜的给7.5—9.5分;对于达到或接近7天的给6—7分;过低的则给6分以下。不过我们也会考虑到实际产品中屏幕对续航的影响因素,会酌情给出更加合理的分值。& & Misfit Shine表现最让人满意,10月30日,我刚给它更换了一块纽扣电池,成本约4元钱,这距离6月底我拿到这款产品刚刚好4个月,和官方宣称的数字一致,根据测试标准得10分;07 t&&E5 X& w% |
▲10款智能手环续航能力测试及得分8 y0 \8 O; _% w5 l0 B
& & Garmin Vivofit至今仍然正常显示,它也是这些手环中唯一能够长显的智能手环,但是说句实话,虽然这款手环是我自己掏腰包买的,但是我很少花时间陪它,因为担心它会丢,我身边的同事已经丢了至少2个了,但是它的续航应该能够达到1年,美国人在持久力方面的表现还是靠谱的,根据测试标准得10分;& & 其它几款智能手环,三星Gear Fit由于有一块较大的彩色AMOLED屏幕,并且日常经常对它进行操作相对频繁,通过实际测试,尽管它的续航在3—4天,我们还是给出了8分的成绩;& & Jawbone UP24的续航能够达到10天,因为它没有屏幕,平时的操作就是查看或切换状态,这个表现要好于市面上7天的平均标准,我们给出了8分;& & Fitbit Force的续航能够达到13天,这款手环是我这4个月来一直佩戴的三款手环之一,而它是被我操作最频繁的一款,因为它有一块小LED屏幕,可以显示基本的时间、步数、距离。楼层等基本数据,有了它,基本上你可以不用戴表了,所以它得到了8.5分;& & 索尼SWR10的续航则稍微低于平均水平,通过实测其续航仅能支撑5天,你要知道,它和Jawbone UP24同样没有屏幕,而有的续航是它的2倍,所以我们仅给予它6.5分;& & bong1的续航,官方称能够达到1个月,但是实际中的表现略少一些,我记得有一次给它充电后不到3个礼拜,某天发现不能同步了,后来才知道是没电了,不过能够达到3个礼拜的话,仍然让我们很满意,因为我们还是给它打了9分的高分;& & 咕咚2则是标准的7天续航,这也是大多数智能手环的标准;而通过实测,幻响的续航只有2—3天,这样的表现远低于其它同类竞品。防水测试:绝大多数不适合游泳% V- g&&V' |8 h
: \5 \" K) x5 M- H) a
▲10款智能手环防水性测试,在鱼缸里“潜水”30分钟
& & 由于在《外观篇》中没能给出实际的防水性测试的具体样张,此处加入该项测试细节和场景,我们就地取材,选取了公司的鱼缸,水深在1米以上,根据10款智能手环的防水级别,恰好可以满足我们本次的测试需求。& & 测试方法:将这些手环放在水里浸泡30分钟,其中Misfit Shine、Garmin Vivofit和索尼SWR10直接沉底(1米以上水深),其它6款(咕咚2防水级别仅IPx6,所以不进行此项测试)皆位于靠近1米水深的地方。0
3 a" W& O+ d/ r
▲浸泡30分钟后捞出来点亮屏幕部分示意图0 @8 `$ a! K! P# z* ?
& & 评分标准:以10分为满分,防水1米以上(即能佩戴着游泳)得10分,IPx8级防水得9分,IPx7级防水得8.5分,低于IPx7的生活防水能力已经很弱了,所以我们给出了6分的及格分。0
* Q; z& B. I" @; B, y
▲10款智能手环防水性能测试及得分
& & 最强的是Misfit Shine(100米)和Garmin Vivfit(50米),这个就毋庸置疑了,我们给了10分;& & 其次是索尼SWR10,它达到了IPx8级防水,意味着可以在水深1.5米的水中浸泡半个小时,所以它是10款产品中第三强大的手环,基本上戴着游泳是没有问题的;& & 最弱的是咕咚2,因为它的防水级别为IPx6,典型的生活防水,不具备放在水里泡一会儿还能安然无事,所以在测试中,我没有将其直接丢在水里,避免损坏后无法进行以后的测试;& & 其他几款都是IPx7级防水,通俗的描述就是能够放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最多30分钟,这也是市面上绝大多数智能手环的防水水平,不过我们认为这种程度是能满足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生活场景需求的,毕竟不是每天有机会跑到游泳池里游泳、潜水。性能篇排名:三星险胜Misfit
▲10款智能手环,你喜欢哪个?/ t4 b, d% v0 v. c&&H7 m( N
& & 以上就是我们对10款智能手环性能测试的所有环节,涉及到了日常计步、跑步机计步、睡眠监测、独特功能、APP友好性、防水性、续航能力等共7个子项。在我们看来,当前的智能手环的核心功能诉求还是一个高级计步器,而在很重要的睡眠监测方面则是仁者见仁,我们选择了以是否能自动监测睡眠为衡量标准,下手也蛮狠的。根据现实使用情况以及大家的关注程度,我们对7个子项测试给了不同的权重,最终加权得出性能测试的综合得分。如下图所示:0
▲10款智能手环性能PK最终成绩,以及排名
& & 根据综合测试后得到的成绩,三星Gear Fit以0.085的微弱优势险胜Misfit Shine。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也可以看到,Misfit Shine在自动睡眠监测、续航和防水方面表现得非常抢眼,成为加分项,而三星则胜在计步准确性以及功能的丰富性上。& & 反观分别为第三名和第四名的Fitbit Force和Jawbone UP24,二者的得分也非常接近前两名,它们的综合实力都非常强,尤其在算法上的优势让他们的计步准确性更有优势。其中比较遗憾的是Jawbone UP24,它在我们的评分机制下在睡眠监测一项上失血过多,否则它很有可能上升1到2个名次。& & Garmin Vivofit的成绩让我们大跌眼镜,除了在防水和续航方面表现勇猛外,在其它、尤其一些涉及到算法精准度的测试环节则表现得像个偏科生。& & 索尼SWR10原本不能在国内用,因为在10月下旬以前,它只能在Google Play上下载应用,后来登陆国内后,由于一些不知道的原因导致其无法连接到服务器,此问题得到了索尼官方客服的确认,所以它缺席了我们的计步方面的测试,最终得分倒数。& & 国内参与测试的4款产品中,咕咚2的表现最出色,最终得到了7.57的综合得分,成为唯一一款挤进前五名的国内品牌。bong1的表现让我们始料未及,这款被吹捧为能够“自动识别各项运动”的手环在计步测试环节给出了一份相当相当不理想的答卷,其既无法做到准确,也无法做到自动识别跑步机上的测试。幻响就不必多说了,成绩在及格线上,仅此而已。& & 需要格外说明的是体记忆T9这款产品,我们无法得知这款售价799元的智能手环为何无法跟智能手机连接。所以,我们最终放弃了对它的测试,最终无论是各项性能,我们都给了0分。当然,仅仅是以我们买到的这款产品为准,消费者购买到的正常的T9产品可以忽略我们该文涉及的测试。综合排名:三星Gear Fit独占鳌头& & 测试还没有彻底结束。上文我们测试了10款智能手环在性能方面的表现,但是我们还需要给出它们的综合实力排名,而我们此前已经对它们的外观进行过横向对比,涉及第一视觉、设计细节、腕带材质、佩戴舒适度、耐脏性、卡扣设计等。还是让我们来用一张图重新回顾一下吧,如下图所示:
. }* z- j: `0 G; j7 y1 g4 e- n
; n' ?5 P7 p0 r) @. y&&d# t8 h9 N
▲《10款智能手环横评外观篇测试》最终得分和排名& d# K& l9 H3 {7 o8 O
& & 这里需要对此前的外观篇测试进行一些补充,这并不会改变原本的和成绩和排名。通过这几个月长时间的测试,我们在这些手环的耐脏性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仅以日常佩戴使用为准,没有进行任何极端测试如撒些鲜血、泼上菜汁、弄点柴油、或者扔进泥地里再捞出来等。& & 最终的结论是,索尼SWR10耐脏性和易打理性表现最差,符合我们上图中此前给出的6.5的得分。它是这10款智能手环中最容易脏的一款,极为容易沾染生活浮尘,在其黑色的腕带上如同头皮屑一样,影响了观瞻,并且打理起来也不容易。其次是Garmin Vivofit,这款青色的设备是我自己掏钱买的,或许是彩色腕带原本就不耐脏的缘故,导致其佩戴的时候很容易脏。而Jawbone UP24虽然同为色彩(桔红色)却在耐脏性方面相当令人满意,综合对比之后我们认为是不同的厂商对腕带表面的涂层处理不一样导致的。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腕带的时候将颜色考虑进来。& & 除了性能和外观两项智能手环最重要的特性,其实价格和系统兼容性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价格,对消费者而言可能是更为看中的。所以我们的最终综合排名中需要将价格和对手机的兼容性考虑在内,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排名。03 z7 S/ Y&&Z1 r0 ?
! I+ ^* m# i6 ?6 m! U% Z- q
▲10款智能手环最终综合得分和最终排名. r/ O2 {/ ]# y# Y
& & 综合实际情况,我们给价格(性价比)20%的权重,操作系统兼容性10%的权重,外观设计30%的权重,性能最多,给了40%。最后加权后得出的最终结果基本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为什么三星Gear Fit给了10分的性价比?因为这款产品899元的售价已经非常良心了,相较于当初花1198元,而三星手机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所以它的兼容性虽弱一些,但是从数量级别上反倒是更有优势。& & 我们看到Misfit Shine妥妥的占据着第二的位置,让我们“腕腕没想到”的是,Jawbone UP24和Fitbit Force的最终得分居然完全一样,并列第三,让我们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惊喜。其它就不一一详述了,看表格其实就能一目了然。& & 我们需要重点说一下国内的产品bong1,我们6月底在京东上购买它的时候花了699元,结果不到1个月bong就推出了第二代产品bong2,性能、设计、功能都比我们测的bong1提升了许多。关键是价格,其价格才99元,随后其将bong1的售价降为345元,这不仅让刚刚买了bong1的用户感到心寒,同时也证明了其利润空间之大。并且2代还没正式铺货(我在官网预定了一个月了到现在还没发货),bong1就下架了,这种对消费者的态度让人费解,所以我们给出了较低的性价比得分,使其本就不高的分数拉低了一些。选购指南:选对产品很重要; V* L, F. @& R" R8 n0 T
00 y0 C( }/ T( B. j( `% w
▲琳琅满目的手环,如何选择呢?& & 那么,评测完了就这么结束了吗?这样好吗?我们还是想通过这段时间坚韧不拔的测试帮助大家了解这些产品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核心思想还是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手环,如果你近期打算购买的话。& & 毋庸置疑,三星手机用户最佳的选择是三星Gear Fit,它不仅是首款曲面屏智能手环,还在于其非常高的性价比,以及在各项测试中的综合表现都相当出色。另外,这是一款佩戴舒适,外观时尚个性的设备,它拥有智能手表的翻转手腕显示功能,三四天的续航同样能让人接受。& & 而你看到了,在我们测试的这些手环中,目前大多数在1000元以内,国内参与测试的几个产品价格不菲,但是实际表现却跟价格严重不匹配,所以我们建议当前想买智能手环的朋友可以绕道而行了,还是选择国外的几款产品比较靠谱,至少在数据测试方面相对准确,多花一两百块钱买个放心。& & 如果你是时间控,那么我推荐你选择三星Gear Fit(三星用户)、Fitbit Force(或它的迭代产品Charge/Charge HR,即将登陆国内市场)以及Misfit Shine。最不济你还可以选择Garmin Vivofit,只要平时注意点儿别让它“跑”了就行,如果你喜欢炫耀,那么Vivofit则是最能满足你的设备,因为它在计步方面的激进可以让你的运动数据华丽异常。& &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低调内敛成熟稳重闷骚型,那么你可以尝试购买Jawbone UP24,现在入手要比前些日子优惠300元,而且它的佩戴方式是最自然、舒适的,不过它没有屏幕是一个缺憾。& & 对于女孩子,我们强烈向你推荐Misfit Shine和三星Gear Fit(前提是三星手机用户),或时尚优雅,或个性十足,首饰品的属性更加强烈;对于男性朋友,我强烈推荐Jawbone UP24和Fitbit Force及后续产品,粗犷的气质和硬朗的造型足以让你成为一位注重品质的绅士。& & 其它的统统不用考虑了。通过测试,这些手环作为第一代或第二代产品总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无法自动识别运动和睡眠状态,仅能通过计步来估测卡路里消耗、行走里程等,但是我们平时锻炼的时候,很多力量型运动则不被计算在内,尤其当我们在健身房、操场或小区健身场所进行上肢力量锻炼或腹部力量锻炼时,对卡路里的消耗是巨大的、同时锻炼的效果是最明显的,这不是简单的走走跑跑能比的,所以未来的智能手环应该解决这些核心的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计步、里程这方面。0- L' p+ l+ O5 j- y& \' P9 S8 ^
. i# c: o& J&&b3 E( n
▲这样的运动刚需,目前智能手环无法监测到实际运动量,这是未来努力的方向6 A7 [; g1 M5 F&&A3 S- t6 A! ~9 Q
& & 不过最近打算购买智能手环的筒子们,我依然建议大家耐心等待一下,为什么呢?最近Jawbone、Fitbit、Misfit和Garmin们都推出了新一代智能手环,功能更加丰富、已经能具备自动识别运动或睡眠状态,部分产品甚至拥有8颗传感器。另外,像微软这样的巨头也已经推出了首款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是目前逼格指数最高的智能手环,售价折合人民币1200多块钱。& & 有这么多好的迭代产品,大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等待它们国内上市,购买新品;一种是等待新品上市老款清仓时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入手老款,要的是性价比。这跟买iPhone的攻略是一样的。总结:& & 综上所述,基本上在各项测试环节,国内手环跟国外手环还差着好几个姚明的身高,无论是设计、还是做工还是理念,更别提运动和睡眠数据追踪、算法以及对APP软件的优化了,几乎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咕咚2除外)。国内品牌大多都还停留在初级的模仿阶段,将适用于西方人运动或睡眠习惯的监测功能直接拿来主义用在国内消费者身上,你觉得合适吗?用二维码扫一扫宫保鸡丁或糖醋里脊,它能识别出摄入了多少卡路里吗?跑步跟走路所消耗的卡路里能划等号吗?bong所谓的自动识别运动状态在Misfit和Fitbit面前总是显得尴尬。当然,大家也看到了,我们测试的6款外国品牌智能手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做得比国内好很多,也更用心,除了索尼SWR10之外。& & 归根结底,大家都知道可穿戴是未来和趋势,却没想明白可穿戴到底要怎么玩儿,这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不仅对这些个小品牌和新兴品牌,即使对苹果、谷歌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也都一头雾水着呢。那就,继续努力吧。8 c5 ?- D/ X2 m
阅读权限30
中级微粉, 积分 2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 积分
中级微粉, 积分 2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9 积分
阅读权限20
初级微粉, 积分 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初级微粉, 积分 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阅读权限10
见习微粉,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见习微粉,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好评测!~WELOOP团队该参考一下!!
阅读权限20
初级微粉, 积分 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初级微粉, 积分 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三星这个确实不错 可惜只能给三星用
Copyright (C) 2002 - 2010 YF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穿戴不计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