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否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京津冀城市群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新一酱城市群报告
我的图书馆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京津冀城市群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新一酱城市群报告
还记得新一酱看过的小品里有句台词:“明年我准备带老伴儿出去旅游,去趟大城市——铁岭。”这句曾经被很多人当笑话听,但现在想想却饱含深意。说到“大城市”,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北上广深。但其实,除了一线城市,对于不同地区来讲,区域性的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更加实际的角色,对于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一酱查了一些关于区域性大城市发展形态的资料,按照严肃但通俗的语言来表述:一般来讲,当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以一个或几个区域性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落,城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空间联系和经济联系,并且具备一定的同城化和一体化形态时,就可以认定有城市群的形成。而今年也是中国政府官方重点提出了中国的城市群建设的时间——“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并且制定了中国城市群规划的大致版图。目前来讲,已被认定的国家级城市群共有11个: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但是,这些规划出的城市群内部真的已经足够抱团了吗?顺着这条思路,新一酱用高德地图API获取了全国338个地级市互相之间的高速路行车时间和距离,并且找出了距离每个城市最近的“大城市”,从而画出了“三小时公路圈”。这里新一酱使用的计算方法是,从某一城市出发,最先到达的第一个“大城市”即算作辐射到此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对于“大城市”的衡量,我们采用了今年4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推出的《2016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里代表城市商业魅力综合得分的“新一线城市指数”。例如,在有一线城市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带,区域内最大的城市就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它们的新一线指数线指数均达到或接近100分;那么在这些区域内,只有分数达到80分以上的城市才能被算作次一级的区域中心,这其中主要包括了15个新一线城市和几个排名较靠前的二线城市;而对其他地区来说,区域中心城市即为区域内新一线城市指数最大的城市。然后(重点来了!敲黑板!),新一酱将公路圈的画圈结果叠加到了城市群上,这就可以看出官方定义的城市群内部是否有足够紧密的联系了。从结果来看,“三小时公路圈”的区域中心与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基本一致,但是在所辐射到的具体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内部联系形态上,二者还有很明显的脱节。割裂的“长三角”长三角地带是公认的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之一,从公路的维度来看,长三角的确在城市公路链接密度和区域内城市发展平均水平上较为成熟。新一酱将公路圈内所有城市的新一线城市指数取标准差计算出了“圈内城市差距指数”,它是代表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在首位城市上海的指数是满分的情况下,长三角公路圈内的城市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城市差距指数。在长三角地带,从21个相对较小的城市出发,比如绍兴、湖州、镇江和泰州,你可以在三小时之内到达一个或者多个大城市,除了一线城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辐射范围,从而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范围扩大。曾有安徽朋友开玩笑说南京才是他们的省会,的确,南京与安徽城市的亲密度的确丝毫不逊于合肥。比如从被称作“南京后花园”的马鞍山出发,开车只需要不到一小时就能到达南京。而在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到的9个城市里,有5个来自安徽省。同时,在将安徽城市纳入到长三角城市群的能力上,南京的地理位置显然要比合肥更具优势。像只被合肥单线辐射到的淮南和六安,和整个长三角的联系度就很低。跨过省份的限制,安徽和江苏北部的城市携手山东南部,呈现出自立门户的“抱团”形态,以新一线城市指数较大的徐州为中心,形成了放射式辐射圈,辐射范围中还包含了山东的临沂和枣庄。事实上,苏皖鲁豫交接地带的城市们抱团并非偶然,从清朝开始一直到民国都曾有“淮海省”的提法,也就是以徐州为核心划定一个“淮海省”。从现在的版图来看,这片地区大概就囊括了苏北的连云港和宿迁、安徽的宿州和毫州、山东的临沂和枣庄以及河南商丘等城市。相近的语言和文化根基,也让这一片的城市能够更好地融合。回想新一酱曾遇到的来自苏北城市的同学,每次大家按照省份来区分南北方人的时候,苏北的同学都是一脸无奈,相比较而言,山东对他们来说更加亲切,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北方人。翻阅资料,早在1986年,以徐州为核心的淮海经济区就已经成立。2002年,江苏省政府就出台了《徐州都市圈规划纲要》,其中,以徐州为核心,范围涵盖了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的6个地级市和2个县市,包括连云港、宿迁、枣庄、济宁、商丘、淮北和宿州。2016新出台的《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里也再次强调了“徐州都市圈”的概念。新一酱评:徐州和江苏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尚且较低,都市圈的规划是否能够让北部的抱团城市共同进步,还有待时间检验。苏北的连云港和盐城在公路圈上来看,与省内和长三角地带联系甚远,又无高铁作为补充,江苏南北交通网络的发展程度还有待平衡。向北靠拢的潮汕城市同在一个省,就真的可以在一个圈了吗?当然答案是并不一定。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2017年将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等跨省域城市群规划编制。对大家来说,其中比较陌生的一个概念大概是“海峡西岸城市群”。于是新一酱将这个城市群所规划的城市列了出来,然后和画出的公路辐射圈来对比了一下:从形态上来看,以广州和深圳为区域中心的珠三角地带,可以形成一个辐射到13个城市的公路圈。但是你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潮汕地区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梅州与省内的区域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很低,在广佛和深圳能够辐射到的范围之内找不到潮汕地区的身影。新一酱评:在规划出的“海峡西岸城市群中”,潮汕城市被列在其中。在统计中也看到,潮汕城市与厦门的联系紧密度超过广深,理想的状态是,随着新一线城市厦门的发展,潮汕城市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好的带动。镂空的“京津冀”公路圈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带,京津冀地区的辐射网络显得略微稀疏。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公路圈,平均到达区域中心城市的时间小于1.8小时,而在京津冀城市中,这个数字在2小时以上。将各个区域板块的公路圈划分出5个等级,可以看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在1.5小时以内能够辐射到的城市分别为12和10个,但是在京津冀,这个数字仅为2个,能够进入北京的1小时公路圈内的城市只有廊坊。新一酱评: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到,2020年,依靠几条即将建设的城际铁路,京津冀要实现交通一体化,形成京津冀打造1小时通勤圈。听上去京津冀似乎范围不大,但其实并非如此。从河北最南端的邯郸出发,即使全程走高速也要花上8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河北最北端的承德市,全程接近700公里。所以要让京津冀的联系更加紧密,必须要依靠更快速的交通工具,比如高铁或城际列车——当然在平坦的华北平原,建设铁路难度和成本也都不算高。钟摆城市聚集的中部地区在画圈的时候,新一酱发现这样一类城市,他们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的能力,于是城市钟摆就偏向了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这些城市多聚集在中部地区。郑州作为中原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辐射能力的潜力较大。一方面,以郑州为中心可以辐射到的城市数量为10个,在二线城市中能力最强;另一方面,郑州的辐射范围有延展性,比如钟摆城市中的晋城和菏泽就脱离了本省的中心城市太原和济南,加入到了郑州辐射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到达郑州辐射圈的成本要比在本省内更少。而相反的,山西则有更多的“摆出城市”。除了偏向郑州的晋城,大同和运城则分别摆向了呼和浩特和西安的辐射范围,以太原为中心的公路圈只涵盖了山西省的晋中、忻州、阳泉和吕梁。城市辐射能力大比拼将“圈”的概念打破,哪个城市在公路网的辐射能力上最强?首先,能够形成区域中心的城市主要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主,而从辐射到的城市数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城市依旧是稳居前列。另外,在成都、长沙这样的本身新一线指数较高的城市,公路圈呈现出一个“大城市”和多个“小城市”的格局,这其中“大城市”的带动作用是否真正发挥了,还很难讲。在很多城市还在寻觅“大部队”的同时,一些城市则已经开始了与大城市全面融合的形态。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广州-佛山”、“西安-咸阳”、“苏锡常”和“长株潭”地区了。2009年,广州和佛山便签署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广佛同城”对于两个城市的人来说,不光是一个概念,也更是深入生活的一种状态。家住广州荔湾区的梁嘉文在佛山工作,对他来说,每天都有开车和乘地铁两种通勤方式可以选择,而任何一种的单程通勤时间都基本不会超过半小时。要知道,这个通勤时间已经快过很多同城内上下班的白领一族。当然,在他看来,所谓的“同城”还处在发育阶段,除了交通,广州和佛山在社会资源共享的渠道上,比如教育资源等,还有很多需要打通。最后新一酱还想补充一点,在划定公路圈的时候,新一酱只是以一个城市为核心来看城市可能的辐射范围,而对于一个城市群来讲,区域中心本身能够形成有效的联系也十分关键。很多城市群内部的区域中心还尚且未形成高效紧密的联系,城市群发育和成长还需要契机和时间。以下,新一酱将11个城市群的官方名单和公路圈名单分别列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异哦!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上海 上海南京 南京无锡 无锡常州 常州苏州 苏州南通 南通扬州 扬州镇江 镇江泰州 泰州杭州 杭州宁波 宁波嘉兴 嘉兴湖州 湖州绍兴 绍兴金华 金华合肥 合肥芜湖 芜湖马鞍山 马鞍山铜陵 铜陵滁州 滁州宣城 宣城盐城舟山台州六安安庆池州淮南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广州 广州深圳 深圳珠海 珠海佛山 佛山江门 江门肇庆 肇庆惠州 惠州汕尾 汕尾河源 河源阳江 阳江清远 清远东莞 东莞中山 中山云浮 云浮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北京 北京天津 天津石家庄 石家庄唐山 唐山保定 保定张家口 张家口沧州 沧州廊坊 廊坊承德秦皇岛衡水邯郸邢台中原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郑州 郑州开封 开封洛阳 洛阳平顶山 平顶山新乡 新乡焦作 焦作许昌 许昌漯河 漯河三门峡周口鹤壁晋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武汉 武汉黄石 黄石黄冈 黄冈鄂州 鄂州孝感 孝感咸宁 咸宁长沙 长沙株洲 株洲湘潭 湘潭南昌 南昌九江 九江景德镇鹰潭随州益阳娄底常德岳阳衡阳抚州萍乡哈长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哈尔滨 哈尔滨长春 长春大庆 大庆吉林 吉林四平 四平齐齐哈尔牡丹江延吉辽源松原绥化成渝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成都 成都重庆 重庆自贡泸州 泸州德阳 德阳绵阳 绵阳遂宁 遂宁内江 内江乐山 乐山南充眉山 眉山宜宾广安 广安雅安 雅安资阳 资阳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沈阳 沈阳大连 大连鞍山 鞍山抚顺 抚顺本溪 本溪丹东辽阳 辽阳营口 营口盘锦 盘锦铁岭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济南 济南青岛 青岛淄博 淄博东营烟台潍坊 潍坊威海日照 日照泰安德州莱芜聊城滨州济宁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福州 福州厦门 厦门莆田 莆田三明泉州 泉州漳州 漳州南平龙岩 龙岩宁德 宁德温州 温州衢州丽水 丽水鹰潭赣州抚州上饶汕头 汕头梅州 梅州潮州 潮州揭阳 揭阳台州关中城市群城市圈城市 公路圈城市西安 西安咸阳 咸阳渭南 渭南铜川 铜川商洛 商洛宝鸡 宝鸡杨凌天水韩城西咸新区题图素材/椰弟@FORK文/王瑛楠 视觉/王方宏点击关键词 看我们做过什么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城市群发展指导意见
  中新网8月25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加强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引导,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
  四、推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促进产业特色化发展。整合城市群产业资源,加强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协作,按照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从营造产业集聚环境、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延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强化区域产业分工。强化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注重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互补发展和错位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区域中心城市要依托区位、人才、资源等优势和现实基础,在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率先突破,壮大支柱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传统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和集聚,在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推动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主导产业配套的加工、生产和制造基地。  (三)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增强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强化城市创新中心功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和支持城市群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城市群内选择国家级开发园区和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的省级开发园区,设立若干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积极完善投资环境,按照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定位,明确产业承接发展方向,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发挥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的作用,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建立连接东西、贯穿南北、辐射全国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2  五、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一)推进市场一体化。清理和废除阻碍城市间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规章制度,统一市场标准,打破行政壁垒,逐步建立健全区域性市场体系。依托全国集中统一的征信系统,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建立城市群内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人力资源跨城市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规范和整合行业协会组织机构,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城际间、城市群间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促进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加强各种交通方式间相互对接。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电信企业降低资费水平,推动信息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统一的能源输送体系。加快城市群防洪、水利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城市防洪、城镇供排水、供气、供电、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整合城市群内旅游资源。整合现有口岸资源,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快科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  (三)推进社会管理一体化。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社会发展协同推进新格局。推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群统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动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关系互联互认和医疗、养老保险关系的正常转移接续。加快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群内社会保险业务集中经办。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共建自主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整合教育资源,统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训基地的开发、利用,促进教育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教育事业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创建城市群文化品牌,弘扬和引导城市文明风尚。加强城市群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居民点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培育有机结合、连接互动的城乡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探索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以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建立统筹城乡的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制度,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及培训的权利。完善城乡对口支援机制,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  六、推进城市群集约发展和环境保护  (一)统筹研究落实城市群土地利用政策。在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按照“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和质量有提高”的要求,探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多种途径和方式,盘活城市群内现有土地资源,缓解用地供需矛盾。加快荒地、污染地改造,在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对受污染特别严重、难以整治的耕地,经法定部门认定不宜继续作为耕地利用的,依法予以调整,污染区域建设使用土地的,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有关程序。在城市群试点地区总结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经验,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制定鼓励城市群开展建设用地整理的政策,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建立土地节约集约评价、考核体系和奖励制度。  (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在城市群率先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依法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以企业为主体,着力培育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三)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研究制定综合性环境功能区划,探索“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新思路,建立水陆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功能分区体系,配套相应政策,指导城市群环境保护。强化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标准的约束作用,引导社会经济合理布局。加大对受污染农用地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水系、水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综合治理。严格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管制制度,加强城市绿地、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保护。把城市群重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并给予相应支持。加强城市群内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逐步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强化水资源论证制度、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强城市近郊开山采石、取土、挖沙的管理,禁止滥采乱挖,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3
&&&&&2&&&&
标签: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城市群发展指导意见中部
本栏目最新文章
圣诞节(Christmas或Cristo Messa ),译名为“基督弥撒...
热门关键词  [摘要]辽中南城市群是我国城市高度密集、城镇化率较高、城镇体系相对合理、交通网络体系较完善的地区,城市群发展基础好。本文从辽中南城市群的现状特征、主要问题着手,明确了引导要素向&心&向&海&集聚、构建合理的分工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4大思路,提出了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5条政策建议。
  [关键词]辽中南城市群;向&心&向&海&集中;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
  辽中南城市群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铁岭等10个城市。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占比高。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交通、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口岸,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辽中南城市群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和煤炭等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合理谋划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布局,不仅有利于提升辽中南城市群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的调整。
  1 现状特征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辽宁省加快辽中南城市群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呈现出城镇化率总体比较高、人口和经济向&心&和向&海&集聚态势明显、城镇体系相对合理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基本特征。
  1.1 城镇化率总体比较高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辽宁省的城镇化率为60.7%,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省市之后,位列第5(见图1)。
  与辽宁省城镇化水平较高相对应,辽中南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也比较高(见表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城市群的总人口3313.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47.4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83%,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8.15个百分点。沈阳、大连、抚顺、本溪的城镇化率均超过70%,分别达到77.08%、74.42%、71.65%和74.35%。除铁岭城镇化率41.7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鞍山、营口、辽阳、盘锦、丹东等城市的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1.2 人口和经济向&心&和向&海&集聚态势明显
  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中丹东、大连、营口、盘锦等沿海城市的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从2000年的27.95%提高到2010年的29.61%,提高了1.66个百分点。4城市中,除丹东人口占比略有下降外,其余3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大连甚至提高了1.38个百分点。内陆地区除沈阳、本溪外,鞍山、抚顺、铁岭、辽阳等城市在同时期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沈阳人口占比同期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在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中增加的幅度最高。
  从占比看,年间,沈阳、大连、本溪、丹东、营口、辽阳、铁岭等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大连提高了4.16个百分点,沈阳提高了3.22个百分点,营口提高了1.77个百分点,本溪提高了1.27个百分点,铁岭提高了1.20个百分点。
  上述分析表明,10年间,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和经济向内陆地区的沈阳、本溪以及沿海地区的大连、营口双集聚的态势非常明显,而资源枯竭型城市鞍山、抚顺则出现了双下降的态势(见表2)。
  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关系看,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中抚顺和铁岭是人口净流出最多的2个城市,辽阳、丹东人口也有净流出。从市辖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关系看,沈阳、大连、丹东、营口等城市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均多出10万以上,城区吸引力比较强;抚顺、辽阳市辖区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人口有净流出,城区吸纳能力相对较弱。表明&心&和&海&集聚人口的能力还是比较强。
  1.3 城镇体系相对合理
  辽中南城市群包含有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铁岭等8个地级市,新民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海城市、东港市、凤城市、大石桥市、盖州市、灯塔市、调兵山市、开原市等12个县级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长海县、台安县、岫岩县、新宾县、清原县、本溪县、恒仁县、宽甸县、辽阳县、盘山县、大洼县、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等17个县,以及425个镇和179个乡(包括民族乡)。其中人口在2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有沈阳和大连2个城市,人口在100&200万人有鞍山和抚顺2个城市,人口在50&100万的大城市有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等5个城市,人口在20&50万的中等城市有铁岭、新民、瓦房店、普兰店、庄河、海城等城市,人口在10万到20万的小城市有东港、凤城、大石桥、灯塔、开原等城市(见表4)。人口在各规模等级城市分布相对比较合理。
  1.4 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辽中南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齐全,已初步建成以沈阳为中心的铁路干线,以高速和国、省道为骨架的公路干线,以大口径输油管道为主体的输油管线、以现代化机场为标志的航空网和以东北亚航运中心大连为前沿,以丹东、营口为两翼的港口群,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城市群内铁路密度居全国首位。公路四通八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部省辖市用高速公路连接。有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等大小商港10处,基本形成大中小结合,功能各异的港口群。拥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机场、鞍山机场等4个民用航空机场。其中,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和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是中国一流标准的国际机场。
  1.5 沈阳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相对紧密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一般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王欣,吴殿庭,王红强,2006):
  其中Pi、Pj是两个城市的人口指标,通常为市区非农业人口数,Vi、Vj是两城市的经济指标,通常为城市(或市区)的GDP或工业总产值,Dij是两城市的距离,k为常数。
  根据该公式计算辽中南城市群10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沈阳与鞍山、抚顺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及鞍山与辽阳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都非常强,沈阳与本溪、铁岭的经济联系比较强,沈阳与营口、沈阳与盘锦、沈阳与大连、鞍山与本溪、鞍山与营口、鞍山与盘锦、本溪与辽阳之间的也有一定经济联系强度。但其他城市之间,包括大连与其余9城市经济联系都并不紧密。表明辽中南城市群中沈阳的辐射带动功能在城市群发展中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
  2 主要问题
  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虽然总体上比较好,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2.1 产业结构总体上仍然偏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随着国有经济的重大战略调整,辽中南城市群的产业组织方式有了明显改善,其他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有所缓解,但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存在着&传统产业多,新型产业少;资源依赖性产业多,高科技产业少;第一、二产业比重太大,第三产业比重太少&的&三多三少&局面(马延吉,2010)。如图3所示,2012年辽中南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39.19%,比2000年仅下降1.59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5.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53.96%,比2000年高4.30个百分点,比同期平均水平高8.66个百分点。辽中南城市群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比较突出,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而通用、中低档装备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根据辽宁省环保厅的研究,电力行业、水泥行业、钢铁行业占辽宁省总排放量的62.77%。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被称为朝阳工业的高新产业总体比重偏低、规模偏小,而重工业比重相对较高。如图4所示,2011年辽宁省重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80.48%,比全国平均71.85%高8.63个百分点[①]。由于辽中南城市群内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所以不能更好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导致辽中南城市群产业演进出现断层,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根本转变。此外,辽中南城市群内并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企业集群以横向为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实力弱,多数属于密集型企业,尤其由于产业链条中缺少知识要素部门的配合,低价竞争时有发生,导致产业集群升级迟缓、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区域内分工协作,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辽中南城市群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2.2 资源型城市转型缓慢
  辽中南城市群10大城市中,鞍山、抚顺、本溪、盘锦以及营口的大石桥市、丹东的凤城市和宽甸县、铁岭的调兵山市都是资源型城市。近些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扭转了经济和低速增长的状况。
  但是,目前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局部的,大部分资源型城市还没有培育出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资源开采和加工业仍然占据地方经济的主导地位。如2012年,鞍山钢铁产业和菱镁产业增加值59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9.60%,接续替代产业中,纺织服装、新材料产业、光电产业、激光产业、高端阀门产业等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24%、6.96%、1.59%、0.80%和0.70%:本溪冶金和钢铁产业增加值440.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6.63%,接续替代产业中,装备制造、建材、医药制造等产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98%、3.72%、6.90%。
  此外,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功能还不完善,生活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不强,城市对内对外服务功能都较弱。辽中南城市群中,除沈阳、大连外,群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均较低,一些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甚至为0。这意味着城市和城市之间并没有形成功能互补的良性互动结构。从横向比较来看,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间的经济总量差距还在扩大,比如鞍山、抚顺、盘锦经济总量占辽宁省的比重还在下降。
  2.3 基础设施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尽管辽中南城市群已初步建立了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但基础设施总体还是不够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尽管辽中南城市群内部的交通已经非常发达,但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城市和城市之间大多数以高速公路相连,缺乏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连接。此外,港口的集疏运系统也不畅通。以大连港为例,目前,经过大连市境内有哈大线、大庄线、旅大线等3条铁路,但与东北地区以及全国路网相连的干线仅哈大线一条。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非常突出,大连铁路请车满足率长期徘徊在45%左右。
  大连枢纽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2年,不论货物吞吐量,还是集装箱的吞吐量。大连港在辽中南城市内的四大港口中都是最高的(见表5)。从全国范围看,如果仅从货物吞吐量排名,大连港仅次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苏州港、青岛港之后,位居第7,但从附加值含量更高的集装箱来看,大连港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深圳港、广州港相差显著。2012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和广州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252.9标箱、1683万标箱、2294.13万标箱和1474.36万标箱,而大连港仅806.4万标箱,该吞吐量比同属渤海湾的青岛港(1450万标箱)和天津港(1230万标箱)也要少很多。集装箱发展能力不足,而仅仅发展散货运输,在直接经济腹地和运输货种具有同构性的情况下,辽中南城市群港口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枢纽港的构建也愈发困难。港口的过度竞争,必然损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辽中南城市群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辽宁是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为856m3,约占全国人均水量的1/3,世界人均水量的1/12;而辽中南城市群又是辽宁省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642m3,水资源形势异常严峻。水资源短缺导致开采过度。辽宁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39.9%,而辽中南城市群所在的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73.8%,尤其是浑河、太子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更高,已达83%以上。由于对地下水开采强度不平衡、开发技术落后等原因,已造成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如沈阳城区漏斗枯水期面积为49.7km2,辽阳首山漏斗枯水期面积为317.6km2,沿海的营口市已开始出现海水入侵。
  2.4 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长期以来,辽中南城市群高强度的开发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辽宁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上曾发生光化学烟雾现象。来自辽宁西北部的沙尘也对辽中南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城市群内水污染严重。辽河流域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70%以上的断面为劣V类,基本丧失环境功能。由于辽河水系污染严重,已导致部分城乡地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污染型缺水,居民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沈阳靠近浑河和辽河的部分水源井、营口盖州永安的市政饮水因污染超标而不能饮用。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城市为鞍山和本溪,其次是抚顺、铁岭和辽阳。沈阳、营口、抚顺、大连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相比较高,其余城市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很低,最少的仅占15.2%,加上城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使得工业固体废物、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此外,由于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生态条件难以做到根本改善,森林面积分布不均,天然湿地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36.32%,其中沼泽、芦苇湿地降幅达72.41%。以上情况说明辽中南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极其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 战略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城市群,竞争力相对较强,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针对前面分析的问题,结合辽中南城市群的功能定位,本研究认为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四点思路。
  第一,引导要素向&心&、向&海&集聚。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城市群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竞争非常重要的一种空间形态。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将在引领城市群参与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核心城市的竞争力甚至决定了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不论是美国学者提出的11个&巨型区域&[②],还是《欧洲空间发展展望》中提到的8个&巨型城市区&,其中包含的主要城市都是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如,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世界城市控制着全球金融命脉,洛杉矶、西雅图、亚特兰大、底特律等工商业中心城市掌握着全球若干行业的话语权:德国的法兰克福是金融与交通中心,科隆是铁路交通枢纽和莱茵地区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分别是其东京地区、大阪地区和中京地区的核心城市,共同组成了日本东海道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两大核心城市&&大连和沈阳,在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对比较靠后,这势必影响辽中南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如表6所示,2012年大连、沈阳在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分列204位和235位,与国内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排名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引导要素向大连、沈阳集聚,并不简单的是经济发展趋势所致,关键是要通过高端要素的集聚提升大连、沈阳两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竞争力,进而提升辽中南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此外,经济要素向沿海集中也是一种趋势。根据波兰地理学家J.斯塔泽夫斯基的研究,全世界200公里以内的陆地,其总面积不到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5,但集中的人口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见表7)。中国沿海城市群也集中了全国超过50%的GDP。引导要素向沿海聚集也是顺应这种趋势。同时,对辽中南城市群而言,加快沿海地区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污染扩散相对较快的优势,缓解辽中南城市群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利用海水淡化的优势,减轻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第二,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在竞合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城市功能明晰、产业垂直和水平分工合理,而且彼此问紧密联系的若干个产业聚集带和聚集区。共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和经济竞争。如,美国东北部地区的纽约是全美的金融和商贸中心。有着最为发达的商业和生产服务业:波士顿集中高科技产业、金融、教育、医疗服务、建筑和运输服务业。其中高科技产业和教育是波士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费城港是美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集装箱容量在北美各大港口中位居第二,港口发展带动了费城整个交通运输业的扩展,使费城成为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华盛顿市作为全美政治中心和世界大国首都,在国际经济中有着重要影响,全球性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银行和美洲发展银行的总部均位于华盛顿:巴尔的摩市区与华盛顿特区的接近使得它分享了很多联邦开支和政府采购合同,同时国防工业在巴尔的摩有了很大发展(陈秀山,张若,2011)。
  辽中南城市群的大多数城市都是因矿而兴,城市之间职能结构不甚明确。虽然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特别是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上升国家战略以来,辽中南城市群的职能结构已有所改善,但产业结构偏重、职能不明晰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要在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促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为着力点,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城市之间产业错位发展,共同提升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群竞争力。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
  交通网络体系发达是城市群非常重要的特征。它不仅促进了城市群内部的联系,对强化城市群&流动的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改善了城市群的区域条件,产生了新的交通区位优势、新城市或城市功能区,从而影响了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国外城市群大多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但初始条件不同,城市群内部选择的交通联系方式也有差异。如,美国东北部地区城际交通体系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以轨道交通为辅;而日本东海道城市群建设了以新干线为主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它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使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陈秀山,张若,2011)。
  辽中南城市群尽管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但结构不合理、枢纽港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在加大城市群内部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拓展对外通道,强化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第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走生态发展之路
  由于城市群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开放的,也是最强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功能(陈群元,宋玉祥,2011)。如,某些城市的大气污染,经过大气环流的动力效应,形成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和污染物再扩散,使其他城市的大气质量下降。辽中南、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个城市不可能自行解决,需要城市群内城市政府加强合作,联防联治,才有可能妥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此外,流域环境污染因地跨多个行政单位,也需要城市政府间加强合作,共同治理。美国学者提出的11个&巨型区域&和《欧洲空间发展展望》中提到的8个&巨型城市区&都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其研究的重要部分,表明生态环境是城市群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辽中南城市群是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需要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同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群区域整体生态环境。
  4 政策建议
  针对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进一步提升辽中南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辽中南城市群持续稳定发展,应在合作机制构建、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极等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议辽中南城市群内部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成员由各市的市长组成,作为城市群合作发展的决策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协商解决城市群内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交通、旅游、工业、农业、生态、科技人才、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下设若干个委员会作为政策的执行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信息,及时反映城市群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管理组织,在行业协会中引入竞争机制,允许&一业多会&,允许按产业链各环节、经营方式和服务类型设立行业协会、允许跨地域组建、合并组建和分拆组建等;同时,建立和完善委托授权机制、合作联动机制、征询机制、监督指导机制等制度措施促进行业协会的有效运转,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建立利益机制。建议借鉴长三角设立&合作与发展&以及欧盟设立结构基金的经验,在辽中南城市群内部设立&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使其成为城市援助政策的核心。设立基金的目的是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支持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投资和改善基础设施、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帮助以及为农村地区采用农业新技术、改进农业产业结构和非农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基金的管理由区域内各城市财政部门领导组成;基金的来源按各城市GDP或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基金的使用采用定额管理办法。
  建立奖惩机制。借鉴广东省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评价方法,建立跟踪评估制度,对各种一体化发展要素进行针对性的监测、检查、统计、分析、评价,提出进一步修改、发展和完善的建议:违约惩罚制度就是违约的地方政府采取减少合作项目、取消某种优惠、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或启动内部民意压力等间接措施给予一定惩罚。
  第二,积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储量大的资源型城市,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发展主体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接续性产业。石油工业城市重点开发石油化学工业等下游产业;煤炭工业城市建设基于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的能源、原材料工业综合体。在搞好接续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未雨绸缪,尽早谋划替代产业发展。对于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的城市,要在及时总结转型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山西长治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积极培育既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又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替代产业。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扭转资源型城市&重生产,轻生活;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以提高城市社会服务功能为前提,结合棚户区改造,调整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重点要以增强经济实力为基础,以提高为保证,以全面创新为动力,通过在技术、体制和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改革创新,打破对现有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提升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水平。重点是从产业结构、区域功能、空间结构和环境风貌等方面着手,通过产业重组、环境重整、形象重塑,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加快就业结构转型。通过项目引进、免费培训、小额贷款支持,鼓励下岗职工以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加大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筹建就业扶持基金。建立下岗、人员创业贷款担保基金。鼓励和支持将部分失业金用于的再就业培训,加快失业保险的政策重点由生活保障为主向就业保障为主转变,重点做好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积极做好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努力创造就业机会。选择部分资源枯竭型城镇作为试点,促进劳务输出或实施部分居民的异地安置。重点要把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培训体系,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一定时序、合理的空间秩序、适当的人群分类、适宜的领域重点,分类引导、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身份、生活方式和服务待遇市民化。重点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铁岭等城市的落户限制,合理设置沈阳、大连的落户条件,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③]。有序放开落户限制的城市,优先解决长期在城里务工经商的举家迁徙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问题。尚不具备放开户籍的沈阳和大连,要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体系。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机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逐步加大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对流入集中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推广&人地挂钩&和&增减挂钩&的双挂钩政策,科学估算人口转人地区城镇新增用地规模与人口转出地区土地整治规模,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鼓励和支持各地建立年度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年度城镇化发展速度相挂钩的机制,用地指标重点向人口集聚能力强和人口承载能力强的城市倾斜。积极探索通过统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及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住房公积金等住房金融政策帮助农村转移进城人口解决住房困难。开展城市投融资试点,探索建立低成本、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投融资机制,改善城市表。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分摊机制。按照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际规模,遵循&增量调整、奖补并用&的原则,通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重要设施配套指标市际调剂等方式,重点建立对跨市流入人口数量规模较大的城市政府的市民化补助,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运作。鼓励和支持人口流出大市建立与对应的流入地市(县)政府相应的分担比例,主要承担跨区域流动部分的。建立企业分担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改善成本的机制,发挥其在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积极作用。明确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主要承担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劳动技能培训、随迁子女教育等社会成本,地方政府主要承担社会保障成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扩建成本。
  第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镇集中,带动农村转移人口向城镇转移。借鉴周内其他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经验,鼓励和支持沈阳、大连等城市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以&合作共建&、&净托管&等方式开展合作,共建&飞地同区&,增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支持大连金普新区、沈阳浑南新区等新区从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环境风貌等方面着手,完善城市功能。鼓励新区、新城率先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市场准入、管理体制和税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
  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谋划产城协同发展。加强沈阳、大连与周边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对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以强化中小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服务能力和吸纳能力,缓解大量人口迁入而导致中心城市压力过大问题。按照&研发在中心城市、制造在周边区域,孵化在中心城市、转化在周边区域&的分工思路,充分发挥沈阳、大连两大都市的高端要素集聚优势和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优势,在大都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周边区域逐步形成一批工业强县、强镇和强区。本着&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倡导建立利益分配的框架协议,支持加大都市区的资源要素整合力度。
  制定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省市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园区的用地需求。支持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按规定有偿优先支持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加快研究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持政策,提高园区对产业的吸纳能力。
  第五,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建立区域碳汇林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国际治理和全球机制、国际贸易体系所提供的绿色气候资金、全球环境基金、全球养老基金和保险机构对绿色组合的贷款来支持城市群生态建设和修复项目。以多元化手段参与CDM项目融资,针对项目自身特点开发合适的融资产品,融资形式可以是固定资产抵押、项目经营权、项目或CERs权质押、融资租赁、项目贷款资产化等,鼓励银行利用资源优势搭建投融资平台,承销集合债、集合信托等拓宽CDM项目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项目交易所得资金用于区域森林、水等生态环境维护。
  合力实施跨界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辽中南城市群应将辽河、浑河、太子河等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控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纳入各自辖区环境保护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辖区内污染防控工作,建立相关流域保护和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努力控制和减少流域水环境污染影响。对各自辖区内影响跨界流域水环境的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加强排查和监控,大力整治环境安全隐患,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情和污染纠纷。协同推进水环境质量监控网建设,确定了跨界流域监测断面、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互相通报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推动空气质量数据联网,加快城市群内各城市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共享,按照国家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加快建立抚顺饮用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沈阳东部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棋盘山生态补偿机制和浑河、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欣,吴殿庭.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城市发展研究,&59
  [2]马延吉.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经济地理,94&1298
  [3]陈秀山,张若.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EB/OL].http://www.zgghw.org/html/guihualuntan/lilunyanjiu/780.html.
  [4]陈群元,宋玉祥.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协调管理模式.城市问题,&11
  [①]由于辽中南城市群工业占辽宁省工业的比重超过90%,辽宁省重工业占比基本能反映辽中南城市群的变化趋势。
  [②]为了忠实于原文,这里没有使用&城市群&的概念。此外,本研究认为,美国的&巨型区域&和欧洲的&巨型城市区&与&城市群&也是有差异的。
  [③]前面的数据分析表明,除沈阳和大连外,其余城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别都不大,表明除沈阳和大连外的8个城市市内人口流动是主体,这些城市具备有序放开户籍的条件。沈阳和大连外来人口比较多,目前尚没有全面放开的条件,同时,设定一定条件,也不影响高端人才引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