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的药有那些

当前位置:&&
科室介绍:
  1959年,被称为“中国风湿病学之父”的张乃峥教授赴莫斯科前苏联医学科学院风湿性疾病研究所进修1年,归国后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风湿性疾病门诊,开展了类风湿因子等检测项目。1979年建立了中国内科学系中的临床免疫学及风湿病学专业组,并于1980年正式建科,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张乃峥教授是创立中国现代风湿病...
网络咨询:
本科室可线上提问大夫11名
免费转诊:
本科室开通转&诊服务的大夫1名
已成功转&诊患者177人次
电话咨询:
本科室可直接通话大夫2名
患者推荐(根据患者投票推荐)
(34人):, , , , ,
(34人):, , , , ,
(31人):, , , , ,
(29人), (30人), (28人), (22人), (24人), (21人), (17人), (24人), (19人), (16人), (5人), (19人), (12人), (11人), (10人)
诊后服务星(根据医生经验推荐)
[红斑狼疮,]
[类风湿,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结节,红斑狼疮,肌无力,]
[干燥综合征 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主任医师 教授
硬皮病(5票)
红斑狼疮(4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3票)
风湿病(1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6票)
皮肌炎(4票)
干燥综合征(3票)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2票)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皮肌炎(65票)
红斑狼疮(65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13票)
肺动脉高压(11票)
红斑狼疮(44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9票)
肺动脉高压(9票)
血管炎(8票)
两周回复(94)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红斑狼疮(30票)
干燥综合征(12票)
硬皮病(10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8票)
红斑狼疮(36票)
大动脉炎(8票)
血管炎(7票)
强直性脊柱炎(3票)
两周回复(13)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26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16票)
干燥综合征(8票)
结缔组织病(6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19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9票)
干燥综合征(5票)
结缔组织病(4票)
两周回复(56)
主任医师 教授
类风湿性关节炎(14票)
红斑狼疮(13票)
皮肌炎(5票)
结缔组织病(4票)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红斑狼疮(8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8票)
结缔组织病(7票)
干燥综合征(7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10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4票)
干燥综合征(2票)
血管炎(2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12票)
大动脉炎(7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7票)
硬皮病(2票)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红斑狼疮(16票)
强直性脊柱炎(5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5票)
血管炎(2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9票)
结缔组织病(7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6票)
干燥综合征(6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12票)
硬皮病(3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3票)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2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白塞氏病(10票)
大动脉炎(5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4票)
红斑狼疮(4票)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红斑狼疮(5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4票)
风湿病(2票)
干燥综合征(2票)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红斑狼疮(11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5票)
结缔组织病(2票)
强直性脊柱炎(1票)
红斑狼疮(9票)
干燥综合征(3票)
血管炎(3票)
结缔组织病(2票)
红斑狼疮(8票)
干燥综合征(3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2票)
白塞氏病(2票)
主任医师 教授
红斑狼疮(6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5票)
强直性脊柱炎(4票)
白塞氏病(2票)
主任医师 教授
大动脉炎(2票)
干燥综合征(1票)
类风湿性关节炎(1票)
狼疮性肾炎(1票)
我是这个科室的大夫,请添加我的信息&&&&
超过1378位"风湿免疫科..."专家医生在线
扫码下载App免费咨询
最新出诊/停诊
日 17:17更新
直接与本科室大夫通话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 沟通更充分,90%当天通话!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患者g**11小时前成功预约了王迁医生的电话咨询
患病十一年,各大医院为求治疗,一直没有诊断治疗,经医生推见北京协和医院免疫科王立大夫 ...
我的妈妈在协和医院,经过将近一年药物治疗,病情非常大的好转,只后悔没有早点来,与郑教 ...
非常好的医生,超有责任心,医术高超!
可惜门诊排班好少,祝王医生幸福美满,好人一生 ...
共有1,089,798位患者送出1,826,347件礼物,下一个是你么?
其他医院推荐
患者看病经验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红斑狼疮
看病过程:赵大夫很细心的帮忙看病,谢谢大夫的关照,谢谢您帮我治病,得到了好转,...&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干燥综合征
看病过程:为妈妈的病找张医生两次,目前控制不错...&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红斑狼疮
看病过程:赵医生医术高明,态度温和,细致的询问病情,让病人没有距离感。并叮嘱病人回家注意事项。待病人如待亲人般和蔼。...&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结缔组织病
看病过程:每次看病史大夫都很耐心的询问病情,看结果,这次史大夫看了结果就说没事挺好的,没像以前问那么多啦,我估计我的病情好的差不多了吧,开心呢...&
免疫科的好评科室推荐
免疫科疾病知识库标签推荐
向十一万名公立医院专家免费提问
请输入您的问题,我们帮您安排最合适的医生解答...就医导诊台在线时间:9:00-18:00
找不到合适的医院医生?就医助手在线帮忙
还没有账号,
或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简洁无广告 号源更新快
扫描下载APP
已有账号,
还没有账号,
已通过邮箱注册账户
验证后可完成注册
请验证手机
& 验证手机后可以使用免费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服务
& 验证手机后可以使用手机号登录及找回密码
您的位置:
&风湿免疫科
1959年,被称为“中国风湿病学之父”的张乃峥教授赴莫斯科前苏联医学科学院风湿性疾病研究所进修1年,归国后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风湿性疾病门诊,开展了类风湿因子等检测项目。1979年建立了我国内科学系中的临床免疫学及风湿病学专业组,并于 1980年正式建科,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张乃峥教授是创立我国现代风湿病学的先驱者,而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也是我国培养风湿学病专业人才的最早基地之一。此后三十年全科同仁风雨同舟、共同努力,不断发展完善科室自身建设,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壮大。一、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培养。我科是首个国家教委风湿病学博士学位授予点、风湿免疫内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教委风湿病学重点学科单位、卫生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风湿免疫科专科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风湿药物临床试验基地。风湿免疫科实验室是中国医学医科院重点实验室。自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至今二十余年来的历任主任委员均由我科教授担任。张乃峥教授是该科的第一任主任,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的第一和第二届主任委员。董怡教授是风湿免疫科的第二任主任,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的第三和第四届主任委员。在她任期内创办了《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并任主编,促进了中国风湿病学界的学术交流;首次在中国成功举办了2000年亚洲太平洋地区风湿病学学会联盟(APLAR)第九届大会,董怡教授曾任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副主席,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风湿病学界的地位。唐福林教授是风湿免疫科的第三任主任,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第五届主任委员。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在以往的基础上,把风湿病学水平向纵深推进。张奉春教授是风湿免疫科的第四任主任(现任主任),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的第六和第七届主任委员,首届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主编,《中华风湿病杂志》副主编,亚洲太平洋地区抗风湿病联盟董事会执行委员。在张奉春教授任科主任期间,带动全科积极响应医院”将西院做大﹑做强“的号召,全科迁至西院区,科室壮大,蓬勃发展。二.科室概况及现有规模风湿免疫科现有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9人、主治医师9人、实验室技术人员8人。临床40岁以下的青年医师中100%具有博士学位。风湿免疫科现有病房 2个,床位68张。我科实验室是医科院重点实验室,有一名正研究员和两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实验室设有常规和科研实验室两部分。自身抗体检测中心是目前国内对风湿性疾病免疫学检查最全面的实验室。三.医疗工作实力风湿免疫科长期以来85%以上诊治病人来自外地,多为疑难重症患者由地方转诊至北京协和医院。年门诊量近80000人次,开设了普通门诊、特需门诊和夜间门诊,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医疗工作。已成立风湿免疫病诊治中心,首席专家董怡教授,中心主任唐福林教授,中心集医疗、研究、教学为一体,有力地提高风湿病学诊断和治疗的水平,造福患者。四.教学工作及风湿病学推广普及风湿免疫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自1978年以来共培养了博士后3名,博士生53名,硕士生41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博士生88名。现已接收来自全国各地风湿病科进修医师373名,并坚持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风湿病学讲习班以及风湿病学学术会议,编著多部风湿病学专著,为全国培养了大量风湿病学的专业人才,为中国风湿病学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五.科研工作及成果风湿免疫科学科是教育部免疫学重点学科,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风湿免疫病特别是疑难病的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作为重点。已承担或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一●五”、“新药创制平台”、“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50项国家和部委的科研课题,先后获得12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包括3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科室副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简介:赵岩,男,1989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19...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的诊疗
& 主任医师& 教授
简介:唐福林,北京协和医院有杰出贡献的教授之一, 博士...
擅长: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病
感谢您的支持,已有1000名用户希望使用该服务,我们将按照您需求尽快开通预约挂号服务!
感谢您的支持,已有1000名用户希望使用该服务,我们将按照您需求尽快开通在线咨询服务!
门诊排班表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按疾病找医生
本科室有:
主任医师11位&/&&副主任医师9位
12位医生可预约
特约合作科室
北京风湿内科科室推荐
就医助手APP
掌上预约挂号、问医生、用药查询,与万千病友交流
就医助手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知晓新鲜热辣的健康资讯,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活动。
号源更新快
随时问医生栏目类: |
BTV健康北京你的伤痛谁能懂-类风湿
[视频-其他]
作者 :lili
日期: 10:52
&&&&【 】日,BTV《健康北京》栏目制作了一期节目:你的伤痛谁能懂。&节目中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奉春做客现场,告诉我们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症状?换季时节要如何预防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精彩节目,敬请收看~~&
  名词解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类风湿关节炎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8%~1.07%,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印地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在我国的总患病人数逾500万。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左右,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疾病分类:
  常根据起病的缓急程度或发病时受累部位分类。根据起病缓急程度可分为隐匿性、亚急性和突发性起病三大类;根据发病时受累关节数可分为多关节、少关节、单关节及关节外表现起病。
  发病原因: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级亲属中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1.5倍。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50%~60%。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HLA-DR、PADI4和PTPN22等。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
  性激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提示性激素可能参与发病。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其他因素: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表现为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改变可分为炎症期、血管翳形成期和纤维化期。血管翳形成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的重要病理特征,在类风湿关节炎软骨和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关节外表现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血管炎。类风湿结节是其特征性表现,结节中心为类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栅状”排列的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疾病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和其他治疗等[5]。
  一般治疗:
  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药物治疗: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非甾类抗炎药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非甾类抗炎药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非甾类抗炎药的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体化;
  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
  ③一般先选用一种非甾类抗炎药。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非甾类抗炎药;
  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或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如需使用,可选择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类非甾类抗炎药;
  ⑦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包括如下几种。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有效,每周给药1次。必要时可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用。常用剂量为7.5~20 mg/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疹及肝损害,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偶见肺间质病变。服药期间应适当补充叶酸,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2)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剂量为10~20 mg/d,口服。主要用于病情重及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增高、皮疹、脱发和白细胞下降等。因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服。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3)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g,SASP):可单用于病程较短及轻症类风湿关节炎,或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病程较长和中度及重症患者。一般服用4~8周后起效。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可每次口服250~500 mg开始,每日3次,之后渐增至750 mg,每日3次。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 g。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转氨酶增高,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磺胺过敏者慎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
  (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可单用于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对于重症或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合用。该药起效缓慢,服用后2~3个月见效。用法为羟氯喹200mg,每天2次。用药前和治疗期间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以监测该药可能导致的视网膜损害。
  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病情较重、有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考虑2种或2种以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联合应用。主要联合用药方法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及柳氮磺吡啶中任意2种或3种联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
  3.生物制剂:是目前积极有效控制炎症的主要药物,减少骨破坏,减少激素的用量和骨质疏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IL)-l和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以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1)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该类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与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患者总体耐受性好。这类制剂可有注射部位反应或输液反应,可能有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偶有药物诱导的狼疮样综合征以及脱髓鞘病变等。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
  (2)白介素-6拮抗剂(tocilizumab):主要用于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胃肠道症状、皮疹和头痛等。
  (3)白介素-1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IL-1拮抗剂。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注射部位反应及可能增加感染概率等。
  (4)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主要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疗效欠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液反应,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度降低。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皮疹、瘙痒、发热、恶心、关节痛等,可能增加感染概率。
  (5)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阿巴西普(abatacept)用于治疗病情较重或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可能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
  4.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伴有心、肺或神经系统等受累的患者,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针对关节病变,如需使用,通常为小剂量激素(泼尼松≤7.5mg/d)仅适用于少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激素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伴有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
  ②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③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④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如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必须同时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关节腔注射激素有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但过频的关节腔穿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可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
  5. 植物药制剂
  (1)雷公藤: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是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一般给予雷公藤多苷30~60 mg/d,分3次饭后服用。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一般不用于生育期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色素沉着、指甲变软、脱发、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肝酶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等。
  (2)白芍总苷:常用剂量为600mg,每日2~3次。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腹痛、腹泻、纳差等。
  6.外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7. 其他治疗:对于少数经规范用药疗效欠佳,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者可考虑免疫净化,如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等治疗。但临床上应强调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及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治疗原则。
  疾病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对具有多关节受累、关节外表现重、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和HLA-DRI/DR4阳性,以及早期出现骨破坏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可以临床缓解。
  疾病预防
  类风湿关节炎无有效的预防方法,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诊断了类风湿关节炎,应减少或避免加重因素。
  疾病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戒烟、避免受凉,要适当的锻炼,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保存受累关节的功能,降低残疾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BTV《健康北京》
主持人:佳璇
本期做客医生: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主任 张奉春
张主任的一位患者(叶女士)讲述自己的患病经历
猜猜这是那种病
张主任告诉我们:叶女士患的是类风湿关节炎
张主任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种
免疫系统混乱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之一
类风湿关节炎是全身性疾病,严重会导致身体残疾
类风湿关节炎最易侵犯关节滑膜
张主任提示:40%类风湿患者会出现干燥综合症
张主任介绍治疗方法:免疫抑制剂是根本
张主任还提示:吃止疼尧不能阻止类风湿的发展
叶女士分析自己的患病原因
张主任提示:家族遗传是类风湿的一大原因
另外,长期接触化学制剂,也要警惕类风湿
张主任提醒:类风湿与受凉、受潮无关
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诱发类风湿
预防类风湿:补充深海鱼油可提高免疫力
适量补充维C也有好处,但补多了反而会使免疫系统絮乱
现场观众调查:找出类风湿的好发部位
张主任提示:类风湿会在全身68个关节有表现
类风湿早期征兆一:晨起关节僵硬一小时且持续六周
类风湿早期征兆二:关节对称疼
换季时,张主任提示类风湿患者要注意关节保暖
赞助商链接> 骨骼、关节和肌肉疾病 & 正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
核心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病长期不愈的为关节畸形、强直和关节功能严重受损。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且不易治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药物和特效疗法。由于每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或方法都只对一部分病人有效而对另一部分病人无效,所以在治疗中要因人而异。
  那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怎样用药呢?
  一、要了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
  若干年前,人们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西药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类。除了这三类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
  ①一线药物,即非甾体抗炎药。一线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迅速缓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一线药物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乙酸类(即吲哚类),如消炎痛,奇诺力等;丙酸类,如布洛芬(芬必得是布洛芬的缓释胶囊)、萘普生等;灭酸类,如氟灭酸、双氯灭酸(其产品有戴芬、英太青、扶他林)等;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商品名莫比可)等;吡唑酮类,如保秦松、羟保秦松等;昔布类,如塞来昔布(商品名西乐葆)、罗非昔布(商品名万诺)等;其他类,如尼美舒利、萘丁美酮等。
  ②二线药物起效慢、疗程长,故又被称作慢性药物。二线药物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上更趋向于治本。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甲氨碟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霉素、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等免疫抑制剂,以及柳氮黄吡啶、金制剂(如瑞得)、D—青霉胺、抗疟疾药等。
  ③三线药物,即甾体抗炎药,又被称为激素药。该类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烧、关节疼痛和肿胀有迅速而显著的疗效。但使用激素类药时,一定要请医生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及疗程,否则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得不偿失。常用的三线药物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曲安宿松、得宝松等。
  ④中药。中药可祛除风寒湿热之邪、疏理经络骨节,达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的中药包括:雷公藤、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青风藤、白芍总甙、正清风痛宁、疏风活络片、追风透骨丸等。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必要时可联合用药。临床上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案如下:
  1990年以来,医药界主张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被确诊,就应使用二线药物。具体的用药方案,每个医生的选择会略有不同。比较常用的用药方案有:①平行模式。即“A+B”式(A与B均为二线药物);②上台阶模式。即先用A药,如疗效不好,再合用B药;③下台阶模式。即先用A+B式,疗效出现后,减去B药,保留A药;④交替模式。即用A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换用B药。过一段时间后再换回A药。本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处于急性期时,还应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一线药或中药。若用药后病情仍十分严重,可考虑加三线药。在疾病的缓解期应撤下一线药,并间断地服用或停用中药。当然,具体药物的选择应在风湿关节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要掌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服药方法
  多数患者的关节炎症状日轻夜重;少数患者症状日重夜轻。所以一线药物的使用,宜按症状的周期性变化灵活调整。凡日重夜轻者,宜晚上服药;凡日轻夜重者,宜早上服药。再者,多数中、西医抗风湿药,都或多或少地对胃肠道有影响,故均宜在餐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要及时调整
  对于急性期的病人,要注意调整一线药物。调整一线药物,需按症状变化做到痛减药减、痛消药撤。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的患者,宜选择外用药物,如扶他林霜、红药气雾剂等;对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应慎用戴芬、万络等药。二线药物起效缓慢,大多要1-3个月才起作用。所以,病人在使用二线药物时要耐心等待、坚持用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什么时候加药、减药、停药,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办,切不可随心所欲。
(责任编辑:叶惠玲)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血管】即可测试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祛风...[]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困扰着我国500万名患者,而其规范治疗却鲜为大众所知。有的患者怀着“听天命”的心态消极治疗,有的不去医院看病借服特效药镇痛,有的甚至走向残疾的结局。事实上,类风湿关节炎虽无法根治,却有办法完全缓解症状,将其危害降到最低。对此,39健康网专访了著名风湿免疫专家介绍类风湿应该如何规范治疗……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PASESA从日本引进,拥有日本研发专利自主知识产权,……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在民间有不少的偏方都可以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四种偏方可以让患者早日摆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