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ppt带来的灾害有多少个

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四、课外拓展活动;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小学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
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小学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学生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
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
小学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小学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
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
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
4、反思: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
四、总结、拓展延伸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
3、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小学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小学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小学第1课科学教案62等内容。 
 五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开学第一课 五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2、通过师生...  第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案 【课标要求】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  《亲历科学》教案――第1课时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亲历科学》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  科学三年级教案第一课_三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教学内容 第一课 科学是 备课人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  科学第1课时教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武汉育才同安小学 第 1 课题 单元...武汉育才同安小学 第 1 课题 单元 三年级科学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 课型 执教...  科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2校园的树木教案_三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永嘉县上塘下塘小学电子教案模版 2016 年秋季 下塘小学电子教案课题第 2 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教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教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教案_五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辛兴镇小学五课 题 年级科学 科下册 备课人: 学生讨论交流。 备课 地球内部有...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课教案_三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课教案泗店镇中心小学教师电子备课任课教师_张崇伦 学科_三年...自然灾害有哪些及感想
自然灾害有哪些及感想"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中国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2、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4、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隔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
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
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6、森林生物灾害(1)森林病害:2918种;(2)森林虫害:5020种;(3)森林鼠害:160余种。自然灾害有哪些及感想 [篇2]“学校的教育大于天”。整天工作在学校,我深深的感觉到教育已成为我校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上各种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复杂沉痛的心情压抑着整个学校,使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该怎么“防范于未然”呢?通过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我收益颇多,得到了很大启发,也反思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实,除了学校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外的意外事故以外,让我们同样能在生命安全方面受到威胁的就是各种自然灾害,而往往最让人措手不及的就是自然灾害到来时我们的无能为力,所以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我们同样也要重视对于自然灾害的教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类,也常给人们带来种种危害。所以,我们学生应当积极去了解采取的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其发生、减少其带来危害后的严重性。近年来世界各地地壳及活动不稳定,引发多处地震和海啸事故,拿最近发生的日本地震来说,其造成的损失已经不是单单地震带来的了,还有海啸以及核污染。这么巨大的灾难,日本的人员损失数却不大,尤其是在地震中存活的人很多,这与他们平时注重地震安全教育是分不开的。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15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大地震再次告诫我们,自然灾害距我们不远,预防自然灾害对安全的威胁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各个阶层的领导、老师、学生都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普及的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增强人们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认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水平,使学生树立防范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避免紧急情况下更多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在城市里,许多学生对于安全的防范意识远远要高于农村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在农村这种学习条件艰苦的,教学设施差的环境中,我们老师就更应该做好对学生安全的教育,尤其是自然灾害。从小就灌输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教育学生遇到自然灾害时候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对于我们学校所处地方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洪水和雷电。所以在教育的时候比较着重教育这两方面的安全教育,低年级的学生知道基本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高年级的要能熟知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防范方法以及应对措施。我们都盼望孩子一生平安顺利,但美好的愿望并不能阻止灾害的发生。所以,让孩子拥有临灾智慧,从日常生活、游戏训练中拥有顺利逃生的技能,是一项迫切的家教任务。在自然灾害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校经常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然灾害防范教育。增强防范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基本的常识,提高警惕。面对自然灾害要放正心态,正确对待。充分发挥自人保护作用。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学校也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演练。例如: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狂奔、停留。手中的通讯工具要关闭。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3、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也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物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还要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应对措施,当自然灾害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能做到不慌乱,冷静沉着对待。除了这些我们农村常见自然灾害外,我们同时要让孩子全面了解我们国家,我们这个地球所面临的各大自然灾害,也能让孩子掌握在各大自然灾害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解自然灾害是除了指洪水、雷电以外,还有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例如: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 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除了教育学生一些自然灾害的知识以及应对措施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镇定的心理素质,学生正处于身体、心里发展时间,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里素质。总之,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于长时间的培养,因为要求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扎根学生心中。每一位社会公民应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应当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平时国家、社会、学校,应多进行关于应对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每个人都应当积极掌握一些应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给大家带来的损失。进而,我们也应该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从源头上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自然灾害有哪些及感想 [篇3]作为一种无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地震始终是悬浮在人类头上的一把利刃,随时会取走我们灿烂的生命年华。从古至今,地震始终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又有多少地区因此陷入瘫痪状态。地震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悲痛与恐惧,在选修课上,我了解到了地震的危害,在资料库里,我更加深入的了解的地震的产生跟危害,下面,是我了解到的关于地震的一些知识与预防措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塌陷、火山喷发等发出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或“地牛翻身”。它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其中5.0-5.9级地震约800次;6.0-6.9级地震约120次;7.0-7.9级地震约18次;8级以上地震约1次。只要地球存在,就一定有地震发生。地球科学家把地球表层――全球地壳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在它下面的软流层(地幔层)流动的驱动下不停地移动,故称板块运动或叫大陆漂移说。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较活跃的地带,也是地震、火山较为集中的地带,就是说地震的基本成因是板块间的互相作用产生的(指构造地震)。由于地壳不断运动,地应力在某一地点相对集中,当地应力集中到超过该岩石圈的弹性模量。岩石承受不了,就产生形变、断裂、错动,此时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形式传到地面,产生快速振动,这就是地震的成因。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的突然性、瞬时性以及所引起的次生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 毒气泄漏,瘟疫。历史上有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造成人员伤亡的有346次,死亡人数多达230余万。本世纪以来,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7.0~7.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地震9次。建国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近4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每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日唐山7.8级大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死亡2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由此看来,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确实十分惨重。此外地震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也不可忽视。如强烈地震可以诱发山崩、地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喷沙冒水等多种地质灾害,从而诱发地基失效,边坡失稳,加剧地面建筑的破坏可直接摧毁地面工程设施。此外,地震还可以造成火灾、水灾(供水设施破坏所致)爆炸、毒气蔓延等次生灾害。地震带给我们无尽的痛苦,而我们也在想方设法减轻地震带给我们的危害。首先是我们的自身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遇到地震时如何做到自我保护?地震时,保护自己的金玉良言就是不要惊慌失措。地震是一种地面的强烈振动。它将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平息。在这激烈振动的关键时刻,保持头脑冷静,防止生命和四肢受到伤害。可以说人们免受伤害程度,取决于保持镇静的程度。1、首先要遵循就近躲避原则。当地震来时,立即用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到床下,桌下等安全角或橱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注意不能靠近窗户,镜子及建筑外墙(这些地方容易被玻璃、框架砖石砸伤),强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避免余震再次伤人。这就需要人们平时留心自家有那几处是理想避震位置(并腾出一定空间)2、大震前一般会出现一些大震预警,如地声、地光和地颤动(小震闹大震到)等宏观现象,我们要根据这些情况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当你感觉地面在作上下簸动时,这就是先到的纵波,意味着地震发生在不远的地方即近震。距横波到达尚有3-7秒钟,人们可利用这短渐几秒钟作为迅速逃生的机会。当横波到达时会出现前后、左右摇动,造成建筑物损坏倒塌。3、当地震来临时应先打开房门、关闭电源、关闭煤汽等(避免次生灾害),地震时,如果你是住在平屋的,应迅速冲出屋外,到空旷地带避震;你是住在一般楼房的(8层以下无电梯)要遵照前面讲的就近躲避原则避震,千万别心急跳-楼;你是住在有电梯的高层楼,请记住不能乘电梯,要走安全通道,有序撤离。在影剧院或体育馆的应在排椅下避震,在商场的应在立柱或墙角避震,在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就近躲避,不能盲目乱跑,避免挤死挤伤。日江苏省南黄海发生6.2级地震,江苏沿海地区和上海市强烈有感,但未造成明显的破坏或人员伤亡。可是少数群众由于震时惊慌拥挤,甚至急不择道而跳-楼,造成挤伤,碰伤和跌伤,据统计仅江苏省南通市和上海市就有88起受伤事件,这些次生事件大部分发生在大专院校的学生宿舍,这是一个教训。4、在山区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陡峭山坡以免塌方或滚石压伤;在海洋或海岸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海边。避免海啸把人冲走。5、逃到屋外避震时要注意避开狭窄胡同,高压线、变电站、广告牌、街灯等危险地点。震后不要急着回家,应尽快到应急避震场所如广场,体育场。公园等开阔地,因为一次地震往往有多次余震发生,避免余震造成伤害。6、如果不幸被压在废墟内,要坚定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险,不可悲观绝望,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强周围的支撑,防止重物坠落和进一步坍塌,确保生存空间。尽量用衣服,湿毛巾等织物包好头部,掩住口、鼻防止意外撞击和烟尘窒息或中毒。被压时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延长生命。当感觉外界救援自己时,应设法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如用硬物不时敲打水管,煤气管等以示求救并指示方位。我通过上选修课与查找阅读资料,对地震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对自我救助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只希望,永远不会有用到这些知识的一天。化环学院2011级矿加三班
学号: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自然灾害有哪些及感想”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更多相关文章
注:自然灾害有哪些及感想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更新: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侵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