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能否帮帮我这样的家庭脱贫攻坚 政府主导

农民的楼房是住上了,政府的脱贫任务完成了,口口声声地说脱贫,帮贫,但是住上楼房的老百姓欠几十万外债政府怎么不帮忙解决呢?像这样的脱贫越脱老百姓越穷,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8:46:40&)
19310字(1100/5)
( 10:27:45)
( 04:36:08)
( 21:54:30)
( 21:41:01)
( 21:02:35)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您的位置: >> 正文
贫困户: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家拔“穷根”
  “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扶贫,帮我家彻底拔掉了‘穷根’。” 9月29日上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大林村公共服务中心人潮如织,前来参加“点赞公民——千万市民升国旗”活动的村民马春兹兴奋地说。当天,和他一样的数十名脱贫户也赶来参加升国旗仪式,在五星红旗下感恩脱贫后的好生活。
  家住大山里的马春兹一家,因为种种原因,多年来始终没有摆脱贫困。在当地政府和结对帮扶干部的关心帮助下,马春兹参加了免费技术培训、入股了村里的农业合作社,靠着养殖生猪、种植辣椒,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底,马春兹一家终于摘掉了“贫困帽”,成为了当地产业致富的带头人。
  “听说村里要开展升国旗活动,我们一家三口一大早就来了。我们要给国旗敬个礼,表达对党和政府的诚挚谢意。”在大林村的升国旗现场,马春兹激动地说。
  连日来,石柱县的“点赞公民——千万市民升国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五星红旗在土家山寨、机关大院、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上空高高飘扬。截至目前,该县已有20余万干部群众参加了升国旗活动。
[] [] []
[责任编辑: 韩梦霖]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重庆正事儿”,戳一戳就知道重庆的大事儿!村支书和陈大清(中)商量建房事宜 & & 仪陇新闻网讯(记者 范红英)“这是县海事处扶贫工作队和村第一书记帮我联系的工作,每个月包吃住有4000元的收入,我得好好干,存点钱建新房子和供孩子上学。”9月13日,仪陇县新政镇嘉陵江边的沙滩上,正在干活的赛金镇柏垭子村的贫困户陈大清告诉记者。 & & 今年48岁的陈大清是仪陇县赛金镇柏垭子村人,37岁与外地女子结婚,40岁时,妻子病逝留下了10万多的债务,只得带上女儿辗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建筑工地打工,一个帆布背包就是他全部的家当。女儿今年10岁了,但却无法正常上学读书。家里破旧的三间土墙房子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无人维修也垮塌了。回到村里因为没有住房,借住在小叔家里。今年8月,在村支部的帮助下,落实了县扶贫易地搬迁政策, 50平方的住房和30平方庭院正在修建中,预计10月下旬完工;村第一书记彭宇专门陪父女俩到永乐实验学校,协调办理了孩子的学籍卡,全托上小学;还帮助陈大清联系到了砂石厂的工作。 & & 陈大清说“以前带着孩子到处流浪,我在工地上做工也很辛苦,孩子没人管,就自己玩,学也上不了,每次当我看见她盯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羡慕的眼神心里就特别难受,那种苦日子实在是难熬啊!回到家里,什么都没有了,房子垮塌了,只得在亲戚家借住,是村委会帮助我们父女俩,我才有了这份工作,孩子也能高高兴兴去学校上学了。为了让我安心上班,村委会还专门派人监督房子建设工程,我感到很温暖。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真不知我们父女俩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真心感谢他们!” & & 村民杨中国常年患病,不能干重活,家里只有土墙危房4间,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爱人蒋清一个人身上,天天既要干农活,还要养猪、做家务,很是辛苦。长女杨幂8月20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本该高兴的全家人却愁眉苦脸为杨幂的学费发愁,村第一书记彭宇得知此事,当天下午赶到县教育局大学生助学贷款办公室了解惠民扶贫政策,反复咨询和比对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相关条件,确定杨幂符合贷款和申请助学金条件,第二天就将母女俩接到县教育局办妥了每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手续,并申请到了大学每年助学金4000元,圆了杨幂的大学梦。同时,村支部还帮助杨中国解决了房屋易地搬迁建设,目前房屋建修也在进行中。 & & 杨中国来到村委会握住村第一书记彭宇的手连连感谢“谢谢您们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 &据了解,在仪陇县海事处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柏垭子村还开展了“我爱我村、好好读书、发奋图强、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智力扶贫暑假专题活动,聘请村里的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担任辅导老师,为村里82名留守儿童开展智力游戏、问题解答、知识讲解等活动,让在外务工村民放心留村子女愉快度过暑假生活,得到村民的高度赞赏和信赖。 & & 赛金镇柏垭子村第一书记彭宇介绍:我们柏垭子村在脱贫攻坚中,把智力脱贫、教育脱贫放在首位,多举措实现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对柏垭子村因学致贫、因缺少技术致贫、因病致贫的61户建卡贫困户我们分类规划,制定扶贫方案,目前我们已经落实了18户易地搬迁,解决了3户因学致贫、4户因病致贫人员。现在的扶贫工作已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工作组还将根据实际,把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到民生工程建设中,力争不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编辑/范红英)陈大清在砂石厂务工村第一书记(右二)和陈大清商量建房事宜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编辑:陈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能否作为项目法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