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键盘按键过于灵敏敏,想用耳塞

「戴耳机连续听 1 小时音乐听力明显下降,连听 2 小时会对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是真的吗?
今天是世界爱耳日,朋友圈和空间里疯传这句话,请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吗?
按时间排序
我每天带耳机听广播6个小时,已经持续了两年了,今天感觉耳朵痛-_-b
其实只要看你在什么地方听。在公交上,地铁里,由于噪声的缘故,声音不自觉的就会开很大。在家里听,音量通常都会比较适宜。最好的办法就是降噪耳机,对外界降噪。耳朵需求音量大小也会降低
假的。一直戴6小时都有过。声音小些就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外放,当然这对音响设备也是有要求的,合理情况下避免太大的音量。尤其是在搭公交车的时候,不要习惯性的塞上入耳式的耳机听音乐,由于坐公交车时发动机的声音以及周遭环境很嘈杂,自然地我们戴着耳机就会下意识地调大音量,这种做法会严重伤害前庭窝器(也就是耳)的鼓膜,当耳朵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一定停止戴耳机。小结一下,为了保证和年龄相对应的应有听力,最好还是合理使用质量好头戴式耳机,个人觉得这和劲酒的广告语有些许相似的地方,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um1正常音量,帶四小时无不适
就三点。1.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养成戴耳机的习惯。2.听音乐的声音不要超过1/3(总音量)。3.佩戴时间不要过长(个人感受是戴耳机时间约等于一张普通专辑的时间长度是最好的)4.当耳朵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一定停止戴耳机。
连续活着一小时寿命会明显下降,连续活两小时会对寿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你要是用教室另一边都听得见(安静环境下)的音量听那绝对啊,用不着两小时,抛开音量谈毛线。音量小就问题不大
不可逆的伤害本来就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比如划伤或者青春豆也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瘢痕。关键是程度问题。两小时究竟能对听力有多大损伤实在不好说/
由于常戴耳机,我的左耳已经连续耳鸣一个多月,从早到晚,很难受。戴耳机最好是使用50分钟休息10分钟,声音一定要在中等偏下。
对耳朵造成伤害的是失真,不是音量,但是音量越大失真越大,就看你设备咋样了……保护耳朵,减小音量!
本文分几个部分:1、音量和安全暴露时间的关系2、对朋友圈原文的分析3、以索尼Z2和iPhone6为例的安全听音音量分析4、听力损伤的机理…越写越长文笔还不好 这样下去是不是要没人看了orz所谓的一小时的出典可能来自于这里:“They can also limit the time spent engaged in noisy activities by taking short listening breaks and restricting the daily use of personal audio devices to less than one hour. ”国际卫生组织:原文并没有提到说听1小时听力明显下降,更不用提2小时的伤害什么的了。 说得好 抛开音量谈损伤都是耍流氓(但是关键很多人开音量都死大啊……)那我们不妨好好来谈一下这个音量、时间和对耳朵损伤的关系。多数研究一般使用声压级(SPL)来定义音量及研究其对听力的影响。引用维基百科的定义:声压(acoustic pressure)是指通过媒质时,由振动所产生的改变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的疏密程度会随声波而改变(示意图见),因此,区域性的压强也会随之改变,此即为声压。声压常用字母 "p" 表示,在中,声压的衡量单位是(符号Pa)。声压级(SPL)是指以衡量有效声压相对于一个基准值的大小,用(dB)来描述其与基准值的关系。人类的对于 1 的声音的(即产生听觉的最低声压)为 20uPa,通常以此作为声压级的基准值。我们一般的日常对话,大概相当于60dB SPL. 在该环境中连续暴露也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市内道路3米外行驶过的一般的汽车大概相当于80dB 也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dB是一个对数单位, 即是说,dB的变化与声音中包含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且人耳也不是线性的,所以声压级与感知音量 (人主观感知到的音量强度) 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线性的。举个栗子:我们刚才提到日常对话的声压级大概是60dB. 3米外汽车是80dB. 这两个之间差多少呢?换算标准是这样的,声压级每增加20dB, 声波传递的能量是原来的100倍, 声压是原来的10倍,需要的驱动电压是原来的10倍,驱动功率100倍,主观听感是原来的4倍。所以3米外的汽车音量将会将普通交谈的100倍的能量传递到你的耳朵里,给你的鼓膜带来10倍的声压,而你只感受到了4倍的声音变化。NIOSH(美国国家职业卫生安全研究所)对不造成永久听力损害的噪音暴露上限是用8小时工作周期的暴露总剂量计算的。在一个8小时的工作周期中,85dB的噪音暴露被认为是安全阈限。在一个8小时的工作周期中在不同声压级下的暴露可以通过时间加权算出暴露的总剂量。公式不再赘述。声压级大小与安全暴露时限的关系如下表:来源: 来源: Occupational Noise Exposure注意是这里提到的是总剂量。另外这是关于职业伤害和劳动保护的标准,所以标准定的其实比较松…(万恶的资本主义啊…)答主对国标不是太熟悉…所以用了美国标准orzWHO的建议比美国制定的这个职业伤害的标准还要严格一些,是70dB/24小时, 85dB/45分钟。回到NIOSH的标准上来。我们可以注意到, 80dB以下的声音连续暴露也不会造成损害,100dB的安全暴露时间只有15分钟。好我们扯回耳机,就拿很多人用的Apple的入耳耳机说吧。它的在100Hz下的灵敏度是109 dB SPL/mW, 阻抗23ohm.iPhone的3.5mm口的输出功率我不知道是多少,但应该超过了了1mW.因为找不到数据,一路估计下来,最终iPhone+原装入耳在最大音量下的输出声压应该&=109dB。入耳式耳机声音的能量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我们来看一下安全暴露时间是………………1分53秒…一路最大音量听下来的话现在已经可以去烧助听器了!不过请注意以上说的是iPhone的最大音量下,想必大多数人听音乐都不是最大音量吧…而且不同器材的参数也不一样,音量调节也不一定是线性的(甚至可能连对数都不是)。原问题中,提到的1~2小时的界线,大概是91~94dB。这大概是多大的音量呢?…层主也不知道因为现在手边没有设备我看看能不能借个示波器去……总而言之扯了这么多有点儿远…音量+暴露时间才能决定听力伤害的程度。至于有人说的失真,我只想说合格的器材所造成的失真与听力损伤没有科学的关联。方波和爆鸣除外,方波和爆鸣可能产生在极短时间内的大声压级的噪声。=====================回答完题主问题、开始瞎扯的分界线====================虽然题主并没有放在问题里面,不过朋友圈上的原帖是这样的戴耳机连续听1小时音乐,听力明显下降,连听2小时,会对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注意①隔1小时休息下②音量能听清就行③别只戴一边④头戴耳机比耳塞的伤害小。①隔1小时休息下前文已经提到过了,对高音量的耐受限可以用剂量来计算。听一小时休息一下确实是好的,但是这不能成为高音量听音的藉口。③别只戴一边这个也很误导群众。当单耳听音的时候,如果环境足够安静,由于左右耳的音量不同,确实会造成感知上的不适,但这种不适与我们说的噪声对内耳造成的损伤没有任何的关系。而且,如果环境足够安静, 为了减少这种音量差所造成的不适,我会倾向于把音量降的更低。(注意这里我用的是”我“,这个倾向没有科学依据我没有任何的文献支持。)④头戴耳机比耳塞的伤害小。……这东西谁写的我要和你好好的谈谈。这需要分情况讨论。头戴不等于不隔音,入耳不等于隔音。先来说现在随身听常见的使用情况:马路、地铁等等较嘈杂的环境。马路如前文所说,大概是80dB。北京地铁内的噪声大概也是这个水平(来源:曲春燕;韩宇晨;浦丕浩;陈彦;梁凤和; 北京部分地铁线路乘车人噪声暴露水平的初步研究)为了使人能够清晰的区分语音与背景噪声(背景噪声含语音),一个听力正常的人需要6dB的信噪比,即语音需要比背景噪声大6dB。为了使背景噪声不打扰音乐的欣赏,音乐的音量也需要比噪声大一些,而且应该需要6dB以上。(过两天我去做个实验…我现在找不到好的文献).头戴式耳机根据耳机结构不同,隔音效果也不一样。封闭式耳机隔音效果会相对好一些,但大多比不上入耳式耳机。来个极端的栗子,开放式头戴耳机隔音效果几乎不存在。(入耳的开放耳机多少隔点儿音…比如说IE800)如果要听清楚音乐,意味着声音至少要到86dB。超过WHO的85dB/45分钟限度,不过不到美国的标准。不过这仅仅是听清楚而已……入耳呢? SHURE SE535的标称隔音能力可以达到37dB Westone W60 是 25dB。如果只是要听清楚音乐的话,两者需要的声压级远远低于大耳,大概只需要60~70dB左右。根据听音习惯不同,很多人会选择在70~80dB左右听音,不过这已经足够听清楚了。所以耳机的形式不重要,隔音能力才重要。当然入耳也有其他的风险,佩戴不当可能造成外耳伤害或感染,摘的过猛可能会出现耳膜气压伤……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看看答主能不能借到示波器啊人工耳啊什么的做个实验吧。最晚8月份能拿到这些东西,希望我到时候还记着…==================追加答案 示波器来啦==================感谢 #刘俊良 同学当天就在万里之外帮我跑了一个试验,可以更清楚的展示音量和听力损伤的关系。测试设备:SONY Z2 (L50w)示波器:Lecroy HDO6014 with 1GHz 1Mohm//15pf probe带24ohm电阻负载,模拟一个理想的耳机。设灵敏度 = 109 dB SPL/mW (参考Apple 入耳)结果如下图:上图绿线是WHO的24小时建议暴露值,蓝色是NIOSH的8小时/WHO一小时暴露限值,红色是NIOSH的1小时暴露值。超过该值即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该标准常用作职业安全、劳动保护的标准。超过85dB时即需要使用保护设备,如耳塞。从结果上来说,只要Z2在出声,就会超过WHO的24小时限值,所以长时间听是一定不可取的。在第六格音量时, 会超过NIOSH的8小时暴露限值,WHO建议在该音量下连续听音不超过一小时。超过第8格时,暴露超过一小时即会产生一时性的听力损失,重复/持续暴露即会产生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所以…如果你听音音量足够大…题主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是 YES尤其是如果你在公交上用开放式耳机…呵呵呵呵呵呵…明天再补个iPhone的图…睡了======================再更新 iPhone的图来了===========================继续感谢 # 刘俊良测试设备:iPhone 6 带24ohm负载,模拟一个理想耳机。设灵敏度 = 109 dB SPL/mW (参考Apple 入耳)结果如下图:结论上来说, 按照NIOSH的职业安全标准线,在音量为5~6格的时候暴露8小时(蓝线),在音量7~8格的时候暴露1小时(红线),就会达到安全阈限。超过该剂量的暴露会造成一时型的听力损失,长时间暴露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按照WHO的建议,5~6格对应建议听音音量不超过一小时。而且iPhone6的驱动力相当可怕…音量到第14格的时候会达到120dB,这是人耳的痛觉阈限。120dB以上的声音与暴露时间无关,都可能造成一时性的听力损失,重复暴露也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所以说,Apple自家的入耳式耳机,7格听音+1小时就是极限。注意这叫做极限不是推荐值,7格音量听一小时已经是职业伤害的阈限了。 换句话说……你和带着耳罩的冲击钻工人差不多。别说钢琴悦耳冲击钻伤耳什么的,传递进耳朵的能量决定一切。长时间听?4格以下的话可以忍… 不过仍然不推荐原因很简单,即便是NIOSH的职业安全标准,计算的也是总剂量。你能保证除了听音乐以外没有任何声音接触嘛?怎么可能…于是来…再把音量调小一点…最后来提一下这些图的几个局限点吧。首先是这些图并不精确,也很难做到精确。耳机对功率的响应并不是线性的,所以在1mW之外的数据计算值会比实际值要低一点。另外,由于频响曲线的存在,各个频段的响度也不一样。最终平均下来的dbA会有一定的差别。不过差的不会太多,这些图的指导意义还是存在的.建议看到这个图的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自己耳机的灵敏度,在100~110之间可以适用这张图的结论,如果灵敏度高于110dB,请自觉把音量再再再调小一点。============听力损失的机理==================另外关于听力的损失,听力的一时损失有很多机理可以解释,一时性损失经过休息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而反复暴露在噪音下产生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只有一种解释,耳蜗纤毛细胞受损退化导致的特定频率下的不可逆的听力伤害。纤毛细胞一旦挂了是不可修复的(至少在现代医学条件下),然后挂了你的听力就再也回不来了。最讨厌的一点是,因噪音暴露产生的听力损伤的频率(无关于你的噪音暴露类型),一般都是从Hz开始,其他的频段可能不会受到影响。人声和乐器的的能量大多集中在20-4000Hz的频率范围内,4000Hz以上都是些什么呢?齿音、泛音、气流声,还有很多乐器的细节。所以听力损伤一开始是注意不到的,在Hz频段出现25dB左右的听力损失,在强大的脑放(咦)的作用下说不定会感觉声音的音质变的更好…刺耳的齿音没有啦音量再调的大一些吧(咦)不过注意这一切都是不可逆的。然后这之后就没有这么温柔了…当负责Hz的细胞死得差不多的时候,听力损失就会进一步向高频和低频波及,低频会波及到人声的频段。 然后你就会发现别人说话开始听的不太清楚啦。从辅音开始,“三藩市”变成"安安日"啦…然后反应过来去医院了然后发现4000Hz的损伤已经60dB了2000Hz也被削掉了25dB以上的损失=听力损伤然后就改烧助听器了&完&可能有人会推荐做一下Online的Hearing Test,但是不我是很推荐。 由于回放设备各有特色,用家用设备(包括顶级回放系统)做这类测试可能会出现误导性的结果。对自己听力有疑问的同学请老老实实去医院…
照这么说我应该已经聋了
抛开音量谈损伤,都是耍流氓。
按照你的前提,听一个小时都感觉听力明显下降了,那就是声音不小了。那就不用俩小时,都会有损伤的。
不一样吧,耳机堵塞耳孔会产生细菌的,长时间戴耳机,特别是质量差的耳机,明显感觉耳屎增多的,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个人感觉还得看音量。假设你连续坐几个小时的车。几乎每秒都有几十分贝的噪音。那你天天都这样上下班,你的耳朵有没有聋呢。如果你可以把音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标准我想是没问题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怎样使用耳机才能避免造成永久听力损伤
怎样使用耳机才能避免造成永久听力损伤
怎样使用耳机才能避免造成永久听力损伤
在上下班路上,我们经常看到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人,这仿佛已经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年轻上班族的一大景致,由于在地铁、公车上环境较为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但是大家不知道的就是这样会造成我们的听力慢慢下降。
实际上,这些环境的噪音往往达到70dB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耳机的音量要达到90dB甚至是100dB。而入耳在声音强度达到90dB以上时,就容易造成听力损害,而100dB的声音强度,更是听力的大敌。要知道,当声音强度达到105dB时,就可能造成耳朵永久损害。
长期戴耳机会损伤听力,而且这种损伤是难以再生恢复的。与其他感官一样,耳朵里有专门的听力“感受器”——耳蜗里的纤毛细胞。我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感受器受到刺激了,纤毛随声音震动而摆动。
一旦纤毛摆动太厉害,就容易损伤坏听力。听到大的爆破声、长时间呆在卡拉OK房后出现短暂的“爆聋”就是这个原因。戴耳机虽然没有明显察觉到听力变化,但这种损伤是渐进性的,并且常常被忽视。耳蜗纤毛刺激过度会导致敏感性降低,长此以往也会损伤听力。
而另一个因素就是使用时间,音箱毕竟不能随身携带,这样聆听音乐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耳机就不一样,尤其是一些上班路途较长的使用者,每天上班纠和上班时间都离不开耳机,这样每天五六小时不问断地使用耳机,自然会造成听力疲劳,甚至是造成听力损害。而入耳式耳塞还有更大的影响。毕竟,入耳式耳塞要塞进耳道内部,这对于那些耳道比较敏感的使用者来说,异物进入并刺激耳道,容易产生炎症,尤其是一些山寨耳机,胶套硬,耳机造型不合理,这都会加剧对耳朵的损害。
如今时尚的“重低音”耳机对听力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要知道,人聆听低音时不完全靠耳朵,身体、皮肤、腹腔也会感受到低音声波的震动,这就是为什么在聆听低音强劲的音乐时,会有鼓声直击心脏的感觉。而使用耳机时,声波并不作用在身体上,这就会让人感觉低音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耳机会刻意提高低音强度,这样的音乐虽然听起来过瘾,但强劲的低音会对听力造成加倍损伤。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使用耳机而不会伤害耳朵?
1.戴耳机掌握“60原则”: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内置耳机的人,应掌握60-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2.选择头戴式耳机: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与入耳式三种类型,其中对耳朵损伤最小的是头戴式。相对而言,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使用入耳式耳机对听力或许将产生损伤。
3.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在地铁、公交车里,为听清楚内容就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尤其是地铁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再戴上耳机紧紧地压在耳朵上,其对听毛细胞的损伤情况可想而知。听音乐时,不要过分追求音质效果,把低频音放得很大;在室内听音乐时应减少佩戴耳机。
4.经常听音乐的人应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立即就诊。
总而言之,现代人经常佩戴耳机收听广播、听音乐、看视频等,的确有加强学习、放松身心、陶冶心情的积极作用,但在公共场合又确实不适宜用外置喇叭听音乐,所以耳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然而它对我们听力造成的损伤也不容忽视。
注意使用耳机的场合、正确合理使用,音量适当等,对于防止噪声性耳聋、保护听力至关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予以重视、身体力行,特别是爱时尚并喜欢在地铁听音乐、看电影的年轻朋友更应关注自己的听力,杜绝“偷走听力”的情况发生。
发表评论:
馆藏&9295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用耳机久了真会耳背吗?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用耳机久了真会耳背吗?
楼主在某网站看到的,顿觉菊花一紧啊~确定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耳蜗是个用一点少一点的器官,人的一生中听力就是不断消耗衰退的过程。而且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损耗不可逆。最要命的一点是,由于大脑强大的补偿能力,渐进的听力损伤在主观上完全没有感觉,除非损伤已经非常严重,或者损伤很突然。要确认自己有没有听力损伤,唯一靠谱的办法是做听阈测试,去医院或者自己在家测都可以。绝对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观感受!!!以上为经验之谈,我的右耳在4k~6k有近20db(就是声压差10倍!)的衰减,但你知道么,主观上一丁点异样的感受都没有,脑补超级强大。等到主观感觉不适,其实都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损伤了,和半聋也差不多。耳机对听力的伤害,倒不是因为它离耳朵很近,而是人们使用耳机的场合,很容易把音量调得过大。“恰当的”使用耳机的确不会造成特别的伤害,问题是几乎所有人使用耳机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关键点是音量,在嘈杂的环境下使用耳机,如果你想听到音乐,那么音量必然是过量的。公交、地铁、火车、飞机、车水马龙的街头、有人谈话的室内……几乎所有能用得上耳机的场合都是嘈杂的。解决之道就是隔绝外部噪音,这样用很小的音量也可以听清楚音乐。和上面很多答案的结论正相反,最保护听力的,是隔音式入耳耳塞,当初发明它就是音乐人为了保护自己赖以工作的器官。入耳式耳塞保护听力的程度,取决于其隔音程度,戴上之后越是听不见外界声音越好。很多设备配送的廉价入耳耳塞,其实并没有隔音能力,也就没有保护听力的效果,和普通耳塞一样。隔音比较好的入耳耳塞,一般都是导管深入耳道,采用慢回弹海绵、多节橡胶套、或者定制耳模来保证密闭。动铁入耳几乎全部都是这样的设计。总结:1 耳机损伤听力,而且无法治疗。2 想用耳机,又想尽量减少听力损伤,就要用动铁入耳,或有近似隔音效果的耳机。3 对于普通耳机用户,想减少损伤的话,有个办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你常听的音乐,把音量从最小开始调大,一直调到你感觉吵得难受为止,记下这个位置的音量值,作为音量上限。以后在其它场合听耳机的时候,严格遵循这个上限。到此为止一切都很好。然后你会发现,在很多场合下,这个音量太小,以至你很难听到音乐。这时候参见2……
耳机,让你的耳朵比你的心更衰老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戴零听睡眠耳塞睡觉会影响听力吗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戴零听睡眠耳塞睡觉会影响听力吗
来自:海南省 陵水 浏览 844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3080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不会有副作用的,建议你要带的话,就买好点的耳塞,别买几块钱那种工业耳塞,戴起来很胀痛的,而且会伤害耳道。
TA帮助了725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684人
病情分析:
您好,长时间塞住耳朵,会影响耳朵的血液循环,影响耳朵的健康,影响耳内平衡。指导意见:长期这样会导致鼓膜受损,耳朵灵敏度下降,为了隔开那些噪音,建议用那种罩耳式的,而不是入耳式的这样会好很多。
回答时间:
热门关键词猜你喜欢
百姓导医台 小儿中耳炎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发病部位: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 touch过于灵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