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文山市广州常住人口变化化数是多少万人

云南文山经济状况
云南文山经济状况
不区分大小写
云南省文山州经济状况
&&&&&& &文山州工业经济仍是全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48.24亿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15亿元,增长27.0%。其中加工业增加值34.82亿元,增长23.6,建筑也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42.4%,第三产业增加值55.56亿元,增长10.6%。一、二、三产业结构为32.0:30.5:37.5,与上年比,第一产业下降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4404元,比上年增长18.4%。“十五”期间文山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1.0%,年均增长11.3%。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文山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载体,做好服务,营造环境,非公经济逐步成为文山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主体。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七、烟、蓄、矿”四大支柱产业提供增加值42.18亿元,同比增长15.9%,支柱产业实现税收4.43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部财税收入的35.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4.2%。其中: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14.99亿元,税利2.65亿元;烤烟产业实现总产值11.67亿元,税利2.98亿元;畜牧业实现总产值25.30亿元,税利1.73亿元;矿业实现总产值37.76亿元,税利6.83亿元。
2009年文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8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全州8.7%、12.1%、12.6%的6.1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增长5.7%,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8亿元,增长18.5%,拉动经济增长8.3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6.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2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8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7亿元,增长13.5%,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8.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0:45.6:42.4调整为11.5:46.1:42.4。人均GDP达18523元,按当前汇率(1美元=6.8272元人民币)折算达人均2713美元,突破人均2700美元大关。非公有经济平稳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增强,创造增加值41.2亿元,增长12.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9%,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3.4%。其中第一产业2.2亿元、二产20.2亿元、三产1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13.9%、11.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9%、23.6%、17.9%。全县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县城镇化率达50.49%,比上年提高2.0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23.1万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种植业产值8.37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0.25亿元,增长68.2%;畜牧业产值5.96亿元,增长7.5%;渔业产值0.12亿元,增长28.4%;农业服务业产值0.5亿元,增长5.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3.88万亩,增长6.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4.77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8.04万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11.07万亩。粮经比例为5.7:4.3。粮食总产量达148629吨,比上年增加10614吨,增长7.7%。粮食综合平均亩产229.5公斤,比上年增加0.6公斤。油料产量7857吨,增产881吨,增长12.6%;蔬菜产量101157吨,增产27782吨,增长37.9%;烤烟产量8019吨,增产838吨,增长11.7%;三七产量1216吨,减产470吨,减27.9%;甘蔗产量178119吨,减产46755吨,减20.8%。    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5.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2%,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生猪出栏427727头,比上年增长6.2%,年末生猪存栏351628头,增长3%;大牲畜出栏21755头,增长18.1%;家禽出栏1190374只,增长7.8%。肉类总产量42195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猪肉产量36830吨,增长7.6%;禽肉产量2206吨,增长13.2%;牛肉产量2516吨,增长21%;羊肉产量637吨,增长27.9%。禽蛋产量2659吨,比上年增长34.7%。水产品产量1145吨,比上年增长31.6%。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69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7.6%,其中:排灌机械动力1.95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19.6%;沼气池22080口,比上年增加1911口;农村用电量495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4万亩,累计达到21.51万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34座,累计库容9199万立方米。2009年全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和带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需求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较快。文山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大力开拓市场,扭转了工业经济下滑的局面,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在烟草、中成药、电力和水泥等主要产业的拉动下,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67.1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14.2%,创造工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可比价,下同),工业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国有、股份制工业企业全面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7%;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国有、股份制工业比重为49.8:50.2。    规模以上轻工业和重工业实现同步发展。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轻重工业比重为52.4:47.6。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实现利税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实现利润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89.4%。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9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3%,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9.2%。    四、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积极推进。文山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氛围,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工业企业也不断强化内部用能管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活动。通过严格污染源头控制,加强污染整治力度,加快减排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改善,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县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2009年全县社会能源消费量达92.4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9%,全社会万元GDP能耗为1.09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全县工业耗能62.08万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能耗1.9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0.4%。全县万元DGP能耗下降5.88%。顺利完成州政府下达的2009年度文山县节能目标任务,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措施的推动和重点建设项目及省运会建设项目的拉动下,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有力拉动全县经济全面增长。一方面在中央宏观政策实施效应的带动下,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区域性对接和项目立县等战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有力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我县经济全面平稳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比上年增长38.2%,仍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城镇投资完成34.1亿元,增长80.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8%;农村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18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7%;房地产投资完成16.4亿元,下降21.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农村私人投资完成0.7亿元,增长5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14725平方米,下降30.9%;房屋施工面积1075486平方米,下降44.9%,建安工程投资额38.5亿元,增长50.5%。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全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1.9亿元,增长58.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内涵效益型投资加速,比重上升。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以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为主的内涵效益型投资完成5.3亿元,比上年增长3.1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8%;以新建、扩建项目为主的外延型投资完成35.1亿元,增长69.5%,比重为58.6%。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涉及民生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全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4.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3.02亿元,增长130.5%;农田水利完成投资3.06亿元,增长63.3倍;在房地产投资中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3亿元,占房地产投资的14.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教育投资增长15.8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增长10.1倍。    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投资实现同步增长。在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19.69亿元,增长3.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2.8%;非国有投资完成40.27亿元,增长69.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2%。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2009年全县500万元以上重大重点项目141个,比上年增加59个,增长72%,累计完成投资42.1亿元,增长95%,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2%,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32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随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的全面落实,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程,消费市场商品供应充足,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    从城乡看,城乡市场零售额同步增长。县城实现零售额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7%;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县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达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是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6%;其他行业完成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    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经济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个私在市场经济中独领风骚,对全县消费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成为全县消费品市场的主力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    从商品看,大多数商品销售额完成较好。据对全县限额以上企业统计显示,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额完成3713万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额完成1178万元;日用品类完成1495万元;中西药品类销售额完成3754万元;石油及制品类完成58804万元;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完成48738万元;家用电器家电下乡销售完成7863件,销售额完成1167.6万元。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0.2,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及用品、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下降1.6%、0.1%、2.2%、2%、2.6%、0.9%和2.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8%,比上年下降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8.3%,比上年下降1.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89.68%,比上年下降10.32%。    七、对外经济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不足。2009年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平缓,全县进出口总额16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进口完成1312万美元,增长35.8%;出口完成378万美元,下降23.5%。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年共引进投资项目2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86.7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实际到位资金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外资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1.52亿元,折合美元达2338万美元,今年实际利用外资793万元,折合美元达122万美元。    八、交通运输、邮政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为5.84亿元,比上年增长9.6%。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97万吨,比上年减18%;货物周转量14275万吨公里,比上年减70%;旅客周转量7768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客运量363万人,比上年增长2.5%;境内公路里程公里,比上年增长1.4%。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达98874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03辆),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营运车12059辆,增长6.8%;非营运车86815辆,增长19.2%。汽车38871辆,增长15.9%,其中:载客车23998辆,增长18.7%;载货车14070辆,增长11.7%。    邮政、电信、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县邮政业务总量9348.44万元,增长11.9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5.6万户(城市电话用户4.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5万户)。移动电话30.49万户。全年接待游客127.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全县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965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36亿元,增长21.8%。增值税完成0.74亿元,增长6.8%;营业税完成2.13亿元,增长14.9%;企业所得税完成0.13亿元,下降0.6%;上划中央两税累计完成2.57亿元,增长23.1%;上划中央、省所得税(84%)完成1.4亿元,增长33.3%。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支出不断增加。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1.64亿元,增长29.1%。全年教育支出2.31亿元,增长31.7%;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45亿元,增长11.1%;公共安全支出0.89亿元,增长4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亿元,增长44.3%;医疗卫生支出1.13亿元,增长55.8%;科学技术支出194万元、环境保护支出0.45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4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0.48亿元,分别增长31.1%、45.1%、36.1%和98.7%。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1.52亿元,比年初增加29.29亿元,增长31.76%。其中:企业存款37.04亿元,比年初增加14.27亿元,增长62.65%;财政存款余额4.2亿元,比年初增加0.57亿元,增长15.79%;储蓄存款余额59.3亿元,比年初增加12.37亿元,增长26.36%;农业存款余额2.84亿元,比年初增加0.65亿元,增长29.83%。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1.91亿元,比年初增加23.35亿元,增长26.36%。其中,短期贷款27.53亿元,比年初增加1.29亿元,增长4.91%;中长期贷款83.65亿元,比年初增加21.58亿元,增长34.76%;票据融资0.73亿元,比年初增加0.48亿元,增长195.69%。    十、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县幼儿园数29所,幼儿入园率75.56%,在园幼儿12760人,比上年增长13.95%,教职工875人,增长12.32%。小学校数251所,在校学生46454人,比上年减0.5%,小学专任教师2644人,比上年减0.38%,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5%,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5.59%,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0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普通中学校数27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051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初中22953人,增长3.44%;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40人,比上年增长0.25%,其中初中1363人,增长1.49%。中职学校数12所,在校学生17645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669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0.33%,初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了104.23%,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0.61%,初中阶段学生升学率76.75%。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98年。全县扫除青壮年文盲37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15%。2009年共获中央、省的教育专项资金7802.89万元,其中:13.8万人次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640.58万元,1.75万名中小学生得到寄宿制生活补助金1176.98万元。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2009全县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新批准高新技术企业1个,申请专利74项。全年全县共投入科技项目资金194万元,比上年增长31.3%。截止2009年底,专利申请量467件,授权书113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06个,其中:专业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万余册,订阅各类报纸33种,各类期刊200余种。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2座。2009年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2%。有线电视用户65742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2%。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2009年全县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部)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348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010张,卫生院床位数33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3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95人;村卫生所130个,卫生员306人;全年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608例,比上年增长22.28%,报告传染病发病率356.52/10万,报告死亡19例,死亡率4.21/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9.4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32.6万人,参合率为95.71%,比上年提高2.79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3571.4万元,累积受益61.7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馆3个,全县共有优秀体育运动员210人。    十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治安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全县环境保护系统人员44人,有县级环境监测站1个。2009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7.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8.38%,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97%,粉尘排放达标率86.96%,烟尘排放达标率82.18%。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盘龙河城区段水质达国家Ⅳ类标准;全年共投入环保专项治理资金4510万元。    2009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4.67万亩,全年共造林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万亩。全县参加义务植树23.56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85.6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6%。    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960.4公顷。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蕨类植物有41科80属238种,种子植物161科563属157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0多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21种(长蕊木兰、云南拟单性木莲、水青树等);省级保护有16种(毛尖树、滇琼楠等);有野生动物681种,其中25种国内外保护珍稀濒危种类(蜂猴、岩羊等),鸟类222种,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全县共有人民警察556人,律师33人。2009年发生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起数860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3人,火灾事故起数96起,火灾损失额107.2万元,刑事案件立案数1379件,发现受理治安案件数1409件,逮捕574人,劳动教养2人,少年收容教养人数3人。    十三、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09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09‰,死亡率为5.62‰,自然增长率为6.47‰,比上年减0.62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5.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08万人,减0.53%,非农业人口11.41万人,增5.2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15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790元,比上年增长7.8%。全县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26534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5元,比上年增长18.9%。    劳动就业规模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就业人员6.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3万人,增长2%。其中农村就业人员1.3万人,增加0.2万人,增长18.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68人,增加237人,增长16.1%。年末全县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8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5%。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22人,比上年末增加1170人,其中在职职工7962人,离退休人员1637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980人,比上年末增加4人。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7191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5731人,增加28526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89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839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527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4717人,救助失业人员1222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049人,增加1086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2495人,增加1077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314人,增加467人。    2009年全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7157人,比上年增加180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18220人,比上年增加2020人。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78张,收养各类人员7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个,社区服务中心16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921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元。
略懂社热议
等待您来回答
云南领域专家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文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来源:
2014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文山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2014年文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7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6%,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第二产业增加值88.7亿元,增长14.4%,拉动GDP增长7.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第三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9.7%,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1:49.7:40.2调整为9.6:50.2:40.2。人均GDP达35650元,按2014年末人民币汇率(1美元=6.119元人民币)折算达人均5826美元。2014年文山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7.8%。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9.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5%,比全国城镇化率54.77%高1.73个百分点,比全省城镇化率42%高14.5个百分点,比全州城镇化率35.4%高21.1个百分点。
加快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种植业产值17.89亿元,增长5.7%;林业产值0.33亿元,增长6.7%;畜牧业产值8.7亿元,增长7.1%;渔业产值0.31亿元,增长8.6%;农业服务业产值0.81亿元,增长5.8%。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7.9万亩,同比增长5.6%。其中:粮食播种72.3万亩,同比减少4.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万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15.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89443吨,同比增长2.7%。其中,夏粮产量达29768吨,同比增长3.1%;秋粮产量159675吨,增长2.6%。粮食综合平均亩产261.8公斤,比上年增加7.8公斤。油料产量12294.1吨,比上年减少46.5吨,减0.4%;蔬菜产量吨,增产2073吨,增1.7%;烤烟产量7239.1吨,减产683.3吨,减少8.6%;三七产量3683.9吨,增产950.3吨,增34.8%;甘蔗产量吨,减产65103.4吨,减少35.6%。
生猪出栏584185头,比上年增长3.5%,年末生猪存栏421160头,增长3.1%;大牲畜出栏36304头,增长12.9%;家禽出栏162.7万只,增长5.4%。肉类总产量61260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53515吨,增长3.8%;禽肉产量2747吨,减少2.5%;牛肉产量4239吨,增长23.4%;羊肉产量759吨,增长1.3%。禽蛋产量4942.6吨,比上年增长8.8%。水产品产量3215吨,比上增长7.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59亿瓦特,比上年增长6.1%,其中:排灌机械动力0.45亿瓦特,比上年增长2.9%;沼气池19295口,比上年减少1065口;农村用电量5620万千瓦时。
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加大。全市共完成粮食作物、烤烟生产、三七、畜牧养殖等各类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培训771期61740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骨干培训321人。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2014年末共有水库工程54件,其中:中型水库2件,小(一)型水库10件,小(二)型水库42件,各型水库总库容达10804万立方米;坝塘301座,窖池36223座,供水量2916万立方米。全市总供水量达13591万立方米。规模以上灌区40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出台了文山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工业企业复产达产。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登高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和首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首期城市设计研究获得省工信委批复,马塘工业园区综合物流及加工中心城市规划设计和控制性规划设计编制基本完成。“全国三七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登高片区一期项目“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8.7亿元,土地平整基本完成,与云南白药集团、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天津天士力集团、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美罗君元制药集团等20户企业签订入园投资协议,另有40户企业有入园发展意向。2014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工业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6.5%。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4%,股份制企业增长22.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5%,轻工业增长6.8%。轻重工业结构由上年的55.6:44.4调整为53.9:46.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31.2%。实现利润总额20.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8%。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4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8.7%,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1.8%。
四、节能降耗
继续完善节能降耗政策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着重抓好工业节能,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增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扩大节能降耗效应,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8549吨标准煤/万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8亿元,同比增长20.1%。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完成17.5亿元,同比下降11.4%;交通运输业投资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787%;农田水利投资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72.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3.7亿元,同比增长53.9%;其它投资完成41.8亿元,同比下降1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比下降11.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6.1亿元,同比增长23.9%。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7亿元,增长13%。按城乡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6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9.1亿元,增长19.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9.6亿元,增长18.8%;商品零售64.1亿元,增长11.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4%,烟酒及用品上涨0.1%,衣着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9%,交通和通信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3.5%,居住上涨5.1%。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8%,油脂价格上涨0.2%,肉类价格下降0.2%,蛋类价格上涨1%,水产品价格上涨9%,鲜菜价格下降0.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7%,比上年上涨0.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9.5%,比上年下降0.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7.76%,比上年下降2.24%。
七、对外经济
2014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03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9.1%。其中出口完成4023万美元,下降79.2%;进口完成9万美元,同比下降64%。
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共引进国内投资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6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8%。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280万美元。
八、交通运输、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4483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境内公路里程2976公里,比上年增加188.3公里,增长6.75%,公路网密度达100.34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公交营运车辆达113辆,营运线路14条,线路总长149.1公里,年末营运出租汽车695辆。2014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94955辆,其中小型汽车56508辆,摩托车84638辆。
邮政、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931万元,比上年下降0.26%;全市拥有星级饭店4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427间,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4个,全年接待游客206.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9%。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1%。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9.1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亿元,增长17.3%;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支出不断增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教育支出6.27亿元,增长2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9亿元,增长6.5%;医疗卫生支出3.12亿元,增长19.3%。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90.6亿元、2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5%和15.53%。
十、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4年,全市幼儿园数62所,幼儿毛入园率89.94%,在园幼儿20252人,比上年增长4.83%,教职工1557人,比上年增长10.11%。小学校数84所,在校学生46766人,比上年增长1.18%,小学专任教师2569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58%,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12.87%,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0.0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1.69%。普通中学校数22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169人,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初中学生2182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82人,比上年增长1.02%。中职学校数13所,在校学生18242人,比上年增长24.89%,中职学校专任教师771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81.99%,初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5.24%,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4.74%,初中阶段学生升学率89.59%。高考上线率为95.72%。全市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61年。2014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0.0017万人,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4年全市获得公用经费补助3401.13万元;共有13.6万人次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2.66万名中小学生得到寄宿制生活补助。
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14年全市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全年投入科技项目资金11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4%。2014年专利授权数30件,发明专利拥有量114件,有效发明专利29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14年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5000千册。广播电视台1座。2014年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19%、99.29%。有线电视用户5.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3.3%。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2014年全市政府举办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部)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697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164张,卫生院床位数53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13人;村卫生室130个,乡村医生35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37‰,婴儿死亡率9.8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51‰;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200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34.04万人,参合率为98.98%。全市74.68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医疗费用补偿14218.82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成功承办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全国女子篮球俱乐部联赛、云南省山地自行车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我市运动员参加国内、省、州各类体育比赛共获得4金12银2铜好成绩。“全民健身健康文山”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十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
文山市2014年日照时长为2405.2小时,年降水量为1121.9毫米,年平均气温18.5℃,比上年偏高0.5℃;全年降水天数为120天,最长降水天数为7天;最长连续降水量为200.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91.7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5.0℃,年极端最低气温-0.5℃。全年无霜期总天数为329天。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60人,有市级环境监测站1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29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盘龙河城区段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
2014年全市共有森林面积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2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19万亩;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4.8万亩;201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1%(含农地森林)。
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960.4公顷。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蕨类植物有45科100属262种,种子植物187科946属308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长蕊木兰、云南拟单性木兰、水青树、马尾树、伯乐树等;省级保护的有毛尖数、滇琼楠、红脉棱罗等;在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野生动物有31目103科45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44种,蜂猴、岩羊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2014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死亡9人,比上年下降18.1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51人,比上年下降26.14%。
2014年全市共有人民警察624人;发生交通事故67起,造成65人死亡,64人受伤;火灾事故134起,火灾损失额300万元;立刑事案件5676起,破获2257起;受理治安案件数3064起,查处2287起,逮捕533人。
全市辖区内共有律师113人,比上年增加5人。
十三、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1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04‰,死亡率为6.56‰,自然增长率为6.4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3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增加0.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万人,非农业人口20.4万人。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07人,增加11人,增长0.44%。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8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7%。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154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94143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0547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900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017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2373人。
2014年末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629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29474人。年末全市各类供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数有2个,供养床位200张,供养各类人员48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61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8个,社区服务中心38个。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448.8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5元,比上年增长8.7%。全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45875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0元,比上年增长13.5%。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14年文山市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13年文山市统计年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公报中涉及部门数据系部门提供。
签发:李军审核:杨应华拟稿:文山市统计局联系电话: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投稿邮箱地址:zwxx@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ICP备案号:滇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海常住人口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