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面积是上海

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全国的背后_新浪上海_新浪网
  艾经纬
  唐朝诗人白居易初到长安城时,带着诗稿去拜见一位名家。对方见其名字便说,长安城的物价很贵,生存下来不容易啊。此话放在当前的一线城市,同样成立。
  4月13日,上海社科院发布了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上海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环间购房,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
  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才24平方米?让人惊讶,也狐疑。但实际上就差不多这个数,笔者在专著《房市大衰退:房市33年变迁大推演》中有过相关测算。说实在的,这个数据和全国平均相比差太远了,截至2012年,全国人均居住面积就有32.9平方米了。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那是2003年的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市区为何人均居住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集中是首要因素,历史基础差也是重要因素,1988年朱镕基初到上海任职时,有感于上海人民困难的居住情况,提出“十年内基本解决上海人民的住房问题”。数据显示,1991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还不到7平方米。
  上海市区的居住环境改善,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旧城拆迁改造。自2000年城镇化发力以来,中国大地上进入一个拆迁时代,通过拆迁,激发了大量的购房需求。但很少见到全国的拆迁数据,只有上海在这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统计。
  2010年左右有一部纪录片《房东蒋先生》,讲述了一幢上海老宅和其主人的故事。这幢老宅见证过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十里洋场,但它的主人在城市改造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上海的拆迁数据是从1995年开始有统计的,1995年拆迁户数7.4万户,拆迁面积253.9万平方米。1997年~1998年进入第一个拆迁小高峰,拆迁面积在340万~380万平方米。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2001年~2004年,这和上海申请承办世博会并获得资格有些关系。2002年拆迁面积跃至485万平方米。但2004年拆迁面积很意外地降至130万平方米。
  但2005年上海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迁,当年拆迁户数7.45万户,拆迁面积达851.85万平方米。2006年亦基本相当。这个拆迁高峰一直延续到2009年,这5年中拆迁面积合计3756万平方米。2010年之前在上海生活的人肯定有印象,为了世博建设,上海简直成了一个大工地。
  不过在世博会举办的2010年,上海的拆迁面积就锐降至390万平方米。此后规模更是降至1995年之前,2011年为182.83万平方米,2012年为127.27万平方米。
  这应该有难以拆动的原因,现在上海核心城区动辄每平方米数十万的拆迁成本,一般开发商也是难以承受的。
  在如火如荼的上海城市改造中,涉及上海市区100多万居民。综合统计,1995年~2013年上海共拆迁居民住宅7915.6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17.55万户。而2003年~2013年上海普通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合计才2.59亿平方米,即19年间居民住宅拆迁面积约占后10年间新增普通商品住宅面积的三分之一。
  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以及市区住房供应面积有限,使上海这些年来房价一直成为排头兵,自然使得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也就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局面基本无法逆转。(作者著有《房市大衰退:房市33年变迁大推演》)
  热点新闻:
  天气预报:
04-20 09:19|分享
04-20 08:28|分享
04-20 07:45|分享
04-20 07:40|分享
04-20 07:35|分享
04-20 07:32|分享
04-20 07:25|分享
04-20 07:25|分享
04-20 07:24|分享
04-20 07:21|分享
12345678910
新浪地方站北京面积: 约16,410.54平方公里 ;上海面积: 6340.5平方公里(2009年末) 北京辖区:共辖14个市辖区、2个县。以下为北京市各分区情况(2010调整后):
①首都功能核心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 邮政区码 驻地 东城区 42 96万 100010 钱粮胡同3号
西城区 51 132万 100032 二龙路27号
②城市功能拓展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 邮政区码 驻地 海淀区 431 211万 100089 长春桥路17号
朝阳区 465 183万 100020 日坛北街33号
丰台区 306 104万 100071 丰台街道文体路2号
石景山区 86 36万 100043 石景山路18号
③城市发展新区
城市发展新区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 邮政区码 驻地 通州区 912 65万 101100 新华大街
顺义区 1021 57万 101300
府前中街5号
房山区 1994 77万 102488 良乡镇政通路1号
大兴区 1040 59万 102600 黄村镇兴政街
昌平区 1352 51万 102200 城北街道
④生态涵养发展区
生态涵养发展区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 邮政区码 驻地 怀柔区 2128 28万 101400 怀柔镇府前街15号
平谷区 1075 40万 101200 平谷镇府前大街
门头沟区 1455 24万 102300
密云县 2227 43万 101500 鼓楼街道
延庆县 1993 28万 102100 延庆镇
其它1条答案
附近的朋友等待您的帮助
包打听移动版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_百度百科
?黑龙江省省会
[hā ěr bīn]
(黑龙江省省会)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截至2015年,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户籍总人口961.4万人。哈尔滨地处中心地带,被誉为的明珠,是第一条和的重要,也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1]
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2-3]
2015年,哈尔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3.4:54.9调整为11.7:32.4:55.9。[4]
7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发布通知,同意将北京市顺义区等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要求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其中包括哈尔滨市。
哈尔滨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大约3000年前,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金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建都。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
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的辖地。[6]
明末清初时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遗存的建筑材料在原地修筑阿勒楚喀要塞。
清朝建立后,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林将军。清末民初哈尔滨属于吉林省滨江县治。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与此同时,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和国际都市地位。[6]
哈尔滨是中国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民国十二年(1923年),哈尔滨成立第一个党组织。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二十一年(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等名垂千古的和革命烈士。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城市。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的曲折发展过程。“”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8个区和宾县、、、、、、方正7个县,代管、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
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
2013年9月,哈尔滨成为国务院发改委《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设立。[7]
哈尔滨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哈尔滨市下辖9个市辖区(、、、、、、、、)和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松北区1号。[8]
哈尔滨区划详情(截至2014年底)  区划代码区划名称面积  (平方公里)政府驻地邮政
街道镇乡民族乡社区行政村230100哈尔滨市53523.515000010911565158291887230102道里区479.2150000194  11642230103南岗区182.91500001811115128230104道外区618.6150000234  11640230108平房区98.015000071  306230109松北区736.315000025  3348230110香坊区339.5150000204  11046230111呼兰区2185.9150500883 47168230112阿城区2452.1150300127  76108230113双城区3112.0150100 101486246230123依兰县4616.0154800 63115132230124方正县2968.6150800 44 1567230125宾县3844.7150400 125 5143230126巴彦县3137.7151800 108 35116230127木兰县3600.0151900 62 786230128通河县5675.5150900 62 681230129延寿县3149.6150700 54 12106230183尚志市8824.9150600 107221163230184五常市7502.0150200 1212321261
哈尔滨地理环境
哈尔滨位置境域
哈尔滨市地处中国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处中心区域,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哈尔滨东与、接壤,北与、接壤,西与接壤,南与吉林省、、接壤。哈尔滨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9-10]
哈尔滨地貌
哈尔滨的冬天火树银花
哈尔滨市区及、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支脉丘陵,北部为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11]
哈尔滨土壤
哈尔滨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哈尔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11]
哈尔滨气候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10]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10]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日)。[10]
哈尔滨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五岳河、河等。发源于吉林省,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11]
哈尔滨自然资源
哈尔滨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哈尔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第一位的矿种有: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石棉、硅石、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种。[11]
哈尔滨植物资源
哈尔滨市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苦参、、、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红萍)等。
草原植物以“”之一的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管伸菜、、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木耳等食用菌。
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渥丹百合、、、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东北、、、、。山野果子有、、山桃、、等。[11]
哈尔滨市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主要树种有红松、、、水曲柳、、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此外,还有、大秋果、苹果、葡萄等温带果木林,以及特种经济林、黑豆果等。野生果树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豆淀果、、刺玫瑰、猕猴桃、、东方草莓等。野生薇果产量较多,已成为重要出口资源。[11]
哈尔滨动物资源
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以及、、、、、、、、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鹗形目等猛禽。[9]
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10]
哈尔滨人口民族
哈尔滨人口
截至2015年末,哈尔滨户籍总人口961.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4.3万人。在全市人口中,市辖区人口548.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4.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2%。全市出生人口6.0万人,出生率6.22%,死亡人口6.1万人,死亡率6.39%。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4]
哈尔滨民族
哈尔滨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截至2010年,哈尔滨市共有包括、、、、、、在内的4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1.6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55%,占全省少数民族总数的33%。[4]
哈尔滨交通
哈尔滨公路
松花江公路大桥
哈尔滨主要公路有、、、、()、吉黑公路(黑河)、等。[13]
截至2010年底,哈尔滨共拥有各级公路4035条,公路总里程22534.4公里,公路密度达4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1598.3公里,省道865.3公里;高速公路828.9公里,一级公路99.6公里,二级公路98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070.7公里,所有乡镇均通公路(其中98.4的乡镇已经通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通路率达到98.4%(31个建制村未通达)。[13]
哈尔滨铁路
哈尔滨西站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是全国十五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南至兰棱、东达、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相通。36条干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日开始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铁路局(集团公司)撤销下辖的哈尔滨、、、、海拉尔5个,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截至2014年底,6854公里,线路计长12516.9公里。[11]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北京、长春、沈阳、、天津、上海、广州、、青岛、南昌、武汉、石家庄、郑州、长沙、西安、重庆、德州、、杭州、温州、、福州、乌鲁木齐、包头等以及沿线城镇。哈尔滨乘火车可以抵达省内所有通客运铁路的大中小城镇,是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11]
火车站    铁道线路哈齐高铁[14]
哈尔滨航空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哈尔滨的民航事业起步于1950年,1979年以前全省只有5条航线,每周15个航班,年旅客吞吐量仅7万余人次。1979年底,建成了可昼夜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阎家岗机场,即。太平国际机场属干线国际定期4E级机场,面积6.7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2013年突破1000万人次。[11]
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由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可以到达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西安、沈阳、乌鲁木齐等各国内主要城市,以及东京、大阪、新潟、首尔、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国际城市。[11]
截至2015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前期准备已经启动,机场扩建工程目标设定为2020年,扩建后的哈尔滨机场定位为大型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万吨的需要。[11]
哈尔滨水运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黑龙江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有中俄水运贸易。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2005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309万吨。[15]
哈尔滨市内交通
是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哈尔滨地铁于日启动,规划有“九线一环”,总里程340公里,其中部分路段利用原有的进行改造。日,一 、二期工程于通车试运行。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二期工程于2014年初启动。总工程预计在20年内完成,估算总投资2000亿元。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采取地上地下相结合、城区城郊相结合、平时战时相结合方式,工程完成后将新增线路,总规模可达12条线和1条环线和两条支线。[16]
截至2014年,哈尔滨公交运营路网长度为776.6公里,公交编码线路205条。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5433台,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6亿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15519台。[16]
跨江通道(自西向东)  桥梁名称运输方式王万铁路桥
铁路 王万联络线
公路 四环绕城高速
城市道路 西三环
松花江公路大桥新桥(松花江姊妹桥)
滨洲铁路桥
铁路 滨洲线
滨北公铁两用桥(滨江桥、东江桥)
铁路 滨北线(公路已封闭)
公路 四环绕城高速
哈尔滨经济
哈尔滨综述
2012年,哈尔滨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6.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38.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1:36.1:52.8。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9%、42.2%和47.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10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461.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十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8.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8%,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9%。[17]
2012年,哈尔滨财政收支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581.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4.7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3.6亿元。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118.6亿元、87.5亿元、89.7亿元、42.6亿元、58.2亿元。[17]
2012年,哈尔滨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0.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81.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18.6亿元。[17]
2015年,哈尔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3.4:54.9调整为11.7:32.4:55.9。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4%、22.5%和6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27元,增长8.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120.5亿元,增长8.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3%。九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9.5亿元,增长5.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8%,下降0.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4%。[4]
2015年,哈尔滨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656.0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7.7亿元,下降3.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体税种中,营业税123.3亿元,增长1.1%;企业所得税43.7亿元,增长2.4%;增值税45.4亿元,增长4.2%;个人所得税16.8亿元,增长4.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24.8亿元,增长11.5%。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124.6亿元、153.6亿元、167.6亿元、64.7亿元、45.2亿元,分别增长12.1%、16.7%、1.6%、18.8%和3.7%。[4]
2015年,哈尔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54.9亿元,增长50.4%;第二产业投资1849.5亿元,增长16.5%,其中工业投资1730.3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2491.3亿元,增长3.0%。[4]
哈尔滨第一产业
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黑木耳、、、、、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防风、甘草、、人参、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等珍贵树种--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7]
2012年,哈尔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62.0亿元;林业产值28.1亿元;牧业产值461.4亿元,;渔业产值18.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9亿元。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036.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85.8万亩。粮食总产量1600.7万吨。其中,水稻533.1万吨;玉米1001.8万吨;大豆50万吨。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192.1万吨;油料产量1.8万吨;甜菜产量0.4万吨;烟叶产量1.3万吨。全市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为212.0万头、477.6万头、6800.8万只。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为93.6万吨、37.7万吨、144.1万吨,水产品产量12.6万吨。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91.1万千瓦;化肥投入(折纯)47.1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23.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77.0万亩。[17]
2015年,哈尔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5.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595.3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33.7亿元,增长2.7%;牧业产值570.3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23.4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2亿元,增长10.8%。[4]
哈尔滨第二产业
松北科技创新城
哈尔滨建市之初工业体系以食品、等轻工业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抗美援朝时期“南厂北迁”的实施,主要从辽宁迁来一些工业企业。“”期间,援华的,有13项落户于哈尔滨,形成了哈尔滨市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这些重点工程主要包括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一批重工业企业,构建了哈尔滨市以机电工业为主体,纺织、冶金、轻工等行业为辅的工业体系。1957年,哈尔滨市区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七位,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64年开始,中国开始,哈尔滨作为国防前线城市,大量企业向西北、西南等地区或整建制搬迁,或支援建设,相继成立了西北铝加工厂、兰州电焊条厂、天水长城精密电表厂等,对哈尔滨市的工业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18]
哈尔滨市的四大工业依次为食品工业,装备制造,石化和医药。其中食品工业大企业主要为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装备制造大企业主要为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化大企业主要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医药大企业主要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工业门类齐全。[18]
创建于1900年的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等大批制药企业是中国医药市场的著名企业,该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广告主之一。截至2015年,哈尔滨有、电子仪表等近3000家企业,产品有:电站锅炉,发电设备,水轮发电机组,电力,水泥,钢材,铝材,石化产品,化学药品原药,汽车,卷烟、啤酒、家具、乳制品、软饮料等。[18]
2012年,哈尔滨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77.4亿元,增长10.0%。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55.1亿元,增长12.4%,占52.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22.3亿元,增长7.6%,占47.6%。[17]
2012年,哈尔滨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石化四个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562.4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六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0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87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03.2亿元;税金18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86户,亏损面为20.1%,亏损企业亏损额39.7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8.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种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72种,占44.4%。其中,有36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30%。[17]
2015年,哈尔滨实现工业增加值1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30.4亿元,增长2.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5.8%,制造业增长3.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0.8亿元,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2%。[4]
2015年,哈尔滨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81户。其中,一级资质及以上建筑企业168户,占全部建筑企业的15.5%;一级以下建筑企业913户,占84.5%。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725户,占全部建筑企业的67.1%。[4]
哈尔滨第三产业
20世纪初期,哈尔滨即成为重要的国际性商贸金融都会,大批国际知名外资银行包括、、、日本龙口银行、中法实业银行等20馀家外资金融机构曾进驻哈尔滨。华资银行如、等也在早在1910年代即在哈尔滨开设分行。截至2015年底,共有以及等两家城商行总部设立在哈尔滨。[19]
对俄特色金融业务方面,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月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银行当年兑换1.21亿卢布,占同期全国兑换量的90%以上,卢布账户及卢布存款保有量领先境内同行业,卢布结算和对俄人民币结算量处于国内银行领先水平。日,哈尔滨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三家,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家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城市商业银行。[20]
2012年,哈尔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6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68.3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6.3亿元。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10.5亿元;零售业零售额1769.5亿元;住宿业零售额22.1亿元;餐饮业零售额292.5亿元。[17]
2012年,哈尔滨对外经济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3.3亿美元(海关口径)。其中,出口总值18.6亿美元;进口总值34.7亿美元。与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21]
2015年,哈尔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地域分,城镇零售额3053.9亿元,增长10.4%;乡村零售额340.6亿元,增长11.8%。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475.7亿元,增长13.0%;零售业零售额2470.8亿元,增长9.8%;住宿业零售额32.1亿元,增长12.3%;餐饮业零售额415.9亿元,增长12.1%。[4]
2015年,哈尔滨与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7.78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下降29.8%。其中,出口23.6亿美元,下降31.5%;进口24.2亿美元,下降28.1%。从商品类别看,机电类产品出口13.6亿美元,下降14.4%,进口8.3亿美元,下降5.9%。[4]
哈尔滨社会
哈尔滨教育
哈尔滨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哈尔滨有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12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3所,普通高中104所,普通初中379所,普通小学(含农村小学网点)1009所,特殊教育学校18所,工读学校1所,幼儿园1332所。[4]
重点高校院校名称学校类别学校属性主管部门理工、、、工业和信息化部理工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农林、、教育部综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医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农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工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财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其他高校院校属性院校名称 公立院校 [22]
 -军事院校民办院校独立学院-  -专科院校-知名高中公立高中民办高中哈尔滨市德强中学
哈尔滨科技
哈尔滨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经形成了以大学、研究所、大工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4]
截至2015年,哈尔滨有科研机构470个,拥有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4.5万人,其中研究人员2.9万人。R&D经费支出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4%。受理专利申请24787件,增长10.1%;授予专利权12466件,增长34.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725项,成交额82.4亿元,增长5.3%。80项科技成果被授予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奖。[4]
哈尔滨卫生
截至2015年,哈尔滨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52个(未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73个、卫生院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7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8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37万人,注册护士2.46万人。[4]
哈尔滨体育
2015年,哈尔滨举办全市体育竞赛22项。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18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5枚;参加国内比赛获得奖牌113枚,其中金牌34枚、银牌49枚、铜牌30枚。2015年,哈尔滨打造10分钟健身圈工程,安装健身路径2400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46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8198人。共建设乒乓球园区、羽毛球园区、篮球园区、棋类园区等特色园区34个,新农村示范点40个。[4]
哈尔滨籍运动员在夏季奥运会上获奖情况姓名奥运会项目分项奖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金牌孔令辉2000年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女子200米蝶泳金牌孔令辉2000年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银牌焦刘洋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女子200米蝶泳银牌
哈尔滨籍运动员在冬季奥运会上获奖情况姓名冬奥会项目分项奖牌 /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金牌 / 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 /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申雪 / 赵宏博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铜牌、、、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冰壶女子冰壶铜牌承办体育赛事  级别列表国际级1996年哈尔滨2003年哈尔滨[23]
2007年2008年哈尔滨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24]
2009年哈尔滨[25]
 国家级1959年第一届1976年第三届1979年第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1983年第五届1991年第七届2003年第十届冬季运动会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哈尔滨通信
哈尔滨立交桥夜景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可以办理哈尔滨市、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11]
2015年,哈尔滨邮电业务总量1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0亿元,下降2.0%;电信业务总量168.9亿元,增长24.0%。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08.8万户,下降7.3%。移动电话用户1257.8万户,增长0.6%。固定互联网用户165.4万户,增长1.5%。其中,宽带接入户162.5万户,增长1.8%。[4]
哈尔滨传媒
2015年,哈尔滨出版报纸48473万份,出版杂志4322万册,出版图书6797万册。哈尔滨有线电视用户165.2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4.24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29356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70080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99.96%,广播综合覆盖率99.86%。[4]
哈尔滨场馆
截至2015年,哈尔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艺术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图书馆分馆53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7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1个。[4]
哈尔滨会展
,简称“”,是经中国政府批准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大型经贸展览会,每年6月15日至19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定期举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协办单位有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等10多个国外的政府部门与贸易促进机构。[4]
2015年,哈尔滨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345 项,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展会项目128个,增长20.1%;总展览面积173 万平方米,增长20.5%;共吸引国内外观众(含客商)569.2万人次,增长21.9%,其中埠外达118.7万人次,增长25%;展会直接收入17.4亿元,增长21.3%,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收入161.4亿元,增长21.5%。[4]
哈尔滨文化
哈尔滨习俗
哈尔滨之冬
受历史上北方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26]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26]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26]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26]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
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26]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26]
哈尔滨饮食
秋林大列巴红肠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一种大面包)、等,喜欢喝“”(俄式红汤)。[27]
哈尔滨节庆
 简介图片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每年一月五日开幕,持续一个月。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自日创办以来,创造成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黄金季节。游客可以到观赏冰灯、雪雕,欣赏冰雪文艺晚会,还可以参加冰雪娱乐项目。[28]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始办于1961年8月,于隔年的8月6日至15日举行,历时10天。是地方传统音乐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音乐盛会,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中国“三大音乐会”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地位。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音乐之都”。[29]
哈尔滨市名由来
①天鹅论: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认定其为现今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
②“打鱼泡”或“晒渔网”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③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④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⑤“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无从考证。
⑥满语“锁骨”说:完全的音译,因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
⑦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
⑧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
⑨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3]
哈尔滨旅游
哈尔滨素来有着“”、“”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壁,1998年被评选为首批。区内有、、俄罗斯木屋、歌特式楼宇、中央大街、、、文庙、、、等和东北林园、、等500余处。[30]
 简介图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始创于1999年,是由哈尔滨市政府为迎接千年庆典神州世纪游活动,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外以冰雪为主题的超大型娱乐工程。[31]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32]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唯一坐落于城市中心的江漫湿地型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友好理事会评为“联合国FOUN生态示范岛”。“中国·哈尔滨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及许多国际国内的雪雕比赛都在此举办。2009年7月,哈尔滨太阳岛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岛屿型公园。[33]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由风车山庄、国家体委,交通山庄,大青山滑雪场、通信山庄电力山庄,云鼎山庄、好汉泊雪场,以及农家院共同组成,位于哈尔滨尚志市境内,最高峰海拔1374.8米,亚布力滑雪场共有11根初、中、高级滑雪道。滑雪场内还有长达5公里的环形越野雪道及雪地摩托、雪橇专用道,设有3条吊椅索道、3条拖牵索道及1条提把式索道。雪场还拥有多台造雪机、压雪机、雪上摩托车等现代滑雪场机械设备;雪道设有多条吊椅式和牵引索道,滑雪者可以从任何一处乘索道,不需要脱掉雪板,滑遍场内全部雪道。[33]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中央大街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日成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2005年中央大街被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8年3月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中央大街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建筑成就奖”,同时,哈尔滨中央大街被国家授予“建筑艺术博物馆”称号。2009年,中央大街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33]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1932年重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教堂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34]
圣·索菲亚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址,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1935年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原来属于东正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35]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5号的原731部队本部大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防教育基地。经过重新修缮,已作为基本陈列对外开放。总面积1500平方米,15个展厅,这里以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控诉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血腥罪行。[36]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龙塔即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其塔高336米。龙塔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37]
龙塔(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
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区松花江北岸,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太阳岛公园是太阳岛上最主要的景区,园内有天鹅湖、太阳瀑、水阁云天、松鼠岛等景观。2009年,太阳岛冰雪艺术馆以占地5000平方米、馆内净高7米的规模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室内冰雪艺术馆,创造了太阳岛世界之最。[33]
哈尔滨著名人物
类别  名单  文艺影视    音乐   体育   文学    科学   其他  
哈尔滨城市荣誉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38]
音乐之都[15]
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38]
国家“”试点示范城市[38]
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38]
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39]
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38]
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示范城市[38]
国家共同配送试点城市[38]
.中国政府网.日[引用日期]
.振兴东北网.日[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官网.日[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官网.日[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引用日期]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日[引用日期]
.东北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冰城哈尔滨[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日[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官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日[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官网.日[引用日期]
.东北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中国哈尔滨官网.日[引用日期]
.哈尔滨音乐学院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东北网.[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日[引用日期]
.新华网.日[引用日期]
《北方音乐》 2009年02期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简称“哈夏会”)
.新浪新闻.日[引用日期]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大世界-东北网旅游[引用日期]
.哈尔滨新闻网.[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日[引用日期]
.人民网.日[引用日期]
.哈尔滨新闻网.[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日[引用日期]
.黑龙江新闻网.[引用日期]
.黑龙江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