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舒服,生气是因为修养不够免疫力不够吗?该怎么办

宝宝经常生病发烧是因为抵抗力不好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宝宝经常生病发烧是因为抵抗力不好吗?
当时年龄: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如何才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如何才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免疫系统是怎么形成的
宝宝出生后,免疫系统在慢慢成熟。宝宝的免疫系统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
先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每个人出生时都有的、天生的、自然的免疫力,具有全面保护的作用,先天性免疫包括:
人体的机械防御机制,比如皮肤的屏障功能、咳嗽等;
体内的化学和生物学成分,比如胃酸中的盐酸和肠液中的胆盐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喂养途径和营养物质,包括宝宝出生之前经胎盘的母亲抗体的传递和出生之后的母乳喂养。
获得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是随着宝宝的成长而逐渐获得的,是通过感染性病菌刺激、预防接种和肠道菌群状况的健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犯或接受免疫接种后,人体内就会产生对抗此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殊抗体,以后当受到这种病原微生物的再次侵犯时,抗体就可以联合其他免疫细胞等将病原微生物杀死。
提升免疫力的热点提问
宝妈问:宝宝经常发烧,是不是免疫力低?
崔玉涛:发烧只是症状,不是原因。孩子发热,应该寻找病因。不要认为经常发热的孩子就一定是免疫功能低下。最忌讳的做法就是,一旦孩子患了呼吸道感染,就选择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 免疫增强剂,这样非常不利于免疫系统的成熟,反而会带来损伤。
宝妈问:宝宝对牛奶过敏,是不是免疫功能不好?
崔玉涛:过敏本身是免疫功能异常增强的表现,不属于免疫功能低下。孩子牛奶过敏,要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并使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保证营养来源。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情况,逐渐添加,以寻找孩子能够接受的食谱。
宝妈问:孩子得了好几次肺炎,是不是免疫系统出问题了?
崔玉涛:诊断肺炎除了呼吸道症状外,应该还有胸部x光检测结果,再有病原学检测结果。不要轻易将发烧+ 咳嗽+ 有痰,就诊断肺炎。而且即使是肺炎,也不一定是细菌感染。只要孩子不是反复的细菌性感染性肺炎,就不代表免疫功能存在问题。
宝妈问:孩子有哮喘,用不用给他用些增强免疫力的药?
崔玉涛:哮喘的常见原因是过敏,过敏是免疫增强的表现,如果再提高抵抗力,过敏将会更加严重,治疗哮喘,首先应该寻找过敏的原因,去除过敏原才是根治的主要方法。哮喘发作时不应选用抗生素,除非同时合并了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应该使用支气管解痉药物和皮质激素。
宝妈问:孩子经常生病,需不需要进行提高免疫力的治疗?
崔玉涛:孩子如果没有反复细菌感染,就说明没有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不要认为孩子出现过感染,就是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就是在出生后不断受刺激后产生的,所以家长不必对正常的孩子采取任何方式的提高免疫功能的治疗。
宝妈问:听说抗生素会破坏免疫系统,为什么?
崔玉涛:如果孩子出现感冒,一定要确定是不是细菌感染。反复、积极地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功能,反而会破坏它。所以,越是积极地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病,孩子越容易生病,因为生病本身会刺激后天免疫系统成熟,而抗生素会削弱它。
宝妈问:母乳喂养是不是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崔玉涛:胎儿出生前,妈妈通过胎盘给胎儿传输了自身体内的免疫球蛋白G(IgG)。这些IgG 能在宝宝的体内存留约6 个月的时间。宝宝出生后,妈妈通过母乳喂养,将肠道和呼吸道所产生的抗体IgA 源源不断地喂给宝宝。而且,母乳中还有很多营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作用,这些都可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的尽快成熟。
宝妈问:怎么保护宝宝的免疫力?
崔玉涛:保护好孩子的皮肤,可以保证筑好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御屏障,所以,不必每天过于认真地给孩子清洁皮肤。建议每天给孩子洗澡,但是不建议每天都使用沐浴露,洗澡后使用润肤露。对于皮肤干燥的孩子才可以选择植物源性的润肤露。
宝妈问:服用益生菌为什么可以提高免疫力?
崔玉涛:益生菌的作用是改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得到改善,不仅仅是为了消化吸收,更是为了提高肠道的免疫功能。肠道免疫功能的增强,又会刺激全身免疫功能的增强。所以,真正的益生菌制剂,其适应证的第一项应该是改善免疫功能。要想通过益生菌调节免疫,至少需要服用3 个月。
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吸入乳头周围及乳管内的细菌,不仅利于孩子肠道菌群的建立,而且通过刺激肠道免疫,能促进全身免疫系统的成熟。配方奶喂养就会缺少母乳喂养的有菌过程,所以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应该适当添加活性益生菌,这也就是有些婴儿配方奶内添加益生菌的缘故。
宝妈问:应该给宝宝接种哪些疫苗来提高免疫力?
崔玉涛:预防接种是刺激后天免疫的很好方法。疫苗是细菌、病毒的碎片或其中的重要片段,通过刺激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以预防真正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所以,不应谈及哪些疫苗应该接种,哪些疫苗不应该接种。计划内疫苗是免费接种的,计划外疫苗需要自费接种,与疫苗的重要性无关。
宝妈问:可以给宝宝用增强免疫的药吗?
崔玉涛:免疫增强剂绝对不能随便给孩子使用,除非孩子已经确定为免疫功能低下。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经常感冒或得过几次肺炎就是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是有客观指标的。如果孩子存在轻度过敏,再使用免疫增强剂,就会放大到严重过敏。
容易误判的宝宝常见病
宝妈问:宝宝高烧几天不退是怎么回事?
崔玉涛:首先判断婴幼儿高热期间有无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平时总是说婴幼儿高热期间若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应怀疑幼儿急疹。特别是对于生后第一次发烧的婴幼儿可能性更大。一般高热持续3天后,随着体温下降会有皮疹出现。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对于皮疹无需特别治疗。当高热持续已超过3整天,还是应该去看医生,排除一些疾病。
幼儿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整个病程约一周。头三天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度。此间,除了高热往往无其它不适。三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皮疹,迅速播散到全身。持续3天左右自然消退。整个过程除退热,无需特别治疗。幼儿急疹是考验新手父母的一道难题。
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退。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热退后出疹,即是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如果是感冒发烧,一定要记住,给孩子体内补充充足水分,这样退热药才能起作用。
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可使用另外一种。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要纠结哪种测量体温的方法更加准确。任何一种方法测量出体温超过38.5度,都应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多喝水、热水浴、温湿敷等)。家长一定要记住,体内水分充足,退热药才能起作用。所以,保证液体入量,对退烧来说,至关重要!
不论是服退热药,还是物理降温,最终退热都要经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而实现,其中经皮肤散热是最主要途径。退热药只通过刺激人大脑中枢迫使体内增加散热。若体内水分不足,即不能有效散热。这就是为何发热几天,退热药“不灵”的原因。发热时多饮水或奶等液体甚为重要!
宝妈问:宝宝在为何特别容易腹泻?
崔玉涛: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都可引起腹泻。
孩子出现腹泻,应留取大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考虑是应用抗生素3天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仅可导致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乳糖不耐受。建议:益生菌;母乳+乳糖酶或不含乳糖配方粉;简单易消化辅食。坚持一到两周。
如果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腹泻,可以继续保持母乳喂养+益生菌制剂(不含牛奶、不含乳糖)。如果3天后腹泻仍严重,说明婴儿对母乳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建议此时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将母乳停掉,换成无乳糖配方不是明智的选择。
配方粉喂养婴儿患上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时,一定要将配方粉换成无乳糖配方。轮状病毒等病菌可损伤小肠黏膜表面,造成位于其表面的乳糖酶受损,从而引起对配方奶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加重和延长腹泻。无乳糖配方,是利用麦芽糖糊精替代了乳糖,仍属均衡营养配方,利于腹泻的治疗。
腹泻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且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
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
宝妈问:宝宝几天不大便该怎么办?
崔玉涛:如果排便间隔长且难排出兼有腹胀、哭闹等应请教医生排除是否因肛门、结肠发育等原因。
很多家长认为婴儿最好一天排一次便,最多两次。如果排便间隔长于一天,怀疑便秘;如果一天排便超过三次,认为腹泻。每个孩子有着自己的胃肠状况和排便规 律。只要进食正常;生长正常;生活规律能轻易保证;排便过程不费劲,就不要过于关注排便的间隔时间。应关注结果,不要过于强调过程。
由于便秘,干结的大便会导致肛门损伤,引起排便时带血。其血液附着于大便外,不与大便混合。解决便秘是关键。服用纤维素,比如乳果糖等。如果同时服用益生 菌,效果会更明显。头两天,需要使用开塞露,排空结肠中已干燥的大便。便秘解决后,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青菜等,维持正常排便。
如果奶消化吸收的好,食物残渣少,排便间隔长且大便不干则有可能是攒肚。
排便间隔时间长“攒肚”与便秘(大便干结)不同。很多婴儿会有排便间隔长的情况。如果奶消化吸收的好,食物残渣少,排便间隔长且大便不干(差结论)。如 果排便间隔长,且总有便意但很难排出,且腹胀、哭闹明显应请教医生,排除是否因肛门、结肠发育等原因所致。多数情况下排便间隔长都是生理现象。
宝妈问:宝宝身上起的红疙瘩是什么?
崔玉涛:有可能是血管瘤:多发生在周岁内,表现是疙瘩逐渐增大、膨隆,待紫红色后逐渐正常。
血管瘤,特别是草莓状血管瘤,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每遇到这个问题,家长都非常忧心忡忡。咨询医生并等待观察。很多婴儿在一岁内,血管瘤会有增加的势 头;一岁后,开始缩小。每隔2-4周,在旁边有标尺的前提下拍照,这样很容易让医生了解血管瘤大小及颜色的变化。过早手术未必能根治。
皮肤血管瘤随孩子长大会有明显变化。大多数在生后一岁内血管瘤范围逐渐增大、膨隆,随后紫红色血管瘤上逐渐出现正常皮肤。由多个点状逐渐扩大,同时血管瘤逐渐变瘪,大多数于生后2岁后消退。对于增长快速或本身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的病例,可根据情况服药、局部注射、激光或手术治疗。
大家较熟悉青色胎记,俗称蒙古斑。随孩子长大,绝大多数自行消退。对于眼皮、眉间、颈后等部位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红色印记,大家比较担心,怀疑是否为血管瘤。 绝大多数仍是胎记,多于生后2-3岁内自行消失,无需治疗。只有局部红印逐渐变成紫红色,且局部高出皮肤的现象才考虑为血管瘤。
也不排除湿疹的可能,诱发因素如奶、海鲜食品、花粉等都可能诱发它。
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一般是身体变态反应引起的。外界各种诱发因素如奶、海鲜食品、花粉等都可以刺激湿疹反复发生或者加重;湿疹容易发生还有本身的因素,婴儿的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丰富,对各种刺激因素较敏感。出生2-3个月容易发生,外用药物可减轻症状,常反复发作;1岁后逐渐减轻,2 岁后多数可自愈。
宝妈问:宝宝睡觉时哭闹是什么原因?
崔玉涛:包括新生儿在内,出现睡眠不安,阵发哭闹,频繁”饥饿”等现象,应考虑婴儿肠绞痛。
对4-6个月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在内,出现睡眠不安,阵发哭闹,频繁”饥饿”等现象,应考虑婴儿肠绞痛。原因与胃肠发育不成熟有关,其中对牛奶不耐 受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多趴着可缓解腹痛,西甲硅油和益生菌也可部分缓解腹痛。对于配方粉喂养的婴儿换成部分水解配方会有较好的效果。
很多婴儿都有肠绞痛现象,表现为排气多、排便费劲、易打嗝和溢奶、睡眠不安等。
很多婴儿都有肠绞痛现象,只是表现有差异。有些排气多,易打嗝和溢奶;有些排便费劲,但大便并不干;有些睡眠不安,易被吵醒,只有抱着睡才安静;有些易 哭闹,甚至突然出现剧烈哭闹,如同被针扎了一样。不论有那些表现,有肠绞痛的婴儿应生长正常。若生长缓慢,应咨询医生,寻找原因。
婴儿肚脐处鼓包,手指按压可恢复,松开后又鼓出的现象为脐疝。脐疝部位是胎儿期脐带附着部位,此部位缺少肌肉。生后脐带剪短,此部位将逐渐被肌肉附着,形成完整的腹壁。生后婴儿出现肠内胀气——肠绞痛,会导致脐部凸出。对于脐疝,不需任何特殊处理,随肠绞痛好转而自行恢复。
宝妈问:宝宝睡觉为什么会打鼾?
崔玉涛:宝宝睡觉若总有呼噜声,但无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应该是喉软骨软化。
几个月内婴儿,若嗓子总有呼噜声,但无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应考虑是喉软骨软化。由于婴幼儿软骨内钙质沉着不足,呼吸时喉软骨会出现摆动,发出呼噜声。严重者,会出现呛奶。只要正常喂养,6-12个月内会自然好转,症状逐渐消失。任何药物不能加速好转过程。
对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摘除肥大的腺样体,应考虑孩子睡觉时打呼噜的程度,还应考虑孩子睡觉时出现呼吸暂停。只有在医院内进行睡眠监测,确定孩子是否有呼吸暂停,以及呼吸暂停的次数,是决定手术与否的金标准。
若宝宝睡觉前哭闹过,则睡觉时狭窄鼻道便容易阻碍气流通过,熟睡后就会出现鼾声。
婴儿的鼻道狭窄,容易阻碍气流通过,呼吸就易有杂音或是熟睡后会出现鼾声。再加上平时容易哭闹,哭闹后的眼泪、鼻涕再加上分泌物,也会阻碍气流通过,出 现鼾声;仰睡时,舌头也会往后掉,也会出现鼾声。婴幼儿的鼾声多半受到生理性发展的影响,三四个月大后就会逐渐改善。平时父母注意帮宝宝清洁鼻腔的分泌物即可。
宝宝抵抗力差怎么办
什么是抵抗力
抵抗力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各种疾病。实际上,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就是抵抗力。
其中免疫力低下分为3类:
1、先天性免疫低下:医学上也称为免疫缺陷,是由于组成免疫系统的某种或多种成分因为基因突变等因素而丧失了原有功能,发生免疫低下,病情较严重。这类疫病在免疫低下的孩子中比例较少,但病情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
2、后天继发性免疫力低下: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这类疫病经过去除引起免疫低下的病因后,免疫功能往往都可以恢复。引起后天继发免疫低下的原因常见于感染、药物、营养不良和其他某些疾病。
3、生理性免疫力低下:生理性免疫低下的表现一般没有上述两种免疫低下严重。感染主要由上呼吸道引起,如感冒等,而不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抵抗力差的表现
宝宝抵抗力差的表现会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大便不规律,容易发生腹泻;
2、季节交换时容易生病;
3、伤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
4、过集体生活的宝宝经常被周边的孩子传染上疾病;
5、感冒不断,一年当中感冒超过三次以上。
小孩抵抗力差经常感冒
在人的一生中,免疫力分为几个阶段,其中,6 岁以前被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因此宝宝抵抗力很差,很容易生病。在宝宝6个月前,因为有妈妈母乳所含有免疫蛋白等,让宝宝自身就有了抵抗力,能够预防病毒的侵害。当宝宝在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抵抗力就会慢慢减退,最后宝宝自身也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会比6个月前差一些。当宝宝免疫力差时,宝宝就会容易出现感冒等症状。宝宝免疫力差经常感冒,这对宝宝健康成长有不少的影响。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常见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感冒临床上又分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就会出现经常感冒的症状。因此,妈妈要帮助宝宝提高抵抗力。
宝宝抵抗力差可以通过加强营养,尤其是蛋白类的食物,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果缺锌,宝宝抵抗力也会较差,这时候可以适当补锌。孩子免疫力差的时候容易感冒,可以在季节转换的时候可以提前打预防针来预防感冒,也是不错的选择。平时要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进行锻炼,这样才能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减少感冒的次数,必要时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宝宝抵抗力差怎么办
宝宝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因此,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宝宝的体质,提高宝宝对疾病的一般抵抗力,从如下几点做起:
1、提供足够的营养
宝宝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抵抗力就比较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轻度的(或称为亚临床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或补充一些多元维生素制剂确实能有效地增加宝宝的抵抗力。
2、进行体育锻炼
这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锻炼要从小开始,满月后的宝宝,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会儿,冬天可开窗在室内呼吸新鲜空气,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从小培养宝宝适应较冷的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就不容易得感冒。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对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使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体质就会增强,抵抗力就会明显增加。
3、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良会让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机率随之增加。专家建议成长中的宝宝每天需要8-10小时的睡眠。
4、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当感染不是很严重时,尽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这样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敌人”时,已经训练过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出有针对性的免疫力,从而保护身体安全。
宝宝抵抗力差吃什么
1、给宝宝多吃含钙的食物
在饮食上,家长们应给宝宝多选用豆制品、骨头汤、鱼虾、芝麻和海产品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富含钙物质,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此外,为了保证钙营养的吸收,妈妈们就可以让宝宝多去户外晒太阳外和给宝宝多提供含维生素D较丰富的饮食。
2、给宝宝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大米、小米、小红豆、鸡蛋、鱼虾、鸡肉、牛肉、奶制品及豆制品等,蛋、肉、鱼尽量不要用油炸,米不要淘洗得遍数过多,也不宜放在热水中浸泡。
3、给宝宝多吃滋补佳品
为了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可以给宝宝多食用“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枣、桂圆肉、蘑菇、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又都味甘性平,只要适量进食,不失为宝宝强身壮体的天然食物滋补佳品,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提供必需的脂肪
脑组织中含有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缺乏将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由于身体不能自行合成,所以应注意从食物中摄取,给宝宝做菜时尽量采用植物油,并多吃一些富含植物性脂肪的饮食,如核桃粥、黑芝麻粥、花生粥、鱼头汤、鲜贝汤、烧鹌鹑或野兔肉等。
怎样提高免疫力,让孩子少生病?
很多家长在后台给袋鼠麻麻留言说:“宝宝特别爱生病,一会儿感冒了,一会儿拉肚子了,虽然都不是啥大毛病,但看着宝宝受罪,真是心疼极了…..”
其实,有这种焦虑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因此,袋鼠麻麻今天来跟你聊聊:如何才能让宝宝少生病~
你的孩子为什么容易生病?
人体有一套精密无比的免疫系统,它由脾、扁桃体、胸腺之类的免疫组织,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保护我们不受疾病的侵袭。
孩子的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免疫功能相对较差,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疾病“侵害”。因此,家长想要孩子少生病,就应促进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那么,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妈妈们在生活中多加留心,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
让孩子少生病的7大诀窍
1、为宝宝把好饮食关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吃得少,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会营养不良,所以经常采取“填鸭式“的喂养方法,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有句话叫”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也就是:想要宝宝不生病,就不要让宝宝吃得太饱,穿得太厚。
之所以不能让宝宝吃的太饱,是因为孩子的脏腑娇嫩,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吃的太饱,会增加胃肠系统的负担,容易让宝宝出现积食、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而且积食会使宝宝体内产生内热,这种热往往会走呼吸道,所以有很多小孩子特别容易感冒、咳嗽,而且久治不愈,这跟孩子积食是有一定关系的。
2、不要给孩子穿太多
孩子是纯阳之体,很多病都是家长给捂出来。在俗语中,有句话叫“小孩儿屁股三把火”,意思就是说小孩子是不怕冷的,他怕的是热。如果家长给孩子穿的过多或盖的过厚,就容易出汗,出门被风一吹就感冒了。
那么给宝宝穿多少才合适呢?原则上,孩子的衣服要跟大人一样多,或比大人少一件,让孩子的身体去适应严寒的过程,慢慢的抵抗力就增强了。
还有一些家长,孩子一感冒就会习惯性地给他捂,以为发发汗就好了,结果这一捂反而把孩子捂出高烧,甚至出现高热惊厥。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强,用衣物棉被捂的话,就会导致体热无法散发、体温快速上升,所以小孩儿感冒坚决不能捂。
3、不要盲目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发热就是有炎症,看到孩子感冒发烧,就习惯性使用抗生素。殊不知,8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没有效果的。
而且抗生素一旦用了之后,会让孩子对这类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等孩子以后再生病,真的需要这种抗生素来消炎时,反而不管用了,所以家长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用抗生素。
其实,不单单是抗生素,过度使用任何一种药物,都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我们的肝脏是用来解毒的,肾脏是用来排泄的,如果过多的使用药物,会损伤肝肾等器官的功能。
4、可以允许宝宝适度脏些
这里的“脏”并不是让大家不讲卫生,而是说不要把孩子的生活环境弄成无菌的状态。
有些家长不仅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甚至要求孩子时时刻刻都要洗手,家具或地板都会用消毒剂擦拭,这种做法看似会让孩子更健康,但其实是一种病态。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他就无法对外在侵害形成抵抗力,就如同温室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淋。所以,不要让孩子生活的环境太干净了,适量的病菌反而会促进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帮他提高免疫力。
另外,我们环境中的细菌不一定全都是有害菌,还有很多有益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5、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孩子定时定量饮用一些白开水,对他的口腔、肠道都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能帮孩子更好地稳定血压和情绪。
有的家长说,“我们孩子最爱喝果汁,反正都是给孩子补水分,那给孩子喝果汁也是一样的吧。“袋鼠麻麻想说的是,这真的不一样。因为果汁含糖分比较多,如果孩子喝果汁比较多的话,吃饭时就没有胃口了。所以,我们还是建议给孩子喝白开水。
6、督促宝宝进行锻炼
锻炼对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家长可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来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方式。
1)游泳: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提高孩子耐寒和抗病的免疫能力。
2)快步走:适合1岁半以上的孩子,可加快胃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增强身体抵抗力。
3)做体操:宝宝满2个月之后,家长可以每天帮他做一些体操,比如扩胸运动、屈腿运动、伸展运动、举腿运动等,以提高心肺的功能,促进血液的循环,使氧气能充足地供应身体各部分,从而提升宝宝的抗病能力。
4)马步站桩功:也就是蹲马步,适合2岁半以上的孩子。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对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7、学习一些推拿手法
以下3种推拿方法可提升宝宝免疫力,补益肺气,很容易掌握,不懂医学的父母一样可以学会哦!
(1)推背:
做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脊柱两旁,从大椎往下推,一直推到长强穴,再从长强穴推到命门,推10分钟。然后,再横擦大椎肺俞穴和腰骶部。
注意事项:做推背按摩实际上就是让后背发热,擦多久、擦几遍因人因时而异,只要把孩子的背擦得热乎乎即可。
(2)刮脚心脚背:
做法:四指攥拳,用手指第二关节从上到下刮脚心;用手掌外侧刮脚背。
脚心是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反射区,特别是肺,经常刮它,能增强免疫功能。
刮脚背是为了疏通孩子的胸部、胸部淋巴,以及气管、食道等反射区,提高呼吸能力,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
(3)捏脊:
做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夹住皮肤并捏起,由下而上连续地夹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大椎穴。
捏脊完成后,再用手掌从上向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手法宜轻柔,力度和速度要均等,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2)捏脊适用于半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做一次,一次做8-10分钟即可。经常感冒、咳嗽的孩子,可多捏对应肺、气管的穴位,在两个肩胛之间。
袋鼠麻麻有话说:
袋鼠麻麻的这些建议,如多喝水、平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似乎大多数家长都知道,但认真且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不要不在意这些小事。否则,小事积攒多了,可就成了大事!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因为诱惑不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