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李清照经典诗词有哪些都有哪些

李清照经典诗词一首_中华好诗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李清照经典诗词一首收藏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请问李清照的比较优美欢快的诗词都有那些?要带有解释的
夜幕罪恶拤g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  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  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  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  梅嗅.  李清照词作  鉴赏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  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  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  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  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  了“蹴罢秋千”以后一  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  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  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  ,罗衣轻飏,象燕子一  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  静中见动.“起来慵整  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  ,从秋千上下来后,两  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  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  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  》:“娥娥红粉妆,纤  纤出素手.”借以形容  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  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  份.“薄汗轻衣透”,  她身穿“轻衣”,也就  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  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  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  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  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  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  露珠.“露浓花瘦”一  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  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  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  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  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  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  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  ,正累得不愿动弹,突  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  生人.“见客入来”,  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  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  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  子走路.“金钗溜”,  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  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  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  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  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  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  一位翩翩美少年.“和  羞走”三字,把她此时  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  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  “走”者,疾走也.然  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  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  、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  心理.最后她只好借“  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  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  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  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  分明,曲折多变,把一  个少女惊诧、惶遽、含  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  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  划出来.唐人韩偓《竿  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  句:“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  但相比之下,“和笑走  ”见轻薄,“和羞走”  现深挚:“手搓梅子”  只能表现不安,“却把  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  :“映中门”似旁若无  人,而“倚门”则有所  期待,加以“回首”一  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  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  心态,虽有所本依,但  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获“曲尽情悰”之誉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  轻松,反用四十一字,  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  、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  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  花.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词气势磅礴、  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  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  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  代梁启超评为:“此绝  似苏辛派,不类《漱玉  集》中语.”可谓一语  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  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  儿情;南渡以后,“飘  流遂与流人伍”,视野  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  记载建炎四年(1130)  春间,她曾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  到大海、乘船,人物有  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  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  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  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  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  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  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  、云、雾、星河、千帆  ,景象已极壮丽,其中  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  词,则绘景如活,动态  俨然.  “接”、“连”二  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  的波涛、弥漫的云雾,  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  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  ,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  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  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  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  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  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  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  摇帆舞,星河欲转,既  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  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  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  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  这首词写的是“梦境”  ,所以接下来有“仿佛  ”三句.“仿佛”以下  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  到天帝.“梦魂”二字  ,是全词的关键.词人  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  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  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  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  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  帝.“殷勤问我归何处  ”,虽然只是一句异常  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  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  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  间,一气呵成,联系紧  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  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  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  接,毫不停顿.可称之  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  ”句中的“报”字与上  片的“问”  字,便是跨越两片  的桥梁.“路长日暮”  ,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  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  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  身世,把屈原《离骚》  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  征,只求日长不暮,以  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  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  只用“路长”、“日暮  ”四字,便概括了“上  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语言简净自然,浑化  无迹.其意与“学诗谩  有惊人句”相连,是词  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  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  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  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  ,欲诉无门,唯有通过  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  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  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  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  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  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  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  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  ,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  ,由此而连想到《庄子  .逍遥游》的“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说“鹏正举”,是  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  伟,境界愈益恢宏.大  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  忽又大喝一声:“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气势磅礴,一往无  前,具大手笔也!“蓬  舟”,谓轻如蓬草的小  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  快.“三山”,指渤海  中蓬莱、方丈、赢洲三  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  居,可望而见,但乘船  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  开,终于无人能到.词  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  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  山,胆气之豪,境界之  高,词中罕见.上片写  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  ,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  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  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  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  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  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  宏、格调雄奇.  充分显示作者性情  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  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  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  熏香、花钿、斗草、秋  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  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  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  醒情景,用的是倒叙,  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  的所见所感.“淡荡”  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  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  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  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  香,轻烟袅绕,暗写闺  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  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  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  ,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  貌、言语、动作,只从  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  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  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  春三月,春困逼人,她  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  睡,一觉醒来,才觉察  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  觉诧异.熏香已残,说  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  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  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  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  ,室内的沉香烟袅,一  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  .这几句不事修饰,淡  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  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海已过柳生绵”.古  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  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  称海燕.“斗草”是用  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  戏.时节已到寒食,为  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  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  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  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  .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  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  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  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  、情怀缭乱,含有作者  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  仗工整,既有动态,更  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  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  ”,写的是另一种境界  .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  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  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  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  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  ”的情绪的外现,同上  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  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  情的写照.  此句写春愁却不用  “春愁”二句,只言雨  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  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  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  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  活灵活现,有“无我之  境”的妙趣.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  江梅些子破,未开  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惊破一瓯  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好黄  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著意过今  春.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词闲适淡雅,  表惜春之情,为作者早  期作品.  “春到长门春草青  ”一句,写作者晨起所  见.“长门”,汉代长  安离宫名,汉武帝陈皇  后失宠,曾居此.  “江梅”,遗核所  生,非经人工栽培,又  句直脚梅,也称野梅,  初春开红白色花.梅可  以说是早春的标志.  “些子”犹言一些  ,即少量之意.“未开  匀”谓还未普遍开放.  惟其“未开匀”,所以  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  觉到春天已经来临.这  三句初春美景,寄寓着  作叹春之情.下面接写  饮茶.宋人将茶制成茶  饼,饮用时须用茶碾碾  成细末,然后煮饮.“  碧云笼碾”即讲碾茶.  “碧云”指茶叶之色.  “笼”指茶笼,贮茶之  具.  “玉成尘”既指将  茶碾细,且谓茶叶名贵  .“一瓯春”  意即一瓯春茶.晓  梦初醒,梦境犹萦绕脑  际,喝下一杯春茶,才  把它驱除.春草江梅,  是可喜之景,小瓯品茗  ,是可乐之事,春天给  作者带来无限欢乐.上  片主要作者茗茶赏景的  欢愉之情,轻松优雅.  下片一下过到黄昏  ,重点写月.“重门”  即多层之门.天刚黄昏  ,月儿即来与人作伴,  淡淡的月光,照稀疏的  门帘上,花影掩映,飘  散出缕缕幽香,春日的  黄昏,是这样恬静,这  样香甜,难怪作者止不  转热烈赞叹:“好黄昏  !”这是“有我之境”  ,这个“我”就是词人  .正是她,此刻正花前  月下徘徊留连,沐浴着  月之清辉,呼吸着花之  清香.末尾三句点题.  “东君”原为日神,后  来演变为春神.农历遇  闰年,一年中首尾常有  两个立春日的情况.“  二年三度”  加重表现痛惜之情  .“负东君”,这里特  就汴京之春而言.京师  的春光是这样迷人,即  使一年一度辜负了它,  也非常可惜,何况两年  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负,  这该令人何等痛惜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此次  归来,一定要用心地好  好度过汴京今年这个无  比美好的春天.下片着  重写作者叹春又惜春的  心情.  这首词写景如画,  意境淡远.最为人称道  的是“疏帘铺淡月,好  黄昏”一句,《疏帘淡  月》后成为词牌名.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是一首秋景词,  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  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  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  阴柔之美.  “湖上风来”句起  语不俗,避开俗套.秋  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  ,而一旦朔风初起,便  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  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  “秋己暮”.而一句“  红稀香少”,更通过自  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  ,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  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  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  味,这里,作者不说人  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  说“水光山色与人亲”  ,将大自然人情化、感  情化了.正是这“与人  亲”,方换得人与景亲  ,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  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  物美,所以,作者所说  的“说不尽、无穷好”  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  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  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  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  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  叶老、露洗苹草,都标  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  共见,却易于忽略,一  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  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  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  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  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  了它们的不满.这里,  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  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  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  片的山水“与人亲”,  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  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  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  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  ,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  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  致,描写泪细密传神,  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  ,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  秋美意,耐人寻味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鹧鸪天》是  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  ,颇得宋诗之风,即以  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  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前句重赋“色”,兼及  体性;后句重咏怀,突  出“香”字.桂有三种  ,白者名银桂,黄者名  金桂,红者名丹桂.常  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  青,以同类为林,间无  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  ,其花香味浓郁.“暗  淡”、“轻黄”  二词,说明桂花不  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  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  人.虽色淡光暗,却秉  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  疏淡,远迹深山,唯将  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  花中第一流.”反映了  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  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  重要.“何须”二字,  把仅以“色”美取胜的  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  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  桂花,大书特书.“自  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  层议论.  “梅定妨,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  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  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  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  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  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  含羞,自叹弗如.接着  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  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  冠.“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  原当年作《离骚》,遍  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  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  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  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  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  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  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  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  ,以梅花作比,展开三  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  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  .桂花貌不出众,色不  诱人,但却“暗淡轻黄  ”、“情疏迹远”而又  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  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  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  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  另外说一声,李清照的词绝大部分都是悲伤的.  即使有例外也是不悲伤而已  欢乐很难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李清照经典诗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李清照经典诗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南宋词人李清照代表作有哪些?
南宋词人李清照代表作有哪些?
09-01-30 &
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声声慢、念奴娇、永遇乐、浣溪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 ,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经典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声声慢、念奴娇、永遇乐、浣溪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梦令、凤凰台上忆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其代表作有: 《凤凰台上忆吹箫》《 醉花阴》 《 声声慢 》 《念奴娇 》 《永遇乐》《如梦令》等. 帝迷!ove    
23:10 检举吹箫、醉花阴、声声慢、念奴娇、永遇乐、浣溪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和辛弃疾一样,李清照也是山东人,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到了南宋,两位地道的北方人仓皇北顾,一起逃到了江南做义民,中年老年都在南方度过,说他们是南方人也不为过。这次去金华,导游小姐为大家背诵李清照留在当地的两首诗词,我恰巧过去也背过,觉得十分亲切。组织这次活动的《华东旅游报》要我们写几句话,不知道陈村兄如何措辞,反正我因为想到李清照,便随手写了如下意思:“到金华就会想到李清照,就会想到她留在这的一首词和一首诗,词十分婉约和悲苦,诗非常豪放和激昂。景色依旧,物是人非,今天的金华显然要比过去更美好,‘江山留与后人愁’,美景如此,何愁之有。”写完了意犹未尽,觉得有必要补充几句。先说那首词,“风住香尘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集婉约之大成,一个载不动许多愁,变虚为实,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再说那诗,“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南国水通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同样是写金华,同样是写大好河山,诗和词气息完全不一样。李清照显然更传统,在她看来,词乃诗余,诗和词各有所宗,形式不一样,反映的内容也不应该一样。词有词的写法,诗有诗的规矩,标准不同,二者不能合而为一。境界上看,无论词还是诗,都属于第一流。《儒林外史》中的书呆子发议论,认为八股文做好了,玩什么都行,要诗就诗要赋就赋,一鞭一道痕,一掴一掌血,否则就是野狐禅。这观点当然迂腐,也不无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好的写作者总是要遵循游戏规则,这就好比写古诗必须押韵,要讲究平仄。要想突破,首先要知道怎么才能突破,要知道分界线在什么地方,否则便是没头苍蝇。李清照是位心高气傲的女诗人,就写作而论,实在是有些真本事。学诗漫有惊人句,评论家常推崇她后期的作品,理由是生活历练,她的晚年十分不幸,所谓不平则鸣,愤怒出诗人,不过显然只说对了一半。写作有时候就是会写不会写,就是你能不能写好,考察李清照前期的诗词,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优秀同样不容置疑,真正的写作高手,体物之工抒词之雅,丝丝入扣针针见血。造化弄人,是生活决定了我们的写作,可惜不能写或者不会写,终究还是白搭和落空。说白了,李清照在哪都能写出不朽篇章,碰巧她来过金华,这就是此地的幸运了。摘  要: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舜网讯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少女怀春;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  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的度过下半生。  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悲凉凄惨。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歹带]人娇 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梅苑》卷九)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金锁,管是客来[口沙]。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酉縻]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龙娇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原缺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酉縻]。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长寿乐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艹冥]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赏析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赏析一】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在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首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赏析二】  此词写早春。风柔日薄,熙和天气。人们从严冬中走过,脱去厚重的冬衣,春衫乍试,怎不感到轻松、解脱,产生喜悦的心情?词人用赋的手法,直写出此时心情之好。  下两句忽作转折。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一定是乡心又被春天拨动,故园那些美好春天的回忆又从记忆中泛起。值此小楼又东风之时,更觉风景不殊而有山河之异!  下片于是发出故乡何处之悲呼。故乡虽在而河山易主,欲归不能。范仲淹《苏幕遮》下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醉里梦中,才能片刻摆脱沉重的乡愁。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比较经典的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书上很早就学到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这也很多人知道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代表作品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和哥们李奕柯是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新唐书o李格非传》中提到)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藏书。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具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2,独上兰舟3。云中谁寄锦书来4?雁字回时5,月满西楼6。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与评点】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 精美的竹席。2.罗裳:罗制的裙子。裳:裙,古代男女都可穿。3.兰舟:用木兰树造的华美的小船。宋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4.锦书:书信的美称。5.雁字:&雁在空中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形,故称。6.西楼:思念者的居所。唐李益《写情》:&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月明下西楼。&   【评点】   此词为易安怀人之作。上阙写别后形单影只,翘首盼望,下阙写相思之情无计消除,郁结于胸。抒如此缠绵悱恻之情自非男性词人可企及。缪钺《诗词散论·论李易安词》以李清照为纯粹之词人,曰:&词本以妍媚生姿,贵阴柔之美,李易安为女子,尤得天性之近。&李清照为女子,且为一往情深之女子,此等词作,便愈发浓情化不开了。   此词开篇即不凡,&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语既点明时节,又迅速渲染了一种萧瑟冷清的气氛:那些曾袅袅娜娜开了一夏的荷花现在已经零零落落了,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凉意渐侵冰肌,方知秋至,不由人生出几许怅惘。清·陈廷焯曰:&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又陈廷焯《云韶集》引梁绍壬语:&只起七字便是他人所不能,结更凄绝。&结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出,但一上一下,更把一种无形的情思愁绪具象化了,准确而简练地传达出内心情绪复杂微妙的变化。   此词意境优美,有一种&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一样淡淡的凄怆的美,词中景物无不让人情牵意惹,&红藕香残&,叹芳华易逝;&雁字&,倍添相思;&月满&更见因山川阻隔不能相见的缺憾;&花自飘零水自&有&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意,似漫不经心,又似一声轻盈而舒缓的叹息,流水落花就象词人那纷涌而至的情思一样纷乱而又绵延不绝。   明·李延机谓:&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醒目。&(《草堂诗余评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1,沉醉不知归路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3深处。争渡4,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与评点】1.常记:长久记忆。宋张先《少年游》:&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 溪亭:宋时济南地名。或泛指溪边的亭子。2.沉醉:大醉。宋晏几道《郎归》:&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3.藕花:荷花。4.争渡:奋力划船渡过。【评点】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超轶绝尘,卓尔不群,一派&天然去雕饰&的率性任真。在开明自由的家庭氛围长大的李清照的确有让封建卫道士气馁的才气和豪气,如同时代的王灼就不无揶揄地说:&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卷二)语气颇有不甘。   从这首李清照早年的词即可领略其现实生活中肆意的一面。词中回忆了她久久不能忘怀的一次溪亭日暮畅游。那是一次尽情尽兴的游玩,纵情豪饮,不知归路,亦无需问归路,让小舟在一片自然的天地间游荡。暮色渐浓,开始奋力划桨,忽然就出现了那个美丽的错误,在丛丛荷花的深处,鸥鹭齐鸣,展翅惊飞,想必女词人被深深震慑了,震慑于大自然的无限生气和旖旎风光。这番人与自然浑融一体的景象深深地印在词人的脑海中,让她心驰神往。   此词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写景如绘而又缓急有致,生气盎然,给人以流水激起浪花之美感,有愉悦,有迫蹙,亦有说不出的洒脱和震撼,是年轻生命释放激情的再现。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1,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 【注释与评点】1.卷帘人:侍女。2.绿肥红瘦:枝叶繁茂,花儿憔悴。宋黄机《谒金门》:&风雨后,枝上绿肥红瘦。&【评点】   历代评论家对李清照的这首小令总是津津乐道,此词寥寥数语却足以名垂千古。古代评论家们大多不外于专注于词中新颖巧致的造语,尤其对&绿肥红瘦&一语推崇备至。宋·陈郁曰:&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藏一话腴》)清·王士禛曰:&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因是确论,尤须雕组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至清·陈廷焯始曰:&词人好作精艳语。如左与言之'滴粉搓酥',姜白石之'柳怯云松',李易安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等类,造语虽工,然非大雅。(《白雨斋词话》)又曰:&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尤是皮相。&(《云韶集》)   平心而论,陈氏之说深中肯綮。&绿肥红瘦&一语委曲精工,用肥瘦形容植物的,韩愈就有&芭蕉叶大栀子肥&(《山石》),张先有&雪笼琼院梅花瘦&(《偷声木兰花》)李清照自己也有&露浓花瘦&之语,但&绿肥红瘦&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可想见花儿憔悴,惹人爱怜,又陡生惜春之情。然此词之妙处实在于一气呵成的寥寥数语中含曲折跌宕之致。清·黄蓼园对此深有会心:&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蓼园词选》)   一问一答,自问自答,一番景象,两般心情,个中情致,耐人寻味。善感的生命总是有着太多难以承受之轻,不由人感慨系之。 ○点绛唇   蹴罢秋千1,起来慵整纤纤手2。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3,袜刬金钗溜4。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与评点】1.蹴:荡足。2.慵整:懒整。3.见有人来:《词林万选》等作&见客入来&。4.袜刬:穿袜行走。南唐李《菩萨蛮》:&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评点】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如视为李清照早期词作,与唐代诗人韩偓的《偶见》诗作一比较,则不失为一件有意味的事。韩偓诗云:&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一-女词人一男词人,诗词中勾勒的皆一年轻女性形象。清·贺裳指出:&'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皱水轩词筌》)女词人笔下的少女不胜娇羞,含情脉脉,男词人笔下的少女则多了一点率性任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回头一笑百媚生&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莲花不胜西风的娇羞&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此情脉脉向谁诉?可谓言有尽而情无限。&手搓梅子映中门&则似乎少了那么点如水的盈动,少了那么点让人情思荡漾的空气。词中少女是温婉的,诗中少女是爽朗的,词中少女的万千情态在那一低头的温柔,诗中少女的活色生香在那不矫揉造作的率真。由此可见诗人与词人在表现同一题材时所选择视角的不同。当然在描写女性题材时,词比诗更能曲尽其妙,更能把一种隐约幽微的情愫渲染到极致。   此词的细节捕捉是成功的,少女的轻灵姿秀,纯洁多情恍在目前,如诗如画。名·钱允治曰:&曲尽情&(《续选草堂诗余》)。明·潘游龙等《古今诗余醉》:&'和羞走'下,如画。&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注释与评点】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在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在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 ”,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在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下片主旨写戴花 。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妇女中 ,本已感到美貌超群 ,但同 “ 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 。这里表面上是说郎在猜疑,实际上是她在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在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 云髻斜簪”,丰神如画。在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 “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念奴娇  萧条庭院1,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2,扶头酒醒3,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4,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释与评点】1.萧条:寂寞冷落。2.险韵诗:用含字数最少的韵部压韵作诗,或限用极不易压韵的怪僻字作韵脚的诗。3.扶头酒:或因饮酒过量,或因酒性较烈,则头部晕眩,需扶之。4.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引《世说新语》成语。《世说新语·赏誉》:时(王)恭尝行散至京口谢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王忱)故自濯濯。&初引,枝叶才生长。【评点】此词盖为南渡前所作,曲折写尽闺中闲愁滋味。萧条庭院,斜风细雨,一种落寞寂寥的气氛开始弥漫起来,&重门须闭&更使这种落寞寂寥郁而不散。宠柳娇花虽然妩媚动人,阴雨连绵的天气却使人气恼。以景语开篇,景中含情。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曰:&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斜风细雨后,深闺寂寞人,诗成酒醒之时,愈发无以自解,正是愁绪满怀无释处。上阙不着&离&&愁&二字,却暗含离愁。   下阙新梦不成,慵倚栏杆,百无聊赖之际,盎然的春意还是使女词人眼前一亮:&清露晨流,新桐初&,梧桐树长出了娇嫩的叶子,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多么让人欣喜!此语甚为人称赏,明·杨慎《词品》曰:&李易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说》语。女流有此,在男子亦秦、周之流也。&写春意是为了稀释闲愁,但&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轻轻一问又回到了开篇的恼人天气,表面宕开实际回旋,更妙。造语巧致也是此词的特点。 ○永遇乐  落日熔金1,暮云合璧2,人在何处?染柳烟浓3,吹梅笛怨4,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5?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6,闺门多暇7,记得偏重三五8。铺翠冠儿9,捻金雪柳10,簇带争济楚11。如今憔悴,风鬟霜鬓12, 怕见夜间出去13。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释与评点】1.落日熔金:夕阳带着一抹金黄,那耀眼的光芒就像正在燃烧的金子一样。2.暮云合璧:黄昏时的云彩连成一片,就像是一块块璧玉连缀成的。壁: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3.染柳烟浓:柳色宛如烟云所而更浓。4.吹梅笛怨:笛吹奏出《梅花落》的凄凉悲怨的曲调。《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有《梅花落》曲。5.次第:这里指接连而来的事情。6.中州:古代中国有九州岛,河南地处九州岛的中心,故称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开封。7.闺门:这里指代妇女们。8.三五:阴历每月十五日。9.铺翠冠儿:用翡翠装饰帽子。10.捻金雪柳:用捻成的金线装饰雪柳。雪柳:用素娟白纸搓成的柳枝状装饰物。11.簇带:插戴很多。宋代俗语。济楚:整齐漂亮。宋柳永《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12.风鬟霜鬓:形容头发凌乱。13.怕见:懒得。【评点】   此词当为李清照晚年作品,盖作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其代表作之一。昔时元宵佳节的繁盛映衬今时凄惶落寞让人黯然神伤,汴京繁华旧事已随流水,眼下临安的苟且偷欢让女词人百感交集。宋·刘辰翁:&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可见此词感人之深。   词的上阙写了临安元宵佳节的情景,夕阳娇艳,晚云瑰丽,一幅&夕阳无限好&的图景,但一声&人在何处&蕴含了多少欲说还休的悲愤和哀痛啊,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风云般聚散,自己身在异乡,孤苦无依,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存在的意识也在丧失,此身何处?笛声的幽咽使人陡添离别伤感,曾经那么向往亲爱大自然的女词人竟然感觉迟钝至不知春意几许了。在和风煦日的春日里,忧愁着风雨,连酒朋诗侣的呼召也觉兴味索然,可是从前盛装打扮,呼朋唤友,却是怎样繁盛的景象啊!一盛一衰,不言而喻。后两句尤让人不堪,&不如&其实是情非得以而故作洒脱语。全词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闻说双溪春尚好1,也拟泛轻舟2。只恐双溪舴艋舟3,载不动、许多愁。【注释与评点】1.双溪: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汇于金华城南,故称。2.拟:准备,打算。3.舴艋舟:蚱蜢形的小舟。唐张志和《渔父》词:&蚱蜢为舟力几多,江头雪雨半相和。& 【评点】   此词据黄盛璋云:&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作于绍兴五年(1135)三月(《李清照事迹考辨》),由于金兵进犯,她避乱金华,时年五十二岁。李清照晚景甚为凄凉,此词愁肠百结,郁而不散,直有哀莫大于心死之叹。   开篇即满眼衰残颓败,狂风大作之后百花凋零,早就无心梳洗了,一任它首如飞蓬,而今物是人非,竟至哽咽无语,似乎一都归于虚幻。但李清照是太执着于世间的情感纠葛了,男女情爱,家国之爱,都让她那样热烈而真挚地投入自己的生命,她在其中真真切切地体味着甜蜜、哀怨、忧伤、痛苦和悲愤,她的嬴弱之躯承受了那个封建衰颓的社会无情地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打击和讥谤,这一切令她心力交瘁,发出了那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痛苦而徒劳的挣扎之后,她的心中仍顽强萌动着一丝春意: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曾经有着那样旺盛的生命力,溪亭暮游的经历大概还历历在目吧,但很快连这最后的一丝光亮也黯然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写愁总是绝妙,且少有相类,这愁是凝结的,又是流动的;是漫天飞舞的,又是触手可及的;是欲说还休的,又是一泻千里的,新意百出,不由人叹服其艺术手法之高超。与以船载愁同出一机杼的有宋·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苏轼《虞美人》:&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虞美人》: &明朝有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后来诗人们又把愁从船上搬到马背上,又由马背搬到车上。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2,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3,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4,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5,烟锁秦楼6。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注释与评点】1.香冷金猊:香冷,香料已经燃尽。金猊,用黄铜铸成的狮子形香炉。全句意思是香料在黄铜铸成的狮子形香炉里已燃尽,也不去续添。2.被翻红浪:红锦被成波浪状堆放在床上,无心折叠。3.宝奁:精美的化妆盒。4.阳关:《阳关曲》,送别时唱的歌曲,由王维的《渭城曲》翻入乐曲。5.武陵人:代指离家远行的人。武陵,湖南常德。晋代陶潜《桃花源记》曾记一武陵人缘溪捕鱼,忽逢桃花林,发现世外桃源的故事。后人遂以其桃花流水,牵合《幽明录》所记载的刘晨肇入天台山采药,偶逢二女的故事。6.秦楼:即凤台。《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以女妻之。萧史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此。公为作凤台,夫妇住其上,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一说秦楼即汉乐府《陌上桑》之&秦氏楼&,对自己居所得自称。【评点】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所作,风神摇曳地写出一种临别心神。上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具有病态美的闺中怨妇形象,室内氤氲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慵懒与哀怨,词人却又欲说还休,似有千头万绪,设下悬念;下阙终于不可抑制,一泻千里,不无怨艾,不无自怜。至此豁然;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清·陈廷焯:&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二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余韵尤胜。&(《云韶集》)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向被人传为美谈,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不得不一次次地忍受相思的煎熬,爱情因为具有占有性是自私的,并因此而产生痛苦,又因一往情深,所以相思更切愁更苦,至愁绪满怀无释处,一腔哀怨诉诸词,心高气傲的李清照变得忧心忡忡,真是柔情一寸愁千缕,女词人本来就有善感的特质,至此进一步发展成忧郁:&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情绪恹恹,但只流水知我意,流水就像愁绪一样,不可断绝,&一段愁&,语新意隽,乃为佳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诗词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