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肾不肾功能衰竭早期症状朋河的主要内容

衰竭的“地球之肾”湿地保护之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衰竭的“地球之肾”湿地保护之难
  林春挺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经历多轮强降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分析其原因,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大幅减少和弱化成为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湿地被称为“天然海绵”,在蓄水御洪、调节径流上意义重大。  但“相较于上世纪50年代,长江中游70%的湿地已经消失。”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雷光春曾直言。  此次受灾严重的湖北省,100公顷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10.94万公顷。湿地减少原因主要是围垦和基建。围垦主要发生在大江大河的两侧以及湖泊的周边地区;基建占用主要发生在城市湿地。  “地球之肾”在衰竭  《第一财经日报》曾报道,长江干流湿地共5类20型,总面积561.69万公顷,湿地率9.99%。由于长江流域养育着全国33.7%的人口,因此,围垦、污染、过牧、基建和城市化占用的威胁影响处于高发态势,湿地受威胁影响大。  目前,世界上对湿地的定义超过50种。其中,《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对定义是,天然的、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泥地带,带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湿地如此重要,以至于被称之为“地球之肾”、“气候调节器”,但湿地却是目前受到人类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  通过动用2万余人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为时5年的调查后,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下称“湿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为5.58%。与上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这相当于减少了两个北京市。  “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变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其主要原因。”在调查结果公布当天,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这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围垦和基建占用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两次调查结果的数字对比显示,近十年来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他提醒,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长江经济带湿地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保护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资料显示,长江流域由金沙江等11大水系构成,西自发源地青海,东至上海,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长江湿地面积约2500多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850万公顷。  在上述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说,过去十年间,长江流域生态退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长江全流域的32.3%。长江流域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  中国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出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显示,到203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则发展成为“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但这两份规划文件也分别提出警示:要“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和完善湿地生态功能”。  保护条例难产 &#x年长江洪灾之后,国务院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加固堤防,疏浚河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的32字政策措施。其中“退田还湖”虽与湿地保护相关,但字面意思上并未直接表达出加强湿地保护的内容。业内人士建议,湿地保护应该提升到国家防洪的大政方针高度。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我国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如果将湿地生态状况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简单分类的话,我国的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张永利在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发布会上介绍,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国湿地保护还面临着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有所减退、受威胁压力持续增大、保护空缺较多等问题。  从法律监管角度来看,张永利说,国家还未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撑十分薄弱,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对于为何湿地保护条例迟迟没有出台,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说:“湿地是多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湿地保护管理是林业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湿地的一种制度。换句话说,湿地里面,比如水、植物、鱼、动物,包括水里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鸟类,都是不同部门在进行管理。实际上,我们觉得这条路走下来也很难。”他表示,国家林业局正在和有关部门就有关的条款进行磋商,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形成共识。  代表委员呼吁加快立法  多年来,在每一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总有代表委员呼吁加快国家层面的湿地立法。比如,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傅克诚指出,地方立法的管理规定各不相同,湿地保护所涉及的多个部门权责不清,职责交叉,互相推诿严重,为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国家湿地保护条例,对全国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  最近十年,中国更加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国务院批准了年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专门下发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湿地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 &#x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林业局报送的《关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此次调查摸清了“家底”。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依靠科技多措并举,遏制湿地减少、退化势头。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去产能意味着经济下行,去杠杆意味着金融风险加大。同时,中国的产能过剩部门基本都是高杠杆部门。如果去杠杆的同时又去产能,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恶化。这是平衡防范金融风险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选择。
一方面,劳动者抱怨收入低、压力大;但另一方面方面,制造业企业又在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悖论的直接原因在于参考系不一样:劳动者抱怨工资低的参考系是房价和医疗教育价格,企业抱怨成本高的参考系是过去和国外的工资水平。
你要成为企业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这个人脉不是靠你行贿、喝酒,而是靠你人品的传扬。你做企业要有好的团队,好的团队不仅仅是靠高工资和给他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你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吸引到优秀的团队。
无论是微信的收费还是支付宝的收费,都反映出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商业模式:前期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大量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如社交习惯、支付习惯等),后期通过收费来实现和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最主要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_答案_百度高考
地理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最主要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染污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地球之肾”衰竭退化 湿地亟须法规保护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地球之肾”衰竭退化 湿地亟须法规保护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羊D、林晖)过度捕捞、污染、基建占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空间正被不断挤压。根据13日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虽然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面积有所增加,但威胁湿地的因素更值得我们警惕。   “地球之肾”正在衰竭退化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中的一组数据须引起高度关注:近10年间,全国湿地面积同口径下减少了339.6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337.62万公顷。此外,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化,河流湿地转为人工库塘等情况也很突出。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但从总体看,面积在减少、功能在退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研究员崔丽娟指出,近年来中国湿地保护力度逐渐加强,退化速度有所减缓,但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地球之肾’面临消失的说法不是危言耸听。”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指出,湿地消失有两种表现,一是围垦之后湿地直接消失,二是湿地污染。湿地最大的功能是净化水质、降解污染,但污染一旦超过生态承载力,湿地就变成水下荒漠,对生态系统是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污染、围垦等原因,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退。仅从湿地鸟类资源变化情况看,两次调查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呈现减少趋势,超过一半的鸟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功能下降?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除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   “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张永利表示,威胁湿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子,已从十年前的污染、围垦和非法狩猎三大因子,转变为现在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   围垦和基建占用成最大威胁   调查显示,近10年间,我国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照此速度,今天的湿地很可能成为未来的荒原。   “围垦和基建占用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占有较大比重。”张永利指出,围垦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大江大河的两侧以及湖泊的周边地区,基建占用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和被严重破坏的滨海湿地近220万公顷,约占滨海湿地面积的50%。   “由于为经济增长而释放的短视利益驱动,湿地不断受到侵占和破坏。黄海、东海、渤海每年滨海湿地退化速度相当快,一些传统上的海边盐田湿地几乎都消失了。”雷光春说。   崔丽娟指出,当前各地都认识到了应该保护湿地,但真正怎么保护还需要商榷。特别要警惕名义上是在恢复和保护湿地,而实际上是在侵占和破坏湿地的现象,如,过度开发搞旅游甚至房地产。   去年5月施行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国家对湿地实行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   “应该根据各个湿地不同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分类,有的湿地要不惜代价地进行绝对保护,有的可以适当允许人类活动,但不论如何都应该有个生态容量的控制。”崔丽娟表示。   保卫湿地需完善法律健全机制   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近10年来,全国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   但调查结果还显示,全国湿地保护的空缺依然较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候鸟迁飞路线、重要江河源头、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等范围内的重要湿地,还未全部纳入保护体系之中。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率仅为51.52%,国家重要湿地保护率仅为66.52%。   专家普遍表示,要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雷光春说,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是很重要的公平发展机制。要建立一种可以评估、可以检验生态效果的机制,以促进社会对湿地保护的支持和认可,让周边老百姓在湿地保护中受益,这样才能把湿地保护带到合理正常的轨道上来。   张永利指出,从管理角度看,国家还未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撑十分薄弱,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湿地保护面对最大的瓶颈是法律不健全,现在湿地在国土资源里被界定为未利用地,这个问题不解决,各级政府会认为围垦是理所当然的。”雷光春说,要尽快制定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明确湿地保护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对破坏湿地行为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功能衰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