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会破坏湿地破坏吗

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类型筛选:
地区筛选:
精品/普通:
ID:10-2338429
一、选择题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 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 ④湿地是巨大的"贮炭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的理念,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C.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读下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4.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是(  )A.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昆明市于2008年启动的滇池数字化水下地形测绘工作已全面完成。测绘表明,滇池底部为平缓地形,是典型的断层陷落湖,水体流动性较差,交换周期较长。左下图为日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图,治理后仍有
ID:10-2338428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一组是(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解析:第1题,湿地水位应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海或洋不属于湿地。第2题,长江中下游湿地主要为河流、湖泊,其破坏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围湖造田以及泥沙淤积,使湖泊面积减小。答案:1.D 2.B3.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其作用有(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③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粮食、肉类、药材及多种工业原料 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候 ⑥提供大量木材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解析:矿产资源的形成主要由地质作用完成,湿地不产生矿产资源。湿地不能提供大量木材。答案:C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结合下图,完成第4~5题。 黄河三角洲湿地4.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  )A.沼泽湿地 B.湖泊湿地C.河口湿地 D.海岸滩涂5.该湿地成为最年轻湿地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A.开发晚 B.发现晚C.黄河形成晚 D.黄河改道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河口,历史上因黄河多次改道形成较晚。答案:4.C 5.D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高温热浪的炙烤让原本绿意盎然的大地燥热不堪,大面积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0-2338427
考查点1 湿地破坏的原因1.我国西北地区湿地人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D.人类活动过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 考查点2 湿地破坏的后果2.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考查点3 湿地的保护措施3.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冰川、湖泊萎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B.气候逐渐干燥,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C.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D.野生动物锐减、虫鼠害肆虐5.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A.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C.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植被恢复以植树造林为主 方法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0-2338426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A.①②③
D.①③④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3.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4.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压缩包内容: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同步练习1 (含答案).doc
ID:10-1655053
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I卷一、选择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a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
D.================================================压缩包内容:周口中英文学校14-15学年度高二地理抽评强化训练《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0-1349651
[随堂基础巩固]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2.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B.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D.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解析:第1题,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第2题,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分布。答案:1.A 2.A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压缩包内容:随堂基础巩固.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0-1235240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①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②所谓依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等你随船从海深处回来,当潮汐卷走我的心事和无奈,我把信封好邮进大海
1.诗句描述的是湿地景观的是
2.诗句描述的地理事物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目前,诗句①描述的景观在不断
================================================
压缩包内容:
地理必修3第二节课时跟踪训练.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0-907382
1.图中不是湿地的为(  )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0-805456
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
1.我国湿地分布具有的明显特点是(  )
A.北方多于南方        B.南方多于北方
C.东部多于西部
D.西部多于东部
解析: 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地势低,有利于湿地的形成,西部气候干旱,不利于气候形成,故湿地是东多西少。
湿地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和"生命的摇篮"的美称。据此完成2~4题。
2.关于洞庭湖湿地的正确说法是(  )
A.是中国最大的湖泊湿地 B.围湖造田的原因是耕地不足
C.没有人类的影响不会缩小 D.退田还湖等措施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
3.洞庭湖区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指的是(  )
A.洞庭湖是物种的起源地
B.洞庭湖的生物物
==========================================
压缩包内容:
2011高二地理课时作业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必修3).do很抱歉,帖子已不存在
如果您的浏览器没有自动跳转,请&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量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被改建为鱼塘,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陕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①青海湖& ②滩涂& ③沼泽&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下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河南省镇平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湿地、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选项中的地理事物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金兰合作组织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6~8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 ①纳木错湖&&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3.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河湖淤废
C.城市化建设和围湖造田占用大量湿地& &&&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糖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湿地:特殊的生态系统
湿地:特殊的生态系统
——写在第九个“世界湿地日”
日是第九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今天,世界各个国家都在采取不同形式庆祝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日——“世界湿地日”,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作为湿地工作者,我们更要向全社会宣传和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在这个全球共同庆祝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向人们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及其重要功能和价值,这是对“世界湿地日”最好的纪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成分(包括动物、植物以及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包括水、大气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一个周而复始的统一体。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内的各类生态系统,按照大尺度划分,又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按照主体生物群落分类又可分为森林、荒漠和草地等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与陆地、海洋不同,它是陆地与水域之间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了所有的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包括了海洋边缘部分咸水、半咸水水域。全球湿地面积约有57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湿地同陆地、海洋相比面积相对小,但湿地生态系统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盐生生物群落,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因此,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在空间上分布于陆地和水域交接的相对稳定的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区,许多湿地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干湿交替的动态变化,在生态上表现形式上,以森林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及微生物与大气相互作用,海洋生态系统是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与大气相互作用,而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水域共同与大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兼有水陆双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湿地这种独特生境使它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维持和保护人类社会发展最珍贵的淡水资源。水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要素。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人类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除少量开采地下水外,均来源于湿地,湿地也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储存在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中的大量淡水都是可以被直接利用的,湿地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众所周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越是容易受到淡水资源的制约,例如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目前受到缺乏清洁和充足淡水资源的威胁比其他地区要大。如果这些地区的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不仅缺乏直接利用的地表水,而且还会影响对地下蓄水层的供水,使地下水资源减少,造成淡水资源全面紧张,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上讲,湿地最特殊、最大的生态功能就是提供了淡水资源。
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的“生命转运站”。由于湿地处于水陆相互作用的区域,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边缘效应的特征。这种边缘效应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稳定性相对较高,生物物种十分丰富,虽然湿地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繁衍生息,特别是濒危珍稀鸟类季节性“飞行繁殖的基地”,科学界至今对这一点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7%,却为约50%的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是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因此,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由于缺乏必要的栖息繁殖地而灭绝。
巨大的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大气交换二氧化碳与氧气,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动态平衡。和森林、海洋一样,湿地也具有吸纳碳的作用,而且湿地吸纳碳的能力远远强于森林和海洋。湿地由于水分过饱和具有厌氧的生态特性,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植物残体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据国际上典型科学研究,单位面积湿地的固碳作用是森林、海洋的9倍。如果湿地遭到破坏,湿地的固碳功能将减弱,同时湿地中的碳也会氧化分解,湿地将由“碳汇”变成“碳源”,这将大大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非凡的降解污染作用。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污染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和细菌等通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转换,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生活和生产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吸收、分解或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例如湿地中最常见的芦苇对水体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等对减轻水体富养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大肠杆菌、酚、氯化物、重金属盐类悬浮物等的净化作用十分明显。当然,湿地的净化作用是有限度的,其净化作用的过程,哪些水生植物具有净化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强大的拦蓄洪水、降低自然灾害能力。由于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具有超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将过量的水分存储起来,均匀地缓慢释放,减弱洪水给下游带来的危害。在干旱季节,湿地可将洪水期间容纳的水量向周边地区和下游排放,防旱功能十分显著。因此,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家普遍认为,1998年发生在我国长江的特大洪水与湿地生态功能丧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水量不是最大的情况下,由于湿地围垦和淤积,形成了水位的历史高峰,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红树林湿地是公认的“天然海岸卫士”,树木抵消波浪的作用非常大。2004年年末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如果红树林不被大量的砍伐和破坏,这些自然屏障就会有效地减缓海浪的速度,海啸灾难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要小得多。
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工业原料。湿地同森林、海洋一样,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工业原料。湿地具有极高的生产力,科学界一般认为,湿地的单位生产力最高,每平方米湿地年均可生产2公斤左右的有机物质。湿地的经济价值是多方面的,除了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粮食、水果以及可用作加工原料的皮革、木材、药材以及芦苇等以外,还可为人类提供泥炭这种独特的产品。湿地是人工养殖和湿地经济植物种植的优良场所。湿地还可为人类提供包括矿砂、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多种稀有金属矿藏。例如,在中国的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盐的种类齐全,储量极大。盐湖中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
人类从森林里走出来,人类依靠湿地提供的淡水繁衍生息,森林、湿地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地。湿地中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等,是人类休憩旅游以及开展生态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许多湿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祥地,保留了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址,一些湿地保留了过去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湿地种类众多和数量巨大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所蕴含的文化多样性也将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提供精神源泉。所以,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确定为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作《湿地:特殊的生态系统》一文,献给这个全人类的节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赵学敏 )
《中国绿色时报》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