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制剂对甲状腺结节影响怀孕吗有影响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甲状腺功能减退_百度百科
甲状腺功能减退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因
病因较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其次为垂体性者,其他均属少见。
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
1.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全身皮肤乾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和。重症者发生黏液性性心。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与。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
6.内分泌系统:女性,久病,不育症;男性,性欲减退。少数病人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
7.病情严重时,由于受寒冷、感染、手术、或镇静剂应用不当等应激可诱发黏液性昏迷或称“甲减危象”。表现为低体温(T〈35℃),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发生昏迷,,心肾功能衰竭。
8.呆小病:表情呆滞,发音低哑,颜面苍白,眶周浮肿,两眼距增宽,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四肢粗短、鸭步。
9.幼年型甲减:身材矮小,智慧低下,性发育延迟。
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血清TT4、TT3、FT4、FT3低于正常值。
2.血清TSH值
(1)原发性甲减症
TSH明显升高同时伴游离T4下降。亚临床型甲减症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轻度升高,血清TSH水平在TRH兴奋剂试验后,反应比正常人高。
(2)垂体性甲减症
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或高于正常,对TRH兴奋试验无反应。应用TSH后,血清TT4水平升高。
(3)下丘脑性甲减症 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对TRH兴奋试验反应良好。
(4)周围性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中枢性抵抗者TSH升高,周围组织抵抗者TSH低下,全身抵抗者TSH有不同表现。
心脏扩大,心搏减慢,、颅骨平片示蝶鞍可增大。
4.心电图检查
示低电压,Q-T间期延长,ST-T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肌增厚,。
5.血脂、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增高,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
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甲状腺功能减退鉴别诊断
应与肾性、、充血性等相鉴别。根据rT3及患者的原发病表现,与低T3综合征鉴别,甲低症状和溢乳症状应与鉴别。
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
1.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
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2.对症治疗
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等。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心内科
闫振成 | 副主任医师,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什么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如何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因素有哪些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
提供资源类型:资源
企业信用信息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常伟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关于甲状腺结节方面的一些常识
全网发布: 22:00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组织中出现的结节灶。
  很多均可引起甲状腺结节,包括内分泌范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外科范畴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
  甲状腺结节的分类
  根据B超的检查结果可以将甲状腺结节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而根据同位素的检查结果,又可以将甲状腺结节分为热结节、凉结节和冷结节。以前认为甲状腺单发结节或冷结节恶性可能性大,而多发结节良性可能性大,但随着对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发现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由于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的恶变率,因此从治疗原则上来讲,甲状腺结节一般都要考虑手术治疗,但必须根据结节的大小、B超和结节细针穿刺的结果综合决定。&
甲状腺结节常见十问
  有不少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不是很了解,往往病急乱投医,不仅增加了治疗的费用,而且还耽误了病情。我们特意从临床中归纳了患者最常提出的十个问题,解答如下:
  1、我平时已经吃了加碘的盐,怎么还会生甲状腺结节?
  诚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碘的缺乏所致,但长期的高碘饮食同样会促发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从而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出现结节。因为我们平时的食盐中已经添加了碘,所以再长期进食含碘量高的海鲜如海带等,也容易引起甲状腺结节。
  2、患甲状腺结节是开刀好还是不开刀好?
  一般来讲,直径超过1厘米的甲状腺结节都建议手术,特别是超过1.5厘米者。直径在1-1.5厘米之间的结节,可试用甲状腺素制剂治疗6-9个月,如果结节缩小或未继续增大,可暂不手术。但对B超发现有砂粒样钙化,或穿刺发现有乳头状增生或怀疑癌的结节,则不管大小都需手术。
  3、为什么良性甲状腺结节手术后很容易复发?
  如果手术切除范围不够彻底,则极有可能残留增生的甲状腺组织和微小结节,而术后甲状腺素制剂的抑制治疗对残留的病变组织影响有限,所以术后复发率较高。现在国外通常进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完全避免了术后复发,对于术后才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也避免了再次手术的风险和痛苦。近年来,对于双侧弥漫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也采取了全/近全切除术,效果很好。
  4、甲状腺结节手术后为何说话比较吃力?
  这主要是因为甲状腺结节手术时为了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往往对它进行解剖,这样可能会引起喉返神经的水肿或影响它的血供,以至于会出现说话比较吃力的现象。但这一现象会随着水肿的消退和血供的恢复,在术后3个月左右逐渐消失。
  5、甲状腺结节术后为何会出现手脚发麻?
  这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结节手术中必须切断某些血管,造成甲状旁腺血供受影响所致。出现手足麻木时,往往可通过适当补充钙剂如钙尔奇D片而缓解,术后2个月左右会逐渐消失。
  6、甲状腺结节手术后为何切口会肿胀发硬?
  这其实是术后切口正常的水肿反应所致。甲状腺结节手术要大范围地分离切口上下的皮瓣,易造成切口周围组织的水肿。特别是那些中老年妇女,因为皮肤比较松弛而且脂肪组织较多,故切口很容易水肿。一般,术后2个月内切口会逐渐恢复平整。
  7.为什么甲状腺手术后吞咽会有牵拉感甚至咳嗽?
  这与甲状腺结节术后正常的疤痕收缩反应有关。因为,虽然甲状腺结节术后颈部仅有一条线样的疤痕,但实际的手术创面要比这一疤痕大得多。这一创面与颈部的切口一样需要经过正常的疤痕反应才能复原。疤痕反应过程会收缩,牵拉创面附近的气管,造成吞咽时的牵拉感,甚至会刺激气管引发咳嗽。
  8、术后服用甲状腺素制剂对身体有无影响?
  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主要的副作用有头痛、心悸和。需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以免剂量过大而出现药物性的甲亢。只要剂量恰当,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9、服用甲状腺素制剂有何注意事项?
  服用甲状腺素制剂最好在清晨起床后空腹,服药后半小时左右进食早餐,这样可使药物的副作用最小而疗效最好。应避免与治疗胃病的药物一起服用。
  10、甲状腺结节手术后对饮食有何要求?
  甲状腺结节手术后为减少复发应少吃海鲜,并尽量避免进食含碘量丰富的食物,如海带、虾皮和紫菜等。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0:07
常伟大夫的信息
常伟大夫电话咨询
常伟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常伟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常伟大夫提问
常伟的咨询范围:
甲亢,甲状腺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前列腺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其他放射性核素显像的问题均可。
常伟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甲状腺结节热点问题推荐
核医学科好评科室推荐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党国际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
全网发布: 20:32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具有调节人体生长,智力发育,物质代谢等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多种系统和腺体都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有增多的趋势。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医疗设备的应用,对甲状腺生理、病理的认识逐步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技术也有较大进展。但在临床治疗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尤其在合理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方面,从核医学专业到其他学科均有许多误区尚待澄清。本专题着重介绍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和国内外的进展情况。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产热作用,以及与儿茶酚胺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各种代谢和脏器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增加基础代谢率,加速多种营养物质的消耗,肌肉也被消耗。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的协同作用加强了后者在神经、心血管和胃肠道等脏器的兴奋和刺激。甲亢的发病率约为31/10万,占甲状腺疾病的34.7%~41.1%。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6,各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甲亢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理先后有两种学说:
1.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学说 认为本病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过多所致,但通过测定患者血液TSH结果偏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兴奋试验无反应、垂体切除后仍可发生甲亢等事实否定了这一传统学说。&
2.免疫学说&&认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代研究证明:本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发,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曾有204例本病患者的调查表明,60%的患者有家族素质倾向。
(二)临床表现
&&&&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有很大差异,一般起病缓慢,不易确定发病日期,精神刺激如恐惧、悲哀、盛怒等为重要的诱因。在表现典型者中,高代谢症群、甲状腺肿和眼病3方面的表现均较明显,但如病情较轻又缺乏指导性表现时则可与神经官能症相混淆。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怕热、多汗、多言、易激动、性情急躁、震颤、食欲亢进,但体重明显减轻。甲状腺通常呈弥漫性肿大,眼球突出,心动过速,心悸,女性可有月经过少,男子可有阳痿。有的患者可以某种特殊症状如突眼、恶病质或肌病等为主要表现。老年和儿童患者的表现常不典型。
&&&&上述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中的表现并非同时出现,在不同患者身上有不同表现,各种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也有较大差异。有学者对1076例甲亢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见表6-1a;另有学者对大样本量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按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6-1b。
&&&&&&&&&&&&&&&&&表6-1a&&&&&1076例甲亢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出现率
出现率(%)
出现率(%)
心慌、心动过速
消瘦、体重下降
腹泻、大便次数增加
甲状腺肿大
怕热、多汗
&&&&&&&表6-1b&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出现频率
眼睛不适&&&&
甲状腺肿大
大便次数增加
舞蹈指痉病
甲状腺杂音
男性女乳症
(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分类
&&&&甲亢的病因较多,按照病因不同,可分为下列类型:
1.甲状腺性甲亢 又可分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简称GD)、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自主高功能性甲状腺结节(Plummer’s病)、甲状腺癌(滤泡性甲状腺癌)、新生儿甲亢、碘甲亢等;&
2.甲状腺炎性甲亢&&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disease,&HD)、放射性甲状腺炎等;
3.垂体性甲亢 如:垂体瘤(TSH瘤)性甲亢、非垂体瘤性甲亢(垂体型TH抵抗症);&
4.恶性肿瘤伴甲亢 如:绒毛膜上皮癌伴甲亢、葡萄胎伴甲亢、、消化系(胃、结肠、胰)癌等伴甲亢;
5.异位甲状腺肿性甲亢 如:卵巢甲状腺肿伴甲亢、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等;&  6.&药源性甲亢&&服用过量甲状腺素制剂所致甲亢。
&&&&在上述各种病因所致的甲亢中,以GD最为多见。也是最常用131I治疗的类型。
(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通常有三种方法:
1.内科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iod&drug,ATD)治疗 如: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以及中药等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优点有服用比较安全、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甲减等,但治疗疗程较长(一般为1~2年)、治愈率相对较低(30%~50%),少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白细胞减低等。
2.外科手术治疗(surgical&therapy) 手术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主要适用于甲亢伴甲状腺Ⅱ度肿大以上的患者。治愈率较高(70%~80%),但有少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永久性甲减(10~20%)和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
3.放射性131I治疗(131I&therapy) 131I治疗甲亢是放射性核素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治愈率高达80%~90%,甲减发生率约为10%左右。从1942年Hamilton及Lawrence等首先报道应用131I治疗甲亢以来,全世界已治疗几百万例。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分别发表的甲亢和甲减治疗指南中均将131I作为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现已被欧、美及我国等公认为是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成本低,效益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二、治疗原理
进入甲状腺的131I在衰变时可发射出一定能量(主要为0.605MeV)的β射线,其电离辐射作用可破坏部分甲状腺组织,但因其射程很短(最大2.2mm),穿透力弱,不会损伤甲状旁腺或周围组织,因而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具有高度选择性摄取碘的功能,甲状腺内碘的浓度是血浆碘浓度的20~40倍。现代研究发现,甲状腺的碘摄取系通过甲状腺滤泡细胞基底膜上的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完成的。甲亢时,甲状腺摄碘功能及NIS表达均增强,故摄碘的功能更强而迅速。研究表明,引入机体的131I在数小时内即可有50~80%进入甲状腺内,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131I在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内有足够的滞留时间,一般有效半衰期为3.5~6.0d,足以达到治疗所需的辐射剂量。增生的甲状腺组织在受到131Iβ射线的集中照射后,可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致部分组织细胞凋亡和坏死,使增生肿大的甲状腺组织恢复正常大小,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甲亢症状缓解和治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在投予大量131I后数小时,甲状腺上皮细胞即开始肿胀,并出现空泡,胞核亦有改变。几日以后,细胞死亡且呈现组织水肿、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最后破坏的甲状腺组织被结缔组织所替代。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一般而言,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证主要在下述范围:
1.病情中等的弥散性甲状腺中度肿大伴有功能亢进,以及GD患者。
2.经长期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无效、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服药者。
3.拒绝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131I治疗甲亢的适用范围有较多限制:如要求年龄﹥25岁;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等等。还认为,重度甲亢不可用131I治疗,以免131I引起的放射性甲状腺炎,使过多的T4进入血液导致甲亢症状加重,甚至引起甲状腺危象。目前,随着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的深入,适应证范围已在不断扩大。有许多学者认为年龄可适当放宽,未成年患者慎用。但有资料调查表明,131I治疗儿童和青年甲亢,没有影响生育能力,也未增加遗传损害发生率。因此,有人提出不必考虑年龄问题,无禁忌证之甲亢患者均可采用131I治疗。故至今学术界在131I治疗的年龄问题上尚无统一结论;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甲状腺危象等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认识。为此,在许多相关书籍中增加了131I治疗甲亢的相对适应证内容。
(二)相对适应证
1.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春期甲亢,可首选ATD治疗,但如果有药物过敏等不能坚持用药者也可考虑131I治疗。
2.&对于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甲亢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手术及ATD均为禁忌者,在必要的内科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情况下可考虑131I治疗。
3.对甲亢症状极其严重、体质虚弱、抵抗力差者,在有其他甲状腺危象诱因存在的情况下,131I治疗可能促使危象的发生。这种可能性假说与131I的治疗机制有关:当电离辐射导致甲状腺滤泡壁坏死时,可使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内,引起血中甲状腺激素一过性增高,故可能对此类患者存在诱发甲状腺危象的其他诱因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先用ATD等方法控制其症状,在病情缓解的情况下再考虑应用131I进行治疗。
4.甲亢伴有活动性、肝肾功能明显损害的患者。最好在一般药物治疗后,使活动期结核及肝肾功能得到控制和缓解后再用131I治疗甲亢。
5.有效半衰期过短者(﹤3d)。因为有效半衰期反映甲状腺内131I的代谢速率,有效半衰期的长短对于甲状腺实际接受的辐射量有很大影响。
6.经ATD治疗症状已经缓解但未痊愈者,应在症状复发时,经相关检查确定病情后再服用131I治疗。
7.抗甲状腺药物、手术或131I治疗后复发者,可给予131I治疗或二次治疗,但治疗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8.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结节伴甲亢。
9.甲状腺极度肿大伴有明显压迫症状者。以往都是首先考虑手术治疗,近年来的经验证实,131I治疗巨大甲状腺肿并未出现甲状腺更加增大、压迫症状更加严重的情况,因而也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三)禁忌证
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甲亢伴有心肌梗死且仍在急性期者。
3.甲亢伴甲状腺结节,且经核素扫描证实为冷结节者宜用手术治疗。
4.&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四、治疗方法
(一)治疗前准备
1.停用影响甲状腺摄碘率的食物及药物 如近期应用了影响甲状腺摄碘率的食物及药物后,应停用一定时间后方可给予131I治疗,详情见表6-2。
&表6-2&&&影响甲状腺摄碘率的有关食物、药物及其停用时间
分&&&类&&&&&&&&&&&&&食物及药物名称
需停用的时间
碘化钾、碘酊、维生素U等
海藻、昆布、川贝、牡蛎等
含碘外用药物
碘酒、含碘癣药水等
如长期用,则需停1月以上
含碘造影剂
半年以上、
三溴片、水化氯醛合剂、普鲁本辛等
甲状腺激素
抗甲状腺药物
他巴唑、硫脲嘧啶类、甲亢平等
海带、紫菜、淡菜、海鱼、海虾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避孕药等
PSA、钴剂等
过氯酸盐等
过氯酸盐、硝酸盐等
2.甲状腺摄碘率(radioactive&iodine&uptake,RAIU) 甲状腺摄碘率测定应连续测定3天,并计算其有效半衰期(effective&half&life,Teff)。
3.甲状腺重量计算 可有多种方法,较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按甲状腺肿大的程度简单估算&&零度(甲状腺无明确肿大):腺重约在30g;Ⅰ度(甲状腺轻度肿大,颈前有轻微的隆起):腺重约30~40g;Ⅱ度(甲状腺中度肿大,颈前有明确的隆起):腺重约40~60g;Ⅲ度(超过Ⅱ度而明显肿大):腺重约在60g以上。
(2)触摸估测法 为一传统的经验型估算法。是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方法,治疗医师用触诊法触摸患者甲状腺的长、高及厚度,从而计算出,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甲状腺的重量。此法误差也比较大,有条件的医院尽量不要采用此法。
甲状腺重量(g)=&长(cm)×高(cm)×厚度(cm)×常数&&
(3)超声法 是目前比较准确而简单的方法。利用超声对分别对甲状腺的冠、矢及横断面进行扫描,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甲状腺重量。
甲状腺重量=π/6×长×宽×厚度
长为左、右叶纵断面的直径(cm);宽为横断面的直径(cm);厚为前后经(cm)。
(4)甲状腺平面扫描 利用131I或99mTc进行甲状腺平面扫描,然后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甲状腺的重量。&
甲状腺重量=甲状腺左右叶平均高度(cm)×甲状腺面积(cm2)×K(常数)
K=0.32,由于近年来平面扫描仪渐渐别淘汰,所以此法也越来越少用。
(5)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 利用SPECT或PET对甲状腺进行断层显像,从而测定甲状腺重量,误差仅为0.4%,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受仪器设备的限制以及检查费用比较高,故难以在所有医院实施。
4.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及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5.辅助用药&&心率过快者给予如心得安等β受体阻抑剂(如合并哮喘、心衰等患者禁用)。
6.知情同意书&&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服药后可能发生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服药后的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等,并请患者(不会写字者应请其家属代签)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治疗剂量计算
1.剂量确定&&准确掌握131I的治疗剂量是能否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临床上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如下几种:&&
(1)根据甲状腺需受辐射剂量计算:
给131I量(MBq或&Ci)=
甲状腺需受辐射剂量(Gy)×甲状腺重量(g)×131I半衰期(d)
----------------------------------------------------------
有效半衰期(d)×甲状腺最大吸131I率(%)×120
(2)根据甲状腺的重量、最高吸131I率、有效半衰期计算:&&
①有效半衰期为5~6天按下列公式计算:
给131I量(MBq或&Ci)=&
甲状腺重量(g)×每克甲状腺组织预计131I剂量(MBq或&Ci)
---------------------------------------------------------
&&&&&&&&&&&&&&&&&&&&&&&&&&甲状腺最大吸131I率
②有效半衰期<5天按下列公式计算:
&&&&&&&&&&&&&&&&&&&&&&&&&&&&&&&&&5
给131I量(MBq或&Ci)=&①×---------------------
&&&&&&&&&&&&&&&&&&&&&&&&&&&有效半衰期(d)
式中每克甲状腺组织预计131I剂量见表6-3。
&&&&&&&&&&&&&&&&&&&&&&&&&&&&&&&&表6-3&&每克甲状腺组织预计131I剂量
甲状腺重量(g)
&Ci/g甲状腺组织
(Bq/g甲状腺组织)
(2.22×106)
(2.59×106)
(2.96~4.44×106)
(3)临床上亦有用简化给药法,即按甲状腺肿大程度决定131I用量:零度:给131I量不超过222&MBq&(6mCi);Ⅰ度:给131I量为222&~259MBq(6~7mCi);Ⅱ度:给131I量259~333MBq(7~9mCi);Ⅲ度:给131I量为370~555MBq(10~15mCi)。上述各度患者的吸131I率均应在60%左右,如低于50%或超过75%者则应酌予增减。
虽然本方法简便易行,但由于缺少客观标准,加之个体颈部大小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其误差较大,故不宜提倡。
2.剂量增减&&下列情况可适当对计算剂量进行增减,其增减的幅度通常为计算剂量的10%~20%左右。
(1)病程短、未经过任何治疗、甲状腺重量小于30g的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
(2)第一疗程治疗后,甲亢症状明显改善,但未痊愈者,应考虑患者甲状腺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问题,在第二次治疗时应适当增加剂量。
(3)甲状腺部位最高摄131I率和有效半衰期的长短与有效治疗剂量关系密切,故凡甲状腺部位摄131I率低及有效半衰期短者,可增加剂量。
(4)不同年龄情况,应用剂量也应进行调整。有文献建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基本剂量可按每克甲状腺组织实际吸收100μCi计算。对年龄大的病人用药剂量可增加,而病人年龄较轻者用药剂量可降低至80μCi。
(5)&131I治疗前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以减低甲状腺对射线的敏感性,对疗效有所影响。因此事先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131I的治疗量应稍增加,以提高疗效。
(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后复发的患者,由于甲状腺重量难以估计准确,最好用甲状腺显像检查法测量甲状腺重量,总剂量应稍低。
3.影响治疗剂量的因素&&可有多种影响因素导致131I治疗剂量出现较大误差而影响疗效。因此,在131I治疗的应用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1)最高摄取率和有效半衰期 含碘食物及药物的影响不容忽视。甲亢病人Teff个体差异很大,其范围从1.6~7.5d不等,GD者较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为短;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者由于碘转换加速而较未服用者为短。对甲状腺摄131I率高、有效半衰期长者,131I的使用量要适当减少。
测定有效半衰期需要很长时间,为了节省病人的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可以利用服131I后2d和4d甲状腺计数比值来计算出131I在甲状腺内的Teff。见表6-4。
&&&&&&&&&&&&&&&&&&&&表6-4&&&&&&&&&&&&&&&&&&131I在甲状腺内的Teff计算表
注:C2/C4为服131I后2d和4d甲状腺计数比值
(2)&131I治疗给药的方法 在总剂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较大剂量比多次小剂量治疗所产生的治疗效应要强得多。
(3)甲状腺的重量 甲状腺重量的准确计算关系到用药剂量的确定,也就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显然,利用核素断层显像或超声探测等方法计算甲状腺重量,要比简单触摸法精确得多,对防止甲状腺重量计算失误导致的治疗失败有重要价值。
(4)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病灶对131I的敏感性较差,其治疗剂量要比弥散性甲状腺肿者大50%~100%。治疗时保护结节周围的正常组织很重要,可在131I治疗前3d开始连续服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周。这样,使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抑制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摄131I功能,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甲亢治疗史 手术后复发以及未使用过ATD的患者对131I治疗比较敏感,应适当减少131I剂量。而对131I治疗前已使用过ATD的患者,由于ATD的可以减少甲状腺腺体内蛋白结合碘,使131I转运加速、在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缩短,因而应根据使用ATD的时间长短适当增加131I的用量。
(6)个体对131I的敏感性 在辐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种系、不同个体对辐射作用的反应强弱或速度快慢也不同。
(7)治疗前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很多学者都认为,对于TRAb阳性的患者如果使用小剂量的131I,可能会使治疗后甲减的发生率减低。
(8)剂量计算方式 个性化治疗方案计算131I的用量,比简化给药法治愈率要高,甲减发生率低。
(9)环境因素 温度、氧浓度以及机体内一些激素和化学物质等对辐射生物效应均有不同的影响。
4.给药方法 目前131I治疗甲亢有很多种给药方法,综合考虑每个患者的不同特点,按每克甲状腺组织实际吸收的放射性活度或甲状腺吸收剂量,以及甲状腺摄131I率及131I在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等,制定个体优化剂量治疗法,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总之,131I是一种治疗甲亢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遵循一个原则:给予的剂量应为“达到最满意效果的最小剂量”。
(1)个体优化法(individualization)& 根据甲状腺需受辐射剂量、甲状腺的重量、最大吸131I率及有效半衰期,结合不同病人的特点(年龄、职业、病情轻重以及治疗前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出既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又可以使并发症减为最低的个体优化剂量。此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131I治疗甲亢最为常用的给药方法。
(2)标准剂量法(standard&dose)&&对所有甲亢患者,在第一次治疗时皆给予固定剂量的131I&3~4mCi,4个月后,有2/3的患者可痊愈。如果病人服第1个剂量后没有好转,那么隔2~4个月后再给予同样的剂量。大约有85%~90%的患者可得到治愈。
(3)去除剂量法(ablation&dose)& 给予甲亢病人一次性口服足以摧毁甲状腺的大剂量131I,此方法大大提高了甲亢的治愈率。由于采用此法的医生及病人对甲减的发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服药后复查,及时进行L&-T4替代治疗,对一些有严重并发症的甲亢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如投给131I治疗量在555MBq(15mCi)以内者,可1次性口服,如超过此量,首次可先给2/3量,3~5d后如无反应,再给另1/3量。
(4)重复多次小剂量法(small&dose) 有学者提出,每隔数星期给131I&2mCi,直到临床症状缓解为止。有人每3个月给131I&2~5mCi,亦得到疗效。小剂量多次重复给药法的优点是可以降低早发甲减。但本法耗时颇长,如剂量不足可使患者病情长期不能缓解,且这种方法并不能降低晚发甲减的发生率,累积量与后遗症等问题较多,所以一般不使用此方式。
针对以上不同的剂量计算和给药方法与甲减发生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无论那种剂量计算方法以及给药方法,均不能解决远期甲减发生的问题。个体优化法以外的一些方法最多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发甲减,&但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且投入-效益比较差。因而提出了“不要刻意追求最复杂最精细的剂量计算和最恰当的给药方法”的观点。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不主张完全凭临床经验决定治疗剂量和给药方法,否则,核素治疗便毫无科学性和规范化可言;可以用相对简便的剂量计算和临床经验相结合,以个体优化法为主导治疗方法。例如采用核素显像(或与扪诊、B超相结合)确定甲状腺重量,按每克甲状腺组织的预计吸收剂量或放射性活度并进行Teff校正计算治疗剂量,再根据影响放射敏感性的诸因素以及年龄、全身情况,并发症和甲状腺外的其他医学问题,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考虑,对计算剂量作适当的增减。这有助于保证较高的治愈率,同时使甲减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五、服药后注意事项
1.口服131I前应空腹,服后2小时方可进食,以免影响&131I&的吸收。服131I后勿揉压甲状腺。
2.门诊病人应详细交待排泄物的处理以及相关辐射防护方法。(作者所在单位已按当地有关卫生行政执法和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放射性核素治疗病人一律收住专用核素治疗病房内进行治疗。)
3.服131I后2周内禁用碘剂、溴剂、抗甲状腺药物,以免影响&131I的重吸收而降低治疗效果。
4.服131I后一周内尽量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如较长时间拥抱、亲吻、同床而卧等),应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女病人一年内应避孕。
5.要注意卫生,不可随地吐痰,排泄物要及时清理。
6.注意休息,服131I后一周内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最初几天,病人最好卧床休息。
7.服&131I后要特别注重避免精神刺激及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危象。
8.服131I后可口服心得安、谷维素、维生素B6&等辅助药物。个别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合用抗甲状腺药物以减轻症状。
9.与治疗医生要保持联系,定期复查。
六、治疗后随访
131I治疗后可采用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如定期来院复查或书面、电话以及因特网等方式。复查内容包括主观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有无并发症以及生育情况等。随访时间一般为治疗出院后1月、2月、3月、半年、1年,1年后可根据情况每1~2年随访一次。
七、疗效评价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已为国内外所肯定,总疗效均在90%以上(如单以消除甲亢症状为标准,最终结果可以是100%)。一般病人多在131I治疗后3个月内症状逐渐改善,6个月至2年所有症状完全消失,也有部分病人的某些症状可能在数年后才消失或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存在(如突眼、心律不齐等)。由于国内外在适应证和治疗方法等的选择和实施方面并不统一,故单次疗程的治愈率统计也有较大差异,从各家报道来看,约为70%~96%不等,早期甲减发生率7%~11%,远期复发率约为1%~4%。
甲状腺一般在服131I后1周内组织学变化不明显。通常在1周后,甲状腺中央部分即开始有基质水肿、变性、上皮肿胀、出血性脉管炎、滤泡破坏、多形核细胞浸润等明显的破坏性变化。至2~3月时,甲状腺内开始有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小动脉透明性变、滤泡上皮脱落以致逐渐死亡。1~3年后甲状腺的正常结构则完全被致密的纤维组织所替代。因此临床表现131I治疗效果常出现在两周以后。此外131I治疗的最终效果往往要3个月后方能做出结论,因为甲状腺细胞从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变化到为结缔组织所替代,大约需要2~3月以上的时间。
(一)甲亢疗效判断
患者口服131I后血清T3、T4虽然很快发生变化,但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要到2周后才能逐渐改善。有学者根据131I后治疗后,血清T3、T4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等的变化情况将甲亢疗效分为三种类型:痊愈型(Ⅰ型)、缓解不全型(Ⅱ型)和未定型(Ⅲ型)。其中Ⅰ型又分为Ⅰa型和Ⅰb型。Ⅰa型是指痊愈过程中有暂时性甲减者(血清T3、T4降低,TSH增高,个别有临床甲减表现);Ⅰb型是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与血中激素变化相符但进程稍慢者。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有明显不同,其处理原则也不同,详情见表6-5。
&&&&&&&&&&&&&&&&&&&&&&表6-5&&&&131I治疗甲亢血清T3、T4和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与疗效分析
血清T3T4水平
临床症状和体征
1周内开始下降
2~3周后开始减轻
2~3周接近正常
4~5个月痊愈
2~3个月完全正常
2~3个月时降到正常以
下,1~2月后自行恢复
大多无明显甲减症状,
个别出现轻微甲减体征
服131I后有所下降,但
有好转但未完全消失
需第二疗程治疗
6个月后仍高于正常
2~3月下降至正常,3~
4个月又升至正常以上
2个月时开始有明显
改善,以后又加重
观察至1年后再决
定是否二次治疗
(二)合并症疗效
1.甲亢合并心脏病 由甲亢引起的心动过速、房颤或心律不齐等,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甲亢未得到控制而引起。131I治疗后,随甲亢治愈,心脏的上述异常表现也随之逐渐恢复正常。对其它原因的心脏病或心力衰竭,还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2.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 是甲亢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称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periodic&paralysis,TPP),确切的原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甲亢病人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使骨骼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增加,Na+-&K+交换加速,促使细胞外大量K+&离子内移至细胞内,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和对电刺激的无反应性,导致瘫痪发作。另外甲亢患者因多汗、腹泻等高代谢原因可致体液丧失而丢钾。发作时血钾降低。甲亢131I治愈后,周期性麻痹大多不再发作。少数无明显好转,应进一步检查病因。
3.甲亢合并突眼 是甲亢最常见的并发症。确切的原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是甲状腺抗原体及未知抗体在眼眶内的免疫反应,刺激眼眶成纤维细胞氨基葡聚糖积聚,引起肿胀,并累及眼外肌和球后脂肪,产生突眼或眼外肌功能障碍。甲亢131I后大部分患者突眼消失或好转,但也有部分患者突眼加重。有资料统计:不论用什么方法治疗,在治疗后突眼加剧并非少见,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约有60%患者会出现突眼加重,131I治疗后约10%~3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突眼加重。研究表明,131I治疗后2周常规给予L-T4可以减少突眼加重率。
4.甲亢性肌病 原因是由于大量甲状腺激素引起肌酸代谢障碍所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萎缩等,甲亢治愈后好转。
5.甲亢合并肝脏损害 甲亢的病理过程可引起肝功损害。甲亢经131I治愈后,大多数病人肝大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6.甲亢合并糖尿病 使用131I治疗后,由于降低了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改善了机体糖代谢,糖尿病也随之好转。
7.甲亢性精神异常 甲亢性精神异常患者在服用131I治疗后,随甲甲状腺功能的恢复,精神异常情况也可以痊愈或好转。
八、并发症及处理
131I治疗后多数患者无任何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一些副作用。副作用一般可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指在治疗后两周内出现的反应。
1.全身反应&&极少数病人可在服药后次日出现恶心、呕吐和厌食。此外,尚有乏力、头晕等。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及皮疹。以上反应常与个体的敏感性有关,一般均较轻微,无须特殊处理,大多周内可自行消退。个别症状较重者经对症处理后即可消失。
2.局部发痒、压迫感、喉痛、颈部疼痛等不适 主要由较大剂量131I辐射引起甲状腺水肿及放射性甲状腺炎所致。通常治疗甲亢所给予的131I剂量较小,故很少出现此症状。一般无需特别处理,数日后即可自行减轻或消失。如遇个别较重者可给予适量“消炎痛”等药物对症处理。
3.白细胞减低 &大多数病例白细胞无明显变化。个别病例在较大剂量时可产生暂时性白细胞减低,一般均能自然或口服升白血球药物后恢复正常。
4.甲状腺危象& 其临床表现为:高热39℃以上、脉快120次/分以上、精神不安、烦躁、谵忘、昏迷、心房纤维性颤动、脉压增高、出汗、腹泻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甲状腺危象应的处理:可注射或服用大量碘剂,同时采用降温、人工冬眠、镇静剂、抗生素、激素、输液等;对心率过快或心房纤维性颤动,应给予洋地黄、普萘洛尔等药物以控制心律失常。由于131I治疗在适应证选择中很注意病情的程度,大多为病情中等者,故引起的甲状腺危象的可能性很小。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如感染等)可能发生的意外,因此,在治疗过程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对于防止甲状腺危象的发生是必要的。
(二)晚期并发症&
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波动极大,通常,晚期并发症在治疗两月后或更长时间出现。主要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内分泌突眼。
1.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是131I治疗甲亢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但其又可根据发生的时间和转归分为早发甲减和晚发甲减,这也是131I治疗甲亢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
(1)早发甲减 通常在131I治疗后2~6个月时发生,是131I对甲状腺组织直接破坏
的结果,与131I剂量呈直线相关。6~9个月可自行恢复。也可给予适量甲状腺素制剂,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停药。也可有2%~5%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2)晚发甲减 大多在1年后或更长时间发生的永久性甲减。研究认为,并非131I治疗照射的直接结果,可能与甲状腺细胞转换速度和甲状腺的增殖能力、自身免疫过程、甲亢的自然病史等有关。许多报导都证实,治疗前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治疗后甲减率可达56%,而阴性者则仅为16%左右;治疗前自身抗体阴性,治疗后转为阳性者,常容易较早发生甲减。此类甲减需长期或终身依赖甲状腺激素替代。通过T4替代治疗均可恢复正常。此外,T4的应用在对预防甲癌和降低TRAb水平,从而对预防突眼以及防止突眼加重亦有一定作用。因此与治疗甲亢不一样,纠正甲减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不发展为严重的黏液性水肿,纠正起来没有大的困难,不会给病人带来重要损害。
血清TSH检测十分敏感,对甲减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并对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生理调控有指导性意义。
2.内分泌突眼&&131I治疗甲亢后有部分患者突眼症状反而加重。为此,有学者提出,在131I治疗后2周开始使用L-T4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治疗后眼病的恶化率。
九、131I治疗甲亢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1.致癌问题 辐射有致癌作用是众所周知的。131I治疗后白血病的发病率是否上升以及远期是否会引起甲状腺癌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医务工作者们多年来研究和探讨的重点之一。电离辐射虽然可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但131I治疗甲亢所用剂量对骨髓的照射量是极小的。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的医疗单位对数万例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结果分析均未发现131I治疗后白血病以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与一般人群发病率比较并无增加的迹象,也不比采用其他方法的治疗者高。美国曾就此问题作过30年的追踪,结果发现:进行131I&治疗后的患者其血癌及其它癌症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相同;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低于长期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亢患者。另有资料报道,单纯ATD治疗的患者,其脑癌、骨髓瘤、淋巴瘤、乳癌、胃癌、肾癌等的死亡率较高。
2.生育问题及遗传改变&&男女生殖器官一般无浓聚131I的功能,只是在131I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中有短时间的照射,其照射剂量仅相当于一次肠道钡透,故远不足以引起生育改变。对大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青少年患者的长期随访证实,用131I治疗甲亢后的生育能力不受影响,生育的子女也都健康,这点已毫无疑问。原来因内分泌紊乱而不育的患者,治疗后也生育了健康的子女。在131I治疗的生育年龄甲亢病人中,不孕症、流产率、畸胎和遗传异常的发病率也均未发现比一般人群增高。
3.甲减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告都表明,甲减的发生率与131I治疗剂量大小无关。服治疗剂量的131I后发生甲减的频率与外科手术者基本相同。甲亢病人未经任何治疗也可自发甲减。近期有许多文献报道:GD自发性甲减发生率可高达16%~20%,且任何治疗方法都不可能避免甲减。在剂量个体化的情况下,甲减的发生取决于患者的个体敏感性。第26届欧洲甲状腺协会年会在权衡了顽固性甲亢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131I治疗后需T4替代治疗的甲减发生率之后,认为甲减相对甲亢复发更好一些。此外,就目前状况来看,对自然病史、微剂量学和靶组织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分析判断,很难预测和避免甲减的发生,想以一种途径达到131I治疗既能及早控制甲亢而又甲减发生率很低,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学者认为,不管用何种方法治疗,最终甲减将以每年3%的比例发生,为此提出,可以用一次性大剂量方法去除甲状腺,再用L-T4替代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无论那种治疗方法,部分甲亢转变为甲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可以认为,甲减并非是131I治疗所特有的副作用,而是部分甲亢在病理演变过程中的终极结果。
十、联合用药的问题
甲亢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多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131I治疗甲亢的过程中,许多临床症状不可能很快消除,有的症状在治疗早期还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加重,故在131I治疗中合理选用相应的辅助药物,对尽快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防止131I治疗副反应的发生均有临床价值。
目前用于131I治疗的辅助药物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ATD&&
该类药物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碘的有机化及偶联作用,使得甲状腺内碘池的容积变小,导致131I的有效半衰期缩短,进而影响131I的疗效,故服131I前不应服用ATD。如已服用,通常应停用7d左右再用131I治疗,才不会影响131I的疗效。但131I治疗后在患者病情严重时可适当服用ATD。
(二)β受体阻断剂 
此类药在任何时间服用均不影响131I的疗效。此药不仅降低心率、改善心律失常,且对GD亦有直接的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甚少,但效果不如ATD明显。因而主张在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均可合理应用β受体阻断剂。是目前常用的131I治疗辅助用药。
(三)维生素类
1.谷维素&&该药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内分泌平衡障碍的作用;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理不很清楚,可能是谷维素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使心肌的兴奋性降低。
2.维生素B6 在红细胞内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吡多醇、磷酸吡多醛,参与细胞色素的合成。作为转酶对蛋白蛋、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各种代谢功能作用,还参与色氨酸转化,将烟酸转化为5-羟色胺。可刺激白细胞的生长,是形成血红蛋白所需要的物质。这些药理作用对改善甲亢患者的一般状况具有较好的疗效。另外,脑内的γ-氨基丁酸由谷氨酸脱羧而成,有调节大脑兴奋性的作用,故维生素B6对甲亢患者可出现情绪不安,应激性增加等中枢兴奋状态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四)激素类
1.甲状腺激素 本药影响甲状腺对131I的摄取,一般服131I前不用。主要解决甲减问题,另外131I治疗后使用可预防及减轻突眼加重。
2.糖皮质激素 对甲亢症状严重者或突眼较重者应加服糖皮质激素,在用131I前及后应该用大剂量服1个月,然后减量,直至3个月停服,可取得明显疗效。对甲亢症状轻者或突眼轻者不宜常规服用,因该药长期服用的副作用多,患者不易接受。其他一些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细胞因子拮抗剂、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均有一定疗效。
(五)碳酸锂 
锂离子可抑制甲状腺球蛋白水解和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以及抑制周围T4转变为T3和升白细胞等作用。锂离子不仅不会降低甲状腺的131I摄取率,还会提高甲状腺的131I摄取率,可以作为131I治疗甲亢的预治疗,以缓解甲亢症状而不会影响其后的131I治疗。锂离子还可以使131I在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延长,131I的β射线对甲状腺的辐射时间明显增加。给予&131I&的同时合用碳酸锂,在保证相同治愈率的条件下,可降低131I&的治疗剂量,从而减少全身受照剂量和甲减发生率。对少数甲状腺131I摄取率不太高或有效半衰期较短的患者,在131I治疗前给予0.25g&tid或qid一周短程治疗,以提高甲状腺的131I摄取率。
(六)中药
许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甲状腺功能、提升血细胞以及抗辐射副作用的中药对131I治疗具有辅助作用,可适量应用。但需注意,在用131I前,含碘以及影响甲状腺摄取131I的中药不可应用,在服131I后一定时期可酌情服用。
总之,131I治疗甲亢,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且疗效较好,故近年来使用日益扩大,但131I目前尚不是最理想的药物,应该与其他药物或方法联合应用,互相取长补短,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上述内容为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临床实践参考)
甲状腺癌的核素治疗
甲状腺癌(carcinoma&of&thyroid)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占所有癌瘤的1%~3%。据国际癌症学会资料统计,各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态势。据国内资料报道,我国某地甲状腺癌发病率:1960年为1.02/10万;1972年为2.39/10万;&1978年已升高对3.80/10万。另有资料报道,甲状腺癌占全部甲状腺肿瘤的10.1%。甲状腺癌发病率在7~20岁间和40~65岁间各出现一小高峰。男女性别比约为1∶2,大约25%的病人过去曾患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的核素治疗开始于60年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现已发展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
&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
甲状腺癌的发生绝大部分来自甲状腺滤泡上皮,少数可来自滤泡旁细胞,极少数来自甲状腺的间质。按病理分型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一)乳头状癌(papillary&adenocarcinoma)
是一种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甲状腺癌的60%~75%,青少年女性多见,生长较慢,当肉眼发现时多为1~2cm的圆形肿块,无包膜,少数有不完整的包膜,以后逐渐向周围浸润。瘤体切面呈灰色或棕灰色,质地可较软或较硬。镜下可见癌细胞围绕一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分支较多。癌细胞外形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其特点是核染色质少,呈透明或毛玻璃样,无核仁。可伴有单纯型甲状腺滤泡,间质中常有砂粒体出现。本癌发现时约50%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后于转移灶发现,有的原发灶甚至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此癌恶性程度较低,术后未行131I治疗者5年存活率达75%。
(二)滤泡癌(follicular&adenocarcinoma)
是以滤泡结构为主要组织特征的一种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病程较长,生长缓慢,约占甲状腺癌的12%~30%,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早期即可出现血行转移,原发灶切除后未行131I治疗者5年存活率为30%~40%。病理巨检,肿瘤呈灰白色,有的为结节状,有不完整包膜,貌似腺瘤;有的广泛浸润于甲状腺内,进而侵犯气管壁、颈部血管、肌肉及喉返神经。镜下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分化良好者,滤泡结构较规整,细胞异型性亦较低,不易与腺瘤区别,须注意包膜或血管是否有瘤细胞浸润来加以鉴别。分化不良者,滤泡少,滤泡形态不整,有的呈实性细胞巢,细胞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少数情况下本癌主要由嗜酸性细胞构成,故亦称嗜酸性细胞癌。
(三)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病程短,发展快,早期即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并发生转移,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患者多在50岁以上,无男女差别。肉眼观察,瘤体切面为灰白色,常有出血、坏死。根据组织形态可分为小细胞型、巨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小细胞型癌由小圆形细胞构成,呈弥漫分布,与恶性淋巴瘤颇相似,用免疫组化鉴别,如瘤细胞显示角蛋白(Keratin)或癌胚抗原(CEA),则可确定其来源于上皮组织。巨细胞型癌预后最差,镜下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常有巨核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四)髓样癌(medullary&carcinoma)
是从滤泡旁细胞(亦称C细胞)发生的癌,占甲状腺癌的3%~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多是散发性,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散发病例年龄多在50岁以上。约20%为家族性。散发病例开始多为单个肿块,而家族性病例常为多中心性。本病恶性程度不一,平均存活6.6年。90%肿瘤分泌降钙素,有的还同时分泌CEA、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及其他多种激素和物质,故血中该激素水平增高,表现为典型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肿瘤呈黄褐色,较软,境界清晰故乍看似有包膜。镜下可见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或梭形小细胞,排列成簇状、索状,偶见小滤泡形成。间质比较丰富,常有淀粉样物质和钙盐沉着。电镜下,瘤细胞胞浆内有直径100~250mm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五)其他&&乳头滤泡混合性癌,约占甲状腺癌的6.7%;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很罕见,约占甲状腺癌的1%~3%,常见于老年人。
另有一些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原发性粘液腺癌,很罕见的癌瘤呈结节状,因为此型癌太少,所以好发年龄、性别以及预后均不能确定;甲状腺间质的恶性肿瘤①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约为甲状腺癌的2%,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儿童时期发病罕见,主要见于老年妇女;②甲状腺浆细胞肉瘤:十分罕见,常多发于老年妇女;③甲状腺血管肉瘤: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常转移到肺、淋巴结和骨骼,转移灶极易出血;④甲状腺纤维肉瘤:十分罕见,常见于甲状腺肿高发地区;⑤甲状腺骨肉瘤:十分罕见,多见于成年,常转移至肺、肝区或淋巴结。
二、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
毋庸置疑,和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甲状腺癌的首选疗法应该是手术治疗。但长期以来,由于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中位数35%),故就分化性甲状腺癌的甲状腺切除范围一直是外科争论的焦点。由于观点各异,实际操作差异很大。总体治疗方案有甲状腺次全切除和甲状腺全切两种,但次全切除至少有4种方案:①单侧腺叶部分切除;②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③一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部分切除;④一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因此,针对复杂病变难以确定最佳方案,具体实施也难度很大,一招不慎将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甲状腺癌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同样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88年WHO提出了甲状腺微灶癌(thyroid&micro-carcinoma,&TMC)的定义:凡癌灶最大直径≤1cm的甲状腺癌,不论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淋巴结转移称为TMC。TMC以分化好的乳头状癌多见。文献报道,尸检甲状腺标本中乳头状甲状腺微灶癌的发生率为5.6%,占同期甲状腺手术的4.2%,占分化性甲状腺癌的47.9%,临床上甲状腺不能触及肿块的人群中发生率为3.0%。由于TMC具有直径较小、极少有自觉症状、临床进展较缓慢等特点,故难以被早期发现,术前诊断也较为困难。更有细胞级水平的转移病灶是裸眼所不可及的(研究报告,镜下发现分化性甲状腺癌的对侧腺体转移可达38%~87%),故术中也难以诊断。据此推测,TMC很可能是本病传统手术后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
既然对TMC的早期诊断和术中裸眼所见甲状腺是否有TMC存在难以确定,临床研究便将重心移到了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中。现已证实,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后给予131I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细胞级水平的TMC,防止肿瘤复发。文献报道,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为35%,如术后配合核素治疗,再加以较大剂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其复发率可降至1%~2.5%。另有报道,甲癌单纯手术,复发率高达32.0%;手术+口服甲状腺激素,复发率为11%;手术+131I治疗+口服甲状腺激素,复发率仅为2.7%。国外资料报道,手术后加用131I治疗者,较单纯手术患者的死亡率降低3.8&~&5.2倍,复发率降低4倍。作者单位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该方案治疗甲状腺癌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虽病例数尚较少,但随访时间最长者已达12年,目前尚无1例复发),我们将此方法称之谓甲状腺癌“三合一”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和追踪随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方案,临床实施甲状腺癌“三合一”治疗方案的详细流程见图7-1。
图7-1&&甲状腺癌“三合一”治疗方案实施程序
甲状腺癌“三合一”治疗方案虽已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可,但不同学者对不同病变的切除范围仍有不同意见。多数医师主张近于全腺切除,尽可能切除更多的甲状腺,但必须以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为准则。事实上,甲状腺全切除的并发症较高,且极不必要,因手术后用大剂量放射性碘能有效地去除颈部残留的功能性甲状腺组织。主张近全腺切除的另一个考虑是:因残留甲状腺数量较少,用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更为有效,且131I所需剂量也小。此外,近全腺切除引起甲低和TSH增高,能更敏感的测定早期功能性转移灶。
传统的方法认识到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意义①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②抑制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为促甲状腺激素可能引起肿瘤复发,用甲状腺激素可以防止或减少复发。故无论是甲状腺全部切除,还是部分切除,均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能是由于不了解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而很少在术后采用131I治疗。由于甲状腺激素并不能完全抑制可能存在的TMC和镜下可及的转移灶的生长,故长期以来,传统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
目前已认识到,手术的原则是尽可能清除癌组织和清除可能已发生转移的颈部淋巴结。为了不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手术难以完全将甲状腺切除干净(显微镜下发现残留甲状腺内有癌细胞存在),因此,在手术切除甲状腺后,要及时利用131I去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然后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三、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基本原理
大多数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其转移灶保留了正常甲状腺的摄131I功能,利用131I发射的β射线产生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可有效地破坏转移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一般而言,在甲状腺完全切除的情况下,分化良好的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和混合性癌的转移灶具有摄131I功能(癌组织与甲状腺组织共存的情况下,131I主要被甲状腺摄取,而不被癌组织摄取),因而用131I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髓样癌较少见,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一般很少摄取131I,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无较好的后续治疗方法。近年来,已有报道,应用131I-MIBG治疗甲状腺髓样癌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术后追踪随访和转移灶(不能手术者)的治疗方法。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具有摄131I功能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
2.甲状腺癌手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需要清除者。
3.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肺、骨及脑等转移者。
(二)禁忌证
1.如不能浓聚131I,不论何种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均不适合131I治疗。
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如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
4.手术伤口未愈合者。
5.放疗或化疗的同时不能用131I治疗。
6.血白细胞<3.5×109/L者,专科治疗后血白细胞仍低者。
7.甲状腺癌颈部转移致气管狭窄或塌陷者。
8.甲状腺癌肺部转移在咯血期的患者。
五、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
(一)治疗前准备
1.病例选择和外科手术 病理诊断确定为分化性甲状腺癌者,先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尽量切除肉眼所见病灶和甲状腺组织。
2.暂时停用甲状腺素制剂 一般术后暂不用甲状腺素制剂,于4~6周进行131I治疗效果最好,因为术后2周TSH开始上升,4~6周至最高,此时摄碘最佳,此时切口也已痊愈。如已服用甲状腺素制剂则需停药,甲状腺素片需停药4~6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片)需停2周以上,以保证血清TSH达正常水平以上。
3.停服含碘食物和药物 具体的同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4.131I全身显像 用131I全身显像(whole&body&imaging&with&131I),了解残留甲状腺的大小及显示具有摄131I功能的转移灶。有学者主张诊断剂量2~5mCi的131I进行显像;也有的学者认为使用治疗剂量的131I进行显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顿抑”效应(stunning&effect),而且可以发现诊断剂量无法发现的转移灶。
5.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清Tg、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
6.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说明131I治疗的的疗效、注意事项以及最基本的辐射防护和安全措施等,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治疗剂量
1.131I&“清甲”治疗(ablation&therapy&with&131I)&&131I“清甲”治疗即用131I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清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高转移灶的131I摄取率;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在131I去除剂量下进行全身显像(WBS),不但可以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还可发现诊断剂量111~185&MBq(3~5mCi)131I-&WBS不能发现的病灶(这种转移病灶一般较小,且很少是单一的),起到治疗和诊断的双重作用。&“清甲”的剂量可根据病情确定:
(1)小剂量“清甲”&&可分次使用小于1.11GBq(30mCi)的剂量进行“清甲”,直至残留甲状腺完全清除。
(2)大剂量“清甲”&&一次性使用3.7~7.4GBq(100~200mCi)可使90%左右的患者残留甲状腺完全清除,且可同时治疗诊断剂量131I扫描时未发现的隐性转移灶。
(3)个体优化法(individualization)&&根据患者全身131I摄取和给药后4d的全身滞留情况计算“清甲”剂量,或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2.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对于“清甲”后发现全身有转移者,可根据病灶的转移情况,按如下方案给药:
(1)固定剂量法&&131I全身显像发现转移灶的患者一律给予5&550~7&400MBq(150~200mCi)的固定剂量,此方法比较简便。
(2)根据甲状腺癌转移部位不同给药法&&①颈部转移,一般给予5.55~6.475GBq(150~175mCi);②肺部转移,一般给予6.475~7.400GBq(175~200mCi);③骨转移,一般给予7.400GBq(200mCi)。
上述治疗如一次不能奏效,可在4~6月后再次给药。
(三)给药方法
可采用小剂量分次空腹口服及大剂量一次性空腹口服的方法,但均应该在符合要求的核医学治疗室内完成给药过程,然后送入核医学专用治疗病房。
六、服药后注意事项
(一)辐射防护与排泄物处理
大剂量口服131I后应住院隔离(作者所在地区有关部门已规定核素治疗必须住院)。住入核医学专用治疗病房,小便及排泄物应做特殊处理。服131I后应多饮水及排尿,以减少对全身、膀胱及盆腔的照射。一般待患者体内低于110MBq(30mCi)(相距1m处,照射量约为1.8×10-6C/(Kg.h)(7mR/h)时,即可解除隔离。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家属与病人的可接触时间见表7-1。
&&&&&&&&&&&&&&&&&&&&表7-1&&&&&&&&服131I后甲状腺癌患者每日允许接触时间
131I(MBq)=
给Gy数×腺体质量(g)×0.667×37
-----------------------------------------
Teff(d)&×24h摄131I率(%)
病人体内131I量,MBq(mCi)
相距1m允许接触时间(h)
1&110(30)
1&147~1&850(31~50)
1&887~3&700(51~100)
3&737~9&250(101~250)
(二)休息与饮食
服131I后患者应卧床休息,2h后方可进食,住院期间仍需禁食含碘食物及药物,注意预防感冒等。
(三)辅助用药与相关检查
服131I后2h开始口服强的松片10mg&&t.i.d.&,连服3~7天,防止放射性甲状腺炎以及大量131I所致的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
服131I后可口含VC片&0.1g&&t.i.d.,或咀嚼口香糖,促进唾液腺分泌,避免唾液腺受到不必要的过量照射,导致放射性唾液腺炎。
服131I后5~7天开始口服甲状腺素片&40~60mg&t.i.d.,一方面补充甲状腺功能的不足,另一方面抑制TSH的分泌,以减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
服131I后每周应检查血常规,如发现外周白血球下降,则应给予相应升白血球药物治疗。
(四)复诊与随访
出院后宜每月复诊一次,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血清Tg及FT3、FT4、TSH等的测定。4~6月作全身131I显像检查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甲状腺...”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3:01
党国际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党国际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党国际大夫提问
党国际的咨询范围:
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甲亢突眼、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骨肿瘤、骨转移癌、股骨头坏死
党国际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核医学科好评科室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结节切除后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