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历史上最大的猫科动物物

中国最大国有重点林区成为珍稀野生动物“天堂”|东北虎|老虎_凤凰资讯
中国最大国有重点林区成为珍稀野生动物“天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哈尔滨9月24日电(记者王凯)黑龙江东方红林业局五林洞林场野生东北虎监测站站长高克江平常最喜欢谈论的就是东北虎,巡护山林24载,他见证了东北虎从“销声匿迹”到“强势回归”。
原标题:中国最大国有重点林区成为珍稀野生动物“天堂”新华网哈尔滨9月24日电(记者王凯)黑龙江东方红林业局五林洞林场野生东北虎监测站站长高克江平常最喜欢谈论的就是东北虎,巡护山林24载,他见证了东北虎从“销声匿迹”到“强势回归”。“前些年,在监测过程中很难看到两种以上的老虎脚印。2010年以来,老虎脚印开始变得大小不一,这说明这个地区可能存在老虎家族。”高克江说。在中国最大国有重点林区黑龙江森工,从上世纪末的“天保工程”到如今木材商业性停伐,这片面积达1009.8万公顷的大森林逐渐开始“复苏”。“东北虎、东北豹、黑熊、野猪、马鹿、狍子、梅花鹿……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远红外相机里,现在说哪里拍到东北虎已经不是新闻了。”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树森说。作为全球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野生东北虎仅存不到500只,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山林中。中国野生东北虎数量不足20只,主要栖息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区。东北豹目前在全球仅存50只左右,处于极度濒危状态,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区域分布有5至7只,已初步形成一个稳定小种群。和东北虎、豹一样,森工林区黑熊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以致经常和人类“不期而遇”。“现在林子里的熊太多了。”迎春林业局光明农场职工张金国回忆起当时在森林里和两只黑熊相遇的情形时仍心有余悸,“我带狗去林子看地,突然迎面四五米的位置碰到一只带着熊崽的黑熊,它瞅了瞅我,然后‘悠闲地’离开了,留下我在那惊魂未定。”据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显示,黑龙江森工林区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东北虎、紫貂、原麝、驼鹿、马鹿、黑熊、猞猁等15种;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头鹤、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白枕鹤、鸳鸯、花尾榛鸡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7种。坐落于黑龙江森工原始林区深处,远离人烟的沾河林业局野生白头鹤救助站已经成为白头鹤和白枕鹤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鸟类的“乐园”。多年来,6名“鹤爸爸”先后救助过27只野生白头鹤和白枕鹤。救助站站长谷彦昌告诉记者,环志的白枕鹤放飞了三只,其中今年在日本发现了两只,环志救助放飞的白枕鹤283号于今年春季从日本“携妻归来”,还在站里产下一只幼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023120
播放数:730330
播放数:65265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现状
由于取景不受人为操控,多数红外触发获得的照片很难让人看清楚这些神秘猫科动物的真实面目。为了弥补其中的遗憾,我们不妨借助它们的手绘肖像来认识、辨别文中的诸位主角。
1a.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体棕黄色,并泛有红褐色,冬季毛色较淡。条纹多为双行纹路,较稀疏。东北虎颅骨宽大,其体型也是猫科动物中最大的,体长可达1.8-2.8米。
1b.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体橙黄色,颜色比东北虎深。条纹窄而密,单行纹路,且更黑,尾部黑斑多。体型比东北虎小而瘦,体长1.4-2.4米。
2.云豹(Neofelis
nebulosa):体深褐色,由于身体两侧具有云朵状的大块的斑块,故而得名。云豹体型中等,体长70-110厘米。尾巴长而较粗,几乎与体长相当,尾上有不完整的黑环。
3.豹(Panthera
pardus):体棕黄色。由于身上的斑点形似古钱,因此也被称做金钱豹。金钱豹体长1-1.5米,尾巴超过体长之半。
4.雪豹(Uncia
uncia):体灰白色,身体具有黑斑,黑斑中部区域一般为深灰色。雪豹体长1.1-1.4米,尾大而蓬松,长度几乎接近体长。
5.荒漠猫(Felis
bieti):体棕黄至沙黄色,身上毛长而密,并生有密集的绒毛以抗严寒。体长68-84厘米,较家猫略大,耳端生有直立的短毛。
中国是一个猫科动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世界上猫科动物总计14属41种,中国拥有其中的8属14种,从大型猫科动物(简称“大猫”)中的虎、豹、雪豹,到中体型的猞猁、金猫、云豹,再到小体型的兔狲、云猫、丛林猫、渔猫、荒漠猫、豹猫、欧林猫和家猫,我国都有。
例如,豹,俗名金钱豹,中国拥有世界上8个豹亚种中的3个:远东亚种、华北亚种、华南亚种。其中远东亚种属极度濒危,该亚种仅分布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朝鲜交接的狭窄地区,总数估计为25—40只,在国内的数量少于10只,目前还没有任何影像记录。华北豹曾分布在我国华北、华南广大地区,近些年在山西太行山一带记录有少量的个体。华南豹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但是一直缺乏科学调查,仅近些年在广东、云南偶见。另一种“大猫”是雪豹,它是“雪山之王”,仅生活在中亚至喜马拉雅地区的高山雪线一带。全世界现存数量约3500只,中国约有2000只。但是雪豹的数量也在锐减,各种偷猎和破坏活动不断,人们对雪豹仍然缺乏足够的关注。
当把“红外陷阱”技术推广到雪豹、豹、美洲豹、渔猫等其他猫科动物的调查和研究上时,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首次拍摄到云豹野外照片;同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际雪豹基金会、新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联合考察队拍摄到32张野生雪豹照片;2006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青海省也拍摄到了雪豹;与此同时,民间组织“三北猫科动物研究所”持续在太行山区拍摄到了华北豹的照片;进入2007年,拍摄又有了新的亮点:北京大学科研人员在川西首次拍摄到野生荒漠猫。
目前,国内除了对上述极少数猫科动物进行了少量调查和研究外,我国绝大部分的猫科动物野生种群状况和生态学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如今,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和保护部门,国际研究机构和保护组织,以及广大公众都对老虎给予了很大关注,这是件好事,但是我们稍加思考便知,华南虎即使在我国存在零星个体的话,也属于“功能性灭绝”,就是说已是名存实亡了!东北虎和印支虎虽有希望,但那些多半是近些年从国外游荡过来的“访客”。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宝贵财富的,是现在处于“弱势”和“边缘化”的豹、雪豹以及更多的中小型猫科动物。然而由于乱捕滥猎、栖息地消失和退化等原因,大部分野生猫科动物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
除老虎以外,我国还有许多猫科动物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是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也是动物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它们理应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如果对这些动物的保护不利或低效的话,不需要多长时间,下一个“华南虎”就是豹,紧接着就是雪豹、云豹、金猫、猞猁……为了防止其他猫科动物重步老虎的后尘,此时此刻应该是国内研究保护政策、调整未来方向的时候了。随着近些年我国的猫科动物在野外不断被记录拍摄,我们希望看到国人能够像关心华南虎那样去关注其他的猫科动物,就现今的生态价值而言,它们比已经难觅踪迹的华南虎更为重要。
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新年刚过,我带着红外线触发相机来到云南南滚河国家级保护区寻找消失已久的印支虎,在一次放置相机的时候,当地村民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处大型猫科动物留下的足迹,他们说可能是老虎出现了。
当我前去查看时,发现虽然脚印的尺寸看起来比较大,但是可以判定不是老虎,相比较老虎的脚印尺寸,这些小了不少。根据以往文献记录,该地区可能分布的大中型猫科动物还有豹和云豹,这些脚印的尺寸近似于云豹,但是根据有关文献描述,云豹是个爬树的高手,它们喜欢呆在树上休息,而且经常爬上树捕食猴子、松鼠,甚至鸟类。老乡也这么说,以前它们小草豹(云豹)都是呆在树上的,还建议我把相机放在某棵树的高处等待云豹出现。我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架设在地面。
几天之后,一只漂亮的云豹全身照诞生了,这是国内第一张用红外陷阱技术拍到的云豹照片。在此之后,我架置在树上的多部相机始终没有排到云豹,而布在其他地点的相机却又陆续拍摄到云豹在地面活动的场景。国外最新的研究表明,云豹虽然爬树能力很强,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喜欢在地面上活动。看来确实如此。
山西省晋中市太行山区
华北豹是金钱豹的亚种之一,仅在中国有分布,所以又称“中国豹”。过去华北豹曾被大量捕杀,据报道,山西省仅在60年代就捕杀了1750只华北豹。这个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的存活数量有待研究。
我们于2008年1月成立了三北猫科动物研究所,这是我国唯一一家以研究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为主的民间科研机构。在研究所成立之前的20年时间里,我们进行了野生大型猫科动物(简称“大猫”)的行为研究和个体的跟踪调查,至今共掌握了太行山区40多只大猫的行踪资料。从1998年到2006年,我们用摄像机拍到了9只不同个体的华北豹。从2006年5月开始,我们使用了红外触发相机,平均每3个月就能拍到1只华北豹不同个体,仅两年多时间就拍到了13只不同个体的华北豹。
我们在太行山考察区域和农户建立了家畜被大猫袭击之后只要及时告知就可获得赔偿的体系。这样做既能减少农户对肇事大猫的报复行为,又能建立起大猫的情报信息系统。
这只华北豹正在咬食太行山深处一个农户的牛犊,我们接报后于当日入夜前安装了红外触发相机,拍下了一组华北豹进食的珍贵镜头。
为了获取更多的图片资料,我们把红外线相机更多地架设在大猫足迹、粪便等活动痕迹密集的地区,这里往往是它们的必经之路。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
天山托木尔峰保护区木扎特河谷
年,我们四上新疆天山托木尔峰,在中、哈、吉三国边境地带穿梭,包括台兰河、库玛拉河、木扎特河、库孜巴依河等。骑马或者步行,通过痕迹调查,搜寻合适的架设相机的地点。这些痕迹包括足迹、刨痕、嗅迹、尿迹、粪便、爪痕、毛发、卧迹、食物残渣等。
我们在木扎特谷地选择了5个片区布设相机。相机通常是成对安放的,镜头对应,保证能拍摄到雪豹的不同侧面,尽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以便进行个体斑纹识别和种群数量的统计。
在野外,更换电池和胶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随着隆冬季节的到来,电池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我们的队员有时为了检查相机而连人带马落入冰河之中。有时走远了回不来,只好露宿在牧民的废弃羊圈里。你想,度过71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夜,那是多么苦不堪言呀。
2094个照相日下来,约有三分之二的相机在16个地点拍摄到了雪豹,经分析,至少有5只雪豹在这个区域活动,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3只。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东昆仑山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区
中国是雪豹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一些野外调查正在中国西部展开,利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技术记录雪豹的活动特点、个体特征和数量,是研究的一部分。
由于雪豹常在晨昏和夜间活动、行踪飘忽不定,因而人们在野外很难见到它。雪豹行动敏捷,善于跳跃,一般单独活动,偶有雪豹成群活动。哺乳期的母雪豹带领幼雪豹一起活动。雪豹有发达的鼻腔,四肢较短,仅60厘米高,胸肌发达,善于攀援。雪豹的尾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成年雪豹的尾巴长达1米,几乎与身体等长,据说那条又长又粗的尾巴有助于雪豹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当雪豹躺下时,它将尾巴盘在身体上保暖。
月,我们在位于青海省都兰县东昆仑山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区的都兰国际狩猎场里架设了7台红外触发相机。考察期间共用了19个胶卷,拍了320张照片,其中3个胶卷里有雪豹照片,共拍摄到8张雪豹照片。同时,也拍摄到了岩羊等动物。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
荒漠猫数量稀少,仅仅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虽然很少受人关注,但是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通过预调查,我们确定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有荒漠猫分布,我们在当地找到了愿意协助我们进行调查的村民。几位当地的调查者都有打猎的经验,他们对于荒漠猫的习性非常了解,知道在哪里布设相机最有可能获得荒漠猫的照片。
我们教会他们怎样使用相机陷阱,同时规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如相机的高度,更换胶卷和电池的频率等。由于这些协助研究的村民没有GPS,也不认识地形图,这就需要我们定期回收胶卷以及废旧电池,并且对相机的放置地点进行定位。
从2007年的夏季至冬季,我们和调查者共在海拔米的10个地点进行了相机布设,最后得到了9张野生荒漠猫的照片。这是人类首次在野外拍摄到荒漠猫的照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背对猫科动物等于送死 专业饲养员亲身体验揭开真相
19:29   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责任编辑: 李华
  视频截图
  北京八达岭老虎吃人事件发生在上周六,但监控录像曝光之后,人们依然惊魂未定。私家车获准入猛兽区,游客突然途中下车,遭老虎撕咬,最终一死一伤,究竟怪谁?
  从视频中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在意,女子不紧不慢的从副驾走过来,然后面对车内,背对着老虎攻击的方向,手扶车门站定。
  这一过程不长不短,大概7秒钟之后,视频中就看见一个老虎已悄然俯身出现在她的背后。当她意识到背后有老虎,再转身面对的时候,已经晚了,此时的老虎已经加速奔跑扑了过来。
  视频截图
  大型猫科动物都是“背影杀手”
  美国动物专家罗伯茨说:“老虎、狮子等是天然的野生食肉动物,任何动物(包括人类)在背对着她们的时候,100%会成为它的猎物!”
  这个女子正是犯了一个大忌:背对老虎!因为这是一个连饲养员都不敢做的动作,只要你背对老虎,就直接激发了老虎的狩猎野性!他们会本能的伏下身,准备加速攻击。
  就像斗牛看就摇晃的东西会兴奋,而“背对”猫科动物,是最能激发他们兽性的动作之一!
  北京下车女子,正是给了老虎足足7秒钟的背部“诱惑时间”,这个时间足够这个最凶猛的食肉动物,完成全套的攻击动作了。
  虽然我们可能遇到的大型猫科动物,都是被豢养在动物园里多年,但不要以为他们就已经死心塌地的“归顺”于人类了,他们的猎杀基因是一直存在的!
  专业饲养员亲身体验揭开真相
  不仅在中国,美国动物园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吃人事件也曾上演。为了告诉人们“背对猫科动物”这一动作究竟有多么危险,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样“会吃人”。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Tampa)的猫科动物保护组织“大型猫科动物救援(Big Cat Rescue),特地请来了专业的饲养员在笼外做“背对”实验,希望通过摄像机记录下的这惊现一刻,能让你真正的警醒!
  别背对大猫……
  饲养员背朝笼子,蹲下没有多久,这名叫Alex的老虎就出现了,双眼紧紧的盯着他的背部。
  视频截图
  它蹑手蹑脚的缓缓靠近过,来到笼子前正准备对饲养背部来个猛扑时,饲养员突然一回头,它立刻停止了动作。
  视频截图
  移动的背部实验:
  现在饲养员,背朝着笼子来回走动,可以看出这对老虎Andre是极大的诱惑。
  视频截图
  它毫不掩饰的加速起跳,奋力猛扑,并一直发出兽性特有的嘶吼声,简直太可怕了。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转身面对实验:
  此时饲养员假装背对着老虎在系鞋带,老虎Amanda从一个小山头上洞察到了这是好时机,一个健步跳了下来。
  视频截图
  落地还没站稳,饲养员就回头了,紧盯着它的眼睛。
  视频截图
  Amanda立马“温顺”了下来,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眼巴巴的看着饲养员,无辜的假装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最后还刻意避开饲养员的眼神。
  接下来饲养员又对狮子、豹子都做了类似的实验,他们的反应都是一样的,都是十足的“背影杀手”!
  美国一个动物园经验十分丰富的饲养员,在自己饲养多年的老虎身上,做了一个更让人惊魂的实验。在这个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老虎从伏击到行动的全过程!
  视频截图
  饲养员说,无论你多了解它,你们之前关系有多“哥们‘,一旦你做了这个危险动作,一样是它口中的猎物!和老虎朝夕相处的饲养员都难逃”背影“的魔咒,何况只与它有一面之缘的我们呢。。。
  背对猫科动物遭殃的还有他们
  美女背对老虎拍照被吓飞
  天真幼儿与雄狮0距离接触瞬间
  视频画面显示,一个身穿黄色雨衣的小男孩,开始的时候是与狮子面对面“和谐”交流着,就在他转身背对狮子的一瞬间,身后那只狮子像是被什么激了一下,极速扑了过来,它越来越近,巨大的爪子眼看就要抓住小孩。
  幸好,它一头撞在了动物园设置的强化玻璃上,巨大的冲击让它整个身子都歪斜了。
  大猫版“木头人”游戏
  每当游客杰夫半蹲在外面转身背对老虎时,它就会缓缓朝杰夫前进,并匍匐趴下伺机准备备攻击,好像人在和宠物猫咪玩游戏时的模样,变调成大猫版“木头人”!
  杰夫虽然玩的不亦乐乎,但在老虎眼里,这一定不是游戏,心中一直默念着我要秒杀你!
  如何虎口脱险!?
  老虎、狮子、豹子等这类动物是最危险的一类,根据WikiHow提供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记住:
  一、淡定淡定淡定
  二、千万不要背对,不要跑
  三、面对他们,缓慢尝试后退,逐渐拉大距离
  这种情况下,往往猫科动物会跟你僵持一会,就转身离开,认怂了
  一旦发现他继续向你靠近,并且尾巴时不时抽动几下,这是猫科动物的攻击信号了。这时候弄出一些巨大的声响或者火光,例如对老虎吼叫,朝上空开枪等方法都可以吓退老虎。各大陆最大的猫科动物相比谁最厉害?
14回复 1614浏览
亚欧大陆:东北虎
非洲大陆:非洲狮
美洲大陆:美洲豹
东北虎>非洲狮>美洲豹
但是老虎不是群居生物,所以单挑老虎胜,其他情况狮子胜。
美洲豹最弱
看到此条必须转发,不转不是中国人。
果然,一放假猫科动物又要忙了
哆啦A梦最强,汤姆最弱
引用3楼 @ 发表的:哆啦A梦最强,汤姆最弱
汤姆一点都不弱 每集都被干成那逼样 就是不死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4楼 @ 发表的:
汤姆一点都不弱 每集都被干成那逼样 就是不死
不死不代表不弱啊
东北虎远强于美洲豹略强于非洲狮,靠女人吃饭的垫底无误
应该是东北虎吧
申博138 /shenbo138/
申博开户 /shenbokaihu/
东北虎来虐菜么?不负sala?
引用8楼 @ 发表的:
东北虎来虐菜么?不负sala?
不是solo么……
引用9楼 @ 发表的:
不是solo么……
亚洲:哆啦A梦全家,全世界:哆啦A梦全家~
美洲豹是出来搞笑的吗
大洋洲,袋鼠,各种被干,自己口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20人参加识货团购148.00元54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131人参加识货团购280.00元53人参加识货团购295.00元8人参加识货团购319.00元58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105人参加识货团购158.00元34人参加识货团购465.00元79人参加识货团购549.00元62人参加识货团购868.00元27人参加识货团购168.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43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前最大的猫科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