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然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受到保护的事例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急用,快啊,还要简短!)
荼蘼降临丶199
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温室效应”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成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
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
学习啦【口号】 编辑:晓霞
  支持环保,从小事做起。你们听说过有哪些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吗?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7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给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推荐
  1、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2、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3、小草正在睡觉,别去打扰她。
  4、一草一木要爱惜,地球资源要珍惜。
  5、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6、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8、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9、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10、别看树木不会说话,但也不要伤害它。
  11、不乱扔垃圾,不把垃圾扔在河水里。
  12、不摘花草,不砍树木,不踩小草。
  13、护大自然,拯救地球。
  14、环保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15、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16、破坏环境输掉的不仅是现在;呵护地球才能赢得人类美好的明天!
  17、请爱护花草树木
  18、请不要再砍伐树木了。
  19、人人搞绿化,以后空气会新鲜。
  20、人人努力为环保,多种植物空气好
  21、人人种树,绿化环境。
  22、提高环境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23、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公共设施
  24、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5、天灾之中有&人祸&。人类,请爱护自然,不要自掘坟墓!
  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精选
  1、我们不当大自然的统治者,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
  2、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公共设施。
  3、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
  4、人人努力为环保,多种植物空气好。
  5、请不要再砍伐树木了。
  6、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7、一草一木要爱惜,地球资源要珍惜。
  8、人人种树,绿化环境。
  9、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0、提高环境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11、破坏环境输掉的不仅是现在;呵护地球才能赢得人类美好的明天!
  12、破坏环境的人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1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4、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5、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16、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17、请爱护花草树木。
  18、不乱扔垃圾,不把垃圾扔在河水里。
  19、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20、小草正在睡觉,别去打扰她。
  2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2、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23、别看树木不会说话,但也不要伤害它。
  24、人人搞绿化,以后空气会新鲜。
  25、破坏环境的人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已影响 人
[保护自然资源的口号]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口号】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求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求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09-01-06 &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的环境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全球气候变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环境污染导致出生缺陷(如唇腭裂、痴呆、无头儿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但环境污染有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则多少是一件新鲜事。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乔治·哈拉克(Jorge Hallak)等人最近发现,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受到高度污染的地区出生的女婴较多。他们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把1700万人口的圣保罗市分成空气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几个区域,然后调查了从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婴儿出生记录。在空气污染最少的地区,女孩的出生比率为48.3%,但是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女孩的出生比率为49.3%。在比较了所有区域的男女婴儿比率之后,哈拉克等人计算出,如果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像空气更清洁的地区一样,前一地区应当多出生1180名男婴。 左右出生性别比例的因素有很多,并非仅仅是大气污染。对哈拉克的研究结果,美国克里夫兰临床中心的泌尿生殖学家托马斯(Anthony Thomas)指出,哈拉克等人的研究并没有证明在被污染的空气中是哪一种污染物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率偏斜的,也因此不能确定污染本身导致了出生性别比问题。比如,也存在一种可能,污染更严重地区也是更贫穷的地区,而经济的差异也可能是出生性别比出现偏斜的实际原因。 但哈拉克回应这种疑问时说,他的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发现了初步的直接证据。他们把雄鼠暴露于污染空气当中,受污染的雄鼠与雌鼠交配后,雌鼠生产的小鼠雌性就占多数,而且比预计的还要多。同时,污染也使雄鼠的总体精子计数减少。这说明污染是通过影响精子发生作用的,这种影响导致了携带X或Y染色体的精子比率不同,由此才导致后代出生性别比的差异。 这一结果与此前瑞典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瑞典巴尔莫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如二恶英、滴滴涕、多氯联二苯等有机氯化合物影响胎儿的性别进行了研究。他们抽取了瑞典149名经常接触有机氯化学污染物的渔民的精液,发现渔民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更高,且渔民接触的化学物质越多,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越多。这也意味着这些渔民的后代男孩可能比例更高。 然而,一项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似乎并不支持环境污染造成性别失衡———无论是哪一种失衡———的结论。瓦替艾林(Terttu Vartiainen)等人对芬兰250年的生育历史作了回顾研究,时间跨度从1751年到1977年。他们试图分析在这种时间长度下,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是否造成了出生性别比变化。这个大型研究得出的结论似乎既让人放心,又令人吃惊。 从年间,男性出生性比例一直在增加,也就是男性婴儿出生增多了。不过,在以后又一直在减少,但是有两个例外,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出现了男性出生高峰。 这项大型研究显示,工业化和环境污染,主要是杀虫剂、激素和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并没有显著影响到男女出生性别比,尤其是没有使男性出生比例下降。男性出生性别比的最初变化先于工业化污染出现的时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护自然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