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富士新发布的富士中画幅gfx无反相机 GFX 50s

5140万像素中画幅CMOS传感器传感器尺寸:43.8×32.9mm(4:3比例传感器)外置式EVF电子取景器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最高1/4000s等效焦距换算系数:0.79同时发布三颗镜头:GF 63mm F2.8 R WR(等效50mm)GF 32-64mm F4R LM WR(等效25-50mm)GF 120mm F4 Macro(等效95mm)具备肩屏
首先关于快门没有使用镜间快门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这个法兰距,万能后背走起的节奏,富士明显是想做中画幅的NEX赚长尾市场,以期把系统养起来再像索尼微单那样主流化,毕竟那块底说大也不大,0,79X而已所以第一步,肯定是转接的说大不大,说集中也非常集中的中古镜头市场。至少大沙头情迷艺联们架子上摆的那些645们可以拆来卖个好价钱了,参考G系列镜头这些年涨了多少,645 67虽然折损大了点,可是也能往上拧嘛对不对(怕的是索尼一年半载内跟进,毕竟大法比富士在这方面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多影响力也大,体积控制参数设计甚至成本控制都会有优势,但总的来说可能性不大)既然要转接,那必然是焦平面快门因为如果你非想要镜间快门的镜头,以后可以做甚至可以做带电子触发机械机构的自动转接环去兼容一些原机械镜间快门系统的老相机镜头但反过来你没焦平面快门的话就什么转接也实现不了并且中画幅快门本身行程就长,镜间快门就比原来的135甚至截幅限制了曝光性能,镜间快门想做到1/4000要搞也不是一般成本下的来的有人说可以电子快门嘛,同样的道理行程长逐行扫描效率低,更明显的果冻效应也要考虑吧,当然转接慢慢玩的场景中镜头也慢机身也慢没关系,因为景别也会慢,但是更主流的自家自动体系里,就算中画幅没必要不过分追求性能,但也得至少过得去不是?至于核心用户的看法,什么是核心用户?核心用户是可以被市场的变迁甚至革命改变的当年电话的核心用户还是打电话,现在,就问你是打电话多还是微信多?徕卡曾经名声鹊起是藉由战场报道,现在却变成了有格调的象征性奢侈品再和伊拉克无缘,而索尼NEX则从一个边缘化的不专业的“家用电器玩具”或者至多发烧友自嗨转接的“万能后背”跃升为最激进的视频工业新生卡口之一所以什么是一个系统的“核心用户”?这个用户群体一定是固定的吗?或者说,645(更何况是一个就算按面积算也只比全幅大一半儿多一点儿的截幅645)为什么一定是“商业”的?5D系商业不商业?1d系商业不商业?不仍然靠着公园大妈撑起了业余市场吗?既然这样为什么中画幅就不能有“不商业”的玩法,三四万买个底座一体机去公园都不知道自己相机有没有auto档的大有人在,我就不兴得四五万买个画幅比你大画质比你好体积还比你小的家伙出门旅游拍拍大好河山?民用尤其是高端娱乐电子市场需要的是“消费欲望”而不是“消费需求”买苹果的有几个懂摄影?不还是照样抢着7plus呜嗷喊着老子苹果“像素好”,比单反牛逼么这个东西有话题性,看着牛逼,看着火,只要不出大问题,缺点是可以被无视甚至反而被应用所炒热的方向很好滴规避的——毕竟扫街党妹子党cos党或者手办党谁会去在乎你闪光同步速度多大,但在这个方向上,我画质就是好啊就是比你135能数毛啊总的来说如果定价合适性能凑合,富士很有可能成为NEX那样的市场普及者(虽然看起来价格门槛高一些),但也要看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反应。
看到有朋友在其他回答的评论里讨论画幅的问题,我想单独就此作答,仅希望把画幅这件事说清楚。&br&&br&官方公布的焦距转换系数是0.79,这是相对全画幅传感器而言的,这个系数的用处是用来换算镜头的等效焦距。&strong&而镜头焦距关系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视角,此外还有透视等方面的问题。&/strong&&br&&br&理性地看富士用的这块44X33尺寸的传感器,和全幅的实际“边长比”是0.818,反推换算一下只相当于全画幅的1.222倍,下面我画了个图来表示这种实际关系。如果只讨论视角,“边长比” 就是决定实际视角的,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看图说话,很简单,很透彻。&br&&br&&img src=&/ffa25085fef5a00cd64f5_b.jpg& data-rawheight=&966& data-rawwidth=&1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8& data-original=&/ffa25085fef5a00cd64f5_r.jpg&&&br&但是官方给出的数据是0.79或反之1.26,为啥稍微要大一些?因为44X33传感器的长宽比是1.333,而全画幅36X24传感器的长宽比是1.5,也就是说在短边的比例上,44X33的传感器短边更长一些,整个传感器的外形,更接近正方一点,那么虽然左右片幅的实际视角只有全画幅的1.222倍,但是在上下片幅的视角上却比全画幅增加了33/24=1.375倍。因为长宽比的改变,特别是竖拍的时候,再按照长边的1.222换算焦距和视角显然就不合适了,所以这种时候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取一个折中值,或许我们可以用传感器对角线的尺寸—— 全画幅对角线43.27mm,44X33传感器对角线55mm来试着计算一下,结果就是55/43.27=1.27;或43.27/55=0.7867,这个结果已经和官方给的数据很接近了,四舍五入后恰好是0.79。&br&&br&因此基本可以做出这样的合理推断:官方的数据是用对角线计算得来的近似值,用它换算出镜头相对全画幅的焦距和视角,长边上视角大了点,短边上视角又稍微小了一点。但这点差距都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实际使用造成困扰。同时发布的63mm镜头不管怎么换算,都是相当于全幅50mm左右的标头。&br&&br&&br&&strong&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个焦距和视角的换算系数,去理解传感器的面积!&/strong&&br&严谨地对比传感器的面积,很简单,就应该是(44x33)/(36x24)=1.68倍。跟焦距换算系数明显差得很远!&br&&br&&strong&总结下:&/strong&&br&&strong&1、官方焦距转换系数0.79(1.26)是个折中值。&/strong&&br&&strong&2、实际长边的视角系数是0.818(1.222)&/strong&&br&&strong&3、这块传感器的面积是全画幅传感器的1.68倍。&/strong&&br&&br&&br&&p&&strong&此回答仅为说明客观事实,不做任何好坏和价值判断。&/strong&&/p&
看到有朋友在其他回答的评论里讨论画幅的问题,我想单独就此作答,仅希望把画幅这件事说清楚。 官方公布的焦距转换系数是0.79,这是相对全画幅传感器而言的,这个系数的用处是用来换算镜头的等效焦距。而镜头焦距关系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视角,此外还有透视等…
嘛……虽然我对机械的东西不如其他答主那么懂,但既然有人邀我,说下个人意见总是可以的。&br&&br&无论是哈苏还是富士的这俩无反,有多少需要用几万块相机需要棚拍需要配合高速闪光灯的商业摄影师会用它俩来干活儿?肯定有,但肯定不占大多数。它们更多的消费者,会是生活玩家。人家就想拍个风景图大底图轻便,很合理的需求。&br&&br&说回商业摄影:高速同步快门,在高端商业摄影的使用情况中,无论是时尚人像摄影还是静物摄影,需要用高速快门配合高速闪灯来抓拍人物动态、粉尘、水珠、爆炸物等瞬间凝固画面的情况,比起1/250s足够的情况来说,太少。&br&需要用到高速快门提高凝固画面速度的这些人,也都会拥有满足他需求的大体积高品质设备,人家若有某次拍摄需要用高速快门时会拿自己现有机器用,不需要用高速时,拿这么一个(无论是哈苏还是富士)的大底轻便机器,轻轻松松干活儿,多好~~&br&所以担心啥??有镜间快门相机的各位商业摄影师们,你们多一台这个在不需要高速快门时拿着不好吗?(说得跟他们真会买似的)&br&&br&它会有它的市场的。&br&&br&我一个用5D3的还不会凑这些热闹。
嘛……虽然我对机械的东西不如其他答主那么懂,但既然有人邀我,说下个人意见总是可以的。 无论是哈苏还是富士的这俩无反,有多少需要用几万块相机需要棚拍需要配合高速闪光灯的商业摄影师会用它俩来干活儿?肯定有,但肯定不占大多数。它们更多的消费者,…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富士中画幅无反相机GFX 50S - 腾讯视频
登录之后可以领V币换礼品喔~
通用代码支持视频在iPhone/iPad/Android上播放
扫码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视频
立即下载腾讯视频APP
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相机界又来了一股清新之流 富士X-T2堪比传统单反
其他热播榜如何评价富士新发布的中画幅无反相机 GFX 50s?
5140万像素中画幅CMOS传感器传感器尺寸:43.8×32.9mm(4:3比例传感器)外置式EVF电子取景器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最高1/4000s等效焦距换算系数:0.79同时发布三颗镜头:GF 63mm F2.8 R WR(等效50mm)GF 32-64mm F4R LM WR(等效25-50mm)GF 120mm F4 Macro(等效95mm)具备肩屏
按时间排序
搞那么厚干什么?
无反对单反的挤压逐步升级。目前的情况下无反对单反能拉出一个档次的体积和成本优势。aps-c无反能做出4/3单反的体积成本,全幅无反做到aps单反水准,而中画幅做出了全幅的体积价格。富士是一走量的消费厂商,不是做奢侈品的,这一款和当年索尼A7一样目标在底大压人意在全幅,不是真的做中画幅。如果几年后富士镜头群能够顺利完善,那么cn家的全幅单反旗舰就会和现在cn家的aps机子在a7面前一样地位。这几年的竞争会非常有意思。ps.从市场策略上看索尼本家不会出中幅微单了,除非富士失败。ps2.镜间快门这种转接环或者不大改新型号能解决的问题,对单一型号或许是问题,但是不影响大势。
嘛……虽然我对机械的东西不如其他答主那么懂,但既然有人邀我,说下个人意见总是可以的。无论是哈苏还是富士的这俩无反,有多少需要用几万块相机需要棚拍需要配合高速闪光灯的商业摄影师会用它俩来干活儿?肯定有,但肯定不占大多数。它们更多的消费者,会是生活玩家。人家就想拍个风景图大底图轻便,很合理的需求。说回商业摄影:高速同步快门,在高端商业摄影的使用情况中,无论是时尚人像摄影还是静物摄影,需要用高速快门配合高速闪灯来抓拍人物动态、粉尘、水珠、爆炸物等瞬间凝固画面的情况,比起1/250s足够的情况来说,太少。需要用到高速快门提高凝固画面速度的这些人,也都会拥有满足他需求的大体积高品质设备,人家若有某次拍摄需要用高速快门时会拿自己现有机器用,不需要用高速时,拿这么一个(无论是哈苏还是富士)的大底轻便机器,轻轻松松干活儿,多好~~所以担心啥??有镜间快门相机的各位商业摄影师们,你们多一台这个在不需要高速快门时拿着不好吗?(说得跟他们真会买似的)它会有它的市场的。我一个用5D3的还不会凑这些热闹。
看到其他答案都提到哈苏X1D,的确在哈苏X1D发布的时候,我就开始期待传闻中富士的中画幅,因为价格应该会更亲民,而且富士应该会做出改变。果然富士对传统中画幅做出了突破,抛弃了镜间快门,采用焦平面快门。和X1D相比,这其实就是针对的用户群不一样而已,看其他回答就知道了认定中画幅核心用户人群会一直是商业摄影师这个观点我不赞同,在A7没出来之前,哪有这么多拥有全画幅器材的摄影爱好者?富士明显认为中画幅也会日渐趋于平民化,哈苏把X1D的价格订得都没那么哈苏了,可见事实也的确如此。另外,我觉得富士选择焦平面快门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决定,中画幅无反,无反的优点不仅在减少了体积和重量,短法兰距易于转接也是优点之一。等到各个卡口转接环出来,富士这款机身的应用面将会变得非常大,甚至可以转接镜间快门的镜头,完全没有必要担心镜间快门的问题。而且在国内的销量,我更看好富士,跳过了全画幅直接做一款中画幅的产品不可谓野心不大。相较于哈苏X1D目前只配备了两款定焦,富士发布的时候就公开了G卡口六款镜头,意图应该是像sony E口一样构建一个自己的镜头组,能转接的特性又能很好的过渡镜头组初期的尴尬阶段,和第一个全幅微单A7当时进入市场的情形真的非常相似。
"There will be a range of adapters to connect third-party lenses to the GFX 50S, including leaf shutter lenses for studio and flash work"-摘自fujirumors. 会出转接环支持镜间快门镜头,不慌。
我只想说,这体积还无反?单电还差不多。
小型化的影响更大吧?如果价格能降下来,买5D4不如买中画幅
首先关于快门没有使用镜间快门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这个法兰距,万能后背走起的节奏,富士明显是想做中画幅的NEX赚长尾市场,以期把系统养起来再像索尼微单那样主流化,毕竟那块底说大也不大,0,79X而已所以第一步,肯定是转接的说大不大,说集中也非常集中的中古镜头市场。至少大沙头情迷艺联们架子上摆的那些645们可以拆来卖个好价钱了,参考G系列镜头这些年涨了多少,645 67虽然折损大了点,可是也能往上拧嘛对不对(怕的是索尼一年半载内跟进,毕竟大法比富士在这方面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多影响力也大,体积控制参数设计甚至成本控制都会有优势,但总的来说可能性不大)既然要转接,那必然是焦平面快门因为如果你非想要镜间快门的镜头,以后可以做甚至可以做带电子触发机械机构的自动转接环去兼容一些原机械镜间快门系统的老相机镜头但反过来你没焦平面快门的话就什么转接也实现不了并且中画幅快门本身行程就长,镜间快门就比原来的135甚至截幅限制了曝光性能,镜间快门想做到1/4000要搞也不是一般成本下的来的有人说可以电子快门嘛,同样的道理行程长逐行扫描效率低,更明显的果冻效应也要考虑吧,当然转接慢慢玩的场景中镜头也慢机身也慢没关系,因为景别也会慢,但是更主流的自家自动体系里,就算中画幅没必要不过分追求性能,但也得至少过得去不是?至于核心用户的看法,什么是核心用户?核心用户是可以被市场的变迁甚至革命改变的当年电话的核心用户还是打电话,现在,就问你是打电话多还是微信多?徕卡曾经名声鹊起是藉由战场报道,现在却变成了有格调的象征性奢侈品再和伊拉克无缘,而索尼NEX则从一个边缘化的不专业的“家用电器玩具”或者至多发烧友自嗨转接的“万能后背”跃升为最激进的视频工业新生卡口之一所以什么是一个系统的“核心用户”?这个用户群体一定是固定的吗?或者说,645(更何况是一个就算按面积算也只比全幅大一半儿多一点儿的截幅645)为什么一定是“商业”的?5D系商业不商业?1d系商业不商业?不仍然靠着公园大妈撑起了业余市场吗?既然这样为什么中画幅就不能有“不商业”的玩法,三四万买个底座一体机去公园都不知道自己相机有没有auto档的大有人在,我就不兴得四五万买个画幅比你大画质比你好体积还比你小的家伙出门旅游拍拍大好河山?民用尤其是高端娱乐电子市场需要的是“消费欲望”而不是“消费需求”买苹果的有几个懂摄影?不还是照样抢着7plus呜嗷喊着老子苹果“像素好”,比单反牛逼么这个东西有话题性,看着牛逼,看着火,只要不出大问题,缺点是可以被无视甚至反而被应用所炒热的方向很好滴规避的——毕竟扫街党妹子党cos党或者手办党谁会去在乎你闪光同步速度多大,但在这个方向上,我画质就是好啊就是比你135能数毛啊总的来说如果定价合适性能凑合,富士很有可能成为NEX那样的市场普及者(虽然看起来价格门槛高一些),但也要看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反应。
先说利益相关:印象富士上海 X-CLUB干事(你也可以说我是老法师之友...)这台机器终于出来了,在没出来之前一年还没正式在印象店就职时便已听说这台相机。曾经在哈苏版本发布后和好友大熊讨论过富士这个中幅的前景,当时我说:富士要想这个机器好卖,很简单,做成一个中幅的A7即可,带机身快门,万能转接中幅镜头,机身价格4W+,买D5 1DX什么的加个几千就能上中画幅,这样的机器肯定好卖。大熊对此的评论是:那么这会成为一台在中国很好卖,但是世界范围看销量一般的机器。很幸运,也很不幸,几乎都被我言中了。严重同意 的回答,目前来看这个机器对于正统的中画幅工作机来说很不称职,焦平面快门同步速度只有1/125真的不够用,缺少了镜间快门的情况下很难说能够撼动哈苏飞思在这个领域的地位。但对于爱好者真是一大喜事,各种低价的中画幅镜头可以转接,甚至以后会变得像现在的索尼一样靠转接就能拼出一片天。但是看了一天的各种消息,参数均非常简单,问老大,得到的回答也只是:正在开发中,有些东西还不明朗。所以在全部信息出来前,这机器不一定很好,也不一定很差,至少对于爱好者市场而言,这是个好东西,但是在专业领域真心差口气。但是,参数还没完全出来,有一个细节我但愿这次的猜想还是对的:光圈环上有个红点,这东西干啥的现在还不知道,我现在无比希望这是一个镜间快门的开关,希望这一系列镜头带有镜间快门或者后续镜头会增加镜间快门这个选项,希望富士这个老厂还是了解他们用户真正的诉求。光圈环上有个红点,这东西干啥的现在还不知道,我现在无比希望这是一个镜间快门的开关,希望这一系列镜头带有镜间快门或者后续镜头会增加镜间快门这个选项,希望富士这个老厂还是了解他们用户真正的诉求。真的很对不起大家,我这个乌鸦嘴不幸言中了这一堆东西,另外价格问题上,好像也言中了。
刚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从富士离职,对于说这款机子不好的同学,我没有理由怀疑你用过(请上图,上真机),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款机子买了你不会后悔。参数党请绕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见FUJIFILM这几个字心里五味杂陈。
UP主公众号:Asukainfo,欢迎关注!UP主在6月份关于哈苏X1D的公众号文章末尾,预言了潜在的富士数码中画幅。没想到这货居然来得这么快,官方名称GFX 50S,GF是富士以前的胶片中画幅相机名称前缀,X是数码时代富士相机打头字母,初步揣测应该是用的索尼给哈苏X1D、宾得645Z的那款5000万像素中画幅CMOS,如果能加上自己的X-Trans技术自然是锦上添花,小道消息据说和D810、5D4一个重量、体积水平,下面说说目前能看到五个特点吧。1.全新设计的机身,没有像老X-Pan一样和哈苏机做得一模一样,诚意十足,采用了像X-T1那样的类单反造型,特别要指出的,那个军舰头EVF电子取景器是可拆卸的,而且能看到是可以支持近视矫正的,可拆卸的设计为后期机身缩小化奠定了基础。2.机顶操控布局中,左上方为ISO拨盘,附带了一个很小的对焦工作模式(S\C\M)切换按钮,右上方为快门拨盘,对焦驱动模式(DRIVE)按钮,快门按钮和开关键设计在了一起,旁边是方形的肩屏,肩屏紧挨的是删除键和回放键,可以看出背后的显示屏是折叠屁,而且没有按键,大概率触摸屏。最后比较重要的光圈环设计在了镜头身上。3.GFX的型号标志破天荒的设计在了侧面,一般是机身正面或顶部,这下更低调了,从侧面严丝合缝的扩展接口区可以猜测GFX应该具备不俗的防水防尘能力。4.镜头群的问题,高清图可以看到的是GF 23mm F4(2017年中),GF 63mm F2.8(2017年初),GF 45mm F2.8(2017年末)。此外,现场图能看到还有GF 110mm F2(2017年中),GF 32-64mm(2017年初),GF
120mm F4微距(2017年初)。5.初步规划的6只镜头全部具备WR防水防尘能力,首发应该是63定、32-64变焦、120微距,剩下三只定焦(23、110、45)会在之后发布。此外,23定、110定、32-64变焦用上了LM四重线性对焦马达,对焦速度会更加快。初步评价:1.数码时代,富士的日子一直过得不好,虽然super ccd技术一度大放光彩,在尼康D200机身基础上做的S5 pro也口碑颇佳,但是一个厂商通过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完备的数码机身、镜头体系,那么最终也还是给他人做嫁衣裳,S3、S5热卖的那几年,更多的还是促进尼康镜头的大卖。2.X100和X-pro1这两台机器重新开拓了富士重返数码影像的道路,富士开始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推进自身的影像体系,在其他厂商开展全画幅竞赛、像素竞赛、刷机身的浪潮中,富士对自己的X-Trans控制严格,四五年来就出了两代(1600w和2400w),旗舰X-Pro更是4年才更新一次,而且怀有私心得说一句,机身外观拉风的画质没富士X-Pro好(我是说E-M1、Pen-F),画质牛逼的外观总还是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我是说A7系列)。3.去年开始渐渐有传闻富士要做中画幅,很多人都认为是富士在吹牛逼,认为是富士应对索尼A7系列全画幅猛烈攻势下放出的烟雾弹,毕竟宾得说要做全画幅都传了十几年,无忌论坛上蔡司冰狼贴也不知道开了多少年了,结果富士的数码全画幅说出了就出来了,牛!4.宾得两代的数码645D、645Z价格合理,总感觉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还是单反结构制约了机身体积,虽然价格接近135全画幅的旗舰,但毕竟大那么多,烧友、玩家、老法师用起来多少还是会力不从心。4-6w价位上,从前一直是C\N旗舰机和徕卡M的战场,这次的搅局者GFX是对当下高端发烧友领域市场的一次严肃冲击,CN多少还有体育记者这块硬性客户群体,徕卡感觉要躺枪了,毕竟逼格不差,画幅碾压,关键是画幅一次性碾压了徕卡M、SL、S三个系统,想想真的可怕。
题目里有不少朋友抱怨富士GFX 50s没采用镜间快门。但我清楚的记得,哈苏X1D刚出的时候,也有人抱怨没有采用焦平面快门,这样就玩不了转接了。你们真是。。。关于焦平面快门、镜间快门的各自特性,真的够开个题目给你们聊到友尽的。但总的来说,焦平面快门的GFX,富士还可在后续追加镜间快门型号的镜头。但机身无快门的X1D,就只能采用自家的镜间快门镜头了。小白科普:镜间快门装在镜头里镜间快门很安静,很文艺镜间快门可以在任意快门速度使用闪光灯镜间快门相机不能转接普通镜头,因为机身没快门举例机型:哈苏X1D,富士X100S焦平面快门装在机身里焦平面快门“啪嗒”一下焦平面快门只能在慢于1/250的快门速度使用闪光灯焦平面快门可以转接任意镜头举例机型:佳能5D4、尼康D810、索尼A7R2
看到有朋友在其他回答的评论里讨论画幅的问题,我想单独就此作答,仅希望把画幅这件事说清楚。官方公布的焦距转换系数是0.79,这是相对全画幅传感器而言的,这个系数的用处是用来换算镜头的等效焦距。而镜头焦距关系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视角,此外还有透视等方面的问题。理性地看富士用的这块44X33尺寸的传感器,和全幅的实际“边长比”是0.818,反推换算一下只相当于全画幅的1.222倍,下面我画了个图来表示这种实际关系。如果只讨论视角,“边长比” 就是决定实际视角的,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看图说话,很简单,很透彻。但是官方给出的数据是0.79或反之1.26,为啥稍微要大一些?因为44X33传感器的长宽比是1.333,而全画幅36X24传感器的长宽比是1.5,也就是说在短边的比例上,44X33的传感器短边更长一些,整个传感器的外形,更接近正方一点,那么虽然左右片幅的实际视角只有全画幅的1.222倍,但是在上下片幅的视角上却比全画幅增加了33/24=1.375倍。因为长宽比的改变,特别是竖拍的时候,再按照长边的1.222换算焦距和视角显然就不合适了,所以这种时候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取一个折中值,或许我们可以用传感器对角线的尺寸—— 全画幅对角线43.27mm,44X33传感器对角线55mm来试着计算一下,结果就是55/43.27=1.27;或43.27/55=0.7867,这个结果已经和官方给的数据很接近了,四舍五入后恰好是0.79。因此基本可以做出这样的合理推断:官方的数据是用对角线计算得来的近似值,用它换算出镜头相对全画幅的焦距和视角,长边上视角大了点,短边上视角又稍微小了一点。但这点差距都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实际使用造成困扰。同时发布的63mm镜头不管怎么换算,都是相当于全幅50mm左右的标头。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个焦距和视角的换算系数,去理解传感器的面积!严谨地对比传感器的面积,很简单,就应该是(44x33)/(36x24)=1.68倍。跟焦距换算系数明显差得很远!总结下:1、官方焦距转换系数0.79(1.26)是个折中值。2、实际长边的视角系数是0.818(1.222)3、这块传感器的面积是全画幅传感器的1.68倍。此回答仅为说明客观事实,不做任何好坏和价值判断。
我不觉得这东西会比645z好用,同样的FPS机构,645z对焦更好,镜头更多
日本厂出的话,只能类比为中画幅的“NEX”我很认真的认为,这货撇开价格不谈,会比Hasselblad X1D卖的好等到富士出售一堆转接环的时候,会卖得更好,终于不用转到跟Mamiya AFD/Phase One DF上了,现在有了更短法兰距的GFX,说不定一年半载后还会有逆天科技给做中画幅的对焦接环,这就不简单了这货值得注意的是,有焦平面快门,还是中画幅,这意味着外拍和运动题材,都有了足够好的支援,说不定还可以转接哈苏头,以富士和哈苏的关系,真说不定至于闪光灯同步支援,那是镜头的事情啊,虽然说棚拍还行,但外拍就麻烦了。想必会和Leica S一样,先刷机身,再出一些带LS快门的镜头吧,1/500大孔径镜头,1/1000一般孔径镜头?我觉得,这才是未来的潮流,Fusion好像单反系统的Schneider LS快门和Pentax 645z这货,是要做无反的645z另外一点,我觉得这货的“联机拍摄”和“RAW编码”仍旧会是私有系统坑爹的RAF为啥不用DNG或者TIFF也许还是14bit ADC连接软件可能还跟以前一样要很多钱,参考Pentax就知道了,一个软件2K RMB也许没有电子裂像和PEAK总之,有了一个自动对焦和快门的后背这货玩法会很多,比如转接Distagon 50 1.4?毕竟很多135现代头早就可以覆盖48x36当然,更多的还是要看结构我去富士的官网去看了通篇的宣传,没有具体的技术信息这一点比Leica和Sinar要差多了等有更多情报再考虑过几天去上海的富士体验店看有没有到货去把玩一下当然,我还是喜欢用Sinar的背
棚拍辣鸡。评价完毕。
我很失望,因为富士居然没有用镜间快门,完全无法理解。中画幅之所以成其为中画幅,镜间快门系统带来的高闪光同步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数码时代画幅差距变小的情况下)。因为中画幅系统的核心用户是商业摄影师。而商业摄影师或多或少一定有布光拍摄的需求,如哈苏X1D 1/2000的同步速度可以带来比135机身强3档的压光光比,这才是中画幅无可替代的卖点啊!相反如果你只说画质,4433并没有比3624大多少。差距连1.3都不到,像素135也早就达到了40~50mp的数量级。DR也就是和135最高水平一样的14左右。底大了1.3倍,光圈却小了不止一档,虚化反而更小。凭什么你要卖至少3倍的价钱?至于焦平面快门的高速同步,第一原理上和普通的闪光同步不一样,会严重损失闪光功率和色温稳定性(还有耗电剧增)。第二高速同步需要厂商协议支持,就富士那半死不活的闪光系统,谁给他做真高速同步的灯啊?!呵呵。如果实在想利于转接,也应该在基于镜间快门的系统基础上加装一套焦平面快门,就像飞思XF做的那样。这才是正道。而富士不知道脑子抽了什么风,决定采取偷奸耍滑的战术。目标是『先绕开哈苏飞思占优势的商拍市场,吸引一帮钱多人傻的土豪装逼犯来玩中画幅小清新』。然后再故意留手645全幅和镜间快门,将来卖得好的话再出一个pro产品线,再圈一轮钱……换句话说就是富士学谁不好,学佳能挤牙膏去了!但问题是这样的挤牙膏战术有没有必要呢?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对富士来说,镜间快门是成熟的技术,并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去研发。富士胶片时代已经积累了很多年(包括给哈苏代工),到了数码时代在X100系列上1/2000同步的镜间快门也用了这么多代了。完全可以直接装上去用(apsc画幅f2需要的口径和中画幅典型的最大光圈f4应该差不多)。而且在系统上加装两套快门并不会显著抬高成本,哈苏1/2000同步的XCD镜头售价一共才2650刀,富士现在没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再便宜2000刀左右也是要的吧?而X100系列上市的售价1300刀还是带了整套镜头和机身cmos的……所以说富士就算搞上两套快门,也就是镜头售价比现在高两三百刀的事情,相对于套机一万美金的售价来说完全不会有什么影响,而换来的好处却是可以实实在在的和哈苏,飞思刚正面啊!何苦像现在这样鸡贼的搞出一个半残货?所以说现在这玩意就跟宾得645z一样垃圾,主要目标用户群不是专业摄影师,而是退休风光爱好者老法师和只会用自然光的文艺青年装逼犯……真的是送我我都不用。咦,说到文艺装逼犯,这不正是富士一直以来的卖点么?问题是现在iPhone都能拍虚化了,光靠中画幅这个卖点吸引钱多人傻的土豪又能吸引来多少?奉劝富士还是脚踏实地做有技术的产品,不要再沉浸在自己文艺摄影圈人傻钱多的梦想里,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看上去什么都很好,可是不是镜间快门而是焦平面快门。所以卖多便宜我都不会买。只卖5000美金我也不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士中画幅数码相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