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静待花开 - 连云港教育博客
&&&静待花开
& 欢迎光临
“静待花开”
& 师者仁心
& 静待花开
& 没有教师的"质"变
& 就没有教育的"质"变
& 也很难有学生的"质"变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课题研究]《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2:54:44 | By: shengqiang ]
《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
【内容摘要】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永恒追求。新课改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改变了基础教育的面貌。但是由于我国素质教育起步于应试教育,改革并未改变重“教”轻“学”的局面。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力的研究与实践,课堂中学生不愿学、不会学、不会用、不能持续学的现象十分突出。通过“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我们尝试以促进式教学为“引擎”,构建学习力促进体系,探寻出一条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力“新路径”。
【关 键 词】学习力 &学习力策略& 学习力促进体系& 一导三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变革着基础教育的面貌。但是由于我国素质教育脱胎于应试教育,十年改革,步履艰难,“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有的地区为了应对生源大战,又旧弊重现,素质教育理想目标的似乎又渐远。现实教学课堂现中:有的缺乏学习意愿,“不愿学”,甘做陪读;有的学习不得法,“不会学”,“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的体验不到成就感,缺乏毅力,不能“持续学”,知难而退,甚至失却信心;更多的问题在于学生缺失学习的创造力,“不会用”,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不能举一反三。似乎教育只见改革,不见发展,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何会处于这样的“学困”状态?如何破解“学困”难题?教师应如何作为?
但是这些年来,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目标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方法的改革、手段的改革,恰恰淡忘了学生的学习力的研究和提升。由于学生缺乏足够强的学习力,课堂教学中只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怎样学,学生就怎样学”而带来的教育质量低、学习效率差和课业负担重的问题。教育改革措施似乎难以凑效,到底教育的突破口在哪里?
(二)理论背景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得到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他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罗杰斯“学生中心”教育思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3.探究学习理论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的学习情境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独立地或互助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习力:本课题中的学习力是指学生个体和个体所在的组织所拥有的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创造力、学习潜力等因素效能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作用下而形成的学习执行力。也可以理解为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知识技能)、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情(情感态度、毅力、动力等)的总和。学生学习力的生成效率已经作为衡量教与学效果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
2.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策略:是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能够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把“我要学”内化为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动力的方法和策略。课题通过师生共同行动,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体和组织学习力各因素效能,逐步培养起学生高效参与课堂学习的执行力,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为人生成功最重要的竞争力—学习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学习力的概念,最早是1965年由美国佛睿斯特提出,并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教育界提出学力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学习力”的培养研究并不多,主要有:南京市结合脑科学的研究,先后组织了一批中小学开展了系列研究;沈阳第二中心小学开展的《以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以及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主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等。这些都是从教学实践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理论与实践并不丰富。在理论形成与教学实际操作层面,对如何发挥出学习力各因素的效能,培养出学生持久的学习力尚无供借鉴学习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初中生学习力的主要特点,找到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可行性方法、策略,使学生具备激越的学习动力、超强的学习毅力与持久的学习耐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探索出一条形之有效的释放“学习力”高效课堂之路。
2.探寻释放学生“学习力”新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动力。同时将知识的传递转变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激励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去,达致学习毅力养成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学生学习力理念的形成及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学习力的意识,理解学习力的重要意义,自觉促进自我学习力的提升,在知(知识技能)、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情(情感态度、毅力、动力等)等诸目标因素的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使学生在学习力的诸要素效能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终极的学习执行力。
4.找准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关键点。首先,学习兴趣与学习目标是形成学习动力的关键。其次,形成顽强的意志与正确的价值观是养成学习毅力的关键。再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有效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最后,提高学习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习转化力的关键。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自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以来,课题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研究工作有序进行且富有成效,主要工作有:
第一阶段(2013年5月):准备阶段
运用文献研究法,借助网络等手段,查了阅哈佛大学 W.K.Birby 教授的《学习力》等相关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思品课培养学生学习力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从2013年9月起,经过多次思考和调查,确立研究的方案。在省正高级教师王常亮校长指导下,区教育局教育研室主任仲崇柱为顾问,吸收王常亮名师工作骨干为成员,组建起实力强大的课题研究阵容,对开展本课题研究作了认真充分的调研,在各项研究资料准备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顺利通过审批。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5年6月)调研实施阶段
1.进行了调查问卷
课题组制定了学习力调查问卷,运用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参与课题实验学校思品课学生学习力现状,掌握一手材料,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对过去课堂教学的标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总结了成功之处,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
表一:课前学习力现状
课前你能进行预习吗
A.经常 52%
B.有时25%
C.从不23%
你会提前做完学案上的习题吗
A.经常 66%
B.有时16%
C.不会 18%
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一半的同学有课前预习课本的知识并且提前做好习题的习惯,23%的同学从不预习,18%的同学不做习题,而且是事实证明这部分同学的成绩普遍较差。
表二:课堂学习力表现
你坚持做笔记吗
B.有时 12%
C.从不23%
你能认真听课,大胆发言吗
A.能听课并发言 59%
B.能听课不发言 21%
C.不听课不发言 20%
你能参与小组讨论,大胆提出问题吗
A.能讨论能提问47%
B.能讨论不提问22%
C.不讨论不提问 31%
调查的结果显示,课堂上有无做笔记、有无认真思考的问题,65%的同学有做笔记,但却有20%的同学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课也从不发言,还有31%不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并大胆质疑,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政治学科的学习,而且和我们连云港市所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相违背的。
表三:课后学习力运用
学习遇到问题时你会
A.问老师 30%
B.问同学36%
C.不问 34%
课后你能及时复习吗
A.经常61%
B.偶尔 20%
C.从不19%
课后是否会及时反思
A.经常会 65%
B.有时会15%
C.不会 20%
你能运用所学的思品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吗
A.经常 55%
B.偶尔 30%
C.没有 15%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有36%的同学遇到问题时喜欢问同学,还有34%的同学遇到问题从不过问抛之脑后,这也是我们思品学科非常忌讳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力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终身受益。表中还可以看出在学习了思品知识之后只有55%的同学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是非常有利的。由此展开的反思:
首先,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后贪玩,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与玩的关系。由于缺乏目标,导致学习缺少动力。这样,久而久之,便不能集中精力掌握学习的重点,成绩也就难以提高。
其次,平时不注重积累,习惯于考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同学甚至放弃。由于没有材料和知识的积累,脑袋中空白一片,到需要用到这些知识与材料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点储备都没有。这样直接影响平时和考场上掌握知识和要点的效率。导致平时学习困难,考场做题困难,成绩“居低不上”。
2. 开展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展示活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区教研室、师资科的大力支持下,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举办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展示活动:
2014年3月25日,在课题实验学校之一金山中学举办了“赣榆县初中政治王常亮名师工作室”思品教研课课行活动,县师资科王科长、县教研室仲崇柱主任参与并指导了活动,县初中政治王常亮名师工作室成员与来自全县各中学的思品学科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在主持人王常亮校长的主持下,围绕工作室课题“思想品德课提升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观课、研课与专题讲座,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内容丰实,达到了活动预期的目的。
上午,来自全县各中学的思品骨干教师观摩了由盛强、卢杰、季祥宇、王洪聿、李侠、张建光六位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式研讨课。六节课聚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各俱特色,又殊途同归,为活动开展研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了颇具探讨空间的课例。
下午,课题主持人之一王常亮校长,对上午开设的几节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提炼,首提“释放学习力”课堂教学械-“一导三学”四步教学法,为学习力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载体。
2014年10月20日,“赣榆县初中政治王常亮名师工作室”思品教研课课行第二次活动在塔山中学举办。课题主持人,王常亮校长,就“释放学习力”课堂教学模式“一导三学”四步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现场亲自示范课,至此,“一导三学”四步教学法已升为理念科学、操作规范、易于复制推广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思路日益清晰,研究成果日渐丰厚。
3. 进行了集中研讨
2014年10月,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研讨,分析、整合研究材料,形成《论学习力促进体系》论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找到提升学习力的策略。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总结阶段
根据实施计划,为进一步总结课题研究成果,2015年3月,课题组顾问、区教研室仲崇柱主任来金山中学举办了一次教研联合体研讨活动,课题主持人盛强老师运用“一导三学”四步教学法开设一节课题研讨课,在课堂学习中,实验班学生较强的自学质疑能力,激扬的学习热情,得到仲崇柱主任及与会教师的赞许与认可,仲主任对“四步教学法”的操作实施提出更细致要求。使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固化,“一导三学”四步教学法更具操作性和推广性。
2015年10月,为检验课题成果,赣榆智贤中学举办“一导三学”示范课教学反思大赛,课题组进行了观摩课与广泛广泛交流,主持人王常亮主笔撰写了《示范与反思,情真而意切-写在“一导三学”示范课教学反思大赛编辑成册前》作为课题经验总结报告,发表在个人博客上。王常亮校长结合案例,对“一导三学”四步教学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学习力课题这一载体进行了反思与思考。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运用提出了向导性意见。
课题经过了两年时间的研究与实验,已具备了结题条件,特申请结题答辩和专家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方面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本课题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如下成果:
&1.探寻到学习力生成机理
本课题中的学习力是学生个体和个体所在的组织所拥有的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创造力、学习潜力等因素效能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作用下而形成的学习执行力。是一种持久的学习执行力,这种能力是学生个体或个体所在的组织所拥有的一种综合能力,不是单一的学习能力。单一一的学习力要素无法形成持久的学习执行力。
2.研究出学习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
由于学习力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执行力,所以其培养与提升策略也是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这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与激发,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策略,效果较好: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师生互动”促进的生态
有鉴于此,笔者在课堂中创设10分钟的“纵览天下”版块,让世界走进课堂,以丰富的社会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每节课前10分钟,利用教室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自行点击“新浪”、“搜狐”新闻网站,浏览和关注当天的头条新闻、热点事件,使学生充分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将学生视野从方寸之间延伸到全球,把自我小世界和社会大世界紧联在一起。同时也要求学生根据当堂课学习内容搜索有关联的时事新闻。这些时事新闻的浏览与搜索,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埋下了水到渠成的引线。
(2)拓宽探究空间,搭建“生生互动”促进的平台
通过创设多样化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思辨中,聚焦社会热点矛盾,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思维的碰撞中,激活学生学习力。
(3)优化课堂结构,提供“自我需求”促进的机会
在笔者新的课堂结构中,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预习、交流、互助、展示、达标测评等环节中放手上学生充分展示。在空间上,可以在小组内自主交流展示,可以在小组间交流展示,也可以到黑板上板书展示。在时间上,先独学探究,再群学交流,学生先依据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有了独到的见解再交流展示,也可以随时在组内交流展示。在形式上采用形式多样的展示方法。
(4)开放评价方式,释放“多元评价”促进的能量
传统的评价方式方法,过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过多的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略了评价的调节、激励作用。新课改下的评价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学生才干展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开放放课堂评价,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为此,笔者认为要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如做实即时性微评价、开展好个性化发展评价等。
3.构建起“释放学习力”的课堂模式
“一导三学”教学模式中的“一导”就是课堂导入,课堂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驱动力,课堂点拨引导是课堂生成与灵动的导火索。“三学”就是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独立自学,然后再小组合作进行群学,最后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究。“三学”始终保持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生成、关注学生生成。真正做到了“教”为“学”服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为核心。
(二)教师方面
1.教师们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了
过去老师们总认为搞科研是专家们的“高大上”的事。本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人人改一点,课课做一点”。目标不高,可能做到。课题的具体可操作让老师们不断在点滴成功的体验中找到进一步开展教研科研的动力。随着课题研究范围在我校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老师体验到了教科研并不神秘,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本人也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1)《论学习力促进体系》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学习力生成机理透视及提升策略》获“师陶杯”省三等奖等
(2.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许多教师对教学的看法,已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突出表现在他们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如今,在课堂上,多数教师能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引领者和合作者。真正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观念。
(三)学生方面
1.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养成了多渠道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习惯。
多渠道查阅资料是我们经常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搜集材料,和教材知识、现实生活相结合,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
2.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养成了团结协作的习惯。学生能够开展研究性学习,养成了大胆质疑、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构建,形成能力。
3.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养成了及时反思的习惯。
在九年级年级这一方法效果特别明显,学生通过每次作业或测试反思一下自己的得失,收获的是良好的作业习惯,答题规范的多了,杂乱无章的少了;审题仔细的多了,粗心大意的少了;自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课堂上让学生“说”自己的做法、想法和感受。这样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说出自己会如何去做。并且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七、课题研究后的疑惑
1.通过两所课题实验学校的实施效果来看,城乡学生的学习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学生学习力提升较慢,县城学生学习力水平提升较较快,特别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城市高于农村。因此,农村中学生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2. 关于学习力的理论与研究,目前并不充分,理论上没有更丰富的可参考与学习,加之学习力的构成因素比较丰富,在这些构成因素中,形成学习力核心因素应是什么,课题组仍在思考与探索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 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哈佛 W.K.Birby .学习力[M].南方出版社,2005.
[4]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苏务实.卡尔·罗杰斯的促进教学法. [J]湖南教育,1989,(05).
阅读全文(248)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span id="t_16/4/26 11:06:53 | By: greengrass ]
RE:《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span id="t_16/4/26 11:21:00 | By: shaona ]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2 &兰健老师不仅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了《课题调查表》,而且主动撰写了课题实施。作为一名已经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来说,这种孜孜不倦的教育研究激情和勇于超越自我的学习意识是值得我们所有青年教师学习的。向兰老师致敬!
&&& 《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当人对某一事物高度注意时,他就对这一事物反应更迅速,更准确,更深刻,记忆更持久。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意思是说,学生如果不集中注意力,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专一地教,学生专注地学,学业很快就能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他的注意力。”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指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由此可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和智慧的门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固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注意力的集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注意力的研究势在必行。
我校是一所国办初中校,已经顺利地通过了现代化学校的检查。但在当前全国义务教育呼声高起而又急迫的形势下,自然就会提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现代化的课堂应该什么样?课堂上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首先是师生关系的重大变革,现代化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实现都应该是在师生关系真正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全面展开。
要想使教学质量真正搞上去,课堂上不光要抓纪律,更重要的是要抓注意力。这是因为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注意力展开,学生没有了注意力,教学效果就等于零。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本人从2001开始自己就独立设定了此课题,撰写了相关并获奖,后来经历了十年艰难而不懈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撰写了三万多字的题为《我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十年新课程实践研究集。现在正式确立此课题《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校课题《有效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的子课题。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
“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注意力包括五大品质: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集中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认为对于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课题,其目的是帮助师生解决课堂最实际、最实质问题,对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绵上添花。为此我确定的课题研究发展方向是《如何更加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继续为学校的课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是认知主体,任何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提高。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主张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2.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学生注意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人的良好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认知的教学过程。可见,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益,还能培养人的能力,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的必要性
因为课前学生无论是学习用具的准备,还是精神状态的准备,都是课上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具体做法是:
&&& 1.学习用具的准备
从开始上课就让学生理解学习用具的重要性,就像战士手中枪一样。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爱惜书和本,并充分阅读和利用它们。如果学生学习用具不齐,而学生课上需要随时阅读课本、写笔记、做练习,这样不光课上学生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而且很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
2.精神状态的准备
不盲目地用强硬的方法去抓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样的方法只能是使学生表面上似乎注意力已经集中,但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是紧张的而不是放松的,不可能真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是通过让学生真正理解上课前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对于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性,使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课前状况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如课前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及时表扬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和一些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要更加关注和调节好他们的课前精神状态,这样学生们对老师有了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课上学生注意力就会自然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设计是否周密科学直接关系到课上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并维持长久,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是:
&&& 1.设计四个环节
这四个教学环节是:情境引入、适时设问、板书重点、学生反问。我认为一堂课的成败,最关键的是教师一开始就要利用无意注意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否则学生注意力就会无的放矢。课堂教学策略之一是,无意注意总在有意注意之前,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容易开始。课堂教学策略之二是,采取多次无意、有意注意的循环,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难易能够交替进行。另外教学主要环节总是有设计好的简明“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积极活跃的思考状态之中。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如何使学生产生共鸣,如何使学生积极去思考。只要教师“提问”到位,一直符合学生当时的学习心理,那么学生的课上注意力就能够一直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从而最终使师生课堂教学合作达到默契的程度。
2.设置两个评价
&&& 这两个评价是对学生的问题评价和作业评价。问题评价有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和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采用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式,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说出、写出思考性问题,课上及时表扬回答准确、提问有深度的学生,并记录在册,作为平时参考。作业内容设置为分层作业,对于分别完成作业好、完成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同学作业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好、阅、(空白),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的放矢,并能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结果的反馈,从心理上树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课上注意力的进一步集中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 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学生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学生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
&&& 1.关于准确性
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学生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学生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好采取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学生就会有一种亲近感,学生在课上从心理上就会自然投入了。
2.关于生动性
一个教师课上心理状态很好,语言生动有趣则会最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也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吸引住学生。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
&&& 3.关于有重点
&&& 如果一个教师注重突出重点,那么课前对于知识已经去粗取精,做了精加工,于是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的印象自然就会既简单又清晰,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骨架”部分,这对于学生主动去添加知识的“肌肉”部分已经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注意力的保持和加强。
&&& 4.关于有深度
&&& 如果教师对于知识的显现缺乏深度,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就十分平淡浅显,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就会缺乏足够兴趣,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一个教师如果学问精深,又善于表达,能够深入浅出,使学生觉得通俗易懂,就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更利于知识掌握。
总之课堂上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才能够有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为主。
研究者主要从课堂教学出发,针对某一类学生、某一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在行动中根据课题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和修正课题目标,给课题研究以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使研究价值凸现。
2.以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为辅。
采用全面学生问卷和个案调查的方法,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从而弄清事实,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1.课题研究的相关手段:随堂录像、摄影,问卷调查,
&&& 2.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叶的光合作用》、《青春期》
&&& 3.课堂使用的辅助手段:、光盘、视频、图片、模型、标本等。
&&& (1)使用的:《生态系统》、《叶的光合作用》、《遗传基因》、《血液循环》、《校园的早晨》、《青春期教育》等。
&& (2)使用的光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血管》、《生物圈》、《被子植物的繁殖》
&& (3)使用的视频、图片:历年各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收集资料和实施调查,进行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具体设计。
2.实施阶段(20107年4月~2008年10月):进行各项研究,从各个层面各项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0年11月):进行实践成果的整理,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2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