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外的静息电位产生机制高于膜内的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不产生电流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单纯扩散B.易化作用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被动转运2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3A.胞吞B.易化扩散C.简单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运E.原发性主动转运4A.极化B.超极化C.去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5A.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Na+-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神经兴奋的条件,是必须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吗,是必须要能产生局部电流吗
glbqql009c
只有当膜内外电位倒置后,兴奋才能发生.若刺激不够(神经递质释放不够),虽然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但是不足以变成外负内正,兴奋就不会产生.局部电流是兴奋的结果.
那稍稍由外正内负向外负内正,但还是外正内负时,有局部电流吗,负与负之间能产生局部电流吗
其实上面的解释这是局限于高中知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说法。
兴奋产生必须打开钠离子通道,刺激不够,不足以打开钠离子通道,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而如果不打开钠离子通道,钠离子不会内流,膜电位就根本不会发生变化,局部电流就更不可能产生。
所以,实际上是不存在膜内外电位稍微改变一小点这种情况的。
这种问题高考是不会考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是的,如果不能形成局部电流,也就是所谓的刺激不够,起不了作用。
那如果没由外正内负变外负内正是不是不算兴奋呀
嗯嗯,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山西省临汾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山西省临汾三中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归类解读神经电位的相关高考试题
当前位置:>>>>>>>>
1. 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
例1 (2003?上海卷)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 &&& &&& &&& &&& (  )
&图中纵轴表示膜电位,横轴表示钠离子浓度对数值
试题解读 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可见,神经细胞膜外的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D曲线正确。
2. 电流表指针偏转推理
例2 (2010?浙江卷)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 (  )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试题解读 这五个指针变化图是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的连续过程电位变化图,即指针由①中间而②右偏,回③中间,再④向左,最后回到⑤中间。图①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A错;图②指针右偏,说明电流方向为甲→乙,受刺激部位为乙侧,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B错;③中指针偏回中间,说明兴奋传到了中点,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图④指针左偏,兴奋传到甲处,甲膜外为负,电流方向为乙→甲,处于反极化状态,乙膜外为正,处于极化状态,C错;⑤指针偏回中间,说明甲乙都回到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D。
例3 (经典高考题)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试题解读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当刺激a处时,兴奋方向除a→b外、还有a→c环形路径,因c处兴奋,形成兴奋传导的环形回路而反复循环,b处相继又连续兴奋或抑制,A选项正确;因为兴奋绕一圈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距离,b处产生电位变化在先,c处在后。刺激b处,c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而无法逆突触的反向传导到a处,a没有电位变化。刺激c处,同样a没有反应,b处有反应。
解题启示 要注意刺激神经纤维后的电位连续性变化过程;要梳理清楚几个关系:极化状态、去极化过程、反极化状态、复极化过程的关系。如:注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测量方法与结果判断;注意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突触间的单向传导。
3. 膜电位变化的坐标曲线
例4 (2009?安徽卷)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图中a线段表示_________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____,此时Na+_________(内、外)流。
试题解读 静息电位时,因为膜内是负电位,受刺激后,电位出现反极化过程,所以曲线向上走向,直至到达y轴正值;到达峰值后,下降到y轴负值,最后复极化,恢复到最初的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b点交于x轴,说明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 mV。此时,仍然在去极化过程中,Na+仍然内流。
答案 静息 0 mV 内
例5 (2009?山东卷)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 &&& &&& &&& &&& (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试题解读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所以D正确,C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例6 (2009?上海高考)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 (  )
试题解读 图一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A为正电位,B为正电位。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电流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原0电位差。答案为C。
解题启示 注意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的浓度和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注意电流表的两个电极的连接位置,放于膜内外而导致的电流方向和曲线方向不同;还要注重刺激后电位变化的方向性。
【上一篇】
【下一篇】> 问题详情
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K+外流导致,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其数值相对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K+外流导致,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A.Ca2+内流B.Na+和Ca2+内流C.Cl-内流D.K+外流E.Na+内流2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红细胞数量D.白细胞数量E.NaCl的浓度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论文写作技巧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