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内科的理论学习

学文科有什么用?
学文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同学理的人相比,学文科的人更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不要低估任何生活领域中真善美对于人的价值、对于人心的吸引力。国内高中时期的分科显然粗暴而不合理[1]。当你有了更好的分类法,没必要继续把自己塞回这个该死的框架去学习或讨论问题。对于一些显然被国人划分为”文科“的学科,要讨论其是不是有实用价值,可以想想如果它们缺失,将造成什么后果。要了解缺失的后果,第一步是确立一个常识:高中课本上号称为该学科内容的句子,显然不代表这个学科的全貌,不一定是这个学科中真或者美的一面。[1] 不合理性在于:1. 分科标准是“就当前的学习内容来说,记忆知识比较重要还是推演解决问题比较重要”,许多学科的学习放到长期看,该标准就失效,比如地理。2. 不分“理论”和“应用”。理论数学/物理/...跟应用/工程方向差多少我想这里的很多人都懂,那么文学跟新闻、剧本创作、翻译差多少,说得更远一点,跟法律条文的制订和外交语言的应用差多少,我希望存疑的人也去了解一下。3. 覆盖不了全部的学科。大概是出于上一个不合理,许多稍交叉、稍应用的学科就已经不能落在某个分类里,比如经济、教育、心理、传播、设计等等等等。
我很反感这个问题的问法,有严重的歧导性不说,还很能暴露提问者自身文化修养的不足。首先,我学的就是文科。请不要以偏概全,我不知道你在哪个学校看见哪些学生让你产生“文科生都在泡妞把妹、学文科不怎么有有形的、实实在在的、tangible 价值”这样片面的想法。如果楼主是文科生,那我只能为你教学质量低下的学校感到遗憾,你高中三年未曾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价值所在,如果楼主是理科生,那么请你放开你那不知道哪里来的理科生的优越感,试图了解之后再下定论。@悟名 地理既然被划分到文科一定有这样做的道理,基础地理记忆比重大,和历史政治之间可以融会贯通,更适合文科学习。至于你所言“历史基本上全是秽史”,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在你区区数十载的有生之年,你能见证的历史又有多少,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只值秽物二字?即使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历史依然值得敬重。你质疑历史的真实性么,那么请问阁下是否阅读过原版《剑桥中国史》?对中国历史文化又有多少了解?至于政治,告诉你,活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样的事。你对政治内核的不了解让我无言以对。很明显,你没有被“毒害”过,才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每门学科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知识是平等的,有用没用在于你是否会利用。永远不要怪大环境,适者生存。我感到疲惫,不想回答这么愚蠢的问题。还是感谢Eric的邀请,让我看到这么喜感的一幕。------------------------楼主修改问题了 以上可以作废一部分-------------------------
被这道题和诸多答案震惊了,但是仔细看问题时,发现一些东西,需要先搞清楚。 首先 题目是否想问的是在中国目前文理分科制度下的文科专业? 还是已经充分了解了海外等先进教育制度下的文史哲社法等学科? 如果答案是否定,是否理解为你认为中国目前分科之后的理科学到的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其次 题目中分别用中英文强调过的tangible的价值,我不明白这样问的目的,必须是有颜色,有触感的东西才算是tangible的吗?法律法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公司管理等,哪一些不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哪一些可以说完全不需要文科的知识? 如果非要纠结在tangible这个名词的解释上,我觉得本身就有一叶障目的问题,举个极端的例子,就像问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你们怎么不演奏月亮之上。下面回答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我看到了问题中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无奈,文科学到的东西过于空泛,脱离生活,脱离社会,且落后于当今世界的学术前沿,想学好非常困难,学得不好和不学没什么区别。这种状况我也很悲观,至少10年之内我看不到什么特别明显的改观迹象。但是在目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下,理科和文科遇到的问题是类似的,同样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很多年,一些偏基础偏理论的自然学科同样无法很好的学以致用。如果只是出于生计考虑,确实学一些应用性的学科会更“有用”,比如财务,医学,计算机软件开发,动画等等(临时想到乱说的,具体请参见历年的最热TOP10学科)。但是请千万不要把国内目前教育的问题归结到文科无用论上!其次仓廪实而知礼节,在我的心目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分别担负着这两种不同的使命。自然科学帮助人类不断获得更好的生活,社会科学帮助人类更好的共处。我没有说社会科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有意义,这两者本身就是互相推动,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在短短几千年内发展到如此的规模。两者不可偏废。最后学文学理完全不是简单的文理分科就可以决定的,也并非一经确定就不可以改变的。举我自己的例子,我的主修是政治,辅修是计算机。我觉得两者对我的影响是差不多的。大学也只是人生的开始,学习永无止境。
相对来说文科“能用”的方面比较少一点吧。不过还是有些的:法律,国际关系(外交),语言,传媒,出版,教育,电子游戏/电影剧本创作。另外,理科就都是“能用”的么?理论物理学,纯数学,和宇宙学这样的生活中用到的又有多少?提问者所谓的有形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是用钱来衡量的话很多人做的基础科学研究基本上都是没用的。--更新--看来问题的说明被修改了。我觉得文理工商农法医这些专业都有各自的领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无优劣之分。到了大学应该明白,只有各个专业的人能够互相理解和合作,才有可能有所成就。跨领域合作是现在的发展方向。不管学什么都不能固步自封,要对多个领域都有所了解。个人认为文科的价值在于社会。一个民主,适合生活的社会,其文化也肯定自由丰富。而一个高压专政的社会,其文化也一定是畸形发展的,其文科也必然是被不公平看待的。
文科不是拿来用的。文科是用来帮助你决定你学到的知识要怎么用以及你为了什么目的,站在什么立场使用它的。举例来说,两个同样水平的物理学天才,对历史和人性,哲学宗教的理念不同,造成的世界观的不同。会让他们一个去帮助希特勒,一个去帮助盟国。同样水平的化学天才,可能让他们一个去制造生化武器,一个去制造治病救人的良药。唯科学论者,从来都鄙视历史和哲学,宗教的科学家里,是最容易出现认为帮助希特勒和盟国,制造生化武器和良药是一样的观念的人才。
我高中文理分班时分到了理科班,大学时候也学的是工科。我觉得学文科很有用,现在挺后悔自己大学的时候没多选修一些文科的科目、多阅读一些文学的书籍,更是愤愤高中之前老师们(是不是很多大学文科老师也这样?)把文科这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教成了枯燥无味只知道背书本的学科。谈之前,我想先把文科限定在文学、历史、地理、心理学、艺术等几个常见的领域,不去讨论经济学、金融这些带有混合色彩的学科。概括来说,认真学习文科(或者思考文科相关的东西)有以下几大好处:1.形成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是这个时代极为需要但大多数人都缺乏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紊乱的时代,你几乎注定会迷失自己,只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被人耍的团团转。这个可能跟国内“80后”接受的填鸭式教育有关系——服从权威,而不是独立思考。而要想培养这个能力是很难单靠推导数学定理、做物理实验或者设计电路图能养成的,更多是靠在人文学科上的一些总结和积累(譬如以史为鉴)。2.更清晰的认知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方向。很多人都在谈找到人生追求和人生方向的重要性,就不用赘述了。但是要能做到这个,首要就是认知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属于文科的范畴)。3.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趣味的人。多学习一些文科的知识,比如阅读文学书籍、学习绘画、电影鉴赏等等,可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死板、更有趣味一些,往往能把自己的生活经营的更有乐趣。这样的人别人喜欢、自己也高兴,人生苦短啊,能充满乐趣的活多幸福!我感觉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一些人文学科,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正在不断努力。
进行文理二元对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思维导向。最近李海鹏接受访谈关于文理的一个说法我觉得比较好:李海鹏:文理分科时我很容易做选择,我喜欢文科。决定当作家也是在那时候。我生活中的大部分舒适感都来自理科的成果,我可以使用电冰箱、空调,能吃到千里之外的水果,咳嗽了也有药片吃,夜观天象,还知道宇宙是一个有限而无边的空间,这生活质量已经超过了皇帝。所以我很感谢也很尊敬理科。至于文科嘛,没什么实际用途,只是理科的目的而已。理科造原子弹,文科说不要扔原子弹。理科建造大厦,文科让其中萦回美妙的音乐。理科帮助人类,文科让人类是人类。这最后一句说的好,理科帮助人类,文科让人类是人类。这个问题大家停止回答吧,看看该问题提问者所有问过的问题,你就可以明白回答他的问题简直就是对你智商的侮辱。
你要说学文科有什么用,这个话题很有喜感。1
首先纠正一下,泡妞把妹与学不学文科没有关系,学理科的也一样的泡妞把妹,或许你把巧言令色看做泡妞把妹的武器了。2
再次我想说的是,专攻文字科目的人,多是追寻一种内心的梦想,并且想把这种梦想表达为普遍适合于这个世界的价值。人类可能需要一百年沉思才有一些超越性的主张,而几年就可能有一些技术性的进步,所以你会感觉它是无形的。3
有形与无形,并不是判断价值高低的标准。文科更多的是练就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怀。
这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再象2000年前那样思考如何发明轮子、如何使用耕牛了,但是今天的我们仍然在思考如何构造一个社会秩序使得人与人之间不互相残杀、互相伤害、甚至还能够丰衣足食。我们的大脑几千年来飞速进化发展,而我们的人性并不比2000前完善多少--from刘瑜
理科有什么用,文科有什么用——当一切用是否有用来衡量的时候,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知识是没有用的,智慧才有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09:32 | Tags 标签:, ,
中医药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近百年来对中医药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何祚庥院士指出“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是伪科学”和张功耀教授提出“要将中医退出现行的医疗体制”的建议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普通公众的眼中,科学好比是正确和有效的代名词,称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是伪科学的说法,自然引起了中医支持者的强烈反对,但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本文试图对科学的特性与中医理论的基础进行比较,分析中医理论的基础存在的问题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之路。
一、科学的特性
  科学,我们通常所讲的自然科学,是一种与宗教、阴阳五行等并行的知识体系,科学并不是绝对真理,也尚不能解释世间所有的现象,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规律,并一直指导着人们的一系列技术实践活动,它所做的判断是真伪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科学与其它知识体系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坚持“客观、逻辑、实证、可重复检验”等一系列独特的方法和规则。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每个科学理论并不能保证是绝对正确的,但从历史和统计的角度来看,科学理论是人类最可靠的知识。
科学的这些独特的方法和规则,使科学理论本身具有了一些特有的性质,例如科学具有排它性和可证伪性,排它性说的是对一个客观规律只有一种科学的论述,而与之对立或不相容的论述不是科学;可证伪性说的是任何科学都具有可以被证明是错了的潜在可能性,例如“人是天地日月之精华而产生”,这个理论就不具有可证伪性,因为天地日月之精华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无法找到这个东西,对它是无法证伪的。再比如说,我们无法证伪“上帝造人理论”,因为就算科学提供了一个明确透彻的机制来说明人的每一个进化步骤,这仍不能排除有个未知因素设计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什么东西都可以推到上帝那里去,因此不具有理论和技术价值。相反地,进化论才有可能是科学,任何能够用可靠方法查证的在三叠纪沉积层中发现的原始人类化石,都会把进化论这种理论完全推翻。
科学的排它性和可证伪性,说明科学本身认为客观规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它承认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说明科学不是终极真理,只是人类对某一事物公认的最正确的解释,这个所谓“最正确的解释”在将来的确有可能性被证明是错的,但这已经是人类当前认识能力的极限了。
  科学方法和规则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们是人类现有的、针对于客观规律的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法和规则。为什么不是完美无缺的方法和规则会是人类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法和规则呢?实际上这正是科学有别于经院哲学的地方,科学并不以“完美无缺”为目标,而是以理论是否符合现实,并能指导现实活动为目标。只有经院哲学才会追求所谓终极原因,追求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科学本身是为实践而生的,回顾整个人类的哲学史,回顾全人类对真理问题的不断反思和批判过程,才能知道科学是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和哲学基础的,科学是全人类反思和批判的产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这些方法和规则,是历代科学探索者理性思考和科学实验的结果,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在探索客观规律方面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法。相对于某个具体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规则被验证得更持久、更充分和更可靠。在其它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科学方法仍是我们研究客观规律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我们在研究客观规律时必须要坚持的方法。
二、中医理论的基础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医学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活动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如平衡失调和破坏,则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等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学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立足基础属于哲学范畴,其基础是阴阳五行。
  之所以称阴阳五行只是哲学而不是科学,原因在于它不遵守“客观、逻辑、实证、可重复检验”等科学的方法与规则,也不具备科学理论的“排它性”和“可证伪性”,在面对人类的疾病这种非常客观的东西时,不能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得出一个“排它性”的解释,究竟什么是失调、什么是太盛、什么是不和、什么是虚实?也没有一个能够量化的标准,对待同一个患者,王中医说脾胃不和,可李中医说和的很呢,两人依据都是同一个阴阳五行,但谁对谁错莫衷一是。
  2006年底,知名中医教授刘力红先生在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做了题为《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报告,看过后感到其通篇说了一个“平”字,大意说的是阴阳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若如平衡失调和破坏,则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但究竟何种特征发展到何种程度算“平”或“不平”,这个问题刘先生并没有涉及。阴阳五行并没有提供一个判断“平不平”的客观标准,依靠的是中医的存乎一心,但王中医和李中医各自存乎的“一心”不一致时,应该听谁的?根据中医理论能无可争议地判断出他俩的“一心”谁对谁错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2007年5月,中医界500名代表聚会广州发表了《中医药发展宣言》,其中李连达院士指出:“目前社会上的确有一些江湖骗子任意吹嘘中医疗效,表现在广告夸大功效,盗用专家名誉宣传,欺骗群众,这些才是真正的“伪科学”,是中医药界的“老鼠屎”,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名声,要坚决打击;但这并不代表真正的中医药,真正的中医药是科学的。”
  李院士的言论令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如何辨别出某个中医是良医还是骗子?例如我们能否根据中医理论无可辩驳地论证胡万林是骗子?有人胡万林使用芒硝的量过大,但中医用药讲究“存乎一心”,你无法根据中医理论证明胡万林的这“一心”就是错的,从胡万林的种种表现来看,我感到胡万林对自己是非常坚信的,他从没有承认过自己是骗子,事实上胡万林“以毒攻毒、扶正驱邪”的说法有很多人信服,即使他被判入狱后还有极多的人找他看病。自称为他弟子的杨正峰治死了人被判刑12年,所用的手法与胡万林一脉相承,他称药方是受《千金方》启发的,中医人士能用中医理论无可辩驳地论证杨正峰受到的这个启发是错误的吗?
  中医治好了几个人,就称中医伟大,中医治死了几个人,就称这个中医是“老鼠屎”,中医依然伟大,这实在是有强辞夺理之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堪忧,但好在我们还有食品卫生法、卫生监督部门和各种国家规范可以依赖,而当我们面对一个中医时?我们该如何辨别出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医还是一颗中医的“老鼠屎”?难道只能拿我们自己的身体去做实验吗?
  其实中医界本身也是纠缠不清的,例如台湾名中医倪海厦称内地训练出来不中不西的中医医术是无法治好病的,只有使用经方才可以真正的治好疾病。按照他的说法,我们内地的绝大多数中医岂不都是赝品?当然,在科学界也有学术争论,但科学界有共同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规则,能够保证我们在这些方法和规则下得到共识,而中医的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其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缺少这种可帮助我们得到共识的研究方法和规则,这种笼统的、感性的、模糊的哲学思辩是不足以指导具体的人体客观规律的研究的。
  李连达院士称“真正的中医药是科学的”,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药?什么不是真正的中医药?区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人在掌握着这些标准?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而只是把出了事的中医药统统称为假中医药,那这种马后炮式的说法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三、 中医的“整体论”分析
  近年来,科学界对复杂巨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研究使用的仍是现有的科学方法,并没有什么新意。不少支持中医的人士经常称人体就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还原论的科学方法是不适用的,中医理论是高于还原论科学的理论,并将中医理论说成是系统论和整体论。
  其实,系统论和整体论并不是一回事,简单说来,系统论是科学而整体论不是,系统论认为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系统的构成要素,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构成方式,强调的是整体性思想。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系统论对一个具体系统的分析,不是模糊定性的,而是精确定量的,它使用了数学规划、博弈论、排队论、库存论、决策理论、搜索论、图论等大量科学方法,它得出的结论是排它的、可证伪的科学结论。系统论在多目标规划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二战期间,美军的运输船要通过日军的控制海域,有被日军空军击沉的危险,如果在运输船上加装高炮,可以使日军的飞机不敢过低,从而降低被击沉的危险。但由于加装高炮后使运输量减少,客观上运输船通过该海域的频次增多了,这又增加了被击沉的危险。是否应该在运输船上加装高炮,美国的科学家运用运筹学的方法给出了答案,我们当然不能重复当时的情况以获得重复性检验结果,但其中推理的每一步,都有严密的数学理论的支撑,可以保证其结论是在当时掌握的情况的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再比如神六飞船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其可靠性涉及到的因素比运输船加装高炮涉及的因素多得多,使用解析法是无法完成的,发射前指挥部就给出了其成功发射并返回的概率,这个概率是应用系统理论中的统计分析法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可以信赖的。由此可见,强调“整体”是对的,但要正确地体现出整体性,需要的是对系统间要素及构成方式的精确、定量的分析,不仅要有整体性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实现这种想法的可靠的、有效的手段,没有这些手段,所谓的整体性就是一句空话。
  而所谓的整体论应属哲学范畴,它强调的是普遍联系,认为看似不相关的因素其实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认识是深刻的。但这些关系的结构是怎样的?关系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却没有像系统论那样可靠有效的方法去研究,仅仅依靠这种思想是无法对医疗实践给予具体明确和可靠的指导。中医的整体论,就好比不对一棵棵具体的树及树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研究,一上来就对整个森林进行一番研究描述,得出一个定性的、笼统的、模糊的说法,然后又把这个关于森林的定性的、笼统的、模糊的说法用于对具体树的指导,这个过程违反了人类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一般的规律,势必要南辕北辙。所以说,中医强调的“整体论”的优势,只不过是一座美丽而虚幻的空中楼阁。
四、对中医理论的验证
  科学发展到今天,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越来越复杂的科学理论距离公众的常识越来越远,公众不懂得具体的科学内容,但却非常相信科学的东西,一些人称之为“迷信科学”。其实,中国的老百姓迷信的东西很多,但就是不迷信科学,老百姓的家里有灶王爷的像、有关公的像、有佛祖的像,就是没有牛顿和陈景润的像,药王殿里供奉着孙思邈的神像,善男信女们磕头许愿以求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但从来没有塑着爱因斯坦像的科王殿供人膜拜。中国老百姓对科学的态度是彻底的实用主义,化肥的确能增产,我就相信,如果不能增产,就是打上“中国科学院隆重推荐”的牌子,我也不卖帐。科学是可靠的,不管你信不信它都一样灵,老百姓相信可靠的东西,这是智慧而不是迷信。
  每个中国老百姓一出生就都生活在中医的语言环境中,例如“上火”、“脾气”、“动了肝火”等,像“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药没有副作用”之类的说法深入人心,中国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同是自然而然的,甚至包括一些高层次的科技工作者,例如日的《科学日报》报道了中国科学技术部尚勇副部长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宣布了中医所获得的一项爆炸性成就:“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这个说法得到了何祚庥院士的批评,并引起了很大反响。
  近几十年来,中医相对于现代医学越来越落后,已经丧失了在急救领域和体检领域的一席之地,更多地是在慢性病上进行一些替代性治疗。根据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针对14677人的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同时,仅有27.7%的人声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中国老百姓对中医的医疗效果信心不足,但是还是要选择相信它,这才是迷信。
  中医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其理论体系是博大和复杂的,它有着自成一体的认识方法,当然不能简单地以中医理论不是科学而断然否定它,中医理论是否是正确和可靠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可以设想,如果使用与科学不相容的中医理论来认识和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且得到了可靠的正面结论,那当然是对中医理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科学的补充和修正,如何对中医药理论有效性进行检验就成为关键的问题。
中医支持者经常用某些中医药有效的案例来来说事,但个案是不足以作为理论成立的论据,原因在于个案有着太大的偶然性,例如两人同时感冒,由于一人身体强壮,即使不吃药也比吃对了药的弱者康复的更快,这就不能得出药物无效的结论,因此在做检验时就不能选一组强壮的小伙子和一组年老体衰的老人进行比较,同时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样本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给一组实验对象实施医疗时的同时,对另一组也要进行假医疗,实验对象和负责给出诊断结论的医生对接受真治疗和接受假治疗的具体情况不知情,这样才能杜绝心理作用对实验对象和医生的影响,由医生对实验对象的康复情况进行判定后,最后由掌握分组情况的工作人员统计结果,给出医疗是否有效的结论。通过“随机、大样本、双盲、对照”的方法检验出来的医疗手段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偶然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客观可靠的。一些中医人士因为现代医学(俗称西医)使用了这种方法,称中医不需要西医来检验,其实这种检验方法并不是西医的专利,而是在确定复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时常用的科学方法,因门户之见而无端排斥这种智慧的、有效的、客观的方法,无疑是反智的。
  当前,毒中药事件层出不穷,随着现代医学检验能力和人们对生命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那些反对“中医药现代化”政策的中医界人士们该如何面对呢?用阴阳五行这套说辞去给中药的毒副作用定性定量,估计人们不会相信。治死了人再用“是药三分毒、治病不治命”的说法来搪塞恐怕也不行了。重建人们对中医药的信心,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检验中药的疗效和毒副作用,这样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可靠的数据和说法,才会消除他们的恐慌并重建起对中医药的信心。
五、我对中医的看法
  当前中医药问题是个热点问题,有人支持中医,有人质疑反对中医,其态度往往还比较激烈。我认为空谈支持或反对中医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支持中医的什么?反对中医的什么?例如我本人的态度即可称为支持中医又可称为反对中医,说我支持中医,是因为我支持中医药是我国一项重要文化遗产的说法,认为某些中医药手段是有效的,也支持“中医药现代化”的现行政策;说我反对中医,是因为我反对将阴阳五行称为科学的做法,反对用这种非科学的哲学理论指导对人体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我认为按“支持中医”或“反对中医”来划人们对中医的观点是不妥的,这是感情态度上的区分而不是理性认识上的区分,如果必须要区分,也应该以是否支持“中医药现代化”来区分。“中医药现代化”是国家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而推行的一项重要国策,是“科教兴国”的一个具体体现,其实质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改造、发展中医药事业。但由于中医理论的基础与科学格格不入,中医药越现代化,暴露的问题就越多,一些中医界人士担心现代化会伤害中医理论的根基,使“中医不姓中”了,因此存在着对“中医药现代化”悲观甚至反对的态度。其实纵观中医药的发展无论是其基础理论还是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用不着担心现代化了的中医就不是“中医”了,用我们当前比古人更深刻的智慧和更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改造它,中医应该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被更多人所接受的中医。即使科学研究表明某些中医理论是错误的,或者中医理论的基础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抛弃这些错误的理论就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负责,同时也是人类认识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