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磁体设计基础 pdf电子器件应用基础研究什么时候验收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信息名称: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索&引&号:
信息类别:
规范性文件2016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文  号:
国科发基〔号
实施日期: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号
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立项的3个项目、2011年立项的176个项目和2013年立项的1个项目的结题验收。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主要粮食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等180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2.“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等5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3.“II族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等8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优秀),“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生态调控和土壤地力的影响”等172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对于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 技 部&&日
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项目首席科学家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项目依托部门
项目验收结果
财务验收结果
973计划农业等9个领域
主要粮食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生态调控和土壤地力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对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农业部
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植物免疫机制与作物抗病分子设计的重大基础理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农业部
牛奶重要营养品质形成与调控机理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油料作物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优良基因资源合理组配与利用
南京农业大学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
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中国矿业大学
中低阶煤分级转化联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褐煤洁净高效转化的催化与化学工程基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的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超高速低功耗光子信息处理集成芯片与技术基础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半导体固态照明用超高效率氮化物LED芯片基础研究
II族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微纳光机电系统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网络海量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面向复杂应用环境的数据存储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数学机械化方法及其在数字化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高通量计算系统的构建原理、支撑技术及云服务应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高效可信的虚拟计算环境基础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MEMS规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适应于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中国科学院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气溶胶-云-辐射反馈过程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环流和涡旋演变规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多重压力下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产出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电磁辐射危害健康的机理及医学防护的基础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空气颗粒物致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其诊治与干预的基础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卫生计生委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
教育部卫生计生委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制
病毒致癌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感音神经性聋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基础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近视发病机理及干预的基础研究
温州医学院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病毒潜伏感染的分子机制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重要病原体变异规律与致病机制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卫生计生委
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针刺对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效应及其机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十八反”配伍理论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神经变性的分子病理机制
表观遗传变异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轻质高温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及其制备加工的科学技术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
超高性能与低成本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科学基础及共性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与服役基础研究
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及加工应用中的科学问题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高性能芳纶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生物医用材料组织诱导作用的分子机制与设计原理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高性能金属材料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的科学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集成计算的材料设计基础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超轻多孔材料及其构成结构多功能化应用的基础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多组元合金及其结构件铸造过程的凝固基础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核电关键材料及焊接部位在微纳米尺度下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复杂空气分离类成套装备超大型化与低能耗化的关键科学问题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高性能滚动轴承基础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难加工航空零件的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危险化学品事故全过程遥测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复杂低空飞行的自主避险理论与方法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的理论与方法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木质纤维素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视觉功能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
基于微纳制造的第三代基因测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多模态分子影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基于影像的脑网络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聚焦超声无创治疗肿瘤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生物制造手性化学品的科学基础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微)重力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力学-生物学耦合规律研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SPAN style="LINE-HEIGHT: 110%; COLOR: #11CB711100
高速列车基础力学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铁路总公司
中国科学院
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信息及相关领域若干重大需求的应用数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极端强场超快科学重要前沿与应用开拓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
新概念、高效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EL)物理与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分子电子学的基础与应用探索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溶液、界面及蛋白微环境中分子结构与化学反应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模拟
北京师范大学
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的前沿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若干功能体系的定向设计与构筑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
若干重大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生物学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细胞信号时空动态的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
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中国(东亚)人群遗传变异图谱的绘制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人类微RNA的调控机制及在细胞功能与命运决定中的作用
日地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与模式研究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2011CBA00100
高温超导材料与物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11CBA00400
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2011CBA00600
超低功耗高性能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基础研究
2011CBA00700
高效低成本新型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2011CBA00800
人工合成细胞工厂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11CBA00900
光合作用与“人工叶片”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蛋白质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功能
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信号转导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重要生命活动中关键膜蛋白及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活体蛋白质功能的光学分子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重要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肝病发生发展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调控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实体肿瘤的微环境蛋白质组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卫生计生委
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
亚细胞代谢调控及其相关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机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蛋白质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高等植物蛋白质修饰与降解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重要生理功能和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研究公共资源库建设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量子通信网络和量子仿真关键器件的物理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基于光与冷原子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分子尺度的量子设计与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基于超冷原子、分子体系的新物态和量子仿真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冷原子分子系综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关联电子系统量子调控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复杂电子体系的超敏量子调控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以Dirac系统为代表的低维量子体系的新奇量子现象研究
光子带隙调控、新效应及其应用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固态电子系统的量子效应、量子结构设计和量子计算
固态微结构中光诱导集体激发、光电耦合效应及其原型器件研究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小量子体系光-电量子态互作用及其调控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功能导向大面积、有序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和应用基本科学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反应
中国科学院
功能导向的纳米超分子组装体结构调控与可控制备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方法及规模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石墨烯的可控制备、物性与器件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纳米测量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新型图像传感器及并行图像处理芯片的研究与集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碳基无掺杂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
基于纳米技术的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基于纳米技术的神经信息检测相关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基于纳米结构的新型柔性纤维基可编织光伏器件重要基础问题研究
重要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对血细胞作用的研究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量子点标记技术研究病毒侵染过程及宿主应答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仿生纳米通道能量转换材料体系及器件
多模态智能化纳米分子影像探针及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智能电网储能用二次电池中应用基础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纳米材料的水处理器件化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重要亲源分子对胚层诱导和分化的调控
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素梯度形成和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哺乳动物后肾发育重要环节及关键调控因子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小型猪和小鼠等医学实验哺乳动物模型建立与基础数据集成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发育与生殖重要哺乳动物模型的建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精子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分子机理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卫生计生委
中国科学院
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建立
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胸腺的起源、发生、维持与退化
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
干细胞在骨衰老与再生中的作用及关键信号分子调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造血干细胞维持、衰老与再生的调控机制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卫生计生委
干细胞分化表观遗传学调控及其治疗糖尿病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卫生计生委
三维培养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的调控网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人多能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发育潜能差异的系统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不同组织与疾病来源的iPS多能性差异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Miguel Esteban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干细胞分化与重新编程中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组织干细胞在器官衰老与再生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干细胞编程与重编程中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1CBA00200
固态量子芯片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2011CBA00300
全量子网络
2011CBA00500
贵金属高效利用与替代的纳米催化材料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11CBA01000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猪与小型猪疾病模型
东北农业大学
2011CBA01100
非编码RNA在干细胞命运调控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卫生计生委
2013CBA01900
半导体相变存储器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抗体-抗原分子识别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纳米磁性自旋存储器和半导体硅量子点存储器的研制及其器件物理研究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多尺度气溶胶综合观测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物理系
清华大学物理系
理科楼C311
北京 100084
电话:010-
传真:010-
个人网页:
1946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
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81年3月,获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
1989年12月,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1990-现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其间:
1995年11月-1996年4月,日本筑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超导技术研究室客座研究员。
1997年5月-1999年11月,美国Texas超导中心客座研究员。
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超导物理与超导电子学研究室负责人
开设课程:固体物理研究方法 金属物理&
研究生培养:本人和本人所在的团队每年招收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若干名。我们努力为大家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宽松的学术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同学解除后顾之忧,使学生从理论基础到实验技能等方面都得到系统的培养,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为国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在以往多年中,本研究室已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工作于国内外知名的科学技术研究单位、高校、高技术公司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研究方向:&&
1〕超导物理的基础研究;
2〕超导电子学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高温超导的组分、制备工艺和结构性能的关系
高温超导电子器件研制中的物理问题;
高温超导材料在特殊条件下的微波性能;
高温超导在移动通信和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关于本人研究工作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本人主页:
奖励、荣誉和学术兼职
,清华大学,正电子湮没物理及其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研究了各种原子尺度的缺陷、相变和电子结构,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
,清华大学,超导物理和超导电子学研究,包括超导材料物性,超导微波器件及其在航天通讯等领域的应用。&高温超导天线研究&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现在,清华大学,主要从事超导物理与超导电子学应用研究,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移动通信用的超导滤波器系统,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获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03年负责研制成功我国首台CDMA移动通信系统。&&
日,负责研制的超导滤波器系统在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信基站投入使用。这是高温超导研究18年后第一次在中国得到实际应用,相关成果被评为国家863标志性的重大成果。由于我们的工作,我国继美国之后,成为国际上第二个靠自己的技术将高温超导滤波器成功地应用于移动通信的国家。&
2005年12月,在北京大钟寺地区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温超导移动通信应用示范小区,小区覆盖十多万居民,连续运行三年多,每天为用户提供优质移动通信服务,实现了我国高温超导在通信领域的首次长期规模应用。研究成果2007年被评为我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十项之一)。&&
2007年,研制的超导前端应用于我国特殊通信装备试验获得重要突破。改用超导前端后装备的性能获得大幅提高。国家有关部门于2008年12月专门下达文件,批准用本课题组研制的超导前端改造我国的某型号特殊通信装备。&
2008年,本人负责的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9年,本人负责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9年,本人负责的研究成果被评为当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1年,本人负责研制的超导滤波系统取得用户规模订单,已在全国16个省市投入运行,这是中国高温超导经过26年的大规模研究和投入,首次实现面向最终用户的大面积商业应用。高温超导已经具备了真正的经济价值,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为通信技术的现代化,每天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科技日报在日头版头条以&我国高温超导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高温超导滤波系统实现规模商业应用&为题,报道了这一成果。
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委员
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年,在Phsical Review B、Philosophical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50多篇,发明专利多项,编辑出版&Proceedings of 10th Int. Conf.on Positron Annihilation&&(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175-178, 1994).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物理系上海微系统所召开“超导电子器件应用基础研究”2013年度总结汇报交流会----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上海微系统所召开“超导电子器件应用基础研究”2013年度总结汇报交流会
文章来源: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
【字号:】
  4月3日至4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超导电子器件应用基础研究”(B类)2013年度总结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上海微系统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曦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许瑞明、副局长刘桂菊以及前沿局技术科学处相关领导应邀出席了交流会。&  专项负责人谢晓明研究员做了专项整体进展汇报,各项目、课题负责人分别总结了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千人计划获得者、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王镇还就卓越中心申请准备情况向院领导做了汇报。&  专项在2013年取得的亮点成果包括全自主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SNSPD探测效率达57%,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提出独创片上滤波结构,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低暗计数关键技术,实现国际领先的低暗计数SNSPD器件(暗计数低于1Hz)。SNSPD器件成功用于中科大中距离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200Km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MDI-QKD),解决了我国量子通信高性能超导单光子探测器件的有无问题。形成系列自主创新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设计,并在生物磁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方向进行了验证。成功研制了1.3 THz噪声温度低达600K拟用于天文探测的热电子混频器件,达国际领先水平。专项圆满完成2013年度目标,部分内容大幅度提前完成专项5年目标。&  领衔科学家江绵恒研究员指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专项在材料、器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进展。专项探索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交叉融合机制,初步建立了从新材料发现到器件研发到系统集成应用的发展模式。江绵恒要求专项要想大事,出大题,探索创新科研生产关系,解放科研生产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真正形成好的解决方案。江绵恒看好专项的进一步发展并相信团队申请卓越中心能够获得成功。&&& 王曦向与会领导专家介绍了微系统所在超导方向的布局与发展,特别是近1-2年来的突破性进展。为促进超导方向加速发展,微系统所调整了研究单元结构,独立建制成立了超导实验室(第八研究室),经过所学术委员会评审,同意将超导方向由上海微系统所重点培育调整为重大突破,近期将上报院机关审批。超导器件工艺线二期建设也提上日程。他感谢院机关对上海微系统所超导建设的长期支持,并希望系列举措能够助推超导方向申请中科院卓越创新中心早日成功。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领导充分肯定了专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介绍了中科院卓越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与申报情况,认为上海微系统所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超导电子学前沿研究,符合中科院卓越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建议团队进一步凝练专项目标,聚焦研究内容,定位研究界面,阐明拟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快速实现能力提升,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尽早成为“树标杆、促跨越、聚人才”的中科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交流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导电力基础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