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50g 钩藤30g 当归20g 熟地20丨g 肉苁蓉20g 柴胡 白芍12g 龙骨50g 牡蛎50g

生地20G,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25G,茯苓25G,丹皮20G,黄芪50G,党参25G,白术20G,当归20G,_百度知道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西医诊断与治疗丛书:月经失调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pdf3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oihjohogilhop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转载]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当今中国发现惊人的
已故山西名医刘绍武认为,局部病以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这种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多为慢性过程,因此,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在治疗上也需要使方剂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局部病变,不仅反应在局部,而且影响到整体的正常功能,造成整体的不协调;反过来,整体的不协调又可使局部病变进一步恶化。因此,每个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只有整体的协调,才有局部的改善。肿瘤病既是局部的,也是整体的,必须根据“协调整体,突出局部”的治疗原则,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
&&&&一、守方原则
肿瘤病具有顽固性,治疗上必须体现稳定性,处方用药要有持续性。肿瘤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代表本病的实质,决定着病变的始终。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质也。本质不变,方不可变,更则无效。这就是说,在诊断明确之后,一病一方,证不变,方不变。
&&&&二、整体协调
肿瘤病与整体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因子与生俱来,为什么有人发病而有人不发病呢?这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而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又与人的先天禀赋、精神因素、心理素质、生活习惯、社会环境以及外邪侵袭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肿瘤病的治疗,一是调,一是治。通过协调使局部与整体达成有机的统一,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整体的协调,可选小柴胡汤。人体胸为至阳,腹为至阴。阴阳的失和,气血的紊乱,脏腑功能的失调与少阳枢机不畅、太阴气机失常相关。小柴胡汤通过调和少阳和太阴,达到和解表里、疏通三焦、顺畅气血、平衡阴阳、协调整体的功能。
&&&&三、攻除肿瘤
消除肿瘤、抑制增生、保留功能是治疗肿瘤病的首要任务。刘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选用王不留行、夏枯草、苏子、牡蛎四药组成“攻坚汤”,收到较好效果。王不留行通经散结、祛瘀消肿,用量从30g到120g,无副作用。夏枯草清火散结,主要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量至90g未见不良反应。苏子降气化痰,牡蛎软坚散结,两药各用到30g。四药伍用,起到缩小肿瘤、消除病灶之功。顽固肿瘤还可配服“鸡甲散”(鸡内金30g,炮甲珠30g,鳖甲30g),每服3~5g,日3次,以增强攻坚散结之力。
四、截断转移
&&&&&&中药在防止肿瘤扩散、杀灭癌细胞上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筛选。刘老临床体会,清热解毒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银花用量至60~120g无明显副作用,而凉血抗炎、抑制肿瘤作用加强。多种清热解毒凉血中药的联合使用,可增强清理血液、截断转移的功效。
&&&&病案举例
郭某某,女,34岁,教师,山西人。患者于1973年春发现左乳房有一鸡蛋大肿物,在北京某大医院作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后行根治术,并作45天放疗。4个月后右乳房又出现核桃大小的肿物,双侧腋下、颈部淋巴结肿大。二次进京求治,诊断为“乳腺癌广泛转移”。因医治无望,返回老家。患者于1973年9月来门诊求治,见其极度消瘦,面色无华,四肢无力,脉细无力并上溢于鱼际,舌苔黄腻。处方“调神攻坚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90g,牡蛎30g,栝楼30g,石膏30g,陈皮30g,白芍30g,川椒5g,炙甘草6g,大枣10枚。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饭前温服。服药至30剂,食量增加,精神好转,肿物开始缩小,服至120剂,肿物已完全消除,体重增加10余公斤,服至180剂,体重增加20多公斤,精神佳,舌脉正常。再去北京复查,未发现癌细胞。以后每半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一次,也未发现异常,追访6年以上未复发。
魏某,男,54岁,河北某县农民。1975年8月出现间断尿血,不急不痛。某地按肾炎治疗一年,尿血渐增多,形体消瘦,萎顿少神。至1977年3月,至某医院经膀胱镜检查和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诊为“膀胱癌晚期合并肾转移”。遂来诊,脉弦细无力,舌质灰暗,苔黄而腻。与调肾汤合攻坚汤为治。方为: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5g,双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生蒲黄30g,仙鹤草30g,小蓟3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60g,牡蛎30g,生石膏30g,甘草6g,大枣10枚。服30剂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仍为间断尿血,但量少于前。120剂后,尿血止。尿常规反复检查均正常。7月,因盛怒又出现尿血两次。仍服原方,并配服鸡甲散,每次5g,又服50剂,再未尿血。10月,至原医院复查,原癌肿部位模糊不清,肾盂未见异常。汤剂改为每周一剂。仍继服鸡甲散。其子来并称:精神比病前还好,每天都参加农田劳动。
王某,男,某县干部。患者鼻塞而头闷耳聋,1969年以鼻中隔弯曲而手术治疗。术后病不减,复经某医院检查诊为“鼻咽癌”。第二年去北京某医院检查结果同上,因手术较大,且必去一目,患者未能接受。于1972年8月来诊。面色白光白,体瘦弱,脉弦细,舌红赤。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牡蛎30g,王不留行90g,夏枯草30g,生石膏30g,辛荑30g,苍耳子30g,银花30g,连翘30g,百合30g,川椒5g,甘草9g,大枣10枚。药50剂鼻已大通,头闷耳聋止。服200剂后复查已恢复正常。今已10年,仍在工作。[/B]
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这可能是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目前的医疗水平还做不到很有把握地治愈癌症。而面对患者与家属的询问,医生又必须作出答复。我通常会这样答复: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不治”。
&&&&&&需要说明,我说的这一方法只适用于晚期癌症。
&&&&&&也许有人说,这是开玩笑。不!我是很严肃认真地回答患者和家属的。“不治”,是指不治疗癌症,并不是对患者不作治疗。治疗癌症,西医不外乎手术、放疗、化放三大招。这三招对晚期癌症患者效果实在不好,医生心里都明白,治疗的结果常是“人财两失”。中医治疗癌症,可能会想到正虚,想到痰凝,想到瘀滞,还有癌毒。癌毒二字,几乎每一个医生都不会忽略,于是治法中必有抗癌解毒一法。也许抗癌解毒对早期癌症患者是有效的,但对晚期癌症患者不但用处不大,反而会加速患者走向死亡。
这种病例见得实在太多了。我的一位老师查出“肺癌”,晚期,接受化疗,仅痛苦地生存了3个月。化疗前,他还可以工作。一位老人,贲门癌,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叠加)治疗半年,临终前1周,老人说:“你们只给我治癌症,不管我的身体了?”
不治疗癌症怎么办?治人。这是中医的长处,也是西医不容易理解的。治人的目的是留人,留人以治病,或人癌并存。也就是说,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首要目的是让患者活着。如何能让患者活下来?扶持正气。此时对患者来说,多一分正气,就多一分生命。通俗一点讲,人都没气了,癌症治疗再成功又有啥用?很简单的道理,可医生、患者、家属往往不能接受。
一位肺癌患者,年近8旬,肿瘤医院的医生告知家属,老人活不过3月。笔者用小剂中药“治人”,不外四君子汤、二陈汤等调理脾肺的方药,随症稍作加减。3年后患“脑梗塞”,肺癌见症反倒不显。现用四逆加人参汤方调治。发病至今已近4年,4年来未用一味抗癌解毒专药。
&&&&&&&&&&一位胃癌患者,术中发现已有转移,术后纳呆、腹胀、大便不下行,面色惨淡,精神萎靡。嘱停用抗癌药物(正静脉滴注抗癌中成药),用小剂量健脾和胃之品调理近1月,诸症明显好转,面显喜色。后因回老家中断用药。家属又听信他医,用“中药化疗”(静脉滴注抗癌中成药),脾衰胃败,未出1月去世。回老家前,家属还问我,有没有好的治癌方法。我说,现在只能“留人”,不能“治病(治癌)”。
&&&&留人,不治癌,确实是治晚期癌症的最好方法。
当今中国发现惊人的治癌奇方
红枣18个,铁树一叶,(花店有卖,观赏的那种.叶小的话加两到三叶,大的话一叶就够了.)半枝连一两,白花蛇舌草2两.四味药共为一济煎服.&&
煎两次.&& 水的分量要满过药为准.煎好后分次喝.
说明一:该药主治个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除乳癌效果较差外,其他癌症服后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服药4--6小时就起效果.
说明二:平时每月煎一济服用,因该药性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疗血,热咳等症都有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说明三:半枝连,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如果是癌症三花(表面可以看见烂肉的)可用生的半枝连捣烂敷于烂处,取其汁煮开服用.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三到四个月方能彻底治愈.服后大小便常有脓血排出,这是药起效果了,毒物被排出.不用惊疑.
说明四:此药方是一个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供出来的,因恐怕死后失传.到目前为止治愈的人无数,是救人一大医德.
本药方与66年10月25曰中国时事报第七版刊登内容相同.
请按照时间表用药.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这个时间表有些不是很准确的,
人体气血运行时间表&& 用药时间表
心:上午9-10点&&下午3点&&晚上9-10点
肾:上午9点&&下午5点&&晚9点
膀胱:上午10点&&下午5点&&晚9点
喉:上午11点&&下午2-3点
肝:上午10点&&晚10点&&凌晨3点(冬天慢一小时)
胃:上午8点&&晚8点
胆:下午3点&&&&&&&&
尿道:下午5点
子宫:上午8.30&&10点&&下午1.30&&4.30&&
临睡前(不记时)
鼻:下午2点&&&&&&&&&&
肠:上午10点&&下午2点
1、治各种癌方:&&&&
白花蛇舌草50g半枝莲50g药枣50g铁树叶一片,另加马蹄根50g石达川50g煎水长久喝一天三次,吃药期不喝茶和开水,禁吃鱼牛羊肉,如喝到大小便带血属佳兆&&&&
2、治糖尿病方:&&&&
粟米3g淮山9g北芪9g水二碗煎剩一碗半另加猪月萃二条去油墩成八分服&&&&
3、治慢性乙肝方:&&&&
党参30g白术20g茵陈30g苡仁30g胆草根20g大黄15g板蓝根20g砂仁15g淮山20g三木香20g&&&&
金钱草20g豆根20g蛇舌草25g半枝莲20g栀子20g&&&&
4、治急性乙肝方:&&&&
茵陈30g 龙胆草20g 马鞭草30g 鱼腥草30g 希鉴草30g 金钱草30g
夏枯草30g板蓝根20g黄连10g黄柏15g甘草10g&&&&
5、补益肝肾方:&&&&
党参30g茯苓15g淮山12g熟地30g菊花15g泽泻12g山萸30g麦冬20g销阳20g药枣20g甘草20g&&&&
6、补肝肾酒&&&&
肉苁蓉70g销阳30g黄柏50g银花50g羊藿70g破故子20g知母25g大枣50g龙骨15g菟丝子70g&&&&
玉竹70g牡蛎70g五味子50g熟地50g鹿茸50g夏盆子50g茯苓50g九牛造100g杜仲50g肉桂50g&&&&
鸡血藤50g首乌50g枸桔250g酒7斤早晚喝&&&&
7、肾结石方(袋包煎):&&&&
胎发发灰6g泽乌6g石苇9g苔栋子9g甘草3g罹麦6g冬葵6g生牡蛎15g云苓12g石斛12g&&&&
穿山甲6g花无生9g
川兄6g&&&&
8、肾结石简方:&&&&
早晚用梨各一斤用磨粉机磨碎,早上起床不吃饭喝后跑步,晚上下班喝后跑步。如果有石头就会掉。&&&&
9、健胃和胃汤:&&&&
党参30g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5g半夏10g山药30g扁豆30g苡仁30g神曲10g木香15g大枣25g黄连8g老姜3片&&&&&&&&&&&&&&&&&&&&&&&&&&&&&&&&&&&&&&&&&&&&&&&&&&&&&&&&&&
10、胆结石方:&&&&
&&&&车前子15g滑石粉12g桃仁12g鸡内金12g海鑫沙12g磨成粉服。&&&&
11、小便不通方:&&&&
黄柏9g乳茯苓20g白节草9g当归15g榆白皮9g白檀香9g琥珀4g(每日一服)&&&&
12、冠心病半边瘫:&&&&
&&&&三七100g丹方100g白方100g磨粉一次10g。&&&&
13、治胃病方:&&&&
白芷50g 白芨50g 枳实50g
磨粉分21包一天三次每次一包。饭前半小时吃痢特灵一次2粒。&&&&
14、除湿二陈汤:&&&&
苍术15g羌恬18g白术18g陈皮15g发夏12g甘草5g生姜二片水一盅,外湿加紫苏、防风、云苓、泽夕、干姜。内湿加木通、泽夕、木香。食积加山楂、麦芽、枳实。寒湿加生姜温热加黄岑、黄莲。清热只用连翘去苓连&&&&
15、寒湿腰痛方:&&&&
白术20g白茯苓20g干姜20g干甘8g水二盅&&&&
16、治鼻炎方:&&&&
银花10g连翘10g僵蚕10g防风10g钩藤10g黄苓10g白芷10g甘草3g车前草10g蒲公英10g&&&&
17、高血压:&&&&
鲜猪苔胆一个生绿豆适量。用法:将生绿豆装入苦胆内,拴吸口,挂在屋檐下晾干过48小时后取&&&&
出绿豆口服每次7-10粒,每日三次。&&&&
桔3g樟脑5分蛤粉5分研成粉搽外用。
重要说明:不可用此方谋取暴利,经济困难的同修在给人治疗癌症时可以适当收些钱作维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白芍]白芍_白芍-牛宝宝文章网
[白芍]白芍 白芍
白 芍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汇集【别名】白芍药、杭芍、毫芍、川芍、金芍药、【处方名】: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炒白芍,又名炙白芍。处方应付:写生白芍,付生白芍;写白芍、杭白芍、酒白芍,均付酒白芍;写炒白芍、麸白芍、麸炒白芍,均付麸白芍。生白芍:性味酸寒,长于养阴、敛阴、平肝、止痢,常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症。土炒白芍:长于柔肝和脾止泻,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麸炒白芍:长于养血调经。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善入肝经,长于补血柔肝止痛。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酸寒之性降低,补益作用增强,偏于通行血脉、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证最宜。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存性,偏于敛血止血。【白芍概说】白芍,味甘酸苦,性微寒,归肝、脾经;为手足太阴引经药,主入肝脾血分,敛降而微升散。具有补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患者所常用,尤为妇科常用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腹痛,四肢拘挛疼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虚热,自汗盗汗。【性味归经】味甘、酸、苦, 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荣筋,柔肝安脾,平抑肝阳,缓急止痛,敛阴收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痛,泻痢腹痛,头痛眩晕,血虚萎黄,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1,养血敛阴止汗:适于血虚阴亏证。a.血虚诸证,如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b.阴虚盗汗,表虚自汗。后者多配桂枝。2,平抑肝阳,柔肝止痛:适于阴虚肝旺证。a.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烦躁易怒。b.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多梦易惊。c.肝脾不和,脘腹挛急作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挛急作痛,每伍甘草。此外,还可用治肝强犯脾引起的腹痛腹泻及下痢腹痛。【用药配伍】白芍配伍柴胡: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和血,缓急止痛,清解虚热;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白芍酸寒收敛,能敛津液而护营血,养血以柔肝,缓急而止痛,泻肝之邪热,以补脾阴;柴胡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二者合用, 一敛一散, 一补一泻,疏柔相济,体用兼顾,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佐白芍之酸敛。共奏清胆疏肝、解郁止痛、养血敛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肝气郁结、阴血俱虚之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两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白芍配伍甘草 白芍酸寒,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平, 补中益气、缓急和中。二者合用, 酸甘化阴, 共奏调和肝脾、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疗肝胆不和、气血失调、血行不畅、阴血亏虚之脘腹挛急作痛、四肢拘挛、头晕头痛、痛经、经期头痛等症。(白芍与甘草同用,能治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如腹痛、腓肠肌疼痛。)白芍配伍枸杞子 白芍酸苦微寒, 入肝、脾经,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枸杞子甘平, 入肝、肾、肺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二者合用, 肝肾同补, 滋水涵木, 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效, 用於治疗头晕目眩、心悸怔忡、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崩漏、月经过多等证属肝肾阴虚所致者。白芍配伍石决明 白芍平抑肝阳而敛阴;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者合用, 有平肝潜阳养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筋脉挛急等症。白芍配伍熟地 白芍养血敛阴;熟地滋阴补血。二者合用, 可加强其补血滋阴之功效, 用於治疗精血亏虚之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闭经等症。白芍与枳实相配,行气活血,清热散结。白芍与川芎相伍,祛风活血,柔筋止痛。白芍与黄芩相伍,清热止利,除烦安胎。白芍与百合相伍,滋养胃阴,缓急止痛。白芍与桂枝相伍:桂枝辛温,发汗通阳主动;白芍酸寒,和营敛阴主静。二者配伍,一散一敛,散收结合,发汗之中有收敛之意,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桂枝发散因白芍之敛而不伤阴,白芍酸敛不滞邪。【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有养血调经之效。治肝血不足,经脉失养,以致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崩中漏下,头眩昏晕者,常配当归、川芎、熟地等同用,即为养血调经的基本方;经行腹痛,可加延胡索、香附;崩漏不止,可加阿胶、艾炭。若阴虚有热,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不止,可加阿胶、地骨皮等同用。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李作痛等证,有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缓急止痛之效。治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常配生地、生牡蛎、生代赭石、牛膝、石决明等同用;治肝郁血虚,肝阳偏旺,肝气不和,两胁作痛或乳胀者,常配当归、柴胡、白术、茯苓等同用,以养血疏肝;治肝脾失和的脘腹挛急作痛,或血虚所致的四肢挛急作痛,常配甘草同用。3.用于各种疼痛:白芍应用十分广泛,可治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胃脘痛、腹痛、痛经等证。如小建中汤用白芍12g,配伍桂枝、炙甘草等,治疗脾胃虚寒之脘腹时痛;芍药甘草汤用芍药、甘草各12g,主治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白芍、柴胡合六味地黄汤成疏肝益肾汤,用治肝血虚之胃脘痛;半解汤重用白芍30g、配伍柴胡、当归、川芎、蔓荆子等,治疗偏头痛;芍药汤用白芍、牡蛎、干地黄各15g,桂心9g,治疗产后虚热头痛。治疗三叉神经痛:白芍50g、炙甘草30g、酸枣仁20g、木瓜10g, 水煎服, 日1剂。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四味芍药汤加味:白芍30g,生牡蛎(布包先煎)、丹参25g,炙甘草、醋延胡索各15g,苏木18g每日1剂,水煎服。偏寒者加独活30g,制川乌10g(先煎),附片10g(先煎);偏热者加虎杖18g,忍冬藤30g;痛剧者加紫荆皮15g,丁公藤10g;痛久者加乌梢蛇15g,徐长卿12g;有骨质增生者加肉苁蓉18g,骨碎补、鹿角霜各15g。治疗痛经 气滞血淤型用炒白芍60g, 炙甘草30g;寒凝血滞型重用炒白芍90g, 加肉桂10g, 炙甘草30g, 水煎服, 每日1剂。4.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能敛阴、和营而止汗。治属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表虚恶风而自汗者,常配桂枝、生姜、大枣配伍,调和营卫而止汗;治属阴虚阳浮而盗汗者,常配生地黄、浮小麦、柏子仁、牡蛎、龙骨等同用,敛阴而止汗。5.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肠”、“痢疾”范畴。《证治汇补》指出:“肠菡撸绞然诔χ校唇窳〖惨玻试晃藜膊怀闪。∧耸⑷取⑹郴”。治疗属湿热壅滞大肠、下痢腹痛、里急后重之急性细菌性痢疾,用芍药汤加减方:白芍20g,黄连10g,黄芩、槟榔、木香、当归各15g,甘草、大黄各15g,马齿苋30g。水煎服,一日一剂,重者2日服3剂。以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加减法:(1)如里急后重甚,滞下不爽,第一剂可用大黄清肠行滞,第2剂以后则去之,以免通下太过;如下痢赤多白少,去大黄,加地榆15g、金银花20g。(2)胃脘不适,恶心欲呕者,是胃气失和,酌加法夏、竹茹、陈皮之类。(3)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者,是夹食滞,酌加厚朴、神曲、莱菔子、山楂之类。6.用于泄泻:白芍,一则味酸入肝,可敛肝柔肝使肝木不乘克脾土;二则味甘入脾,可补脾土使土旺不受木克;恰合病机,为脾虚肝旺之泄泻要药,故须重用;且最好与白术同用增加健脾之力,方能取得满意疗效。治属肝气乘脾,肠鸣腹痛泄泻,得泻痛减者,常配白术、陈皮、防风同用。7.治疗顽固性水肿,用白芍利水汤:白芍、益母草各100g,白术50g。方中取白芍调肝利小便为主药,配益母草活血通络利水,白术健脾补气,燥湿利水。白芍利水汤随证加减可治多种顽固性水气身肿,皆是取白芍利小便之功。8.治疗病毒性肝炎 白芍是临床治疗肝病的常用药,主要取其滋阴养血敛阴,平肝柔肝缓急止痛之功,以缓肝气之恣横,使其和柔,而解胸胁胀痛之平,适用于肝炎及肝硬化之肝肾阴亏,或阴亏火旺,或阴血亏虚,或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证。有报道,临床用芍药甘草汤(白芍21g,甘草14g),治疗病毒性肝炎(急黄肝45天,急性无黄疸乙型肝炎60天,慢性肝炎3-6个月),在改善主症、退黄、肝功能恢复及促进HBsAg阴转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9.治疗急性胰腺炎,方用:白芍12g,柴胡、黄芩、延胡索、川楝子、生大黄、青木香、甘草、姜半夏各9g,水煎服。10.治疗肠道激惹综合征 白芍30~40g, 陈皮、炒白术各10g, 防风、生甘草各6g。每日腹泻4次以上者, 加石榴皮、乌梅;便秘者, 加炒莱菔子、郁李仁;腹胀甚者, 加炒枳壳;脾气虚者, 加党参;阴寒甚者, 加甘姜、吴茱萸;湿热甚者, 加川连、茯苓。11.治疗习惯性便秘 生白芍24~40g, 生甘草10~15g, 水煎服, 一般2~4剂即可见效。气虚加生白术24~32g, 阴寒凝滞加附子10~15g, 阴亏血燥加阿胶9~15g, 血虚偏寒加当归9~15g, 兼气滞者加麦芽10g, 血压高系肝旺者去甘草加代赭石20~30g, 血压高而偏於湿盛者去甘草加半夏、陈皮。12.治疗肌肉性痉挛综合征 杭芍30~60g, 炙甘草10~15g, 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上肢肌痛加桂枝, 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白术。13.治疗萎缩性肌强直综合征 白芍40g, 甘草12g, 木瓜、牛膝各25g, 僵蚕12g, 水煎服, 每日1剂, 治疗先天性肌强直10例, 治愈1例, 显效4例, 有效5例。14.治疗腓肠肌痉挛 生白芍24g, 炙甘草12g, 生龙骨30g, 水煎服。15.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白芍15g, 甘草15g, 加水3杯, 煎至1杯, 分2次服, 日暮1次, 两小时后再服1次。16.治疗面肌抽搐 白芍45g, 炙甘草10g, 水煎服, 分2次服, 每日1剂。17.治疗肩周炎 用当归四逆汤加味:用白芍15―30g,当归15―20g,桂枝10~15g,细辛3g,通草10g,黄芪20~30g,姜黄6―10g,甘草6g,颈项强痛加葛根20~30g;肩痛连前臂、手指者加桑枝10g;肩臂冷痛加附片10g或川乌10g;肩臂重痛加羌活、独活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18.治疗不寐证 用疏肝养阴汤:白芍12g,柴胡、川芎、丹皮各8g,香附、合欢花、枣皮各10g,生地黄12g,夜交藤1 5g,炙甘草6g。多梦失眠较重者加龙齿15g;头痛目眩较重者加天麻8g,钩藤15g;焦虑忧郁,烦躁易怒者加酒炒大黄5g,萱草8g;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者加旱莲草12g,酸枣仁8g,牡蛎18g,每日l剂,水煎服。19.治疗骨质增生 (1)白芍木瓜汤 白芍30~60g, 木瓜12g, 鸡血藤15g, 威灵仙15g, 甘草12g,水煎分2-3次服, 每日1剂。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12g),胸推骨质增生(加狗脊12g), 腰椎骨质增生及其他关节病(加杜仲12g, 怀牛膝12g)。(2) 白芍、木瓜、葛根、鸡血藤、威灵仙、桑枝各20g, 怀牛膝15g, 川芎、陈皮各9g。水煎服, 日1剂。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有头痛头晕及合并腰椎骨质增生者酌情加减)。【类药对比】当归与白芍均有补血、调经、止痛之功,常相须为用。但当归性温,适宜于血虚有寒者;白芍性寒,适宜于血虚有热者。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且兼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可用于阴血不足,肝气不舒的月经不调、脘腹疼痛、四肢挛急作痛。当归又能润肠通便,治血虚肠燥便秘;白芍还能平抑肝阳、敛阴止汗,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以及自汗、盗汗等证。【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12g(大剂量15~30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阳衰虚寒腹痛泄泻之证不宜单独使用。《本草经疏》:白芍药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本草正》: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药品化义》:疹子忌之。《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饮食宜忌】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化学成分】白芍含有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羟基芍药苷、芍药花甙、芍药内酯甙、芍药甙元酮、胡萝卜甙、丹皮酚原甙,总称为白芍总苷,以及苯甲酸、芍药吉酮、丹皮酚、β-谷甾醇、没食子鞣质等。此外, 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药理作用】1.白芍的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较广。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芍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芍药煎剂1:40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芍药中所含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2.白芍醇提取物对甲醛性急性炎症水肿及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芍所含牡丹酚、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氧化芍药甙有较弱的抗炎作用。芍药甙有较弱的降温和解热作用。3.白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白芍的解痉、镇痛对慢性肝病所致肝区及胁肋疼痛有一定治疗价值。4.芍药或芍药甙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尤其是加用甘草后则抑制作用显著。5.芍药甙单用镇静作用较弱,与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协同作用。6.白芍对四氯化碳所致肝病理组织改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乙醇造成的肝损伤则不起作用。白芍提取物在一定时限内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作用。白芍醇提物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所致肝损伤有预防或逆转作用,但肝组织严重损害时,则作用不明显。7.白芍和芍药苷能明显扩张冠状血管和肢体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压的作用。白芍总苷有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白芍含有少量苯甲酸,摄入一定量可产生毒副作用,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药性论》:臣。能治肺邪气,腹中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 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开宝本草》: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本草衍义》: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药类法象》:气微寒,味酸。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之圣药也。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其痛立止。若病人春夏秋三时腹疼,亦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此三味为治寒腹疼,此仲景神品药也。如深秋腹痛,更加桂二钱。如冬月大寒腹中冷痛,加桂一钱半,水二盏,煎一盏。《药性赋》: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扶阳气大除腹痛,收阴气陡健脾经。坠其胎能逐其血,损其肝能缓其中。《汤液本草》: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阴中之阳,有小毒。入手、足太阴经。《象》云: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黄芩。如恶寒腹痛,加肉桂一钱,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二钱半,水二盏,煎一半。去皮用。《心》云:脾经之药,收阴气,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阳而收阴气,泄邪气,扶阴。与生姜同用,温经散湿,通塞,利腹中痛,胃气不通,肺燥气热。酸收甘缓,不利必用之药。《珍》云: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本草》云: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衍义》云: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东垣云:但涩者为上。或问:古今方论中多以涩为收,今《本经》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东垣云:芍药能停诸湿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药,所当知之。又问:有缓中一句,何谓缓中?东垣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又问当用何药以治之?东垣云:当用四物汤,以其内有芍药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入手、足太阴经。太抵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降之体,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也。后人用赤泻白补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补,色在南方故泄也。《本草》云: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肾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阴滋湿,故小便得通也。《难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没药、乌药、雷丸为之使。《本草》又云: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液》云: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除。补津液停湿之剂。《本草衍义补遗》:酒浸炒,与白术同用则能补脾;与川芎同用,则泻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气。治腹中痛而下痢者必炒,后重不炒。又云:白芍惟治血虚腹痛,诸腹痛皆不可治。芍药白补赤泻。又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又云: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又云: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又云:正气虚弱,收而行之。芍药之酸,以收正气。又云: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气。又云:肺燥气热,以酸收之,以甘缓之。芍药之酸,以敛逆气。洁古云:白芍药补中焦之药,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恶热而痛,加黄柏;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二分,炙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药也。如寒月大寒腹痛,加桂一钱半,水二盏,煎一盏服。《主治秘诀》云:性寒,味酸,气厚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白补赤散,泻肝补脾。酒浸引经,止中部腹痛。去皮用。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