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D这画质是不是提升太多了,感觉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佳能旧全幅了

&主题:80D这画质是不是提升太多了,感觉都胜过佳能旧全幅了
泡网分: 0.741
注册: 2013年07月
小恶魔的评测,80D各项数据已经是吊打70D
画质直逼5D3及6D,佳能半幅旗舰7D2除了对焦系统和连拍其余在80D前几乎一无是处啊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9939&&回帖:41 &&
泡网分: 6.087
帖子: 3642
注册: 2006年11月
楼主如果这么认为的话,就买80D好了,不用买全幅机了,能省下不少银子啊!
泡网分: 15.697
帖子: 1140
注册: 2007年10月
看了下,画面质感还是比不上全副机器
泡网分: 0.884
注册: 2016年02月
技术肯定是在进步的,比起最早那一代全画幅单反1DS之类的,宽容度,高感,甚至低感的扎实程度都是有胜出的,不过比起近期的,6D,5D3之类的应该还是不如
泡网分: 0.705
注册: 2016年05月
这个画质缩小图看还不错,放大看比不了5D3和6D,细节差好多的。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968
注册: 2016年04月
loveventure 发表于
半幅和富士比,被吊打的份。。。。+1
无论镜头还是机身。
泡网分: 6.211
帖子: 2966
注册: 2010年01月
说到高感,就是5DSR也比80D好,更加不要说2000万像素的6D了
本帖由 iPad5,3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787
注册: 2016年01月
半幅和富士比,被吊打的份。。。。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968
注册: 2016年04月
从耗子胖成猪 发表于
比全画幅还是不行的啦。
虚化的差距是永远比不了的+1
不说全幅了,比宾得入门APS相机相比都差得远呢!
感动技术太落后,和宾得的差距好像越来越大了!
本帖最后由 前路叠字3 于
18:22 编辑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968
注册: 2016年04月
niniandido 发表于
/newsdetail.php?id=18403
小恶魔的评测,80D各项数据已经是吊打70D
画质直逼5D3及6D,佳能半幅旗舰7D2除了对焦系统和连拍其余在80D前几乎一无是处啊80d威武,旧不如新。
泡网分: 2.323
帖子: 2261
注册: 2014年07月
器材版居然讲这种话
看画质就是看看谁的ISO上得高表现好。
ISO6400看看你的80D怎么样
泡网分: 42.814
精华: 1帖子: 16498
注册: 2008年03月
比全画幅还是不行的啦。
虚化的差距是永远比不了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695
注册: 2016年02月
80D的进步是佳能更新制程后工艺成熟带来的,7D2、70D、750D、760D都是试验品,从现在看7D2定位尴尬,价格超过全画幅,画质、高感和宽容度却因为加入双像素对焦后,和全画幅差距比较大,甚至也无法达到APS的最高水平,造成这台5D3类似的体积的半幅速度机,吸引力其实很一般。因此画质站在目前佳能APS第一、对焦性能足够满足家用的80D是佳能家用市场未来的主力机型,相信它会成为佳能高档APS的经典一代。加上价格相对低廉佳能的STM序列镜头的支持,佳能的布局已经很完善,在APS领域的地位看来相当难以撼动。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192
帖子: 3256
注册: 2011年04月
gzyjm215 发表于
你错了。影女不影胸。到老一场空拍女不拍腿,一世冒失鬼怎么说?
泡网分: 6.111
帖子: 3056
注册: 2015年02月
<font color="#5Z 发表于
这张好像稍有迷糊
又看了一次,焦点没在眼镜上,瞄胸上了
...你错了。影女不影胸。到老一场空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765
注册: 2014年09月
niniandido 发表于
小恶魔的评测,80D各项数据已经是吊打70D
画质直逼5D3及6D,佳能半幅旗舰7D2除了对焦系统和连拍其余在80D前几乎一无是处啊这张好像稍有迷糊
又看了一次,焦点没在眼镜上,瞄胸上了 本帖最后由 645Z 于
17:52 编辑
泡网分: 0.215
注册: 2011年01月
提示: 该用户本主题内的回复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只有管理员和版主可见
泡网分: 17.971
帖子: 2804
注册: 2008年07月
宽容度好像比6D都好啊。真的吗?
泡网分: 0.117
注册: 2016年03月
再见星晴 发表于
这模特湿疹挺严重的.请教下老司机,怎么看出妹子湿疹
泡网分: 0.117
注册: 2016年03月
泡网分: 17.861
帖子: 3386
注册: 2007年10月
这模特湿疹挺严重的.
泡网分: 3.251
帖子: 1395
注册: 2014年12月
黑的漂亮!
泡网分: 0.059
注册: 2015年10月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968
注册: 2016年04月
一不小心点进来,看了顶楼的80D画质,我决定先去检查一下我的显示器是否有问题吧!
泡网分: 2.046
帖子: 1877
注册: 2013年06月
这一下 索尼 尼康彻底害怕了
他们怕欠曝提亮被佳能吊打
他们怕宽容度被佳能吊打
泡网分: 1.126
帖子: 1117
注册: 2007年10月
又不是没玩过CCD的机子,就低感画质来说5D一代比三代好又说明什么呢?拍片又不只是看那一点点画质差别。对画质这么在意就去玩适马吧,半副CCD唉。。。
泡网分: 22.654
帖子: 2056
注册: 2005年07月
坐等降价,入一台,打鸟用。
泡网分: 11.39
帖子: 1349
注册: 2007年01月
不一小心牙膏多挤了一点
泡网分: 19.978
帖子: 13265
注册: 2008年12月
再好也是半幅,裁剪,裁剪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747
注册: 2015年12月
niniandido 发表于
小恶魔的评测,80D各项数据已经是吊打70D
画质直逼5D3及6D,佳能半幅旗舰7D2除了对焦系统和连...坦白说他那些样张实在看不出好在哪里,重要的动态范围改进反而没测
iPhone6plus iOS9.3.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03
注册: 2016年03月
是的,玩过同事的,分享朋友圈什么的还可以。如果是普通人的拍照需求,我觉得还是可以推荐,毕竟是给小白用户用的,定位不一样。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主题:80D这画质是不是提升太多了,感觉都胜过佳能旧全幅了
&浏览:9939&& 回帖:41 &&
泡网分: 0.695
注册: 2016年02月
80D的进步是佳能更新制程后工艺成熟带来的,7D2、70D、750D、760D都是试验品,从现在看7D2定位尴尬,价格超过全画幅,画质、高感和宽容度却因为加入双像素对焦后,和全画幅差距比较大,甚至也无法达到APS的最高水平,造成这台5D3类似的体积的半幅速度机,吸引力其实很一般。因此画质站在目前佳能APS第一、对焦性能足够满足家用的80D是佳能家用市场未来的主力机型,相信它会成为佳能高档APS的经典一代。加上价格相对低廉佳能的STM序列镜头的支持,佳能的布局已经很完善,在APS领域的地位看来相当难以撼动。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2.814
精华: 1帖子: 16498
注册: 2008年03月
比全画幅还是不行的啦。
虚化的差距是永远比不了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323
帖子: 2261
注册: 2014年07月
器材版居然讲这种话
看画质就是看看谁的ISO上得高表现好。
ISO6400看看你的80D怎么样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968
注册: 2016年04月
niniandido 发表于
/newsdetail.php?id=18403
小恶魔的评测,80D各项数据已经是吊打70D
画质直逼5D3及6D,佳能半幅旗舰7D2除了对焦系统和连拍其余在80D前几乎一无是处啊80d威武,旧不如新。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968
注册: 2016年04月
从耗子胖成猪 发表于
比全画幅还是不行的啦。
虚化的差距是永远比不了的+1
不说全幅了,比宾得入门APS相机相比都差得远呢!
感动技术太落后,和宾得的差距好像越来越大了!
本帖最后由 前路叠字3 于
18:22 编辑
泡网分: 0.787
注册: 2016年01月
半幅和富士比,被吊打的份。。。。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211
帖子: 2966
注册: 2010年01月
说到高感,就是5DSR也比80D好,更加不要说2000万像素的6D了
本帖由 iPad5,3 客户端发布
[本版禁言]
泡网分: 0.968
注册: 2016年04月
loveventure 发表于
半幅和富士比,被吊打的份。。。。+1
无论镜头还是机身。
泡网分: 0.705
注册: 2016年05月
这个画质缩小图看还不错,放大看比不了5D3和6D,细节差好多的。
泡网分: 0.884
注册: 2016年02月
技术肯定是在进步的,比起最早那一代全画幅单反1DS之类的,宽容度,高感,甚至低感的扎实程度都是有胜出的,不过比起近期的,6D,5D3之类的应该还是不如
泡网分: 15.697
帖子: 1140
注册: 2007年10月
看了下,画面质感还是比不上全副机器
泡网分: 6.087
帖子: 3642
注册: 2006年11月
楼主如果这么认为的话,就买80D好了,不用买全幅机了,能省下不少银子啊!
泡网分: 0.741
注册: 2013年07月
小恶魔的评测,80D各项数据已经是吊打70D
画质直逼5D3及6D,佳能半幅旗舰7D2除了对焦系统和连拍其余在80D前几乎一无是处啊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主题:★ 动态范围与画质, 你可能不知道的另一面......
泡网分: 47
帖子: 10806
注册: 2009年05月
当年跑到无忌来玩,主要是喜欢在C谈交流讨论。因为当时感觉C坛除了交流C机的拍摄之外,讨论数码相机技术层面的东西比较多。 N坛也没少参与,而N坛的感觉是相机功能和相机使用的经验和技术探讨见长。当年的CN大战主要是相机画质的技术层面。在讨论中虽然经常不同意见者讨论激烈, 但是也通过讨论更加了解一些相关的事情。
本次提出一个大家近几年来听到的最多的叫的最响的声音--动态范围的,有关画质的讨论。动态范围大,好处大家都知道, 但是有没有什么不好呢? 可能很多人从来就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从理论入手, 分析ADC采样深度,采样精细度与动态范围大小的关系,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 同样是主流的14 bit RAW,11 EV 与12 EV动态范围的相机来比较画质, 后者动态范围的增加会提高记录图像的高光区或黑暗区的表现力,而前者也并非一定是劣势,可能在色阶表现方面更精细而细腻。
关于14 bit RAW。14 bit 采样深度意味着 2^14=16384 个状态, 代表CMOS或CCD图像感应器每个像素(R或G或B, 每个色通道)上ADC采样的亮度为16384 级。 可以理解为16384 级的亮度阶梯。 可以说1~16384或者0-16383, 总之都是16384级,这是14 bit采样所能得到的最多的色阶数。
ADC 采样深度的bit 数和动态范围无关。一个感应器的11 bit ADC换成12bit并不能增加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取决于像素的物理特性--像素的电荷容量、噪声等)。同样动态范围下,后者采样的亮度阶梯数量增加了一倍, 对同样亮度范围内的采样色阶会细腻一倍(前提是噪声足够小而使得噪声不会影响色阶表现)。所以当前14 bit 为主流的情况下, 用12 bit RAW的所能表现的色阶数量理论上比 14 bit 降低了3/4, 只剩下1/4的色阶了。 虽然12 bit 让然比8 bit jpg规格强不少, 但是如果做比较大的后期调整可能会使其缺陷变得明显, 毕竟理论上色阶粗糙了4倍。
那么在一定的采样深度,比如14 bit之下, 动态范围从11 EV增加到12 EV呢?动态范围增加一档, 这无疑对RAW文件解码的时候还原高光或暗部信息有好处。 俗话说患得患失, 此时动态范围增加后能得到更多的高光或暗部信息的同时, 我们会在画质上有什么牺牲吗? 理论上说是有。 因为同样的采样深度14 bit, 覆盖的动态范围增加1 EV意味着亮度范围增加一倍, 那么采样的精细度就降低为1/2。比如拍某个人像, 人脸的某部分亮度区间内动态范围为11 EV的某相机14 bit采样数量为3000个不同的色阶值, 如果换成提高一档为12 EV动态范围的相机,则脸上同一区域只能采样得到1500个不同的色阶值,减少50%。 那么在图像还原时候,后者的人脸皮肤表现在屏幕上看着可能就缺少色阶细节, 反差降低, 发灰。因为缺失的那部分色阶用于增加的那一档的高光区或暗区的采样记录去了。 总之就是同样的14 bit, 同样的阶梯数, 动态范围越高, 阶梯的每个台阶就被拉伸的越大, 台阶越显粗糙。对应画质上, 反差和细腻度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或者反过来理解, 采样深度14 bit不变而增加动态范围相当于动态范围不变而降低采样深度, 都是引起采样的阶梯变粗糙, 试想一个本来14 bit 采样, 11 EV动态范围的相机, 将其采样bit 降低, 12 bit、8 bit,极端些到2 bit, 这样拍照下来人脸或天空最多只有2^2=4个阶梯的色阶(每通道), 三个通道为4x4x4=64色, 这样即便能保持11 EV的动态范围, 保持2048:1的反差, 但是色阶会有明显的断裂而没法儿谈画质细腻和肤色表现了。
结论是, 如果拍照自然风景,重点不是细腻的色阶过渡而是高光和暗部的记录、一般色彩和线条刻画, 或许可以考虑14 bit 的高动态范围相机;而如果拍人像或者强调主体色阶表现, 和细腻的色阶过渡, 14 bit 的高动态范围的相机可能并不能很好满足需要。一个相机如果提高动态范围 1 EV, 同时也应该提高采样深度1 bit,这样才能保持同样的色阶细腻度。理论上同样的动态范围下采样深度 bit 数越多越好;同样的bit数采样, 动态范围越大越好? 未必一定是好。
最后,看看这张佳能1200D的人像样片,细腻的肌肤表现令人难忘,ISO100的最大动态范围是10.72 EV (DXO)。谁会去关心其动态范围不足呢? Whatever.
(Full:&& )
本帖最后由 刘云飞 于
13:36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3470&&回帖:581 &&
泡网分: 1.528
注册: 2010年09月
楼主是否应该回应一下?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回到基本上说, 噪声低可以让暗部更好高感更好, 但是并不一定就拓展动态范围。 例如D700就是一个例子,&&刘云飞 发表于
可能仅仅是噪声改善而并不是动态范围实际上的提高(指正常曝光下对高光容忍能力)。刘云飞 发表于
他说的主要是暗部噪声的改善提高暗部色阶的可辨度。严格地说不是动态范围的事情,因为信噪比提高不会增加CMOS采样的亮度范围,不会增大记录的光比。 比如A机CMOS可记录的是5000:1的光比的场景, 你只是改善了噪声, 能看到更多的暗部色阶,并不代表它同样曝光参数下可以记录10000:1的亮一倍的场景。刘云飞 发表于
本质上这种定义是讨论暗部噪声而不是动态范围, 或者说是噪声对可用动态范围的影响。如果实际上相机其他什么都不变,而只是噪声降低到极致为1,你想的5000:1就实现了, 但是你对中灰区正常曝光的时候高光该饱和还是要饱和。换句话说,胶片A噪声比较大, 而胶片B噪声比较小,但是它们的高光宽容度一样,如某条件下超过1/8s的曝光天上白云都开始过曝, 两张胶片拍到的中灰区都是一样的亮度,你能说B胶片暗部更清晰就说B胶片的动态范围/宽容度比A大吗?不能简单这么说吧, 因为你只是考虑了暗区的一部分的延伸。你可以说暗区动态范围大,但这实际上只是噪声表现的事情。我们经常遇到测动态范围的简单方法:欠曝然后拉高测暗处表现;过曝再拉回测亮处表现。
这样的测动态方法 意味着什么?
没错,基本上电子井(先天定死了)决定了能感应到(输出)的最大亮度,宽容度大也许并不改善高亮质量或提高饱和极限。但是如果暗部噪声减少了,你在拍摄时就可以放心 通过降低曝光 使实际的高亮度(原本会超出相机的饱和度)降低到低于相机的饱和极限(不过曝),虽然欠曝 使得暗处同时降到更低亮度 但却依然能被相机很好地感应到(因为暗光性能改善了)。
你说,这样情况下 动态范围是不是提高了?这就是动态范围 是一个相对值(相对于暗区极限) 而不是绝对值(单纯看高光饱和极限) 的道理所在。
至于你担心的 欠曝会降低中灰区亮度的问题,欠曝的确会这样,但在14bit、16bit下,后期调回去1、2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就是大家普遍采用的 对高亮物体采用欠曝 然后拉高的道理所在。
以上是假设相同的电子井容积(同样的高光饱和限)相对于低光性能改善而增加的宽容度。如果某个CMOS本身性能更好(比如电子井更大),能感应到更高亮光,也是提高宽容度的重要途径(这就是中画幅的一大魅力之所在)
这就是前面所说“动态范围增加 既可能 = 底噪减小,又可能最高可感应亮度增加一倍,还有可能两者皆有。好的传感器最好两者皆有”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回到基本上说, 噪声低可以让暗部更好高感更好, 但是并不一定就拓展动态范围。 例如D700就是一个例子,&&刘云飞 发表于
可能仅仅是噪声改善而并不是动态范围实际上的提高(指正常曝光下对高光容忍能力)。刘云飞 发表于
他说的主要是暗部噪声的改善提高暗部色阶的可辨度。严格地说不是动态范围的事情,因为信噪比提高不会增加CMOS采样的亮度范围,不会增大记录的光比。 比如A机CMOS可记录的是5000:1的光比的场景, 你只是改善了噪声, 能看到更多的暗部色阶,并不代表它同样曝光参数下可以记录10000:1的亮一倍的场景。刘云飞 发表于
本质上这种定义是讨论暗部噪声而不是动态范围, 或者说是噪声对可用动态范围的影响。如果实际上相机其他什么都不变,而只是噪声降低到极致为1,你想的5000:1就实现了, 但是你对中灰区正常曝光的时候高光该饱和还是要饱和。换句话说,胶片A噪声比较大, 而胶片B噪声比较小,但是它们的高光宽容度一样,如某条件下超过1/8s的曝光天上白云都开始过曝, 两张胶片拍到的中灰区都是一样的亮度,你能说B胶片暗部更清晰就说B胶片的动态范围/宽容度比A大吗?不能简单这么说吧, 因为你只是考虑了暗区的一部分的延伸。你可以说暗区动态范围大,但这实际上只是噪声表现的事情。我就引用 很多人喜欢快餐似的上网找的答案:
百度学术:“摘 要: 正用最简单的话说,摄影领域的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指的就是图像从&最暗&到&最亮&的亮度范围。”
“动态是相对值,是最亮与最暗的比值,而且是噪声在标准值以下时的最暗处(信噪比低于基准值)。噪声越低当然动态越大。”
我们经常遇到测动态范围的简单方法:欠曝然后拉高测暗处表现;过曝再拉回测亮处表现。
你对这样的论述以及测动态方法 有异议吗?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但是有的相机不说RAW就说jpg的处理有时候OK有时候发灰发蜡感,或肤色泛黄严重,这是图像处理技术不佳、出片色彩色阶不稳定的表现。正是因为比特压缩,压缩方法很有学问,针对不同的场景(人物、风景、白天、黑夜、什么灯光......),不是简单线性或某个简单数学公式所能表达的。算法的优劣决定了直出的质量。
有些相机能机内调伽马线就是方法之一
楼主大谈14bit压缩到8bit是通过丢弃大部分色阶(原话我就懒得去找)。
不同比特位转换 是通过相互映射或者算法,还有更高级的抖动(依靠相邻像素的混合模拟出介于两个像素本身灰度值之间的灰度值,类似于三色像素混合成全彩),哪里是靠丢弃!你以为是隔行抽取像素啊!太想当然了。四个等级数1、2、3、4转换成两个等级就一定是取其中1,3或2,4?
泡网分: 1.528
注册: 2010年09月
膜拜一下!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数码本身就是离散信号,拿你们的话就是断裂的(不像模拟信号是连续的)。所谓看上去断裂不断裂,只是程度到不到一定值,比如广为流传的1/256
本帖最后由 好色无悔 于
00:10 编辑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亦可赛艇 发表于
m43还死撑12bit简直无法理解不是说好的8bit以上人眼不可辨吗?多于12bit有卵用。哈哈!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Node 发表于
再说一遍:动态范围增加 = 底噪减小, 不是什么亮度范围增加一倍 !!!!动态范围增加 既可能 = 底噪减小,又可能最高可感应亮度增加一倍,还有可能两者皆有。
好的传感器最好两者皆有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Dynamic range = linear full-well (electrons)/read noise (electrons)
动态范围 = 线性最大阱容(满阱电子数量)/ 读出噪声(电子数量)
所以提高动态范围的方法理论上可能至少有三种:
2. 最大阱容不变,降低读出噪声这不是跟你自己说的”降低底噪只是改善暗处色阶的表现,跟动态无关“自相矛盾(原话的意思,原文我就懒得再去翻找了)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ADC的14 bit 色阶(每个通道灰阶)采样和这个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总之有些别扭。你少知当然感到别扭
每个像素不只是单独输出自己的单个颜色,而是要相互借用生成完整三色的。因此,bit数多少,不仅影响着每个像素自己颜色的明度,还影响着与临近像素的相对关系。而不同颜色之间的相对比例恰恰是色彩的三大要素之一:饱和度。所以这个bit数称作色阶更恰当而不是灰阶。只有在纯灰度图像时(或者只针对单一色通道时),色阶才等同于灰阶
动态越大(感高光能力越强)----这个被你不屑的指标,RAW的每个像素与临近像素的色阶总差就可以越大,合成后的颜色饱和度就越大,色域图里那个三角形顶点就越往外,同时混合色的饱和度也大,三角形的每边距离中心点也越远,总之色域扩大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Node 发表于
按照DXO动态范围定义,如果底噪量级为3,那动态范围就是5000:3,& &而不是你想的5000:1。
动态范围下限就是底噪,这是DXO也是业界对数字感光器件的通用定义。
为啥这么定义,是因为如果底噪为3的情况下,你认为能记录信号1,那么你说不清楚为啥不能记录0.5,0.05,0.005, ........。正解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但是有的相机不说RAW就说jpg的处理有时候OK有时候发灰发蜡感,或肤色泛黄严重,这是图像处理技术不佳、出片色彩色阶不稳定的表现。正是因为比特压缩,压缩方法很有学问,针对不同的场景(人物、风景、白天、黑夜、什么灯光......),不是线性或某个简单数学公式所能表达的。算法的优劣决定了直出的质量。
有些相机能机内调伽马线就是方法之一
本帖最后由 好色无悔 于
23:38 编辑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X-View 发表于
RAW 位数只要大于8位就不会损失层次(直出,不能调整,即调整宽容度为0),而无论RAW的bit数增加多少,无法改变动态范围增加带来的画面损失,增加RAW 的bit数是提高后期余地,即增加可调整宽容度。可能是笔误,应该说“无法改变动态范围减小所带来的画面损失”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X-View 发表于
精度高意味着层次细腻不会因为多次计算丢失精度
但是和动态范围没关系。动态范围大小直接决定出图层次,但是很小,影响不大。+10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font color="#Arise0 发表于
而就人像来说, 有人反映的是某机某机片子发灰, 某些情况人像肤色显得发灰、蜡感。这些感受可能是大动态范围相关。动态范围太大的机子拍片放在显示器上看会反差降低而色调平淡发灰。确实有些时候有这种现象。是否是动态范围大所造成, 有这可能, 但没有看到明确的说法你这个解释本身有道理,但是对楼主的臆测毫无关系
A相机1--14拍的风景压缩到了显示器的1--8,各个部位都反差减小,于是造成你说的现象。如果B相机1--12拍的人脸压缩到了1--8的显示器上,压缩没有那么厉害,当然显得反差大。可是这跟楼主硬靠的比特数有啥关联?
你们所谓的灰、平 等是由反差造成的,不是多少色阶造成的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X-View 发表于
4BIT的编码空间为0-1个编码),采样平均映射的话16384/14EV,则每EV可以分配1170.28个精度(层次),映射到8位空间时,每EV可以分配18.3(256/14),也就是说当相机采样编码为RAW时,每档EV的区间内可以有1170.28个层次,但是最终出片时每档只能拥有18.3个层次不对!相机能感应14ev,显示器可不能显示14ev。这就是大多数显示器只需要256灰阶的根本原因。也许是(不完全是)相机的14ev对应于显示器的8ev(比喻)
简言之,相机到显示器,不仅是精度的压缩,也是动态的压缩
X-View 发表于
我认为楼主觉得14EV用14BIT编码叫做满打满算刚刚好是对采样编码的误解,关键问题在于:1EV不对应1BIT。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阿墩 发表于
关于动态范围和色阶的关系,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EV的宽容度对应1bit的色阶,也就是说一款宽容度为14EV的相机是没有必要使用16bit ADC的&刘云飞 发表于
需要的ADC必须能至少提供16384个级别才能记录如上的灰阶。也就是14-bit的ADC。(否则如果用13-bit ADC则会丢失一半数量的色阶。)14-bit的ADC是基本要求,因为量化转化的时候会有误差,产生量化噪声而影响色阶精度。所以理论上说,增加ADC的量化位深比如用15-bit 或16-bit ADC 会降低量化噪声更好地转换那16384个灰阶。
以前佳能的相机的动态范围在 11 EV 左右用14-bit ADC 是很有余量而没有问题的, 我想如果现在12、13 EV动态范围的相机用14-bit ADC也没什么问题,仍然有1 bit (2倍采样)的余量。 如果某相机全分辨率下是14 EV 的动态范围用14-bit ADC, 那就属于满打满算将将够用了, 可能有比较大的量化噪声影响。影响有多大看人的标准了。有的人可能觉得无所谓无察觉, 有些人可能有察觉。 个人觉得最好用15或16-bit ADC。
类似音频ADC采样, 人听到的最高频率一般认为是22 kHz, 根据采样理论CD采样采用了至少2倍频的采样频率44 kHz才能采样后还原出22K的高音音频。这只是个低限,事实上有的人会发现CD的高音有失真的感觉,这是越接近 22 kHz 量化噪声和失真相对越明显。后来更高的音频标准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来进行更高保真度的音频采样。 比如DVD-Audio 采样频率可以用高达192 kHz 的采样频率。完全在瞎套概念。
哪个科学论据说1ev必须对应1bit?根本没搞清楚!
给你打个比方吧。宽容度好比水瓶大小,它表示能装下多少水。实际往里装了多少水?只要比水瓶容积少就行。再多装水就溢出来----饱和。
色阶好比瓶上的刻度,刻度分得越小,量得越细,但刻度也越多(10升的瓶子用10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升,用20个刻度每个代表0.5升)
谁规定了每个刻度必须10个、必须1升一个刻度?这个刻度间隔就是你们提到的系数a
要是照你们的理解,评测就无需色深和宽容度两个指标了
还有CD的高音有失真的感觉,是因为:
1:按照傅里叶变换原理(此处省略上千字),更高的采样率在高频部分可以提供更多的采样点,让信号记录更加准确(如更准确表现方波、阶跃)
这个道理,即使是一个低频方波,照样也会因采样频率不足而导致失真
2:为解决频率混叠,在对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采集前,要采用抗混叠低通滤波器 滤除高于1/2采样频率的频率成份。如果采样频率是44.1k,那么滤波器的截至频率必须在22.05k。可是人类很难做出频率特性那么陡的滤波器,做出了也要劣化其它指标如相位响应,要是频响曲线过早截至于20k又会损伤可听音频。所以要将采样频率远离44k
本帖最后由 好色无悔 于
23:25 编辑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皮肤表现清晰鲜活而细腻的, 色阶肯定不会差一定是细腻的。肤色干/灰/缺少反差和层次的,说明色阶比较糙。注意我们看片的显示器,反差和每一级色阶显示的细腻/粗糙度是固定不变的,人脸的某部分皮肤如果用了20个色阶的亮度范围看起来反差正常的话, 另一个相机拍下的这部分如果只用了10个色阶的亮度区间会看起来如何?屏上看起来会发灰,反差不足而平面化。那么我们会拉曲线把这10个色阶的亮度范围拉到20个色阶一样的亮度范围。那么此时反差正常了,但是凭空多的10个色阶哪儿来,硬拉出来的。肤色就会显得干、硬而不细腻(本来少了一半的色阶嘛)。每个显示器的对比度不一样,,所以每一级色阶显示的细腻/粗糙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所谓256灰阶能使人看不出跳跃 是在最普通的、廉价的显示器上
你说的看起来会发灰,反差不足而平面化 是由于10个与20个色阶差,是指同一对比度(亮度差)之间分成10个/20个 还是指同样的色阶差 然后10/20个色阶后造成的总对比度差?别捣糨糊好吧
你说的把10个色阶差硬拉成20个 肤色就会显得干、硬而不细腻,在只有256个色阶的显示器上或许是这样,但是你自己说过从14bit压缩到8bit是64:1,那么请问如果两个14bit、动态范围差2倍的机器 压缩到8bit后,原来14bit下彼此有多少色阶差会导致最后有20与10差?
我要提请你注意:你自己说的“显示器,反差和每一级色阶显示的细腻/粗糙度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原来(不管是总的还是每个色阶差)有两倍亮度差的机器到了所有显示器上都是一样的,那么你算一下:在显示器上能造成两倍色阶差的亮度 对应到两台相机上各是多少色阶和比特数?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你错了, 没什么除非, 你就是拉起对比度, 你的32级的皮肤表现拉对比度也还是32个色阶, 只不过把它们的亮度值改变而已, 其结果是色阶间的间隔更大, 画面更粗硬。去看原照的直方图, 色阶分布两端可以有空白但中间是连续的。当你调图滑动滑块去掉两端的空白之后,可得到增加对比度照片, 但是你再看色阶分布直方图就会发现中间会出现一些空色“空当儿”, 这说明色阶被你拉得不连续了,空当越大,色调分离的斑块效应和均匀色调区的带状效应越加明显。调曲线来压低暗部和亮部两端的对比度提高中灰部的对比度也是类似, 同样的14bit相机,动态范围越高, 你就需要更大的力度去调整对比度, 对色阶的影响有可能越大。无论是机内处理还是你后期处理, 输出的jpg照片就是这样的情况。真是胡言乱语、严重误导
对于一个8bit(256灰阶)的图像(包括24bit彩图)来说,假如原先中间挤满了、连续的色阶,左右一共占32阶。当你左右拉时,相互间拉开了距离,比如拉成左右64阶,使得原先相邻只有一个色阶差(1/256) 现在变成了两个色阶差(2/256=1/128),高于人眼可辨程度,于是你看出了断裂。
但是,在总宽16384色阶范围内,当你把原先占2048色阶宽拉成4096,数据上的确变得不连续、有空挡,但彼此之间的色阶差从原来的1/16384变成了2/2&&1/256,仍然远远低于人眼可辨度,在人眼看来仍然比8bit的连续图像 细腻得多!
按这样的观察,同样14bit,动态增加32倍(5档)都没卵影响。
这就是对 许多人质疑:动态大小对细腻度的影响 到了显示终端到底有多大 的最好回答
对了,别说到显示器,这样容易让人理解为仅仅是显示器不良 导致以上结论。事实是:不管你的显示器多么好,只要你用的是通用的JPG之类24比特图像文件,就逃不脱上述结论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ayalxd 发表于
我就一直纳闷,为什么尼康的片子总是感觉干涩,原来是色阶不行!!这也解释了暗部强行提亮带来的颜色裂化!!!阿墩 发表于
隔壁这个贴
中的人像异常发灰,个人认为就是因为脸部的色阶数量少,缺少色阶细节, 反差降低,从而导致发灰。那么多人总用”发灰“来表达对色阶差拉大的感觉。一会说发灰是由于反差小,一会又说动态大导致每个色阶反差大。自己都没弄明白到底罪魁祸首是谁。
什么叫”发灰“?一个脸上抹过油、带有光泽(其实就是有大的亮度比)和另一个干巴巴的没光泽,到底谁发灰?谁光线反差大?金属跟塑料或木头比 谁干涩、谁发灰?
你自己在314楼的例子不正是说明了“拉曲线变灰 恰恰说明图片里更多的像素色阶差拉小了,变得没有层次感(反差小)”吗。
左右拉直方图或曲线,使得各色阶之间距离拉开,不就是加大反差吗!
刘云飞 发表于
RAW对暗部提亮一般不会丢失色阶, 但是会改变各像素色阶之间的相对关系。中间亮度区可能会降低反差, 同时会影响饱和度。小幅调整影响不大。调整幅度大的时候会感到片子变灰而平淡, 甚至色饱和度降低后不太好看,。 本帖最后由 好色无悔 于
23:08 编辑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x夜游x 发表于
这里“0和1”也很有意思,“0”不代表没有光,只代表传感器的底噪,记录值的下限;“1”也不代表最亮的光,只代表记录的上限。
动态范围主要是通过降低低噪拓展的,主要往“0”这里做文章,把“0”往下拓展,“1”的拓展意义性相对没那么大。0和1分别代表什么?这可是数码知识之入学第一门课!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ADC 不懂什么噪声信号还是有用信号,二者是混合在一起的。 ADC它只看电压值, 读出到某值就输出某个对应的数码信息。 你信号逐渐减弱到低于噪声的时候ADC依然可以记录,但记录的主要是噪声电压和信号电压的混合成分, 信号近乎0的时候, 记录的就基本全是噪声信号了。ADC确实不懂什么是噪声什么是有用信号。
但是可以设计时先测出噪声的电平,然后ADC的阀值(起始采样电平)设在这个噪声电平之上。你以为所有ADC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从0电平开始的?所有都是0V对应于采样后的数码值为0000?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暗部佳能机是噪声多,不耐拉亮, 但是你别的机把 暗部搞好了, 亮区和正常曝光区平淡发灰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吧?又在胡言乱语。
假如4bit(1--16)用于暗部区域,另12bit(17--65536)用于中、高亮区域。你把暗部搞好没搞好,跟那后12bit的采样质量有毛关系?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font color="# 发表于
一种是计算机图形学中通常使用的直接以场景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的亮度比表述的方法,如255:1。 在数字图像领域一般都采用这第二种比值的表述方式来评述场景的动态范围。 ...我们人类肉眼在同一时间所能分辨的动态范围大约只是10,000:1,而普通计算机显示器或者普通数码照片的这个比值通常只有100:1。按照人眼可辨程度,看来用16bit(65536:1)都不够,何谈255:1。
看来255灰度级不是人眼可辨的极限,而是普通计算机显示器或者普通数码照片所能达到的极限,让灰度图像在这些”普通...“上显示,人眼当然不可能分辨得更多。原来是机器限制了人眼 本帖最后由 好色无悔 于
22:52 编辑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你好像反驳不了。 这个问题之前就考虑过。
你8位(RGB三通道共24bit)显示屏是看不了14bit(三通道共42bit)照片的。 可以看14bit RAW转成的8bit照片。那么你需要考虑了, 如果A和B两个相机对人脸采样阶梯A小B大, 那么A采到的人脸皮肤色阶细腻而多。如果整个照片要转为8bit jpg, 那整张照片14bit到8bit就要“抽掉” 6bit的色阶也就是 原来的每64个相邻的色阶压缩为同1个色阶的亮度和色彩 。变得粗糙。如果原来采样细腻则变粗糙, 而原采样如果不细腻, 那压缩后变得更粗糙。
A机人脸如果有6400个色阶转成jpg后变成100个‘;B机人脸如果有3200个色阶, 转成jpg后只剩下50个色阶了, 所以你转成jpg也可能还是更容易看出原片色阶细腻/粗糙, 好坏。不是大家都认同人眼只能分辨256灰阶吗?两个灰阶之差只有大于1/256才能看出区别。
你的A和B机都是14bit/16384色阶,平均每两个色阶差1/16384,都转成8bit/256色阶。A机6400转成100个后,每两个差变成1/256,B机3200转成50个后色阶差变成???
你肯定会狡辩”我说错了,应该说A机原来14bit,其中6400个色阶转成JPG的100,B机原来13bit,色阶从3200转成50“
拿你的色阶压缩算法,A机应该64:1压缩,B机应该32:1,那样最后才能都归一到8bit/256色阶上来。那么那时候B机到了JPG后色阶差多少呢?请你告诉我,不,告诉所有被你弄得七荤八素的人
这个问题之前你考虑过了没有?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横路特二 发表于
你还得搞明白什么叫做色域,决定色彩多少的是色域,不是色深,色深指的是单一一个像素所能表达的颜色数,而单一像素的色深是由明度和彩度(色相和饱和度)共同决定的。天呐!!!
决定颜色的三要素----明度和彩度(色相和饱和度)
按你的逻辑:
既然”单一像素的色深是由明度和彩度(色相和饱和度)共同决定的“,那么这个像素的色深就包含了颜色的全部信息,当然包含了”这个像素所能表达的颜色数“--色彩多少,也就是这个像素的色域。怎么 又把色域和色深隔绝开来了呢?”决定色彩多少的是色域,不是色深“这句话里”色彩多少“又是指的什么?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emca 发表于
不能机械地理解宽容度。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类才追求不断提升的宽容度;才不会按照本帖子意思去反推会得出宽容度越低画质越好的谬论。正解! +10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3. jpg的256个色阶已经很少, 如果说这256个色阶刚好让人在某个显示器上察觉不出色阶断裂,理论上说你抽掉一个色阶就能让人看出色阶断了。所以差几个色阶有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另外显示器的反差如果较小比如100:1, 那jpg看不出色调分离, 而如果5000:1,即便是标准的jpg256个色阶, 你可能也能看出色调分离的现象。因为显示器的高动态范围拉伸了这256个色阶的步长。
4. 动态范围的提升一种方法是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最大阱容增加高光的宽容度;另一种方法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噪声挖掘暗部色阶。无论如何, 如果增加动态范围,我们在电脑上处理照片就会出现第 2条讨论所说的两种情况。如果想输出覆盖动态范围更大的jpg照片,中间的亮度区域就会出现。这种反差下降可以通过改变曲线来提高反差, 但是别处的反差就要降低。 小幅调整可以, 调的比较多的话就会看到色调关系异常(某些hdr 图片)。你犯了最低级的算数(数学 都沾不上)错误
你以为14bit抽掉4个 到了8bit也抽掉4个?8bit抽掉一个可以看出断裂,可是14bit抽掉63个(拿你的64:1理论)到了JPG都仍然在一个色阶范围内,根本不会断裂
”如果5000:1,即便是标准的jpg 256个色阶, 你可能也能看出色调分离的现象“
这个你总算说对了,所以需要14bit,8bit只能满足低端需求(5000:1的动态是100:1的50倍,而14bit能反映的动态是8bit的64倍)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而且你不要以为你用14bit采样就能得到14bit那么多的色阶/灰阶, 那是ADC的理论值。 实际上因为噪声的影响你得到的只有8~9bit的可辩别灰阶数量,而这些灰阶会要分布在整个动态范围内。震惊吗? 这就是你为什么在打开RAW后拉曲线没怎么拉就天空色阶很容易就感觉拉断了。你一定纳闷儿怎么14bit比8bit多出6bit还那么不耐拉!
所以单位亮度区间内的采样台阶数量/色阶的密度,或者采样步长很重要。是你自己搞不清楚在胡思乱想
14bit只是相机的处理能力,好比一个人有能力一次吃一斤粮食。但实际到底吃了多少呢?
你举的例子 实际上是 可能拍摄物体和环境 光线限制,可能光圈、快门没调好,总之光线大多集中在8~9bit区间内。然后你后期非要把8~9bit内的像素拉宽到14bit范围内。
14bit到了你拍脑袋时居然随随便便扔掉了6bit&&!!!
哪个相机厂商设计出这样的相机???
泡网分: 0.566
注册: 2014年0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你错了正是因为你要用8bit输出和显示要压缩色阶扔掉大量的色阶, 你色阶步长越长, 色阶过渡会变得变得越粗糙。前面说过,14bit压缩到8bit,相邻的64个色阶中要抽掉63个扔掉, 2的6次方你的色阶步长要被放大64倍恰恰是你错了。再怎么压缩,JPG的色阶差都不会小于1/256,而且相机厂商也不会弱智到将本来14bit下相邻色阶 ”压缩“后反倒安排在JPG的隔一个色阶的位置上(你后期拉伸是另一码事,是你自己的事)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80d画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