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ppi计算器显示IPPI是什么问题啊?

<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iPhone 5用的什么屏?手机屏幕技术初级解读
iPhone 5用的什么屏?手机屏幕技术初级解读
11:03&&|&&作者:
&&|&&关键字:,,,,,
  IPS、LTPS、CGS、IGZO、AMOLED都是什么屏幕又有什么区别?目前的手机屏幕技术实在太多,本文旨在介绍各种面板以及屏幕技术,便于大家更好地进行区分。
  近年来技术层出不穷,早在几年前,手机上开始使用AMOLED和IPS屏幕,后来有CGS等屏幕,你知道iPhone 5用的什么屏吗?实际上iPhone 5采用的是另一种新型手机屏幕技术,即LTPS低温多晶硅屏,这么些花样繁多的手机屏幕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
  目前的手机屏幕技术和面板类型实在太多,别说普通的消费者,就是经常玩手机的玩家也可能容易混淆,是有必要好好解读一下。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目前手机的屏幕分类只有两种,分别是TFT-LCD和OLED,市场上的OLED大部分是AMOLED的,他们分别代表着被动式和主动式的显示屏幕。
  现在的厂家很喜欢使用面板类型来标注TFT-LCD面板,常见的面板主要有TN、VA、IPS、CPA(AVS)等,而a-Si、IGZO、LTPS和CGS则是材料技术。目前手机上常见的OLED屏幕以屏幕为主。
显示屏幕的历史回顾
  名为超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CD的显示技术由于其天生的就是受(需要背光的支持),所以不管怎样亮度总有损失,而且光要透过两层玻璃与各种膜产生偏光,这样会带来色彩的损失,另外像素密度的提高也比较困难,成本会更高,所以人们更需要一种可以接近无损的屏幕,于是可以自发光的攻型显示技术被发展了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AMOLED。
  由于其不需要厚厚的玻璃与背光板,这种屏幕的发出的光可以直接被人眼接受,这样不管是从色彩损失还是视角上,这种屏幕都是一种理想的屏幕。不过老天爷往往是公平的,OLED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那就是三色发光损耗不一致。
  我们知道现在的白光实际上是有三原色组成的,即红、绿、蓝三色,那么要想发出这三种光我们所要给出的能量并不一致,反映到实际上就是所加电流不一致(E=hv,频率不同所需要的能量也不同),这就好比你敲打东西,你所使用的力量越大,那么工具也就越容易损坏,所以AMOLED中发红光的电极损坏的就比蓝绿电极要慢,也就是说屏幕越用会越偏红。于是有些厂商为了减缓这种效果会将屏幕在出厂时调的比较蓝,这样使用一段时间屏幕颜色就正常了。
  被动式的面板需要背光的支持,主要有下面这几种类型。
  TN面板名为扭曲向列型面板(Twisted Nematic),成本低廉注定了它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TN有时候也会被称之为TFT(好吧这是民间通俗不太科学叫法),TN面板的缺点是可视角度小、色彩还原能力有限。
  VA面板全称垂直配向型面板(Vertical Alignment),有富士通的MVA和三星的PVA两种。比起TN面板,VA面板可以提供更广的可视角度以及更好的色彩还原能力。三星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面板技术是从富士通的MVA发展和继承而来。VA面板的缺点是功耗较高、价格较高。
  IPS面板全称平面转换面板(In-Plane Switching),是,从TFT面板改进而来,所以也称为“Super-TFT”面板。IPS面板分为S-IPS、AS-IPS、H-IPS、S-IPS和E-IPS等几种,同样拥有可视角度大,色彩还原能力较强的优点,但其功耗较Super AMOLED屏幕高。
  CPA为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广视角面板(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这一种面板同样属于夏普。夏普CPA面板色彩还原和可视角度都很优秀,但价格昂贵。需要注意夏普把自己所用过的TN+Film、VA、CPA等广视角技术的产品都统称为ASV。
许多高端手机都以IPS面板作为卖点
几种显示材料技术的介绍
  a-Si为非晶硅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技术简单、成本低廉,但开关所占的像素本身的面积很大导致亮度无法做得很高(也就是开口率低),另外PPI也只能做到约200PPI的水平。
  IGZO为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的缩写,它是一种薄膜电晶体技术,通过在TFT-LCD的主动层上打上一层IGZO金属氧化层,从而获得更出色的电子性能。相比a-Si其开关晶体管体积更小,可以实现更高的像素开口率,其PPI普遍在300以下。IGZO的优点是高精度、低功耗和高触控性能。使用这一技术面板的有苹果的iPad。
TFT电极结构
IGZO电极结构
  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技术是为了解决单晶硅的缺点开发而来,LTPS比起a-Si,把外围电路集成到面板基板的可操作更强,载流子移动速度更快,面板的设计更简单,PPI最高可实现500+,一般在300PPI以上的都是采用这种技术,代表产品有 X、iPhone 4/4S/5。
  CGS(CG-silicon)连续粒状结晶硅屏幕技术是属于LTPS的一个变种("CG-silicon is a variant of the LTPS process using laser annealing to get larger domains”),它的载流子移动速度是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技术的3倍,是普通A-si(非晶硅)技术的600倍。可以实现更高的开口率,在同样的背光亮度条件下,屏幕亮度更高,而在屏幕亮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低亮度的背光以节约电量。此外它更轻薄,耐冲撞及扭曲。
CGS屏幕技术
关于玻璃贴合及触控屏整合工艺
  我们之前都谈到了单玻璃贴合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把触控部分整合到内层玻璃或者是显示屏上面,实现减少厚度、简化工艺制程、增加屏幕的通透程度、减少反光、不进灰等目的。目前这一类的技术主要有以触控屏厂商为主导的One Glass/Touch on Lens方案,以及由面板厂商主导的On-Cell和In-Cell方案。
  One Glass/Touch on Lens通过在保护玻璃内侧镀上ITO导电层,把触控屏与保护玻璃集成在一起,代表产品有、,使用这一方案的手机屏幕如果摔碎的话,触控也随之失效;
  On-Cell是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代表产品有三星的Galaxy S3;
三星的Super AMOLED屏幕其实就是使用On-Cell技术
  In-Cell则是将触摸传感器嵌入到液晶像素中,代表产品有苹果的iPhone 5。
4种触控方案对比
关于屏幕玻璃
  上面提到了玻璃贴合工艺,也顺便提一下玻璃方面的东西。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机玻璃主要为康宁公司的“Gorilla 大猩猩”玻璃和AGC公司的“Dragontrail 龙迹”玻璃,两者的代表产品分别为iPhone和索尼的Xperia Z。大猩猩玻璃属于钠钙玻璃,而Dragontrail玻璃属于硅酸铝化学强化玻璃。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没有,举个例子,iPhone 5是使用了第二代IPS(in-panel switching)+ 低温多晶硅(LTPS) + In-Cell触控面板 + Gorilla 大猩猩玻璃的产品。
关注微信号expkf01,第一时间获知精彩活动和原创科技资讯。
第一时间获知
精彩活动和原创科技资讯
微信号expkf01
本文读者还喜欢
话说AMOLED偏色太严重了,俺看不惯网友 [Guest] 的原贴:2楼那我打赌你去看10w块的专业显示器,照样看不惯。 这种人见多了,色彩饱和度高了而已,看残次屏看多了,对能把颜色还原鲜艳的反而不适应了,不告诉他那块儿屏幕10w,他第一反应就是这颜色咋这样,这么别扭啊网友 [henry] 的原贴:3楼明明偏色了还要说鲜艳,有点道理好不?
按你的道理,高帅富吃鱼翅龙虾多了,到街边吃个臭豆腐就变小清新了?网友 [Guest] 的原贴:4楼有人说AMOLED偏蓝色,有段时间听说iphone偏黄色,到底偏色的标准是什么?和现实的颜色表现不同的就是偏色吧,那有哪块屏幕不偏色?SONY的BRAVIA不是加强偏色?看的舒服就行了,一定要追求那个真实?喜欢才是硬道理。网友 [Guest] 的原贴:5楼有标准色板的亲用标准色板来看本来就不是一种靠谱的方法。首先你就要保证你的环境光照绝对要标准,否则你看到的标准色板就不是标准色。最好还是用仪器来测量。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测电源のFC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双十一都有些什么值得买买买?
讯景RX 480 4G显卡1449元~
预热双十一,10月影驰日
讯景显卡送《守望先锋》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在线时间67 小时经验值12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40UID1227368
高中生, 积分 1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G币6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michaelasd
& & 你好,问几个问题
& &1理论上来说26分辨率已经超过了iphone的视网膜屏幕,那26也能达到视网膜效果吗?
& &2流畅度如何,软件开多了会出现卡顿现象吗?
在线时间479 小时经验值98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70UID3444582
学士, 积分 9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9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41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G币14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低级黑。。。。。想黑26就来点水准,LZ怎么不说跟IPAD3对比过。。
在线时间659 小时经验值65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60UID2596395
大学本科, 积分 6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2:19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G币11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在你们否定别人的观点时,其实你们都输了,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对屏幕显示的喜好本来就有个体差异,一定要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意见一致才是对的吗?还有看到很多说颜色失真之类的,几乎所有的手机颜色都失真,苹果手机颜色一样严重失真,认真你就输了。不服的自己去对标准色卡,只要显示红色就好,看严重失真不?机锋其实也有颜色显示比较专业的帖子,自己去研究一下,不要没有实践就动不动说颜色失真的问题,iphone颜色没比三星的准确多少,SA显示红色更接近真实,每种屏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要一看到别人说不好的就狂拍。
在线时间831 小时经验值674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60UID1228901
大学本科, 积分 6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07:56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G币7535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 &在你们否定别人的观点时,其实你们都输了
也适用你自己!
在线时间2310 小时经验值3978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0UID20525
头像被屏蔽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1:54签到天数: 10 天[LV.3]偶尔看看II
G币412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426 小时经验值38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50UID3249373
大学专科, 积分 3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5:51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G币19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能看到字就好,不挑剔
在线时间528 小时经验值80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70UID6451843
学士, 积分 8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9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0:14签到天数: 7 天[LV.3]偶尔看看II
G币118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LZ只是进来娱乐大众的
在线时间200 小时经验值197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40UID8020473
高中生, 积分 1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17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G币87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不敢相信。
在线时间1008 小时经验值166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1UID2416488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G币258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在线时间1752 小时经验值1742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90UID1275930
硕士, 积分 1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G币1882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 & 1.视网膜屏幕其实原理是屏幕的分辨率足够精细,PPI值足够高。达到了人眼无法看到像素点的地步,而LT26i的PPI值比Iphone4/4S的PPI值要高出不少,所以也是达到了视网膜级别——即你的肉眼已经基本无法看到屏幕上的像素点。
& & 2.1G RAM 应该能应付很多情况。
我的签名就是长~~~~~~~
Powered by学范文网,范文,作文,教案,简历,诗词鉴赏!
||||||||||
您当前的位置: > &>>&手机触摸屏
手机触摸屏
第一篇:手机触摸屏手机触摸屏原理
厦门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 一般触摸屏手机的结构 一般触摸屏手机的结 2. 一般电阻式触摸屏的结构原理 一般电阻式触摸屏的结 3. 一般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原理 一般电容式触摸屏的结 4. ITO玻璃制程简介 玻璃制程简 玻璃制程 5. ITO Film制程简介 制程简 制程
1. 一般电阻式产品结构原理. 一般电阻式产品结构原理
较简单的是 Film/Glass制程,产品结构图如下:
щ薄膜(ITO FILM) z(ADHESIVE) щ (ITO) 排FPC ^(ISOLATION) 隔c( DOT SPACER) 方性щz(ACP) щ玻璃(ITO GLASS) y(SILVER PASTE)
较复杂的是 Film/film/film/Glass Film/film/film/Glass结构,产品结构图如下:
Deco film OCA ITO film FPC
ITO film OCA GLASS ACF
2.电阻式触摸屏动作原理
Controller换yXS及YS之褐 由所按何恢(P)yXS及YS褐 的化(Vpx及Vpy)而算出正_位置. Vpx = [R4/(R3+R4)]*V Vpy =[ R2/(R1+R2)]*V V=定 定(5V) 定
R1 P P0 P1 R2
其功能面组合大致如下,Tail通过银路将信号导出 其功能面组合大致如下,Tail通过银路将信号导出 ,Tail
3.一般电容式产品的结构与原理 一般电容式产品的结构与原理
大多是glass/Glass制程,产品结构图如下:
GLASS COVER OCA DITO GLASS OCA LCD FPC
电容式触摸屏手机( 电容式触摸屏手机(G/F)的结构 ) COVER GLASS OCA ITO film OCA ITO film LCD BLM
BEF BEF 扩散片 导光板 反射片
FT or PET双面胶
增光片 液晶屏 增光片
电容式触摸屏手机( 电容式触摸屏手机(G/G)的结构 ) COVER GLASS OCA ITO glass LCD BLM
BEF BEF 扩散片 导光板 反射片
FT or PET双面胶 FT or OCA
增光片 液晶屏 增光片
4.电容式触摸屏动作原理
手指接||控屏r四 角落鞯浇佑|c的微 量流被走a生航
在|控屏角落 加入小量 I1 I3 I4 I2
在|控屏角落 加入小量
I1+I2 Vx = I1+I2+I3+I4 V 在|控屏角落 加入小量 控制器由接|c 航党潭扔算出 X / Y座宋恢迷 鹘oX主C 在|控屏角落 加入小量 I2+I4 Vy = I1+I2+I3+I4 V
电容式触摸屏动作原理
5.玻璃u程 玻璃u程(ITO Glass Production Process) 玻璃u程
玻璃清洗(Glass Cleaning)
隔c印刷(Dot Printing)
Prepare for Lamination
框z印刷(Adhesive Printing)
^印刷(Isolation Printing)
6.щ薄膜u程
(ITO FILM PRODUCTION PROCESS)
ITO film Laser Isolation Cutting
^切割(Isolation Cutting)
下料(Film Cutting)
Silver Pattern
Isolation Paste
Squeegee (刮印刀)
yz印刷(Silver Printing)
^印刷(Isolation Printing)
ITO Glass Adhesive
N合(G/F Laminate)
框z印刷(Adhesive Printing)
Hot Mold Laser FPC Tail
Connecter Type
ITO Film Cutting
排汉(Tail Lamination)
性y(Linearity Test)
外^z(Inspection)
包b, 出(Packing & Shipping) 包b 出
第一篇:手机触摸屏手机触摸屏技术前途
时下主流的屏幕都可归结为 LCD 与 OLED 两类。LCD 的采用已经比较久远了, 他就是指普通的液晶显示屏幕。有时 LCD 也可与 TFT 的名称通用,这里谈到的 TFT 属于 LCD 的一个子分类。通常认为,OLED 在技术上比 LCD 是要更为先进 的,不过 OLED 发展仍不成熟,LCD 的采用还相对普遍。IPS、TFT、SLCD 都 属于 LCD 的子类, 下面在谈到 AMOLED 屏幕时, 还会谈 LCD 与 OLED 的区别。当今手机屏幕主要就分为 LCD 与 OLED 两种。其他无论哪种屏幕(如 iPhone 的 IPS 屏、三星的 AMOLED 屏、SLCD 屏)都属于这两类的延伸。我们从用户终 端可实际了解的角度来谈谈,主流手机屏幕的一些特性和关键。一、关于视觉分辨力和视网膜屏幕 早在 19 世纪,人们就发现,“想要将两条明暗相间的细线区分开来,它们之 间需要有 0.59 角分(arcminute)的差距。0.59 角分在 10 英寸的距离上大致相 当于 0.0017 英寸,取其倒数 583,再考虑到两条细线各自需要至少一明一暗两个 点, 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当印刷品的墨点密度达到每英寸 1200 点 (1200 Drops Per Inch, DPI)以上,就可以满足相当挑剔的阅读要求。所以目前比较优秀的家 用打印机,都标称能够达到 1200 乃至 2400 DPI 的分辨率。”(摘自 Type is Beautiful 站,&视觉分辨力与 Retina Display&一文) iPhone4 发布的时候,其标称的像素密度为 326ppi(关于 ppi 与 dpi 的关系, 可参见:.tw/digitalimageSectionII.htm ,在此,我们将 ppi 与 dpi 混用) ,实际上 300dpi 的墨点密度在很早以前的数码印刷制品上就已经能够 实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所谓 300dpi,意思就是每一英寸长度上有 300 个像素点。参照:Kindle Fire 为 167 PPI, iPhone 3G 为 164 PPI,iPad 一代和二 代则有 132 PPI。所谓像素, 通常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凑近屏幕的时候看到的屏幕上的一个个小 颗粒小方格,这些方格联合在一起组成了整张屏幕。300ppi 本身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数值, 不过对于显示图像来说, 已经基本可满 足需求,图像并不如文字那样具备那么高的密度要求。可见,论视觉分辨力这个单独的数值,单看这一项,数码类产品还有比较大 的发展空间。不过这么说也不是非常合理,因为屏幕和纸质制品是有差别的。过 去的屏幕(包括现在许多电脑和手机屏幕)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像素密度不 高, 于是我们只要稍稍凑近屏幕,就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屏幕上一格一格的小颗 粒或像素点。于是,矢量字体(比如微软雅黑)会采用一些次像素渲染技术, 也 就是说,为了令这类字体显示起来更清晰更圆润,除了字本身所占据的像素外, 这些字的周围还分部排列着用来渲染的灰阶像素,令整个字的锐度降低,更加柔 和舒服,跟白色背景的过渡更为自然。――这种字体的渲染一直延续到现在。在
屏幕上显示字体有了渲染效果以后, 人眼对文本显示的要求自然就比纸质制品低 了许多。还有许多人对乔帮主在发布会上的话多有误解,乔帮主的原话是这样的, “300dpi 左右的分辨率是一个魔术点(Magic Point) ,如果你把一个东西拿到离眼 睛 10-12 英寸(大约 25cm~30cm)的地方,你的视网膜所能分辨的极限大约就 是这个分辨率。” 很多人断章取义地谈到,乔布斯说了,超过 300dpi,人眼视网膜就分辨不出 颗粒了。然而实际上,这还加上了视距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看手机屏幕不可 能是把屏幕完全凑在眼睛前面看的,总有一个距离存在。按一般人观察屏幕的距 离来说,超过 300dpi 是不足以令肉眼看出颗粒的。在这一点上, 许多人对 New iPad 的像素密度提出过类似的质疑, 他们说 New iPad 像素密度不过 287ppi,怎么算得上视网膜屏幕。――关于这一点,视距与显 示效果的公式,网上的文章比较多。由于人们对平板的使用,视距通常比手机是 更远的。新 iPad 基本达到了视网膜屏幕的技术要求。不过某公司的老总说 New iPad 已经达到和超过了纸质制品的显示,那纯粹 是扯蛋了。(去微博上搜一下就知道是谁说的了) 二、面板技术与图像显示技术 这一点我们可以先谈谈 ASV。早期 ASV 被共知是魅族手机推出的时候,当 然 ASV 本身是夏普的技术。魅族在 M8 发布时所标的屏幕类型就是 ASV。但实际上 ASV 真的可以算是一种面板或屏幕类型吗?――我们都知道,手 机屏幕的种类比较多,比如现在 HTC 采用比较多的 SLCD 屏幕,三星采用比较 多的 AMOLED 屏幕。他们在出产的时候,标上的正是这些屏幕类型。而 ASV,则纯粹是一种显示加强技术。他并非一种面板技术类型。――这 就好比,大部分人都知道 iPhone 所采用的是 IPS 屏幕,但很少有人会有人说 iPhone 采用的是 Retina 屏幕,因为 Retina 只是基于 IPS 面板的一种显示加强技 术而已。夏普原版所采用的 ASV 显示技术是基于 CPA 面板的, 不过这种显示技术也 可不基于 CPA 面板,有一些国产的手机虽然采用 ASV 技术,却并不采用 CPA 面板,令其显示效果大打折扣。在此,可列举一些比较主流的显示技术● CBD 技术(Clear Black Display) ,这是诺基亚的一种于户外增强屏幕显示 效果的技术,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他能令黑色的显示更为纯粹,并且还降低了 屏幕的反光率。NOKIA Lumia 800 等手机采用了这种显示技术。
● ASV,上面已经提到了这种 ASV 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图象质量的技术, 主要是通过缩小液晶面板上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液晶颗粒上光圈,并整体调整 液晶颗粒的排布来降低液晶电视的反射,增加亮度、可视角和对比度。● NOVA,LG 的一些手机在采用的在 IPS 基础上主要增强屏幕亮度的技术。● Retina Display,Retina 也是一种基于 IPS 面板的显示增强技术。他的主要 职责是把 960x640 这样一个分辨率浓缩在 3.5&#39;的屏幕上, 令像素密度达到 326ppi。
三、主流屏幕类型 关于 LCD 与 OLED 文章开头谈到,时下主流的屏幕都可归结为 LCD 与 OLED 两类。LCD 的 采用已经比较久远了,他就是指普通的液晶显示屏幕。有时 LCD 也可与 TFT 的 名称通用,这里谈到的 TFT 属于 LCD 的一个子分类。通常认为,OLED 在技术 LCD 的采用还相对普遍。上比 LCD 是要更为先进的, 不过 OLED 发展仍不成熟, IPS、TFT、SLCD 都属于 LCD 的子类,下面在谈到 AMOLED 屏幕时,还会谈 LCD 与 OLED 的区别。1 IPS (1)IPS 硬屏 首先 IPS 屏幕是属于 LCD 的一个延伸的, 使用 IPS 最有名的手机是 iPhone 4/4s 以及 iPad 1~3 代。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LCD 屏幕虽然在技术上和理论的 表现效果上不如 OLED,但他并未江河日下。相对而言,IPS 更纯粹地算是一种面板。他和传统 VA 软面板的区别是, 由 于 IPS 硬屏独特的水平分子结构,使其在触摸时无水纹、暗影和闪光现象,非常 稳定,所以 IPS 是实实在在的硬结构,尤其在动态游戏的表现上比较出色。IPS 的技术原理决定了它能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 并且在屏幕受压时的漏光现象小于 VA 液晶,因此更适合用来制造触摸屏。早期 LCD 的缺陷比较明确,比如可视角度很差,你侧一点儿看,整个颜色 都出了问题。这些原本的问题,在许多技术厂商的努力对原本 LCD 的结构或分 子结构进行改进,令显示效果得以改善,在普通图像以及某些主流显示效果上赶 上甚至超过目前技术仍不够成熟的 OLED,IPS 就是其中一个。IPS 硬屏面板的 视角可达到 178 度。正面观看与不同角度观看时所产生的颜色变化程度称为色彩 扭曲率,IPS 硬屏所得出的数值几乎用肉眼分辨不出来,即意味着从正面还是侧 面观看画面的效果是相同的。最早研发出 IPS 面板的是日立,而 LG Display 的 IPS 已历经数代的发展, 苹果所采用的 IPS 面板,和 LG 与日立的传统 IPS 都有所不同,其中部分技术涉 及 Hydis 的 FFS 广视角技术,特色有:低耗电、高透光率、高亮度、反应快速、 无色偏、 高色彩还原性等特性。根据国外拆解维修网站 iFixit 的动手结果, iPad 新 采用了三星提供的显示屏。在宣传点上没那么有名的部分设备也都有采用 IPS,例如亚马逊的 Kindle
Fire,惠普的 TouchPad。不过他们在显示与表现上都仍有一些差别,与不同厂商 和不同代产品都有关系。2 TFT (2)TFT 与 SuperLCD 这两者都属于 LCD 屏。TFT 基本已经被逐出了历史舞台,2011 年,仅有 moto 还在比较热衷地生 产 TFT 屏幕的手机。所以那时候,摩托罗拉的手机普遍屏幕表现都很逊色,无 论是色彩表现,还是对比度等等。而且可视角度表现也与现在的主流屏幕相去甚 远。仍在市面上活跃的 moto defy+就是采用此种屏幕。TFT 几乎是当前所有 LCD 屏幕技术改进的雏形, 所以最早一代的 IPS 也被 称作 Super TFT。Super LCD 是 LCD 的某个高级延伸。当前,因为 HTC 很热衷这个屏幕, 所以 Super LCD 也算是漫天开花了,从 HTC Desire 开始,SLCD 就以非常快的 速度增长发展。个人是比较偏爱 SLCD 屏幕的, 他在色彩表现和可视角度方面更 为接近于 OLED 屏的显示效果,而且色彩还原比较真实,没有过头的迹象。SLCD 原本是索尼和三星共同合作开发的一种屏幕,后来索尼全线退出, 由三星一家在做,这个 SLCD 的缩写弱势用三星的全拼方式,可为 Super Clear LCD。需要注意的是,当下 HTC 最新的一款 HTC One X 手机锁采用的屏幕称作 Super LCD 二代,这个被 HTC 称作 Super LCD 2 的显示屏显示效果非常出色, 加上 HTC One X 表面那块玻璃, 堪称晶莹剔透。不过这块屏幕实际是 AH-IPS.LG 已经把 AH-IPS 这个名字据为己有,不准其他厂商使用。其具体细节未知,有待 进一步考证,AH-IPS 是是 LG 去年上半年推出新一代 IPS 面板。有高手在显微 镜下观察了 HTC One X 屏幕的像素排列方式,与 LG 的 Optimus 4X HD 相同, 他们认为,只是名字上的差异,与 AH-IPS 实为同款屏幕。3 AMOLED (3)AMOLED LCD 与 OLED 最大的区别就是,LCD 的像素是不会发光的(所谓的像素, 上面已经谈到,通俗可理解为凑近屏幕时看到的屏幕上一个个小颗粒小方格) 。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 LCD 屏幕的显示内容,是靠外部光源的照亮(如 LED 背光 和外部的自然光) 。这就类似于,我们家里有张红色的桌子,平常白天或晚上开 灯你都可以看到它,并且知道它是红色。但如果是夜晚,把灯都关了,你还能看 得到吗?自然是看不到了,因为这张桌子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而 OLED 的像素则可以自己发光,不需要外部光源照亮,就好像能自己发 光的桌子一样。通常认为,OLED 在技术上比 LCD 更为先进,不过由于他仍不 成熟,与成本问题,LCD 仍在现代的屏幕中发光发热。OLED 能像素自己发光, 好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亮度会比靠外部光源照亮的 LCD 更好些。第二也是最
重要的一点是,由于 OLED 屏幕的像素自发光,而且每个像素都可自由控制发 光与否,于是 OLED 屏幕在表现黑色这个颜色的时候,黑色部分的像素就可以 完全不发光了,这样所表现的黑色才是真正的黑色,黑得更为深沉更纯粹,也一 并提升了屏幕整体对比度的表现。――LCD 由于本身像素不发光,即便在表现黑色时,外部光源仍然会把整个屏 幕照亮,黑色部分亦不例外,这样,黑色就会显得泛白。――于此特性,OLED 在表现黑色屏幕时也就更加省电了 (尤其是对 Windows Phone 7 这类以黑色为主 要颜色的系统来说更是如此) 。过去都有写过屏幕材质的文章,不过这次想相对详细地谈谈 AMOLED 某 一些点。AMOLED 屏幕就属于 OLED 了,与上面谈到的其他屏幕都不一样。所以 它在技术上可以说是更为先进的。且 AMOLED 技术全部掌握在三星手中,这块 屏幕也是三星手里的一个王牌。甚至可认为三星手机区别于其他手机的一个标志 (虽然相继有不同品牌的手机采用了这个屏幕) 他具备上面谈到的 OLED 的那 。些优势。空说是感觉不出来的,很多不常见许多屏幕的人觉得:屏幕不都是那个样 子,再优秀能优秀到哪里去呢。早期我也这么想过,后来在对比后才发现,屏幕 与屏幕的级别档次间有着几个数量级的差别。光说在夏天的强烈阳光下这一项,虽说现在的手机屏幕都在主打说阳光下 一样清晰可见, 不管是哪种屏幕还是显示技术。只不过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我看惯了各式各样的屏幕,用时间最久的是 SLCD。SLCD 比较优秀的机型虽然 在色彩表现上非常出色,不会比 AMOLED 差。但一旦到了阳光下,一切都成了 浮云。不管是采用 LG 的 NOVA 显示技术, 还是索尼的 White Magic (最新 Xperia 系列采用的显示技术) ,只需仍为 LCD 屏幕(iPhone 除外) ,阳光下,他们就变 得极为悲剧,普通阳光下,仔细看,注意角度,勉强还是可以看清楚。大太阳的 话,要是你还打算拍照,那可能就会非常吃力了。强光下,仍能看得比较没那么吃力的,就只剩 AMOLED 屏和采用了 IPS 的 iPhone 4/4s 了,相对而言,AMOLED 更为出色一些。不过此时,也只是能看 得见而已了。A.Pentile 次像素排列 有许多人误解 AMOLED 的一点是,由三星 Galaxy S 可见,AMOLED 屏具 Nexus S 亦是如此。有比通常屏幕更为恶劣的颗粒感, 屏幕上的小颗粒颗颗分明, 当时我们第一面见的时候,三星的拥趸无视这个缺陷,然后放心大胆地宣告谁 看屏幕会把眼睛挨着屏幕啊,你们这些三星黑省省吧。――不过事实证明,不许 凑近屏幕,文本表现的颗粒感就已经相当明确。不过这种颗粒感问题并 非 AMOLED 屏幕本身的问题。
与 LCD 时代的屏幕不一样,由于 AMOLED 屏的像素自己会发光,于是对 屏幕增加像素,也就是提升分辨率,直接增加了屏幕的成本。而 LCD 屏增加分 辨率在这方面分担的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除了一些技术手段上的) 。三 星考虑到此成本问题,对 AMOLED 屏进行了技术上的一些改造。传统屏幕的每个像素(也就是每个小颗粒)都由三个次像素( sub pixel) 组成,分别是 R(Red) 、G(Green) 、B(Blue) 。这三个次像素的调和令单个像 素可组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可简单如此理解) 。如下图显示白色的字母 A 所示。
(这两张图片,来自文章&entile 排列的 AMOLED 显示屏硬伤&) 对于 AMOLED 屏幕而言,增加像素所带来的屏幕成本增加是一个头疼的 问题,于是这种次像素排列方式被得以重新调整。第一代 AMOLED 屏幕的次像 素由原来的每个像素 3 个次像素,变为每像素缩减为 2 个次像素,这样,成本就 ――那么如果仅有两个次像素, 自然降下来了。还怎么表现多种颜色呢?―― 于 是,解决方法是如果这格像素仅有 R(红色)与 G(绿色)两个次像素,为显示 白色,需要 B(蓝色)次像素,就借邻居的蓝色次像素来显示,这种次像素排列 被亲切地成为 Pentile 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
对 Pentile 次像素排列方式而言,技术上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他还需 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例如有的时候他借不到邻近像素的次像素(因为可能邻 近像素需要显示的是黑色,并不发光)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上图看到,Pentile 排列的左侧有比较大块的 R 与 B 次像素,这就容易造成屏幕显示上的文字彩边 现象。这些技术问题即便全部解决后,最可怕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文本显示效果 极为糟糕。对同样分辨率同样大小的屏幕而言,采用 Pentile 次像素排列的屏幕 要比采用传统 RGB 次像素排列的屏幕,在文字显示上,颗粒感强得多。这 是 Galaxy S 一类手机文字颗粒感强烈的症结所在。不过似乎很多人对这种颗粒感是完全不在意的,而许多敏感的人则彻底不 能接受这种次像素排列方式。第一代、第二代 AMOLED 屏幕,也就是 AMOLED、Super AMOLED 都采 NOKIA Lumia800、 用了 Pentile 次像素排列方式。他们的代表机型有三星 Galaxy S、Nexus S、Ominia 7。另外,AMOLED 高分屏的衍生物 HD Super AMOLED 也采用了 Pentile 排 列,代表机型有刚刚推出的 Galaxy S III,以及 Galaxy Nexus、Galaxy Note 等等。分辨率和像素密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这种次像素排列带来的文本显示 颗粒感强的问题。AMOLED 还有别的衍生类别, 例如 moto 的 Razr 所采用的 Super AMOLED Advanced,也采用了 Pentile 排列方式。B. Super AMOLED Plus 人们常简称为 SAP 屏幕,这可认为是 AMOLED 屏幕发展的第三代了。相 对而言,Plus 对第二代的改进主要就是不再采用 Pentile 次像素排列方式,而改 ――三星在这一代 AMOLED 屏的 为传统 RGB, 以令文本显示看起来更为细腻。宣传上,宣传点之一就是文本显示更细腻,不过实际上,这不过是弥补先前的问 题罢了。目前采用 SAP 屏的手机似乎仍不多见,可能是成本控制仍不理想造成的。代表机型有 Galaxy S II。C. AMOLED 屏幕的一些固有缺陷 在显示效果、对比度,阳光下的表现、黑色的表现、可视角度等诸多方面, AMOLED 屏幕都是时下最优秀的屏幕。抛开 Pentile 次像素排列的问题不说, AMOLED 仍有一些硬伤是不得不谈的。i.烧屏问题OLED 屏幕的特性是,每个像素自发光,黑色部分的像素是不
用发光的。在不同颜色的表现上, 像素的调和与发光都有差异,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的等离子电视机就有这种问题,如果长期看某个电视台,那么在电视台徽标 部分的像素是长期不变动的, 导致到后来你换其他台看,那个徽标位置仍可隐隐 看到先前一直在看的电视台徽标的形状。――到手机中,如 ANdroid 系统,状态 栏是长期不动的,他显示了电池电量、手机信号、时间等信息,时间久了以后, 可以让手机全屏显示一张纯色的图片, 就会在先前状态栏的位置隐约看到那些信 息残留的痕迹。造成此问题的根本就是 OLED 像素自发光,由于各像素在屏幕上显示的 差异, 每个位置的老化速度就有了差异, 尤其到越往后, 像素老化差异越位明显, 带来这种残影现象是彻底的物理伤害, 不可复原。(LCD 屏是不存在这种问题的, 因为其屏幕发光完全靠外部光源。) S 不要小觑此问题, 许多 Galaxy S、 II 的用户在三个月内就能出现此问题, 类似我这样有强迫症的人真的会非常非常不爽。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屏幕显示 一张全白的图片,亮度开到最亮,显示长达数小时时间,令整个屏幕各像素的老 化程度达到基本的同步...是不是很悲剧呢。ii. 偏色问题:有许多 Galaxy 用户表示说,Galaxy 系列的手机屏幕表现色彩 偏冷,而且大部分图片显示过于鲜艳,与实物根本就不符。长时间观看易产生疲 劳。加上上一则烧屏问题,偏色问题恐怕就更加悲催了。iii. 虽说在表现黑色时,AMOLED 像素不发光的特性可令屏幕更为省电,但 在表现白色时,那可比 LCD 要费电多了。以 Android 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似 乎 AMOLED 逃不了更费电的命运了。iv. “AMOLED 色域虽然号称达到 NTSC 的 114%,但一份来自 DisplayMate 技术公司总载 Raymond Soneira 博士的报告表明 AMOLED 显示屏在色彩方面 数据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仅可显示 6.5 万颜色, 更多的颜色则靠软件插值来产生, 关于颜色数量插值的详情可 GOOGLE 搜索。”(摘自&entile 排列的 AMOLED 显 示屏硬伤&) 四、屏幕分辨率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New iPad 分辨率达到了 ,虽然采用四核显示芯片,在开启屏幕后 的跑分情况上仍与 iPad 2 基本持平。比对 Galaxy Note 和 Galaxy S II 在性能上的 差异时, 除见他们在处理芯片上的差异,这两个机子的屏幕分辨率也是大为不同 的。(屏幕材质皆为 AMOLED,不过 Note 采用的是 HD Super AMOLED,而 S II 采用的是 Super AMOLED Plus) 试想一下,如果处理器发出一条指令给显示芯片,告诉他:我现在需要你画 一个圈给我。那么显示芯片在职责范围内画了一个圈, 我们只是打个简单的比方。他画的这个圈究竟有多么严格的要求, 是处理器告诉他的, 不过他仍受制于屏幕, Note 为 800x1280 的分辨率与 S II 的 480x800 的分辨率相比, 尤其在显示的时候, 这个圈的质量是明显不同的,尤其是当需要达到相同的人眼观察大小时,Note
的处理器和显示芯片往往压力要数倍于 S II,因为他的屏幕分辨率非常高。于是 在效能上,SII 仅系统界面绘制上就会比 Note 要好一些,因为 Note 并没有采用 比 SII 好很多的处理器。这也容易解释,New iPad 状况。或者我们甚至可认为,New iPad 对待屏幕 的升级是他唯一的变化, 因为四核显示芯片几乎非常不留余地全部贡献给了这块 视网膜屏幕。有些人说, 那不可惜吗?当然不可惜, 因为屏幕文本显示效果比 iPad 2 好多了。(这一解说不宜用于 Note 和 SII 身上,因为 Note 采用 Pentile 次像素 排列的屏幕) 五、终话 最后要说的话也没什么两样。一个个屏幕都用下来了。无疑最优秀的是三星 的 AMOLED 与 iPhone 采用的 IPS 屏。相关 iPhone 4/4s 在色彩和诸多表面表现 的优秀性有专门的评测文章予以了列出,这不是主观个人意愿决定的喜好问题。不过我仍对 Super LCD 情有独钟,即便他可能在阳光下的表现没那么优秀。AMOLED 如此强烈的色彩也并非人人都会喜欢的, 总之, 以实物为主仍应是 屏幕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各位选择属于自己,个人喜好的屏幕,才是真正应该 去做的。
第一篇:手机触摸屏电阻屏与电容屏详解
一、室内可视效果 两者通常很好。二、触摸敏感度 1、电阻触屏:需用压力使屏幕各层发生接触,可以使用手指(哪怕带上手 套) ,指甲,触笔等进行操作。支持触笔在亚洲市场很重要,手势和文字识别在 哪里都被看重。2、电容触屏:来自带电的手指表层最细微的接触也能激活屏幕下方的电容 感应系统。非生命物体、指甲、手套无效。手写识别较为困难。三、精度 1、电阻触屏:精度至少达到单个显示像素,用触笔时能看出来。便于手写 识别,有助于在使用小控制元素的界面下进行操作。2、电容触屏:理论精度可以达到几个像素,但实际上会受手指接触面积限 制。以至于用户难以精确点击小于 1cm2 的目标。四、成本 1、电阻触屏:很低廉。2、电容触屏:不同厂商的电容屏价格比电阻屏贵 10%到 50%。这点额外成 本对旗舰级产品无所谓,但可能会让中等价位手机望而却步。五、多点触摸可行性 1、电阻触屏:不可能,除非重组电阻屏与机器的电路连接。2、电容触屏:取决于实现方式以及软件,已在 G1 的技术演示以及 iPhone 上实现。G1 的 1.7T 版本已经可以实现浏览器的多点触摸特性。六、抗损性 1、电阻触屏:电阻屏的根本特性决定了它的顶部是柔软的,需要能够按下 去。这使得屏幕非常容易产生划痕。电阻屏需要保护膜以及相对更频繁的校准。有利的方面是,使用塑料层的电阻触屏设备总体上更不易损,更不容易摔坏。
2、电容触屏:外层可以使用玻璃。这样虽然不至于坚不可摧,而且有可能 在严重冲击下碎裂,但玻璃应对日常碰擦和污迹更好。七、清洁 1、电阻触屏:由于可以使用触笔或指甲进行操作,更不容易在屏幕上留下 指纹、油渍和细菌。2、电容触屏:要用整个手指进行触摸,但玻璃外层更容易清洁。八、环境适应性 1、电阻触屏:具体数值不得而知。但有证据表明使用电阻屏的 Nokia 5800 可以在-15°C 至+45°C 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对湿度也没什么要求。2、电容触屏:典型的操作温度在 0°至 35°之间,需要至少 5%的湿度(工 作原理所限)。九、阳光下可视效果 1、电阻触屏:通常很糟,额外的屏幕层面反射了大量阳光。2、电容触屏:仍旧很好。
首先说电阻屏首先说电阻屏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多层复合薄膜, 由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 层, 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ITO 膜), 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经过硬化处理、 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 ITO,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 (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当手指接触屏幕时, 两层 ITO 发 生接触,电阻发生变化,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电阻变化来计算接触点的坐标,再 依照这个坐标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这种技术必须是要施力到屏幕上,才能获 得触摸效果。电阻屏根据引出线数多少,分为四线、五线等类型。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表 面是导电玻璃而不是导电涂覆层,这种导电玻璃的寿命较长,透光率也较高。电阻式触摸屏的 ITO 涂层若太薄则容易脆断,涂层太厚又会降低透光且形 成内反射降低清晰度。由于经常被触动,表层 ITO 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细小 裂纹,甚至变型,因此其寿命并不长久。电阻式触摸屏价格便宜且易于生产。四线式、五线式以及七线、八线式触摸
屏的出现使其性能更加可靠, 同时也改善了它的光学特性。再说电容屏再说电容屏电容式触摸屏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 其触摸屏由一块四层复合玻璃 屏构成。当手指触摸在触摸屏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 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 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 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 得出触摸点的位置信息。电容式触摸屏具有灵敏度高,容易实现多点触控技术等优点。但电容屏缺点 也很明显,电容屏的反光严重,而且电容技术的四层复合触摸屏对各波长光的透 光率不均匀,存在色彩失真的问题,由于光线在各层间的反射,还造成图像字符 的模糊。且对手机用户来说其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只能使用手指进行操作(现在这 个缺点竟然被当成优点来说。。。电容屏最大的缺点就是“飘移” 。) 。由于电容随 温度、湿度或接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当环境温度、湿度、环境电场发生改 变时,都会引起电容屏的漂移,造成定位不准确。多点触摸技术多点触摸技术多点触摸的定义来自应用,多点触摸屏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两只手,多个手 指,甚至多个人,同时操作屏幕的内容,更加方便与人性化.多点触摸技术也叫多点 触控技术。比如说 IPHONE 的用两个手指在屏幕上的划动来对图片进行放大和 缩小,但是目前 iPhone 手机和魅族 M8 手机仅能允许 2 个手指同时作用来完成 旋转、缩放等功能,最多算是双重触控。多点触摸屏幕的工作原理是在导电层上 划分出了许多独立的触控单元,而每个单元通过独立的引线连接到外部电路。由 于所有的触控单元呈矩阵形排布,所以无论用户手指接触到哪一个部分,系统都 能够对相应手指动作产生反应。电容屏比较容易实现多点触摸技术。电阻屏其实也可以实现多点触摸技术, 目前已经有一家公司在电阻屏上面实现了多于 4 点的多点触摸了。
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体层, 再在导体 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双玻璃设计能彻底保护导体层及感应器。
电阻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电阻屏分为两种:四线电阻屏和五线电阻屏。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
贴在显示器表面的多层复合薄膜,由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 层透明的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当手指 按在触摸屏上时,该处两层导电层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 X 和 Y 两个方向上 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
电容屏和电阻屏的区别电容屏和电阻屏的区别从一般手机的电容屏和电阻屏来看, 电容屏在触控的灵敏度以及支持多点触 摸方面确实优于电阻屏。但对于一些其他的区别很多朋友还是不太清楚,下面给 大家清晰的列出一个对比图可以直观了解它们的区别:
在了解了一些关于电阻屏和电容屏的基本知识后, 笔者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 款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电容电阻屏,而此次推荐也是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而分的, 对于广大网友购买智能手机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电阻触摸屏电阻触摸屏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多层复合薄膜, 由一 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 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透明导电层,在两层导 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绝缘。电阻触摸屏剖面结构 当手指触摸屏幕时,平常相互绝缘的两层导电层就在 触摸点位置有了一个接触,因其中一面导电层接通 Y 轴方向的 5V 均匀电压场, 使得侦测层的电压由零变为非零,控制器侦测到这个接通后,进行 A/D 转换, 并将得到的电压值与 5V 相比即可得触摸点的 Y 轴坐标,同理得出 X 轴的坐标, 这就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共同的最基本原理。电阻类触摸屏的关键在于材料 科技。常用的透明导电涂层材料有ITO,氧化铟,弱导电体,特性是当厚度 降到 1800 个埃(埃=10-10 米)以下时会突然变得透明,透光率为 80%,再薄 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 300 埃厚度时又上升到 80%。ITO 是所有电阻技术触 摸屏及电容技术触摸屏都用到的主要材料, 实际上电阻和电容技术触摸屏的工作 面就是 ITO 涂层。②镍金涂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 好的镍金涂层材料,外导电层由于频繁触摸,使用延展性好的镍金材料目的是为 了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工艺成本较为高昂。镍金导电层虽然延展性好,但是只能 作透明导体,不适合作为电阻触摸屏的工作面,因为它导电率高,而且金属不易 做到厚度非常均匀,不宜作电压分布层,只能作为探层。四线电阻触摸屏四线电阻触摸屏:
四线电阻技术电阻触摸屏的两层导电层都是 ITO, 在每层的两边缘各涂一条 银胶,一端加 5V 电压,一端加 0V,即能在工作面的一个方向上形成均匀连续 的平行电压分布。四线电阻触摸屏的两层 ITO 工作面工作时都加上 5V 到 0V 的 均匀电压分布场,触摸屏的引出线共有 4 条,四线电阻由此得名。当 A 面加竖 直方向的电压场时, 面作为测量触摸点电压的探头; 面加水平方向的电压时, B B A 面作探头。电阻触摸屏特点电阻触摸屏特点总的来说,不管是四线电阻触摸屏、五线电阻触摸屏还是其他几类电阻触摸 屏(本文不再介绍) ,电阻触摸屏都有这么几个优点不怕灰尘、水汽和油污, 防止电磁辐射 可以用任何物体来触摸.同时,电阻类触摸屏的缺点是外层薄 膜毕竟是塑料膜,极怕划伤。虽然电容触摸屏较电阻触摸屏好,但是依然有不少玩家接受不了电容屏,有 人觉得电容屏,很容易误操作,尤其是在看网页的时候,密密麻麻的链接,一个 拇指头下去,至少按到 3 个链接吧,而用指甲又无效。夏天当手上有汗的时候, 那感觉就更不好了,全虚拟键盘输入的时候,也容易误操作,开锁的时候,轻轻 一碰就有反应,所以说选择电容屏还是电阻屏看各人喜欢了,需求不同就有不同 的结果,如果是买给爸妈用,电阻屏反而更适合他们;用惯 Iphone 就应该非常 喜欢电容屏的……大家按自己的实际考虑吧。
本文标题:手机触摸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note2屏幕pp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