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动物雨林有哪些动物

世界上10大神奇动物是什么?_百度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介绍 一个主要的动物 一个主要的植物随便一种动物和植物 最具有代表性的
小妙wan1482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积比欧洲还要大,有700万平方千米.它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亚马逊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树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危害气候,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树木也产生氧气,它是人类及所有动物的生命所必需的.有些雨林的树木长得极高,达60米以上.它们的叶子形成“篷”,像一把雨伞,将光线挡住.因此树下几乎不生长什么低矮的植物.亚马逊平原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19世纪末,根据一位英国自然学者的统计,共有14712种动物,其中8000多种尚未为人所知,现在已知的动物和鸟类超出了10万种,还有至少27种甲虫.可能另外还有几百万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亚马逊平原的土著人居住在这里已有几个世纪.但大约500年前欧洲人来到这里后,许多土著人便沦为奴隶、死于疾病或被迫放弃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这里的雨林现正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因为人们为了开辟土地来种庄稼,或饲养牲畜来供应美国的肉类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对它滥伐滥砍.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480万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法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被称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人们从16世纪起开始开发森林.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又做出了一个最可悲的决策:开发亚马逊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每年约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逊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的45%.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马逊森林,把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又制造大量的氧气,亚马逊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逊热带雨林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就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在秘鲁,由于森林木断遭到破坏,年间就爆发了4300次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数达4.6万人.目前,每年仍有0.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冲入大海.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中,有200-400万种都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在亚马逊河流域的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对皿年后,至少将有50-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亚马逊热带雨林 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它水量终年充沛,滋润着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国”。亚马逊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亚马孙河 全长 6,296 km 源头海拔高度 5,597 m 平均流量 219,00...
亚马逊森林是一个热带的奇迹,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原始最大最好的热带雨林。远窝都市的尘嚣和人类工业、商业的文明使得亚马逊热带丛林成为一座返璞归真的孤岛绿洲,它覆盖了南美洲2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积,占去了巴西的大片土地和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秘鲁和圭亚那的部分领土,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楼主说要介绍一种动物和植物,可是那里有好多的动物和植物。能不能把要...
扫描下载二维码哥伦比亚美洲狮_百度百科
哥伦比亚美洲狮
哥伦比亚美洲狮(学名:Puma concolor bangsi)是美洲狮的亚种之一,体长130~200厘米,尾长约100厘米,肩高55~80厘米,体重35~100千克,为猫亚科中最大者。雄性比雌性大近1倍。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全身为单一的灰色、红棕色或红色。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栖息于除热带雨林外的各种环境,善于攀爬和跳跃,全天均可活动。喜独居。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各种脊椎动物为食。
哥伦比亚美洲狮形态特征
哥伦比亚美洲狮是美洲狮的亚种之一。头圆、吻宽、眼大、耳短,耳朵背后有与狮相似的黑色斑。雄兽和雌兽的颈部不生鬣毛。尾端的也有像狮一样的丛毛,但不如狮的丛毛明显。体毛较短,身上没有斑纹,背部及四肢外侧为棕灰、银灰及浅紫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灰白色。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后腿比前腿长,这使它们能轻松的跳跃并掌握平衡,美洲狮有宽大而强有力地爪,有利于攀岩,爬树和捕猎。[1]
哥伦比亚美洲狮栖息环境
栖息环境多样化,生活于森林、丛林、丘陵、草原、半沙漠和高山等多种生境,可以适应多种气候和自然环境。美洲狮是一种喜欢在隐蔽、安宁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1]
哥伦比亚美洲狮生活习性
感官发达,喉咙可以发出像家猫一样的“咕噜”声,美洲狮的叫声非常响亮,但不能吼叫,只能发出刺耳而尖锐的高鸣。
善于游泳和爬树,也善于奔跑,每小时能跑53-64公里,跳跃能力极强,能从12-13米高的树上或悬崖上跳下,也能跃过3米以上至6米的高度或5米以上至13米的距离,所以对20米以内的猎物,只要奋力跳跃两次就可以捕到。
美洲狮白天夜里都很活跃,常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隐蔽,然后伏击猎物。它主要捕食鹿类和其它小型兽类,家畜也是攻击的对象,美洲狮捕捉所有能看到的猎物,各种鹿类:白尾鹿、黑尾鹿、马鹿、马驼鹿等,也捕捉其他动物:松鼠、兔子、水獭、犰狳、西貒、啮齿动物、火鸡、鱼、昆虫、豪猪,臭鼬甚至蚱蜢、蝙蝠、蛙、树懒、貘、野鸭等。也捕食家畜,甚至袭击人类。[1]
哥伦比亚美洲狮繁殖方式
在繁殖季节,雌性美洲狮有8天的发情期,有多只雄性会在这段时间内发起争斗。它们将在两周的时间内形影不离,每天最多可交配多达70次。美洲狮的繁殖季节不固定,雌兽的怀孕期大约为90天。通常在春末夏初时,雌兽便在山洞里或在某一隐蔽的地方生下幼仔,每胎产1-6仔,每隔一小时出生一只。幼仔出生后,雌兽会把它们舔得很干净,然后单独抚养自己的后代。寿命为15-20年。[1]
哥伦比亚美洲狮分布范围
分布于哥伦比亚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北侧到厄瓜多尔西部的。[2]
哥伦比亚美洲狮保护等级
列入《》(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3]
[引用日期]
.Mammals'Planet [引用日期]
.The IUCN Red List
.2013-01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哥伦比亚蓝翅鹦哥_百度百科
哥伦比亚蓝翅鹦哥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蓝翅鹦哥哥伦比亚亚种是蓝翅鹦哥的亚种之一。鸟体为黄绿色,前额、头顶和头部两侧偏绿;颈部和头部后方带有点灰白色;翅膀弯曲的地方、背部下方、尾羽上方顶端、翅膀内侧覆羽和肩膀附近为蓝紫色;主要飞行羽和次要飞行羽的底色为蓝紫色,飞行羽内侧为浅灰蓝色;尾巴内侧为暗绿;鸟喙为蜡白色并带有点绿色,虹膜为深棕色。雌鸟身上所有的蓝色斑纹皆为绿色,尤其头部和鸟喙附近为浅绿色。
哥伦比亚蓝翅鹦哥物种概述
该亚种雄鸟的下背部和臀部的绿松石蓝色更多,覆羽具绿松石蓝色并带有紫色和酸枣色。雌鸟的额头更黄,鸟喙较厚。[1]
哥伦比亚蓝翅鹦哥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干燥和半开阔充满灌木和树木的地区、开阔的林区、刺丛平原、次要植被区、雨林的边缘地带;沿着海岸的族群则是栖息于棕榈树丛、此外也出没在农耕区、花园和城镇活动。在繁殖季会组成5到12只的小群体,偶尔也会超过50只。个性活泼并较胆大,可以在有10米内的距离接近,如果被惊扰,会整群飞起,伴随着嘈杂的大叫声;有时候族群会和雀科的鸟类一起活动,在中午炎热的时候会栖息在觅食的树枝上,等到凉爽了再继续觅食。野外的繁殖季为5到8月,会寻找枯死的树洞筑巢,或用所废弃的泥巢;一次会产下3到5枚卵,孵化期21天,幼鸟羽毛长成约35天。[1]
哥伦比亚蓝翅鹦哥分布范围
分布于哥伦比亚和邻近秘鲁的东北部,通过亚马逊和它的支流向西到亚马逊河流域中部,进入巴西西北部附近并向远东南延伸。[1]
哥伦比亚蓝翅鹦哥保护等级
列入《》(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1]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 (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
企业信用信息哥伦比亚热带雨林的棉顶狨 Saguinus Oedipus(热带雨林,哥伦比亚,棉花,眼睛,叶子,果实,狨科动物) - 动物学 - 生物秀
标题: 哥伦比亚热带雨林的棉顶狨 Saguinus Oedipus(热带雨林,哥伦比亚,棉花,眼睛,叶子,果实,狨科动物)
摘要: 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是狨科动物的天堂,这里生活着好几种狨。其中比较奇特的一种是棉顶狨(Saguinus Oedipus)。棉顶狨(Cotton-top tamarin)不像其它狨类一样分布广泛,它只生活在哥伦比亚地区的茂密丛林中,数量稀少,十分罕见。棉顶狨的样子看起来狰狞可怖,长着一头浓密修长的白毛,好像一堆棉花。黑色的脸上花纹堆叠,小眼睛里好像闪烁着凶光。其实这种动物是相对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靠吃植物……
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是狨科动物的天堂,这里生活着好几种狨。其中比较奇特的一种是棉顶狨(Saguinus Oedipus)。
棉顶狨(Cotton-top tamarin)不像其它狨类一样分布广泛,它只生活在哥伦比亚地区的茂密丛林中,数量稀少,十分罕见。
棉顶狨的样子看起来狰狞可怖,长着一头浓密修长的白毛,好像一堆棉花。黑色的脸上花纹堆叠,小眼睛里好像闪烁着凶光。其实这种动物是相对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靠吃植物的叶子、果实、树汁为生,也捕捉昆虫之类的小动物。
棉顶狨的尾巴比身体还长,两肩长着红褐色的长毛,老实说这种穿着美丽"披肩"的小猴子还是比较可爱的。
棉顶狨的怀孕期为140天左右,每胎产2仔,寿命可达15年。
棉顶狨的主要天敌是美洲虎和食肉猛禽。不过这种动物性喜群居,所以集体中负责放哨的成员往往会及时报警,化解危险。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伦比亚雨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