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硕ct几年查一回

&主题:2015年起临床医学硕士从7年制改为8年制,原来的8年制博士呢?
泡网分: 0.265
帖子: 1424
注册: 2014年09月
2015年起临床医学硕士从7年制改为8年制
00:5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政策回顾:
  教育部等六部门近日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年起,将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5+3”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网民点评:
  @李文斌医学博士:从1977年恢复高考,医学教育5年制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知名医学院校开始长学制医学教育(7-8年)。目前部分医学院几乎没有5年制医学专业了。但经过实践和研究证明,长学制医学教育在我国有很多弊端。从今年开始,大部分的医学院校要恢复和扩大5年制招生,减少长学制招生。
  @蜈蚣_真人无名:1977年恢复高考时,一般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是5年制,北京医学院等少数院校是6年制。协和恢复招生后,协和执行的是8年制(那时8年制出来是硕士)。后来北京医学院等改为7年制,逐步出现了多所8年制的学校。关于医学院校的学习年限,争论了很多年。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460&&回帖:25 &&
泡网分: 0.547
注册: 2015年11月
世界文学名著 发表于
2015年起临床医学硕士从7年制改为8年制
00:5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政策回顾:
  教育部等六部门近日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年起,将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5+3”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网民点评:
  @李文斌医学博士:从1977年恢复高考,医学教育5年制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知名医学院校开始长学制医学教育(7-8年)。目前部分医学院几乎没有5年制医学专业了。但经过实践和研究证明,长学制医学教育在我国有很多弊端。从今年开始,大部分的医学院校要恢复和扩大5年制招生,减少长学制招生。
  @蜈蚣_真人无名:1977年恢复高考时,一般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是5年制,北京医学院等少数院校是6年制。协和恢复招生后,协和执行的是8年制(那时8年制出来是硕士)。后来北京医学院等改为7年制,逐步出现了多所8年制的学校。关于医学院校的学习年限,争论了很多年。不禁止中医,改多少年都木用。
泡网分: 0.52
帖子: 1489
注册: 2012年10月
临床型研究生也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才能报考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65
帖子: 1424
注册: 2014年09月
明年起临床医学硕士从7年制改为&5+3&8年制
17:48:11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从明年起,临床医学硕士要从7年制改为&5+3&的8年制;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这也是对我国的医生培养方式提出重大调整。
《意见》提出,要构建以&5+3&为主体,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以&3+2&,也就是&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从明年开始,不再招收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名学生想成为一名医生,在经过5年的系统培养之后,首先要到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当3年的住院医师,通过考核并获取职业资格许可之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临床医生。我国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启动于2011年,先后在上海等地进行了&5+3&改革试点。《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对三年来改革的总结和提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全面推进5+3,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名医生想完成成长,必须经历在学校学习、毕业后实践学习,以及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其中,毕业后教育,特别是在医院中的真刀真枪实践学习,是完成从一个学生向医生转变最关键环节。按照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不少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一上来很难适应临床工作。不管是花了7年读完研究生、还是花了更久读完博士,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这次改革,将会大大扭转这一现象:
庄一强:现在我们现行的制度,学生在临床上,很多人的反映说,他们可能更会读书,会做科研,会养白老鼠做临床的实验,培养细菌。读书比较厉害,看病比较差。医生就是一个临床操作的(工作),他看病看得多,就学得多,5+3后面三年是学徒工,培训完了以后再分配到山东某个医院、到石家庄某个医院,这个时候他已经掌握好临床的技能。
对于这次改革,记者还采访到了北京301医院的麻醉科主任米卫东和目前正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曹晶晶,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此也有不同的解读。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北京301医院麻醉科主任米卫东,摆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毕业分到301,因为平台高而得以见识更多的病例;然而,当年跟自己同时毕业,却分配到偏远地区的同学,在职业上必然就吃亏不少。这,也正是&5+3&改革可以解决的问题:
米卫东:你看我毕业的时候,八十个同学一个班,有的分到公社医院,分到公社医院的医生永远都是公社医院的水平,很多病人看了见都没见,听都没听过,说水分很差,现在五年本科毕业以后,有三年要到各个医生培训基地去,比如说301医院,培训完以后,临床很多知识、经验都是在301积累的,这时候你再分到其他的医院去,分到底下一个县医院时候,临床能力经验水平很多从301那里来的,相比以前那种模式,当医生水平要高得多得多。
在同一纬度上,庄一强则认为,学医好比学开车,最早手把手教的你的师傅,直接决定你日后的驾驶手法。国家指定的培训基地,都为省级以上的大医院。水平统一的实践起点,可以使未来走上岗位的医学毕业生,质量更加均衡:
庄一强:学研究生的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地级市医院,地级市医院,老医生带他,带他三年就会了,而且第一个师傅的水平决定这个医生一辈子将来的水平,因为学来这个手势,学来这个方法怎么样,后面就很难改了。5+3以后,五年的医学院毕业了,还必须有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他必须在教育部认可,像比如北京的协和,301北大,省部级的医院他有这个工培的机制,临床直接工作了,上手术台做手术了,三年以后会再找工作,这两个医生你觉得哪个会更强。
泡网分: 34.102
帖子: 2215
注册: 2002年03月
又TM拍脑袋决策,现在这医疗环境谁还愿意学医啊? 20年以后会后继无人的
动不动就杀医、闹医的;全国人民看病难看病贵全被引导着指向医生和医院,只字不提ZF在里面起的捣蛋作用;都觉得医生收入高实际上除了北京的大医院和能在某省市独占垄断地位的几个大医院外,其他医生也就比一般公务员高点;不断提高医生的准入难度,增加临床实习期,增加在校时间,提高医师许可证的考试难度。
投入太大,回报期太长,从高考学医开始,到博士毕业(本科生现在基本上找不到工作,硕士生在医院里基本跟本科生一个待遇,只有博士能混得好一些)5年+3年+2-3年,再加2年实习(医院里定的)、1年住院总,前面11年纯粹的花钱一分钱挣不到,14年后才能独立看病才有可能挣点小钱,快的话20年后能开始挣钱,慢的25年甚至30年后才能开始挣钱,也就快退休了。
学别的专业4年后就开始挣钱,10年后开始挣钱高潮,学医的还在学校苦熬呢。
身边的第二代最近3年没有一个报医学院校的,以前学医的同事第二代有将近一半的孩子选择继续学医,现在基本上是0,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泡网分: 20.46
帖子: 2725
注册: 2007年08月
我是支持医院和医生的。谁不满意谁去国外去看病。中国现在的维权意识和行为走歪了,有很多过头了,有些维权行为美国这样的法制国家都不会容忍,老百姓也不会那样去做。
泡网分: 0.547
注册: 2015年11月
aflex 发表于
我是支持医院和医生的。谁不满意谁去国外去看病。中国现在的维权意识和行为走歪了,有很多过头了,有些维权行为美国这样的法制国家都不会容忍,老百姓也不会那样去做。有钱人确实已经很多跑美国看病了,比如美国霍普金斯医院治疗癌症
癌症治愈率相差巨大 引中国富人赴美看病潮
【侨报特约记者 王睿一 报道】
2012年7月,一纸病理报告彻底打乱了闫女士的生活。
“恶性黑色素瘤”——这个因电影《非诚勿扰II》而家喻户晓的不治之症,赫然写在闫女士的诊断书上。更要命的是,她的PET-CT检查结果显示左肾上腺有结节,国内专家一致认为属于黑色素瘤晚期并转移所致,建议保守治疗。
看过《非诚勿扰II》中患者李香山结局的闫女士说,她当时也想到了自杀。
绝望中,闫女士老公在美国的朋友打来电话:“美国医疗技术发达,为何不来这边看看?”抱着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旅行的态度,她决定到美国看一看。
闫女士成功了。美国黑色素瘤外科专家Tanabe教授检查认定,左肾上腺为良性肿块;在进行了黑色素瘤切除扩大手术后,闫女士的黑色素瘤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10%。“你可以完全忘记自己曾经是个癌症病人了。”Tanabe教授说。
泡网分: 2.797
帖子: 2696
注册: 2005年02月
aflex 发表于
我是支持医院和医生的。谁不满意谁去国外去看病。中国现在的维权意识和行为走歪了,有很多过头了,有些维权行为美国这样的法制国家都不会容忍,老百姓也不会那样去做。现在到美国看病有很多了,已经形成了一项产业,有不少机构公司在做。我一个朋友就开了一家公司专门做这个。
泡网分: 5.711
帖子: 14177
注册: 2012年02月
看怎么理解这个“博士”了。个人感觉有两种:
1.一种“博士”是和其他专业一样,是一种科研学位,本--硕--博一路上来,博代表
较强的科研能力。
2.另一种博士是医学专业特有的,是一种职业称呼相当是头衔,在国外似乎凡是医生没有不带Dr的。
在讨论需要几年前,需要明确这个医学的“博士”定义属于哪一类。
泡网分: 0.109
注册: 2006年07月
还不如加强住院医师培训计划,8年制,正真上临床的时间也就2年,你要在写论文找工作更短,而且有些说是临床学位,其实都在实验室做实验。出来连个阑尾都不敢开
泡网分: 0.265
帖子: 1424
注册: 2014年09月
Netweaver 发表于
看怎么理解这个“博士”了。个人感觉有两种:
1.一种“博士”是和其他专业一样,是一种科研学位,本--硕--博一路上来,博代表
较强的科研能力。
2.另一种博士是医学专业特有的,是一种职业称呼相当是头衔,在国外似乎凡是医生没有不带Dr的。
在讨论需要几年前,需要明确这个医学的“博士”定义属于哪一类。临床医学8年制本博连读,前3年或前4年读的是生物或者其他学科,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下,对临床医学有个蛋用。这玩意是盲目学美国,好大喜功吹出来的,以前办的好的,传统上也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但协和医大8年毕业后,实践能力不如普通5年制毕业再临床工作2年后读的3年制硕士。
。。。。。。
一名医生想完成成长,必须经历在学校学习、毕业后实践学习,以及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其中,毕业后教育,特别是在医院中的真刀真枪实践学习,是完成从一个学生向医生转变最关键环节。按照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不少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一上来很难适应临床工作。不管是花了7年读完研究生、还是花了更久读完博士,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这次改革,将会大大扭转这一现象:
庄一强:现在我们现行的制度,学生在临床上,很多人的反映说,他们可能更会读书,会做科研,会养白老鼠做临床的实验,培养细菌。读书比较厉害,看病比较差。医生就是一个临床操作的(工作),他看病看得多,就学得多,5+3后面三年是学徒工,培训完了以后再分配到山东某个医院、到石家庄某个医院,这个时候他已经掌握好临床的技能。
对于这次改革,记者还采访到了北京301医院的麻醉科主任米卫东和目前正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曹晶晶,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此也有不同的解读。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北京301医院麻醉科主任米卫东,摆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毕业分到301,因为平台高而得以见识更多的病例;然而,当年跟自己同时毕业,却分配到偏远地区的同学,在职业上必然就吃亏不少。这,也正是&5+3&改革可以解决的问题:
米卫东:你看我毕业的时候,八十个同学一个班,有的分到公社医院,分到公社医院的医生永远都是公社医院的水平,很多病人看了见都没见,听都没听过,说水分很差,现在五年本科毕业以后,有三年要到各个医生培训基地去,比如说301医院,培训完以后,临床很多知识、经验都是在301积累的,这时候你再分到其他的医院去,分到底下一个县医院时候,临床能力经验水平很多从301那里来的,相比以前那种模式,当医生水平要高得多得多。
在同一纬度上,庄一强则认为,学医好比学开车,最早手把手教的你的师傅,直接决定你日后的驾驶手法。国家指定的培训基地,都为省级以上的大医院。水平统一的实践起点,可以使未来走上岗位的医学毕业生,质量更加均衡:
泡网分: 2.491
帖子: 3423
注册: 2013年11月
captainusa08 发表于
不禁止中医,改多少年都木用。不禁止莆田人开医院&&改多少年都木用~
泡网分: 39.447
帖子: 8647
注册: 2002年10月
世界文学名著 发表于
临床医学8年制本博连读,前3年或前4年读的是生物或者其他学科,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下,对临床医学有个蛋用。这玩意是盲目学美国,好大喜功吹出来的,以前办的好的,传统上也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但协和医大8年毕业后,实践能力不如普通5年制毕业再临床工作2年后读的3年制硕士。
。。。。。。医院确实最喜欢那些读了本科工作两年再上博士的毕业生(帝都好的医院部分科室不收博士以下学历的),因为不需要再实习或者转科就能上手,而8年制的毕业后还需要至少2年才能达到同样水平。
临床这东西主要看实践,学位再高也未必管用(不过好学校是一个基本素质的保证)。
泡网分: 1.994
帖子: 1402
注册: 2015年12月
lj2736102 发表于
不禁止莆田人开医院&&改多少年都木用~哈哈,+
泡网分: 37.371
帖子: 1949
注册: 2001年04月
刚刚出来的新政策,毕业后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后,还要再2-4年的专科培训,出来都快四张了才能行医,多年的培训对病人负责是没错,但行政部门怎么 不考虑这些人的生活问题?啃老啃到40岁?……
泡网分: 0.265
帖子: 1424
注册: 2014年09月
海咛、拉丝布丁、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本次「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意见中,把主治医师也包含在内了。所以刚看到这个消息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心中也是咯噔一下,心想,原来还要继续被卫计委捆绑凌辱啊。后来仔细读了下,发现我应该已经算幸运靠岸的一批了,即便进入专科规培,也是领着医院的薪水,该干嘛干嘛,最多参照下模棱两可的培养纲要,再削足适履一下即可。惨的其实的是那些阶段晚于我,目前还没有正式就业的一代,搞不好真得像现在的规培生一样,吊着老命打黑工。
所以,我可能没有那么自危的感觉,也就稍微不那么情绪化地谈谈这件事情。
虽然此次卫计委发布的文件中的措辞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实际上我们医院实施住院医师规培和专科医师规培都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这个制度其实早就在试点,早就有人才产出。通过回顾先行者的经历,可以了解规培的初衷与实际效果。
从规培制度的主要推动者的履历和自述来看,卫计委一直力推的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参考的就是北美模式。实际上对比中美的制度也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对应关系:住院医师规培 = Residency,专科医师规培 = Fellowship。北美模式的最大长处是保障了医学人才的专业底线和平均水准。也就是说,经过 4 年的医学院(授予医学博士)打好厚实的基础知识背景,考取USMLE(获得医师执照),3-6年 Residency 在大专科范围内进行临床训练(像内、外、妇、儿、麻醉这样的范畴),再经过 n 年的专科、亚专业临床训练(例如心脏外科、消化内镜、重症监护这样的层面),方可成为一名专科医师(也是需要竞聘的)。整个培养过程是遵循详细规范的,不断严格考核的,例如某项操作需观摩50例,亲自完成100例,然后由上级医生考核。这几个环节也都有申请和筛选,所以真正可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的精英教育。
很明显,曾经的卫生部,现在的卫计委,是能看到中国医学人才的问题的,那就是,经过了那段不正常的年代,大量推广赤脚医生、三年医专这种短平快的卫生人才的思路甚嚣尘上,中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还未完善,其专业性就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可以说时至今日,虽然国内好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可以产出比肩世界的人才,中国医生专业性的底线也是兜不住的,尤其是在落后地区,「规范行医」,甚至「持证行医」都是苛求,罔论水平。
理论上,北美模式就是针对中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一剂良药,是一条正道。从答主所在医院产出的住院医师和专科规培的人才来看,认真进行规培的确能产出内力深厚、战斗力超群的临床医师。
然而放之全国,就能普遍达到效果吗?对参加规培的医生个人而言,其得失又是怎样的?
1、规培制度支撑了大型医院的运转
这里我要去掉「国内」二字。放在北美也是一样,越是顶尖的医院,越是本院主治医师(attending们)居少数,外来的 resident 和 fellow 占临床劳动力的大多数。在国内医院还要算上研究生、进修生等,但只有规培医生(不具备医院员工身份)才是真正被制度卡住咽喉的人,才是最大主力。所以国内大医院往往对规培制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意味着可以花很少的钱,就维持很大的病源容量,还能给具备较高职称的本院医师开出较好的待遇。
随着规培制度越发严格,完成规培成为晋升、甚至就业的前置条件,那么只要你还想当医生,就必须对这个制度低头。发达国家一切正式非正式雇佣关系都要遵照基本法,勤工俭学给学生寝室看个大门都要参照最低工资标准给报酬。然而我国的劳动保障基本还处于「社会主义」阶段,不承认事业单位中剥削的存在,那也就不需要多严格的劳动保障。对大医院来讲,面对这种碾压式的劳资关系,就是可以堂而皇之地「剥削」和「压榨」。这是规培制度的原罪。
2、缺乏严格规范培训的「规培」都是冒牌货
美国有个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这个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制定residency和fellowship的培养规范,并且审查各个医院的培训资质,每个提供培训的医院都要制定自己符合要求的详细培训内容。中国当然把这套也学去了,医院作为规培基地要满足xxxx条件,要定期上交xxxx。然而实际真的是这样吗?抛开少数的早已试点多年的培训医院,其他那么多「规培基地」那是嗖的一下冒出来的,那些曾经不是规培基地的非教学医院,你的教学资源从哪里构建,你的培养者自己规范化了没有?据我了解的情况,有些地市级医院乃至省人民医院作为规培基地的,真的很水,很水。
临床能力的提升不是光泡在临床上打工就真的提升了,否则医生就没必要考察别的,看年龄就行了。临床培养需要的是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啊。美国顶尖医院的resident和fellow,每周有1/3的时间都在参加教学活动,经常是中午查个房,下午就留着值班的人,其他人全都参加教学培训去了。资源有多丰富,训练ECMO,就实机模拟,各种场景和突发状况模拟,完成课程后,跟着高年资fellow完成规定例数。心脏实体标本几百个,教学日就拿出来分小组学习病理解剖。病例讨论资料齐备,持续跟进,多次讨论,直到结果验证。只有合理的工作量和教学量才能搞这些,工作量过饱和,或者是没有相应的教学安排,就成了光做事,不求甚解,最后培训目的是达不到的。
原以为他们会把住院医师规培先理顺了,先真的规范化了,再去碰专科医师规培,看来我低估了有些人的急功近利。
3、待遇和发展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的规培其实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经成为这家医院的正式员工,只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拿到规培证,所以要完成相应的任务考核。第二种是,还没有跟任何医院有正式的劳务关系,作为规培学员,拿一定量的培训补助,在别人已经早就上班的年纪,还培训几年。
第一种谈不上惨,最多也就少许推迟了晋升过程而已。第二种是真惨,因为待遇普遍很低。规培合同不是劳动合同,人家医院说了,你相当于是在这家医院学习的,学习本来应该缴费,我还倒给你点钱,仁至义尽。目前只有深圳能给博士学位的规培生开出10万一年的报酬,然而这都是深圳政府贴了钱的,为啥要贴钱,因为深圳其实没有什么好医院更没有好的教学医院,很多人从发展角度是不愿意去的,就这样才拿钱出来补。像上海的很多医院,规培待遇那是相当的低。卫计委在这两年开始强推规培的时候,是要每人每年补3万元的,但是从来没说要把这3万发到人手里。3万还包含了这家医院的人才培养成本。所以你看,有些地方的规培待遇连一年3万都达不到。
待遇低就不说了,就业确实是个问题。医院对于人事招聘都是非常谨慎的,不像一般的公司。一般的公司,跳槽离职是很正常的,在医院一般不会。公立医院招一个医生作为正式员工,一般都是要考虑用30年以上,你现在年轻,十多年后的学科带头人就要从你这辈里产生,所以你得这也行,那也行。但是医院又有那么多临床工作要做,不可能招一大帮年轻正式员工最后恶性竞争,那么规培就是最好的劳动力。干几年了走人,不需要照顾你的个人发展,也不需要考虑福利,养老啊医保啊都转移给下家了,轻松脱手。所以这种规培医生即便是在很好的医院培训,也只有很少数能留下来。
4、专科规培让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混乱不堪
目前执行的还是3年住院医师规培的强制标准,也就是说,只要你学医,就得拿这个证,否则当不了主治医生。而如果要学北美,意味着,2~4年专科医师规培也迟早要跟就业与晋升挂钩。那么最理想的情况,是5年本科,跟着3年住院医师规培,再是2~4年专科医师规培。然而,我们在谈论这些的时候,似乎还没有把广大的硕士、博士考虑在内。注意,硕士、博士这条学历线路,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线路根本上就是两条线路啊。硕士、博士培养的时候,其主心骨是研究能力,不管期间是怎样的过程,论文发表、学位论文都是必备条件。可以说,这些年的医学的硕博模式绝对是一种懒政的结果,即考虑到医学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一定要向高校其他专业的模式并轨。然而并轨之后,又是立马脱轨,其他专业读了博,正统路线就是继续教学和研究之路。而医学的博士在我国实际上大部分都是面向实践的。也就是说,即便一个人将来很少从事研究工作,他想到稍微好点的地方当医生,也必须完成相当长的研究经历,然而在此期间,其实践能力并没有被要求严格的培养和考察!
等上层管理者们终于意识到培养面向实践的人才应该用规培来完成的时候,医学硕、博早就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了。最好的人才不是读了硕博,就是还在通往硕博的路上。总不可能宣布,硕士博士们都别搞研究了,都去上临床规培去,学位照样发。那怎么办呢,又只能从当前制度改良,开始严格区分「科学型」和「专业型」(即临床型),然后阻止从纯「科学型」发展起来的研究生获得医师执照。这就是当年的「科硕门」。现在,又要把规培整合到学历深造去,即临床型硕士「顺便」获得住院医师规培的证,临床型博士「顺便」获得专科医师规培的证。那科学型的怎么办呢?想当医生的话,完成学位后,再来完成规培这个系列。很多人在赞扬规培正面意义的时候,都是基于一个医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统教育的前提下。实际上在这个过渡时期,已经存在的多种学制和学历都难以直接整合到规培中去,必须比后人多花些年来完成要求,显然是为制度而牺牲的。
我学医到现在,目睹了无数次的这样的「政策折腾」。例如没多久以前,他们还觉得问题出在医学院教育上,搞出了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九年制这样好几种长学制医学教育来。可以说,都是历任上层管理者之间思路不统一、毫无远见和延续性的结果。
或者说,把医学教育划归给高等教育来管理,只懂教育不懂医学教育的管理者势必一刀切。把医学的毕业后培养交给非医生出身的这批管理者,其势必不能体谅其中的艰难。负责进行制度改革的上层管理者手里拿不出钱来,那就势必只能改制度,却拿不出待遇。负责制度改革却又只有能力能制定各种证和在发各种证的时候戳章,那势必无法釜底抽薪。
再往根本上追究,那就是,医疗卫生的管理者手里的权力和资源都极其有限,你管医疗卫生,你就只能管医院这一层,医学教育不归你管,医保不归你管,科研不归你管,福利不归你管,人事不归你管,就连计划生育还能创很多收入的时候,也不归你管,后来计划生育行将就木了,好了拿去管吧。所以,某些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太监,还想要强行繁衍,显然是没有结果的。
再往根本上追究呢?那就是,更上面的觉得,中国目前还不该拥有那么好的医疗卫生,所以某部门不能拥有那么多的权力和资源来改革,否则花太多钱。说到底就是,咱中国老百姓不配啊!
编辑于 昨天 23:56 41 条评论
泡网分: 11.676
帖子: 6693
注册: 2011年03月
lj2736102 发表于
不禁止莆田人开医院&&改多少年都木用~&&禁止了莆田人开“承包”医院,还会有其他人干这个。
& &其实根源就是权力没有约束。
泡网分: 34.102
帖子: 2215
注册: 2002年03月
世界文学名著 发表于
从规培制度的主要推动者的履历和自述来看,卫计委一直力推的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参考的就是北美模式。实际上对比中美的制度也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对应关系:住院医师规培 = Residency,专科医师规培 = Fellowship。北美模式的最大长处是保障了医学人才的专业底线和平均水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专科医生的含金量非常高,对应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也非常高,也就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还是合适的。
东施效颦的去学别人的制度,但怎么不考虑国内医疗体系的实际能否对应这种严酷的标准,如楼上兄弟说的,难道要学医的人啃老啃到40岁才算完吗?&&国内的医院绝大部分是公立医院,承担着医保在内的福利保障任务,因此各种限价各种限薪,其实除了北京这些巨牛的医院挣钱到手软以外,很多很多的市级、区级、县级甚至少数的省级医院也就是个饿不死而已,从数量上来说真能挣到钱的是少数极少数,在这样的薪金水平下提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绝了医学生的来源,没人愿意去学医然后花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折腾之后挣着几千元的薪水。
但是这种断子绝孙的严重后果会滞后10多年甚至20多年才会出现,因而对当权者来说根本不予考虑,她只需要在现在的任期内推出这个制度,然后在个人述职报告上大吹特吹一通,就可以了。
我们确实应该建立追责制度了,象那位反对建立核电站的专家说的那样,把做决策的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总有一天这些人将会被人永远的记住、永远的问责。而不是象现在,5年前拍脑袋定的脑残政策出了问题都没人追究。
泡网分: 0.547
注册: 2015年11月
臭手 发表于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专科医生的含金量非常高,对应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也非常高,也就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还是合适的。
东施效颦的去学别人的制度,但怎么不考虑国内医疗体系的实际能否对应这种严酷的标准,如楼上兄弟说的,难道要学医的人啃老啃到40岁才算完吗?&&国内的医院绝大部分是公立医院,承担着医保在内的福利保障任务,因此各种限价各种限薪,其实除了北京这些巨牛的医院挣钱到手软以外,很多很多的市级、区级、县级甚至少数的省级医院也就是个饿不死而已,从数量上来说真能挣到钱的是少数极少数,在这样的薪金水平下提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绝了医学生的来源,没人愿意去学医然后花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折腾之后挣着几千元的薪水。
但是这种断子绝孙的严重后果会滞后10多年甚至20多年才会出现,因而对当权者来说根本不予考虑,她只需要在现在的任期内推出这个制度,然后在个人述职报告上大吹特吹一通,就可以了。
我们确实应该建立追责制度了,象那位反对建立核电站的专家说的那样,把做决策的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总有一天这些人将会被人永远的记住、永远的问责。而不是象现在,5年前拍脑袋定的脑残政策出了问题都没人追究。给中国人治病,不要那么麻烦,初中毕业读几本中医书就可以开业了
泡网分: 2.328
帖子: 2104
注册: 2016年01月
没人学医一直没有出现,医科大学的入学分数线一直非常高
中国这种制度,本科生就可以当医生,保证了医疗费比美国便宜
泡网分: 24.277
注册: 2004年04月
他高考之后要学医,她说:“医生都是白衣天使耶,你看着我长大,然后我嫁给你好不好?”
他笑着说:“好!”
那年,她5岁,他18。后来……
她小学,他本科。
她初中,他硕士。
她高中,他博士。
她大学,他规培。
她毕业工作了,他说:“我正在专科培训,就快成为正式医生了,你再等一两年我开始挣钱了就娶你,好不好?”
她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你买车买房还需要十年啊,大叔!”
泡网分: 24.101
注册: 2004年08月
<font color="#0米引闪器 发表于
没人学医一直没有出现,医科大学的入学分数线一直非常高
中国这种制度,本科生就可以当医生,保证了医疗费比美国便宜你确定?现在名牌医科大学已经分数线超级低了
儿科医生断档导致魔都很多医院儿科停止儿科急诊已经出现了
泡网分: 0.265
帖子: 1424
注册: 2014年09月
echoindigo 发表于
你确定?现在名牌医科大学已经分数线超级低了
儿科医生断档导致魔都很多医院儿科停止儿科急诊已经出现了超级低在哪儿?你给我截图。
2015高考的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还是顶尖高的
泡网分: 2.328
帖子: 2104
注册: 2016年01月
支持你!现在医科学生非常多,想进魔都大医院很难的
像林森浩、黄洋,复旦的尖子生,想进上海的3甲医院都没有可能性,都只能回老家
中国这种医生培养体制是非常成功的,比美国好多了
世界文学名著 发表于
超级低在哪儿?你给我截图。
2015高考的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还是顶尖高的 本帖最后由 200米引闪器 于
15:42 编辑
泡网分: 2.328
帖子: 2104
注册: 2016年01月
这种段子挺没意思的,医生找老婆不难,漂亮护士一大堆
觉生 发表于
他高考之后要学医,她说:“医生都是白衣天使耶,你看着我长大,然后我嫁给你好不好?”
他笑着说:“好!”
那年,她5岁,他18。后来……
她小学,他本科。
她初中,他硕士。
她高中,他博士。
她大学,他规培。
她毕业工作了,他说:“我正在专科培训,就快成为正式医生了,你再等一两年我开始挣钱了就娶你,好不好?”
她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你买车买房还需要十年啊,大叔!”
泡网分: 2.328
帖子: 2104
注册: 2016年01月
有人说本科医生误诊率高,博士医生误诊率低
可如果学美国,只允许硕士、博士当医生,中国医生待遇提高了,中国农村人、穷人看不起病,一样会死啊
有人说医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公交车司机也买不起,IT男也买不起,都在为社会做贡献。
你考大学的时候就知道医生收入水平了,当了医生闹啥闹?
收入规划,职业规划是该大学毕业之后才做的事情吗?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t200 召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