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散配方治疗中耳炎症状与治疗的

清瘟败毒散 - 搜狗百科
清瘟败毒散
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权威医学专家指出: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就是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学专家通过实验也充分证实:99%的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是克服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指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邪”指疾病,当机体正气(免疫力)强盛时,疾病就不能侵犯机体。我们通常说的免疫力就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外来病毒、病菌侵害的能力。在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机体自身能够抵御相当多的病毒、病菌的侵害,避免对机体造成损伤。
【兽药名称】通用名:清瘟败毒散 汉语拼音:Qingwen Baidu San【主要成分】石膏、地黄、、黄连、栀子、、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甘草、【性 状】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微甜。【功 能】泻火解毒,凉血。【主 治】热毒,高热神昏。【不良反应】暂无规定【注意事项】后期无实热证后者慎用。【】暂无规定【包装规格】1000g/袋【贮 藏】密闭,防潮。【批准文号】兽药字(165【生产企业】河南健恒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调:调节机体免疫力二净:净化病原体、净化体内垃圾三养:养肝、养肺、养胃
(需根据临床或者配方调整)混饲:用于猪群的各个阶段,可定期使用或关键阶段使用。1、用于日常;每吨饲料添加本品250-1200g。2、抗应激或发生疾病时,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000g。3、疫苗使用前后,每吨饲料添加本品500g。 (一)保健方案:仔猪断奶前7天:每头每天1g,添加到饮水中自由采用;仔猪断奶后: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200g,连用10-15天; 群:每吨饲料添加本品500g,每月连用10-15天;育肥猪群:每吨饲料添加本品250g,每月连用10-15天;妊娠猪:每吨饲料添加本品250g,每月连用10-15天;母猪哺乳期及配种前后: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kg,连用10-15天;空怀母猪:每吨饲料添加本品500克,连用7-10天;(二)预防和辅助治疗方案:当猪群出现时: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000克,并配合“氟来欣”使用; 猪群免疫前后各7天:每吨饲料添加本品500克,增强免疫效果,提高抗体水平。
传染性疾病
(1)(PRRS):可损伤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尤其是肺。肺泡巨噬细胞是蓝耳病病毒主要的繁殖场所,所以对肺部功能影响严重。(2)感染:根据病理学、免疫组织学和血流细胞计数的研究,确实存在。(3)感染可导致胸腺萎缩,减少。(4)():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的活力,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5)感染:导致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引起免疫抑制。
近年来人们对的致病性认识越加深刻,已经确定可以造成免疫抑制。如、单端孢菌霉烯族的毒素(如、T-2毒素等)、、和烟曲霉毒素等,这些毒素能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猪只过多摄入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
药理性因素及化学物质
目前已经证实,某些重金属如铅、铬、汞等可损伤淋巴细胞、等而引起免疫抑制,有些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
营养性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和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搭配比例不当,必然诱导机体免疫缺馅。
已证明在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应激状态下,畜禽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类固醇)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
后期无实热证后者慎用。
运用中医理论,通过清热解毒抗毒,凉血利咽,消炎,健胃通便增食、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1、黄连: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2、板青提取物:精典组方,含提取成份靛甙、板蓝根乙、丙、丁素及等。通过升高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而抑制病毒繁殖,解除免疫抑制。3、黄芪乙苷:具有诱生抗体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抑制病毒繁殖和。可改善,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皮肤和营养状况。4、: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以及对的镇静、镇痛、解热、强心、降压、抗心率失常等作用,通过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抗病能力。5、甘草皂苷:可刺激功能,增强活性,并且与和苦参有。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当前位置: >
非化脓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作者:李凡成 | 发表时间: 16:27:45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以耳内胀闷阻塞感、听力轻度或中度下降、鼓膜内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常见耳病,有时可伴轻微耳内疼痛、耳鸣或中耳积液。
一、西医治疗
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合适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各种疾病的治疗,从而有利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好转与减少病情反复。此类常见疾病有:急性上呼吸感染(急性鼻炎与急性鼻窦炎、急性咽炎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咽炎、慢性咽炎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其中,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者宜手术摘除腺样体;因下鼻甲后端肥大引起者,宜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2、内服药物治疗:
(1)在急性期,主要可用三类药物:一是抗生素以消炎(如安必仙、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等);二是激素(如强的松),三是咽鼓管促排剂,如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吉诺通),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切诺),三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
(2)在慢性期,主要可用咽鼓管促排剂,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激素。
3、局部治疗:主要包括:
(1)滴鼻药:主要使用减充血剂(如1%麻黄碱滴鼻液、达芬林、诺通之类,每天1-2次,用三天则停三天,以避免副作用的出现)与消炎滴鼻液,并使药液流入鼻咽部。
(2)咽鼓管吹张法、鼓膜按摩法。
(3)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有鼓室积液者。
(4)鼓膜切开(或激光打孔)与置管引流:适合于鼓室反复积液者。
4、其他治疗:如声频共振仪、理疗、激光,等。
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主要是辨证论治,以及针灸疗法、穴位注射、鼻腔滴药、咽鼓管吹张与鼓膜按摩法等。其中,辨证论治一般分为以下个主要证型:
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近期多有外感病史,病程较短;耳内作胀、不适或微痛,耳鸣如闻风声,自听增强,听力减退,患者常以手指轻按耳门,以求减轻耳部之不适。全身可伴有风寒或风热表证。如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舌质淡红、脉浮等;检查见鼓膜微红、内陷或有液平面,鼓膜穿刺可抽出清稀积液,鼻黏膜红肿。治法:疏风散邪,宣肺通窍。方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常用药物:荆芥,防风,川芎,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如机器声,自听增强,重听,或耳不闻声;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脉浮弦或弦数。检查见鼓膜内陷,周边轻度充血,或见液平面,鼓膜穿刺可抽出黄色较粘稠的积液。治法:清泻肝胆,利湿通窍。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泽泻,柴胡,甘草。
3、脾虚失运,湿浊困耳: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渐降,耳鸣声嘈杂。可伴有心烦胸闷,肢倦乏力,容易感冒,面色不华,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红,或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滑或细缓。检查见鼓膜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可抽出粘稠或清稀的积液。病程较长,小儿较多见。治法:健脾利湿,化浊通窍。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扁豆,薏苡仁,山药,砂仁,桔梗,莲子肉,甘草。
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病程日久,耳内胀闷阻塞感,日久不愈,甚则如物阻隔,听力明显减退,逐渐加重,耳鸣如蝉,或嘈杂声。全身或见纳呆,腹胀,便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舌质淡黯,或边有瘀点,脉细涩。检查见鼓膜内陷明显,甚则粘连,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积斑;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鼓室导抗图B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开闭。方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常用药物:赤芍,桃仁,红花,川芎,生姜,大枣,麝香
阅读(782)|
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请填写您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和您想得到的帮助。
主任医师 教授
已成功预约数:例
已获得投票数:个
同专业最新在线专家
运用中医药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反复鼻 ...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比如突发性耳聋、耳鸣、中耳炎、慢性鼻炎、鼻窦炎 ...
眼科常见病的诊治。
副主任医师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胬肉切除+结膜干细胞移植术等各 ...
李凡成专家最新文章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过敏性鼻炎
小儿腺样体肥大
萎缩性鼻炎
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扁桃体周脓肿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会厌炎
治疗效果:
态&&&&度:
感谢您对李凡成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凡成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凡成专家的患者,请
请注意,此处不能提供医院专家的咨询服务,若对病情有疑问还
联系方式:
填写电话号码时请加上区号,格式:010-贡献一系列中药药方
求精_牛皮癣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885贴子:
贡献一系列中药药方
药方是书上抄来的
分三种类型 自己对号入座
有愿意当小白鼠的试试自己在网上图书馆找来的
一个个复制的
应该没抄错这里没区分牛皮癣与神经性皮炎
混为一谈了
我一直在纠结 这两个病是不是可以不作区分牛皮癣药方
摘自-----《皮肤性病科顽症金方》
牛皮癣,即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阵发性剧烈瘙痒和皮肤苔癣样变为特征。因其患部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特点,中医将其称为“牛皮癣”,又因其好发于颈项部,故又称为“摄领疮”;因其缠绵顽固,故亦称为“顽癣”。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慢性经过,时轻时重,多在夏季加剧,冬季缓解。
临床上按其发病部位、皮损多少,分为泛发型和局限型两种。局限型,皮损仅见于颈项等局部,为少数境界清楚的苔藓样肥厚斑片;泛发型,分布较广泛,好发于头、四肢、肩腰部等处,甚至泛发全身各处,皮损特点与局限型相同。
中医认为本病阴伤血虚,内火郁滞为本,情志内伤、风邪侵袭是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病机。临床常见证型有肝郁化火、风湿蕴肤、血虚风燥三型。本病需要内外合治,外治以止痒为原则。
◆第一类:肝郁化火 皮损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治法宜清肝泻火。
潜阳熄风汤 方源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生地15克,熟地15克,煅磁石1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代赭石15克,当归9克,生何首乌9克,白芍9克,珍珠母30克,紫贝齿30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潜阳清肝,养血和营。 主治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 方解 方中用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二地与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本方适用于肝火内盛,肝风日久,皮肤瘙痒不止,证见舌质淡,苔净或光,脉弦细等。
清肝解郁汤 方源 《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4.5克,白芍6克,茯苓6克,白术3克,川贝母3克,熟地9克,炒山栀3克,制半夏1.8克,人参1.8克,柴胡1.8克,丹皮3克,陈皮1.5克,制香附1.5克,川芎1.8克,生甘草1.2克。 用法 加生姜3片,水煎,食后2小时服。 功效 清肝解郁,降火解毒。 主治 肝火妄动,发为神经性皮炎,头痛头眩,口苦咽干,局部瘙痒。
清肝活血汤 方源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组成 柴胡6克,薄荷3克,栀6克,当归9克,马鞭草12克,小茴香3克,红花6克,陈皮3克,赤芍9克,泽泻9克,黄芩15克,夏枯草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清肝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 神经性皮炎,胸胁与腹侧瘙痒剧烈。 方解 肝之经脉,绕阴器,抵少腹,过两胁,本方以柴胡、黄芩、夏枯草清肝火;柴胡、薄荷疏肝;栀子、马鞭草解毒利湿,当归、红花、赤芍活血通络;泽泻淡渗利湿,陈皮理气醒脾祛湿,甘草解毒和药,共成清肝利湿,活血通络之效。
加味化毒丹 方源 《霉疮证治秘鉴》卷下。 组成 牛黄1.2克,琥珀1.5克,血竭4.5克,雄黄4.5克,辰砂3克,虎胫骨4.5克(不用亦可),炮山甲4.5克,乌梢蛇4.5克,钟乳石6克,冰片0.9克,麝香0.6克,制大黄3克,轻粉1.5克。 用法 以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砂糖汤送下;虚者人参汤送下。 功效 解毒祛瘀,舒肝通络。 主治 牛皮癣。其初多生内股阴囊而瘙痒最甚,其色紫黑如牛皮,渐渐浸延小腹,尻臀,久则至于胸背胁肋,其形宛如铁甲。其症小便色赤,大便燥黑,气逆上冲,或头痛多怒。此皆郁热所致。
●外治方 布帛搽剂 方源 《中医皮肤病诊疗学》。 组成 土槿皮6克,枯矾6克,生大黄6克,雄黄4.5克,花椒4.5克,白芷10克,槟榔7克,草乌8克,樟脑2克,大风子15克,徐长卿10克,杏仁6克,胡黄连6克。 用法 诸药研极细粉末,用液体石蜡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捏成如鸡蛋大,重约70克,然后用15厘米×15厘米的漂白夏布包裹,再用线将开放一端结扎成布帛擦剂。用时,外擦皮损处,一天三次。剧痒,皮肤较肥厚者,可稍用力擦,如药干,再加入少量油继续擦用。 功效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播散型、痒风(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等。 方解 本方用土槿皮清热杀虫止痒;枯矾、雄黄解毒杀虫;大黄清热解毒;花椒、槟榔杀虫;白芷、大风子燥湿润肤杀虫;草乌、胡黄连祛风除湿;杏仁杀虫止痒;樟脑除湿杀虫;徐长卿通络活血。
搽黄药粉 方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栀子30克,雄黄12克,朱砂12克,轻粉12克。 用法 共为细面,用黄瓜把、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用;或配成10%软膏外用。 功效 祛风止痒,剥脱上皮。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顽湿疡(慢性湿疹)。 宜忌 溃疡疮面勿用。
癣药酒 方源 《外科方外奇方》。 组成 海风藤15克,土大黄根15克,白果肉15克,槟榔15克,白芷9克,白及9克,雄黄9克,斑蝥7只,鲜金钱松根皮30克。 用法 以滴花烧酒250毫升浸药,7日后搽患处。 功效 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蛇皮癣(鱼鳞癣)、顽阴癣(股癣)
◆第二类:风湿蕴肤 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舌苔白或白腻,脉濡而缓。治法宜疏风利湿。
搜风胜湿汤 方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全蝎6~12克,蜈蚣3~5条,海风藤9~15克,川槿皮9~15克,炒黄柏9~15克,炒白术9~15克,炒薏米15~30克,炒枳壳9~15克,白鲜皮15~30克,威灵仙15~30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搜内外风,除湿止痒。 主治 慢性湿疹、顽癣(顽固性神经性皮炎)等年久而致色素暗淡沉着及皮肤糙而显著瘙痒感的皮肤瘙痒症。 方解 本方适用于风湿之邪深入肌腠的慢性瘙痒类皮肤病。方中全蝎、蜈蚣搜剔内外风邪而止痒;白鲜皮、川槿皮、海风藤、威灵仙祛风通络止痒;炒枳壳、炒黄柏、炒白术、炒 薏米健脾燥湿止痒。本方各药均为炒用,适用于病情深在者。
桑菊芩连汤 方源 《皮肤病中医诊疗简编》。 组成 桑叶12克,菊花12克,金银花12克,苦参9克,黄连3克,防风9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荆芥6克,蝉蜕4.5克,苍术皮6克,生薏苡仁30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清热,散风,化湿。 主治 风热所致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 方解 方中用桑叶、防风、荆芥、苍术皮祛风解表;菊花、银花清热解毒;黄连、黄芩、山栀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苦参、蝉蜕疏散风热,祛风止痒;生苡仁、山栀、苍术皮化湿。
加减全虫方 方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全蝎9克,赤芍9克,蛇床子9克,姜厚朴9克,炙甘草6克,干生地15克,白鲜皮15克,当归12克,浮萍6克,陈皮6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活血散风,去湿止痒。 主治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复方乌蛇散 方源 《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 乌梢蛇30克,白鲜皮30克,丹参30克,金银花30克,地肤子30克,荆芥20克,防风20克,蝉蜕20克,苦参20克,赤芍20克,连翘20克,浮萍15克,紫草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 上药烘干后,共为细末,日服二次,每次6~9克,开水送下。 功效 疏风化湿,凉血解毒。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方解 方中乌蛇擅通经络,祛风止痒;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地肤子、浮萍清热祛风利湿;荆芥、防风、蝉蜕祛风止痒;丹参、赤芍、紫草凉血活血;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甘草调药。加减 若痒不重者,去荆芥、防风;湿重者,加黄芩;血燥者,加丹皮;病在四肢者,加桑枝。
祛风燥湿汤 方源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乌蛇9克,独活9克,白芷6克,藁本9克,黄柏9克,白鲜皮9克,金银花9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祛风,除湿,清热。 主治 阴囊神经性皮炎,风重于湿者。 方解 方中乌蛇、独活、白芷、藁本、白鲜皮祛风止痒,黄柏、银花、甘草燥湿清热。
●外治方 皮炎汤 方源 《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 组成 白芨9克,土百部9克,槟榔9克,鹤虱9克,白芷9克,红花9克,雄黄15克,蛇床子15克,大风子15克,白鲜皮15克,生川乌6克,生草乌6克,花椒3克,地肤子15克,土槿皮15克,蛇蜕1张,蜈蚣2条,白酒1000克。 用法 将药打粗末入白酒内泡一周即成,将药酒搽患处。 功效 消风、杀虫、止痒。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浅在的癣证。 宜忌 已破者勿用。若神经性皮炎红肿者不宜用此药,可用苦参汤外用,待红肿消退后,再如前搽之。
牛皮癣药酒 方源 《青囊秘传》见《孟河四家医案》。 组成 木鳖仁6个,土槿皮60克,槟榔7克,蜗牛7克,防风6克,麝香1克,冰片1克。 用法 烧酒1500克,浸涂。 功效 祛风清热,杀虫止痒。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药水 方源 《古今名方》。 组成 细辛250克,鲜羊蹄根60克,土 槿皮30克,生半夏30克,生南星30克,生川 乌30克,生草乌30克,闹羊花24克,荜拨24 克,蟾酥24克,酒精适量。 用法 本方为上海中药制药二厂生产的 成药。20毫升瓶装,每瓶约含生药2克,用时 先洗净患处,日涂2~3次。 功效 祛风,止痒,杀菌。 主治 神经性皮炎。 宜忌 皮肤有糜烂破溃处及阴部肛门周围不宜涂敷。切不可入口。
灭癣药膏 方源 《临诊一得录》。 组成 生川乌9克,生草乌9克,藏红花9克,大风子9克,木鳖子9克,狼毒9克,血竭9克,雄黄9克,槟榔12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芜荑12克。 用法 先将血竭、雄黄取出另研细末,后与余药研细和匀。以凡士林调成20%软膏。直接涂敷患处。 功效 杀虫止痒,祛风收湿。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白疕(银屑病)。 宜忌 本品有毒,不可入口。 方解 方用川草乌开腠理,通经止痛;红花、血竭活血化瘀;木鳖清热消肿;血竭活血生肌;黄柏、苍术清湿热;芜荑、大枫子、狼毒、雄黄、槟榔杀虫止痒。
◆第三类:血虚风燥 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脉沉。治法宜养血祛风润燥。
四物润肤汤 方源 《中医皮肤病诊疗学》。 组成 当归12克,胡麻12克,秦艽9克,白芍12克,生地15克,何首乌15克,石斛9克,钩藤9克,玉竹12克,山药12克,沙参30克,刺蒺藜18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养血润肤,散风止痒。 主治 血虚风盛所致神经性皮炎。 方解 方中用当归、胡麻、白芍、生地、何首乌养血益精润肤;石斛、玉竹、山药、沙参滋阴;秦艽、刺蒺藜散风止痒。临床可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慢性湿疹等慢性皮肤病见有干燥脱屑或苔癣样变者。
风癣汤 方源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生地30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茜草9克,红花9克, 黄芩9克,苦参9克,苍耳子9克,白鲜皮9克,地肤子9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养血和营,消风止痒。 主治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方解 本方用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此方用于血热血燥之证,起红色丘疹,瘙痒极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皮癣汤 方源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生地30克,当归9克,赤芍9克,黄芩9克,苦参9克,苍耳子9克,白鲜皮9克,地肤子9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内服。 功效 凉血润燥,祛风止痒。 主治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丘疹性湿疹。 方解 方中用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此方适用于血热风燥之证,起红色丘疹,瘙痒极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
止痒丸 方源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生地300克,玄参90克,当归90克,红花90克,茜草90克,白芍90克,苦参90克,苍耳子90克,白蒺藜90克。 用法 以上各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3次。 功效 润肤止痒。 主治 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
祛风换肌丸 方源 《外科正宗》。 组成 威灵仙90克,石菖蒲90克,制何首乌90克,苦参90克,怀牛膝90克,苍术90克,大胡麻90克,天花粉90克,生甘草45克,川芎45克,当归45克。 用法 上药为末,陈酒调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白水送下。 功效 除湿祛风,养血润燥。 主治 白屑风(干性脂溢性皮炎)、顽癣(神经性皮炎)、疥疮等皮肤病,瘙痒无度,日久不绝,愈之又发者。 宜忌 忌牛肉、火酒、鸡、鹅、羊等发物。
●外治方 搽绿药粉 方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硼砂90克,自然铜30克。 用法 研极细面,用黄瓜把、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搽患处;或配成10%软膏外用。 功效 止痒杀虫。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及角化过度类皮损。 宜忌 溃疡疮面勿用。
五仙散 方源 《赤水玄珠》。 组成 红粉霜1.5克,白矾3克,川槿皮3克,杏仁3克,密陀僧15克。 用法 上药共为末。津调抹一日三次,三日痊愈。用牛皮烧灰油调敷立愈。 功效 燥湿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 牛皮癣、年久顽癣。
三黄一椒膏 方源 《中医外科外治法》。 组成 生大黄9克,雄黄9克,硫磺9克,胡椒12克。 用法 以上药共为细末,用凡士林120克,调成油膏备用。薄擦患处,一日2~3次。 功效 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 慢性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体癣等剧痒难忍者。 宜忌 急性炎症忌用。
自然铜膏 方源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自然铜(煅末)31克,硼砂末15克,凡士林156克。 用法 调软膏外用。 功效 止痒,蚀顽肉。 主治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牛皮癣膏药 方源 《中医外科学》。 组成 雄黄60克,硫磺60克,洋樟60克,枯矾60克,明矾60克,红矾(红砒)30克,荆芥60克,防风60克,苦参60克,斑蝥60克,白芷60克,生甘草60克,生大黄60克,当归60克,槟榔60克,鹤虱60克,瓦松60克,花椒60克,生地60克,小茴香60克,马钱子60克,蛇床子60克,全蝎60克,蝉衣60克,蜈蚣12条 土槿皮60克,巴豆60克,苍术60克。 用法 将前六味药共研细末,将药粉均匀掺在膏药上。将余下各药用麻油5000毫升,春浸五天,夏三天,秋七天,冬十天,熬煎去渣,滴水成珠。每500毫升熟油加炒透铅丹240克(冬天改180~210克),收膏。将膏摊于布上,随患处大小敷贴,贴七天为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在第一次敷贴时,将雄黄等前六味药粉均匀地撒在膏药上,烘热贴上,第二、三次不撒此药粉。在第一次敷贴后,皮肤会高起一小片,作痒;第二次敷贴,痒较轻;第三次敷贴,不痒,皮肤平复。 功效 祛风解毒,润肤止痒。 主治 牛皮癣。
金玉膏 方源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当归身30克,生甘草30克,白芷9克,姜黄9克,轻粉6克,冰片3克,白蜡90 (夏)~120克(冬),胡麻油1250毫升。 用法 投前四味药于麻油内浸三天,以文火炸为微黄,滤渣,再加入白蜡待化净,微凉时,加入轻粉及冰片即成。外用。 功效 祛风润肤,杀虫止痒。 主治 顽癣(神经性皮炎)慢性苔藓化者,皮损肥厚粗糙,形状不一,瘙痒明显,搔之不知疼痛,病程缠绵,经久不愈。
注意有些是外用药
外用的有毒
好像发错地方了,我得的是牛皮癣(中医叫牛皮癣,西医叫神经性皮炎)另外一个也叫牛皮癣(西医叫银屑病,中医叫白疕),也就是这个吧中多数人的症状终于区分开了。。。
这么好的方子没人看
这吧是搞个人崇拜的吗?
谢谢楼主,一定试试
是好东西,没人看,如果是美腿,立马爆棚,
献药方的都是好人,敬礼!
以下为银屑病中药药方
白疕,即银屑病,是一种易于复发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发病则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于多层银白色鳞屑。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内分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总由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临床常见证型有风热血燥、血虚风燥、瘀滞肌肤三型。
风热血燥 发病部位皮损鲜红,皮损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治法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升麻葛根汤方源 《阎氏小儿方论》。组成 升麻12克,干葛12克,炙甘草12克,赤芍药24克。用法 水煎内服。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主治 本方原为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等证而设,现多用于银屑病以及其他具有风热血燥病机的皮肤病证。方解 本方四药共用,具有升阳散热,祛风解毒之功效。升麻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阳,解毒透疹为君:葛根轻扬发散,开腠发汗,升津液以除热,解毒为臣;芍药和营泄热,甘草益气解毒为佐,助升麻、葛根透疹解毒清热,且可制升散疏发之升麻、葛根耗气损津之弊。本方广泛用于多种郁热、郁火证以及头面、体表诸般风火热毒疾患,包括头面疮疖、湿疹、面目红肿、脓性感染、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痤疮、酒渣鼻、流行性腮腺炎等症,用本方与《局方》清凉饮子(大黄、当归、赤芍、甘草)或《汉法医典》五物解毒汤(大黄、川芎、金银花、荆芥、蕺菜)合并运用,疗效显著。惟大黄应视头面部热象与大便秘结情况进行调整或不用,白芍改为赤芍。如感染性炎症明显,加黄芩、黄连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多种皮肤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斑疹、丘疹、风疹、药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疱疹、脓疱疹、脓疱疮、毛囊炎以及老年斑、雀斑等,本方合《万病回春》温清散(由四物汤和黄连解毒汤组成),并与荆防败毒散交替服用(各服1~2剂后更换),轻者一般能较快减轻症状,病久坚持服药,可望痊愈。● 银翘四物汤方源 《皮肤病中医诊疗简编》。组成 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生地12克,当归尾9克,赤芍9克,牛蒡子9克,蝉蜕6克,大青叶6克,黄芩6克,生甘草6克,川芎6克,荆芥3克。用法 水煎内服。功效 宣肺解毒,透疹退斑。主治 风热所致皮肤病,如进行期银屑病风热型。方解 方中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牛蒡子、蝉衣疏散风热、解毒透疹;生地、归尾、川芎、赤芍凉血活血;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解毒和药。● 金扁水洗剂方源 《中医皮肤病诊疗学》。组成 金钱草45克,扁蓄30克,楮桃叶60克。用法 加水1500毫升,煮沸10—15分钟左右,滤汁备用。待温,洗涤损害区,一天1~2次。功效 解毒,散风,止痛。主治 白疕(银屑病)呈泛发性倾向者。方解 方中用金钱草清热除湿消肿;扁蓄祛风湿、利湿浊;楮桃叶亦名楮叶,可凉血利水,治癣疮。
银屑病辨证一、 要领1.辨皮损颜邑 白疮的皮损以大小不等的斑块和丘疹为主,斑疹的颜色在辨证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灵枢·五色篇》“黄赤为热”理论, 斑疹色红为有热。 由于内热外窒肌肤,故斑疹色红。斑疹色红而压之退色,是银屑病皮损特征之一。这表明是局部充血,而不是出血,是血热充斥脉络的表现,正如《素问·皮部论》云:“络脉盛色变”。由于脉络充盛的程度和时间不同,所以斑疹的颜色也有变化。初发病时,血热偏盛,脉络充斥时间较短,斑疹呈鲜红或深红色,辨为血热证。 若日 久血热窒滞不退,热久成瘀,脉络阻滞,斑疹则呈暗红或紫红色,辨为血瘀证。有的患者体质虚弱,或病程日久,虽然体内有热, 终因气血虚弱,脉络充斥不足,斑疹呈浅红或淡白色,总体上应辨为血虚证。2.辨鳞屑 白疕的鳞屑是银白色的。鳞屑是肌肤失养后形成的。血热、血瘀、血虚等均可使局部失去正常荣养而出现鳞屑。 血热则热盛生风;血瘀则经脉阻滞,新血不生,可形成血瘀生风;血虚则荣养不足,也可生风。风胜化燥,燥胜则干,因此鳞屑干燥,层出不穷。 故辨鳞屑层与辨皮损颜色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就可以分辨出血热风燥证、 血瘀风燥证、 血虚风燥证。3.辨皮损部位《素问·皮部论 》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纪”,“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就是说体表各部均为十二经脉所分属。若皮损泛发周身,则与十二经脉及所属脏腑有关 , 即整个机体机能偏旺,阳热偏盛。若皮损以四肢屈侧和背部较多,提示诸阳经及所屑脏腑阳热偏盛有关。阳明主面,面部皮损表明阳朋胃经热偏盛。这样可以注意选择与某经某脏相应的清热药物。白疮皮损的发病部位没有十分明显的界线,因此,以上仅作为参考。二、常见证 1.风热证
初发或复发病不久,皮疹发展迅速,红色或深红色丘疹、斑丘疹及小片红斑散布干躯干、四肢,亦可见于头皮、颜面。皮疹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易脱落,剥刮后有点状出血,或偶见同形反应;伴痊痒、发热、周身不适、口渴咽干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初发或复发病不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或混合状。常见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皮疹鲜红或深红色,散布于体表各处,以躯干四肢多见。皮疹亦可头面开始,逐渐发展到周身,新皮疹不断出现。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干燥易脱落,剥刮后有点状出血,偶见同形反应。伴疡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赤,苔薄黄或根部黄厚,脉弦滑或滑数。
病程较长,皮损硬厚,多为钱币状,大小斑块状,少数为螨壳状。色紫暗或黯红,覆有较厚干燥银白色鳞屑,不易脱落。新皮疹较少出现。伴有不同程度疡痒或不痒,口干不欲饮,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紫或黯红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或沉涩。
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日久。皮损较薄,多为斑片状或皮损泛发周身,色淡红或暗淡,覆有大量干燥银白色银屑,层层脱落,新皮疹较少出现。伴疡痒或轻或重。面色无华,体倦肢乏,或头晕、少眠,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少或净,脉弦细或沉细。
5.血燥证病程缠绵,皮损经久不消退,散布躯干、四肢等处。多为混合状、斑块状或环状。其色暗红、红褐或淡红,干燥易裂,覆有或薄或厚的银白色干燥鳞屑,不易脱落。新皮疹较少出现。伴疡痒或痒不甚。咽干唇燥,五心烦热或掌心发热,口干不多饮,大便秘结;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数。
皮损好发于皮肤皱榴处,如腋窝、乳房下部、腹股沟、会阴部、胭窝、肘窝及阴部。皮损潮红或浅红,常互相融合成大斑片,局部湿润或有渗液,鳞屑少而薄。体微痒,口干不渴,身热,体倦;舌质红,苔黄或根腻,脉滑数。
7.冲任不调证 皮损的出现与妇女经期、怀孕、生产有密切关系,多数在经前、孕中、产前发病或皮损加重,亦有于经后、产后发病者。周身散布丘疹和斑片,色鲜红或淡红,覆有银白色鳞屑,初发者可有点状出血现象,伴微痒。心烦口干,头晕腰酸,周身不适;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滑数或沉细。
8.风湿痹阻证 皮肤有红斑、丘疹、银白色鳞屑,点状出血,有时可出现脓疱。尚有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受累关节以手足等小关节多见,特别是指趾末端关节受累较为常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9.肝肾不足证
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除皮肤红斑、丘疹、银白色鳞屑外,关节疼痛日渐加重。因骨质破坏,以致关节变形,活动受限,腰膝酸痛。舌质淡红或暗红,苔少或净,脉沉滑、细弱。
10.湿热蕴毒证
起病急,周身迅速出现大片红斑,斑上有密集的脓疮。脓疙什头至粟粒大小,成批出现,彼伏此起。疮壁薄,破后融合成片,结痴与鳞屑相兼附于表面。皮肤皱榴处湿烂,结脓痴。甲板受损破碎缺损或肥厚、浑浊。伴壮热,心烦口渴,颜面红赤,或关节肿痛,便秘浚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11.脾虚毒恋证
上一证经过治疗后,红斑基本消退,或转为暗红、红褐色,脓疱大部分消失,偶有新起或残留少量脓疱,结痂、鳞屑明显减少;出现体倦肢乏,饮食减少,或便稀;舌质红,苔黄根腻,脉儒或滑。
12.毒热伤营证
发病迅速,周身及颜面遍布弥漫潮红斑,或深红、紫红斑。触之灼热,压之退色,略有肿胀,鳞屑层叠,反复脱落。伴壮热,恶寒,心烦口渴,精神萎靡,肢体乏力。舌质红赤或红终少津,苔薄或净,脉弦数或滑数。
【论治要则】(一)常规治法 1.疏风解表、清热凉血 此法适应于风热型白疕,见于本病初起或进行期,可选用消风散、银屑病1号方、槐花汤等。常用药物:银花、连翘、桑叶、牛姜子、板蓝根、北豆根、黄苹、槐花、凌霄花、牡丹皮、紫草、草河车、白藓皮等。 2.凉血化斑,渭热解毒 此法主要适用于血热型白疕。方用克银一方、凉血泻火消风汤、白疕一号方、消银一汤、牛角地黄汤等。常用药物有: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白茅根、黄茶、黄连、知母、生石膏、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北豆根、苦参、土茯苓、草河车、白藓皮等。 3.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适用于病程日久,气血运行失畅者。方用黄蔑丹参汤、活血散瘀汤等。常用药物有:三棱、获术、丹参、赤芍、红花、泽兰、酋草、凌霄花、王不留、石打穿、白花蛇舌草、乌蛇、青皮、益母草等。 4.养血和营、益气祛风 主要适用于血虚型白疕。常用方有养血祛风汤、克银二方、元参养血方、养血解毒汤等。常用药物有鸡血藤、当归、丹参、天冬、麦冬、生地、熟地、白芍、麻仁、白藓皮、白芒、白蒺藜等。 5滋阴润燥,清热驱风 适用于血燥型白疕。临床上血虚和血燥症状往往同时并见。可相参治疗。常用方有:养血润肤饮、消银三汤、银屑病皿号方、三参润肤饮等。常用药物有;当归、沙参、丹参、何首乌、天冬、麦冬、生地、熟地、丹皮、赤芍、草河车、北豆根、白藓皮、白蒺藜等。(二)特殊疗法……
本人觉得很赞 又增加了些知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荆防败毒散治疗咳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